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

时间:2019-05-14 00:3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

第一篇: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

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 新校长张荣表祝愿

10月22日,山东大学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原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荣任山东大学校长,因另有任用,徐显明不再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图为徐显明发表临别感言。杨云雷 摄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第一财富。功成不必在我。后任必定胜过前任。我没离开教育。”在22日召开的山东大学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宣布,因另有任用,徐显明不再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临别之际,徐显明发表深情感言,以此来表达对山大的留恋和不舍。

徐显明说,再过15天,就是我来山大任校长满五年的日子,但从今天起,我将要结束我的校长生涯,要离开我心爱的山大。此时此刻,我确实是感慨万千,觉得纵然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山大的留恋之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但是临别之际,我想还是应该讲几句告别大家的话。

第一句话,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第一财富。对于一所新建的大学来说,校长的主要责任是追寻大学之道,而对于像山大这样的百年老校,守护大学精神是校长的基本职责。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守成则是大学的脚跟,守住了大学精神,这所大学才会有德性,才会有思想,才会吸引人才,才会培养出杰出人才,才会被社会所尊重。在这个意义上,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做象牙塔尖上的哨兵。五年来,我为恢复山大的传统,为光大山大的传统,为守护山大的传统,使山东大学成为一所具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做了努力。尽管做得不够,但是我用心了。我追求卓越,但是我未能追求完美,这是我的不足。

第二句话,功成不必在我。我感谢山大,山大给了我两次机会,1985年到2001年,我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位大学副校长;2008年至今,山东大学让我施展抱负与理想,我正在与大家一起做山东大学“天大的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正在与大家一起做山东大学“地大的事”——建设青岛校区,构建山大系统。但是遗憾的是,我不能和大家一起实践这两张蓝图了。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在大家,我希望在青岛校区建成的时候,在山大跨入世界一流大学门槛的时候,我能再有机会回到山大,与大家一起面向大海,拥抱春暖花开。

第三句话,后任必定胜过前任。张荣校长出身名校,南京大学与山东大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的历史渊源。1937年抗战爆发后山东大学在内迁的时候,曾经被并入到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1952年齐鲁大学被撤销的时候,一部分学科被并入到南京大学,其中包括物理学科。所以张校长的出身已经与山大有了诸多联系。张校长年富力强,比五年前我来山大的时候还小两岁。张校长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他本人有在美国名校留学的经历,又长期分管外事等党政工作,他的到来必定使我校的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希望大家能够像支持我一样支持张校长,我坚信后任干得必定比前任更强。

第四句话,我没离开教育。我的根在山大,我的心在山东,我的魂在教育。我将从事的新工作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高等教育是普通教育,我将从事的新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我离开了大学,但是我离不开教育,我会一如既往地以一个“教育人”的理想,以一个“教育者”的立场和方法继续从事另一种教育,为教育战线增光,为山大增光。

万般情感,化为四个“永远”——我永远感恩山大!我永远以在山大的两段经历为自豪!我永远怀念我的同事们!我永远是山大人!

当日,新任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对徐显明同志表示良好的祝愿,并邀请他常回山大,继续关心和支持山大。

第二篇: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谈2011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谈“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

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

这应该作为我们今天重点讲的“2011计划”,将来也可能被称作“2011工程”,就是“协同创新”计划,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这个计划的实施重在组织,所以各位院长、各位书记尤其要重视这个计划。山东大学作为一个整体申报的时候要进行顶层设计,但是顶层设计一定是以各个院为基础的,所以大家先要增加机遇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呢?从2012年开始实施。但是,准备工作从现在就要开始做。首先一定要有机遇意识,第二一定要有竞争意识,第三要有资源意识。这是一个和社会发生联系、获得社会资源的一个好时机。

“协同创新”。“协同”的范围在哪?第一个“协同”,教育、科技、经济、文化这四者要协同起来。教育部推出的这个项目,但是仅靠教育部自身完不成,最后变成国家行为。我们现在都知道,“211”和“985”都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实施的,三部委作为主体,就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现在这个“协同创新”,要使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这四者协同起来,这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创新,在国家层面上推动科技体制创新。第二个“协同”,官产学研用,谁主导呢?政府主导,政府来推动,政府来投入;产学研,后面还有个“用”。在咨询会议上,哈工大校长发言,全场反映是比较强烈的。他是以社会的需要来设置他们的学科,以“用”为出发点,以“用”为目的。他是倒过来设置,社会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然后就根据设置需要去招聘人才,然后再给学科起名称。这个叫什么?这就叫做体制解决了以后的机制问题。这就是机制创新。官产学研用,最重要落到“用”上去。第三个“协同”,把国家急需和世界一流结合起来。创新平台这个机制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先要解决国家的急需问题,按照国家的急需来设定平台,而这个平台的高度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和要求来设置。国家急需,我把它们分成四类:第一类,凡是基础研究的一定要瞄准国际前沿。瞄准国际前沿问题的就是基础学科、基础研究的重点。在基础科学方面,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基础科学研究。第二类,就是瞄准行业、产业共性的技术问题。如果在许多领域和行业里面都需要解决材料问题,那么材料问题就是国家急需的,也就是这个行业和产业里面所共同需要的,这就是共性的急需问题而要解决的。不要忘记了前面那个要求,一定是国家急需的,一定是世界一流的。第三类,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拿山东大学来说,我们地处山东,我们就是要解决黄河、青岛(一青一黄)这两个战略定位当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四类,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中的重大问题。所以,瞄准这四个重点,这就是“协同”。山东大学是综合性的大学,这四个领域都和我们有关系。

我们要和谁协同创新?我们有四个协同或者说合作对象:第一,高校和高校之间协同创新。山东大学一定要联合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在某些领域里面共同设立平台协同创新。第二,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特别是要寻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代表着中国水平的,能够走向世界。双方必须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第三,大学和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凡是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机构的企业,我们都可以选择作为合作伙伴。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借青岛校区建设的机会把校区一部分划出来,邀请世界著名企业、国内水平高的企业,把他们的研发中心设在山东大学。第四,大学和国外著名大学协同创新。我刚才讲的那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走国际化道路,实际上已经是典范。

我们在这四个领域里面都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但前提一定是国家所急需,一定是具有世界水平。协同合作一定要彰显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因为这是竞争。

所以我们在2011—2012这一里面,前半年要做好这样的规划。主要是学校顶层设计,而各个学院、科研机构现在都要寻找自己“协同创新”的目标,在校内也可能形成竞争。将来我们推出的计划当中,学校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鼓励各个学院、科研机构,当你进入到国家层面的时候学校要把你立为“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所以本的科研工作,这是一个重点。那么这个重点涉及到什么?涉及到我们的人事改革,“协同创新”平台组成了,以后人事怎么改?这涉及到我们的评价标准。在我们班子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要完成两个转变:我们过去突出的一个优势是基础研究,现在我们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起来,在某些领域里面要特别突出应用研究的作用,这种观念转变是第一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是要把过去对论文评价看得很重转化为论文评价与成果应用并重。随着“协同创新”而引发的体制改革,要求我们的评价标准也要发生变化,人事制度也要发生变化,人才培养的方式还会发生变化,要让优秀人才进到“协同创新”平台里去。

第四项工作是人事工作。人事工作始终是学校所有工程当中的重点工程,人才是头号工程。大学内部无论有多少个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头号工程,这个观念不动摇!一切全靠人,有了人就有了学科,有了人就有了科研成果,有了好的师资也就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来。这个观念我们是不会动摇的!所以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为2011创新平台的建设,为“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实现引进人才。引进的人才是大人才、大团队,以这两个为主。当然,要按需引进。过去我们见人才就要,因为我们人才太匮乏了,有一部分人才进到山东大学来并没有能发挥预期的作用。所以过去的那些不加区分的引进现在要变成有目标的、有目的的引进,也就是按需引进。还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使用的力度,不光要培养,而且要大胆地使用。现在我们五十几岁站在舞台的高点上,十年以后这个舞台一定要给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未来我们的希望,所以对青年教师爱护的力度、使用的力度、培养的力度都要加大。这是人才工作的第一项。

节选自《徐显明校长在山东大学2011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目前,教育部根据这一新要求,正在整体设计“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项计划将突破现有学科平台限制,突破现有“985工程”、“211工程”学校身份限制,也就是不限定学校、不限定单位,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均可申请参加。“2011计划”的即将实施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高校经费的划拨不再局限于指定性拨款,还将包括竞争性拨款。虽然,在“985工程”等经费总额上,我校仍然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但是在“2011计划”实施以后,如果在项目数量和拨款总额上处于落后地位,与同层次兄弟高校存在差距,这不仅与南大办学地位不相称,而且学校改革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往前考虑、超前部署、提前行动。相对而言,我们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我校初步完成了政产学研创新平台的布局工作,要建设好、运用好、发展好这些创新平台,力争在协调创新上抢得发展先机。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特别强调高校在“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协同创新”的要求。这不仅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教育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关键词就是“协同创新”。这将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校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作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我校今后建设发展的主题是: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

刘克利表示,我们要像当年争取“211工程”和“985工程”一样,科学谋划、提前部署,抢抓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说,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需要我们更新办学理念和思路,要将“协同创新”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作为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贡献。山东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2011年暑期工作会议在邹平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抓住即将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契机,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山东大学的协同创新工程。会议还围绕“回顾与展望”进行了交流研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校长徐显明讲话并部署新学期工作。

徐显明在讲话中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生的新变化,明确提出要抓住国家即将启动“2011计划”的机遇,继续深化改革,启动山东大学的协同创新工程。他表示,西方国家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被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中国发展是机遇,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同样是机遇。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内高等教育近年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高等教育的理念彻底改变,质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二是改革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的主要动力,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大学内部的管理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三是国内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四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增加。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山东大学师生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徐显明在部署新学期工作时,重点强调了十二项工作:科学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包括“十二五”规划、攀越计划和青岛校区建设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人才培养;抓住国家即将启动“2011计划”的机遇,加强协同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师德建设;继续推行国际化战略,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个结合”的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加强条件建设,关注民生;全力做好110周年校庆工作;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威海分校工作,继续凝练天、海、韩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强附属医院工作。郑州大学校长:

首先是要做好“2011计划”的申报准备工作。要充分用好国家的政策和我校已有的校校、校市、校企等方面的合作基础,积极推进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市和国际深度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建立若干个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力争在国家2011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把开展协同创新作为学校上水平、上台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是要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基础,研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标准。二是要抓龙头,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三是要抓保障,推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四是要抓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五是抓关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这5个方面的建设,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中去,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新的提升。

三是要做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申报准备工作。“若干意见”30条再次提出,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并完善中央部属院校和重点建设院校战略布局。我们作为全国第一所实施省部共建的省属高校和在中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211工程”高校,一旦国家正式启动,要牢牢抓住机遇,立即着手申报,并确保首批进入。

四是要做好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的申报准备工作。“若干意见30条”提出将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重点建设300所“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这对我们学校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要积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确保首批进入。云南大学校长:

讨论并交流了教育部起草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两个主文件和九个相关咨询文件。

根据会议安排,刘绍怀参加了第九组的讨论活动。他在发言中建议应充分考虑部属院校的布局和结构,尽快组织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将省部共建工作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并就相关咨询文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

王延觉司长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情况;“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我们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基本考虑。

王延觉司长指出,“十一五”期间,高校科学研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实力明显提高,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其自身,高校要加强内部改革,以实现科技工作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升高水平基础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应对国家战略需求,进行有组织创新;科研教学结合,提升领军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延觉司长指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视数量扩张向重视内涵扩张的转变;从重视组织项目申报向重视体制机制改革的转变;从重视出成果向重视为国家解决问题的转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要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有效整合社会创新力量和资源,探索建立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实现国家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重点任务就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天津)亿打造学科专业“珠峰”

从6日召开的本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本市高等教育重点是落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特别要在高质量内涵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方面做足文章。

今年将扎实推进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建设。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预计投入资金24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1.4%,将以高校学科专业为核心,集中资金持续进行建设。今年,重点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84个重点学科、150个品牌专业和59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培育专业特色,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全力支持有关高校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大力实施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本市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实现新的增长。

与此同时,今年本市高校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落实高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增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实施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项目。全面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建设一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完善校企互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联合、产学研联合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代表在听取报告后表示,将各种资源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催化剂。他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就是要通过整合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发挥多元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

据介绍,由6家高校及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共21家单位共同组建的“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已正式成立。王祖温指出,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需要更新现有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作为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行业院校的学科优势,与社会各种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构建一批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行业实际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南京邮电大学)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精神,提前部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积极推进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工作,近日,我校在三牌楼校区科学会堂第三会议室召开了以“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主题的研讨会。副校长朱洪波教授主持会议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朱副校长首先对科技协同创新与“2011计划”进行了介绍,有重点地分析了全国部分高校启动科技协同创新与“2011计划”的主要动态和进展情况,并对我校实施科技协同创新与“2011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朱副校长强调指出:国家实施“2011计划”对于我校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作为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即将实施的另一个重点工程,学校各二级学院首先要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其次要寻找关键领域,找准切入点,以项目为抓手,以团队为主体,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寓教于研;第三要围绕我校信息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瞄准有机光电子学和物联网两大优势学科,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信息文科发展,逐步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使我校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第四要站在更高的着眼点上,打破学科壁垒,突破各种瓶颈,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融合发展。第五要深刻领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容和实质,为学校3月中下旬组织召开“2011计划”工作会议做好充分准备。

科技处施琴芬处长介绍了“2011计划”的由来及实施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她希望各学院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一流找准问题,大胆设想,创新机制,聚合资源,将我校科技协同创新工作做好。

最后,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自然科学)围绕科技协同创新与“2011计划”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对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进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保障协同创新工程顺利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自然科学),科技处、科技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

科技司: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2011年08月05日 10: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国家由大变强的重要历史阶段。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高校突破一批前沿技术、产生一批原始创新成果;迫切需要高校掌握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形成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迫切需要高校会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迫切需要高校在国家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经过“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和“十一五”国家大量的科技投入,高校的科研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力量。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产学研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教结合从思想认识到体制机制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创新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制约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体制机制主要问题,一是科研评价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以数量扩张为导向,二是人事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三是科研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必须改革和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创新能力实质性提高的关键。改革创新的核心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科协八大讲话的精神,结合我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工作部署,我们初步考虑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方向、内容、组织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式和推动改革创新的主要抓手如下。

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大幅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推进科教结合,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改革的内容: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创新科研队伍的聘用管理体制、探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改革的主要方式: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完善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推动改革的主要抓手:组织部署一批协同创新改革试点项目。在建设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基地、实施跨学科跨领域集成资源有组织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合作联合研发基地、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紧密结合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形成模式,为全面启动实施我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总结高校在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认真总结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探索,培育建设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经验;认真梳理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潜力释放的关键因素;制定并发布以深入推进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高校科技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2.继续开展基础研究特区建设。组织部署基于高校和高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协同创新,若干冲击世界一流水平、一批达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水平的基础研究基地建设试点。探索符合基础研究规律、有利于吸引聚集一流领军人才、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有利于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继续推进“跃升”计划。依托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批基于高校原始创新成果、攻克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有组织创新试点。探索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紧密结合、跨学科跨领域集成资源、协同攻关、实施有组织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跨学科跨领域组织实施大项目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支持高校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多层次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在引导企业和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支持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联合建立工业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方面开展试点。通过试点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比较完善的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力度。

5.依托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联合研发基地。在共享先进科研设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利用国际智力资源、组织国际化创新团队等方面开展示范、积累经验,推动一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化平台,大幅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6.支持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互聘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承担国家项目方面探索经验、形成模式。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的科学家队伍,整合有效资源,完善科教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5日第2版

第三篇: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中南大学中南讲堂的讲话(写写帮整理)

大学文化与大学影响力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很抱歉我没有做成PPT,因为我从非洲刚刚回来就接到高书记的邀请,所以我感谢高书记给我一个向中南学习的机会。

我是一个从东方来的人,来到了中部,从鲁国来到了你们的楚地湘地,从黄河来到了长江。黄河的文化和长江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条黄河如果从下游数起的话:那么它的源头,我们把它叫做秦龙文化。秦龙文化的核心是法家的思想,尽管法家的思想也起源于山东,但是通过魏国最后传到了秦国,而秦国以法家的思想取得了天下;那么黄河再往下游,到了中原我们把它叫中原文化,大家知道的三学、三涂、三皇,这些都取之于中原,所以中原文化又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那么黄河再往下流流到哪去了呢?下游就是燕赵文化。燕赵文化,大家都知道,有许多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燕赵之地;而最后黄河入海,就是通过了山东,所以这就形成了齐鲁文化。那么齐鲁文化与上面三个文化是什么关系?有人说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这就产生了无数的圣人,大家知道至圣孔子是出生在山东;亚圣孟子也是出生于山东;复圣曾子也是出生在山东;述圣也是在山东;智圣诸葛亮是到过湖南的,智圣诸葛亮是山东临沂人;我们每天要练习的书法,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以及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都出自于山东;词圣,你们杨老师就是研究词的,济南有二安,特别是女词圣李清照;农圣、医圣、药圣、兵圣、法圣,战国多圣人都是出自于山东,这就是齐鲁文化。所以我是来自于这样一个地方。

那么我们的湖湘大地是在长江上,这一条长江它的长度超过了黄河,当然它的水量是它的若干倍,这一条长江呢?可以把文化分成三代:在你们的上游,我把它叫做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的特点是油;那么到了中间,你们自己把自己叫做湖湘,古人把它叫做楚湘。在岳麓书院的门槛上写的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那么楚湘文化的特点,你们比我更清楚。我也比较过,山东人过去比较喜欢造反,我们湖南人呢?更喜欢造反,但是这两个造反是有区别的,山东人造反最终是为了被人招安,而我们湖南人造反,最终是为了为自己做皇帝。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楚湘文化;那么在往下长江到入海口的时候,被称作吴越文化。所以吴越文化的特点就是特别的精细,所以近现代的科学这个很多的成果大多产生于此,我们院士的半数是在长江入海口的周围产生的。所以说南北一个中国两条一条河和一条江它的文化就如此的差异,那么到了世界范围内会是个什么状态?这种差异就无法比较了。

所以欧阳康教授的这一番讲座,我听外是很受教育,本来我也是想给大家讲一下,从法学的角度,怎样看文化?所以我思考了一个题目,是关于文化的构成,所以他讲的这十个方面把我想讲的都已经讲完了,所以我只能调整我的内容,那我们就看今天,我们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这个决定,它当下的两个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是我想给同学们和老师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目前的世界,对中国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全球化,这个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面临着信息的全球化,还面临着规则的全球化。但是对世界来说,它们也面临着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我使用了一个概念,叫中国的大国化,那么这个两化已经成为了同一个历史进程。全球化的完成必须伴随着中国大国化的完成,所以中国走向大国是不可抑制的。我刚才告诉大家,我刚从非洲回来,非洲是什么文化?早晨我跟欧阳教授交流,我说不到非洲,你是理解不了的非洲为什么一直贫穷和落后?我观察了这几个国家之后,当然这个结论未必正确,我说,它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制约了他们所选择的生产方式,所以他们不可能选择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文化它的发展动力就是来自于它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会带来文化的变革,那么落后的生活方式制约了它先进生产方式的采用,因此它会永远贫穷下去,只要它的文化不改变,这个地区永远就是贫国。所以在非洲,你看,两句话就概括了它的生活:一句话叫做身上披块布。非洲人现在穿西装的,那是知识层,那是很少的一个比例,大多数人都是一块布搭在身上,这就是他的全部衣着;第二句话叫做树下吃饱肚。说披上这块布以后,走到树下去,等着树上往下掉果子,掉下来的果子,就是他这一天的食物,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那么对非洲来讲,大国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我访问的这几个国家的总统,我是陪一位副委员长出访,所以有幸和这三个国家的总统进行交流,而这三个国家的总统,说了相同的一句话说:“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中国在世界上是超过美国的,最强大国家。”所以这是非洲兄弟对我们的判断,但要回到我们自己的理性上来,我的判断中国是一定会走向大国的,但是大国是一定有标准的,我们现在是大国吗?现在我们还不能自己说自己是大国,当然中午我同高书记说,在世界范围内有两句话,尽管我们反复讲但是全世界没人相信:一句话就是中国现在仍然是第三世界国家。这句话现在全世界都不相信,因为他们现在到中国来,到北京去、到上海去、到你长沙来,看到的都是现代化,我们的楼比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楼都高;第二句话就是中国永远不称霸。他们也不相信,你不称霸的话,你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会习惯的用美国人的思维对待我们,中国迟早会像美国一样,我们不管别人怎么判断,我们要自己坚信,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贝宁的总统在我们临别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你们中国比美国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你们始终是谦虚的。”

大国是由五个标准构成的,这五个标准的前三个,我把它叫做硬标准。它的第一个表现是经济。经济要强大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称作是大国呢?经济上一定要有穿透力,不是一般的影响力,当它的经济出问题时候,全世界的经济同时出问题。这样的经济国家才是世界经济强国。美国现在符合这个标准,当然它的GDP总量是14.6万亿,我们才4万亿多一点;硬标准的第二项是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把它叫做对世界的决定力。当你说不的时候世界上的规则都行不通,当你说行的时候这个规则将为你改变。这一点上,我们具有雏形。在联合国我们是五常之一,但是现在我告诉同学们,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个位置之外的其他世界性组织当中,中国人发言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偏少的。而在联合国机构里面任职的中国人,我们现在还不到韩国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如一个非洲国家进入到这个机构的人多。当然还有一些能够决定世界规则的重要的岗位,被现在中国人永久的占有了,比如说,联合国的世界法院,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那么在15个法官当中,固定的一定有中国的席位,这不是说我们争取来的,人家是把你当做大国来对待,那么你要全面具有决定力的话,我们现在还有距离。这就是第二个标准政治上的决定力;第三个标准是表现在军事上。军事上你要有震慑力,你可以不动别的国家,但不能让别的国家动你,不战则已,一战必胜。这才叫军事上的震慑力,当然这三种硬的实力靠什么?靠的是科技,靠的是教育。科技和教育在支撑着三个硬标准,那么这三项都是可以计算的。这三项都是能用人的肉眼看得见的。而真正要成为世界强国,还有两项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灵去感应。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呢?一样叫做制度的可信赖。你要成为世界强国,你的制度一定要为其他国家所信赖,可信赖的制度,也是有特征的:第一、这个制度它是稳定的,要稳定的话,那么这个制度要有可持续性;第二、依据你的制度是可以预测的,你的制度能否保护我,我依据你的制度我的利益要是受到了侵害怎么办?要根据你的制度来进行判断;第三、权利和正义一旦受到损害,你的制度是可恢复的,具备这样特点的制度,就是可信赖的制度。而可信赖的制度,都是通过法制国家来实现的,那么中国现在是法制国家吗?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所以我们还在途中。

那么另一个靠心灵感应的,也可以把它叫做软标准。就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文化。我把文化的作用,概括为被向往,当一个国家的文化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向往的时候,你就是人民心目中的大国,所以制度的可信赖和文化的被向往,是大国标准。中国现在正在走向大国。经济上我们现在充满了变数,它的差距巨大,有时候我打一个比方,像北欧这样一些双型社会实现的比较好的国家,那么他们的状态,就像飞行在10000米高空以上的飞机,我们做过飞机的同学知道,万米之上,这个时候的飞行是最安全的,飞行也是最平稳的,同时耗油也是最少的。你看北欧,这些像瑞典、像丹麦、像芬兰这一些国家,它们现在每年的GDP,在微量的增加,但是它有两样东西在减少,一样就是排污再减少;第二样就是能源的使用量在减少。这就是理想的一个国家状态,经济状态,那么中国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我们是正在冲向万米,但是正在6000-7000米的飞机。这个时间的摩擦力是最大的,这个时间的耗能是最大的,这个时候的不安全系数,也是最大的,所以中国的经济目前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但是无论谁用什么样的手段,它是不可能把我们这架飞机按下去的,我们一定会冲上万米之上,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国,这承载着我们近代以来,150多年以来,整个中华民族最大的希望。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制度和文化这两个标准,就构成了目前的关键因素,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背景,就国际的背景,那么国内背景我现在用四句话作一个概括: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状态?经济上,我们正处在调整期,我们的经济结构在调整,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在调整,这是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政治上,我们正处在改革期,尤其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社会上,我们正处在转型期,我们的社会结构包括价值观都在转变;最后一句话文化上,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的复兴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到来了。

我非常赞同刚才欧阳教授的判断,中华民族历史上,我们有几个感到骄傲的时期。这个贾谊的墓,就在长沙,这个人18岁就成为博士,他的过秦论是一篇不朽的文章。没有过秦论,就没有以后儒家思想的复兴,他是处在文帝时期的一位文臣,所以文景之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兴盛时期;那么再后来就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最大特点是,形成了制度上的中华法系,目前世界上,有人说有十六大法系,我们通常把十六大法系再具象一下,分成五大法系,五大法系里面就有中华法系。我研究过日本的大宝律令,大宝律令几乎每一个字,都是抄自于我们的唐律,所以唐律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国家。那就是我们制度上被信赖的一个时期,当别的国家都采用你的制度的时候,你的制度就是最伟大的,这是我们值得称道,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一个朝代;在往下,我们知道有康乾盛世,就是在乾隆年间的时候,现在对GDP进行统计,我们大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为什么我们GDP是最高的时候,反而我们的国力开始衰弱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你的GDP的构成当中,你构成GDP的要素是不合理的。英国那些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它的GDP的构成是以科技为支撑的,而我们那个时间GDP的支撑,是以谷物粮食为支撑的。分析一下整个中国的朝代,唐是理想的时代,是以制度的伟大影响世界。元代它的国力最强,但是元不为其他国家所称颂原因,就是你是用野蛮来征服文明的,暂时的结果。明末清初的GDP最强,但是人们并不欣赏你的GDP,人们欣赏的是你别的内容,西方需要的并不是你的谷物。中国的文化,恰恰是在宋的时候走向鼎盛的,你们杨老师讲南宋的一些词,那么这个时间,不光光是词,我们的文化的几乎所有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绘画、书法等等。那么这样,你看整个的中华文化,到底哪一个我们以最大的自豪呢?

日本人称呼中国人称号的变化,是从宋后开始的,把我们叫做支那人,支那人在日语里边是一个贬义词,就是从宋以后开始的。所以日本人在谈中国文化的时候,它对宋之前的中国文化,充满了无限的崇拜。我们再看看甲午海战,甲午海战那个时间,我们向西方学习已经有了结果了,大家知道,在我们湖南也有人分析过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我们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他们的科技,这个曾国藩是做过重大贡献的,把它的科技学来了。到1894年的时候,人们作了一个比较,中国舰船的吨位超过日本,中国大炮的射程也超过了日本,中国人在西方学习的人数还超过了日本,但为什么甲午海战中国失败了?我们的结论,包括日本的知识分子他们说,这叫做新制度对旧制度的胜利。我到日本去翻过,马关条约签订的那一天的报纸,它里面使用了两个字眼,是特别让我痛心的,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字上的伟大:一个叫做“万人空巷”,所有的日本人都出去,庆祝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胜利;还用了一个词,叫做“弹冠相庆”。所以日本人蔑视中国人的全面,就是从甲午海战之后开始,你们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到日本的下关去,那个地方还有一个楼叫春帆楼,那么这个春帆楼的后面,有一条路,这条路后来我知道,这条路的名字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路,我就向我们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同志,提了一个要求,我说你走过的国家多,这个人已经走过了192个国家了,你发没发现还有没有第二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三年之后,他给了我答案,说我这个作业今天交给你,从你给我说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在注意,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另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那么在春帆楼后面,这一条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是什么道路?就叫李鸿章道。所以这个春帆楼,现在是日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有日本的中小学生,每年的四五月份,络绎不绝的都要到这个春帆楼来,所以这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蔑视,对中华民族的不敬,就是这个马关条约全面开始的。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这是制度文化。所以日本人说,我们选择了新文化,我们选择了新的制度,日本有一个思想家叫做福泽谕吉,那么这个人被称作是日本的“卢梭”,他这一生写了53本著作,最出名的一本就是《文明论概论》,所以他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就是在这本书里他提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华文化没落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要用兰学来替代汉学。汉学就是指的我们中华文化;兰学就是从荷兰传过来的,所谓的西方文化,这是他的一个观点;那么第二个观点就是与其作殖民国不如作宗主国。这个观点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以后,日本的知识分子觉醒了,他们共同在思考,西方灭亡东方的第二个国家是谁?他们想到了,一定是日本。所以日本人说,与其等着被西方人灭亡,还不如我们站起来,和西方站在一起,再灭一次中国,这就叫做,与其作殖民国不如作宗主国;第三个观点是日本不再是东方国家。我们要和西方一起,成为西方文明的组成部分,叫做“脱亚入欧”。这就是《文明论概论》中主要的观点。你看,比较来比较去,比较的是文化,当你文化落后的时候,就挨打。所以一个世界性的判断是:“灭其族,先灭其文化。”那么这就是近代留给我们的教训,中华民族要走向复兴,我们要传承祖上最优秀的文化,但是这个文化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就是欧阳先生今天讲的,我们文化上的自觉,这种自觉性我们丧失了,现在我们要使自己的文化走向复兴,所以我对目前的四个判断,我们的文化正处在复兴期,这就是我们两个的背景:一个是走向大国的国际背景,另一个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复兴的背景,所以这是我给同学们、老师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文化和大学是什么关系?欧阳教授这十个方面几乎把文化的内涵都概括出来了,我当时在想文化的基础是什么?文化的基础应该是道德,当然欧阳教授也谈到了道德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那么道德和教育是什么关系?现在我可以给出一个命题,来请大家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换另一句话来讲,教育的本质是引领人的灵魂。只有教育才和人的灵魂、道德发生关系。所以反过来判断,没有道德的教育便是一种罪恶。人类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新的罪恶,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没有道德的教育。所以没有道德的教育,就是一种罪恶。当然还有没有劳动的财富,没有劳动的财富也是一种罪恶。我前不久到耶鲁大学去,在耶鲁大学的法学院,和教授们讨论新的财富观,耶鲁的教授在思考什么?在思考,留给子女的遗产的最佳数量是多少?这就使我思考,财富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算出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的原理,就在表达财富正义,而财富正义里面最深刻的命题,就是没有劳动的财富就是罪恶。如果你获得的财富里面,没有你的付出、没有你的劳动,那么你不会珍惜这个财富,你会把这个财富当作你腐化的手段。如果把财富留的更多,对子女来说也是一种罪恶。耶鲁的教授们讲,你是对子女创业能力的一种蔑视,是对子女不道德的,所以过多的留财富给自己的子女,在这种新的财富观里头,被认为是不正义的。然后他们计算出了公式,这个公式就是:第一、一个人如果没有劳动收入,在三年的时间内,他能衣食无忧需要的最高数额是多少?算出来的结果是,8万美元;第二把美国的500多万家公司统计一下,他们最初创意的资本金平均数是多少?统计出来还是,8万美元。所以耶鲁教授得出一个结论来,如果你要有遗产要留给子女的话,那么8万美元,就是最佳选择,超过8万美元的遗产财富,如果过多的留给子女的话,是对子女的不正义。这是新的一种财富观,但他最深刻的命题是,没有劳动的财富就是一种罪恶,但这一系列的判断都有。没有公正的司法,肯定也是一种罪恶。没有成型的政府,还是一种罪恶。但是在所有的罪恶里面,没有道德的教育是罪恶之首。这就是道德和教育发生的关系。但是道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

我是留过日的,在留学史上有两个判断:一个判断,就是留美的都亲美,另一句话就是留日的,都反日。所以我在日本东京大学也跟他们辩论过,为什么留日的都反日?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解释。留美的都亲美,那么中国人在留美之初,我们也到过美国,也在美国生活过,被差别的感受一点不亚于日本,在美国人的心目里边,如果按照等级划分的话,华人可能被排在第四等级或第五等级,但是我们可以欣然的接受。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中华文化和美国的文化,当发生碰撞的时候,这叫做异文化之间的碰撞,当你理解了美国文化的主流之后,你认为被差别是可以接受的。而在日本,当你被日本人差别的时候,是不可接受的原因。在于日本的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同文化,在同文化的关系当中,我们是父亲,我们是爷爷,它只不过是儿子和孙子,所以当儿子和孙子要差别父亲和爷爷的时候,父亲和爷爷是绝不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作了这样一种文化上的解释,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那么尽管我要和日本人进行辩论,但是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在西方人眼里,东方民族最优秀的一类,他们认为是日本人。这个是通过日本人的道德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现在你在马路上,你看不到任何人是拿着烟在抽的,早在1988年,我留日的时候,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里面,几乎都有一个很醒目的标语就是:“反对在行进中抽烟。”这是二十年前了,现在你再到日本,连这标语都没有了,不光反对在行进中抽烟,整个大学都不抽烟。我原来准备写一本书叫《抽烟自由与嫌烟权》,这是我研究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个案例,受到启发想作的一篇文章,所以抽烟自由已经被嫌烟权所替代,这就是整个民族道德水平的提升。所以不光在日本,见不到日本人走在世界各地他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叼着烟,在马路上行进中抽吸。然后在世界各地你看,凡是日本人待过的地方,无论是多么大型的展览,大型的比赛,他们坐过的地方,当他们离开以后都是一尘不染的,所有的垃圾他们都带走,在这一点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作的像日本那样。1905年蒋介石在日本士官学校作见习生,他问他的同学说日本人为什么不吐痰?他的同学告诉他,日本人也吐痰,你看看他们怎么吐?后来他仔细观察才发现发现,日本人把痰吐在自己身上,中国人是把痰吐在地上,这日本人是自己有一个手帕,把痰吐在手帕里,然后揣到自己兜里。所以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蒋介石,1929年我们终于统一了,军阀混战随着张学良的易帜而结束,走向统一以后的蒋介石,发动了新生活运动。那么新生活运动十项,第一项就是不随地吐痰,从1905年到今年的2011年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吐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这个民族在一百多年前都已经不随地吐痰了,所以当一个民族你走到哪里,你都代表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如果用你那最低劣的道德行为,去展示中国人形象的话,那么人们理解的就是中国的文化,所以你永远成不了大国。因此道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

我非常赞同欧阳教授对这十项的分析,但我还要说的一项是,在文化里面,能够把我们的所有文化凝结起来的,有两样东西,就是文化有两条纽带:一条纽带就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知识,那么知识和大学又发生什么关系呢?就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是纯粹的知识的共同体,大学里面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知识性活动。你看,我们的教学是做什么?教学是在传播知识。科研的本质是什么?科研的本质是在创新知识。你这个大学里面有图书馆,图书馆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大学有图书馆?大学是在收藏知识,把人类的知识汇总起来收藏起来,所以他是知识的仓库,当你需要的时候就把它打开。你在为社会服务,你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这转化的过程就是在运用知识。那么现在你要把你不具有的东西,请别人来讲,这叫什么?包括国际交流,交流的本质就是交换知识。所以我们大学的全部活动,都是知识活动。当这些知识能够成为公众共用的知识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共同的纽带才形成,所以文化一定要有一条纽带,知识就是纽带的一种。那么中华民族在四大文明里面,我们是唯一的一个保留下来的。中国的文字三千多年没有中断,我可以告诉大家,山东大学博物馆里面,有中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比安阳的甲骨文还要早800年左右,全国是独一的。那么按照这个计算的话,我们文字的历史是四千年左右,人类的历史就是到现在,也是不到三十万年,那么三十万年里面,人类进入文明,用文字能够表达的,大概只有七千年左右的时间。那么在七千年当中,埃及文明是走在前面的,我们的文字比埃及出现的要晚,比两河流域出现的也要晚,在法国最有名的卢浮博物宫里面,四大镇馆之宝: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什么断臂的维纳斯、什么蒙娜丽莎、什么胜利女神,不是这三样。最值钱的是汉默拉比法典,这个汉默拉比法典记载了五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他的楔形文字,那么这才表明人类文明的开始。所以知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第一个纽带,大家要有共同的知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看这个民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我们中华民族文字没有发生变化,其他那三大文明都已经消失了,包括印度,现在也开始使用英文了。那么另一条纽带是什么?就是,我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把大家凝结起来的另一条纽带。而价值观的高低是可以比较的,看看你这个民族崇尚什么?所以价值观和道德有时候是联在一起的,那么价值观对大学来说预示着什么?大家不要忘记了,大学是一个民族,最高价值观的收藏地。所以看你这个大学的水平,是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一会我会做几个价值比较,所以文化和大学天然的联系在一起。在西方,有一个判断说,人类凝结性的文化是两项:一项是大学;另一项是宗教。

现在让我们讲讲,大学的起源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从去年开始,我们的领导人都在倡导大学有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那么大学前面的三个功能是什么呢?第一个功能是由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博洛尼亚这个大学是1088年建校,大家算一下今年他多大了?这个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学科是法学。当初有几个在街头上讲法学的人,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好了再找一个固定的地方,这就成为了法学教室,法学教室最后变成了博洛尼亚大学,所以近代高等教育是起源于博洛尼亚。法学建立之后不久,出现了医学,我去参观过这所大学的一张解剖床,这张解剖床和你们湘雅的、和我山东大学齐鲁的,没有任何差别。那么当他的校长说,这一张解剖床就是近代医学起源的证据,他说近代因为在古希腊有古希腊的医学,希波克拉底就是古希腊医学最高的代表。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我给他做了一个补充,它不仅仅是医学起源的证据,它也是一个哲学起源的证据。就是今天欧阳先生讲的,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它是使人称其为人的一份证据,校长问我问为什么这样讲,当人能够被解剖的时候,人从上帝那个地方解放出来了。人还是客体的时候,人是不能被解剖的,人能够被解剖,就预示着人活了、上帝死了,所以它是使人称其为人的一份证据。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解剖学,解剖学出现了以后,人的骨骼的规律被发现了,所以后来雕塑艺术走向成熟;解剖使人的肌肉的规律被发现了,绘画艺术走向成熟。而雕刻绘画构成了文艺复兴重要的内容。再后来这个大学设立了第三个学科——神学。神学后来演变为哲学,大家看为什么这个大学要设这三个学科?法学是为了解决人的利益上的痛苦的;医学是为了解决人的身体上的痛苦的;而神学是为了解决人的精神和心灵上的痛苦的,所以这三个学科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这三个学科和罗马法的复兴和宗教改革最后一起构成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构成了人道主义文化的出现,而人道主义文化的最高成果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就是大学。现在,博洛尼亚大学在世界上有一个崇高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世界大学之母。就是这个大学迎来900周年的时候,就是1988年这一年,欧洲430所大学的校长汇聚到这所大学,去签署了一个《博洛尼亚宪章》,这个宪章里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大学之母,那么这个大学对世界大学的知识产生了什么影响?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博洛尼亚体系,你看西方对整个学术的划分,把人类的全部知识就分为三类:第一类就叫做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最高代表被认为是法学,所以当你这个人取得荣誉法学博士职位的时候,是这个大学能给予人的最高荣誉;第二类知识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终代表始终是医学,医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还有一类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思维科学,就是哲学。所以西方的大百科全书,把人的全部知识就这样划分,这就是来自于博洛尼亚。那么博洛尼亚对大学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我们认可它是世界大学之母原因是在于,它的学科设置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大学,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大学无不设立法学和医学,所以只有设立了法学和医学的大学,才被人为符合大学的本意。大家看牛津大学是这样、索邦大学是这样、剑桥大学也是这样,现在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大学,都是以自己的法学和医学著称的。到底哪一所是世界上第二所的大学?在欧洲现在有争论,有人说是索邦大学,有人说是牛津大学。我前不久在巴黎,巴黎大学的人告诉我说,他们是第二所,牛津是第三所。但是我在牛津的时候,牛津的校长说,毫无疑问我们是世界的第二所。那么法国人讲它是第二所。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说,当初牛津大学还没有成立,英国的一些有知识的人是到我们法国来学习,后来被我们赶回去,那么这些人才成立了牛津大学。但是这些无论是牛津大学,还是索邦大学,它都是脱胎于博洛尼亚大学,那么这个知识体系是被传承下来的。所以牛津大学成立之后不久,因为和当地人进行殴斗,射杀了当地人,被当地人群赶,十几个被追杀的牛津人最后跑到剑桥去,被一个神父所收留,就变成后来的剑桥大学,所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只有几十年的差别,这两所都是超过了800年。从剑桥大学出来的一批人建成了哈佛大学。哈佛最自豪的就是:先有哈佛,后有美国。那么不满意哈佛的一批人又出去,建立了耶鲁大学;那么从耶鲁大学又出去一部分人,不满意耶鲁大学的发展,就建立了今天的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说我在建立的时候,我就要反传统了,我既不建医学也不建法学,大家去看普林斯顿大学果然如此,所以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被认为是反传统的大学。那么这就是人类大学的起源,这样一个脉络,那么博洛尼亚大学创造了人道主义文化。

人道主义文化对应的一种人类的文明,就是精神文明。在欧洲,除了博洛尼亚大学被认为是大学之母之外,还有一所大学叫做近代大学之母,这所大学的时间比较短,就是洪堡大学。它是1810年才成立,去年刚刚才渡过200年的生日。这一所大学可不得了,今天我们欧阳先生所讲的,这个马克思就是毕业于洪堡;你们所熟悉的黑格尔也是毕业于洪堡;你们知道的最著名的近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毕业于洪堡,所以这一所大学一共培养了20几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那么洪堡大学在建立的时候,它说我也要反传统了,我不能再像以往的大学那样只是为了培养职场上的人,我要把科学研究作为这所大学的重要使命。凡是进了我这所大学的人,要带着一种特别的思维,他的任务是来探究未来,所以洪堡大学给大学下了一个什么定义?说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一批有经验的人这些人就是教师,和一批带着求知欲望的人激荡情感的地方。那么带着求知欲望的人就是学生,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场所。因此大家在情感激荡中来发现问题,所以大学的第二个使命被拓展出来了,就是科学研究要成为大学的基本使命。这就是洪堡大学对人类高等教育史的一个贡献。洪堡大学产生之前,毫无疑问大学的中心是在博洛尼亚,是在牛津、剑桥,是在索邦,后来改成巴黎一大,现在传承它的是巴黎四大。那么洪堡大学建立了之后,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迅速的转移到了洪堡大学,所以洪堡对德国的贡献一点不亚于哈佛对美国的贡献。哈佛人自豪说先有我,后有美国。而洪堡人的自豪叫做,是我重新塑造了德国,所以近代许多的学科都是产生于洪堡大学。那么美国当时的高等教育,欧洲的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和洪堡比较起来显得落后,所以他们的大学校长也都到洪堡大学学习。我们同学知道蔡元培,蔡元培是带着洪堡精神回来改造北大的,洪堡大学对人类高等教育史的最大的贡献是除了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之外,就是贡献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制度框架。那么近代高等教育有两块基石:在制度上一块叫做学术自由,另一块叫做大学自治。那么这个基石框架就是洪堡大学提出来的。所以蔡元培回到北大以后,任北大校长他才讲,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如果不把洪堡的精神改造北大,北大就不会在同一个讲台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主义。这就是洪堡对人类的贡献,所以洪堡重新塑造了德国,使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的中心,到现在德国的这个地位不变。那么洪堡大学对人类的文化贡献了什么?实际上它是贡献了科技文化,所以科技文化是目前世界上文化的主流。而科技文化对应着什么?对应着人类的物质文明,这就洪堡大学的巨大贡献。

那么大学再发展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大批在洪堡大学留学的美国大学校长回国了,包括哈佛的校长、耶鲁的校长都是洪堡培养出来的。那么在美国,率先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是威斯康辛大学,这所大学现在也被认为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学,尤其是它的麦迪逊分校。有人进行统计,它的竞争力排在美国的前十位,那么威斯康辛大学的农学的几个教授觉得,整天待在实验室里还不如走出去,与其和机器打交道还不如和牛打交道。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就推到了社会上去,然后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产生了:这个理念就是,你的所有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为社会所需要的成果才是有意义的成果。所以大学的第三个功能开始拓展,就是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与社会相结合,这就是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所以什么是最好的教授?一个定义就是“双脚踩满了牛粪的教授,就是最好的教授”,这是威斯康辛的名言。然后这一个理念推广到了所有的学科,就要求你所有的学科都要和社会进行结合,为社会服务。所以这是大学创造的新的一种文化,这一种文化改变了大学的生活方式。所以过去大学只是待在校园里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那么威斯康辛第一次把老师和学生都赶出大学,要走到社会上去,这就是大学对文化上的一种贡献。说欧阳康教授刚才讲文化的表现是什么?文化的表现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我补充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当大家都采用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这种文化就形成了。所以威斯康辛大学改造了大学的文化,那么这就被称作是大学的第三个功能。那么大学的第四个功能是,近几年有中国学者率先提出来的,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美国的911发生了以后,大家要思考了,是不是像美国人判断的那样:人类未来上的冲突就是文明上的冲突,要消除文明上的冲突应该从消除文化上的冲突开始。那么大学恰恰是有这种功能: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学生,可以放在同一个教室里面,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让大家展示大家不同的差异,在展示差异的同时,来消除彼此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大学具有一种新的功能就是消除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使不同的文化走向和谐,这个功能政府不去完成,因为它没有这样的职能;企业也不会去完成,它是追逐利润的;而大学应当担当起这样的使命来,所以这就是大学的第四大使命。我相信,中国的大学在走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应该给世界做一个表率。

那么刚才讲到索邦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这一场争论,到底谁是老二?索邦大学后来解体了,而索邦的校区还在。历史的索邦有一项对大学制度最重要的贡献,这个贡献后来构成了人类的另一种文明——这就是中国的教育者很少去研究的,就是索邦在中期的时候,曾经在学生当中选拨校长,这一段历史我们了解的不多,那么学生是通过选举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满意的人,最后构成这一所大学的校长,由校长再去聘任所谓的教师,只要教师的教学学生不满意,那么学生随时和学生选出的校长进行沟通,由校长来解聘教师,那么就构成了一个制度原理。大学的主人是谁?大学的主人是学生。由学生来选拨他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的本质是什么?是为选举者服务。所以在索邦大学那段时间校长并不是最崇高的,产生校长的学生是最崇高的。但是经过了几年之后,这个历史大概就三十年左右。因为学生要不断的更换,当你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时候,你再继续担任校长你就不合适了,所以校长就要不断的更换,这样不断的更换就使得这个学校的连续性受到了损害,慢慢的这个权利又回到了教师的手中,由教师来推荐校长。但是我讲这一段历史的意思是告诉大家,索邦大学的制度经验后来变成了法国的政治经验。为什么法国的大革命发生的那么彻底?和索邦的这一项贡献是联在一起的,那么索邦的这一项贡献,我把它叫做制度性贡献。那么这个制度里面也有一种精神和价值的话,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权利;最大限度的尊重教师的权利,这就是大学管理的本质。而这个本质拿到国家来,国家的任务就是使公民的权利最大化,所以他后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一个重要思想的来源,那么这是大学做的一个什么贡献?这是大学做的制度上的贡献。因此这种贡献也是一种文明的形态,这种文明也就对应着这个社会的政治文明,所以好的大学是由故事构成的,好的大学是以贡献自己的文化和文明而著称于世的。

那么中国的大学怎么办?所以人类的大学历史已经有900多年,把这900多年的历史概括一下,我们对大学有一个基本的命题,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第一个使命是新民的摇篮。毛泽东在湖南办新民学会,为什么要新民?新民就是来自于大学里面,大学之道爱民民德,在新民在自娱自扇。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区别在哪里?没上过大学的人他可能也会有社会责任感,没上过大学的绝对不会有民族的责任感。所以上过大学的人你要对这个整个民族负起责任来,具有对民族负责的精神和能力的人——就是新民,所以大学是新民的摇篮。大学还是什么?大学还是真理的府邸,真理只有在大学里面才可以活的自由自在,后面你看从博洛尼亚以后,后边几乎所有的校训里面,这些著名的大学都在追求真理。它们的校训里面都有光明与真理的字眼,所以大学是真理的府邸,而真理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真理低头。大学还是什么?大学是道德的高地,社会的良心只收藏在大学里面,当社会无德、政府无德的时候,所有全民的道德泯灭了吗?没有,收藏在哪里?在大学。政府是可能无德的,1919年的政府就无德,把我的家乡青岛给出让了。但是我们民族的良心没有泯灭,所以在北大就发生了五四运动,把这个良心又找回来了,所以它是收藏良心的仓库和堡垒。大学还是思想的灯塔,那么大学最可宝贵的就是这个大学有思想,没有思想的大学是不受尊重的,所以一个大学的高度是通过它的思想来体现的。大学还是文化的酵母。我们每个人大概需要三种人格:当你出国的时候,你知道你是中国人,所以你的民族的人格是祖国给你的,所以你把祖国叫母亲;你的自然的人格是父母给你的,它可以叫你的乳名;我们每个人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人格,叫文化上的人格。文化上的人格只有母校才能给你。所以大学是一个发酵池,你进到这个发酵池里面以后,这个大学的文化就是这个大学的酵母,所以你这个大学文化是什么味道,你身上就有什么样的味道,这个味道你在一生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学是一个生态园,大学的文化是一个发酵池,酵母就是它的大学文化。那么大学还是什么?大学还是创新的活水,大学一定是创新的。这句话是鲁迅说给北大人听的,说北大是创新的,其实这句话可以用到所有大学身上,也可以用在我们的中南身上,中南一定是创新的,每年都有新学生入校、每年都有新教师入校、更重要的每天都有你们的新知识、新思想,在校园里面产生,像这一些合起来就是大学。

但是这些的因素都是大学的文化,那么概括起来讲大学的文化核心的我想是三点:第一点,就是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崇尚真理、崇尚学术是大学始终不变的主流价值,在这个大学里面,如果不是崇尚真理、崇尚学术而是崇尚权力,那么这一所大学是没前途和出息的。这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所在。那么大学文化的第二个构成的核心部分是,大学里面的制度,就是你的制度安排,是不是以学生权力的最大化;是不是以教师权力的最大化,作为你的制度设立根据。第三个就是这个大学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高雅的还是世俗的,所以我始终认为大学是有两堵墙的:一堵墙是有形的,进到这堵墙里面以后你的举止要高雅起来,出去了以后你可以粗鲁一些,但进来一定要高雅。这是一道有形的墙。另一道是无形的墙,当你说你是哪一所大学的人的时候,你比如说你是中南人,你的心灵上有天然的一种高贵,你应该不混同于世俗,这也是一堵墙,因此大学应该选择高雅的生活方式,包括吃饭喝酒都要与众不同,所以大学文化的核心是这三部分构成的。怎么建设大学文化?我在我的山东大学提了四句话,我们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前,先要办成受人尊重的大学,而受人尊重的大学是有四性的。一定是要办一所有德性的大学,就是你要承担民族的责任,有德行这个德,表现在校德上、表现在师德上,师德校德决定了生德,所以一定要办有德行的大学,有德行的大学才被人所尊重。第二要办有思想的大学,是点亮那个灯塔的最后的光明,你要引领社会靠什么?引领不是靠知识引领,是靠思想引领,没有思想的大学,你就做不了灯塔。第三要做创新的大学,有创新能力的,你每天都要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思想产生,我们的全部学科可以分成四大类,第一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高境界,学术成果的最高境界,就是新知识。第二就是工程技术类学科,这一类学科的最高境界就是新手段、新方法。第三类学科是社会类学科,社会学科的最高境界是产生新思想。第四类学科是人文,人文学科的最高境界是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所以你能创新在这四个领域里面都要创新。最后要体现它的特色性,这个特色性就是不被其他大学所替代,和其他大学形成不可比较,所以有特色的大学,才受人尊重,所以把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统一起来的大学,就是受人尊重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是有文化的大学。谢谢大家!

第四篇:三句话与优秀公民——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三句话与优秀公民——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12级新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它会被载入山东大学的史册。其意义在于,今天的典礼由学生主持,这在山大历史上,甚至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都是首次,这位同学会被载入史册。刚才主持同学说三年前我曾在开学典礼上给新生作过一次演讲,那次演讲是在星空之下的兴隆山校园大操场上。大家如果想知道那天晚上我演讲的内容,可以查阅山东大学网站,里面有一个“校长在线”,我的那篇《听山大故事,做山大才俊》的演讲收录在其中。

今天是2012级新同学开学典礼。校长和大家见面,总要和大家讲几句话。我今天有三句话想和大家交流。

第一句话是:“谁是山东大学?”最近各个高校都陆续开学,北京高校、上海高校的校长们在向新生们致辞的时候都在讲“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我们山东大学在两年前早已讲过。他们今年讲的内容没有超出我们已阐述的范围。我们今天换个问题,我想问同学们:“谁是大学?”我的回答:校长不是大学。当这所大学需要办学经费的时候,要找校长;当这所大学的办学条件需要改善的时候,要找校长;每年到政府去进行法人登记,要找校长;当老师和同学的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维护的时候,要找校长。所以校长只是责任代表,只是法律代表。在大学的本质上,校长不是代表。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判断——谁是大学?我曾说“教授就是大学”。由此而展开的逻辑是:有什么样的教授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当这所大学拥有一流教授的时候,像我们今天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大师,当拥有这样一流的教授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所大学就是令人向往的。上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的校长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被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演绎了。哈佛大学校长说:哈佛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在于哈佛校园内有多少栋高楼,而在于哈佛有一代代受人尊重的大师。梅贻琦把这句话改造为“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所以教授就是大学。

今天见到你们,我的观点又有所发展。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他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北大是常新的”。我相信鲁迅这句话放在任何一所大学都适用,我们山东大学也是常新的。鲁迅没有讲为什么大学常新,我今天试图作个解读。一所大学之所以是常新的,第一位的原因就是每年都有新同学入校,每年都有新的血液进入到她的古老肌体,所以她是常新的。每年都有新的教授加盟,所以她的学术力量是常新的。更重要的是大学每天都要产生学术成果,每天都要产生新的思想,所以大学是常新的。若这个分析正确,那么我的结论就出来了——只要有新同学入校,大学就是万古长青的。所以谁是大学?你们才是大学,你们就是山东大学。

刚才有同学重复了我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句式不是我发明的,当然这句话已经写到我们的校友之歌里面去了,叫做“凡我在处,便是山大”。这句话源自德国女哲学家阿兰特对我的启发,她是一位名垂史册的犹太哲学家。她曾在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我们大家知道弗莱堡大学最著名的哲学家是海德格尔,而她则是海德格尔的助手,当然,也有人说她与海德格尔是情人关系。哲学界有人说,海德格尔的很多思想是来自于阿兰特。当反犹运动在德国兴起的时候,她被迫离开海德格尔,到了美国。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有人问她:“你到现在都不放弃你的德国国籍,但是你又生活在美国,每当这个时节你是不是都要想起你的祖国?”阿兰特的回答是:“凡我在处,便是德国。”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我把它改造一下,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校友,送给我们的同学:你就是山东大学,凡你在处,便是山大。我今天要和同学们交流的第二句话就是:作为一个山大人的感觉如何。你们入校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大概每天都因军训而与疲劳相伴,可能感觉山东大学和你们之前想象的不一样。但是你已经进入山大,你已经是山大人。那么做个山大人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任何人

只用初来乍到的一个月的时间是无法对一所大学有理性的认识的,但当四年过去,当你离开山大的时候(现在说这话有点过早),你才会感觉到她的伟大。所以这四年当中我允许你批评她,抱怨她,而四年之后当别人要批评她,说她“不”字的时候,在你那儿就通不过了。你会奋不顾身地去捍卫她,去赞美她,并且时间愈久,你会愈感觉到她的伟大。所以这句话我要告诉大家:做山大人是很自豪的,山大是令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一所大学。

我们的骄傲,第一个依据是我们有中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历史。大家知道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迎来建校111周年,这个时间是光绪皇帝给我们定的。之所以说和光绪皇帝有关系,是因为他御批了袁世凯的奏折,我们这个学校的名称当时就叫山东大学堂。大家去比较一下,那些说自己历史比我们更长的大学,他们把自己的历史延伸到哪儿去了呢?有的延伸到1000年,有的延伸到120年,有的延伸到130年,但是你去看一下,那所大学被称作大学是哪一天?如果以被称作大学的那一天开始算起的话,我相信中国的大学只有一所在我们的前面,其余都在我们的后面。我们这已经很谦虚了,因为当讲我们学科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以1901年起算了。我们最古老的学科是医学学科,这个学科开始于1864年。当年北美长老会一个宗教团体联合了美国的纽约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到中国来开办医学教育,选择了山东,选择了山东的登州,就是现在的蓬莱,在那建了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是山东大学学科之源,她建立的时间是1864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没有比1864年再早的记录了。所以国务院领导视察山东大学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定位,说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所以谁要在你面前讲他的学校如何如何历史古老,那么你就可以把我刚才说的这句话告诉他。

历史古老值得我们自豪。不过,和世界上那些更著名的大学比起来,我们的历史还是比较短的。世界第一所大学是在意大利,这个大学的名字叫波罗尼亚,开始于1088年。1988年当这所大学迎来建校900周年的时候,世界上有470所大学的校长,包括哈佛、耶鲁这些大学的校长,大家一起汇聚到波罗尼亚去,在那儿发表了一个宣言,宣言的内容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大学共同承认波罗尼亚大学是世界大学之母。

作为山大的学子,还应该有一点感到自豪——山东大学始终以培养杰出人才而著称。大家可以到校友网上去看一下,那里有各个大学杰出校友的比较。从两院院士的数量来看,从培养的科学家的数量来看,刚才李术才教授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数字。前不久在网上有一场大学培养院士数量PK,就是“文革”结束以后从77级开始到今天,以本科生为单位看看哪一所大学培养的两院院士最多?排第一位的是南京大学,排第二位的就是山东大学,当然还有与山大并列的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培养的两院院士和在山大工作过的两院院士,以及我们输送到海外的外国院士的人数已达百人,名列全国前茅。我们建校90周年庆典那一天迎来一位带着两套《传世藏书》厚礼而来的长者,他来了以后在发言的时候,先讲“我尊敬的山东大学各位老师”,我相信那天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所有老师年龄都比他小;第二句话就是“我亲爱的在台下就坐的各位学弟学妹”,他称大家为学弟学妹。请大家记住他所使用的称谓,因为无论校友年龄多大,回到母校,在所有校友面前,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因此大家年岁有别,毕业先后有别,但辈份相同。他说“我看了一下,我是今天到场的山东大学最老的学生”。这个人就是季羡林。

我们培养的人文社会科学家、艺术家、诗人、评论家,比起中国所有其他大学所培养的人才都不逊色。在校友网上还有一个数据,就是为党和国家输送的高级管理人才,以正部级作为统计对象,山东大学在全国排第七位,有十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从山东大学校园走出去的。去年有几所大学的校庆引人瞩目,山东大学是110年,清华大学是100年,厦门大学是9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前年举办90年校庆。上述校庆,我们都派团陆续参加了。当到哈工大参加校庆的时候,哈工大的人很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学校培养了近三十位将军”,我们确实敬佩哈工大所取得的成就。当时,我们学校带队去的一位校领导,说了一句话:“在培养将

军的数量方面我们稍逊风骚,但是,我们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位元帅——罗荣桓。”罗荣桓是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出身的。新中国十大元帅,他们当中只有两位受过高等教育,除了罗荣桓,另一位是陈毅,他所接受教育的大学是中法大学,这所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后来撤销了。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中唯一培养元帅的就是山东大学。当然,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也出身于山东大学。在校友网上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各个大学培养的企业家。当讲企业家数量的时候,山东大学和南方的一些著名大学比较起来,在数量上要少。今天到场的有一位,孙丕恕校友。当然,在山东,海尔的老总、海信的老总、浪潮的老总,无一不是山大的校友。我们再往北看一下,在北京的企业家校友,有三位是山东大学引以为荣的,这三位几乎可以决定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一位是中石油的老总,一位是中国电力的老总,还有一位是中国粮油集团的老总。山东大学又是中国奥林匹克的摇篮,我们还培养了奥运会的世界冠军。在国际舞台上,山大校友的身影同样活跃矫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驻多国大使都是山大的骄傲。山东大学还是一所大师云集的大学。历史上闻一多、老舍、沈从文、梁实秋,以及“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中国藻类研究之父”曾呈奎,数学大家潘承洞,材料学家蒋民华,化学家邓从豪,经济学大师薛暮桥、孙冶方等都曾执鞭于山大。刚才大家已经听到了,从今年5月份开始,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格林贝格尔加盟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现在是全国拥有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之一。我们现在自身所拥有的院士是9位,双聘的院士是34位,合计总数是43位。我们拥有的长江学者、杰青学者在中国高校里面排在前几位;我们拥有的“千人计划”学者的数量已经达到26位,也处于全国前列。另外,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我们有一批终身教授和一级教授,这是我们的骄傲,他们当中的几位今天就在主席台就座。

今天的山大不只有大师,而且有大成果,且是世界领先的,在多个研究领域山大堪称中国的代表。今年物理学上有两件事情令世界瞩目,第一件事情叫做上帝粒子的发现,当欧洲核子中心向世界宣布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粒子的时候,包括霍金在内的原来不相信上帝粒子,即能创造万物的被认为没有重量与质量的粒子会存在的人纷纷认输。霍金愿拿出一百英镑表示愿赌服输。像他这样固执的人都承认了上帝粒子的存在,还有谁不相信呢?这是物理学界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里面做贡献的有一个重要的ATLAS项目,山东大学何瑁教授所带领的高能物理团队就参与了这个项目,山东大学做的接收器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欧洲核子中心向世界宣布成果时,列举了对上帝粒子发现做出贡献最大的国家的时候就讲到了中国,当讲中国贡献的时候就是讲到了山东大学。第二件事情,今年年底,我相信还有震惊世界的物理学的新消息。山东大学有一位名誉教授叫丁肇中,他所主持的用阿尔法磁谱仪去发现暗物质和反物质,这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实验,这个磁谱仪已从地面发射到国际空间站里去了。“奋进号”最后一个航班就是把这个阿尔法磁谱仪送到了国际空间站,现在运转一年多了。在运转的过程当中,这个仪器外面穿了件衣服,这个衣服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保证这个实验的绝对温度条件。当阿尔法磁谱仪面向太阳的时候温度会急剧升高,当背向太阳的时候温度急剧下降,正负温差达到150度左右。但是这项实验的条件要求温度正负不能超过1度。谁来控制这个温度呢?就是山东大学程林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程林教授的热科学和热处理能力被评价为是当今世界上领先的,并且是不受挑战的。一向小气的美国宇航局,破例把“特别贡献奖”授给了外国人,即山大的程林教授。山大团队保证了探索反物质实验在太空中的顺利进行。

我再给大家讲一位我们大师的故事。山东大学的数学教授彭实戈院士,既是经济学院的院长,也是泰山学堂的院长。上一届的世界数学家大会邀请他去作1小时报告。大家可能就这个时间没有对应的概念。我从起来发言到现在已经半小时了,但我这半小时如果对同学们无所助益的话,那几乎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能够被邀请去作报告的人,他的地位是根据时间来确定的。当你有一定影响的时候可以被邀请去作半小时报告,历史上陈

景润曾被邀请去作半小时报告。当你的地位更高、被认可为世界级学科带头人的时候,可以被邀请去作45分钟报告。那么当你是世界公认的数学大师的时候你就可以去作1小时报告了。历史上,有两位华裔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大会作过报告,但他们都是美国人。一位是已去世的陈省身,另一位是现在哈佛大学任数学系主任的丘成桐。现在我告诉大家,新中国成立63年来,数、理、化、生、地、农、医,所有自然学科都有一个世界级的大会,在这所有的学科当中第一个作1小时报告的中国人就是彭实戈。他不仅仅是山东大学的骄傲,不仅仅是中国数学界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可以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了。综合起来,你要知道,你是生活在一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里;你是生活在一所学风、校风、师风最优良的大学里;你是生活在一所有大师与你为伍的大学里;你是生活在一所有若干学科代表着当今中国甚至世界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大学里;你是生活在一所杰出校友辈出的大学里。所以,这所大学是足以令你自豪和骄傲的。

现在我要和大家交流第三句话了:已经成为山大人,你怎样能够做得像你的前辈一样?你怎样能够做得像你的老师一样?我们的彭实戈院士最初是在物理学院学习,所以我们物理学院的院长和数学学院的院长可以精彩地对话。物理学院的院长问:“数学学院出身的人能够做物理学的院士吗?”我可以告诉大家,科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是可以跨越的。我们知道,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里不是在进行物理学的研究,而是在进行数学的研究。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你选择的这所大学是真正的综合型大学,是全科型大学,你获得了一个最好的进行学术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一个大学的发展是需要基因的,基因就藏在这所大学的传统与历史当中。一个大学的发展是需要环境的,环境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切。现在你来到了这所大学,已经接受了这所大学的基因,在面向未来的时候你的发展会突破现有的环境。因此,我就要问第三句话:怎样做一个杰出的山大人?

我给你们作了思考,作为我的想法与你们交流。在每一个学科当中怎样学习,那是每一个学科的老师应该教给你的内容,校长可以不讲,要讲,也讲不好。我想和你交流的是如何使你变得更杰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获得了一种资格,就是中国国籍,因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什么叫公民?凡是拥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按照这个标准来分,全世界一共就两类人:一类人是有国籍的人,被称作某国公民;另一类是没有国籍的人,像吉卜赛人。拥有中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国公民。大家看看我们的学习制度安排,18岁之前这么漫长的时间你所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呢?我把它叫做公民教育。

那么现在我要问同学,你现在属于什么样的公民?如果我现在对你定性的话,只能说你是一个具有了公民品德并且具有了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知识的人。这个一般知识就是常识。大学教育之前的全部知识都被称作常识。大学和中学的不同在哪?大学就是要把常识系统化和深化。系统化了的常识就是科学。因此,这个阶段,从你进大学往前推算,我们顶多把你当作一个一般公民。这个一般公民就是:第一你具有中国国籍,第二你具有公民品德,第三你具有公民常识。这就是目前大家的状态。

那么进到山东大学以后我希望你成为什么?我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从一般公民、合格公民变成一个优秀的公民。当你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再发生一次变化,即把自己变成一个社会领袖。所以从一般公民到社会领袖,中间这个过渡就是我们大学这四年所要完成的,你要把自己在从一个一般公民成为社会领袖之前,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公民。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公民?大家看过好莱坞的一个大片,叫《非常公民》,非常公民指的是总统。我希望将来在你们中间能产生非常公民。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非常公民。在我看来,优秀公民是要具备如下一些素质的:

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民主和法治意识。每一个同学进到大学里面,你就是这个大学的主人。

你到大学来是来当家作主的,当你有了主人翁意识的时候,你就会有民主观念。有了民主观念,自然就会追求法治观念,这两种观念都具备了的时候,你就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道德责任。所以民主、法治的意识应该作为优秀公民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民主是训练出来的。你看一下哈佛,哈佛的学生进到校园里面以后接受的第一类训练就是民主的训练,竞争是民主的基本方式。法治的素养就在于你有权利义务意识。

排在第二位的是自由平等观念。我们同学四年当中要学会平等待人。平等是消除特权、防止腐化腐败最好的药方。同学们可能都穿过中学校服,当大家穿着相同的服装来到这所中学的时候,目的是要求你忘掉自己的出身和身份。为什么要给中学配校车,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养成一种平等的意识。如果中学阶段你还没有认识到平等的重要性,那么在大学里就必须补上这一课。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有人说大学是自由的乐园,但我要告诉同学们,自由更重要的原理在于,在你享受自由的时候,要不妨害他人的自由,要保证他人在同等情况下也享有同质的自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平等视人,平等待人。当你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平等意识,那我只能说你还没有养成一个一般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大家可以看最近网上最受关注的一则消息:一名从大连到青岛某大学学习的新生,到校一个礼拜之后给奶奶快递寄回一包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这七天当中他穿脏的衣服、袜子,要求奶奶洗完再给他快递回来。我认为这位同学连一般公民的道德都没养成。我们的季羡林校友讲,一般公民第一要爱国,第二要孝亲,第三是尊师,第四是重友。这些是作为一般人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我此前也曾经讲过作为公民道德应该有“三心”:第一是返报之心,别人有恩于你,你必须返报;第二要有恻隐之心,亦即有怜悯心、同情心;第三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他人,要敬畏社会,甚至还要敬畏自然,敬畏你不知道的那些内容。像这些都属于一般公民的要求。让奶奶为自己洗衣服,这样的举动,除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不容外,它也违背了“平等”准则。试想不能平等待人的人,一旦拥有了公权力,他不但不会以之为民众服务,反而一定会把运用公权作为一种特权。此时就可能危害社会了。所以在我看来,自由固然重要,养成平等观念更重要,这一课大家一定要上好。

排在第三位的是要养成公平正义的意识。优秀的公民总是在追求公平正义,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告诫要离校的同学,出校后遇到的最多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不公”,对你最严峻的考验是如何对待不公和如何消除“不公”。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刚入校的你们。你们要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自己永远的价值观,把创造机会公正、权利公正、规则公正、保护公正作为基本功进行修炼,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周身洋溢着正气的人。

当上述三大意识都有了以后,你就可以转化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在上大学之前你是一个普通公民,在大学这四年期间,学校希望你先成为优秀的公民,出校之后,你才可能成为社会领袖。社会领袖是有条件的,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大家看孙丕恕校友是社会领袖。他在做什么事情?第一,他先要保证他的企业员工有饭吃,为国家解决就业的问题;第二,他还要使企业有利润,有利润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加入到他的企业里面;第三,他还要给国家纳税,纳税给了国家以后,国家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解决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和需要国家帮助的人,使他们过得也有尊严。没有纳税,我们就没有国家的二次分配。这就叫承担社会责任。所有的社会领袖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就是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有超常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在什么时候养成?就是要通过你四年的专业学习来养成。所以要成为将来的社会领袖,你除了从一般公民变为优秀公民之外,在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你的能力之源。要承担社会责任先要搞好学习。

社会领袖的第二个特征,是要学会处理完美与卓越的关系。同学们可能接受的是追求完美的教育,但是你们会发现卓越和完美之间是有冲突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处理卓越与完美之间的关系。我最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很著名的一位资深教授,叫肖德

维茨,这个人处理过辛普森的案子,也处理过克林顿总统和莱温斯基之间关系的案子。这个人是美国法学界的学术泰斗。他一封一封地给青年人写信,其中有一封我读了以后非常受启发,里面讲到:所有的社会领袖大概都注意到了这个矛盾,学校希望你全面发展,但是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所以完美主义有时候就是卓越的大敌。如果你不能做到完美,你需有起码的公民道德,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卓越。我们可以看几位影响世界的领袖,一位叫潘恩的人,这个人在200年前写了一本书叫《常识》。这本书解决了美国独立后的走向问题,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就是他命名的。因为他出身很低微,性格比较孤僻。后来他与美国的那几个建国创始人发生了冲突,就离开美国到法国去。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格言就是“哪里还有不自由我就到哪里去战斗”。另一典型案例是乔布斯。乔布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巨大的性格缺陷,但是他的创造力无与伦比,你不能不承认他改变了世界。三个苹果创造或者改变了世界:亚当夏娃的苹果创造了人类,牛顿的苹果创造了近代物理学,乔布斯的苹果创造了我们今天以信息为特征的生活方式。乔布斯不完美但很卓越。所以,大家要处理好追求完美与追求卓越的关系。我不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完美,我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卓越。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为了更卓越,可以放弃某些完美。我希望大家为了实现卓越,可以大胆张扬个性。

社会领袖的第三个特征是:立大志并在追求上坚韧不拔。上大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大凡抱有这种心态上大学的,即使将来有出息,也不会有大出息,因为这属于胸无大志。志向、努力与毅力这三者是成正比的。无论是政治领袖、企业领袖还是学术领袖,他们总是用目标既鼓励自己,也鼓励团队;总是在别人不解和反对中去收获胜利。社会领袖的第四个特征是:不仅自己发展,他同时能带动其周围的人共同发展,这个特征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要给大家交流的三句话:你们就是山东大学;你们选择了一所令你永远骄傲和自豪的大学;我相信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努力,你们会把自己从一个一般公民变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最后变为社会领袖。

谢谢大家。

第五篇:大学校长离任演讲稿

大学校长离任演讲:至今不觉爱已深,一寸光阴一份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刚才,中组部某某同志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并作了重要讲话,教育部某某同志和江苏省委某某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央任命张某某同志接替我担任某大学校长,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坚决服从。我也衷心感谢组织上对我工作的肯定!对张某某同志到某大学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

光阴流转,岁月无声。我任某大学校长至今已15个年头,即14年210天。我很有幸成为到目前为止某大学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校长,在我任校长期间,迎接了15届新同学,送走了15届毕业生。在15个年头后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科研总经费从2.9亿到突破20亿、增长了近7倍,院士从5人增加到15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从4个增加到13个,SCI论文连续6年排名全国高校前10,等等。在2017年“全球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全球高校200强。15个年头,学校的年办学总经费从12.9亿增长到超过60亿,固定资产总额从14亿增长到70.6亿,都增加了4倍多,特别是到2015年,新校区建设的近26亿债务已经全部还清,让我们更有实力轻装上阵,奋力迈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学校也正式入选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近15年来,我们一起同舟共济、干事创业,共同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谋划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一起见证了学校110周年和120周年校庆的重大历史时刻,一起经历并圆满完成了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三次国家审计署等审计、两次中央巡视组巡视等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近15年来,我们一起经历风风雨雨,一起面对和处理大事、急事、难事,一起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近15年来,每年学生毕业时,自己都要出几身汗与每个毕业班合拍毕业照时同学们的欢呼和喜悦;每次学校的科学家申报重大科研奖项或院士时,自己和他们一起讨论修改PPT、完善申报材料而最终成功获评时,我比自己拿到大奖、评上院士还要高兴和自豪。2003年至今,我们获得了43项国家三大奖,我们自己共产生出7位院士。我还永远不会忘记,这近15年来,我们一起努力抓住和创造机会,办最好的本科教育,并开创了一系列前沿探索方向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实现了西部高校高端化国际合作,目前已与剑桥、牛津、哈佛等世界顶尖名校合作共建学院、研究中心及团队,打造了全球具有影响力的UIP国际课程周及目前中国高校唯一的国际咨询理事会;同时,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宿舍已全面实现了空调安装和热水供应的全覆盖;每个教学楼的走廊、通道和大厅都正在改造成为处处可以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学术殿堂式”校园;即将开通的成都地铁8号线将连通新老校区,将使我们每位师生的出行都更加便捷;全面竣工的3个校市共建的校园地下停车场将使某大学校园更加有序、宁静。这近15年来,我时刻不曾忘怀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敢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我从内心深处要特别感谢组织对我的关怀、信任和培养;我要感谢先后与我共事的三任党委书记:张三书记、李四书记和王五书记,王五书记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阳光正派、坦诚相待、非常优秀的党委书记;我要真诚地感谢与我共事过的每一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与我多年共事、在座的和全校的每位同事,我们一起努力拼搏、一起攻坚克难,也一起经历和战胜了各种挑战、挫折和考验,是你们对我的包容、信任和支持,对学校工作的付出和奉献,让我深受感动、难以忘怀,更让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亲情,而正是这些给了我工作的无限激情,更是一直支撑我面对压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源泉;我要衷心地感谢我们的每位老师、同学和离退休的老前辈,是你们的理解配合、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给予了我为学校和每位师生全心付出的责任和动力,是你们对我和学校在工作上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的谅解和鞭策,激励着我去不断完善自己、改进工作、追求卓越;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海内外的每位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对我工作的支持,你们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我更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支持,为支持我在某大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妻子2004年放弃北京正处级干部,以一普通工作人员借调到江苏省社科院,十几年拿基本工资到退休,由于不适应成都气候,一直生病,这也是我一生非常歉疚的事情。在这里,我还要特别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同志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歉意。由于我性格直、脾气急,工作上要求过高过严,不留情面地批评,不仅使大家面子上过不去,甚至可能对有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大家对我给予无限的宽容、充分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大家,并郑重地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有缘分跟大家相处共事15个年头,这是我个人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更是我自己最为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财富;有机会在某大学当校长的15个年头,把我自己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年华奉献给某大学,更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荣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离任之际,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某大学特别的关爱和厚望,选派了张某某同志接替我担任校长职务,他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工程院院士,更是高教战线上一位出色的领导者,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学术造诣高,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必将会给某大学带来更加先进的办学理念,必将为某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坚决拥护中央决定,也衷心希望同志们像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张某某校长的工作。各位领导,同志们,从今天起,我将离开校长岗位,专心教学科研、学术与书画,开启自己人生新的历程。还是孔子的那句名言讲得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某大学工作近15年,酸甜苦辣俱全。所有的往事都将成为过去。作为校长,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某大学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自己竭尽所能、尽心尽力、严格要求、问心无愧,但也因为水平能力有限,还有不少遗憾,有些事本应做得更好,有些事还没有做完、做好,有些事还没有来得及去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好在学校的事业是靠一代又一代某大学人去完成的,我自己只是一块向前的铺路石,重要的是我们总会往前走,更需要向前看。面向未来,我将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深情地注视着某大学前行的背影,永远热爱某大学、情系某大学、支持某大学。同时,我将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至今不觉爱己深,一寸光阴一份情。15个年头,对于这个世界的变化只是短短一瞬,但对我来讲,却是一生融入血脉中不忘的深情。此时此刻,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把某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再多走几遍,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记忆深处,把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加圆满,把每个某大学人的阳光和真情永远铭记在心。其实,在某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匆匆的过客,但某大学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的心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最后,我真诚地祝福我们每一位某大学人的未来都更加美好!真诚地祝愿我们某大学的明天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下载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显明发表离任山东大学校长感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讲话(大全)

    徐显明校长的讲话刚才项部长说开学典礼上最重要的讲话是校长的讲话,他说了之后我就在思考,校长的讲话真的这么重要吗?我的想法是校友的讲话、老师们的讲话、同学们的致辞和校长......

    离任感言

    今天上午,甘肃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共中央关于徐守盛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中共中央决定:徐守盛同志调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省长人选。 甘肃省委书记、省......

    离任感言

    真心 真情 真意冷新生很快又到了丰城人习称为“龙船水”的季节了。是夜,我与几位老朋友和着绵绵细雨,伴着阵阵薄雾,游丰水湖,赏状元楼,登和合塔,竟是如此的美妙和惬意。明天我就要......

    离任感言

     离任感言首先坚决服从组织关于我工作的调整和安排,同时非常感谢组织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关怀与培养,让我有机会在多岗位上工作、学习和锻炼。 去年3月28日,组织上安排我到教......

    各种离任感言[合集]

    编者按 1月16日,在管道局干部大会上,苏士峰主持会议并发表离任感言,全文如下。 同志们: 今天,管道局掀开了新的历史一页,对于退,我早有准备,也很坦然。几年前我就说过,到时绝不恋栈......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发表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发表“潮牛”演讲,你最膜拜谁毕业了,各高校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也陆续开锣了。继去年人称“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用精彩发言打动广大学......

    衡阳市委张文雄书记发表离任感言

    衡阳市委张文雄书记发表离任感言 “2008年3月到2012年2月,在衡阳的这四年,1400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人生历程中激情燃烧的一段岁月,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无怨无悔的一段时光,至真至诚......

    离任感言(公检法)

    离任感言(公检法)同志们:根据组织安排,今天我就要离开大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此时此刻,我内心很不平静。我是201X年X月份来XXX任职的,至今两年有余。尽管时间不长,但与大家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