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合集]

时间:2019-05-14 00: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第一篇: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答案要点】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使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德国的福禄倍尔,他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

(1)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学前教育也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他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成长着的儿童给予全面的关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全面的引导”。

(3)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他批判地继承了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以及裴斯泰洛齐提出的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人成为人”的思想,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

(4)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福禄倍尔认识到活动对于儿童的成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5)他指出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福禄倍尔认为要使游戏等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教育儿童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育原理,为儿童设计、安排许多不同的活动。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

推荐河南教师资格网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考试网

第二篇:论述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小城镇建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作者 孙福秦

摘 要: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总体规划,加强管理和改善软硬环境来解决。

关键词 :小城镇;城市化;改革;发展

Abstract: the city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 City Road, is to solve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China,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o realize r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will appear a variety of problems, this can be throug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cience,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o solve.Keywords: small towns;city;reform;development

一、小城镇研究的回顾

小城镇指的是依法设立的建制镇、(注:根据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调整镇的设置标准的报告。镇是指县级地方政府机关所在地;乡的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 %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乡的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非农业人口在2000 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置镇的建制。)农村集镇(通常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泛指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4年,中国的建制镇有1.6万个,拥有人口1.9亿人(非农业人口占1亿人),其中县城关镇2200个,人口9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60%以上),农村集镇3 万多个,人口5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23%)。小城镇数量如此之多、人口如此之众,为世界各国仅见。在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问题。费孝通教授用“小

城镇,大问题”来概括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是很精辟的。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对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中,有肯定、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肯定的意见认为:第一,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城镇的发展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合理的城乡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以至消灭三大差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从城市化角度看,小城镇可以作为人口的“蓄水池”、“节流闸”,可以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第三,从农村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将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使农村居民的生活逐步现代化,同时,它也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村并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此外,小城镇还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四,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小城镇是城乡、工农之间商品交换和流通的中间环节,也是农村社区内部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引导、促进和疏通作用。

否定的意见则认为:第一,以上四种说法只不过是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后续连锁变化,它不是小城镇带来的,因为小城镇的功能只有两个,即“聚落功能”和“组织功能”。(注:见陈欧:《小城镇的功能和农业现代化》,载《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3期。)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中大力发展小城镇不如发展大中城市。因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在强大的工业化力量冲击下难以促进发展的都是小城镇;第二,与大中城市比较起来,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效益低,如果片面强调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小城镇本身发展效益不佳,而且很可能导致城市整体效益低下,最终将弊多于利;第三,小城镇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较弱,它们虽可把一部分农村人口吸引到小城镇来,但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这些人口将以小城镇为跳板,集中到大中城市去。第四,小城镇过多发展有可能占用过多耕地,因为大约15个15万人口的城市建成区占地约等于1个200万人口城市建成区占地,而多数小城镇建成后吸纳的人口会远低于15万,故小城镇建成区占地面积总和要大于同等人口大城市建设区占地面积;第五,农村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产业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如果认为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的唯一道路,那么走出的将是一条低效益之路。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城乡格局,也解决不了城市化问题。(注:参见李青:《对小城镇的再认识》,载《城市问题》1987年第4期。)

许多外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持否定意见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并不是唯一的鼓励小城镇发展并限制大都市发展,以达到控制人口居住区域发展的国家。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显示出这一政策不是很成功。因为乡村和小城镇没有规模经济和集约经济来加速经济的发展,它们的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持商业化和工业化生产。因为实现商业化和工业化生产,需要极大的社会和基础设施投资。这种一体化的农业发展纲要,‘绿色革命’、农业走向市场化道路、农业信贷、集约化大农业等已在许多国家做过试验。当前,全球对这些纲领的结论是,正面作用不如预期的好。”“发展大城市比发展小城镇好,因为集约化经济、大规模经济和大都市之间的交往,人力物资资源和市场,使大城市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大城市是大事发生的地方,在工程、建筑、交通和艺术方向,人类最伟大的成就都可以在大城市中看到。”(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居住中心:《中国发展小城镇的规划和实施办法》,载国家体改委农村司编:《全国小城镇试点改革政策要览》,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28—230页。)

不同意见的争论是非常有益的,它推进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又对当前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小城镇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城镇以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小城镇的再认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改变,导致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确定,第三产业比重的急遽增长,农业人口逐渐下降,非农业人口逐步上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村人口减少而城市人口剧增,居民的物质面貌与精神生活随之发生质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把这个改变的过程称之为“城市化”。

城市要容纳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出路只有两条:一是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容量;二是增加城市数量。前者会使城市出现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生活物资供应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不佳等“大城市病”问题,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后者一是可增加大中城市的数量,二是增加小城镇的数量,但增加大中城市的数量,因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不可能,即使是因现有中、小城市的升格可增加一些,矛盾也不能缓和。据有关部门估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有2 亿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那时,全国各级城市的接收能力极限为3000万人,如果让2亿农民进入大城市,则要新建100万人口的城市200个或 50万人口的城市400

个,需占地6亿亩,投资12000亿元,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注:吴大声:《论小城镇与城乡协同发展》,载《社会学探索》1988年第2期。)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不断增加小城镇的数量才是正确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迅猛发展的现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79年,中国建制镇2600个,人口5555万人,到1994年,建制镇发展到16433个,人口1亿多人。小城镇吸收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占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的57%。这些数字说明,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增加小城镇数量从长远来讲是不是可行的呢?当然可行。中国有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和巨大的潜力。农业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有决定性作用。国家实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小城镇主要是以农业为载体来发展的,农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源泉。在广大的农村,非农的集体和个体私营工商企业与农业有天然联系,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市场开拓,新技术引进及推广等等,都需要非农产业的服务,而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也要靠农业的发展来支撑。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基地和中心,因此小城镇数量的增加是非农产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不是低下呢?当然不是!如果从大中城市的高效益、高辐射力、高聚集力来看,小城镇不能与之相比,但是,若从它贴近农村,在居民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具有城乡二元特征,是“城市之尾”、“乡村之首”,能推动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作用来看,则是大城市不能比拟的。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否真的不高呢?对具体城镇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样,说大中城市效益都高,也不符合实际,因为城市或城镇效益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于城镇规模的大小,而决定于经济要素的完备与优化组合的程度。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自然村,全村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农户724户,2317人,劳动力1500人,共有耕地1295亩,人均占有耕地0.56亩。1988年9月,村领导根据全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地处昆明近郊,可利用昆明及滇池沿岸农村市场,利用城市科技力量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来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决定以全村为单位建立福保农工商联合公司,开办铸管厂、造纸厂、彩印包装厂、纸卷管厂及综合商场,走乡村城市化道路。至1994年,全村即全公司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经济总收入从1978年的122万元增加到1.72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由85 万元增加到6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由252元增加到4296元。公司每年拿出50多万元投入农业生产,迅速实

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进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发展工商业,以工商业资金的积累扶持农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相互协同发展的路子。村办工厂从业人员1900人,其中吸纳外地农村分流出来的剩余劳力400人,而全村1500劳力全部都进了工厂。全村按高起点、环境美、设施配套的要求,大搞交通、通讯、科教文体卫、农副产品商场、百货交易商场、信用社及居民二、三层新式楼房住宅等建设,从而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的战略目标。这个村只是云南近20年来成百上千个农村向城镇转化的个案;是经济社会效益按人均贡献率不亚于大城市的个案。它在城镇化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力1900人,其吸引力不可谓不高。它的产品多是城市大企业不愿涉足的,又是农村和城市所不可缺少的,能说这样的集镇不是以支撑商业化和工业化生产,没有规模经济和集约经济来加速经济的发展吗?不能!应该指出:我们作此结论并非要否定存在经济社会效益低的小城镇,但少数小城镇经济社会效益的低下并不出自小城镇本身,而是由于其生产要素的缺乏或不足。不能因为存在这样的小城镇,就否定小城镇的地位与作用。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它的性质、功能及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决定的。

第一,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性质可定为中国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换句话说,否定小城镇就是否定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小城镇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要素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促使人口、资金、技术等向某一区域聚集而形成的。许多小城镇的性质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只作农副产品贸易场地变为办工厂,制造工业品的基地。还有一些小城镇,其工业原料采自外国,产品靠出口,具有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许多农村开辟了乡镇工业小区,大量农村人口流入这些小区,使这些小区城镇化。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农村的专业产销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并发展为城镇。因此,小城镇可以说是农村工业化、农业商品化、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代名词。没有小城镇的勃兴,就没有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

第二,小城镇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等的特殊功能。就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来说,江苏省南部地区集镇人口1992年比1989年增加80万人,同时建制镇增加89个,每镇增加大约9000人(不包括流动人口)。(注: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载国家体改委农村司编:《全国

小城镇试点改革政策要览》,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87页。)这样巨大的吸纳能力,使小城镇充满生机与活力。再拿提高土地利用率来说吧,人口与经济的聚集是城镇有别于乡村的特征,人口与产业向城镇的聚集,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认为发展小城镇将过多地占有耕地,使土地利用率降低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第三,中国城市化的概念可以定性为农村城镇化与大中城市的融合、互补、互动与共荣。中国是一个农业国,据1996年统计,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占全国劳动者的71.20%。全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2.08%,绝大多数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走以农民破产、农业萎缩、农村萧条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那是走不通的。在中国,农村是各业兴盛的基础,没有农业的进步与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小城镇的发展以农业为载体,而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又以小城镇的发展作为载体。农村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所谓载体,就是能运载某种物质的物质。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载体作为条件,作为依托。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离不开农村的城镇化。应该指出,我国大、中城市的发展,绝大部分也是以农业发展为载体的,大、中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既离不开小城镇的发展,又离不开大、中城市的繁荣。农业这个基础,农村人口众多及城镇依存这个实际,就决定了中国城市化的特征是农村城镇化与大、中城市的融合、互补、互动与共荣。任何否定小城镇发展的主张,任何不重视大城市作用的意见,都是不可取的。

三、发展小城镇的有利条件、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第一,实现农村工业化的条件好。我国农村幅员广大,资源丰富而开发程度低,农业和能源、建筑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储蓄率高,高储蓄会转化为基础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的高投资;第二,农村市场容量大,小城镇工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第三,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将使我国由农业和农村人口比重高,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化国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步墨迹为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国家;由能源、交通、通讯等物质技术基础设施落后,逐步转变为能源充裕、交通便捷、信息流畅的国家;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多数,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发达的国家;由贫困人口比重高,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国家;由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差距大,逐步发展为地区差别小的国家。这些转变的过程就是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程。由于实施上述纲领,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程。由于实施上述纳领,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大中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时代特征。第四,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对发展农业和发展西部实行优惠政策和倾斜政策,这些政策如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降低税率、扩大外贸出口权、扩大农村的对外开放和实行城乡平等竞争等将给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正确对策如下:

1.小城镇类型与产业结构单一 按职能分类,我国的小城镇有综合型、交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工矿型、旅游型、边贸口岸型等类,但农副产品加工型的数量最多。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城市化的中心和杠杆,类型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功能简单,是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因此,我国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应该选择乡村(农村)─→第二产业(工业化)─→城市化的常规模式(苏南模式),或乡村(农业)─→第二、三产业─→城市化的复合模式(深圳模式),如果没有工业化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小城镇的带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因此,发展小城镇,应以发展第二、三产业为中心。特别是要发展小城镇的工业。

2.小城镇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分布及发展层次都呈东高西低状态,即东部沿海地区数量多,层次高,效益大。因此,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开发其丰富资源,以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及城市化进程。1995年,东部地区全年完成投资1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2.7%。西部地区完成投资2387亿元,增长21.1%,所占比重由12%上升到12.3%;1996年东部12个地区全年完成10380亿元,增长17.4%,西部9个地区完成投资2113亿元,增长11.2%。西部地区的投资虽逐年有增加,但投资量及所占比重均不如东部地区。这种不平衡告诉我们:国家应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增加投资,推动其城市化进程,同时,西部地区应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以加速自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

3.各种不同级别的城镇人口的分布不协调,各省区内部城镇人口分布不平衡 1993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37.3%,中等城市为19.86%,小城市(平均每市10.87万人)和县辖建制镇(平均每镇6381人)为42.77%。随着今后小城镇和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数量的再增加,各级城镇人口不协

调,即两头大,中间小的矛盾还会加大。因此,在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同时,应采取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的政策。各省(区)内部人口的城镇分布存在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4.小城镇的改革亟待深化 我国的小城镇,长期以来建立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之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带来整个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变革。当前应该着力推动改革,促进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小城镇应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小城镇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用拍卖或股份制改造的方式改变它的所有制属性。只有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改革,小城镇才能健康发展。

5.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不良加剧 应对小城镇的环境结构(如大气、水源、绿地),资源结构(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等)进行综合治理,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以实现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总而言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总体规划,加强管理和改善软硬环境来解决的。应该积极消除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和弊端,使小城镇在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许虹;中国小城镇建设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常昌武;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5期 3 陈英;兴义市小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1年04期 李文安;小城镇: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选择[J];南都学坛;2001年01期 5 朱海燕,钱家先;西部地区工矿区域城市化问题初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马尚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05期 6 王凤鸿;“十五”及2015年山西城建投资总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1年Z1期

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丁燕华;我国小城镇及小城镇体育之研究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谢辞:

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xxxx。xxx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据我的实际情况,给予我充分的论文写作时间并悉心教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尤其是xxx对专业问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在两年的学习中,xxx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至此之际,对xxx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我们学校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和同学们,谢谢他们平时的关爱和对我的帮助。

在此也特别感谢参考文献的学者们所提供的无限宝贵资源。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福禄倍尔教育理论比较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福禄倍尔教育理论比较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相同或相似之点

都接受了卢梭的强烈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1~6岁幼儿期)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都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福禄倍尔对儿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并认为教育目的即使儿童心中“神的本源”显露出来;而蒙台梭利的生命学说亦含有神秘的色彩。

(2)不同之点

在理论基础上,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受到宗教影响,往往从神秘主义或神学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故许多观点充斥了符号及谜样的象征哲学意味。蒙台梭利虽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教育理论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为基础,其宗教唯物主义色彩远较福禄倍尔为轻。

福禄倍尔是新教徒,蒙台梭利则是天主教徒。

在具体教育观点上,二人也有很大差异。比较重要的地方有:

①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二人虽都赞同“内发”论,但蒙台梭利强调通过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福禄倍尔则倾向于个体复演说。

②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动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倍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的学习。④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

⑤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对幼儿活动“环境”的理解不尽一致。二者都包括室内、室外两大部分;但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与福禄倍尔的幼儿园环境及设施有些区别。

⑥在教育对象上,福禄倍尔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层子女,实行半日制、不供膳;蒙台梭利幼儿学校则主要招收贫民子女,实行全日制、供膳。

由于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在具体的教育主张上有上述差异,因此有人提出:蒙台梭利体系的确立使得“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了。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福禄倍尔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福禄倍尔教育理论

两者之间区别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相同或相似之点

都接受了卢梭的强烈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1~6岁幼儿期)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都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福禄倍尔对儿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并认为教育目的即使儿童心中“神的本源”显露出来;而蒙台梭利的生命学说亦含有神秘的色彩。

二、不同之点

1、在理论基础上,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受到宗教影响,往往从神秘主义或神学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 育问题,故许多观点充斥了符号及谜样的象征哲学意味。蒙台梭利虽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教育理论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为基 础,其宗教唯物主义色彩远较福禄倍尔为轻。

2、在具体教育观点上,二人也有很大差异。比较重要的地方有:

①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二人虽都赞同“内发”论,但蒙台梭利强调通过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福禄倍尔则倾向于个体复演说。

②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动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 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倍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的学习。

④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⑤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对幼儿活动“环境”的理解不尽一致。二者都包括室内、室外两大部分;但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与福禄倍尔的幼儿园环境及设施有些区别⑥在教育对象上,福禄倍尔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层子女,实行半日制、不供膳;蒙台梭利幼儿学校则主要招收贫民子女,实行全日制、供膳。

由于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在具体的教育主张上有上述差异,因此有人提出:蒙台梭利体系的确立使得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了。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08、09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地,曾经的天之骄子,已经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毕业等同于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在:首先,就业形势本身是很严峻的,这是大学扩招带来的难以回避的事实;其次,好的岗位需求有限;第三,大学本身培养的学生并不都是专业人才,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还是有一定的脱节。除了一定的专业水平,用人单位还要求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都要强,但是实际上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欠缺。所以,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高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成“抢手货”,就业市场也似乎显得较为宽松。事实上,形势并不容乐观。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个清醒的认识。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同比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率为4%。幼教事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与之配套的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幼儿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各地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从全国现有13.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方能容纳扩招的1400万名适龄幼儿。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福昌表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

过去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不高,会跳会唱就可以了。而这两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老师的道德素养、教育能力、有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是更关键的因素。因此,正规“科班”出身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福利待遇也明显提高。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至于本科、研究生等更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去当幼儿教师,还可以在跟幼儿研究方向相关联的杂志社、研究所工作,也有不少自己创业当园长。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

综合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似涨实跌,自有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家庭对早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2003-2007)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前进,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个人素质提高,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经济承受力越来越高,形成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社会越来越需求的高学历高综合素养的专业师资。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例如:湖北日报于2007年3月17日报道了题目为“幼教大中专生成了香饽饽”的一则新闻,学前教育系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去年一度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湖南、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二、在短期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我们要对就业前景存在“忧患意识”。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已呈“水涨船高”之势。

据报导:随着高校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上海市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也开始“水涨船高”了,从2006年开始,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招聘对象已全部锁定本科生。例如,武汉市教育局[2007]6号《武汉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中,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也规定了:“应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教育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幼教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2、社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从数量的补充逐步过渡到质量的竞争。

由于对幼教市场普遍看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则在不断扩招,非师范院校诸如高职高专也在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毕业生将逐年增加,幼教师资数量的补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将完成;当数量达到饱和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激烈的质量竞争,用人单位优中选优的大趋势将日益明显。质量就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着眼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经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幼教就业市场的潜在危机是存在的,有没有规避的办法?怎样去规避呢?

一、不断提高常规办学质量,努力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技巧培养力度,同时,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是关键。

众所周知,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办学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是否与社会用人需求相匹配,必须从根本入手:弹唱说跳画的基本功、基本的幼教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都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必须从日常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抓牢、抓实、抓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管理,精心设计系统课程,精心选择教学用书,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日常管理要特色。

目前除了常规的吹拉弹唱跳外,还要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行业前沿能力的掌握运用情况:如早教、蒙特梭利教育等,这些都对在校的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只看到眼前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而不去思考前瞻性的发展,那么接下来的卷进下一波高失业率浪潮的肯定其中有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居安思危,理性面对当前形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全方面、专技能、高素质的发展自己,应对市场的变化,未雨绸缪,做好超前于市场发展的自身发展,积极应对市场的选择。

二、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现实、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

幼教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空前扩大,呈多元发展方向。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更新就业观是很有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仅仅只是到幼儿园当教师,而是将保育员(教师助理)等多个岗位逐渐锁定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其目的是希望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多元化、边缘化,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幼教专业学历水平的毕业生是提高整个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大的生力军,是从事社区幼教人员、亲子园教师特教教师、专职兼职幼教培训教师(英语、感统训练等)等的最佳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作为高职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基础指导他们准确地进行就业定位。此外,各类幼教机构的行政管理、培训咨询,幼儿系列产品的研发与营销,对外相关一对一家政服务等多元化的就业市场,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前沿、更多元的市场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进并落实行业的先进理念,聘请行业专家定期走进课堂,同时要敢于把学生大量不定期的推到行业中去锻炼实训实践,这样通过大胆的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激活传统专业的现代需求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员树立以下育人观念:“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技能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规避学校和社会脱节的尴尬,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形成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同步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合理预测就业市场,办精品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幼教发展的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艺体、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幼教就业市场,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育婴师,营养保健师,幼儿教师,幼儿舞蹈教师,幼儿英语教师,市场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雅思等级考试,蒙特梭利教育教师,早教开发教师等相关等级证书,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