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
对“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几点思考
依法治校是学校落实规范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新常态下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依靠法律,依靠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办学行为是我们学校管理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近年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家教矛盾、因校园安全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解决等,越来越凸显出学校的被动局面。因此,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我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设想
㈠理念先行,夯实依法治校基础。
1.成立领导小组,做好依法治校的实施与宣传。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党政负责人,各分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成员以及学校兼职督学组成。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实施方案”,按照地区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工作重点,使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与此同时做好依法治校的宣传工作,让全体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充分认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转变观念,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学校要把法律知识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课时要求,改革评价机制和标准,实施过程性考察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常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切实做好体育、艺术、品德、科学等非语数英学科的规范教学。
3.普法学法,提升法律意识。
提高教师依法从教能力。教师既要做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又要根据《依法治教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自治区教育厅、市区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的政策、规定,明确自身权利,自觉践行法定义务,依法从教。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通过校园网站、橱窗等宣传阵地普法,请法制副校长讲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法,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㈡构建依法治校长效机制。1.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学校章程》,将学校管理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以《学校章程》为总纲,完善各项制度,把已有的制度对照《学校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应条款进行及时修改和废止。
2.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首先,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审议和通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及修改,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二是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重大决策、财务收支、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并接受监督;切实治理教育专项收费,严格执行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公示牌等形式,向社会、家长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及内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3.强化落实、增强执行力。严格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对各类事故相关责任人执行问责制。严格落实
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将学校的人、财、物及周边安全,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到人,做到目标清晰。
㈢立足发展,依法管理增强实效。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教师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职业素养,杜绝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坚决杜绝领导、教师自立名目、推销资料、办班收费等违规行为。
2.建立安全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继续做好学生大病和特殊病史、手术史的排查备案工作,加强对新校舍、新设施的安全排查,维护校园安全秩序。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家校矛盾和家教矛盾。
3.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教师管理中,既要依法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他们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心教师健康,改善教师待遇。特别是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站在大局的角度,担当起保护教师的责任。
总之,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规范办学是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一定要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营造依法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一、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什么是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道德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什么是依法治教?
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制度创新,遵循“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原则和“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要求,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切实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实现教育法治,推进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四、什么是依法治校?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五、依法治校工作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六、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依法治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七、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家现有教育法律法规相衔接、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构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依法管理的网络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和制约力的内部监督机制;五是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依法保障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六是教师、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八、依法治校的要求有哪些?
(一)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二)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四)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
(五)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九、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原则和要求,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是什么?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四五”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校领导依法办学。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学校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十一、如何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或者漏报。
学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高等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经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十二、我校创建依法治校是如何做的?
(一)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
1、学校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在学校决策、管理中贯彻法治理念。
2、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有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并得到落实
(二)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1、有依法制定的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依程序制定,内容完备合理,已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复,有完备的修改程序。学校章程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公开,学校的办学活动依据章程进行,学校章程得到有效实施。
2、有完善的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3、有制定、修改规章制度的程序性规范,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规范。
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存在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相抵触的内容,没有因为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符合法制统一原则而被提起诉讼。
(三)自主办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
学校依法招生,招生活动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无违规操作。学校收费合法、规范。
2、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质量高
教育教学效果突出、质量优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内部的各种评优、选拔机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学校管理体制完善,决策机制科学、民主、规范,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晰 学校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生会等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置各种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职责与权限清楚,分工明确、合理。建立规范化的决策机制,重大决策经过科学、民主的论证,必要的事务以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建立实施决策反馈机制、决策后评估机制。
4、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无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校园秩序和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学校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及学生、教职工伤害事故的处理预案,无责任事故。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周边环境文明、健康、安全。
(四)尊重和维护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
1、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并得到落实
2、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学生的各项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1)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维护权利的指导思想,体现公平公正和教育为本的价值理念,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2)建立健全了学代会制度,保障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3)对学生进行的奖惩行为,规则明确、程序正当、重视证据、公平公正,学生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得到相应保障。
(4)学校没有发生过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限制人身自由以及侮辱歧视学生等现象。
(5)对受过处分的学生不歧视,处分的期限与结果明确,给予相应的教育悔改机会。
(6)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发生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7)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社会生活指导。(8)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校务公开,民主监督机制健全
1、依法设立的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机制健全,运转正常,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2、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保证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
3、校内监督机制健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有效
设有意见箱等,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了与社区、家长的稳定规范的联系制度,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管理决策、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行政部门。
(六)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校内争议解决机制
1、校内教师申诉、职务评聘复核等相关制度健全,使在教师职务评聘、待遇、奖惩等活动中产生的争议有相应的解决途径
2、学生申诉制度健全,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1)建立了学生申诉制度。
(2)有专门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
(3)学生申诉处理机构的组成和议事规则公正、公开。
3、学校建立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和争议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氛围浓厚
1、教育普法工作得到落实,目标任务明确,措施有力
(1)建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普法领导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2)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3)普法工作得到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效。
2、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法律学习形成制度,法律素质较高,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3、学生法制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
4、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1)学校、年级或班级定期组织法制专题教育活动。(2)学校设有法制宣传栏、法制活动室、法制教育园地等,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3)聘请了校外法制辅导员(汀组派出所指导员),并经常开展活动。
十三、什么是学生申诉制度?
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我院制定了《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申诉制度》,指出,在东营职业学院的全日制专科(高职)、中专学生对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学处理、纪律处分或各种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等决定有异议的,向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处理程序由提出申诉、资格审查、复查、作出复查结论和复查结论的生效等五个环节组成。受理单位为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调查办理申诉案件时应全面调查核实,在收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如下处理决定:(1)违规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的,维持原处理结果;(2)主要违规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不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的,撤销原处理决定并可责令学校限期重新做出处理决定。(3)所依据的学校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责令被申诉人对所依据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修改。
十四、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院党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青年消防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省级红旗团委、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教育系郝文杰同学获第三届“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1、重视调研和科学研究,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学院每年组织一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况的调查活动和学生工作调研活动。2004年,学院把“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况与学生工作模式研究”确定为院级第一批重点课题。该课题已于2005年底结题并通过鉴定。该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41万字的《高职学生工作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学院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五年制师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于2004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并于2005年2月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院老师还编写了《学习进步 成才》、《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教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入党培训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
2、重视工作机制的建立,保证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学院在调研、课题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措施要求。该经验已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表。这十个长效工作机制是: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责任明确的院系两级管理机制,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机制,以人为本、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畅通机制,系部学生工作评价机制和学生激励机制,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管理机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研创新机制,学生服务机制和物质、经费保障机制。
3、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 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制定了20多万字的《学生工作制度汇编》,共30多项。特别是,建立了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激励、约束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学生中的先进个人,严肃处理学生违纪事件,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4、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增强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学院重视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配齐了各系党总支专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科长)、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竞争机制,成立了院学生会、院学生自律委员会,院社团联合会,组建了学生常规检查队伍,学生干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还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聘请了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建立了校外法制教育基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
5、重视学生教育管理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教育的内容 学院通过“两课”教学、报告会、影视广播、网络、社会实践、业余党校等形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院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国际国内形势及东营市形势教育,人生观与公民道德教育,军训及国防教育,反对邪教、树立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与环保教育,安全与稳定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行为规范与大学生形象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育,特殊学生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教育等。各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了与个别学生谈心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教室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等。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院制作了“东营职业学院新闻网”、“校园之窗”、“学工在线”、“就业指导网”等网站。
6、重视实行严格的管理,稳定了学生正常的秩序
学院采取了公寓规范化管理、上晚自习、上早操、按时封楼查宿、必须佩带胸卡、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处理违纪学生、严格检查评比通报、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等严格管理措施,对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校风、保证秩序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重视社团组织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院团委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建立了摄影协会、收藏协会、英语协会、花卉协会、红柳文学社、对外工作协会、合唱团、乒乓球协会、法律协会、女子“博艺”学社、棋迷俱乐部、和平统一促进协会、足球协会、现代舞协会、健美操协会、绿色协会等20多个社团组织,开展了“星级社团”创建活动。这些社团组织开展了“反对邪教、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系列活动,开展了“争做思想模范、学科状元、科研能手、技能标兵”和“刻苦求学、严谨治学、争优比学、尊师重学”的“四争四学”活动,开展了建设雷峰一条街、黄河路白色垃圾清除、与东营市盲聋童学校结对子以及节水节电、电工维修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飞扬的青春”校园歌手大赛、大合唱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开展了花卉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收藏作品展、“春之声”英语节、“秋韵节”等活动。
8、建立网络,严格检查,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学院成立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制定了公寓管理办法、管理标准和安全制度,设立了楼长、层长、舍长,推行了辅导员班主任进住学生公寓制度,开展了宿舍文化建设等活动。
十五、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院从“招生——培养——就业指导”一体化办学思想出发,专门设立了招生就业处,下设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学院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制度健全,配备了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和先进的设备,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选课,印发了《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指南》和《择业与就业手册》,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开辟了“东营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网”,承担了关于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面向毕业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毕业教育专题活动。学院及时发布毕业生生源情况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已与省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和股份制集团公司达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协议,每年都为毕业生举办专场供需见面洽谈会多场次,并被确定为东营市人才市场人才储备基地。学院还十分重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成为“中国求职网”、“中国百大网”等国内著名就业网站的理事单位。所有这些,确保了学院毕业生思想稳定和就业心理健康,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在200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
十六、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 我校重视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形成了以奖学金为主,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相结合,奖励与资助相结合,国家资助、学院资助、师生资助、社会资助与个人自助相结合的完整扶助体系。去年发放国家奖学金12人计4.8万元、国家助学金221人计33.15万元、省政府奖学金7人计2.1万元;发放学院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补助、市政府特困生补助等共计6496人次,293.15万元;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239人,109万元;缓减免学费570人,减免76.8万元。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院全体党员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主题实践活动,共捐款2.18万元,发给了168名经济困难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保证没有一名新生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坚决杜绝乱收费,开通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或优惠就餐窗口,努力减轻学生生活负担。由于学院措施得力,保证了每一名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安心学习,同时,使学费收缴率达到了97%。
十七、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院制定了《东营职业学院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教育系心理咨询中心基础上成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了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和指导教师,该中心是首都师范大学董奇教授负责的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山东地区实验基地、山东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山东省心理教育与实验”实验基地,是东营市团市委命名的“东营市青年心理辅导站”、市妇联命名的“东营市家庭教育咨询站”。本中心拥有全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的心理咨询操作资格证书,可以提供社会化服务。本中心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周、“心灵驿站”、“心之桥”、心理晚会、心理健康教育板报、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连续三年开展了高职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调查研究。
2、教务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发放了由我院老师编写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讲座、报告会、选修课等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由我院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五年制师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于2004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东营职业学院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
4、新生人手一本《东营职业学院新生必读》,包括“新生学习生活心理指导”等心理教育内容。毕业生人手一本《大学生择业就业实用手册》,包括“择业就业技巧”等心理教育内容。
5、聘请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师大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文新教授,山东省心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高峰强教授和我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门学泳、李英杰、高秀敏老师分别作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
6、初步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对一部分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请山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华东)等大学的心理老师进行了指导。
十八、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加强素质教育,我校制定了《东营职业学院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新生素质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现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我院能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重视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加强学习教育和管理,加强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十九、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促进学生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了安全教育、安全信息通报、安全检查和安全警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活动申报审查审批、重大事故报告、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学生公寓安全、大型活动场所安全、大型活动安全、学生集会安全、实习实训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等制度。
2、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安全检查,采取具体措施,克服安全隐患
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场所的用电线路的检查和改造,及时更换过期的灭火器,设置安全标志。各部门、各系部坚持定期全面检查、不定期抽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对违反安全规定的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3、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学习《东营市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视、网站、院报、黑板报、宣传栏、电影放映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班会、讲座、报告会、参观、演练、知识竞赛、观看教育片、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安全教育网络,学院实行学生文明自律与学校管理协议书制度。
4、做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稳定工作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指导和严格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保证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稳定。各系部通过集会、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教育。辅导员班主任重视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重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与学院周边单位的配合,做到齐抓共管。特别是,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厌学和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受处分学生、人生观消极学生、受挫折学生的帮助工作。
5、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学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成立了学院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总务处、宣传处、院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及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院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十、全院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 实行依法治校,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是我院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争创一流职业学院的需要,也是维护学院及师生权益,调动师生积极性,促进学院发展的需要。为此,全院师生员工都要:
1、积极了解学院基本情况,积极关心学院各项工作,争当努力促进学院发展的主人翁。
2、充分认识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依法治校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明确依法治校的各项要求,积极投入到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各项工作中,为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做出贡献。
3、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转变工作观念和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办事,依照规章制度办事。
4、高标准,严要求,讲大局,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做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先进分子。
第三篇:依法治校
1.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制定出台《实施纲要》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必由途径。《实施纲要》共分9个方面,全面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学校按照法治精神与原则,转变管理理念和手段、方式提出了系统要求,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对推动我国学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颁布《实施纲要》,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深刻认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推进依法治校的思路、举措和重点;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实践,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管理学校的新格局,使法治成为政府管理学校和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方式。
2.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2003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纲要》根据已有实践和新的形势,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全面部署。《实施纲要》抓住了学校办学和管理中核心要素,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普遍要求,全面推进。二是全面阐释内涵和要求。《实施纲要》根据实践发展,全面阐述了依法治校的内涵、意义和指导思想,系统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三是全面推进实施。《实施纲要》从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依法办学行为、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健全依法治校评价考核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等7个方面,对学校办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将全面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摆上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议事日程。四是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纲要》明确了政府及学校内部各个主体,以及社会在推进依法治校中的地位、职责及权利义务,构建了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格局。
3.《实施纲要》对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实施纲要》强调学校要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切实推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学校章程应当着力规范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成为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要求教育部门建立健全章程核准机制,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局面。同时,要求学校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凡制定章程和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健全师生参与的渠道,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保留、公平公正等法治原则,不得非法给师生设定义务,如乱设罚款等。《实施纲要》还要求建立校内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由专门机构依据法律和学校章程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定期进行清理,保证学校制度体系的合法适当和协调统一。
4.《实施纲要》对学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哪些要求?
依法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保障学校权力依法规范行使和有效监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实施纲要》要求,学校首先要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领导的基础上,高等学校、中小学、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根据各自特点,依法健全决策机制,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建立相应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决策公开和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同时,要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其次,学校应当以教学科研为核心,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克服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第三,要完善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实施纲要》强调,学校要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四,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扩大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和方式。
5.为什么要把家长委员会制度作为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既是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学生家长能够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完善学校治理机构的重要机制。《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产生办法以及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关系作了全面规定,特别规定在一些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上,家长委员会要有发言权甚至是决策权。要求学校完善制度、提供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实施纲要》对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和存在根基。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实施纲要》从学校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建设平等校园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权利、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等几个方面,对学校依法办学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了学校在招生、教学、评价等活动中依法实施管理行为的基本规则。要求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强调要在校园中大力弘扬平等意识,注重对学生和教师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的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公开社会、师生关注的信息,使师生对学校的意见能够及时得到反馈。
7.《实施纲要》为什么提出建设平等校园环境?
构建平等校园是落实教育公平、权利平等理念的直接要求和集中体现。实践中,有些学校在办学、管理以及招生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者规章制度有意或者无意间,违背了权利平等原则,甚至构成歧视。因此,《实施纲要》从建立平等理念入手,要求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为核心,明确学校要在体制和机制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性别平等和民族平等,消除任何不合法、不合理的分类及区别对待,并特别强调要把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权作为依法治校、建设平等校园的重要内容。
8.为什么要把保障学术自由作为依法治校的内容?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术自由也需要在法定限度内行使。当前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等现象,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实施纲要》从保障和监督两个层面对学术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出了要求,要求学校建立公正、公平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程序,健全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9.《实施纲要》对健全学校内部的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当前,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也开始日益突出,学校与学生、教师之间纠纷也呈多发趋势。学校传统的管理手段正在面临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矛盾、纠纷的能力。这既是依法治校的重要要求,也是维护和谐稳定校园环境的必要条件。《实施纲要》要求学校依法建立和畅通纠纷解决渠道,特别是要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制度,规范学生申诉制度,落实正当程序原则,积极运用听证等方式,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针对目前学校安全面临的较大压力和复杂局面,《实施纲要》强调,要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因为安全事故引发的纠纷,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多方合作共同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学生伤害事故调解等制度,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10.为什么要加强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校长、教师和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基础。《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群体分别提出了要求。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带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运用法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学校领导任职前,教育部门以适当方式考察其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要求在教师入职、岗位培训和履行职责的全过程都要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1.就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能力与水平,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制度保障,《实施纲要》从组织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两个方面规定了具体措施。要求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作为工作专门内容进行报告。强调学校要有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法律事务,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律事务。学校出台有关管理措施、签订合同、实施改革方案等,都要进行合法性评估、论证。《实施纲要》要求,教育部门在对学校办学和管理评估考核中,更加突出依法治校综合考核的作用,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和管理活动的干扰。要把依法治校作为对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创新考评机制,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
12.《实施纲要》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哪些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因素。《实施纲要》 提出两个方面要求:一是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强调依法监管、提供服务,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机制。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提高执法能力,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对公办学校及其负责人的问责机制,健全对违法办学活动的投诉机制,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管机制,实现对学校的依法管理。
13.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近期有何举措和要求?
近期,教育部将根据《实施纲要》制定依法治校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中小学、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行为规则,指导各地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动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集中推广一些典型经验,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新的高度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按照《实施纲要》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作为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一项核心工作,切实抓好落实。
第四篇:依法治校
可乐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多年来,可乐小学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发扬传统,打造品牌,追求卓越”的办学方向;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机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学校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率为零。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法制校园环境。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安全,我校建立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育人工作做为头等大事,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总体部署,努力做到抓严、抓实、抓好。通过专题学习、宣传、讨论等活动,帮助领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课教师课堂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外聘法制副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以德育为主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了
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学校注重依法建制,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行办及各处室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校各中层干部、教职工岗位职责。为强化学校内部规范管理,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其他有关部门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并认真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章程》的指导下,适应课改需要的和民主管理的师生申诉制度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适应了学校在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有力地推进法制建设工作,形成了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三位一体”,强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校务会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强化了校长的责任和权利,校长有职、用权、有责任。有效地改变了职权不明,效率低下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制定并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学校的重大事宜由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到教职
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热点话题,经教职工民主讨论、教代会审议表决进一步促进了校务管理的规范化,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会议期间发动全校教职工广泛提出意见和建议,关注学校发展。教职工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尽量采纳。
2、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度。为了切实增强教育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对于一些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并予以执行,在干部推荐、职称评定、教职工评优等热点工作中,做到“四公开”指标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收费方面,坚决执行一费制。同时,我们聘请 “行风监督员”,对学校收费、资料订阅、师德师风等领域进行监督,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管理层。做到学校收费公开、财务收支公开,有利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推动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3、建立校内意见箱制度。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关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规定,学校设置了《校长信箱》《食堂意见箱》《小卖部意见箱》,校长每月开箱一次,了解教师、学生反映的情况,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答复。这样,极大地维护了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学校稳定和发展探索了新路子。
4、建立家长、学生来信来访接待备忘制度。
学校网站公开,办公电话公开,明确负责领导,对学生、家长的来访、投诉都做好记录,严格按程序办理,限期调查核实、作出相应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办学活动,依法规范
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办学活动。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聘任教师、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在今年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经过两次教代会讨论,并实行校公示,让全体教师签字同意。
由于学校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教师心服口服,多年来学校无一例上访或信访事件发生。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按照新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搞好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师生法律素质,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全校师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全校师生对法律法规的条文学习到位,才能提高法律意识,认识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坚持对教职工和进行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我们的体会是:要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与师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体会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法律法规产生兴趣,变为主动行为。
1、领导在决策中学习,增强依法治校意识。
学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决策者,我校提出领导班子依法决策的要求,促进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自觉强化法律意识、自觉依法办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法律与依法行政成为班子成员的主动行为,为搞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全校师生依法治校起到了表率作用。
2、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增强依法治校意识。
教师是依法治校的关键执行者,教师的法制意识与法律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法制教育效果。因此,强化教师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
第五篇: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
(征求意见稿)2012-6-25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 2003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 号)的基础上,根据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 性文件,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依 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 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学校制 度要求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 迫切需要。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
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 挑战。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获 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 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校是构建符合法治理念的育人环 境,培养学生学法明理、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
二、依法治校的目标与总体要求 2.依法治校的目标。依 法治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组织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法律的原则与要求,建立合法公正、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健全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管理格局;依法保障教 育方针得以贯彻,学校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育目的和理念得以实现;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有利人才培养,促进校园和谐。3.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依 法治校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树立法律
至上、尊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与要求,实现法律、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 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校要突出法治原则对学校治理方式与手段的总体要求,重在制约和规范管理权力的行使。要以增强学校领导者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提 高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保证法律、规章的有效执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为着力点,体现法治要求对学校工作全局、管理全程的统摄与指 导,对学校具体办学活动、管理行为的系统规范。在管理中要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避 免以苛刻繁复的行为规则,代替管理职责和教育艺术。依法治校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体现学校特色,关注师生需求。要从 制度层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意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依法落实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要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健全教学、研究与学习制度,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与方式的转变。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4.依法制定具备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依 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章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直接依据。要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 向,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则,开展章程建设。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 工、学生的意愿,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学校依法办 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或者修改章程,由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部门核准;普通中小学、中等职 业学校章程,由主管教育部门核准。5.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学 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要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 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 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人 事、财务与资产、学生、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 系。学校章程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加以汇编,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有网络条件的,应当在学校网页上予以公布。涉及师生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经公示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施行。6.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 建立依法审查机制。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学校要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和法律保留的原则,对校内制度文件进行审查。对与上位法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相抵 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不符合保障师生合法权益需要,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学校的规章制 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师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性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其中规定修订 校内相应的制度文件。
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要 7.规范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加强和改善学校党的领导,按照有关规定,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凡是有关学校发展方向、基 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 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机制。要依法明确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避免个人专断,其中: 高等学校要依法明确学校党委、校长的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推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董事会)等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中小学要健全 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校务会议,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中等职业学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管理理事会或董事会,形成校企合作决策机 制;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要有健全的议事规则,依法按期开会履行法定职责。要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权相互制衡,保证学校管 理与决策的规范、廉洁、高效。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 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公办学校因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 则追究责任。8.科学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完善治理结构。要 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自主设置各种职能部门,按照有利于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
力 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要实行校企分离,学校不直接参与举办经营性组织;已经举办的,要与学校之间建立清晰的法律关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
五、推进信息公开,健全民主监督 9.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按 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及中小学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机构、制度,落实公开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使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就业、收费等社会关注的信息。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信 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并得到相应的反馈。面向师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部门、机构,要全 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并公开岗位职责、负责人信息、工作规范、监督渠道等内容,提供优 质、高效、便利的服务。依 10.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符合规定,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 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 权、考核权。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学生的民主选举权、自主决策权;制定学生管理或者 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规定,要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中 11.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 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应当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 委员会做出决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区域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依法办学,形成平等自由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 12.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学 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严格依法招 生,建立自我监督机制,保证招生活动规范、透明,招生制度和选拔机制与程序公平、公正。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环节建立评估 机制,健全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依据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内设机构、教师开展或者参与培训等活动进行规范和严格限制,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 的教育教学活动。13.建设平等安全的校园环境。落 实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歧视的制度、言行。要切实保障残障人士的平等受教育 权利,不得以非法理由拒绝招收残障学生。要为残障学生平等、无障碍地参与学校生活提供条件和便利。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男女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法定职责,建立 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教师的生命健康权。要 14.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依法健全保障师生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学习自由的体制、机制。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对涉及学术自由、学术道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认定程序和办法。要明确教师 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和基本要求,保障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法定要求,充分行使教学的专业自主权,科学、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灵活的教学 管理制度,鼓励、保护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15.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学 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都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与办法,实现过程的公开透 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要保障各种学术评价机构能够独立开展活动,保障学术评价过程和标准的公平公正。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要保障学生管理、学业评价、资助及奖励活动的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健全监督机制。
七、规范管理权力,尊重师生主体地位 16.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要 依据《教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任务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聘任合同,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并认真履行合同。要依法在教师职务评聘、继续教育、奖惩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实现依法聘任教师,依法保障教师享有各项法定权利。要充分尊重教师 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在学校的学术组织中要保证普通教师代表的比例不低于 50。强化师德的建设与监督,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共同体对 师德的自我监督机制。学 17.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对学生进行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 据充分、程序正当,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对违
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明确处分的期限与后果,积极教育挽救,给予悔改机会。要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 和受教育权不受到非法侵害,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限制人身自由、违法乱收费以及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等侵权行为。
八、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制度,形成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18.依法健全纠纷解决机制。要 把法律作为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基本依据,建立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要特别 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职工、学生自治组织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将因管理行为、学术评价、教职工待遇、学生处 分等引发的纠纷,纳入不同的解决渠道,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要尊崇法律、尊重司法。对难于在校内完全解决的纠纷,应当积极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教育行政部 门、仲裁机构、社会调解组织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对师生与学校发生的法律争议,应当端正态度,积极应诉,认真落实行政申诉、人事仲裁、行政复议决定或者 司法判决等法律文书中要求学校履行的义务。19.完善教师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学 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利、职务评聘、考核、岗位职责、待遇及奖惩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者对学校管理 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
出申诉或者调解意见。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主要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 可。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在实施学籍管理行为,对学生做出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学校应当建 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完善学生处分程序。学生申诉处理机构的组成、申诉申请的受理及处理规则,应当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
九、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学 20.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依法治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校管理者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 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能力。学校新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的情况。要 认真组织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对专门从事法制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组织参加专门培训,提高其对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的理解与 掌握程度。认 21.切实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真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校要将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作为素 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要深
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 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体与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 律原则和知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 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十、转变管理观念,切实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各 22.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切实 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和依法监 督机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主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依法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落实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及时 发现并公平纠正、处罚学校的违法行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校园安全,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 的环境。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自觉把依法治校作
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作为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原则与路径,落实校长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第一责 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推动和监督学校逐级、按岗位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考核机制,狠抓落实。23.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学 校要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要作为工作的专门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况,应当根据要求同时报送主管教育行政 部门,并纳入信息公开的范畴,向社会公开。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门的机构综合负责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小学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有条件 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学校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人员在学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学校出台有关管理措施、对外签订的合同、实 施改革方案等,要由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进行合法性评估、论证。学 24.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考核评价机制。校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情况直接反应学校管理的理念与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依法治校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的两个方面,平衡加以考核,同时,作为考核学校的领导班子重要指标。要创新对学校依法治校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听取师生意见、公众反映,注重评估依法治校的教育效果、社 会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综合部门牵头负责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建立学校领导任前法律考核制度,以 依法治校的综合性考核,代替相关的专项考评,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和鼓励学校按照纲要要求,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推动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奖励在依法治校中做出突出成绩、形成先进经验的学校。25.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 进依法治校要立足学校需求,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示范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本纲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本校依法治校的具体办法。地 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学校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完善对不同类型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分类实施指导。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 示范校的标准,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逐级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 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