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葬证明书
火化证明
xxx殡仪馆:
兹有xx单位xxx,因xxx在xxx死亡,家属同意火化,请予办理相关手续。xx单位
年月日篇二:火化证明
附件:
火化证明(存根)
编号:
逝者 性别 身份证号,于 年 月 日去世,遗体于 年 月 日在我馆火化。
特此证明。
承办人(家属)签字: 与逝者关系:
身份证号:
年 月 日
……………..……骑…………..………………缝………………..……………章………….……..……….火化证明
编号:
逝者 年 月 日去世,遗体于 年 月 日在我馆火化。
特此证明。
(殡仪馆盖章)
年 月 日
-1-篇三:火化证明格式
证 明
荥阳市殡仪馆:
兹有我单位 同志,性别,年龄,民族,因病于 年 月 日病故,其原籍是,现住原籍,按殡改政策规定,家属同意火化,请予办理火化手续。特此证明 xxxx单位
x年x月x日篇四:遗体火化证明 a4 版篇五:郑州市殡仪馆火化证明
我辖区 同志,性别,年龄,民族,因 病于 年 月 日在家医治无效病故,其原籍是 省 县(市)人,现住郑州市 区 家属院 栋楼 号。
根据《郑州市殡葬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家属同意火化,请给予办理火化手续。
第二篇:丧事礼仪知识-火葬
丧事礼仪知识-火葬
(一)送葬
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托送葬。
1、家属跟车 家属跟车是指丧家随灵车一同前往火化场,送逝者最后一程。如果家属人少,可以随灵车前往;如果家属人多就需要另外租车前往,租的车一般跟在灵车的后面。
2、委托送葬 如果丧家不去火化场送葬,追悼会后就由殡仪馆代为送葬,灵车直接开往火化场。
(二)告别式
告别式是丧家和亲朋好友向死者作最后道别的一种仪式。这种告别仪式往往有多种形式,一般由逝者生前所立遗嘱或丧家自己决定。
1、直接告别 有些逝者生前立下死后丧事简办,不开追悼会,也不受花篮、花圈的遗嘱,只需极少数直系亲属或生前挚友道别就可以了。至此,家属和挚友到殡仪馆的告别厅瞻仰遗容,向逝者行礼告别。殡仪馆及火葬场内现都设有告别厅,专为这部分丧家提供服务,可举行简短的仪式。
2.送葬告别 开完追悼会后,由家属随灵车到火葬场,在遗体火葬之前,举行简短的告别仪式,讲一些让死者安息的话,再看亲人最后一眼,鞠躬行礼送走亲人。
(三)火化
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将被火化。为了文明、卫生火化,遗体都装入一次性的包装盒(袋)中。包装盒(袋)随遗体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遗体的炉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为普通炉和绿色火化炉。
1、普通火化炉火化 由输送带将遗体送进炉体,火化后人工将骨灰勾出,丧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为亲人纳骨。上海地区一般的遗体火化费为180元一具。
2、绿色火化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高科技的火化炉已经研制投产。
上海宝龙火化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上海益善殡仪馆装有二台绿色火化炉),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采用二次燃烧,利用燃烧技术配以其他辅助措施来达到消烟、除臭、除噪声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火化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具有台车告别、进炉、冷却、收纳灵骨全自动的功能。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通过上海市科委的新产品鉴定。该火化系统集人文科学、现代燃烧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于一体。
选用绿色火化炉火化遗体时,丧家入告别室与遗体告别,然后目送遗体进炉膛,同时还可以通过炉膛内的摄像头在电脑屏幕上观炉火化。绿色环保火化炉满足了丧家的特殊需求,很受丧家的欢迎。
(四)拾骨
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盛入灰袋中,整个过程叫拾骨。拾骨多由殡仪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家属若有自己拣灰的要求,殡仪馆可以提供方便,在专门的纳骨室内完成。纳骨的过程是骨灰出炉后,家属戴上口罩和一次性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夹起骨灰放进袋子里。上海益善殡仪馆开设了这项业务,很受丧家的欢迎。
(五)领灰
领灰是指遗体火化后,家属到指定地点领取骨灰。正常情况下,火化三天之后领取骨灰。家中有特殊情况想早些领取骨灰的,也可以要求当天领灰或隔天领灰,但须在业务洽谈时预约,便于殡仪馆提前安排。
(六)短期寄存
极大多数丧家不把骨灰盒直接带回家中,而是放在殡仪馆骨灰寄存室内,待买好墓地后再从寄存室取出落葬。骨灰寄存不超过三年,就是短期寄存。
殡仪馆内有短期骨灰寄存室。丧家在洽谈丧事时要事先定好格位,待遗体火化后,殡仪馆会直接将骨灰盒放入事先选定的格位。另外还有专门的骨灰寄存场所,如上海市颛桥寝园,是一家主营骨灰寄存的陵园,有各种期限的寄存方式。现在许多公墓内都有骨灰寄存室。如果丧家已在公墓选好墓地,也可在该公墓的寄存室内存放骨灰,到落葬时再取出,十分方便。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第三篇:关于火葬的社会调查报告淮南师范学院
关于“火葬的利与弊”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者:刘书宜 秦瑞 吴盼盼
指导老师: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2013思想政治教育
淮南师范学院
2014年5月26日
目录
内容摘要
中国火葬的起源
火葬的发展
火葬的过程以及现代人对其看法
火葬的好处与危害
附录
参考文献
浅谈火葬的利与弊,弘扬绿色祭祀,保护环境。
内容摘要:中国封建时代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入土为安”这种儒家的丧葬观在宋代以前一直左右着中国丧葬风俗的导向,但却在两宋时遭到强有力地挑战。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火葬最盛行的时期,据估计当时的火葬率因地而异在10%--30%之间,而即使在提倡火葬的今天,我国的平均火葬率也不过30%。因此本文主要调查世界各国以及各地区的火葬接受程度,以及火葬的起源,发展。通过查阅互联网得到的相关资料,客观的分析了火葬相比传统的风葬,土葬,天葬,海葬„„的好处以及危害。通过调查各地区青老年人对火葬的看法,加以自己团队的分析讨论结果,承认了火葬的相对于的好处大于其弊端。以及火葬有着其他处理遗体方式不可相比的优点。从而,弘扬火葬。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方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能让绿色祭祀盛行起来。
1:火葬的起源
我国古代地域广阔,习俗各异,丧葬习俗也不一。《大唐西域记》卷二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日火葬,积薪焚燎;二日水葬,沈流漂散;三日野葬,弃林饲兽。”《南史·扶南国传》则日:“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两书说法大同小异,其实一也。其中土葬外的其它葬法多见于边荒蛮夷之地;而火葬在人类的生活中很具有普遍性,不仅蛮地,中原汉地也流行这种习俗。
关于火葬风俗的起源,《辞海》、《辞源》都称始于佛教,最早盛行于古印度,是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的。《辞海》引《立世阿毗昙论》:“剡浮提人,若眷属死,送丧山中烧尸弃去,或置水中,或埋土里,或着空地。”按《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卒于长安,依外国法,以火焚尸。”其时为晋。《辞源》也称:“本为古印度丧制,随佛教入华而行于我国。”《魏书·释老志》也记载着:“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滑分碎”之语。这明言佛门有火化之俗。又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续笔》卷13“民俗火葬”条有云:“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其尸者所在皆然”。
由洪迈的记载可以看出:一,明确点出火化始自佛门;二,宋时火葬已很流行了。
火葬之法当真是印度的“舶来品”吗?回答是否定的,《辞海》等书皆误。中国真正的火葬可上溯到原始社会。近年考古工作已提供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火葬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证据。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址时,发现一个盛着人类骨灰的大陶罐,寺洼文化层属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青铜文化,可见,我国火葬之俗也远溯到原始社会晚期。据最新考古发现,我国辽东半岛新金县双房石棚墓葬内,有火烧人骨,随葬有陶壶和石纺轮,证实确为火化之墓。这座墓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火葬实例。关于这一点,已有国内专家进行了论证。
查考我国古代文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火葬习俗,如我国西部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这在《列子·汤问》、《吕氏春·。义赏》、《苟子·大略》等篇均有记载。《墨子·节葬下》记载道:“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在今甘肃庆阳一带,这说明最晚在先秦时代,西北地区已有火葬,并且很流行了。
甘肃、青海皆是少数民族地区,如黄河上游寺洼山遗址就属于氐羌族原始文化层带,但这并不是说火葬只行于少数民族地区。黄河下游中原汉族之地火葬之事也并不鲜见。在山东鲁地,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火葬。1928年山东泰安出土一件石函(石棺),上面刻有铭文,日:“惟五风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司隶校尉卜伊,讨北海,四十战卒上谷,火葬家焉。”五凤二年为公元前56年,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最早的火葬实例。
有宋一代,火葬较盛,在一些笔记野史此种记载屡见不鲜。值得提一点的是,传统的丧葬法为土葬,盖棺论定,入土为安,理学大盛后,正统思想抬头,注重风俗教化,因此宋、元、明、清官府明令禁火葬。但是,民间已成习俗,力禁难止,多不了了之。
不仅民间,皇室成员也竞有火葬的。《新五代史》记载后晋“儿皇帝”石敬瑭的妻子死后,便“焚其骨,穿地而葬焉。”另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记录了我国北至宁夏、西到四川、东达山东、南及浙江的广大地区都有火葬习俗的情况。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洛阳西区出土的北宋骨灰瓦罐、福州的北宋元丰年问的火葬墓、山西的宋、辽、金火葬墓以及云南西部的宋、元火葬墓等,都表明在华夏大地上火化的丧俗流行之广。现在的所谓移风易俗,实乃是对古代火葬传统的继承。
2:火葬的发展
由上文可见,火葬其实是起源于中国,并且在中国的各个朝代或由于统治者的弘扬,或是制止,但总体来说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可以由上文看出中国火葬的起源很早,最早甚至追溯到了原始社会的晚期。而且我国最早的火葬实例也是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大幅度领先了其他世界各国。
在商代,一些边远名族已经有火葬的习俗,后来,受到佛教的影响才慢慢的盛行起来。在唐以前,火葬也只在边远少数民族中流行,火葬在中原地区大量涌现,即至宋辽金时代比较盛行,也是佛教盛行之时。北京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火葬。
燕京出现火葬的习俗,与女真,契丹等民族火葬习俗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金代在金太宗的时候,佛教传入女真部落。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的火葬盛行的地区,也都是佛教盛行的地区,由此可见火葬的盛行于佛教的的传入和盛行是相一致的。
汉人实行火葬明显是受到女真,契丹民族的影响。在宋初,火葬不仅在北方汉族地区流行,除北京外的其他地区,如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区都发现过火葬墓。明代时期,朝廷还设立净乐场等火葬场所。专门为逝去的嫔妃,宫女等实行火葬。在清代初期,满足依旧按照旧俗实行火葬清太宗皇太极等都是实行的火葬。顺治九年还议定了火葬制度。北京的火葬的逐步流行和确立是在1956年以后。1956年,中央领导倡导火葬以来,北京现代的火葬观念才逐步确立起来,并成为新的丧葬习俗。应该说这是北京火葬的新的真正的开始。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的火化率极高,个别年达到了90%以上,但文革后又进入低谷。1982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其主旨是积极推行火葬,严格限制土葬。并在全市进行长期不懈的宣传。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提出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北京火化率迅速上升,并稳定下来。通过多年的努力,火葬已完全彻底地代替遗体土葬,成为现代北京的最主要的丧葬习俗。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
3:火葬的过程以及现代人对其的看法
火葬的程序一般包括:检查确保尸体的所有装饰品已移除,这个程序不会在医院进行,火葬仪式一般在火葬场举行,那里包括一个或多个的火化炉或火化。火化炉是一个工业用的火炉,它的温度可高达870-980°C(1600-1800°F)确保能瓦解尸体。火葬场可以是的礼拜堂或殡仪馆的一部分,或坟场提供的独立设施或服务。
正在进行火化过程中现代火化炉的燃料包括天然气和丙烷。然而,煤和焦炭一直用到60年代早期。很多的火化炉都是可调校的控制系统,用来监测火化时火炉的情况。
火化炉每次只准火化一具尸体,这也是很多国家的法例,包括美国。
摆放尸体的地方称为“火化炉”。它们以耐火砖来抗衡热。为了保持其抗热的能力,这些砖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换一次。现代的火化炉都由电脑控制以确保其正确和安全使用,例如火化炉的门直至火化炉抵达操作的温度方能开启。灵柩要尽快推进火化炉,以避免火炉的热经顶部打开的门流失。使用升高的手推车能快速地把灵柩推进火炉,并能够倾斜地把灵柩推进火化炉。部分火葬场容许家属观看这个过程。这有时是因宗教仪式而进行,例如传统的印度教葬礼仪式。
绝大部分的火化炉都有标准大小。但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会使用一些超大火化炉,这可处理重达200公斤的死者(441磅)。但是不是所有过重者都能使用这方法,有些必须转为土葬方式。此外很多大型火葬场会另设一个小火化炉来处理年幼或夭折的儿童。但总体来说,火葬的程序还是比较复杂的。1:主持人宣布火化仪式开始 2:由主持人带领到场人员默哀一分钟
3:由死者家属或者单位领导做简单致辞,表示悼念之情,愿死者安息,时间3——5分钟。不宜过长。
4:瞻仰遗容,到场人员绕遗体一周,并向遗体三鞠躬。有条件的可以照相,录像留念。
5:主持人宣布遗体火化开始,遗体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送至火化间,目送遗体入炉。
6:亲属在接待室等待骨灰出炉
而在我国的部分火葬场,是允许亲属在炉前或者电脑监控前观看火化的进程的。
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还是能接受火葬的,正是因为火葬有着许多跟我国传统土葬风俗不能相比的优点,节约了许多的土地,并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但是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着“入土为安”的观念,坚持土葬。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落后的想法。通过相关新闻,以及一些采访者的,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实行火葬,推行文明扫墓,省事又安全。以前上山祭扫要带上不少的祭祀用品,如带上锄头去植新草皮、带上毛笔将那些字迹涂上新漆,这很麻烦。现在还好,有所改变,到陵园扫墓轻松多了。早该这样了!”。“文明祭扫,祖先安宁,我们也安全。以前扫墓,要忙着烧纸钱放鞭炮,大风一吹,纸钱灰到处都是,叫人忐忑不安的,惟恐火灾发生。如今推行火化,绿色祭祀,避免了火灾的发生,非常值得提倡。”。“现在提倡尸体火化,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我们国家的人口多,土地资源少,要珍惜土地资源。”„„ 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人还是支持火葬的。在我国的农村,大部分的老人都有事先定做棺木的习俗。为死后做好准备,前阵子在我省的太湖县,县政府宣布全县统一火葬,统一墓地,并且要收回老板姓自家买的棺木,为了这件事有好多老人表示不能接受,采取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太湖县,本来就不是很富裕,收缴棺木,实施火葬,死后需要买墓地。一些老辈,死后想留个全尸。我不能否认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毕竟。老一辈辛辛苦苦几十年,他们接受的当时的思想也与我们大不相同。他们的做法,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很落后,顽固不化。但是,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和思想。所以,总体上我认为、国家想要统一火葬。还是先让地区富裕起来。不会为死后购买墓地的钱而烦恼。并且采取柔和一点的政策,多鼓励和开导老一辈人的思想。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种思想,5月16日的时候,太湖县刘畈乡全力开展殡葬改革棺木收缴工作,由乡长亲自带队,乡殡改办工作人员参与。通过前期大力宣传,不少居民主动提出配合政府改革,现场破拆处置棺木,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开展。
在收缴棺木的同时,通过细心说服、开导、宣传,不少居民表示支持政府工作。本次棺木收缴由干部、党员、组长带头,采用现场登记、发放补助的方式,共收缴棺木11口,发放补助8800元,工作开展顺利,为殡葬改革的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火葬的利与弊
虽说国家鼓励火葬制度,但并不是说火葬就真的一点弊端都没有。只是火葬相比于其他的处理遗体的方式有着更多的优点。
火葬与传统的土葬相比较而言,土葬适应乡村土地量大、性质稳定、地价低廉的地区。和城市相比,农村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土地,包括林地、耕地、荒闲空置地等。这些土地性质稳定,占用机率小,而且价格低廉,为埋葬遗体提供了廉价的基本条件。
但是,土葬其实是有着许多不可否认的弊端的,而且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社会环境的危害都相当大。
1、修坟、立碑占用耕地,影响机械耕作。古代沿袭下来的传统土葬遗体必定造墓修坟、立碑或植树。墓在地下,不占土地。坟、碑在上占用土地。若把全国实行土葬封坟的坟头和墓碑占用的土地总起来计算一下,数字肯定大得惊人。但这和公墓所占土地情况不同。修坟头占用的土地或者说就是耕地,它只能说是一种浪费(当然一些地区出现的高档石砌坟墓除外)而公共墓地包括富裕农村地区所建的坟墓占用土地不仅仅是浪费,可以说是破坏土地。因为坟头没改变土地的特性,平掉坟头以后可以继续复耕,永续利用。公墓石碑林立,成了石头钢筋水泥的世界,复耕再用谈何容易。这应引起注意。
进行土葬的坟头墓碑和所植的坟前树,成了耕地里的“拦路虎”,影响机械耕作,弄不好还会造成机器坏人亡的事故,这是令农民头疼的事。
2、棺木浪费木材,扎制“纸活”和焚烧冥币浪费纸张易引起火灾。实行土葬,必定用棺材装殓尸体,在厚葬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棺越做越大,这样把大量的木材以棺木的形式埋入地下沤烂,实属浪费。有数字表明,棺木浪费木材是惊人的。同时,“事死如事生”、“灵魂不死”等观念影响,使人们大肆扎制“纸活”和焚烧冥币,所有这些,烧掉了许多纸张,一方面刺激了纸桨生产,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环境负担,另一方面焚烧冥币和“纸活”还容易引起火灾。
3、殡葬程式繁琐,迷信色彩浓厚,不利精神文明建设。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土葬模式,附带有繁琐的丧葬礼仪以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敬慕、怀念、哀思,其中有许多合理的成份,但过于繁琐,浪费时间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合拍,其传统的封建迷信的东西如看阴宅风水、选宝地一类影响人们心灵,不利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对某些人来说,选择火葬可能是基于环境原因。土葬是某些环境污染物的已知来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防腐液里的汞、砷、甲醛都会污染地下水。而灵柩本身也是另一种已知的污染来源。其他污染问题还有,死亡或埋葬前进入人体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尸体的腐烂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解放后,百废待兴,一切在改,殡葬活动也自然纳入新政府的视野。1956年4月27日,在毛泽东的倡仪并带头签名下,中国高层领导人身后遗体实行火化的声明诞生了,l50余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的签名揭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序幕,殡葬改革在全国城乡开展。其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推行火葬。推行火葬的步骤是先大城市后中小城市,先城市后乡村,最后全国普及火葬。这一当时认为最先进的殡葬模式发展到目前,可以说我国殡葬改革事业是起步于60年代困难时期,走过了70到80年代摇摆时期,到了90年代初才走向快步发展之路。而这个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是艰难的,充满阻力的,是靠政府强力推动的。这种是靠强制命令得来的发展,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积极推动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步履维艰。其原因如何呢,许多人都只是从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传统习俗根深蒂固,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工作不力及经济条件限制,投入不足等等方面找些原因。其实症结就在这种丧葬模式自身存在不足上。下面我们就分析其优劣:
实行火葬,本是符合城镇这个特殊地域的实际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适应城镇人口集中、地皮贵重,个人无有土地的实际。人口集中便于集中处置遗体。地皮贵重,寸土寸金,城市也提供不了更多的用于丧葬的土地。个人无有土地,要想土葬必须购置墓地,而在城镇是难以满足需求的,决定了卖方市场,墓地价格必然昂贵,土葬必定加重丧主负担。而火化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是符合城市实际的。
2、适应城乡土地国有、规划严格、管理到位的实际,城市土地国有,用地有严格规划,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膨胀迅速,城区内和城郊的空置土地地位不稳定,性质不确定,今天是荒地,明天可能就会规划建设高楼大厦、工厂设施,需要动迁,所以谁也不会轻易在此埋葬死者。再者城市政府管理部门齐全、手段先进,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管理到位,乱葬现象容易发现并及时处置。因此丧家也不敢轻易在此土葬,封坟造墓。实行火葬就省去了不少麻烦,容易被丧家接受。
3、适应城镇公共服务周到、基础设施齐全、人们思想观念开明的实际。城市水、电、气、暖、交通、通讯设施齐全,能提供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各个环节的各种服务,因此火葬遗体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需提供的服务在城镇均能满足,城镇实行火葬条件具备,加上城镇居民普遍受教育水平高,思想开明、观念易变、容易接受火葬。
但是,虽然我们宣扬火葬,但是火葬也确实有一些缺点,不管是在对环境方面,还是对财力方面。
首先,在地域上来说,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选择土葬肯定要比选择火葬的成本高很多。但是在农村,农民为了火葬缺又要购买尸体容器,骨灰盒,墓地,并且在火葬场火化遗体也是一笔消费。相对来说,在农村选择火葬的成本还是高于土葬的。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火化过程有一个显著对环境的影响。火葬场主要的排放物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汞,氟化氢,氯化氢,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他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是对人体和自然有害的。
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POP排放目录指南的报告指出,火葬场排放物,虽然相对国际比例是小,但仍然是显著性差异。而火葬场排放的二噁英和呋喃也占了全球总排放量的0.2%。
随着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关注,火葬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
但是,在目前的中国,火葬还是受到大力提倡的。不管是国家还是人民。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火葬这种方式。而他们选择火葬往往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决定:
火葬可以节约很多墓地空间有些人选择火葬是基于个人原因。但对某些人来说,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传统的土葬,长远考虑觉得其分解过程缓慢,有些人觉得他们比较喜欢火葬,因为其尸体能立即处理。其他看法认为火葬能作为一种简化其葬礼仪式的方法。这些人认为传统丧葬会使葬礼的过程更繁复,因此选择火化,使其服务越简单越好。
此外,成本因素往往使火葬更具吸引力。一般来说,火葬费用低于传统的土葬服务,尤其是选择直接火葬,尸体只要依法尽快火化,而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服务。不过,火化服务的费用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基于死者或其家属希望如何进行火葬仪式。火葬可以在传统丧葬服务中进行,这样就增加了成本。灵柩的使用也影响成本。
经过我的团队分析讨论,我们认为,火葬相比于土葬等方式有着许多优点,鼓励火葬制度的实施。让火葬风俗盛行。也许这一观点已经有大部分人已经接受。但是希望国家能多在贫困落后的地区下点功夫,多投入资金。或者是加大开发力度。让地区富裕起来,或者是收缴棺木加大补贴力度。让地方富裕起来,开发程度高。土地变得更加昂贵,从侧面促使火葬风俗的实施。这样才能让国家的火葬的殡仪制度的改革得到更好的实施,也能更快,更好,更能让人民接受的实施。
“来自尘土,归于尘土,愿逝者安息”!
附录
提倡火葬的宗教:
印度系统宗教;印度教;佛教;藏传佛教 反对火葬的宗教:
东正教;摩门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新异教主义 准许火葬的宗教:
基督教(包括爱尔兰圣公会,威尔士圣公会,加拿大联合教会,路德教会,循道公会,摩拉维亚教会,救世军,苏格兰圣公会和耶和华见证人)、基督教科学派、山达基教会、锡克教„„
禁止火葬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琐罗亚斯德教都是禁止火葬。中国朱熹的程朱理学也强烈反对子女火化父母的尸体,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而埃及人则相信火葬会杀死“Ka”(法老的灵魂),但他们并不禁止火葬。在远古时代,火葬是一种用来处理罪犯的作法,从而令其得不到来世。
参考文献
1:《大唐西域记》
2:《南史·扶南国传》
3:《辞海》
4:《辞源》
5:《立世阿毗昙论》
6:《魏书》
7:《释老志》
8:《容斋随笔·续笔》
„„
第四篇:证明书范本
证明书
兹有我校美术老师卢耀聪同志,因正着手创建“海南省钢笔画家协会”,经我校董事会和校长同意,特批准卢老师把我校作为“海南省钢笔画家协会”的办公场地和基地,卢老师现在正使用的美术教师办公室,可作为协会的主席办公室使用,四楼的一间空闲教室,可作为协会的会议室、办公室、作品展示室和钢笔画技术培训指导室使用。所用房屋的具体位置为:本校教学大楼第四楼楼梯口正对的楼层教室。面积为(1)、主席办公室:2.85x3.25cm。(2)、会议室7x8.55cm。
特此证明
海口海联实验学校
2011年3月8日
第五篇:证明书
清远市华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场地、设施、设备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放
证 明 书
我清远市南方影视文武学校经协议为清远市华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下称:俱乐部)的依托单位,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区域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让青少年充实正能量而强身健体、健康成长,本校自愿为 俱乐部提供如下的青少年体育活动资源:
一、校园场地12000㎡及建筑、构筑物8021㎡;
二、运动场地6500㎡及校内公共场地3000㎡;
三、室内训练厅4个,约1000㎡;
四、标准篮球场1个;
五、羽毛球场5个;
六、乒乓球8台;
七、散打擂台1个;
八、表演小舞台及表演厅2个;
九、多媒体教学平台8套,电脑40台,音响2套;
十、健身器械、体育与武术器材380件(套)及体育用品用具一批;
十一、办公室及教室5间,约240㎡;
十二、食堂餐饮服务约850㎡及宿舍13间约420㎡;
十三、相应配套的水电设施及安防监控设施;
十四、以上场地、建筑物及设施设备器材可供开放活动的时间如下:
1.节假日及寒暑假:全天开放
2.正常上学时间:每天静校后即下午五时——七时
十五、开放资源由本校及俱乐部共同监管及使用协调。
特此证明
清远市南方影视文武学校
20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