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摘要:分析了我国雾霾成因的主流观点,从真实世界的现象入手,以经济逻辑的角度解释治理雾霾的主流对策和出售空气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项政策制度,培养以经济的方法论观研制度现象并寻求解释的理性思维。
关键词:雾霾治理; 机动车辆治理; 碳交易; 经济解释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4103 我国雾霾成因的主流观点
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2013年3月2日,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特邀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以“中国雾霾的能源成分与解决方案”为议题的“pm2.5,霾污染及调控”主题报中,对北京pm2.5排放源分析发现燃煤、机动车为最主要来源。此外,河北和天津地区的燃煤、化工、重金属冶炼都是大气污染的来源。
1.1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课题组在对2013年1月北京雾霾的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强霾时段,汽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可达47 %,接近一半,而在同期污染较低时,贡献率大概在30 %左右,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 %,燃煤占16.7 %,扬尘占16.3 %,工业占15.7 %。
1.2燃煤
气象局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燃煤占26 %,机动车19 %,餐饮11 %,工业10 %。1月的强霾中,北京机动车排放贡献最大,占25 %,其次为燃煤19 %和外来输送19 %;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来源则是燃煤34 %、机动车16 %和工业15 %。
2雾霾治理的现行措施和出售空气现象
2.1控制机动车通行数量,拓建公共交通,呼吁道路收费
2014年始,我国各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继续发挥收费公路政策的筹融资作用,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节假日期间,启动机动车禁限行措施:大中省市区范围内禁止大货车通行,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单号车单日通行,双号车双日通行,车牌照尾号是字母的以最后一个数字为准。京津冀地区,在重污染红色预警时长过长期间,车辆限行。社会和学术界也有争论,呼吁除高速公路外,对占道路交通体系大多数的普通道路实行收费制度。
2.2提高煤炭价格,预建立碳交易机制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努力,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积极推动碳交易相关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先后完成了制度设计、数据核查、配额分配、机构建设等工作。自2011年11月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7地先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7个试点省市中率先启动交易。截至2014年6月,7个试点省市全部相继启动交易,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19家,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t。根据安迅思统计,自各试点启动至2014年底,总交易量达1514.5万t。2015年2月举行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2.3出售空气
3雾霾防治措施和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3.1道路收费与扩张道路体系的经济学解释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政府从提供更多的交通道路公路、完善交通体系,扩大供给和局部限行抑制需求两方面制定政策。一直以来,除高速公路有适量收费外,绝大多数普通道路在我国都是作为一种公共提供物品由政府提供。
公路的定位是“混合物品性质的公用事业”。混合物品是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有限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有限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有限竞争性是指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而超过该数量后边际成本将不再为零;有限排他性是指部分人可以被排除在对该产品的消费之外―基于法律或其他客观原因,譬如由于该物品的生产加入了私人资源而不能无偿使用。现实生活中,混合物品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存在。基于此,并不存在性质迥异的两个公路体系,有且只有一个公路体系。应该按照一个公路体系的思路来调整、改革收费公路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3.1.1道路收费的经济学解释
我国道路的产权并不是完全明晰的,公私没有清楚的界定。按照租值的概念,我国的道路就是没有明确归属的道路,会发生租值消散。一条公路,多一辆车参进,假设该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若干公里,其他车辆在略有挤迫的情况下,大家的时速会大致相同。这辆参进的车的私人利益是节省了的时间的租值。另一方面,多了这辆车的参进,公路的其他车辆的行速会缓慢一点。所有这些缓慢的时间损失加起来的租值是一辆车参进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同时参进的那辆车的车主也是社会的成员,他赢得的时间节省所值也是社会利益的一部分。那么要争取这条公路对社会的贡献极大化,就要求在边际上一辆车的参进获得的利益要与其他车辆每辆的轻微损失加起来的总损失相等,也就是达到帕累托均衡。要达到这种均衡,需有两方面的措施:其一,界定公路使用的权利与解决收费的困难,使得这条公路的使用按每公里算,要收一个价。有了一个收费之价,所有车辆付同价,使得每辆车的边际用值变为相同。其二,这个收费价格要安排在公路的总租值达到最高的那一点。稍有偏离,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都会出现分离,即某项选择对社会有害,而对个人有益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一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使之不再分离。即增加私人的使用成本,让新增加的车辆所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增收的费用而变为零,他就不会再上路了。
3.1.2扩张道路体系的经济学解释
对于一条路,根据mr=mc,最优通行的车辆数是一个明确的数值,超过最优值,再增加一辆车,这辆车的获益就少于其他所有车的总损失,对于社会总利益来说,是得不偿失。但对于这个新增的车辆的车主,虽然他使用这条路获得的收益已经不高了,但还是比不用这条路要好,走得慢,总比走不了要好,所以,使用这条公路依然是最优选择。所以扩充道路体系,增加消费选择,从而避免车辆拥堵,减少或杜绝延长尾气排放给大气污染带去的不利因素,是可采取的方法。
通过上述两种经济上最优的方法,一方面抑制需求,一方面增加供给,来解决机动车辆交通问题,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3.2碳交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使外部性因素内部化。明晰产权对减少交易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产权界定得清楚,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选择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从而通过交易来解决各种问题。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这治理会给企业带去成本上的压力与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以看成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交换,由此,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有效地方式。通过碳交易这种方式,就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以市场机制来解决综合社会问题。
3.3空气出售
伴随重雾霾现状,空气出售商家认为中国的雾霾是一次商机,空气可以拿来用做商品卖。那么究竟空气买卖是否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首先,买卖的发生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空气并不是一种资源,因为它不具有稀缺性,所以它不能成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
其次,正因为空气不是一种资源,不符合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那么空气的买卖就只有买方,而没有卖方。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它视同为一种公共物品,权属全人类,或者可以再分割到可能分割的最小范围,权属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人民共有。在这样的产权下,不可能存在一个特定的卖家,如果出现了这样一个卖家,这个卖家利用共有空气取得的收益,相对而言就是其他人的租值,空气这种共有物就发生了租值消散,整个社会的效益是发生消散的,是不经济的。
若要是把空气划分为优质空气和劣质空气,这时的空气有了稀缺性,可以称为资源,就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的方式把利用空气进行商品出售的人所获得的租值部分收归国家、政府所有,从而把这部分租值进行公用事业或其他多种形式的再分配和转移,使得社会大众都能够获得这部分租值,整个社会的效益达到均衡。然而,空气质量多有变化,检测困难,对它进行分割,交易成本加大,优质空气和劣质空气并不能轻易划分开来。所以,笔者认为,出售空气并不能成为一项商品交易而长期地、合法化地存在下去。治理大气污染,还应从解决污染源的问题出发。
第二篇: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防护措施
1.高层或多层建筑物中清理施工垃圾,必须采用容器或废旧袋清运,在装袋前应分检归类,废弃物经适量散水装袋后一次性运行场外。禁止凌空抛散。
2.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入库存入,对条件有限,需要露天存放的严密遮盖,严格控制轻体,散体物料的清理,装运,防止遗散和飞扬。
3.运输散体物料的车辆不能超高,超量,物料与糟帮上端不小于20间隙,以防行车颠簸时物料滑落到车外,散体物料应拍平拍实,轻体易飞扬物料必须遮盖精密方可出场。4.根据规划设计,设计现场道路要用焦渣硬化,并经常撒水降尘。
5.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及其它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
北京华风诚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调整工业布局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调整工业结构就是在保证实现本地区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优选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工业结构,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控制工业污染。
(2)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以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城市原煤的消费量,推广洁净煤技术,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原则要求燃煤SO2的排放应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首先要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对于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炉窑鼓励使用高硫分燃煤,并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对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他清洁能源;对于城市居民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尽快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销费比例。(3)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越高,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就越少,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过程的排污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工业生产、保护环境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
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功能的重要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降低城市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浓度。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
利用除尘装置除去废气中的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法处理有害气体,应用冷凝、催化转化、吸附和膜分离等技术处理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另外,要从国情出发,尽量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的实用技术,重点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汽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除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黑烟治理等,建设一批典型的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推广应用。(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是大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的控制。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锅炉。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沈伯雄,鞠美庭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GB/T 16845-2008除尘器 术语.[4]HJ/T 322-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5]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 [7] [8]
第四篇: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
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1.3 原因分析
1.3.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 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1.3.2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
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 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5)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2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2.1 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2.2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 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2.3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2.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3 结 语 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2] 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 1997,(2): 51-53.[3] 林肇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12): 153-154.
第五篇:浅谈我国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毛凤英
学号:20***1
内容摘要: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上有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日益严重,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离不开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关治理措施。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一、中国大气污染状况
(一)中国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我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光化学烟雾,机动性和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为工程的废热大量排入大气,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环流。再次犹豫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使下风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有大的危害,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
(二)中国大气污染带来的不良影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在我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就是雾霾。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大量燃烧,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等等,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雾霾不仅会使人患上癌症,也会使人们的出行发生困难,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发展,比如说2017年韩国和日本,各自都发生雾霾现象,而他们却把责任归结于我国,这引起了我国居民的强烈不满,广大网友都在网上进行了口舌之战。不管怎样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仅要从社会方面,国家制度层面提出提出缓解措施,还要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建议。
二、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能源结构和城市规划不合理
首先,上文提到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燃煤大国,除了取暖燃烧等燃煤之外,大部分燃煤用于发电,而火电占到我国每年发电总量的70%以上。而加上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
消耗,煤炭也占到了能源总消耗量的72%。虽然三峡水力工程已经开始进入并网输电阶段,但由于国家总体电力需求过大,火电的发电量依旧是国家不可减少的电力来源。正因为此,燃煤所产生的大量碳氧化物、硫化物等导致的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其次,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城市发展进程中规划跟不上发展的变化,工厂等大型重工业选址不合理。而即使选址合理,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城市规模也数倍于以往,直接导致曾经远离市区的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区域接近城市边缘,甚至被城市所包围。又因为我国大多数工厂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工艺较差,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其排污标准也是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
将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讨论,是因为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包括小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道路建设速度,导致各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频繁发生,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而到了2011年末中国数字就达到了10578万辆,增长速度和幅度极其惊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地方政府变相干预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盲目建设了一些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项目。受到执法机构、人员不全和执法经费不足的限制,环境执法机构不能很好的开展对污染点源污染物的检测及排污单位的监理,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和排污源的正常监督管理,导致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长期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率低,污染物超标排放。而执法机构也存在问题。一是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不愿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环境执法人员作风不硬、素质不高,“不会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环境执法“不能查”的问题依然严重。如前文所讲,部分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环境执法造成阻力。最后,环境司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司法介入不足,受理案件太少。2010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2299起,只有很少部分起诉到人们法院,大部分环境污染纠纷未能进入司法领域处理;二是环境司法受到各种干扰,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污染受害者的支持不够有力、全面;三是对污染受害者有利的判决执行难,生效的法律文书由于地方保护往往很难执行。
(四)环境立法工作亟待完善
我国的环境立法上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一是我国的环境立法存在重环境资源单项法轻综合规划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污染防治法轻自然保护法、重强制类法律轻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现象。二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存在着效力层次的混乱。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各个单项的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处于同等法律位阶,《环境保护法》难以发挥其母法的作用,在实施中被虚置起来。再如,国家层面的立法为了照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大多只规定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也比较原则,其实施就需要国务院及有关行政部门出台实施细则予以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应当及时制定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往往过迟或者遥遥无期。还如,有关环境保护规章、法规之间也存在冲突,尤其是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三是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尚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推行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四是 环境保护立法质量不高,突
出表现为立法重点选择适当、部门立法色彩浓重、缺乏可操作性等;五是官方认定的法律体系,依然没有将环境法认定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将其纳入到经济法或行政法等法律部门中。
三、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
(一)大气污染治理应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
无论是西方社会曾经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还是我国现在努力实行的“节能减 排”,都是社会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我们要做的不是西方社会的不顾一切的发展,之后再进行治理,也不是不发展只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也不是单纯的所谓的减少能源消耗,停止生产和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发展创新,利用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了,以最小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发展进步。同样的,环境治理也需要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不是孤单的一个方面,一个点。把环境治理置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的蓝图中来,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工厂的设施,或者一个时期的口号,而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车,公共绿地,生活用水用电等,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从每个人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到社会发展的总布局,每一点一滴,都贯彻环境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日本,垃圾分类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子都懂得垃圾需要分类才可以丢弃。而日本的节能设施也是遍及各个商业、工业、办公和住宅园区。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学习的方向,环境保护如果从每个人做起了,那 么环境治理也就真的是不再需要了。
(二)立法防治的的建议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把细微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珠江三角州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控制范围由常规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机物、可吸入颗粒物等。这在全社会尚属于首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迫在眉睫。
2.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和周边地区采取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这期间,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较好,完全兑现了奥运会空气质量承诺,为我国区域化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负责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组织考核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通报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大气环境质量;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等。3.修改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
将现有的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扩大到整个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突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对控制机动车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实施全国统一的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使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突出生产企业和个人在机动车污染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鼓励使用车用燃油清洁剂,鼓励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生物柴油和燃料电池的清洁能源车辆;增加环保部门制定车用燃料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规定,强化环保部门在
车用燃料标准方面的参
4.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加大处罚力度,增强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
针对新增和修订的条款,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细化限期治理条款,将限期治理决定权授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限期治理期间要险僻新建项目;规定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应的罚款数额,按日累计罚款;增加大气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的诉讼和赔偿等相关规定;细化环境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瓶颈,因此提高处罚大气污染行为的力度势在必行。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和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这里五万元和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标准就过低。这对违法者而言明显太轻了,不足以达到阻止其违法的目的。建议提高处罚的上限标准,对于没有按期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过期按日处罚,累计处罚的方式,从而实际上加大处罚的力度。
(三)国家要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两大点建议
1.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低碳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第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2.完善生态文明体系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机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法律法规也要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加快“立改废”进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 的法律制度,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责任。
面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在制度上的缓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不仅对大气污染要这样做,面对其他环境污染我们更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董志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2】李艳芳:《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3】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周胜:《日本的大气污染防治》,载《环境导报》2000年第6期。
【5】环境保护部:历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6】解悦:《持续空气污染正在侵袭南京》,载《南京日报》2010年第1期。【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202页。【8】柴发合:《现行大气法该怎样修改》,载《中国环境报》2009年第31期。【9】蔡守秋:《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载河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10】韩爱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载《吉林大学报》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