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时间:2019-05-14 00: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第一篇: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戴刚年委员

根据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洪湖的讲话(《鄂办通报》第46期)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精神,洪湖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一轮长江经济开放开发是洪湖最难 得发展机遇的共识,确定了将洪湖市打造成我省长江经济带武汉至荆州段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动员部署、规划论证、重大项目筹划等前期工作。

一、洪湖市具备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客观条件

(一)洪湖市在长江经济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节点”作用

洪湖市域长江岸线达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岸线最长的县市。随着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洪湖城区与岳阳将构成半小时经济圈,将洪湖市打造成节点城市,有利于在这一江段与岳阳展开合作与竞争,共同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带”。

洪 湖港口是全省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港口。洪湖港口历史地位较高,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并列为“重要港口”。洪湖还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重要 的水运枢纽,是连接武汉新港、岳阳港、荆州港的重要通道。洪湖紧临湖北长江经济带龙头——武汉市,随着汉洪高速、东荆河大桥、洪利高速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 江港口建设的推进,洪湖和武汉将联成一体,且处于武汉和荆州之间,便于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洪 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 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 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二)洪湖的城市功能不可替代

1、洪湖是享誉世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无可比拟。洪湖大湖有348平方公里,湿地生态良好,被称为中国的“中南之肾”。其高等底栖动植物数量名列全国第一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不可替代。特别是洪湖地处整个四湖流域的末端,而又位于武汉的紧上游,是大武汉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供给区。

2、洪湖是红色之都,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教化功能。洪湖市人民政府驻地为新堤,早在1926年10月 国民政府设立“新堤市”(同年设立的还有“汉口特别市”)是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一直是仙洪地区中心。新堤与汉口、沙市、宜昌、沙洋、樊城、老河口、武 穴并列为湖北省“八大重镇”。洪湖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精典旅游区,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每年到洪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以万计。

3、洪湖是我省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洪湖拥有湿地生态、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地热温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洪湖大湖水域辽阔,四季景观变幻特色鲜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洪湖蓝田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目前洪湖正在积极策划开发“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并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洪湖是全国水产之都和石化设备之乡。洪湖市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湖泊103个,素有“百湖之市”称号。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70万亩,水产品产量3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水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是名副其实的水产之都。同时洪湖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林生产基地。在府场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化工填料、压力容器、空冷器等为主的石化装备产业群,集聚企业100多家,是全省首批52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三)洪湖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较强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1、城市功能分区定位合理。按照洪湖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洪湖市江河港口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西改东扩加北延”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城东新区 为主的工业、行政、文化、物流中心,以城西老区为主的商贸中心,以城北沿湖为主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9.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

2、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城区现有主次干道总长28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4.06平方米。建有各类下水道90公里,排水管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5公里,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10万吨,供水管网总长105公里,供水普及率达100%,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达92%。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2平方米。

3、商贸和文体发达。城区现有中百仓储等大型购物商场10个,水产品、农资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6个,文博休闲设施齐全。全市各类学校225所。

4、城市管理精细。城区清扫频率,城区12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垃圾保运率均达100%。加大城管力度,先后开展了“禁麻”、“禁鞭”、“禁白”活动,同时实行夜市、建材等划行归市,市容市貌显著改善。

5、城市规模较大。从经济实力看,洪湖市新堤街办在全市106个乡镇街办中名列第一,洪湖市中心城区新堤在6个 县市中名列第一。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来看,有在全省县市少有的体育馆和运动中心,有县市最早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和正在建设的垃圾处理厂,有二个可容纳数 万人的市民广场和县市唯一的江滩公园,有全国闻名的中医院和全省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条件优于大多数县市。从城市人口规模看,2008年末洪湖城区人口达到19.3万人,高于荆州市在此江段的同类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超过第二位监利县容城镇4平方公里。

(四)《湖北省城市体系规划》对洪湖定位较高

在《湖北省城市体系规划(2001—2020)》对全省包括武汉在内的36个设市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价中,洪湖列第23位,规划到2020年将洪湖与孝感、咸宁、恩施、随州、天门等9个城市一起打造为40—50万人(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该《规划》已于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是目前我省关于城市定位法律效力最高的法规。因此,到2020年洪湖依照该《规划》必须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

基于以上理由,在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相关规划尤其城镇体系规划中,应明确将洪湖市定为4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并加以重点扶持。

二、抓住重大机遇,做强洪湖区域板块

洪 湖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圈的交结点,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尤显重要。同时,洪湖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主战场,正在向深化农村改 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大步迈进。我们决心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抓住“一带两圈”的重大机遇,统筹洪 湖区域发展,努力把洪湖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石化设备制造基地和武汉的生态卫星城,建设成农村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和 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

—— 着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连湖通江达海”,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上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把洪湖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重点提升洪湖在 京珠线、长江线中的地位,发挥洪湖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结合部的作用,在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长江港口及内河航运的同时,积极争取将洪湖纳入铁路 网。

洪 湖位于荆州至武汉的长江岸线的中间,历来是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水运经济的结合部,是武汉、荆州、岳阳三大城市的经济交汇地,且有建设深水港码头的优越条 件。因此,发挥水运优势,发展港区经济,是洪湖打破交通瓶颈制约的重大战略抉择。为此,我们将重点建设“两港一网”。两港,就是重点建设洪湖新港、新滩港 区。“一网”就是将洪湖尽快纳入全省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洪利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形成武汉——洪湖——监利的江北高速通道。改造升级仙洪公路,使其全线 成为一级公路。推进城市圈快速通道(外环)和洪湖境内的跨江大桥,争取其靠近洪湖主城区。)实现江南江北直达、水陆互联互换。—— 重点开发以三大园区(府场曹市经济开发区、洪湖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为载体的现代制造业区,提升石化装备、水产加工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度,建设循环经济型 城市。抓住武汉中心城区制造业向周边扩展转移的时机,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协作配套为重点,推进洪湖工业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做产业转移。重点扶持培育石化装 备制造、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生物质能源生产、汽车零部件加工五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洪湖经济开发区重点 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产业,府场曹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新滩新区按照重点承接武汉地区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协作配套。

—— 优化开发以三大区域(中心城区、乌林三国文化旅游及温泉度假区、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生态宜居区,把洪湖从季节性、区域性、过境 性旅游景区提升为享誉世界的优秀旅游城市。发挥洪湖联结两圈旅游的区域功能,做大做强洪湖旅游业。加快“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项目建设,尽快启 动洪湖围堤整治、大湖清淤及通湖路、码头、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瞿家湾旅游名镇建设,抓紧完成洪湖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推动蓝田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加速乌林温泉项目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项目,大力开发滨湖、峰口等地的“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新堤、小港等地的观光农业 和观光渔业;加强旅游集镇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打通“乌林—汊河—瞿家湾”旅游通道。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精心打造洪湖旅游文化品牌。

—— 适度开发以“七大板块”和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区,把洪湖从传统农业区提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湿地生态城。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抓好粮食、油料、棉花、水产、畜禽、蔬菜、林业等特色板块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大格局。坚持 把打造龙头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好水产龙头企业,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保护和利用好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突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突 出发展现代渔业,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突出建设宜居城市,努力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的试验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 有机统一。

—— 实施东进战略,建设武汉的卫星城。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洪湖与大武汉地理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连的优势,加快汉洪高速和港口建设,打造洪 湖至武汉的一小时交通网,积极参与大武汉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重点建设好洪湖与武汉相连的节点城镇——新滩镇,使其成为荆州和洪湖对接武汉的门户和产业 转移基地,以此为起点向洪湖沿江推进。将乌林纳入城区发展规划,调整城区布局,加快东扩进程,实现石码头组团和三国旅游度假区的一体化。推进重大项目建 设,夯实节点城市的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学发展 “两圈一带一区”四大区域战略集于一个县市,全省唯一。我们将抓住机遇,着力向内使劲,加大机制体制创新的力度,努力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果。

1、以规划为先导,科学谋划洪湖区域发展。强化洪湖优势和特色,着眼区域整体发展,按照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整体部署,高起点编制洪湖区域总体规划。拟请中科 院、省社科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明确洪湖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域定位,推进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城乡建设、产业布局 和生态环保一体化,为洪湖发展指明方向。

2、加强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是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为平台,继续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的区市协作,积极谋划建设异地产业园。把大江、大平原、大武汉和大洪湖组合起来,规划建设汉洪沿江生态观光农业带,努力形成汉南至洪湖的百公里绿色经济景观长廊。切实推进洪湖石化设备产业群参 与武汉石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打造大武汉的产业配套和转移基地。二是加强与咸宁、赤壁的旅游合作,打造赤壁—乌林大景区,打通三国旅游线,形成集生态休闲、红色教育、三国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三是与仙桃、监利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新农村试验区,探索建立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3、实施资本经营,千方百计拉动投资。一是加快蓝田化债重组步伐,盘活蓝田资产。二是发挥洪湖农场集体经济和组织化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工 业。三是搞好洪湖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内河航运,争取将其纳入省和国家开发重点项目。四是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城区东扩进程。按照城市资本运 营的理念,重点抓好武装部搬迁、工会和电影公司改造、新堤办事处洪湖浪米业和老一中联片开发、化肥厂拆迁、大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为城市建设增加内需动力。

4、创新领导体制,推进可持续发展。把“两圈一区一带”作为一个工作整体进行安排部署,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常设办事机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充分 利用大武汉的智力资源,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洪湖的顾问,定期请他们到洪湖调研指导和献计献策,运用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洪湖科学发展的水平。探索 建立绿色GDP目标考核体系,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进湿地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园区,建设生态文化,创建生态城市,让洪湖成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最具品牌价值功能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5、以试验区为载体,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路。以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主战场,以生态洪湖建设为主线,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 优势产业板块基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与管护结合(“林渠结合”和“林路结合”)、农村“迁村 腾地”和居住小区建设、建立乡村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等方面积极试验,大胆改革。认真组织实施《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省管的三个综 改项目试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试点、循环生态农业园区试点、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探索建立适应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 制和机制,为全省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创造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果。

洪 湖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带两圈一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重点区域,正处在弯道超越的关键期和加速发展的黄金期。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洪湖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为全省和荆州市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作出应有 的贡献。

第二篇: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

新闻作者:管理员

新闻来源: 日期:2010-05-06

浏览次数: 2545

2009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为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指明了方向。《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笔者认为,可以将洪湖市率先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具有十分重要的“补链”作用

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即“皖江”)已经形成了城市带。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中段武汉——荆州477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目前尚无较具规模的中等以上城市。我省虽然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比较发达,但在武汉——荆州这一段形成明显的“断链”。如果说,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湖北是“龙身”,那么武汉——荆州段就是“龙身”的“腰”,而处于这一江段的洪湖市就是一节重要的“腰脊椎”。

洪湖中心城区陆路东距武汉145公里、西距荆州201公里,水路178公里抵武汉、299公里抵荆州,交通区位较优,特别是港口辐射力较强。洪湖港务局1985年前一直管辖武汉市的金口、邓家口、水洪口等港务站,2007年10月港口体制改革前管辖着咸宁赤壁、陆溪口、嘉鱼、潘家湾、簰洲湾等12个港务站。在《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中,洪湖港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列为“重要港口”。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港”、“城”互动,洪湖市能够迅速“补链”,可为湖北挺直腰杆出力。

长江流经洪湖市域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干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岸线最长的县市之一。同处这一江段的岳阳市是湖南唯一的临长江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3+5”城市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环湖沿江产业带的形成,举全省之力打造岳阳港省级航运中心,夯实湖南现代化航运物流平台。今年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从洪湖城区出发到岳阳仅需20分钟。

2008年4月30日《长沙晚报》一篇题为《随湘江流淌长沙寻找出海口》的文章,在阐述长沙市对接武汉城市圈的优势时写道:“湘江北去,直奔八百里洞庭,开启长沙蓝色经济文明的伟大征程。是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共同承载‘中部城市引擎’的战略之举。北拓到洞庭湖后,长沙才真正成为通江达海的城市,长沙经济也将由内陆经济过渡到蓝色海洋经济。”很显然,湖南将港口和航运作为了两大城市群的对接点。将洪湖市打造成节点城市,不仅有利于在这一江段逐步缩小与岳阳的差距,为湖北“补链”,而且能加快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对接,与湖南共同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带”。

洪湖市具有战略机遇叠加的优势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推进“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洪湖市既是武汉城市圈的观察员,与武汉东湖开发区建立“区市协作关系”多年,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同时,又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仙洪试验区的主体。“两圈一带一区”四大区域战略集于一个县市,全省唯一。

近两年,洪湖市抓住“两圈一带一区”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与中等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多家,已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石化设备产业集群、水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洪湖市水产面积和水产品总量这两项数据已多年居全国县(市)第一位,水产品及其他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5家,已有数十种水产品直接出口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2008年洪湖市实际完成财政收入3.19亿元,增速达31.35%,居荆州市8个县市区第二位,仅次于荆州区,一举扭转了长期“甩尾”的局面。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洪湖市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工业增速达到了28.7%。完成财政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开足了马力,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4.4%、20.4%、22.6%。现在,制约洪湖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汉洪高速公路及东荆河大桥修通之后,投资者纷至沓来。紧邻武汉市汉南区的新滩工业园,已吸引一批投资者落户;规划面积3338亩,总投资45.1亿元的洪湖能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由武汉企业投资10亿元的乌林温泉项目进展顺利。对洪湖建设节点城市具有决定意义的“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项目,其规划建设面积达30平方公里,通过2.5-4公里宽的生态观光带与现有24平方公里建成区的主城区相连。目前,该项目已在省发改委和省鄂西圈办的组织下顺利推进。

洪湖市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洪湖市人民政府驻地为新堤,早在1926年10月就设立“新堤市”(“汉口特别市”也在同年设立)。1927年3月成立中共新堤市委,9月在新堤成立鄂中南区特委。1929年8月成立鄂西游击总队,11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1930年2月成立红六军,洪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6月在瞿家湾成立湘鄂西省临时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西军事委员会。1932年1月,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洪湖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总结了过去党领导战争的经验,明确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坚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明。”

1928年至1940年,新堤与汉口、沙市、宜昌、沙洋、樊城、老河口、武穴一起被称为湖北省“八大重镇”。正是因为洪湖当时的重要地位,1938年10月由田汉、任光、冯乃超率领政治部第三厅机关工作人员曾在此进行过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

1949年5月16日新堤解放,21日成立新堤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6日在此成立沔阳专署,辖汉川、汉阳、沔阳、嘉鱼、蒲圻、监利、石首7县及新堤市。1951年6月,为纪念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国家决定设立洪湖县,并撤销沔阳专署,洪湖县划归荆州专区。1987年7月,设立洪湖市。

在历史上,洪湖(新堤)是我国最早的设市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是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洪湖”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每年吸引无数游客。

洪湖市中心城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

从经济实力看,在荆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情况》中,洪湖市新堤街办在全荆州市106个乡镇街办中名列第五,前四位分别是荆州区纪南镇、沙市区关沮乡、沙市区锣场镇、洪湖市府场镇。通常而言,城市规模应当只算城区范围,而不是整个市域。按照这个概念,洪湖市中心城区新堤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6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从城市人口规模看,洪湖城区人口已达到19.3万人,也居6个县市第一位。同时,现有建成区面积最大,到2020年将达60平方公里(含“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城),届时将居湖北县级市最前列。

在《湖北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对全省包括武汉在内的36个设市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价中,洪湖列第23位,紧随恩施州府恩施市(第21位)、地级城市咸宁(第22位)之后,并规划到2020年将洪湖与孝感、咸宁、恩施、随州、天门等9个城市一起打造为40万至50万人(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该《规划》已于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是目前我省关于城市定位法律效力最高的法规。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至50万人为中等城市,超过50万人为大城市。因此,洪湖市依照该《规划》到2020年应当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

第三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规划研

摘要:近几年来合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且2015年国家将合肥规划为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的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经过考察与研究,本文总结出合肥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现状,讨论了合肥市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合肥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经济发展

合肥自从被设立为安徽省的省会,经济一直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实施,合肥市在慢慢成长为中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领军城市。2015年3月28日,外交部、国家发展委员会、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疆、福建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合肥与武汉、南昌、长沙等10个城市被定位为“节点城市”,在安徽省内引起强烈反响。着眼于合肥市的优劣势,研究合肥如何履行好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并如何利用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经济意义。

一、合肥市经济发展的优势

1.地域优势

首先合肥位于安徽中部,是安徽省省会,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万元,坐拥800平方公里的璀璨明珠--巢湖。合肥名人辈出,历史上出现出现过比如宋朝著名的清廉的官员包拯,包拯孤立就是坐落在合肥。其次在合肥方圆500公里范围内,包括了中国东中部地区7省1市102万平方公里疆域、5亿多人口,占据中国50%的GDP和40%的消费市场。等到合肥到南京,合肥到武汉的高速铁路建设完成后,南京到合肥只需要45分钟左右,而从合肥到上海和武汉只需要大约两个小时。最后水上运输通道途中经过安徽巢湖连接至海上,正在处于启动阶段的江淮运河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这一系列的规划将会让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重要水运枢纽。另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还在紧张的规划建设之中,建成之后的新桥国际机场将会达到国际4E级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合肥极为有利的地域优势将为合肥市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潜力。

2.政策支持

在交通建设规划方面,2014年9月,在国务院交通规划发展计划中,首次明确了合肥作为中部重要省会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2015年1月,合肥市城市交通规划经过了国务院的评审,并最终获得批准。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支出:合肥将成为联接东西、承南启北、覆盖长江、淮河流域的国家级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以合肥为中心,努力打造60分钟生活圈和工作圈。在国家级城市发展规划方面,2014年国务院分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长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在这份指导指导意见中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将和南京、杭州一起,助力长三角经济带一体化进程,促进长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2015年2月7日中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媒体见面会举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合肥纲要》,合肥、武汉、长沙、南昌四城市合作开启新篇章。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外交部、中国商务部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疆、福建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合肥与武汉、南昌、长沙等10个城市被定位为“节点城市”。

3.科教文化优势

早在1999年,北京与成都、合肥、西安共同被指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多个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实验室均坐落在合肥;还有结构生物学、结构分析、等多个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实验室,还有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等为首的科研院所共计72个之多。知名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科研实力强劲,为合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二、合肥市经济发展现状

合肥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总量突破5000亿大关。首先,2014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合肥市GDP达到惊人的5158亿,GDP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全省其他各市,GDP总量也遥遥领先全省其他各市。在这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7.6亿元,增长幅度为4.8%;第二产业快速增长2872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1.4%;第三产业(服务业)快速增长2028.3亿元,增长速度高达8.5%。合肥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中,如果依照合肥市常住人口来计算,合肥市全年人均GDP达到67394元,如果将其折合为美元第一次超过1万美元,合肥市人均GDP达到了10971美元的新高度;如果依照可比价进行计算的话,比2013年增长9.1%。其次,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呈现出强劲爆发趋势。此外,合肥投资也获得新突破。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达5385.17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工业投资1910.1亿元,同比增长12.6%;现代服务业投资1448.24亿元,增长20.4%。从上述数据可以我们可以发现合肥经济发展现状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三、合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合肥经济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对于经济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的合肥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克服的劣势。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以下因素也成为了合肥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1.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难题。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中,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省市、地区产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变现形式存在差异的,即使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不管其原因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均导致了合肥市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极为困难的现象,二这一现象无疑对合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市不利的。

2.城市规划不足

合肥市城市建设呈现的“二元结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导致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性缺失。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制约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城市交通结构的根本诟病没有消除,在城市拓展以及机动化交通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堪重负,继续进行结构转型与梳理。由于合肥城市高速发展导致合肥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合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不足,而且服务设施在全市范围内分布不均匀,问题极为复杂亟待有关部门解决。城市建成区周边地区开发压力较大,呈现出无序发展的趋势和苗头,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引导。行政区划严重束缚城市发展与建设管理,从市域到市区设置到各区及乡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需要规划给以统合和有机地协调。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合肥市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利于提高合肥市民的生活水平。

四、促进合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充分发挥地域交通优势

合肥市应当积极摸索探究开放性的的发展新思维,积极为相关企业进入合肥搭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以此吸引东部沿海企业入驻合肥,带动合肥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节点城市”,使得合肥企业走出去将更加便捷化,外资进驻合肥也更顺畅。合肥是“合新欧”货运班列上的重要城市,此次跻身国家“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有利于合肥转移优势产能,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除了陆路开放以外,目前合肥市政府正在研究编制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行动纲要,其中“一带一路”肯定会是重要组成部分,合肥会利用自己通江达海的资源,更多地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中去。这样就能最大化合肥地域交通优势,将合肥打造为中部物流枢纽城市。

2.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

首先,首先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提供便利。政府应当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个政策可以结合当前阶段正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行。其次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中小创新性企业上市,为优质的中小企业登录新三板,创业板进行融资提供政策便利。如能登录新三板、创业板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当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优惠政策,从而使中小企业直接登录资本市场获取资本。最后鼓励政府为优质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从而进一步释放中小企业活力,促进合肥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海庆,陈芳.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60-63.[2]王云岗.关于提高山西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7.[3]蔡海鹏.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2):1-4.作者简介:章健(1994-),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2级本科生,会计学专业

下载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