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2012年5月4日在2012年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太湖流域
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 李国英(2012年5月4日)
同志们:
昨天,国家防总召开了今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水利部陈雷部长从认识、组织、责任、部署、工程、预案、队伍、物资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明确、严格而又具体的要求。今天,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召开指挥长会议,贯彻落实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太湖流域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做到超前谋划,未雨绸缪,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刚才,李学勇总指挥对今年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华东区域气象中心的同志介绍了太湖流域汛期天气趋势预测预报情况,建春同志代表太湖防办,总结了去年太湖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并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建议,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都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显著成效
2011年太湖流域片水旱灾害频发,上半年遭遇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入梅后出现了典型的旱涝急转,太湖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钱塘江干流发生了1955年以来最高水位洪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太湖防总和流域省市密切配合,主动防范,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旱灾害损失,为流域“十二五”经济社会 发展良好开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防汛防台风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太湖防总充分发挥流域防总职能,加强与各省市会商分析和信息沟通,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强化统一指挥,科学调度流域水利工程,积极派出工作组赴防汛防台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各省市防指团结协作、协调配合,在太湖水位长时间超警情况下,落实防汛责任,强化巡查防守,保证了汛情平稳,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浙江省积极利用干支流水库群拦洪调峰,有效应对了钱塘江、浦阳江流域大水,确保了江河干堤和重点城市的安全。各省市成功防御了“梅花”、“南玛都”等台风,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抗旱供水扎实有力。为抗御太湖流域发生的严重气象干旱,太湖防总及流域内各省市防指统筹考虑水多、水少、水污染问题,积极开展洪水与水量调度和抗旱供水工作。江苏省调动沿江口门全力配合引水,调引长江水量超过40亿立方米,相当于流域年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改善太湖及周边河网水环境,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等作出了突出贡献。浙江、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积极建设引水调水、抗旱供水工程,抓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疏浚整治河道,沟通河网水系,增强引排水能力,保障了城市及沿海海岛的供水安全。
(三)防汛抗旱机制建设取得突破。酝酿多年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去年9月7日正式颁布,成为国务院颁布的首部流域性综合行政法规。它的出台进一步理顺了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强化了流域洪水和水资源统一调度,为依法开展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国家防总正式批复了《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统筹兼顾流域防洪和供水、汛期和非汛期、流域和区域以及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流域洪水与水量统一调度机制取得重大突破。
(四)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太湖防总及时修订了《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制度》,增加武警水电二总队为成员单位,充实、加强了防汛抢险力量。江苏省按照“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的要求,从预案修订、物资储备、专业抗洪抢险和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决策指挥系统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浙江、福建等省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基层防汛防台风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完善基层防汛防台风能力,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上海、安徽从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建设,监测预报预警、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山洪灾害防治等方面,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加强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二、充分认识太湖流域防汛抗旱任务的艰巨性
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防汛抗旱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频繁,洪涝、干旱、台风和风暴潮等成灾因素多,防御战线长,防御目标多且要求高,防汛抗旱任务依然繁重。形势不容乐观,困难不容低估,思想不容麻痹,工作不容懈怠。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太湖流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流域有关省市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相继出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一系列规划纲要。可以预见,未来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越来越淹不起,越不越旱不得。为适应流域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提供更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如何应对挑战、把握主动,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汛抗旱体系,更好地支撑流域水利事业新跨越,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已成为太湖流域防汛抗旱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几率上升,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全球极端干旱、局地强暴雨以及超强台风呈突发、多发、并发态势。从2009年“莫拉克”台风、2010年早春汛到2011年持续干旱和旱涝急转,都凸显出 流域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太湖流域1999年以后就没有发生过流域性大洪水,从洪水发生的规律看,暴发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将逐年上升。如何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经受住大汛大旱考验,是流域各级防指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是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更好推进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效能,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都加大了水利建设的力度。太湖流域作为全国经济社会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在防汛抗旱能力建设上有一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工程设施、预案体系、预警预报、法律法规、应急管理等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体系的系统功能,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综合水平,需要太湖防总和各级防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突破瓶颈、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出一条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相匹配的可持续的防汛抗旱工作发展之路。
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太湖流域防汛抗旱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目前,流域整体防洪能力还不强,水资源调控能力仍偏弱;地区需求差异大,统筹防洪与排涝、防洪与供水、流域与区域存在较大困难;流域片台风灾害频发,山洪灾害点多面广,中小水库数量庞大,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相对薄弱,安全度汛压力大。希望流域各级防指充分认识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三、全力提升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能力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一年多来,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各地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全面掀起了治水兴水热潮,为防汛抗旱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切实抓住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提升太湖流域防御水旱灾害的能 力。
一要准确把握防汛抗旱工作发展方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首要目标。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防洪与排涝、防洪与供水的关系,综合协调流域与区域的利益;坚持改革创新,在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太湖防总和流域省市要结合“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要重点提升防汛抗旱管理工作水平。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雨情、水情、水质的监测预报,完善监测预报网络,提升监测预报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总结流域水雨情规律,提高洪水与水量精细调度能力;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应对流域突发水旱灾害和水污染事件的成功经验,加强太湖防总指挥协调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三要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认真做好太浦闸除险加固,积极协调新孟河等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加快推进二轮治太工程,争取使一批对防洪抗旱供水有重要作用的流域骨干工程早日开工;加强防洪工程薄弱环节建设,确保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现有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抓紧江堤海塘达标建设,提高沿江、沿湖、沿海地区防洪和抗御台风及风暴潮能力;加快推进流域水源地布局调整,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加快流域片抗旱规划编制,逐步建立完善的抗旱工程体系;按时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各阶段工作,落实人员队伍,健全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建设,提升决策支撑能力。同时,抓紧完成防御洪水方案、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继续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积极探索流域洪水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要着力提升防汛抗旱保障能力。要在确保《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实施上下功夫,太湖局要会同流域内两省一市人民政府,认真分解、细化、落实条例要求,抓紧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尽早颁布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要在明确责任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要在加强防汛抗旱队伍上下功夫,着力加强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完善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要在加强科技支撑上下功夫,强调科研项目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使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
四、扎实做好今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201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落实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流域各省市要进一步落实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全面落实岗位职责。要针对地方换届多、人员变动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人员的工作交接和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太湖防总职能,完善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防汛抗旱联动机制。
(二)做好各项防汛度汛准备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抓好度汛检查、监测预报、工程调度、应急抢险等关键环节。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完成对水库、堤防、涵闸等水利工程以及各类非工程措施的全面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要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度汛安全;要立足于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组织开展防汛抗旱队伍培训和演练,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提高实战能力。
(三)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水库的防洪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太湖防总和各级防指要高度重视,克服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水库、水电站在安全运行、应急处置、人员管理、物料准备和通讯设施等重点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突出抓好病 险水库、在建工程及运行管理问题突出的中小型水库和水电站安全度汛。水库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密切监视水库运行状况,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上报并全力做好抢险和人员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做好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太湖流域片年均登陆和影响台风达3-4个,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台风防御措施,积极防范台风和强降雨带来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要抓住监测预报预警、船只回港避风、人员转移避险、次生灾害防范等关键环节,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强化防范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五)统筹流域防洪与抗旱工作。要坚持防汛抗旱并举,把流域供水安全放在保障民生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抗旱供水、雨洪利用和水资源调度,从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转变,从区域调度向区域流域联合调度转变,全面做好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工作。要切实提高调度水平,完善调度管理机制,确保流域内重点城市和重要区域的供水安全。要继续加强引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应对干旱灾害和水危机事件的保障能力。
(六)充分发挥太湖防总的作用。太湖流域防洪排涝供水矛盾突出,地方之间风险共存,利益共享。太湖防总要继续统筹流域防洪抗旱供水大局,加强协调,统一指挥,科学调度。流域内各省市要顾全大局,继续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服从太湖防总的调度,共同开创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目前,太湖流域即将进入主汛期,希望有关各方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和本次指挥长会议要求,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为保障太湖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回良玉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回良玉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上强调
强化责任 周密部署 科学指挥
扎扎实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陈雷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本站讯 4月22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召开全体会议,进一步分析研判今年的汛情旱情形势,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在会上强调,防汛抗旱救灾责任重如泰山,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监测预报、指挥调度、工程措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安全度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良玉指出,去年入汛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斗争,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奋力夺取了抗灾救灾胜利。针对去冬今春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气象干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应对举措,各地区、各部门紧急动员、精心组织,抗旱保春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年夏粮有个好收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国气象年景预测总体偏差,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很高,防灾减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局部地区的极端天气已造成较大损失,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回良玉强调,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各项工作。一要做好防汛抗旱准备,确保工程、队伍、预案、物资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要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滚动分析预报,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三要做好工程调度管理,合理采取“拦、调、分、疏、滞、泄、守”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四要做好群众转移安置,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江河蓄滞洪运用区、海上作业区、出海船只等重点区域的人员转移安置预案,落实到社区、村组、住户和个人。五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工程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启动预案、及时组织抢护。六要做好新闻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发布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信息。
回良玉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将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制贯穿到工程建设、汛前准备、队伍组织、物资储备、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督察制度,对责任制落实、方案预案编制、抗洪抢险救灾、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决策指令执行等进行重点督察。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军地之间协调联动,形成防汛抗旱救灾合力。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讲话及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五个要有”。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今年防汛抗旱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深刻认识,对当前旱情的发展态势要有充分估计,对今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要有认真准备,对防洪抗旱的薄弱环节要有全面把握,对防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重视。
第二,狠抓任务落实,突出抓好“五个重点”。一要突出抓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二要突出抓好水库、水电站的安全度汛工作。三要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四要突出抓好台风灾害防御工作。五要突出抓好抗旱工作。
第三,超前安排部署,确保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二是工程到位。三是预案到位。四是队伍到位。五是物资到位。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宣布调整后的国家防总成员名单。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汇报了2010年汛后以来的防汛抗旱工作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汇报了2011年汛期气象预测情况。
中宣部、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武警总部等国家防总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在会议上发言。
第三篇:蔡其华在2005年长江防汛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的讲话
蔡其华在2005年长江防汛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上的讲话
保障防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
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 长江委主任 蔡其华
(2005年5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长江进入汛期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国家防总200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及5月9日国家防总召开的2005年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总结2004年长江流域防汛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防汛工作,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今年的长江防汛工作,确保长江防洪安全。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04年防汛工作回顾
总体上看,2004年长江流域汛情较为平稳,但台风、泥石流、滑坡点多、频发,干流上游秋汛明显,支流出现“小流域大洪水”,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流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战,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汛情灾情
2004年长江流域的汛情和灾情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降雨总体正常,局部暴雨频繁。汛期长江上游干流区间降雨正常略偏多,但降雨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局部暴雨频繁。4~9月,一些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其中嘉陵江的渠江、三峡万县附近、清江南部及沅江部分地区超过140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1500毫米,以三峡区间的建楼站累计雨量最大,达到了1536毫米。单站一日雨量最大的测站为汉江中游唐河的方城站375毫米。
二是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情平稳,上游秋汛明显。汛期除宜昌、枝城、沙市、石首四站9月初短时、小幅度超警戒水位外,中下游干流其他各站及洞庭湖、鄱阳湖控制站均未超警戒水位,水情平稳。9月上旬长江上游发生了较严重秋汛,上游干支流均出现了一次大的来水过程。这次秋汛洪水的显著特点是:洪水来源比较单一,干流洪水组成主要是支流嘉陵江和上游干流来水,区间只是少量补充;洪峰流量大,经三峡水库削峰调度后,宜昌站的洪峰流量仍达60800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仅比1998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小2500立方米每秒,而且来势凶猛;洪水发生时间晚,宜昌站历史同期大洪水只有1896年9月4日和1945年9月6日这两次,宜昌站流量分别为71100立方米每秒和67500立方米每秒,去年9月9日宜昌站流量,是该站有实测纪录以来6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流量发生时间最晚的一次;涨落比较快,5天时间里宜昌站水位涨幅达6米多,同时,由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位较低,各站退水较快,宜昌至石首江段水位超警时间均在3天以内。
三是一些支流出现了“小流域大洪水”现象,部分地区山洪灾害突出。受强降雨影响,四川、重庆、云南、湖南等省市境内一些支流汛期发生较大洪水。7月下旬,沅水桃源站、资水桃江站分别出现超保证水位的洪水,分别居历史第5位和第7位。9月初,长江上游嘉陵江发生198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渠江出现历史第二位的洪水,部分河段水位日涨幅达20余米;长江三峡区间左岸支流小江发生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四是鄱阳湖来水严重偏少,湖口站出现三次倒灌现象。6~9月,鄱阳湖水系来水严重偏少。湖口站月平均流量除8月略高于历年均值外,其余月份均低于历年均值,其中6月份平均流量为历史最低值。6月25日、7月20~28日、9月10~15日长江干流洪水三次倒灌入湖,最大实测倒灌流量达7000 立方米每秒。
五是流域洪涝灾害总体偏轻,局部地区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汛期全流域共有 782个县(市)、763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67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较低值。但局部地区灾害损失严重,特别是资水、沅江和嘉陵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市部分山丘地区发生的山洪灾害以及上海、江苏等省市遭受的强热带风暴灾害,均给当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防汛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高度重视长江防汛抗洪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长江防汛作出重要指示。6月上旬,温家宝总理亲临荆江大堤视察长江防洪。7月20日至23日,回良玉副总理深入湖南察看汛情灾情,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救灾工作。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洪涝灾害的决心和信心。国家防总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多次派出工作组或专家组,深入四川、重庆、云南、湖南、湖北等省市灾区,协助指导地方抗洪救灾,并及时拨付救灾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抗洪抢险和救灾。各级政府认真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防汛责任。汛情发生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有力地保证了各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及早部署,准备充分。2003年汛期刚结束,沿江各省(市)党委和政府就全面研究2004年的防汛工作。春节过后,沿江各省(市)立即组织大规模的汛前检查,认真处理险工隐患,修订完善防洪预案,迅速补充防汛物资,抓紧落实和培训抢险队伍。汛前,长江防总和沿江各省(市)防指及时召开了指挥长会议和防汛工作会议,对2004年的防汛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各级防办加强了内部建设,加快了防汛信息化建设,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加强。这些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我们取得抗洪胜利的重要前提。
三是准确预报,科学调度。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切实加强了水雨情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报工作,为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提供可靠信息。防汛部门科学调度,有效防控,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积极实践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防洪新理念。湖南省防指通过对五强溪、凤滩、柘溪等水库实施预泄调度、错峰调度、梯级联调等措施,争取了防洪调度的主动权,发挥了梯级水库的联合防洪作用,有效地减轻了资水、沅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长江防总办公室充分发挥长江委的技术优势,依托先进的水雨情分析手段,采取实时滚动预报,审时度势、科学调度,在确保三峡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提高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既保证三峡水库的正常发电,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宜昌至石首的防洪压力。
四是团结协作,共同抗洪。汛期,防汛、水文、气象部门加强了会商。水利、农业、气象、民政、国土、救灾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地为防汛抗洪提供保障。广大军民同舟共济,团结奋战,共同抗洪。湖南省共调用冲锋舟、船只、车辆2100余艘(辆),四川省防指在达州等地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紧急调集公安、武警、消防部队共计2.5万人次,出动车辆3250余台次。
(三)防汛成效
2004年防汛抗洪从容应对、忙而不乱、有序推进,取得了重大成效。
一是确保了重要堤防和大中型水库的安全。在部分支流和中小河流水位超过堤防保证水位、部分水库超设计水位的情况下,沿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防洪预案,经过科学调度,积极防守,长江干堤和两湖重要堤垸及较大支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
二是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汛期,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转移山洪易发区、病险水库下游和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近80万人,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仅四川的达州等地,就抢运各类物资1.7万余件,安全转移银行金库共计20多亿元。
三是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在9月初渠江、嘉陵江和小江暴雨洪水灾害救灾工作中,四川、重庆将50多万转移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伤病能及时医治。
四是洪水资源化试点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长江流域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的“两个转变”,选择湖南五强溪水库和湖北漳河水库开展了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研究工作。流域内各省防指根据后期气象预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在降水停止、水库入库洪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以预留一定防洪库容、确保防洪安全为前提,通过适时调度抓住洪水尾巴,确保了后期发电、灌溉的需要。特别是2004年9月上旬的长江上中游干流秋汛中,通过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实现了防洪安全与发电增效双赢目标,做出了一次洪水资源化的积极探索。
2004年防汛抗洪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有的地方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还存在盲点和死角;二是一些地方防御山洪的能力不强,灾害损失较大;三是少数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不健全,酿成重大事故。2004年5月26日至27日,清江流域骤降暴雨,洪水漫过湖北恩施在建的大龙潭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围堰并导致围堰溃决,致使发电引水洞内4名施工人员死亡,下游河滩便道上一辆面包车被洪水冲走,车内10人死亡、4人失踪。经调查,该事故是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洪水超过围堰设计防洪标准。主要原因是项目业主恩施清江大龙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施工单位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大龙潭项目部没有按要求制定防汛预案、安全措施不落实、临场抢险指挥不当。恩施市市政府和市防汛管理部门监管不力、防汛责任制不落实等也是重要原因。事故教训十分惨痛,社会反响强烈。有关责任人受到了严肃处理。4月19日,国家防总还专门发出了通报。这一事故表明,水库安全度汛仍然存在责任不落实、麻痹思想严重、应急预案不完善、防汛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再次为水库防洪保安工作敲响了警钟;四是部分地区应急措施不足,抢险物资明显缺乏等。我们应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提高防汛抗洪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新胜利。
二、当前长江防洪形势和新时期防洪思路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经过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后的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形成了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与长江防汛指挥系统、预警预报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等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步投运,防洪体系的日益完善,长江流域防洪能力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复杂,中下游干流河道宣泄洪水能力不足,加之上下游、左右岸、江湖之间的防洪关系复杂、矛盾突出,这些都决定了长江防洪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防洪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一)长江超额洪量仍然较大,需妥善安排出路。经过多年的治理,遇1954年洪水,长江中下游分蓄洪量已由1954年实际的1023亿立方米减少到500亿立方米,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仍有约340~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要妥善安排出路。对于超额洪水,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上游水库的防洪库容,使其承担一定的防洪任务,另一方面要对中下游分蓄洪区进行调整,而这些问题涉及水电开发与防洪的关系、涉及省际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人口安置、土地淹没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超额洪水的出路,仍是防洪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长江防洪综合体系仍然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两湖”及重要支流堤防是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按规划达标建设,在高洪水位情况下,渗漏、管涌、滑坡等险情时有发生,并且长江主要支流连江支堤与长江干流堤防尚未完全形成封闭圈,遇到大洪水极易成灾。二是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缓慢,分洪方案不落实,遇到大洪水时难以有计划地分洪运用,严重影响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是上游地区局部暴雨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部省、市沿江城镇规模的扩大,对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长江防汛预警通信设施缺乏,水文测报设施不够先进,防洪法规不完善,管理规章不健全,制约着长江流域综合防洪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五是长江两岸岸线利用与河势控制的矛盾、滩涂围垦与行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协调好土地资源开发、岸线利用、城市发展、河流航运与防洪安全的关系;不合理采砂会影响长江河势稳定,危及堤防安全,需正确处理好长江采砂等经济利益与防洪保安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三)三峡工程建成后,水沙情势的变化对防洪形势产生新影响。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水库下泄水沙条件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河床将发生沿程冲刷,长江中下游河势、江湖关系将随之发生变化,防洪面临着新的问题。河势的重新调整,将危及堤防安全和稳定,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影响会更大。三峡工程建成后,随着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蓄泄关系的变化,江湖关系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如何使江湖关系适应新的防洪形势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防洪提出了新要求。保障防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地区,也是暴雨洪水、山洪灾害、台风海潮威胁最严重的地区。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有一个更为安全的防洪保障、更为和谐的人水环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峡水库初期蓄水期间的防洪能力约18亿立方米,作用十分有限,切不可期望值过高。
认真分析长江防洪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明确新时期长江防洪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把保障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任务。今年年初,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明确了长江防洪建设的原则、目标和任务。4月中旬召开的长江论坛,干流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对长江防洪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防洪要突出以下重点。
第一,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洪水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二者都是灾害的本质属性,缺一不成其为灾害。正因为如此,给洪水以出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而且要把它作为整个防洪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防洪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防洪目标、防洪标准、防洪工程布局,要与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洪水的风险;在城市规划中,不能侵占行洪河道,要注意给河道让出一定的宽度来,防止人为约束河道造成恶果;在堤防建设上,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在一些山区、支流或非人口密集区,要适度控制堤防建设规模。二是确保重点与兼顾一般的有机结合。对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干支流洪水治理做出全面规划,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治理,要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指导方针,贯彻“江湖两利”和“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根据防洪保护区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防洪标准。做到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在防御大洪水时,应有保有弃,发挥蓄滞洪区的作用,给洪水以出路。三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突出防洪体系的整体作用。四是治理洪水与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封山植树,对过度开垦的土地有步骤地退耕还林,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建设,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恢复与改善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减少江河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使其持续发挥防洪作用。
第二,继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堤防建设。在完成长江中下游干堤及其它一级堤防达标建设的基础上,抓紧对连江支堤、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重点堤垸和汉江等中下游主要支流重要堤防以及上游主要城市堤防按规划标准进行加高加固,确保按设计洪水位安全运行。二是推进分蓄洪区建设。力争尽快建设城陵矶附近区约100亿立方米的分蓄洪区和荆江分洪区、杜家台分洪区及康山分蓄洪区建设,重点安排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围堤建设,同时应加强转移道路、通讯设施建设,特别要对区内人口控制和产业结构实行严格管理,确保遇大洪水,能按计划分得进,损失小,有补偿。三是加强河道整治。继续按规划确定的任务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应急工程治理;抓紧实施长江中下游干流14个重点河段治理,特别是受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严重的荆江河段整治;对荆江四口洪道、洞庭湖区及四水尾闾洪道、鄱阳湖区及五河尾闾洪道,进行必要的清淤疏浚,保证行洪畅通;加快实施汉江、青弋江、水阳江、滁河等主要支流的整治;加强上游主要城市城区段河道的治理。四是继续加强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按照规划建设完成金沙江的溪洛渡和向家坝、岷江的紫坪铺、嘉陵江的亭子口、乌江的构皮滩和彭水、清江的水布垭、澧水的宜冲桥和皂市、抚河的廖坊、赣江的峡江等控制性水库;扩建汉江丹江口水库;在抓紧完成全国第一、二批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流域内其他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努力提高有效调控洪水的能力。
第三,积极探索洪水风险管理。洪水是可控制的,洪水的风险却是不可消除的,必须加强对其风险特性的研究,将洪涝灾害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一是按照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分别研究其防洪风险。研究洪水风险的评估方法,编制洪水风险图。包括洪水风险区中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布局的规划与控制能力;大规模开发活动与大工程建设的洪涝灾害影响的预见与评价能力;实际洪涝发生情况下的灾情收集与评估能力;洪涝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重灾地区的损失分担与快速恢复重建能力。二是研究长江三峡附近水库群调度。1998年和2004汛期,通过精心调度,隔河岩、葛洲坝和在建三峡水库分别发挥了削峰错峰作用,缓解了荆江河段严峻的防洪形势。实践证明,根据防洪形势的变化对三峡附近水库群进行联合科学调度,对于充分发挥防洪效益,合理利用水资源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研究制订三峡附近水库群调度方案。三是精心组织,做好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指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水库,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确保自身及其上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时雨水情、工情和洪水预报成果,按照经批准的调度方案对汛限水位进行动态调控的调度过程。我们要按照 “安全、科学、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规范运作,稳步推进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并认真研究汛末适时拦蓄洪水,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及时修订或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四是加强山洪易发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对山丘区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进行防灾评估,禁止和控制人员、财产向高风险区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山丘区水土流失。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避免因开发建设活动导致或加剧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2005年长江防汛工作
为确保安全度汛,长江防总办会同国家防办分别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省市进行了防汛检查,并随国家防总长江防汛检查组对湖北、湖南进行了检查,检查表明沿江各省(市)防汛工作起步早,抓得实,突出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江西省3月28日召开了全省防汛工作会,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时刻关注汛前准备,多次听取汇报,湖北省防指针对了少数干部、群众可能产生了堤防加固了,险库整险了,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开展了以三个“充分认识”为主要内容的水患教育,即充分认识洪水威胁仍然是心腹之患的省情教育,充分认识预测预报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的防汛教育,充分认识防汛抗旱事关全局的责任教育。湖南省根据今年防汛的严峻形势强调“思想到位”,强调对防大汛抗大灾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防汛抗灾与全局工作的关系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今年的防汛抗灾可能面临的严竣形势、严竣考验要有足够的估计,流域内其他省(市)也做了大量汛前准备工作。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防汛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二,从今年的气象条件来看,今年的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受其影响,2月湖南湘江、资水出现历史同期高水位洪水,洞庭湖和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控制站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根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有洪涝发生。另据长江委水文局预测分析,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雨正常偏多。其中,主汛期6~8月上游地区降雨基本正常,但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暴雨洪水;中下游地区降雨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同时还要看到,长江流域自1998年以来,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大洪水,今年又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增加,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密切的关注。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在3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就分别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4月11日,国家防总召开了200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同志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结合长江流域实际,全面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
今年长江防汛工作目标是:遇1954年型洪水,确保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堤防、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堤垸、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遇超标准洪水,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灾损失。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汛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防洪工程建设、汛前准备、防汛检查、抢险队伍组织、物资储备、防洪调度、人员转移安置、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都是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的内容。防汛责任制的核心,是要确保在现有防洪标准情况下不出现人为事故灾害。防洪工程建设的责任人要实行终身负责制。有关领导特别是新任领导应及时熟悉责任区内的防汛基本情况和特点,掌握防汛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长江防总要加强督促和检查,并在汛前向社会公布大江大河重要河段、重点防洪城市、重点病险水库、重要蓄滞洪区的防汛责任人名单。
(二)抓紧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去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有关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确定目标,落实责任,按期完成水毁修复任务。水毁修复和工程除险加固所需资金要及早优先安排到位,并加强督促检查。各地要坚持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广泛发动群众,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抓紧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度汛工程施工,尽快恢复和提高现有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各地尤其要重视对病险水库的加固,避免出现垮坝事故。对汛前难以完成的工程,要制定应急度汛方案,落实有关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三)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洪预案。防汛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切实可操作的防洪预案。一是做好堤防抢险预案。落实抢险物料,组织抢险队伍。二是做好分蓄洪区运用预案。安排好群众紧急转移道路、车辆、救生措施。三是做好三峡、丹江口、隔河岩等重要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和重要城市防洪预案,完善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和调度规程,对一些位置重要、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电站的运行指标进行复核,增加防洪库容,做好流域梯级水库的联调方案。四是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预案。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和大量人员伤亡。在当前防御山洪灾害手段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各地要总结以往制订预案的经验,组织力量,根据各地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制定、完善更为有效、可行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五是做好防台防潮预案。长江下游、鄱阳湖区及沿海等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要把防台、防潮工作作为重点抓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防台风预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积极、主动、超前做好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落实突发性、超标准台风的防御措施。要特别重视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防台防潮工作,努力做到不死人。
(四)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安全度汛。汛期要着力把握好水情预报、指挥调度、查险抢护、灾后救助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按照“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快”的要求,加强水文建设,精心做好长江雨情、汛情的监测预报工作,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及时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二是要审时度势,科学调度,正确指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各级防办要及时掌握并实时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并不断优化实时调度方案。各级行政首长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正确指挥,关键时刻要果断决策、大胆指挥,决战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三是加强险情巡查,及时发现险情,迅速进行抢护。汛期重点做好堤防险工险段、病险水库和病险涵闸的险情巡查工作。汛情发生后,各地必须按照防洪预案的规定,上齐领导,上足劳力,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切实做好险情巡查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派专人防守,以策安全。四是切实加强灾后救助工作。灾情发生后,受灾地区政府要及时启动救灾应急机制,妥善安置灾民,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伤病能及时医治。
(五)加强河道管理,规范采砂秩序。一是抓紧编制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沿江各省要依据中央文件有关要求,按照长江流域规划总体部署,抓紧编制辖区内的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要严格按照规划指导控制河道岸线的开发建设。岸线开发利用,首先要满足保障防洪安全、稳定河势河床和其它方面要求。要加强河道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研究岸线开发利用多项工程对防洪和河势的群体影响,避免因不合理开发的群体影响所造成的河势不利变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沿江各地要严格依照《水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和《河道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和程序,规范河道管理行为,依法行政,保障防洪安全、稳定河势河床。要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的检查和河道清障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责令设障人限期清障,对一些设障严重又不按要求实施清障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并进行通报。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规范河道采砂管理。随着部分河段的开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面临着禁采与开采双重管理的复杂局面,管理难度增大,任务更加艰巨。要按照“依法、科学、有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沿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已解禁可采区的现场监管。要始终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抓紧研究对小型采砂船、轮驳吊机以及非法采砂组织者的处罚等方面管理办法。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争今年完成长江上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进一步落实“四个专门”,努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六)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切实做好抗旱工作。长江流域地域广阔,旱灾每年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长江上中游四川腹地、湖南衡邵地区、江西赣南区、湖北三北区、滇中高原等局部地区供水矛盾十分突出,在抓紧防汛工作的同时,干旱缺水地区要广泛发动群众,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千方百计扩大水源,优化配置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大力研究、引进、推广节水灌溉和抗旱技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
同志们,2005年长江汛期即将到来,江西、湖南两省已经进入汛期。让我们在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慎恐惧”的精神和态度,切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长江防汛万无一失,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矫勇2012年2月3日在2012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定稿)
在2012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家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矫
勇
(2012年2月3日)
同志们:
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即将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下面我对本次会议做一简要总结。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是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防汛抗旱工作夺取2011年全面胜利之际召开的。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陈雷部长的讲话全面总结了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新要求,系统部署了2012年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陈雷部长的讲话对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莅临会议并讲话,志彤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会议期间,10个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谈了防汛抗旱工作中好的经验;全体与会代表围绕陈雷部长的讲话和志彤同志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一次鼓足干劲、催人奋进的会议,一次交流经验、开拓创新的会议。概括起来,会议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防汛抗旱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鲜明,突出了对经验的总结、形势的分析、问题的梳理和对工作超前的安排,是一次谋划防汛抗旱工作全局的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用战略和全局的眼光审视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客观准确地分析了推进防汛抗旱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就防汛抗旱工作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夯实防汛抗旱工作基础、提高防灾减灾管理水平、完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大家 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使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提高。
第二,肯定了成绩,增强了信心。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作为要突出加强的薄弱环节建设之一,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政策举措。中央政策的成效已在去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初步显现:全国抗旱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面实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抗旱物资储备、特大防汛抗旱经费逐年增高,黄河下游滩区运用补偿政策已经落实,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开始实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已经立项建设,这一系列重大突破得益于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对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与此同时,卓有成效的防汛抗旱工作使得去年全国洪涝干旱灾害损失主要统计指标较常年明显偏少,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对这些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推进防汛抗旱工作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大家进一步坚定了信心,防汛抗旱工作一定能够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第三,交流了经验,拓展了思路。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会议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无论是领导讲话、工作报告,还是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大家讲实话、想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会议安排10个单位分别就山洪灾害防治、台风防御、抗御干旱、抗旱服务组织建设、防洪抗旱科学调度、方案预案制定等工作介绍了经验和做法。会议还印发了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工作总结、防办能力建设情况分析等系列参阅材料。分组讨论很热烈,同志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都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同志们一致认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有利于我们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
二、关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后,各省、各流域机构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本省、本流域防指的主要领导汇报,向防指成员单位传达。要认真组织学习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拿出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并严格督促检查,做到抓紧、抓细、抓实,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针对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着重强调四点要求:
首先,要吃透会议精神。一是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一定要树立政治观和大局观。按照陈雷部长讲话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把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保障今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好。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大局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超前安排,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维护“稳中求进”的良好经济局面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出贡献。二是要着力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陈雷部长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五个差距”,各地各部门要仔细排查、认真梳理本流域、本地区、本部门防汛抗旱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陈雷部长提出的全面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6个方面的新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央政策措施,夯实工程基础设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突出依法防控,构建保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在大汛大旱面前基础牢固,指挥有序,调度有方,行动有力,保障有效。三是要全面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不容半点马虎。要按照陈雷部长讲话中提出的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十项工作的要求,逐项细化成具体工作方案,要以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处臵工作为重点,把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臵和善后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使水旱灾害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其次,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陈雷部长的讲话,从经济形势分析、气候变化特点、保障民生需求、社会稳定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我想着重强调一下风险意识。一是从气候变化看,必须增强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风险意识。据统计,自1991年至2010年这20年间,我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17次,比1990年前40年间流域性大洪水发生频率高出20%,我国近10年来极端强降水现象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侵入我国的次数也有增加趋势。因此,今年更加要有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应对。二是从历史案例看,必须增强发生历史性大汛大旱的风险意识。长江流域已经有141年没有发生宜昌以上的流域性100年一遇洪水,今后发生的概率逐年增高,虽然目前已有三峡工程和长江干堤,但尚未经历设计洪水考验,一旦发生设计或超标准洪水,防洪安全的压力仍然巨大,绝不可掉以轻心。海河北系自1963年以来已有50年未发生过大洪水,现有防洪工程老化失修,河道尾闾淤积严重,多年没有经受大洪水考验,一旦发生历史性大洪水,河道行洪能力令人极为担忧。从干旱角度看,1637至1643年华北地区曾发生历史大旱,实际平均年降水量仅为378毫米,年降雨量最小仅为283毫米(1640年),这是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流域性特大干旱。虽然历史与当代的政治制度、综合国力、水利基础、抗灾能力无法相比,历史发生的灾难也不可能重现,但目前我们面对的是众多的人口、密集的城市、经济的安全,挑战会更加严峻,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此,我们务必要树立抗 御历史性大汛大旱的风险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三是从工程状况看,必须增强在大汛面前工程可能出险的风险意识。我国仍有大量的小型水库存在病险问题,仍有大量的堤防未经过除险加固,仍有大量的中小河流未经过系统治理,仍有大量的山区县市未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这些都是我们防汛抗旱工作中极大的风险和隐患。所以,今年我们要充分估计到水旱灾害的各类风险,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情况和问题想得更加恶劣一些、严重一些、复杂一些,坚持打有准备之仗。
第三,必须科学地完善预案方案。防范大汛大旱,必须要有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方案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工程调度运用、人力物力配臵、群众安全转移、灾情险情紧急处臵的重要依据。这些年来防汛抗旱部门建立了一整套的应急预案,这里想突出强调以下几点。一要按照气候变化的实际、今年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水利工程和经济社会变化的状况,认真梳理防汛抗旱预案方案有没有需要调整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凡是需要的,不要等待观望、不要拖延,要抓紧调整和完善,确保灾害发生之前有科学的应对措施。二要针对今年换届之年干部变动大的特点,加强对地方政府防汛抗旱负责同志的培训,尤其对市县政府防汛负责同志的培训,使他们了解预案、熟悉预案、能够运用预案,使预案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防汛抗旱部门防御水旱灾害的有力武器。三要加强各类预案的演练与落实,加强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部门的责任,按照贴近实战的要求,全面检验和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要把预案评价纳入灾后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分析不断完善各类预案。预案的评价分析要形成制度,不走过场、不重形式、不做表面文章,真正达到通过实际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利再战的目的。
第四,必须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落实陈雷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夺取2012年防汛抗旱伟大胜利,必须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反应迅速、措施得力、保障有序、效果显著。一要强化责任制落实,切实把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到实处。二要强化指挥运筹,做到指挥统一、决策科学、部署果断、协调有力,指导及时、督察严格。三要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提高气象水文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为决策和行动赢得时机。四要强化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旱中的巨大潜力。五要强化工程运用管理,确保汛期工程自身不出灾难性问题。六要强化险情抢护和人员转移,要抢小、抢早,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排除险情,及时转移受威胁 的群众。七要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和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八要强化防汛抗旱宣传和信息报送发布工作,及时掌握汛情、旱情和灾情,牢牢把握话语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志彤同志的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开局非常重要,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切实抓好冬春抗旱工作。这是陈雷部长部署今年十项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涉及到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务必抓实抓好。目前全国有248万人、20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特别是西南地区去年蓄水严重偏少,部分地区群众饮水非常困难。据气象预测,今年春季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黄淮大部、江南东部和华南中东部发生春旱的可能性较大,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人饮保春灌。一是要全面摸清旱情底数,对可能发生供水短缺的城镇、农村进行排查,对现有水源进行详查,全面掌握总量、分布和短缺状况,及早制定完善和落实抗旱应急预案。二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骨干作用,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好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是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地下水源条件的,要及时做好抗旱打井工作;对有地表水源条件的,要抓紧沟渠连通,保障水源畅通;对不具备水源供水条件的,要加强临时应急供水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四是加强气象、水情、墒情、旱情的监测预报和分析,及时派出工作组加强对基层抗旱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加大抗旱投入的力度。
二要切实抓好凌汛防御工作。这也是陈雷部长讲话中突出强调的一项工作。近几年,黄河等北方河流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凌情和险情,黑龙江、伊犁河等河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凌汛灾害。所以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这项工作。当前黄河累计封河长度已达914公里,其中内蒙河段槽蓄水量已达11.9亿立方米,且分布上多下少,上段水位较常年偏高,对开河非常不利。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防凌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防凌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不留死角。二是修订完善防凌预案,细化并落实“拦、调、分、疏、滞、泄、守”等各项措施。三是加强凌情监测预报,强化水库、水电站的调度运用,科学调控河道流量,平稳控制开河流量。四是强化堤防守护和险情处臵,严格执行巡堤查险制度,备足防凌抢险物资,确保险情能早发现、早抢护,及早转移受威胁的群众。五是主动与部队加强联系,及时通报凌情信息,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突击队作用。
三要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夯实防汛抗旱工作基础,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一是狠抓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建设管理,落实配套资金,倒排工期,强化督察,扎实推进,确保2010和2011项目在2012年汛前建成、汛期发挥作用,今年安排的项目明年汛前全部完成。二是做好全国抗旱规划全面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工作经费,抓紧组织编制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实施方案。三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特别是起步晚、任务重的地区要结合全国抗旱规划的实施,抓紧开展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四是全力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抓紧编制上报二期初设报告,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建设管理。
四要切实抓好汛前准备工作。要抓住主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提前安排部署江河防洪、水库度汛、山洪灾害防治、台风防御、城市防洪和供水保障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思想、组织、队伍、物资、工程、预案、责任等各方面的准备。一要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地方政府集中换届较多的地区,要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调整人员的工作交接和责任落实。二要抓紧抢修水毁灾毁水利工程,汛前确实难以完成的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三要抓紧落实水库水电站安全管理措施,加快实施除险加固计划,确保安全度汛。四要抓紧修订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江河防御洪水方案,以及重要水利枢纽的洪水调度方案,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五要从实战出发,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及时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六要认真开展防汛抗旱检查,仔细查找并及时解决安全度汛存在的问题,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同志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等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重庆市水利局、市防办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全体与会代表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和市防办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五篇: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2月2日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总结经验
超前安排部署 全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2年2月2日)
同志们:
2011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频发多发连发并发的洪涝干旱灾害,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今天,我们在重庆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回顾总结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分析研究新时期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刚才,黄奇帆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用朴素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全面阐述了重庆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大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水务水投集团、广辟资金渠道、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做法、经验和成效,描绘了重庆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蓝图,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汪洪总工程师宣读了国家防总关于2011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的通报,与会领导向受到表彰的单位颁发了奖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防汛抗旱工作十分重视,有关负责同志专程莅临会议指导。一会儿,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和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同志还要讲话,张志彤同志还要代表国家防办作工作报告。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汛情旱情形势复杂,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2011年我国降雨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汛情旱情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是大江大河平稳,局地洪涝频发。2011年大江大河水势平稳,但湖北、贵州、北京、广西、浙江、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发生了强降雨,其中湖北省通城县和贵州省望谟县超过200年一遇。受其影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北京、武汉、成都等多个大城市发生了严重内涝,136个城市受淹,全国有50多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1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
二是旱涝快速转换,洪水涨势迅猛。
4、5月份长江中下游5省旱情严重,江河湖泊水位严重偏低。进入6月份,南方地区不到20天连续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湘鄂赣浙等省旱涝急转,苏皖等地南涝北旱,湖北陆水、江西乐安河、湖南湘江支流涓水等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浙江钱塘江、安徽水阳江、贵州望谟河等24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的大洪水,其中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最大洪水。
三是秋汛范围较广,洪水量级偏大。9月上中旬,12天内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以及伊洛河流域发生3次强降雨过程,四川、重庆、湖北、陕西、河南等地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四川渠江发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大洪水,陕西渭河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秋汛范围之广、洪水量级之大,在历年“华西秋雨”过程中都非常罕见。
四是台风结对活动,登陆接近常年。西北太平洋、南海共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21个,其中有16个在活动期内结对出现,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并有7个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接近常年。但登陆台风仅有1个达到强台风量级,且均未深入内陆,影响相对较小。
五是干旱过程偏多,受旱区域较大。2011年我国从北向南连续发生了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3次严重干旱过程,波及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累计达到4.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7%,北方冬麦区的旱情贯穿了整个冬麦生产关键期,南方地区的旱情贯穿了整个主汛期。旱情过程之长、范围之广、时间之久、程度之重历史少有。
六是人饮困难突出,分布区域集中。2011年全国有2800多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甘肃等地,其中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9月上旬旱情高峰时有1405万人发生饮水困难,是全国多年同期人数的2倍,部分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群众饮水困难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面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各流域防总、各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旱区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 防灾抗灾减灾。
一是领导重视,超前作出安排部署。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做出重要指示,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国务院三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两次在旱区一线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扶持政策,对抗旱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来少有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决策部署,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亲自安排,亲赴现场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汛前,国家防总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和全国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对重点工作提前安排部署,组织10个检查组分赴各地开展汛前检查,会同监察部通报了重要防洪工程和重点抗旱地区的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人,组织各地编制修订了方案预案,举行了2011年黄河防汛指挥调度演习。各地严格落实责任,提前做好汛前检查、水毁修复、物资储备、预案修订、抢险演练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正确决策。国家防总科学研判汛情旱情灾情形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14次,发出紧急部署和调度命令80多个,派出150多个督察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协助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商财政部下达了80.6亿元防汛抗旱经费,调拨了2246万元防汛抗旱物资。各地根据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有效应对了各类灾害。国家防总和流域、地方各级防指精心组织、优化比选、果断决策、科学调度,通过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适时加大下泄流量向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调度三峡、丹江口、小浪底等水库和杜家台分洪道拦洪削峰、分流减压,成功应对了“两江一河”严重秋汛;实施河北向北京输水、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等应急调水,确保了重要城市供水安全,改善了白洋淀和向海湿地的水生态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妥善转移安臵群众。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人员转移和安臵避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人员伤亡。湖南、云南、江西、四川等省利用刚建成的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90多万人。在台风防御过程中,各地分层次、按区域组织渔船回港避风、海上养殖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
五是强化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夯实防汛抗旱基础。《全国抗旱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建立了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出台了黄河滩区淹没补偿政策,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和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研已经批复,中央抗旱物资储备实现了零的突破,大大增强了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
六是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整体能力。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气象部门及时提供和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充分发挥抗洪抢险、抗旱减灾的突击队和中流砥柱作用,攻坚克难、化险为夷,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年防洪减淹耕地2217万亩,减免城市进水91座,防洪减灾效益达506亿元,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519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解决了2055万城乡居民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地3.2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八连增”。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关心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常年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深刻认识国情民情水情,准确把握防汛抗旱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防汛抗旱任务越来越艰巨。
从经济形势看,当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但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面临着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资源约束强等新形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对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全局至关重要。
从气候变化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反常 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局地突发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以及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往往是多灾并发、重灾频发,时空异常、旱涝急转,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和经验,防御难度极大,安全威胁与日俱增。
从保障民生看,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施了一揽子保障措施,夯实民生水利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这些措施既顺应了民意、满足了群众的期盼,也赋予我们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为重大的责任。
与面临的形势、要求和任务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五个差距”。
第一,与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相比,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尚有差距。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大江大河防洪体系逐步完善,但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程设施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小型水库病险率之高已成为防洪保安的突出隐患,山洪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之多已成为防洪减灾的紧迫问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之弱已成为我国防洪体系的明显短板,一些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之低已成为城市正常运行的最大隐忧,一些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之低已成为抗旱保供水的突出瓶颈。
第二,与应对极端天气多发局面相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尚有差距。当前,我国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短历时、突发性暴雨的预测预报水平不高,无法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测预报。台风预报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致灾规律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旱情监测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壤墒情监测站点稀少、精度不高,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预警发布机制尚不健全,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边远地区覆盖率和时效性难以保证。
第三,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相比,防汛抗旱保障水平尚有差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城市防洪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一些地区群众性防汛抗旱队伍有名无实,难以发挥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作用;专业抢险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数量、品种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需求;水旱灾害保险机制尚未建立,社会救助补偿体系还不完善,防汛抗旱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第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社会管理尚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忽视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市工矿企业向 洪水高风险区盲目扩张,干旱缺水地区盲目上马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等现象依然存在。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无序开发建设还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全民水患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一些社区和乡镇等基层组织防汛抗旱机构不健全,预案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第五,与水利信息化现代化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科技应用尚有差距。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应用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尚未覆盖到基层,利用遥感、遥测等高新技术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刚刚起步,抗洪抢险现代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相对滞后,抗旱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手段不完善,高效节水等抗旱措施应用不足,这些都表明防汛抗旱科技研究和应用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防汛抗旱科技应用水平还不能满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要求。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国情民情水情,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对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防治水旱灾害提出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防汛抗旱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全面贯彻、狠抓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防灾减灾安全保障。
第一,要提高认识,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要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在防抗方略上,要坚持人水和谐、科学防控,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既着力防治水旱灾害又规范人类活动,做到流域区域协调、防汛抗旱 齐抓、城市农村共管。在应对措施上,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着力构建有利于防汛抗旱新发展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第二,要突出重点,在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上拿真金。要牢牢抓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继续实施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推进海堤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强化水资源配臵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程保障能力。要加快以监测预警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已安排38亿元用于1100个县的项目建设,2012736个县的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也即将下达,要加强组织管理,落实配套资金,强化技术指导,力争2013年汛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我国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要加快推进《全国抗旱规划》的组织实施,抓紧编制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落实编制经费,切实加大抗旱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
第三,要科学防御,在提高防汛抗旱管理水平上见实效。要加强雨情、水情和台风的监测预报,完善监测网络,优化站网布局,强化应急机动监测,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要加快旱情监测预警和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测报系统和站网体系,研发旱情分析、评估和预警平台,建立干旱综合分析会商机制,构建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要继续开展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和试点,组织研究大江大河、重要跨省河流的水库群、河道、蓄滞洪区、取水枢纽等防汛抗旱联合调度方案,进一步提高调度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成果,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做好二期工程全面启动的各项工作,抓紧组织实施。
第四,要依法防控,在完善防汛抗旱法规体系上下气力。要强化防汛抗旱督察工作,抓紧制订出台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各流域和省级防指要配齐配好督察专员,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抗旱条例、台风防御工作意见等法规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各地抓紧制订配套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文件。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意见征询工作,做好颁布实施的有关准备。要按照水利部最近印发的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意见,督促各地适时修订城市防洪规划,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防洪能力。要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优化修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要创新机制,在完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上求突破。要明确和落实政府及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防汛抗旱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内投入。要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要加快编制主要江河洪水风险图,开展干旱风险区划研究和水旱灾害保险研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和灾后补偿机制。要加强防汛抗旱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
第六,要立足服务,在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上出实招。要将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延伸到乡镇村组,在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建立乡镇、社区等基层防汛抗旱组织。要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地方与军队武警相结合、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流域)、地市级、县级和乡镇及以下5个层次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要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广湖南、江苏、山西等省的经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要切实加强各级防办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在机构规格、干部配备、设备配臵、资金保障等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防汛抗旱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处臵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超前部署狠抓落实,着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总的目标是:坚持稳字当头,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为此,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当前西南部分地区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人饮困难依然突出,要充分考虑冬春持续连旱的最不利情况,倒排人饮解困计划,落实应急供水保障措施,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损毁设施修复,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北方地区去冬雨雪偏少,春季抗旱形势不容乐观。要强化旱 情监测预报,科学调配抗旱水源,提前做好春灌春耕等各项抗旱准备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着力做好河北向北京输水、引江济太、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低枯水位应对等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重点地区生态安全。
二要切实抓好北方河流防凌工作。当前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北方河流正处于防凌的关键时期,要强化防汛防凌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密凌情监测,优化防凌调度,加强巡查值守,备足防凌物资,强化军民联防,全面落实各项防凌部署和措施,按照“上控、中分、下泄”的原则,综合采取水库调度、堤防守护、破冰疏凌、人员转移等措施,确保防凌安全。
三要不断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各地要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公共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种涉水资金,形成投资合力,推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要抓紧修复水毁堤防、水库、闸坝和渠道,尽快恢复防洪和抗旱能力。要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高抗旱供水能力。
四要超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要根据工程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抓紧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确保科学合理、实用高效。要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减大灾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提高队伍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要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加强防洪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物资储备。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汛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及早消除隐患。
五要突出抓好水库堤防安全度汛。重要江河堤防和水库防洪保安始终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存在病险或正在施工的水库,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避免垮坝失事。要组织辖区内堤防、水库管理单位制定完善抢险预案,严格执行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制度。要认真执行国家防总巡堤查险工作规定,防汛关键时期要加派人手、加密频次,特别是险工险段和重要部位要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发生险情后,行政责任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专家研究制订应急处臵方案,调派人力物力全力抢护。
六要有效防范台风、山洪和城市内涝。防御台风、山洪和城市内涝工作涉及部门多,防御难度大,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强化统一指挥,搞好协调配合,合力防灾减灾。沿海地区在防台风工作中,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落实各类防台风预案,及时组织海上船只回港、近海养殖人员上岸、灾害易发区和低洼易涝区群众转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山洪灾害易发区要强化基层防御组织,细 化防避方案,落实责任措施,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成果,加强预警,及时组织转移避险,确保人员安全。各地要大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强防洪排涝应急能力建设,搞好防洪排涝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落实地下公共空间防护和低洼地带应急排涝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七要全面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要高度重视气象预报和汛情、旱情监测工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确保信息测得出、报得准、传输快。一旦发现异常天气和重大汛情征兆,要及时通报,为防汛抢险争取更多时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完善预报方案,强化会商分析,搞好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传统和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避险准备。
八要科学调度各类防洪供水工程。要根据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做好水库、湖泊、闸坝和分洪河道、蓄滞洪区等骨干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加强水库群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综合采取河湖联调、湖库联调、库闸联调等手段,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调蓄作用和防洪减灾效益,确保防洪安全。同时要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工程蓄水,保障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九要着力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度。各地要深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公布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最近一个时期,地方各级政府陆续换届,要及时对新上岗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进行培训,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面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十要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发布机制。要加强防汛抗旱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防汛抗旱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媒体舆论,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积极探索防汛抗旱宣传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时发布重要汛情旱情灾情,有计划组织策划专题报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防汛抗洪和抗旱减灾工作,提高防汛抗旱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社会各界了解水旱灾情、关注灾区、支援抗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凝心聚力、尽职履责,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防汛抗旱任务,努力开 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