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中
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中,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和“突出特色,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打造亮点”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全县七大农业产业经济布局,同镇乡党委、政府、县级涉农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引导发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充分考虑镇乡产业的特点、优势,真正做到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县种植业、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2009年新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使全县专业合作社达到116个,其中:养殖类72个,种植类32个,加工、服务类12个。新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占县政府下达的30个目标任务的163.3%。
三、强化培训,提高合作社负责人的管理水平2009年3月12日至13日由县供销社、专合办主办,对全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集中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12月20日至14日由县农业局主办、县供销社协办对全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集中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外。自4月开始,一是每月选择部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一天的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是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市场营销、合同签订、谈判技巧、组织管理技能、生产技术、统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实行互相观摩学习,在每月进行的培训会上,先由各位理事长交流经验,将比较规范的会计帐薄、会计凭证带到培训会上,让大家观摩学习,对照自己找差距并进行自我完善。2009年11月11日县政府又在刘营镇召开了全县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议,参会人员参观学习了刘营
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现场。通过培训和现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负责人的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规范发展、良好运作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同时积极派人指导、参加合作社每月开展的对社员的合作经济理论,民主管理,技术知识和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社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
四、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扩大购、销业务,增加合作社的收益
制约三台县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问题,农民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将会严重挫伤其生产积极性,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此,2009年县专合办把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其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熟悉市场、把握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是随时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向专业合作社传递,如在今年4、5月份根据市场信息,分析生猪价格已迭入最低谷,是改良品种、购近仔猪的最佳时机,及时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报,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购进仔猪3600多头,半个月后,生猪价格回升,每头仔猪节约投入成本160多元,为社员节约投入58万多元,里程川主绿色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PIC等良种母猪1300多头,平均每头节约成本300多元,为社员节约投入近40万元,永明永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购进优质品种猪
1100多头,为社员节约投入近30多万元等等。二是引导专业合作社转变经营理念,实施农产品统一销售,提高社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合作社中推广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购进优质仔猪、饲料,统一生猪销售的统一购销经营模式,到目前,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资料统一购进,产品统一销售。生产资料统一购进量大价低,节约了投入成本,统一销售产品量大高价,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了合作社社员增收,合作社增效。
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指导 县专合办的同志深入到各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认真分析各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优势、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一是指导各专业合作社从发展产业规模、建立盈利返还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重点是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统计制度;引导合作社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使合作社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带动力越来越强。二是引导专业合作社不断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坚持“规范、规模、特色、效益”的原则。以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项目向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优势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选出并制定了打造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乐安富乐花生专业合
作社等10个重点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方案。到年底10个重点专业合作社在内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入社社员达到1723户,平均172.3户,带动农户7398户,平均739.8户,实现销售收入20510万元,平均2051万元,印发宣传、技术资料13650份,合作社实现利润148.8万元。通过指导、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使我县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规范、凝聚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力不断扩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六、引导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产品品质是关键,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的“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坚持“规范、规模、特色、效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统一购进无公害饲料和有机肥料、低残留生物制剂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今年已有刘营青龙、里程川主、永明永红、新生坤发、前锋丰凯、向阳红藤椒、刘营鑫农果蔬等7个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七、努力为专业合作社争取政策扶持
一是为切实解决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促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
意见。二是积极为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今年为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市级1个,共申报补助资金405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0万元。通过以上工作,全县已注册登记1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9638户,带动农户29600户,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额59364万元,比同期增长21.4%,实现利润2318万元,比同期增长18.1%。三台县世伟羊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永明永红绿色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新生坤发绿色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向阳红藤椒专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被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市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台县米枣专业合作社被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的落实。2010年县政府下达给供销社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全年新建了44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巳达160个,列全市第一位。刘云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立新科美蔬菜种植等6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专业合作社,里程川主绿色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前锋向阳红藤椒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农民专业合作社 的大发展,暨实现了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专合组织的指导、管理,按照县委提出的“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和“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
三是抓好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按照国务院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购销网络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绿州农资公司继续开展农资连锁经营,以金土地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秀农化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建好农村庄稼医院,通过开展测土施肥,优良品种的推广与运用、配方施药,统防统治等措施,一方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为“三农”的优质服务,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提高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是抢抓机遇,加快供销社事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近期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市政府的贯彻实施文件也即将下发,待市政府的文件出台后,县政府也将制定关于加快三台县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强调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供销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失。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把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加快供销社发展。
五是继续做好安全维稳工作的措施落实。供销社是个大系统、老企业多,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多、遗留的问题也较
第二篇: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一、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老莱镇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只应该说是雏型,合作社的更深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不平衡。村与村的不平衡,至少有一个合作社的村有8个,一个没有的村有2个。发展速度不平衡,发展好的仅占30%。有组织不紧密,有制度不规范,有活动不正常,作用一般的占30%。基本上名存实亡的占30%;合作社的不规范性最为突出,有其形无其意,并不是打的形意权,只重内容,不重实质。流于形式,没有过程,严格来说只是空壳子、虚架子、俗套子,比如没有基本的入退社手续,没有利益分配机制,没有独立的财务,没有发展显而意见的效果等等;没有形成稳定基地及规模,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上;政府具体的优惠政策模糊,扶持资金面小额少。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群众认识不高,对于什么是合作社,它们的作用,产生的效果等等不明白、不关心、不热衷。有的还以为是政府行为,村级任务呢。即使参加了合作组织也是我行我素,不统一于合作组织的安排。更有些合作组织在镇里、村级帮助建起来后,就以为达到目的了,没有实际的运行,又影响了一大批人的积极性。一些村级干部也还都停留在合作社的表层建立上,没有去帮助沟通合作社的运转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是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不清晰,也知道组建,知道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合作组织纠竟如何发展,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组织才算是真正发展了,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安排,使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前进的动力和过程中的活力,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出现了消极的因素,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不快。
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草根”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自发创造的,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可或缺。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又是“弱势群体”创办的“弱势组织”,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困难很多,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是指导、培训机制不健全。加强指导、培训是世界各国推进合作事业的共同做法。近年来, 我市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及市站强化培训、悉心辅导、加大扶持的结果。而面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及时的、有效的辅导和培训。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如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就会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加速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国家已经以法的形式确定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合理地位,形成了发展合作组织的良好氛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其次,随着农业市场化和专业化、规模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要求获得信息、销售、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产销合作深受农民欢迎;再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充分尊重农民,营造宽松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当前,专业合作组织应主要承载两大功能,一是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二是成为政府扶持“三农”的新载体,从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只要坚持入、退社自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为社员服务,坚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管是由谁创办或领办,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都应该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判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标准在于农户受益,合作组织发展并有生命力。同时,政府应当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修正发展方向,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向规范化的合作社不断靠近。
2.开展指导、培训,创新工作机制。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就是要求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拓展服务领域,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我镇已经专门研究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农经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组织,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把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村级目标考核一个专项,作为主抓干部目标考核的一个专项。同时寻找工作的抓手,创新专业合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市农经部门建立辅导员制度,派出辅导员向农民宣传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的意义和条件,培训合作社基本知识。
3.加大扶持力度,培植经济实力。我镇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中一方面注意培植产业化高,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组织;一方面建立通南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和沟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就是积极总结经验,向外推介自己,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4.抓好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近年来我镇发展专业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我镇现有典型专业合作组织4家,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它们,现在合作组织达到了24家。今后我们更要从辅导、扶持等等角度去抓好典型,推介典型,带动发展。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合作组织发展中通过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延伸努力促成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与整合,农村进一步细化分工与合作,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基层的一个主导团体。□(编辑/刘佳)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
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关怀支持下,2004年4月1日,经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注册批准正式成立,几年来为成员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到了广大成员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农业部优农中心李连海主任、农村经济研究室赵泽琨主任等各级领导先后给予了亲切关怀,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曾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合作社下设5个部(农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网络信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6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和4000亩生产基地。协会会员遍布陕西省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的12个乡镇,会员586人。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果品为已任,以澄城区域唯一的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站为推动,坚持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名牌理念、质量为本;精品农资、滚动经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注册了“帝比”牌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柿子、樱桃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了精品水果。2005年,澄城县农牧局、工商局联合授予协会“红盾护农投诉点”,澄城县工商局“支农科技示范单位”。2006年,有18名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协会被澄城县农牧局授予“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协会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2007-2008年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辛县当地农民专业 合作社情况调研
一、发展现状
利辛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已有数年,初期主要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等专业协会的形式出现,经营模式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产前、产中服务。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种植业、养殖业等。截止到目前,全县经工商注册、农委备案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7个,其中从事种植的450户、从事养殖的1786户、从事水产的560户,出资额10881万元。
其发展特点: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种植业等行业;
2、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结构以农民为主体,占成员总数的83%;
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货币出资为主要方式,占出资总额的98%,户均出资额为47.50万元;
4、张村、城关和中町等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26个乡镇均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业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统一进行技术指导”。
二、具体发展案例
近年来,利辛县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如借鉴他县的成功经验,强化技能培训,统一配发设备,多方筹资支持,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具体发展实例如下:
1、利辛县中疃镇大鹏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利辛县中疃镇大鹏养殖合作社,大鹏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黑原种母猪、黑杜二元母猪、黑杜三元仔猪等产品的经销批发的私营合伙企业。经营的黑原种母猪、黑杜二元母猪、黑杜三元仔猪品种齐全,价格合理,畅销消费者市场。产品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利辛县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五百亩蔬菜基地示范田,是以“公司+基地+农户”自产自销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立以来一贯坚持以无公害蔬菜为根本,以科技兴农为思想,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以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品质控制作保证,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全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公司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货物运输中转全国,公司本着“以人为本,顾客至上,锐意进取,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各个地区不断开拓新市场。
3、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储耕地,实施土地规模流转,利辛县在推进土地流转中找到一条便捷之路。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07家,入社社员1.3万人,带动农户4.6万户,土地流转总面积10.3万亩。经过合作社一个田块、一亩地的收储,解决了种植大户经营缺地的问题。大李集镇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通过收储,吸收当地农民土地2617亩,然后统一规模经营;阚疃镇种粮大户程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租赁土地600多亩种植优质小麦、大豆;张村镇林业种植大户王祥,在承包西淝河岸2300亩林地种植“速生杨”的基础上,又承包蒙张路两侧绿化带2600多亩,开发食用菌及畜禽养殖。我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位于大李集镇司郢村,该村农业人口3360人,9个自然庄,农户668户,耕地面积3860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利辛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386户,流转土地2617亩,通过连片种植和规模经营,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初步统计,目前利辛县5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有425户、1000亩以上有6户。
土地规模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7家,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发展成效与前景
1、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势单力薄、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以新的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770人,带动农户2796户。
2、带动产业发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新模式,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为农业产业化找到了原动力,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扩大了种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化解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培育了一批懂市场、懂技术、懂民主的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社按市场要求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民不仅逐步懂得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也慢慢认识到了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的前景,社员也渐渐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4、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通过合作社来指导或引导农民生产经营,能够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已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及时得到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大大增强了政府指导或引导农村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规模普遍较小。由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处理的起步阶段,规模普遍较小,自身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很难进一步形成规模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全县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会员最多的有3000余人,人数少的只有40余人,尤其县一级的合作组织较少,一些特色主导产业还没有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影响了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
2、发展活力不足。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比较松散,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和销售、原料供给等基础服务层面上,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都较弱。如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方式大多是订单式,二次分配机制普遍没有建立。多数社员没有投资入股,既无投资风险,又享受不到股金分红,形成不了利益共同体。有些农民在市场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专业合作组织享受保护价。
3、管理技术型人才缺乏。据统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多数带头人专业知识不足,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不愿意投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这就造成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及新品种的种、养模式技术的缺乏,阻碍了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实施运用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从而导致了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4、扶持力度不够。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和扶持政策,但目前一些扶持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及财政扶持政策等。二是服务不够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服务引导不够,扶持力度不足,主动上门排忧解难更少。三是融资困难,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积累有限,资产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困难,单靠自身积累,是很难把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