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实施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大力实施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
联工程”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着眼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着眼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长治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着力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市实施了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网格化管理”,就是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所辖区域划分成个个网格,把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由地方党组织和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彻底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联动式共建”,就是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整合党建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实施过程中,长治市全面推行了党建网格化管理“四五二”运行模式,“四”即在市委的领导下,以县(市、区)委为核心,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为主体,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构建市委、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 五” 即市作为一级网格,县(市、区)作为二级网格,乡镇(街道)作为三级网格,农村(社区)作为四级网格,村(社区)中的单元网格作为五级网格,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单元网格“五级管理网络”; “二” 即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和长效联动机制“两项保障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党员分布复杂多样、党组织和党的工作难覆盖等问题,适应党建工作需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大力实施了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了一条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之路。
【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难”。
一是组织覆盖难。从长治来看,全市7135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960个新社会组织,共有党员9708名,已建立党组织372个,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是由于没有党员或只有极个别党员,不符合组建条件,但也有一些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空白点”不同程度有所存在。
二是工作管理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数量众多、规模有别、分布广泛,党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市、县两级党委主管机构由于人员较少,管理面宽,疲于日常事务,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只能是“抓大促小,以点带面”,难以做到全面管理。特别是对于新社会组织,过去登记注册机关只管登记、审核、年检,业务对口部门只对其开展业务进行政策性指导和监督,党建工作责任不明确。同时,城乡之间党建资源分布不合理、城乡党建工作统筹不够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三是作用发挥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的问题。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了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有的新社会组织无专职工作人员,无具体工作时间,党员来自不同单位或地方,开展活动时“人来”,无活动期间“人走”,存在“口袋”党员现象。其党组织由于受党建经费、党员活动场所、活动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活动方面制约较多,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面对这些事关长治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的新理念、新模式。
【主要做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实践中,长治市围绕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市全面实施了“党建网联工程”。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所辖区域划分成个个网格,把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由地方党组织和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采取“四五二”基本运行模式: “四”即在市委的领导下,构建市委、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五” 即市作为一级网格,县(市、区)作为二级网格,乡镇(街道)作为三级网格,农村(社区)作为四级网格,村(社区)中的单元网格作为五级网格,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单元网格“五级管理网络”;“二” 即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两项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实践中,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所在区域和行业的不同,按照行政区划分级、行业领域分类、管理权限和党建责任分工的原则,全部落实和确定党建工作管理部门和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按照规模大小划地域定权属。规模以上建立党委的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的由业务主管单位或乡镇(街道)党(工)委负责管理;规模以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或村级党组织负责管理;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由所在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管理。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归口市县两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围绕加强“网格化”管理,建设“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区域、单位和党组织、党员、两新组织、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网络(内网)进行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全市党建工作信息,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市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100%建立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已100%纳入党组织的管理。
(二)实施“联动式”共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整合党建资源,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创建“党建亮点工程”、“党员挂牌上岗”和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在农村(社区)推行“党员联户促和谐”、在企业推行“党员联组保安全”、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党员联责树形象”、在窗口单位推行“党员联岗强服务”、在学校推行“党员联班抓德育”,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广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部门联建、“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等党组织设置方式,创造条件建立网上E支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党务公开、网上党校等,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传统向现代、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相得益彰的新突破。深入开展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帮扶,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红旗支部带后进支部等活动,今年以来,城乡党组织已开展结对共建活动500余次,为农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6000多条。同时,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47个,村级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方面,明确地方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对网格进行管理的主要职责,在划分责任网格的基础上,绘制“党建网格分布图”,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增强网格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另一方面,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积极选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好网格党建工作的协调指导工作,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切实将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建设长效机制,全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网格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建工作联谊会制度、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考核督查制度等,初步构建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取得的成效】
“党建网联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开创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这一模式被评为山西省组织工作服务“三个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之一,《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消除了党建工作盲点。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推进了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统筹了城乡党建工作。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找到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使城乡党建有机结合,做到了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城乡党建资源,提升了全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75.3亿元,增长10%;工业增加值完成452.8亿,增长12.2%;财政总收入完成177.9亿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4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5337元,增长8%,全市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山西长治:大力实施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山西长治:大力实施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着眼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着眼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长治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着力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市实施了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网格化管理”,就是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所辖区域划分成个个网格,把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由地方党组织和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彻底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联动式共建”,就是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整合党建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实施过程中,长治市全面推行了党建网格化管理“四五二”运行模式,“四”即在市委的领导下,以县(市、区)委为核心,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为主体,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构建市委、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五” 即市作为一级网格,县(市、区)作为二级网格,乡镇(街道)作为三级网格,农村(社区)作为四级网格,村(社区)中的单元网格作为五级网格,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单元网格“五级管理网络”; “二” 即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和长效联动机制“两项保障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党员分布复杂多样、党组织和党的工作难覆盖等问题,适应党建工作需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大力实施了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了一条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之路。
【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难”。
一是组织覆盖难。从长治来看,全市7135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960个新社会组织,共有党员9708名,已建立党组织372个,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是由于没有党员或只有极个别党员,不符合组建条件,但也有一些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空白点”不同程度有所存在。
二是工作管理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数量众多、规模有别、分布广泛,党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市、县两级党委主管机构由于人员较少,管理面宽,疲于日常事务,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只能是“抓大促小,以点带面”,难以做到全面管理。特别是对于新社会组织,过去登记注册机关只管登记、审核、年检,业务对口部门只对其开展业务进行政策性指导和监督,党建工作责任不明确。同时,城乡之间党建资源分布不合理、城乡党建工作统筹不够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三是作用发挥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的问题。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了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有的新社会组织无专职工作人员,无具体工作时间,党员来自不同单位或地方,开展活动时“人来”,无活动期间“人走”,存在“口袋”党员现象。其党组织由于受党建经费、党员活动场所、活动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活动方面制约较多,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面对这些事关长治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的新理念、新模式。【主要做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实践中,长治市围绕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市全面实施了“党建网联工程”。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所辖区域划分成个个网格,把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由地方党组织和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采取“四五二”基本运行模式: “四”即在市委的领导下,构建市委、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五” 即市作为一级网格,县(市、区)作为二级网格,乡镇(街道)作为三级网格,农村(社区)作为四级网格,村(社区)中的单元网格作为五级网格,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单元网格“五级管理网络”;“二” 即构建网格长效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两项机制”,确保“党建网联工程”健康有序推进。实践中,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所在区域和行业的不同,按照行政区划分级、行业领域分类、管理权限和党建责任分工的原则,全部落实和确定党建工作管理部门和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按照规模大小划地域定权属。规模以上建立党委的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的由业务主管单位或乡镇(街道)党(工)委负责管理;规模以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或村级党组织负责管理;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由所在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管理。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归口市县两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围绕加强“网格化”管理,建设“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区域、单位和党组织、党员、两新组织、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网络(内网)进行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全市党建工作信息,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市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100%建立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已100%纳入党组织的管理。
(二)实施“联动式”共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
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整合党建资源,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创建“党建亮点工程”、“党员挂牌上岗”和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在农村(社区)推行“党员联户促和谐”、在企业推行“党员联组保安全”、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党员联责树形象”、在窗口单位推行“党员联岗强服务”、在学校推行“党员联班抓德育”,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广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部门联建、“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等党组织设置方式,创造条件建立网上E支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党务公开、网上党校等,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传统向现代、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相得益彰的新突破。深入开展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帮扶,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红旗支部带后进支部等活动,今年以来,城乡党组织已开展结对共建活动500余次,为农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6000多条。同时,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47个,村级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方面,明确地方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对网格进行管理的主要职责,在划分责任网格的基础上,绘制“党建网格分布图”,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增强网格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另一方面,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积极选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好网格党建工作的协调指导工作,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切实将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建设长效机制,全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网格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建工作联谊会制度、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考核督查制度等,初步构建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取得的成效】
“党建网联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开创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这一模式被评为山西省组织工作服务“三个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之一,《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消除了党建工作盲点。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推进了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统筹了城乡党建工作。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找到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使城乡党建有机结合,做到了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城乡党建资源,提升了全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75.3亿元,增长10%;工业增加值完成452.8亿,增长12.2%;财政总收入完成177.9亿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4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5337
元,增长8%,全市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白云街道党工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曾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白云街道作为一个典型的居住型街道,下辖10个社区,39个小区,服务人口10万之多,在深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协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基层形势、日益多元的群众需求等新情况与新局面。为深化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街道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在全市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试点工作。在全面推进工作过程中,坚持经验总结与探索创新并重,结合“三思三创”、“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契机,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办法出发,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规格,全面构建“一公里民情快递服务圈”,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于自身利益的敏感程度和关注程度普遍加强,加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基本现实,基层社会呈现出社会状态更加活跃、群众需求更加多元的趋势。但是各社区的管理基本以社区干部包片为主,由于社区干部社会资源、知识面等原因,加之部门履行单一职能等因素,很难适应当前群众对于自身诉求能够得到表达和实现有着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的要求。相对的,党和政府对群众 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使得在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层群众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均受到一定阻碍。
2、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在基层的核心地位。当前社会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群众利益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多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着阶层冲突、社会失范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局面。同时,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社区内各类居民自治组织越来越多,普通群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但在当前的体制机制下,社区党组织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深入参与到社区具体事务的方方面面,难以真正在基层起到引领、凝聚作用,居民群众又因为缺乏坚实的平台与恰当的方式,难有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直观体会。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也是为了探索一条新的统筹发展之路,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把辖区范围内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支力量整合起来,发挥区域化党建整合作用,使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党在基层的核心作用更加凸现。
3、有利于弥补区位优势不足问题。我街道地处海曙区西部,居住小区众多,经济资源匮乏,区位优势不明显。虽然近几年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和我们在“三思三创”活动中树立的标杆——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相比,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理念、管理手段、办事效率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党的决策部署和群众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缺少有效的桥梁渠道和沟通机制,造成政府工作“浮在上面”、群众诉求“沉在下面”。今年上半年,街道党工委专门组织人员赴南京东路街道对他们的“零距离”服务体系进行现场感受和学习,收获很大。通过学习经验,比照差距,产生了将街道原有的各类社情民意表达体系进行整合升格的想法。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
理服务平台,将原来以政府为主进行封闭管理,转变为围绕居民需求为主提供开放服务,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确立符合形势发展和辖区实际的科学道路,从源头上改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对街道和社区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具体做法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开展,我街道积极探索实践“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遵循简便易行、服务为先、群众主体原则,将辖区划分为十大社区网格和若干居民片区网格。在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从吸收机关干部、社工、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各类居民骨干组建固定的服务团队,到进一步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建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团队,在3月28日正式启动“组团式、零距离”服务,使党组织在社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现,各类服务资源整合更加优化,社区党员居民参与意识更加明显,社区的管理服务体系更加顺畅,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和群众基础。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铺开阶段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的设置要尊重片区组成特点,以方便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求为出发点。其中一个社区可以视为一个大网格(社区网),社区的网格设置一般以社工包片联户区域为基本网格单位,大约300户居民为一网格(片区网)。同时,社区小网格(片区网)的设置要考虑到社区楼群支部、片区自治小组的组成特点。在划分网格中一般要将网格服务单位与楼群支部、片区自治小组进行整合。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按照组团式服务要求,一般在大网格(社区网)设置一个由区、街道机关干部、社工、社会力量、社区主要团体成员和大网格范围内遴选出来的各类居民骨干组成的固定的服务团队。每个小网格(片区网)要配备固定的有联片社工为组长,片区(楼宇)党组织和党员、居民骨干组成的专门服务团队,做好本网格的定期联系和服务工作,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建立各级网格单位服务团队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方式和要求,使各网格做到定人、定职、定责。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流程,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开展网格成员和网格间工作定期交流、培训和工作分析机制,使各个网格内与网格外、大网格与小网格之间呈现工作互动。建立网格组及其成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深化阶段
1、吸收多元参与,辖区各方力量全面整合。街道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服务团队,建立包片社工牵头,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由物、居、业三委成员、民警、责任医生等为成员的片区网格服务团队;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组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组长,街道联居干部、城管、律师、民警、物业、“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志愿团队等组成的社区服务队,形成了“网格服务团队+网格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街道邀请城管、环保、房管、交警、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成白云街道“组团式、零距离”服务工作协调服务团队,整合辖区部门力量,共同服务辖区居民。通过组团式服务团队的走访联系,零距离接触群众,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有效掌握信息动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实现每一网格实施“一对一”全方位、动态性管理,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使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探索实践“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新型基层管理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
2、畅通多元渠道,群众问题反映提速。街道以渠道的多元化建设为着力重点,建立起了以“一线、一网、一册、一日、一恳谈”为主的完善的社情民意反映体系。“一线”指的是开通一条电话服务热线,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5分钟内响应,能即时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问题则明确最后答复期限。“一网”指的是设立一个民情在线网站,面向辖区所有群众开放,基本做到所有受理问题24小时内答复,无法当即答复的问题明确最后答复期限。“一册”指的是向街道联居干部、社工和社区网格小组成员发放一本“民情日记”手册,详细记录日常走访、接访情况,明确具体事由和解决期限,及时将“疑难杂症”传导到街道社情民意服务站这一统一平台进行处理,并将相关办理结果及时反馈记录。“一日”指的是每月一日现场办公会,每个月的第二周,社区联居领导、联居干部专门安排一日,下到居民区进行现场办公,解答和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一恳谈”指的是每季度一次民情恳谈会,由街道党政班子联合工商、环保、城管、卫生等职能部门,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开展现场社情民意大接待活动,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恳谈,答疑解惑,现场疏导。在上述五大主要途径之外,街道还不断完善“社区干部每日走访、联居领导和联居干部每月下访、街道和职能部门每季度联合接访”以及党代表接待站、人大代表接待站、政协委员联系信箱等原有机制,建立起了专人定岗定责的社情民意受理制度,从而有效改变了过去基层诉求多头受理给群众带来的种种不便,做到了任何社情民意先受理后分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求必“应”,绝不对群众诉求说“不”。
3、强化多元处置,问题解决落实高效。街道确立了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协调区级职能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骨干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分类处置模式,有效整合区——街道——社区三级力量,根据居民反映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不同
情况及时分类施策,采用即时即办、协同办理、包案处置等方式,有力提高各类社情民意的解决落实效率。对于单
一、明确、较易解决的社情民意,当场给予答复、办理或呈报;对于需要一定时间和力量解决的意见建议,由街道联居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合力在规定时限内破难;对于涉及多家职能部门且具有普遍性、复杂性的疑难杂症,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协同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包案处置。这种模式,让以往受限于职能权限无法在街道本级得到有效处理的社情民意,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可以实现更为有力的解决。在社区层面,由社区党委牵头,建立社区民主议事厅,普遍建立“三会”协商机制,即建立以区域驻区单位为主体的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的区域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和以各利益相关方为主体的区域物、居、业党建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党群联席会,由党组织和党员肩负起主导解决不同性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社区内部各类事务的职责,确保重大事项党内先知、党内先决。
4、畅通多元评议,服务评价群众拍板。街道建立了完善的督查评议与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工作向群众报告、结果向群众反馈、效果由居民评议,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效果和满意度。首先是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每件社情民意都有明确的包片联户社工、责任科室和责任领导,并由专人将办理进程和办理结果向当事人进行反馈,并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的询问和质询,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更要及时与当事人进行解释说明,取得充分理解。其次是建立时效督查机制,成立专门的“组团式、零距离”服务督查组,每月定期督查街道干部、社工“社情民意”走访情况和社情民意限期办结情况,并定期将督查结果向街道党工委班子和社区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再次是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成效评价体系,成立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
代表和当事人组成的专门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全过程参与社情民意受理处置,通过网上评议、绩效评估等多种方式客观公正地评议服务成效。上述督查评议结果还有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支撑,对于在解决居民反映问题过程中,应按时完成未完成的、应牵头未牵头的、应采取措施履行职能未履责的、应反馈未反馈的,群众评议较低的科室、社区由街道主要领导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相关工作人员,则由街道纪工委负责诫勉谈话,督查评议结果作为街道相关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主要成效
1、对民生关切的回应更加积极。以目前我市正在进行的“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工作为例,这一工程附设的联丰广场升级改造项目中,不少辖区居民通过民情在线网站反映居民活动场地面积减少,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为此,联居干部、相关社区和职能科室在第一时间受理问题后,主动与市级工程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促使施工方案得到修改,适当地扩大了活动区域并增加了儿童活动设施。又如联丰菜场正对面原设有115路和817路公交车站,但该站台与联丰路口红绿灯相距过近,再加上部分市民和商贩会占用站台停放电瓶车等,经常造成这一路段交通拥堵,同时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街道在周边社区进行现场接访时受理这一问题后,积极与公交公司、交警部门等沟通协调,通过人大代表专项议案方式最终促成公交站台的南移,并增添候车椅等辅助设施,大大改变了原来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肯定。
2、对矛盾隐患的处置更加有效。这项工作的开展,让很多原本容易尖锐激化的矛盾隐患在政府管理之外有了另一条更为柔性的处置路径,即群众自治力量对社区内部事务的决策与处理主动性明显加强,物业管理纠纷等群众普遍关心的老大难
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以老小区白云一村为例,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多年来长期存在并有愈演愈烈趋势,为此,由社区网格组成员逐户上门了解欠费原因,解释相关法律政策,并引入多元机制进行调解。部分欠费居民主动补缴了物业费,一名欠费达10年之久的居民经调解缴足了拖欠费用,目前小区的物业收缴率达90%以上。
3、对党员干部的促动更加有力。该项工作变过去的“群众带矛盾上门”改为“干部主动下社区解难”,变过去的“以组织为主考核党员干部”为“以群众为主评议党员干部”,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办事能力、工作作风以更有力的推动。以下辖安丰社区居民反映的小区路灯设置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为例,在接到居民反映后,联合物业公司对小区内所有路灯安装情况进行走访摸底,并迅速呈报市政管理处,促使事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圆满的办理,得到到了群众高度肯定。
4、对党委政府的评价更加正面。在街道日前专门进行的民意调查中,我们聘请了第三方民意调查组织深入到下辖10个社区43个小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在“组团式、零距离”服务实施后,73%的居民对街道办事处表示熟悉,78.7%的居民认为到街道办事比较方便,73.7%的居民认为街道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较为全面,对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持正面肯定态度的占96%以上,对街道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和工作质量持正面肯定态度的占92%以上,对街道党工委满意度高达95.3%。
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方向思考
1、着眼于创新零距离服务普惠受益机制,主动对接社会管理。树立“社区服务居民、商圈服务业主”理念,将商圈(园区)作为“垂直社区”,探索“区域性综合党委—楼群(楼宇)联合党总支(支部)
—楼层(企业)党支部(小组)”的组织架构和“区域性党组织+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区域综合协调机构”的工作模式,建立以党建为龙头,社会、综治、经济、人才服务共同发展的服务模式,承接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延伸拓展“三服务”活动内涵,探索党员在工作地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实现“组织区域化、机构实体化、管理柔性化”,增强区域性党组织对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把控和动员能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2、着眼于理顺零距离服务作用发挥机制,为区里获得试点经验。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基本都是受到职能和层级的限制,因此,街道将继续做好服务体制机制试点,打造有白云特色的组团式服务团队,为区里全面推广做好经验获取。在区里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后,街道将积极加强衔接,让街道解决不了的群众难题能够有一个全区性的综合分发调处平台可以受理并处置,通过这个统一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实时化”流转、“交互式”处置,积极探索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和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管理服务的过程变成改善民生的过程,使街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都能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受理,最终让老百姓的合理诉求都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回应,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3、着眼于加强零距离服务相互协调机制,努力形成组团合力。作为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就有关机制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完善,不断丰富管理服务内容,改进管理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求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要注重条块结合、资源
共享,想方设法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部门将这项工作作为己任,主动对接,齐抓共管,经常性深入社区了解工作进展,参与解决相关问题,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要整合各个层面的力量,集中各个层面的智慧,形成推动这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4、着眼于完善零距离服务考核评议机制,不断开展循环改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维护基层稳定和谐。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服务考核评议机制,通过自我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实施季度分析、评估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积极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评议,科学合理设置评议项目,通过不断完善考核评议机制,从中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来督促工作循环改进,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加走近群众,贴近民心,全面了解群众情况,掌握群众诉求。
第四篇:腊口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及农村“135”工程汇报材料
腊口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及农村“135”工程汇报材料
尊敬的林部长、各位领导:
非常高兴,今天林部长到我们腊口镇来视察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腊口镇党委、政府对林部长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真诚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腊口镇于2001年11月由原石帆乡与腊口镇合并而来,行政中心2007年12月从腊口村搬迁到现在的虞宅村,是青田县组团发展战略中西部组团的中心镇(西部组团1镇4乡,总人口8万多人),位于青田县西北部,是青田的西大门,距青田县城56公里,离丽水市区9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其中包括四个滩坑库区移民安置点。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其中滩坑库区移民804户2749人)。
腊口镇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主导产业以柑桔、油茶、蔬菜等种植业为主。腊口柑桔总面积1.73万亩,去年总产量达4.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县的1/5和1/2。同时,腊口镇也是我县的滩坑移民安置重镇,共安置第一、二水平年滩坑库区移民804户2749人,是全县唯一一个有有土、无土和第一、二水平年移民混合安置点的安置地乡镇。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根据县委关于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结合本镇实际,坚持“便于服务、便于管理、发挥实效”的原则,以镇机关干部、行政村(居)两委干部、农村责任医生、学校老师、辖区民警、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力量为主体,以资源整合、方法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目前,已完成组织机构建设、责任网格划分、服务团队组建、总体方案制定等工作,组织服务团队主要成员开展了进村入户走访、召开民情分析会、世博会维稳调查等措施。
1、科学划分网络,合理构建组织
今年3月份,我镇在走访调查、举行座谈、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础,将本镇的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划分为25个责任网格,其中分布比较集中的21个村(居)以行政村为1个网格,瑶均、张庄2个自然村较多、分布较散的行政村分为4个网格。组建了25个以镇村干部为主,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组,服务组人员130人,其中镇机关干部23人,村两委干部82人,大学生村官5人,责任医生5人,辖区民警5人,学校教师10人。
2、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服务范围
确定了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题,在明确服务内容和重点时,重点做好与乡镇工作实际、与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 党委政府的中心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一是把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工作中心。及时了解群众创业致富、发展生产的意愿和需求,主动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收集梳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一创三联”活动,做好致富信息发布和项目谋划,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征求58条;二是把维护网格内的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第一要务。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的基础上,全镇每个季度一排查,村里每月一排查。着重以基层化解矛盾为工作主线,协助解决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今年开展“枫桥经验”在腊口试点村2个,信访“五个一工程”试点2个;三是把为民办实事、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服务重点。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特长,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为群众提供子女就学、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事物办理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四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网格服务团队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三级联创”、“创业福村”等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去年,我镇在“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开展了“五级联评”活动,取得了很好得效果。述职评议是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抓手,也是全面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因此,我镇在开展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工作中,把全面实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作为首个重点工作来抓,并结合我镇实际,积极探 索述职评议运用机制,在县“三级两次”述职评议的基础上,推出了“五级双向述职评议”制度,通过“五级联评”来明确述职评议内容,规范述职评议程序,增强述职评议实效,切实落实基础党建责任制。既:在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镇属部门负责人、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五个层面开展述职联评。先由党员、村民代表对住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进行述职评议,再由党委政府、全体镇干部、部分人大、政协代表和村党组织书记对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最后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在年底党代会上向党代表、部门负责人、不是党代表的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述职过程由县委派员全程参与,严把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防止形式主义。在2009年底全镇“五级双向述职评议”起,15名党委政府班子成员、12名中层干部、11名镇属部门负责人、23个行政村(居)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及党员均要向上级党委和本级党组织及各条线代表口头或书面述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家认为通过双向述职联评,各位干部一年来,你干不干工作,干了些什么样的工作,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一听就知道了,也很好的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到目前,共有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人员、镇机关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各级代表等人士1000多人参加了述职评议活动,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00多条。
3、加强组织指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指导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切实加强对全镇基层组织网格化建设的指导,指导各网格服务组和专业服务队开展各类服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建立运转顺畅、务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住村干部、村负责人、服务组联络员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网格运行情况汇报,集中梳理、分析和研究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专题会议,及时总结和部署阶段性工作;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以提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为目标,定期组织网格服务团队人员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宣传教育;建立信息流转制度,加强平台建设。建立网格点、服务组、乡镇和县学习实践办之间的信息流转报送制度,做好情况信息的上传下达,积极推进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村(居)为单位,建立集各农户(居民)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状况、就业培训、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网格信息平台,实行常态化管理。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下一步打算
1、狠抓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在现有网格划分与团队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团队结构,完善网格体系。一是调整充实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在原有由镇机关干部、村干部、民警、教师、医生等代 表为主的基础上,把热心公益事业的村(居)老党员、退休干部、乡村技术人才等人员充实到网格服务团队,进一步增强服务团队力量,确保每个网格服务团队的人数7-8名。二是组建专业服务队。成立由电力、国土、工商、司法、广电等镇属各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结合镇里的周二集中下村服务日制度和驻村联心制度,通过举办便民服务专场等形式,积极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如电力维修、基础设施维修、民事调解等社会事务,做到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
2、强化学习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我镇将切实加强村(居)干部网格培训力度。除积极组织村(居)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网格化培训外,镇里还将定期对村(居)干部进行网格化培训,提高社区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学习其他乡镇服务团队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团队成员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水平,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3、加强联系走访,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将在加强经常性联系、沟通团队成员与群众感情上下功夫。各网格服务团队要建立全天候联系服务制度,及时向网格内服务对象发放联系卡,告知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对网格内的群众要开展经常性走访,对日常走访和联系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及时解决,并定期汇总分析、集中破解、及时反馈。二是将在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办事流程的有关规定,做到迅速联 系、认真管理、及时答复。建立完善走访制度和每月1次的网格工作例会、每个季度1次的镇网格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网格化服务工作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为民服务办事能力。党政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现场会和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开展释难解惑、破解难题的工作。三是将在推进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今年是腊口大建设、大发展之年,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干部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我镇在往年维护社会稳定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信访销号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4、加强考核激励,建全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逐级考核评价、工作监督、工作奖惩等制度,对各支网格服务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一是制订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我镇将出台《腊口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对村(居)党组织、网格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的联系走访、服务办事、处理反馈、民情记载等工作作详细规定,把考核结果与村(居)考核、机关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以此激发镇机关、村(居)干部开展网格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工作督查制度。成立由镇指导小组牵头、各级代表参与的督查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各个网格工作进行督查。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每个月的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
三、农村“135”工程推进情况 在推进农村“135”工程工作中,我镇以基层党建“百千工程”为载体,“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为依托,结合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切实抓2个后进村整顿转化和2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农村“135”工程开始之初,我镇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135”工程工作,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动、指导组牵头、片组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腊口镇农村“135”工程总体方案》,并成立了由我为牵头领导,党委副书记为分管领导,各农村片片长为联络人,住村干部为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指导组,会同“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工作组全面推进农村“135”工程工作。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我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后进村整顿转化考评办法》、《生态文明村创建评比实施办法》,在召开了村两委干部会议、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制定出台了《腊口镇后进村整顿转化实施方案》、《腊口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责任和工作措施。
一是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各村转化或创建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各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逐一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前一阶段,通过调查梳理,在2个后进村和2个生态文明村共 梳理生产发展、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干部作风等各类问题46件,已全部落实责任人,逐步进行解决。
二是把后进村转化和生态村创建与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有机结合,在开展基层调控建设过程中,突出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公约的制定、“村务员”确定、党建述职评议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等环节。
三是按照“生态班子”建设的要求,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3、依托载体、整合资源
在农村“135”工程推进过程中,我镇将基层党建“百千工程”与“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有机衔接,通过两大载体,充分整合资源,切实破解“三难”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基层党建。
一是通过结对帮扶,找准发展路子。充分利用部门机关党支部结对和“驻乡进村”工作组进驻的有力优势,全力帮助共建村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我镇已根据后进村转化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的不同要求,结合四个村的实际,分别制定了初步发展规划,确定了短平快的项目7个,联系帮扶资金9万多元。(平斜村是个村两委班子矛盾多、项目推进难的后进村,县纪委副书记尹爱华驻村,按照后进村转化的工作要求,确定 了“先理关系,再上项目”的工作方案,首先从理顺工作关系、理顺干群关系入手,首先帮助解决村两委干部内部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先后多次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谈话,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后进村石塔村,县公路段的杨流芳同志驻村,存在村集体帐目不清,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经过调研,确定了帮助村里上马垃圾焚烧炉、修建公厕等村庄整治项目。生态文明村垟岙村,纪委的石立和同志驻村,根据垟岙村目前柑桔这一主导产业品种退化,产出效益低的特点,主动与省科技特派员联系,确定了优良早熟品种改良项目,在垟岙村村口显要地段选取了10亩桔园作为品种改良基地,通过柑树嫁接的方式引进优良早熟品种,改良柑桔品种,并积极与县科技局联系,争取县部门的资金支持。生态文明村坑口村,县质监局的陈建清同志驻村,根据坑口村每年有大中型水库5万7千元的项目资金补助的特点,确定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对村内道路、环境进行治理,修建公厕。)
二是通过结对帮扶,夯实基层党建基础。通过结对党支部和“驻乡进村”工作组,帮助指导结对共建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民主决策机制,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协助村党组织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加强农村党员的培训和发展工作。每年在结对共建村开展上1次党课、做1次专题报告、举办1次警示教育活动。三是通过结对帮扶,解决民生难题。按照县委“民生和谐年”的要求,把为基层群众、党员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个机关结对党员和干部每月进村走访党员1次以上,为群众、基层党员解决生产经营、就业就学、社会事务办理等方面难题3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