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1)新疆工商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从1991年开始起步的。到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我行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行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得到加强。
一、确立审计对象、明确审计内容、坚持审计原则
(-)确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1、对行长和部门负责人离任时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2、对行长和部门负责人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行从1998年部署各地州市分行开始搞试点,四册年我行安排各地州市分行内审机构对所辖的部分支行行长和部门负责人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今年,我行已将行长经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将经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结果与被审计评价单位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并拟定出了对行长经营目标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对分理处、储蓄所等营业网点负责人和管钱、管物的有权岗位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被审计部门完善和落实了规章制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l、行长和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和业务规章制度情况;被审计对象任职期周内依法合规经营情况;经营管理责任目标的执行情况,包括工作任务、计划指标等;资金、财产安全及完整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
2.行长和部门负责人在某一时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依法合现经营情况和贯彻执行金融规章制度及财经纪律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都得到了贯彻落实,有无经济案件和差错事故隐患;全行和部门经营管理综合考核指标完成的真实性、合法性;履行工作职责情况;是否正确履行了领导职权和责任。
3、管钱、管物有权岗位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执行规章制度情况,是否认真执行了有关规章制度,有无不安全的隐患;岗位责任履行情况,是否正确行使了工作职权,正确履行了工作职责;是否做到了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三)坚持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坚持了“下查一级”的原则。为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明确规定了由上一级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下一级单位的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于部门领导或重要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通过实践表明,坚持“下查一级”的原则,一是强化了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内控管理中的综合职能作用;二是使经济责任审计层次化,明确划分了各级审计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较好地优化了各级审计机构的分工,充分调动了各级审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2.坚持依法审计原则。我们在广泛应用总行开发的《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法规制度(稽核依据)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又结合新疆当地有关方面的制度规定制定一些制度办法,从而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审计中以事实为依据,重视调查研究,对查出的问题,详细记载,并进行落实及取证,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为加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坚持重要性原则。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很难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宏观控制的角度出发,以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对象的权利与责任分布情况来确定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
5.坚持规范性原则。一是重视了内部审计的建章立制工作,我们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领导干部离任稽核实施细则》和《领导干部离任稽核方案》等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实施细则或补充办法,提高了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二是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统一稽核重点、统一稽核流程、统一稽核文本的“三统一”要求办事,周密计划,精心研究,做到标准统一、口径一致,使审计质量得到了保证。
(四)坚持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严格坚持了审计程序,认真做好准备其施、报告三个阶段的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子。
二、我们的体会
l、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依法治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经营是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方针来运行的。金融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某些管钱、管物的有权岗位,其权力与义务的行使是否得当,需要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来检验。从新疆工商银行近年来所发生的经济案件和重大差错事故来看,除了制度执行不到位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管理者行为的监督不到位。我行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时督促纠正和处理了一些违章违规行为,有效地遏制了重大差错事故和经济案件的发生。
2、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国际化竞争,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金融管理制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来实施经营管理,以尽快适应市场化、全球一体化的挑战的需要。
3、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银行的内控建设。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原则》是国际上通用的惯例,是银行监管领域近百年经营成果的总结,为各国创建有效银行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我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较好地发挥了监督、检查、控制、评价、鉴证的作用,促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保障了银行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同时也促进了权、责、利的有机结合,分清了是非,明确了责任,有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正确、合理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业务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来对管理者的素质和经营业绩进行鉴证、评价,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具有科学性。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为金融事业的兴旺发达找出“千里马”,使企业领导和组织部门放心大胆地合理使用人才,以推进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同时,也能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清除金融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有利于干部队伍的纯洁和健康。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二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对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制度。它对评价领导者的工作绩效、规范领导者的职能和促进规范化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现结合笔者多年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谈点体会。
一、坚持四个原则1.坚持独立性审计原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关系到领导者的工作业绩评价和人事前途问题,往往可能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审计部门应排除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同时对他人反映的问题应持批判分析的态度,依据事实去伪存真,防止偏听偏信,影响审计的公正性。2.坚持客观性审计原则。在审计中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或企业法规为准绳,重视调查研究。对查出的问题要详细记录,逐一取证核实,做到件件有事实、句句有据可查,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为审计评价打好基础。3.坚持全面性审计原则。要全面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既要找出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做到成绩说够、问题找准,通过比较功劳的大小和问题的轻重来评价其经济责任。4.坚持历史性审计原则。审计具有事后性质,因此工作中要从事件发生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政策背景、实际工作环境出发分析问题,评价责任。做到不脱离特定条件,不孤立地看待问题,以理服人。
二、掌握审计的重点1.突出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审计。对资产、负债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账、账实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及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对损益主要审查收入和成本费用等影响损益的各种因素。2.突出对主要经济指标和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实地检查,核实确认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产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是否完成,有无潜亏和虚报、瞒报指标的现象,进而全面衡量被审计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评价其业绩。3.突出对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审计。主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具体审查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化公为私和毁损流失、有无违规资金运用、债权是否真实。通过对被审计对象任职前后净资产的比较,剔除非正常因素,计算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收益率,以考核其任期内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4.突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有无失控点,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而发生违纪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等。5.突出对重大经营决策的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对象能否确立稳健、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目标。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是否符合决策程序,有无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等问题;所作决策是否符合民意,有无因贪图名誉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经营决策有无重大失误,有无造成严重后果,有无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empirenews.page--]6.突出财经法纪审计。主要通过财务收支审计,检查企业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单位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有无违反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有无滥发奖金、实物、补贴,用公款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等现象;有无虚增利润、掩盖亏损以及潜亏挂账等问题。被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有无指使、授意或强令财务人员做假账、虚报经济指标、违反财经纪律、偷漏税金的行为。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要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档案制度,将该单位的审计资料全部归入审计档案。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随时调阅,避免重复劳动,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企业自查自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自审,同时要求被审计对象出具详细的述职报告。审计部门可依据企业自审资料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时所掌握的失控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3.审计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具体审计时,一般先运用抽查法确定存在的重点问题,接着对所确定的重点问题的资料进行详细审查。对次要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事项,可采用抽查或免查的方法,必要时也可根据审计目的以及所掌握的线索,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4.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应采取以会计资料为主、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个别谈话、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查阅有关管理制度以及会议纪要等进行调查核实,这样既能掌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又能为摸清账外经济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此外,还应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大量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以加快审计效率,提高工作的准确性。
四、划清四个责任界线1.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线。被审计对象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应负全面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应由其承担。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分工原则,领导干部只承担其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或对其直接决定的事项负责,由其他领导成员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对被审计对象来说只是间接责任。2.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界线。由于被审计对象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官僚主义等主观原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属主观责任;因不可抗拒或国家经济改革中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使单位经济效益等受到影响的属客观责任。3.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的界线。前任责任是前任领导任期内发生的延伸至本期造成的遗留问题,对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加以剔除或特别说明,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处理以往遗留问题的成绩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肯定。4.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行为责任的界线。通常重大的决策应由集体讨论通过,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但如果领导干部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越权决策、私自决策,则由其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empirenews.page--]
五、注意防范审计风险1.实行审计承诺制。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对象和单位有关人员对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和责任担保,保证无账外资产,如违反承诺要承担责任。2.实施审计质量责任制。从主管领导、审计组长到审计人员,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通过责任追究,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3.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评价、征求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到审计意见或决定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涉及知识面广、业务量大,因此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另外,当审计部门发现审计事项涉及的技术和能力超出了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审计结果需要权威机构认证时,可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从而将审计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出去,以规避审计风险。
第三篇: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业务范围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的特点,而内部经济责任又不同于国家专职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对县以下的党政领导班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具有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一定的局限性。
二、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划清其本人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应负有的责任。如果在没有得到审计结果之前,就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任免(异地做官或提升)也就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一纸空文,无助于对企业经营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考察、衡量及评价。此外,还容易引起“新官不理旧账”的不良现象,导致企业的各种经济问题日积月累,难于解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内审服务、监督与鉴证的职能,坚持账目不清不得离任、悬账悬案搞不清楚不得离任、交接手续不清不得离任的“三不走”原则。
三、合理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企业领导人应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与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行为和责任,不是任期内发生的经济责任,证据不足或评价标准不明确的经济责任事项不应列入评价内容。
实践证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有的具有一定的共性,适用于评价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员。如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有的指标仅适用于评价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因此,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计评价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所在企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经营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指标数量不宜过多、过繁,要选择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与完成经营责任目标有关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不宜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指标体系模式评价不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在审查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责任制中授权的内容和经营责任书中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下达的经济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确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实行权责一致原则,其本人仅对任期内授权的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否则有失公平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公正性质的审计,为此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人员既要查明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发展和总结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全面地评价其任职期间的功过是非,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做到恰如其分,从而坚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审计评价实事求是地体现出被审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离任者不断改进工作,继承者以此为戒。[!--empirenews.page--] 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把企业实现的数据与一系列考核指标相比较,用量化指标来说明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对明显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应对照有关法规、政策,以定量的数据指标及审计证据为依据给予定性评价,才能使企业领导人心悦诚服。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对于企业已经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等成绩,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证据确凿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盲目决策、管理失误等问题,在审计评价中也应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审计评价的分寸上,一定要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必须在审计证据事实准确、依据充分的前提下,科学地分析审计证据和调查数据,审计部门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意见。
五、讲究方法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笔者认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要讲究方法,即做到“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就是“顺查法”与“逆查法”相结合,“详查法”与“抽查法”相结合,两者交相使用。所谓“顺查法”就是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由前往后推移,“逆查法”与之相反,由后往前延伸。
所谓“详查法”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到离任者任期内所有经营业务活动。“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一些小型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或离任者任期较短或群众反映强烈,上访现象较多的单位,一般都采用“详查法”;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工作较好的单位,一般都采用“抽查法”。
六、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审计评价内容不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如实指出并分析问题,这种对成绩、问题、分析的全面评价实质上是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审计评价内容;三是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也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将经济责任审计混同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评价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即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而且对被审计单位对外提供担保、存在正在诉讼中的未决经济案件等可能造成的或有损失,应承担的或有责任不予披露,不明确责任将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审计评价要求不明确。没有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文件规定,评价带有主观随意性,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错觉,或者评价结论过于绝对化,未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审计评价质量。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责任大,必须要求具备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人员较少,审计项目多,就临时搭班子,抽到谁是谁,很难保证人员质量,审计评价往往抓不住要害,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
第四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
一、注重内容,讲究方法,防止面面俱到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要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挂钩,并以此来界定领导干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一是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承担何种责任;二是领导在任期内有没有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三是领导干部有没有个人经济犯罪问题。
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离任者任期较长,少则3-5年,多则十几年,要对离任者整个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需要涉及多个会计。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还会引发一些不太好协调的矛盾,如由于单位会计人员业务不熟,导致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而使单位被处理和处罚,会引起离任人对审计内容的误解。例如,1998年我们陕西省气象局审监处对省局某单位领导进行离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应记“短期借款”的10万元记入了“应付账款”科目,被税务局征税15万元,对此问题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互相推倭责任,审计工作陷入困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我们探索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实施对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具体的操作上,可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发出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和财务收支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中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及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情况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和特点,就涉及被审计者本人的重大经济事项通过被审计者述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作进一步的核实,并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根据审计查实的内容,区别问题的不同性质分别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几年来,我们分别对一个省气象局直属企业的经理和两个地市局局长的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同时,对离任者所在单位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
二、规范离任审计程序,严把审计质量关
离任审计实质上是受托审计,是接受离任者所属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审计委托书后组织实施的。为规范离任审计程序,我们与省局纪检组、人事劳动处。计划财务处联合发文,制定了《陕西省气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1)人事处负责确定审计对象,发出审计委托书;(2)审计处负责审计业务的实施;(3)纪检组负责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法案件责任人给予党纪处分和提出其他处理建议;(4)计财处负责对经济责任审计中负相关责任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处理并通报处理情况。通过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和相关处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
1、重视对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一要对责任人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二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责任人在此期间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2、侧重对资产、债权、债务的审计。审计中通过发放被审计单位清产核资自查表、债权(债务)明细表、长期借款明细表、长期投资调查表等表格要求被审计单位填报,再将上述表格所填数字与账面数字核对。
3、注重任期经济指标的审计。任期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任期的业绩,也是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审计中,发现创收多的单位把收入隐藏在往来科目中;完不成任务的单位易将水电等扣款充当收入。例如,在对一个地市局领导进行离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年底将12万元的收入从机关会计账上转入管理会计账上,在对另一个地市局领导进行离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将职工房租水电费扣款1.3万元充当收入。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单位领导怕完成任务多,下省局再增加指标数。对于虚报和瞒报收入问题,要分清原因,予以揭露和处理,以便正确评价离任领导干部的业绩。
4、注重完善内部控制。我们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注重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审计,如对我局办公室、计划财务处领导离任审计中,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接待费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财务业务处理程序中内部授权控制、分工控制和财产安全控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如何加强管理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
(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主体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
(三)审计程序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经过审计计划或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六个阶段。只有实施这样的审计程序,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
(四)审计范围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行为。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有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监督的行为。
从二者的审计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审计范围是相同的。它包括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目标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3.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5.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
(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 依据《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市(县)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正职领导干部,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负职),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
(三)审计的内容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基金、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4.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
(四)审计的目的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
(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财政收入真实率(真实性指标),共商税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3.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三、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致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这是因为,在审计程序上二者都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阶段。在审计方法上二者都利用了现有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如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在审计内容上二者都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因此,在轮审的前提下,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积累的财务收支审计资料,只有这样,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