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1: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摘 要:语音导览系统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宣教模式,提高了宣教效率,增加了博物馆参览容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断变化,语音导览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追寻语音导览系统的历史,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好发挥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宣教中的应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论文网 http://

关键词:语音导览系统;博物馆宣教;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01-02

世界上第一代语音导览器是1957年由美国ACOUSTIGUIDE公司(爱可声)发明的。实际上,它是一部录制了讲解内容的磁带播放机,由美国凤凰城历史博物馆(Phoenix Museum of History)率先投入使用[1]。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讲解员,满足了游览主体自主游览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地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览主体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着语音导览系统不断地升级换代,以满足参览主体现实需求。

一、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用藏品和宣教活动传递人类文明以满足各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同时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宣教活动作为博物馆传递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样式。

1957年为解决人力匮乏与参览人数众多的矛盾,人们创造性地把录音技术运用到宣教活动中。把宣讲人的声音资料录入磁带,并通过播放器不间断播放。至此,人类的第一部语音导览系统正式出现。它的出现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匮乏与参览人数众多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宣讲人员精力有限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富足的物质生活同时催生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博物馆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场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比上年度增加了345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了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肯定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规定。博物馆事业发展,紧跟经济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设施也在不断改进、完善尤其是语音导览系统。

语音导览系统是在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应用较多的导览形式,目前依然在大范围地为游客提供服务,语音导览系统在应用初期给游客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让各个类型的游客在它的帮助下了解了更多的展品信息,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参览群体的个性需求,传统的语音导览系统显得力不从心,为解决这现实,人们将更多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导览系统中,推动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演变。语音导览设备第一次升级换代是从磁带播放机变为便携式CD随身听,之后MP3、MP4也应用其中,不仅录入资料简便,而且携带使用也更加方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系统开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也催生了语音导览系统的再次升级换代。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语音导览系统开始被运用导览系统中,并被广泛推广,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博物馆的基本都使用了该导览系统[2]。该系统是通过增加自动位置识别模块形成的一种智能导览系统,需要在博物馆内安装无线发射装置来帮助导览设备完成对展品的定位,观众只需租借电子导览器、戴上耳机,便可获得自助式的语音及多媒体服务。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软件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人们又开始将智能手机与导览相结合,语音导览系统又迈进了全新的时代。现在观众不再需要租用专门的导览设备,只要将随身携带的手机拿出,下载相应的APP软件或者扫描展品前放置的二维码,就能获得智能语音导览服务。借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东风,语音导览从简单的语音录入输出,发展到现阶段的视听一体、自由选择的复杂智能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参览人群的需求。

二、语音导览系统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目前,博物馆中常见的语音导览系统主要有: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语音导览、基于RFID技术的手动语音导览和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微信语音导览。自动语音导览是利用电子导览器接收展厅里识别模块和无线装置发来的信号完成对展品的定位,理论上观众只需要携带电子导览器、戴上耳机,就能走到哪里听到哪里,实现随心所欲的观展。但实际使用中,由于识别模块具有相应的辐射面积,设置时不是与展品一一对应而是按区域进行放置,因而会出现信号重叠或者缺失的情况,进而导致讲解内容与展品不符或者走到展品前却没有讲解。另外,导览内容的录制导入工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周期,因而遇到常设展览更换展品或者举办临时展览时,观众就无法听到相关内容,导致参观不尽兴、抱怨连连。

手动语音导览也是基于RFID技术,它的信号源和展品一一对应,观众只需要在导览器上输入相应的数字,就能听到相对应展品的介绍,实现了随心所欲、一物一讲,按理说应该广受欢迎。但实际上,观众尤其是年长和年幼的人并不喜欢这款语音导览,原因也很简单,输入的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了。观众需要在博物馆提供的一份编号单上或者在展柜上找到相应展品的编号,然后输入导览器,按下播放键进行收听,如果语音讲解没结束却需要听另一件展品的介绍,就要暂停退出再输入,这对于老年人或者儿童来说太复杂,他们没办法单独操作,而其他家庭成员操作几次后也会因为麻烦而放弃使用。

微信语音导览是以观众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为载体,以二维码技术为核心,通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展品前提供的二维码图标获得相应的语音介绍,同时还能收发文字图片视频、即时互动等。微信语音导览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导览方式,它不再依赖于第三方设备,而且开发周期短、费用低、功能强大,使用时观众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具备其他语音导览方式无法匹敌的优势。但科技和经济上的优势并不能掩盖这一新兴事物的弊端――语音和信息的分享是基于无线网络,这就需要博物馆提供便利的网络连接,同时网络信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语音导览的效果;智能手机的使用和APP软件应用对于老年人或者儿童来说并不简单,受众群体仍会比较局限,一时间很难做到老少皆宜。

从实践来看相对于博物馆中的标识导览、人工导览等方式,语音导览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第一,可以替代人工导览,填补人工导览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足;第二,设备小巧,便于携带,无须跟着讲解员走固定展线,适宜观众个体自由观展;第三,可以提供多国语言、多种版本的语音导览内容,满足不同国籍、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第四,经济实惠,价格比人工导览便宜很多,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重复收听;第五,语音导览内容规范,不仅讲解内容字斟句酌、通俗易懂,而且外文翻译语句规范,录音人员水准也达到专业要求。

语音导览系统在独具优势的同时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硬伤:一是信号源分布会出现重叠或缺失,因而造成讲解内容与展陈实物不符的情况;二是有些语音导览需要操作电子导览器或智能手机,这对于年长或年幼的人来说过于复杂,限制了这类人群的实际使用;三是观众遇到问题没办法提问,也得不到及时答疑解惑,难以取代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所带来的舒适感;四是语音内容的录制导入工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周期,更换展品或开设临展时会出现没有相应介绍的情况;五是有些语音导览需要电子导览器的支持,整套设备的购入成本比较大,损耗比较快,日常维护工作烦琐,使用的成本比较高。

由此可见,语音导览系统已经遇到了基础技术影响持续发展、使用人群受到限制、难以超越人工导览的亲切感等发展瓶颈。

三、语音导览系统的未来发展

语音导览作为博物馆一种重要的导览方式,与标识导览、人工导览一起在观众和博物馆文化内核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馆藏文物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当然,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无数的可能,未来语音导览系统又会走向何方呢?笔者认为语音导览系统会朝着以下两个方向发展。

1.幻影导览系统

未来语音导览系统或许会升级为“幻影导览系统”。观众只要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对准展品,这件文物的背景资料、出土情况、修复处理过程等影像信息就会配合着解说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展陈的文物有缺损也没关系,幻影系统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物修复,会使观众看到一个多角度呈现的完好无缺的模样,一旦移开摄像头,眼前又会是那个最本真、最朴拙的展品实物。当摄像头对准展厅或者过道时,观众可以看到一些并没有实际陈列在此的文物或者设计,它们有的是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一段历史或者解读文物,有的则是过去或者未来在这里展出的文物,这样,观众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欣赏到更多的展品,并能展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生活环境。

2.智能导览管家

未来语音导览系统会提供全能管家式服务。一走进博物馆,展览信息、馆内活动等情况就会通过导览器或者手机传达给观众;导览系统会根据当前参观人数和分布情况为观众提供最优观展路线;观众在参观时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导览系统发问,它会给予解答或者将问题提交馆方,观众在走出博物馆前会得到相应答复;观众可以将问题、建议、观感等告诉导览系统,它会自动生成文件传递给馆方,博物馆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将问卷调查、应急指南、官方宣传等传送给观众,形成互动;导览系统还可以帮助观众找到特定展品、休息区域、纪念商店等,成为观众在博物馆观展时的贴心管家。

当今社会是一个资讯膨胀、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他们的接受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对随心所欲观展的期待值较高,对展品的深度解析要求较严。语音导览系统作为博物馆展陈和宣教工作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为观众高要求、个性化观展提供了便利,也因为高速发展的科技而具有更多的可能,需要我们博物馆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其充分地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叶葳.语单导览:服务中的“角色扮演”[N].中国文物报,2011-07-20.[2]郑文君,任小飞.浅议微信导览的应用及利弊[J].科技展望,2014(8).

第二篇: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欢迎词: 各位朋友:

现在由我给大家来介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首先介绍北京孔庙,想要了解孔庙,先应知道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人(现山东曲阜)。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他开创的儒家学派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极其深刻的作用和影响。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孔子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他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跨世代的。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奠定了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世界范围内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而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除中国外,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也都建有孔庙。

京城唯一保存四座牌楼的古巷――国子监街:

北京历史上重要的街巷,常以牌楼为主要标志。然而随着城市的变迁,几乎已将这种标志冲刷殆尽。现今京城,唯一仍依清代规格保留下来的古老标志的街巷,仅存于安定门内。横贯街巷四座一间式彩绘牌楼,将这条浓荫蔽日的小街,点缀的分外古朴庄肃,著名的北京孔庙就座落在这条街巷的东端。由于孔子被誉为圣人,明代以后还享有某些与皇帝相等的待遇,故而在孔庙大门外东西两侧二十米处,各设一座清代下马碑,碑身正背两面,分别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即便皇帝亲临,也要下辇步行,以表庙门森严、神权至上,孔子地位之尊。同时在孔庙大门前还设有镶嵌琉璃雕花砖影壁一座,以示孔庙的威严。

左庙右学―北京孔庙的兴建: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民心,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又称“太学”)构成左庙右学规制。

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经历代多次扩建修葺,至民国五年(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北京孔庙形成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先师门:

一般孔庙大门均称“棂星门”。帝王祭天时要先祭棂星。北京孔庙大门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后,定名为“先师门”,“棂星门”三字则很少应用。大门为配有鸱吻等饰物的歇山式屋顶,顶檐下造型古朴简洁、稀疏硕大斗拱,仍保留了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同类建筑,北京难得一见。

先师门至大成门为第一进院 孔子加号诏书碑 :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被历代帝王尊为先师、先贤、先圣,尊号不断加封,冠以最神圣、最智慧的头衔。

大成门前东侧立加号碑一座,内容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在历代所获得的最高称誉。碑文中有“谴使阙里,祀以太牢”等句,是研究元代思想、政治、文化的实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进士题名碑: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从此,科举一直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培养和选任官吏的正途。经唐、宋、辽、金、元诸朝,至明、清达到鼎盛。负有盛名的孔庙进士题名碑,就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制度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清代科举考试沿袭明代,分文、武两科,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三级考试。文考第一级为院试,一般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县、治所举行,考中者称“秀才”(或称“生员”);二级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由皇帝的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员”;第三级考试包括会试与殿试,会试于乡试第二年在京师贡院举行,由朝廷礼部主办,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考中后再到故宫参加殿试,按成绩重新排列名次,入取者统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只取三名,赐“进士及第”,一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二甲名额不等,赐“进士出身”。三甲名额不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会试、殿试是分别发榜,故有“两榜进士”之说。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的,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由于考试等级繁缛,名次关系一生前途,故学子们对名次十分重视,曾为两帝之师的翁同和即是状元出 身;洋务运动的著名领袖张之洞曾考取榜眼;而清咸丰帝重臣曾国藩因只中了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对这个“同”字十分忌讳,一生当中每闻此字,便大发雷霆,成为笑柄。

孔庙院内198座进士题名碑,记载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进士题名始于唐代雁塔题名,据说韦肇及第,偶尔题名寺塔,于是后人相继仿效。孔庙院内题名碑是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建立的。元代开科16次,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进士姓名,故元代题名碑已不多见,仅有的三座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校长)吴苑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座,清代118座。著名人物有:明朝护卫北京城将领于谦、明末大将军袁崇焕、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禁烟首领林则徐等。其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代末科进士题名碑上还刻有“沈均儒”的名字。沈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还有一些事迹、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奇人物,如刘墉(刘罗锅)、纪昀(纪晓岚)等,也均碑上有名。刘墉、山东诸城人,按其才华本应成为状元,但一般考官决定不了,必须皇帝御批。乾隆皇帝拿到刘墉试卷后,看其名字为“墉”,说 “状元怎能用庸碌之人”,于是召见刘墉,见其矮小、鸡胸、罗锅。便想为难他一下,让他以自身长相为题作诗一首,刘墉即刻吟到“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弄得乾隆皇帝哑口无言,但乾隆还是御批为二甲二名。光彩夺目大成门:

进入先师门,迎面便是重基石栏的大成门。大成门与主体建筑大成殿同取孔子对中国古文化做了“集大成”之意。大门前后 三出陛,中为螭陛,左右各十三级台阶。门内悬钟、置鼓各一,每逢皇帝祭孔,鸣钟108响,击鼓360通。钟鼓齐鸣,百官就位,庄严肃穆。乾隆石鼓:

大成门内两侧有石鼓十枚,为清乾隆年间仿照先秦石鼓刻制而成。原物在唐代陕西歧山出土,因其形状似鼓故称“石鼓”。鼓上文字内容为游猎古诗,称为“猎碣”。石鼓被称“国中之宝”,乾隆皇帝因“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故而重新刻制。原物早年辗转徙迁,曾置放在孔庙,现今存放于故宫博物院。乾隆石鼓之文字,为今人习石鼓文书法的重要范本。石鼓歌碑:

东西两侧的石鼓旁各立有一碑,东侧碑文记载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刻石鼓之经过,西侧碑是清代大书法家张照草书唐代韩愈所作的《石鼓歌》。张照手书,苍劲有力,刚柔相济,属难得的书法珍品。

大成殿

碑亭

焚帛炉

砚水湖

古柏:

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为二进院,是孔庙的中心院落。院内有东西庑各十九间,左右对称。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东西掖房及两库均为L形平面附属建筑。

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甬道直通大成殿。甬道两旁浓荫掩映,有清代十一座碑亭(东六西五),加上一进院三座共十四座,碑亭巍峨壮观。碑上内容主要是明、清两朝,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重大史实,或是修葺国子监孔庙、或是皇帝“临雍”、祭孔的纪事。亭内石碑高大、龟趺精美,碑体穷尽雕工,精制绝伦。甬道西南有焚帛炉一座。炉呈长方形,上覆歇山顶盖,炉内均罩绿琉璃砖,庄重醒目。古人认为:只有把供奉的物品烧掉,孔子在天之灵才能收到,每当祭品焚烧之时,青烟缭绕,直上九天。此炉亦称燎炉。炉旁尚有一眼明代古井,当年水浅而甘冽,相传封建文人若能饮一杯古井“圣水”,并以井水磨墨,便能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金榜题名。为此,乾隆赐名“砚水湖”。一株名为“触奸柏”的老树:

大成殿月台前右方,有一株苍劲高耸的柏树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他平时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残害忠良、作恶多端。当他路经该树下,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吹掉他的乌纱帽,使其仓皇逃走。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据说,这株古柏为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所植,至今已700多年,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劲。金碧辉煌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现存大成殿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吻,殿内金砖铺地,整体规制,与故宫太和殿无二。

大成殿前宽敞月台,高于地面2m,月台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东西两端各有16级台阶,前级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宝珠火焰、云水波涛、蔚为壮观。

大成殿与月台的和谐统一,犹如白云托扶的天上楼阁,令人不禁心弛神往。清代皇帝御笔匾额:

清代自康熙皇帝始,每一皇帝即位,照例要到国子监讲学,原讲学处为国子监内彝伦堂,乾隆49年(1784年)增建辟雍,讲学处改在辟雍,称“临雍”。然后在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有的皇帝即便不“临雍”,也要照例题匾悬挂。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1916年遵教育总长范源濂指示,将清帝题匾取下,改悬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的题匾。1985年,所有题匾重新复原陈列。只康熙题“万世师表”匾,改悬大成殿前檐下。“神位”“四配”“十二哲”:

跨进大成殿堂,迎面绣有吉祥图案的金色幔帐簇拥着供奉的孔子神位木龛,龛两边的楠木大柱,一幅乾隆御笔名联越然其上:“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正龛内为“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的木牌位。正位两旁,设有配享的牌位,复圣颜子(回)、述圣孔子(伋)、宗圣曾子(参)、亚圣孟子(轲),称为“四配”;东西两侧设有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孙师、朱熹牌位,称“十二哲”。礼器

祭器

乐器:

大成殿内的礼器、祭器、乐器皆为祭孔大典及平时供奉所用,多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遗物,包括有尊、爵、卣以及笾、豆等,乐器中的编钟、编磬、柷、敔、篪等在现今乐器中,已很难见。祭孔乐舞:

大钟鸣响,琴箫悠扬。舞生秉羽而立,歌手执笏唱颂,身着朝服的主祭官,恭敬举爵献酒……。这一切恍若隔世,却又近在眼前。这是9月28日孔子诞辰之日,北京孔庙举行盛大的祭孔 乐舞表演的场景。

清代以来,每年举行大型祭祀孔子仪式两次,即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简称“丁祀”。每逢祭日,午夜过后,参祭人员齐集孔庙门前。晨三时许,祭祀仪式开始,钟鼓齐鸣,奏乐、迎神等一套仪式后,直至拂晓方告“礼成”。随后祭祀所用的三牲(猪、牛、羊)分成若干块分送主祭和陪祭,分享祭孔供品,算是一种荣誉。按规制,皇帝亲临祭孔,拜于大成殿中,谴亲王恭代,拜于檐下月台,谴大臣代祭,拜于阶下,不可逾礼。

祭孔活动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曾以祭孔掩其真面目,妄图借此表明称帝合法化。民国期间最后一次祭孔活动为1948年。

祭孔乐舞表演以颂扬孔子生前业绩为主,集乐、歌、舞三位一体。乐源于孔子所推崇的韶乐,舞蹈起源于夏,歌词为隋代牛弘、蔡徵创作。演礼乐生阵容庞大,四十五人分别击磬敲钟、弹奏古筝古琴,吹奏笙管笛箫,柷、埙、篪,样样齐备。乐曲八音齐全,古朴纯正,金声玉振,典雅悠扬。

舞生三十六人,左手持龠,右手持羽,每一个舞蹈造型代表一个字。歌生唱完一句,乐曲奏毕一节,舞生正好完成一组动作。舞姿刚劲优美、舒展大方、有雕塑之美。祭孔舞蹈音乐源远流长,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

整个典礼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部分。作为一种庙堂艺术,形成了自古以来独具一格的国学祭孔气氛与大成殿之间宏大的统一。香烟缭绕中,让人感觉孔夫子正襟危坐在殿堂内,我们则仿佛置身于中国历史的春秋时代,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崇圣祠: 崇圣祠座落在孔庙第三进院,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殿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它与大成殿之间有崇圣门相隔,独成一体,绿瓦映古柏,更显幽深清宁。孔庙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三进院落中东西两侧均有辅助建筑多间。前院东侧有省牲亭、井亭、神厨,西侧有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后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成礼乐: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从孔子开始,儒家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视礼乐的传统。“大成礼乐”展演项目是我馆抢救和保护传统礼乐文化,将孔庙国子监蕴含的礼乐文化精髓挖掘整理后,搬上舞台展演表现的一次尝试,是对博物馆传统基本陈列展览的丰富和创新,它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新感受,在与演员的互动中体味传统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大成礼乐》的舞蹈和乐曲,继承了孔子的“礼”“乐”之美学思想,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以“乐”载“道”,以“道”育人,从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声乐美学的角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台好看好懂的节目,真正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礼乐的“肃穆、庄重、典雅、含蓄、和谐、纯正”之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时代精神,并起到教化人们思想,传递“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宗旨。展演内容:

1、序 幕:《有朋》——迎宾,音乐大气、舒缓,厚重;吟诵和朗诵叠加 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美好感觉。

2、第一幕:《学而》——竹简舞,吟诵、朗诵叠加,体现出儒家文化精髓,再现浓郁的学堂风气。音乐肃穆、庄严;舞蹈震撼、庄重。

3、第二幕:《福兮》——女子群舞,音乐优美,清雅,欢快。舞蹈优美、典雅。

4、第三幕:《关雎》——女子独舞,古琴和男子唱诵,再现古代人对爱情的美好追求。音乐唯美,优雅,华丽。

5、第四幕:《大同》——祭孔舞,吟诵、朗诵叠加,表现出天下大同,千秋宁和的景象。音乐庄重,大气,祥和。演员与观众互动礼拜先师先祖。乾隆石经:

“乾隆石经”是指儒家的13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孔庙的“乾隆石经”刻石共有189座,原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移至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

“乾隆石经”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我国虽有“熹平石经”、“开成石经”,但都有不同缺陷,唯乾隆石经有独特之处。

蒋衡,清雍正年间江苏金坛恩贡生,游历长安时,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紊乱不堪,深以为憾,决心自书一部十三经。于是,从雍正四年(1726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历时12年,完成了这部63万字的经文手书,字体工整,一丝不苟。乾隆五年(1740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将蒋衡手稿转献朝廷,收藏于大成懋勤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裁,负责考订蒋书经文,并动工刻石。彭、刘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校订蒋衡手稿,并把俗题字改为古体字,同时考证经文异同。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碑刻成,立于太学。同时以墨拓本颁行各省。彭因功受赏太子太保衔。和珅为此嫉恨,命人一夜 挖去碑上经彭改过的古体字。嘉庆八年(1803年)和珅被贬,嘉庆帝又命学者纪晓岚、董诰等人重新校订并补齐被和珅挖去的字,至此“乾隆石经”得以还本来面目。

与“乾隆石经”同处在一起的还有从国子监彝伦堂移来的清康熙帝御笔《大学碑》。《大学》选自《礼记》一书,内容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理。康熙书法功底深厚,气势磅礴。除此之外,北京孔庙尚有清乾隆登基60年(1795年)时镌刻的《御制说经文》碑13座,《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满、汉文碑各1座。下面介绍国子监:

国子监始建于13世纪的元朝(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是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也曾对国子监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致使这座古老的大学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平面整体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由三进大型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万7千多平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 “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亭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国子监前院东侧由“持敬门”于孔庙相通。

国子监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子监又是全国唯一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琉 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的学生,也曾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为培养全国各族学生成长,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过积极的重要作用。古老大学的象征——太学门:

国子监大门称“集贤门”,顾名思义,就是聚集、培养贤能人才的地方。二门称“太学门”。说到“太学”,可以追溯一下历史。“太学”一词源于三千多年前,那时就有了以“太学”为名的学校,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已创立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中央官办大学――“太学”,与世界上最早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欧洲的雅典大学同处一个时期。从此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一直延用至清末。因此,古时候国子监称为太学、国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今有些人拿国子监与今天的北大、清华相比,不够准确。因为清华、北大与复旦、南开等在国内都是重点大学,地位平等,而当年的太学是国家办的唯一的中央大学,其他学校是不能与之媲美。

太学门还有一层意思。因为国子监的“监”字,实际上是指管理教育的衙门,但到明、清时“监学合一”,也就是管理职能和学校教育职能合二为一,总称国子监,进了二门就算进入教学区了。

别具一格的琉璃牌坊:

踏进太学门,迎面是一座高大华美的三门四柱七座的琉璃牌坊。在北京,类似的牌坊不止这一座,但国子监琉璃牌坊地位特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一是因为它位于皇帝讲学宫殿“辟雍”的前面,可以说是辟雍的大门,牌坊顶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具有典型的皇家建筑特征。而其他琉璃牌坊都是建在寺庙内,用绿 色琉璃瓦为顶。二是牌坊上没有任何宗教饰物。牌坊中门上方,南北两面分别书写的“圜桥教泽”、“学海节观”横额,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其含义都与教育有着直接关系。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

走近辟雍大殿,人们会被这座黄瓦红柱的宏伟建筑所吸引。辟雍可以说是世上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用的宫殿;建筑形式独一无二。

辟雍建于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式建筑。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辟雍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汉白玉做护栏,构成“辟雍环水”的古代形制。池水之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梁桥通达四门,连接内外,构成了辟雍的独特建筑风格,体现了辟雍深邃的历史内涵。“辟雍”一词起源于我国三千年前的周代,据史料记载“天子之学曰辟雍”,辟雍四面环水,是周天子学习、议事的场所。辟雍最早是建在湖心小岛上的大房子,周边是水,水的外边是树林,天子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文化政治知识,还可以在四周捕鱼狩猎,古时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演练,是一处即安全又安静的好地方。也正是由于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的名称。据汉代大学者蔡邕解释:辟雍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就是 指周边的水环绕一周,湖水清澈透明,形成圆型,就像一块无暇的玉璧;“雍”为水中陆地;而“辟雍”这座大房子就建在上面,是玉璧的中心,所以取名辟雍。

辟雍的兴建与清乾隆皇帝有关,乾隆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君主,他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几下江南,耗尽国力,是清由盛而衰的“高宗”皇帝。他登基的第二年,就亲临国子监讲学,可那时太学还没建辟雍,皇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内设座。乾隆不甚满意说:“以天子讲学于彝伦堂,只可以说是视察学校,而不能说是“临雍讲学”。他几次提议建辟雍,但都因故没有实现。直到乾隆48年,年逾古稀的乾隆终于下了死命令:“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完备”。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让他“兼理国子监事物”。我们知道,辟雍建筑跟水密不可分,大殿有水环绕才能叫“辟雍”。但国子监内没有水,又不能把辟雍建在荒郊野外有湖有河之地。另外,辟雍没有可参照的建筑物,只凭书上简单的文字记载,要达到既符合古代形制,又要美观实用,实为一道难题。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刘墉和他手下的能工巧匠们,时间不长,辟雍环水工程的设计就搞出来了。首先以开凿深井,取地下水注入环池,解决了辟雍环水问题,又在环池搭建四座石桥,直通辟雍四门,形成了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环桥造型。自乾隆48年春动土,到49年冬竣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创造性地建成了辟雍环水工程。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夸赞说:“辟雍建筑复古而不泥古,循名以务实”。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工成碑记》,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高大的石碑上,矗立在辟雍前东西碑亭中。又将他对古时候天子在辟雍内进行敬老尊贤活动时所谓“三老五更”的认识,写成《三老五更说》一文,也用 两种文字,分别刻在石碑的背面。这样两座御碑,相同的内容,也成了国子监碑亭的特色内涵。另外,还把国子监里报时的钟鼓,移到琉璃牌坊稍前方的左右两侧,造就高台阶的钟鼓亭,构成了以辟雍为主,包括东西碑亭、琉璃牌坊一组皇家级建筑,为国子监整体建筑群增添了几分高贵的气息和美感。

走过宽阔的石桥,踏上六级台阶,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殿内。殿内井口天花,正面以龙彩绘;无梁无柱一览无余。其实,辟雍殿内并非无梁,而是采用斜角架梁的办法,这又引出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当年刘墉他们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中,四角位置原设计有四根立柱做支撑,该设计上报乾隆帝审批,乾隆批转户部尚书和珅审议,和珅提出:可不可以把四根立柱去掉,改成斜角架大梁的办法。这一提议立即被采纳。仅这一项改动,即节省了4400两银子,又使殿内没有柱子遮挡,整体显得更加宏伟宽敞,结构更 趋合理,而且造就了辟雍殿内穹隆顶的特点,一举多得,实在高明。看来和珅虽是个大贪官,但也确有过人之处。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斜角架梁的建筑结构。斜梁、额方采用金龙合玺彩绘,是最高规格的。殿内地面满铺“金砖”。辟雍是一座方形殿宇,有人会问,古时候皇家宫殿都是九间制,就连门钉都是九九八十一颗。辟雍为何是面阔三间。其实辟雍也是九间制,你不妨在中间划一个“井”字,稍一琢磨就清楚了。皇帝的宝座就安放在正中一间的中心位置。

当我们进入辟雍内,正面皇帝宝座和屏风等陈设立刻映入眼帘,这些摆设,都是当年乾隆皇帝“临雍讲学”时用过的原件文物!现今能在北京如此近距离地观赏皇帝升殿的御用物品,恐怕只有国子监辟雍殿了。话说当年乾隆皇帝在辟雍建成后的第二年 早春,就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皇帝坐稳龙椅后,先由满汉大学士讲“经”,再由满汉祭酒讲“易”,称之为助讲。随即乾隆帝亲自宣讲《四书》中《大学》里的一段话:“为人君者止于仁,……”。论述自己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殿内东边站着一排王公,西边站着一溜部级以上的大臣,其他听讲的学生和各级官员都跪在环桥以南的甬道两侧。据记载,仅听讲的学生就有3088人,再加上在北京的各级官员、朝鲜使节等,不下4、5千人。

皇帝“临雍讲学”,还要在辟雍内题匾,辟雍内正北上方“雅涵於乐”,是乾隆亲题;南边“涵泳圣涯”,东边“万流仰镜”,分别是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题写。东西六堂——监生上课的教室:

迈出辟雍的大门,可以看到两边是长长的带有廊柱的房子。这两排房子称为“东西六堂”,是当年国子监学生上课的教室。

“东西六堂”分为东三堂、西三堂,每堂11间房,共计66间房。六堂内部宽敞,外廊连接,建筑规范,整齐划一,成为国子监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堂中:广业堂、崇志堂、正义堂是初级班,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一年级,学期一年半。诚心堂、修道堂是中级班,二年级,学期也是一年半。率性堂是高级班,一般学期为一年,大约一共上四年。但是升入高级班后,要实行积分法,一年内积满8分才能毕业,不然就要留级。国子监实行月考和季考,分别由副校长,校长主持,非常严格。考核中文理都是优等的才给一分,考核一般的只给半分,不好的一分不给。因此学生们必须用功读书,平日里“书声喧两庑”,晚上是“传析三更静,挑灯六馆明”。昼夜苦读,才能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升级,踏入仕途。国子监的学生来源途径多,名称繁杂,通称为监生。监生以贡监生为主。贡监生来自全国各地,是由各府、州、县学经过严格考选的优秀学生,就像进贡一样送到京城皇家大学来深造。监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还有一些历史、文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写作“时文”,即八股文,以便将来参加科举考试。

监生每月月初和月末休息一天,平时除上课外,老师要布置作业,初一和十五要考试。每天上课签到,考试成绩要记录在案,是非常严格的。假如背书背不过,考试不及格还要受到体罚,或打手板。严重违规的要送“绳愆厅”处罚。所以按中国旧式教育的说法:老师省了板子,学校坏了孩子。学生们风趣地比喻:“子产、子产”准备挨板!“中庸、中庸”,屁股打得鲜红。

国子监监生的生活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住宿在国子监周围的“号舍”(宿舍)内,伙食也还不错,还发统一服装,但要求也很严,外出要登记,探亲有时限。学习成绩的好坏,能不能遵守监规至关重要。监生的淘汰率从初级班三堂,到高级班只剩下一堂。情况就可以窥见一斑。

国子监监生毕业后,“就业”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参加科举考试,监生有较为固定的录取名额,比各省学校学生的录取比例高许多。二是到中央六部去当“公务员”。国子监从明代初年开始,实行监生“历事”制度,也就是监生在毕业前要到六部各衙门去“实习”半年到一年。毕业时,六部会到国子监挑人,直接送到部里去工作,当个小官。国子监毕业的学生跟科举入仕差不多,都属于“正途”出身。绳愆厅与监规

博士厅与孔尚任:

沿“率性堂”继续向北,我们看到高台基上一座三间悬山式 大房,檐下高悬着“绳愆厅”匾额,这是国子监从事管理的重要部门,相当于现代学校的教导处,负责人称“监丞”是仅次于校长、副校长的第三把手。国子监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违反校规,犯了错误,都由绳愆厅负责惩戒。绳愆厅内设有红长凳四条,专为行刑而用。受罚的人趴在上面挨打,只要监丞一声吼,板落不知有多少,而且根本不容申辩。如有重大罪责,还要带枷锁,甚至枭首示众。监生稍有不慎,轻则开除、关押,重者丢了性命,做名监生实在太难。

博士厅与绳愆厅东西相对,是国子监负责管理教务的部门。国子监博士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也负责出题考试,给监生上大课,做学术引导等,厅内陈设有讲章牌,九门门差牌等。清康熙年间,《桃花扇》作者,孔子之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曾在里边办公,他在《出山异数记》中讲到,初到国子监任博士时,就在彝伦堂前露台西阶设座讲大课,“集八旗十五省满汉弟子数百人,绕座三拜……”,然后听他讲课的情景。可以想见,当年台上讲章牌侧立,六堂学生整齐就列,礼生按部就班,有一种博士讲经授业,师生各得其所,其乐融融的场面。彝伦堂——国子监的大礼堂:

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总面积6百多平米,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

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公元1313年),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后来明朝永乐年间重新翻建,改名“彝伦堂”。大堂中门上方“彝伦堂”横匾,则是清康熙皇帝题。在辟雍未建之前,皇帝到国子监讲学,都在彝伦堂正中设置宝座。彝伦堂东门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设座的地方,学校遇有重大活动,也在彝伦堂举行。比如历届科举考中进士,由一甲,也就是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率领,祭孔后到国子监彝伦堂东门拜谢“恩师”。当然,这些进士不一定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但最高学府的校长、副校长是全国老师的代表,也就具备了这一恩荣。然后还要进行“释褐簪花”之礼,既众进士从此脱下粗布的百姓衣服,换上官服,并由祭酒、司业亲自在前三名的头上插金花,是一种非常荣耀的礼仪,过后祭酒还要赐宴,与所有中进士的学生们把酒庆贺。

彝伦堂前,宽广的平台,称为灵台,也叫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场所。灵台东南角上,立有一座石刻日晷。日晷又称日表,是白天测定时间的仪器。国子监日晷建于明代,虽然没有故宫里的日晷高大华贵,但基座敦厚大方,云纹雕衬表盘,于古朴中更显庄重,低矮之处更为实用,与国子监钟鼓相和,是当时学校的主要计时器具。自成一统,地位特殊的“敬一亭”:

进入国子监第三进院,中轴线最北端的一座建筑叫“敬一亭”。敬一亭面阔五间,为单檐歇山顶,内外双面五踩斗拱檐,门上有“敬一亭”匾额。亭内梁架为明代团锦彩绘,面积约300平米。敬一亭四周砌有红墙,自成院落,小院正门上方刻有“敬一之门”四字,两边屏墙有砖刻团龙图案,建筑形式、规格都很特别。

敬一亭从建筑上看,根本不像个“亭子”,就是一座殿堂式建筑。它建于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存放着嘉靖皇帝的《敬一箴碑》等七块明代石碑,后来康熙皇帝御书的《崇高峻极》等四块大字卧碑和雍正皇帝的《训饬士子文》也放在亭内。

敬一亭两侧,有两个长方形二进小院落,东边的院子称东厢,西边的院子叫西厢。东厢是当年祭酒办公的地方;西厢是司业办公的地方。但司业有时常常和祭酒在东厢联合办公,因为国子监 “琉球学馆”设在西厢,是来自琉球的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历史上,国子监曾接待容纳过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等,尤其是琉球学生从明代初年到清朝后期,几乎没有间断过。国子监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复苏槐与罗锅槐:

在彝伦堂前灵台西侧,“博士厅”门前,有一株由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矮墙围绕的双干古槐,史称彝伦堂古槐,是京城最知名的古树之一。相传古槐为曾两任国子监祭酒的许衡亲手所植。清乾隆十六年,时逢乾隆母亲慈宁太后六十寿辰,本已枯死的古槐忽发嫩枝新绿,枯而复荣,又称“复苏槐”。一传十,十传百,众人皆认为是吉祥之兆,又恰遇大学士蒋溥奉命“释奠”孔庙,当即绘图赋诗恭呈圣上。乾隆得知后非常高兴,并提笔咏诗赞其瑞,朝中大臣也纷纷赋诗作画颂扬。时任管理国子监的大臣观保等也不甘落后,上疏请刻“御制古槐诗”碑,立于西讲堂正中以垂永久。而今,这株古槐依然枝繁叶茂,是国子监700多年的活见证。在辟雍殿西北侧,紧靠圜池石栏,还斜立着一株巨大的古槐,人称“罗锅槐”。据史书记载,修建辟雍时,将彝伦堂以南几十株槐、柏树移种二门外和雍和宫内。相传罗锅槐因为树龄已长,树干粗大,被列入砍伐之例,因刘墉爱惜古槐,力排众议,才得以保留。但不久,辟雍竣工,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前来视察,走到这棵树旁灵机一动,笑问群臣:“诸爱卿,此槐象谁?”大家心领神会,笑而不答。因刘墉天生背驼,为人机敏耿直,滑稽幽默,背地里人称“刘罗锅”。皇帝心说,你刘墉说出话来,常使我难堪,那“坏点子”都藏在罗锅里,罗锅槐,罗锅坏,音同意亦同。我把你的罗锅砍了,看你“坏招”从那出。于是指着槐树说:“罗 锅失雅,砍去修直。”如今,在古槐粗干的阴面罗锅处,砍削的痕迹还清晰可辨。结束语: 各位朋友:

往昔,孔庙国子监,蕴含着丰富的儒学文化内涵,文人荟萃,帝王光临,祭孔、视学。如今,这两组宏伟圣地为弘扬传统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纪元。

国子监孔庙导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再次光临.21

第三篇: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技,将编辑好的三维数据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途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兴科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本文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博物馆应用方面探析二者的结合。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技术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将编辑好的三维数据输入到虚拟现实软件的程序中,然后用直观的方式将信息展现到人们眼前,使人们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让人们可视、可知、可感,甚至是可嗅。

虚拟现实技术可跨越地域的限制,将人们无法亲临的景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更可直观的剖析很多无法拆卸和展示的事物。使人们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商业上,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投资费用。应用在医学研究上,可以数字化人体结构,虚拟手术过程,很好的解决了人体实验对象资源匮乏的问题。应用在娱乐行业,虚拟滑雪场、4D电影等更是丰富了消费者的娱乐生活。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更进一步深入到了教育行业。虚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博物馆的出现,改善了传统语言教学的略显枯燥的教育方式。使人们更直观、更深刻的获取知识信息。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博物馆是人们学习知识、参观文物、感受文化的地方,其社会意义强、教育功能直接,国家重视博物馆建设,主张更多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不仅能够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也为博物馆新的运作模式提供了可实践的方式,转变传统博物馆随走随看、走不到看不见的情况。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四部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利用虚拟现实打造的互动展示、自主选取视角等技术,让人们感受到了虚拟现实博物馆的奇妙。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到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各个层面,它可用于馆内展品和古建筑的数字展示与数字保存、也可用于展品和古建筑的虚拟修复与文化遗产监测、还可用于博物馆展品随展以及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损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观众和游人的参观游览需求。

(一).基于文物保护目的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收藏在展柜中,受到展柜空间的限制,观众无法近距离观看展品细节,也看不到文物被展柜遮挡的部分,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文物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数据化展示,逼真的呈现在观

众面前。更可外接感应终端,模拟文物形态、重量等外部特征。观众可通过对感应终端的操作,实现对虚拟文物的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从而实现了真实文物无法提供的新颖的交互式参观模式。

(二).基于古建筑保护与内部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基于古建筑保护的目的,很多时候,观众只能在围栏外或者隔着玻璃参观古建筑内景,受到室内光线和参观距离的限制,室内陈设模糊不清,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参观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后,可将文物古迹用数字化形式展现给观众,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天子的宫殿》系列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可带领观众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和倦勤斋等实际游览中无法进入的著名宫殿建筑中无忧畅游,让观众零距离观赏宫殿内部陈设和古建筑原貌,在保护文物古迹不被损伤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

(三).基于文化内涵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内涵是指事物内部包含的实质和意义,在众多博物馆中文物古迹中蕴涵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文物古迹背后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传统制作工艺等文化内涵传达给观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将这些文化内涵形象化、具体化,并配合动画、解说等后期效果,带给观众超越视觉感受的文化体验。

(四).基于博物馆合作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并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各大博物馆也与许多国际知名博物馆建立了友好的往来关系。在共同探讨研究相关文物保护知识,交换展览展示经验的同时,博物馆之间会定期举办专题性的借展展览,以此来满足广大观众对异国文化的渴望。但是受到时间、距离以及相关条例的限制,每次参展的文物等级和数量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大型展品和宫殿建筑更是无法参展。虚拟现实技术挣脱上述种种束缚,它能将不可移动的宫殿建筑带到展览现场,也可以把宫殿建筑的建造过程和文物的制造工艺以交互式方式传递给观众。虚拟现实技术在随展中的应用丰富了借展内容,把更多的知识信息带给观众,吸引了更多参观者,更好的完成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

(五).基于文物虚拟修复与数据保存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光阴荏苒,博物馆中的大量文物古迹都出现脆化、脱色、剥落等现象。保护和修复这些文物古迹也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数字化记录文物古迹的现实状态,跟踪监测受损程度,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虚拟修复方案,预先模拟修复过程,检验修复技术和手段的可行性,从而避免直接人工操作带来的不必要的文物损伤。同时,这些高精度的数据可以保持起来,以便日后开展更精密的研究工作。总结: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它在博物馆界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它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不断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吕晓刚.从文化遗产地的表象还原到内涵表达[J].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学智,李忠华.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

第四篇:浅谈“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

北辰区教育学会第二届“北极星杯”论文年会

浅谈“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

姓名:杨帆

单位:华辰学校

浅谈“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导学案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完成新知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本文从“导学案”的背景、“导学案”所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实验过程以及对“导学案”的一点体会等几个方面探讨“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的时效性和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并探讨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行性。

关键词:导学案 课堂 自学能力 教师素质

一、“导学案”的背景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二、“导学案”所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

1、坚持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目的性原则

(1)教学要贯彻培养目标,当然就要面向全体学生(2)既要保证“双基”落实,又要培养自学能力(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意志

2、坚持心理过程中认知结构与非认知结构的动态平衡原则

3、坚持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原则

4、坚持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

这几个原则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总原则。

三、“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实验过程:

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向“导学案”的新型课堂模式的过渡,为实现这一过渡,应抓住如下几项工作:

1、抓思想认识的统一,教师应回顾学习有关资料,逐步理解“导学案”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以及方法步骤外,要对学生做动员提要求。

2、抓备课,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教师的备课与”导学案”一致。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再不是例题搬家。而是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知识层次的分析,明确其中的知识点;确定课堂中的难点;划出关键词语、关键字;结合重难点完成知识的自学过程。

3、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① 自学,要使自学的内容与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巡视结果。② 讨论,要充分使用小组合作机制,起到相互指点作用 ③ 讲解,在保证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新知识的关键性内容要突出重点讲解;针对巡视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及时讲评。注意讲解与练习的有机结合

4、抓“差生”,对于一些差生,课堂上的自学对他们学习新知有一点的难度,这是就要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对其进行指导。

四、对“导学案”的一点体会

1、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是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处于最佳状态的关键。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也讲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备课时也讲备教材备学生,实际上还是备个人经验,所以讲授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所以传授知识的效率不高,而“导学案”,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如自学巡视,学生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操作,有问题可以充分暴露,学生自己可以小组合作讨论的纠正性暗示,进行自我调节;教师认真巡视,及时掌握全班的学习基本情况,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评价信息,确定讲解起点,相应的调整修改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信息反馈,贵在及时,及时反馈及时调节,方能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又如讨论环节,也是信息反馈的良好渠道,学生对此尤其感兴趣。学生感觉通过讨论解渴,心里亮堂。钱学森教授指出:“人的思维是集体的,不完全是一个人的,它受集体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中的内部信息得到了交换,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使学生自身的思维的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产生了信息交换,由争论、鉴别、思考、调整认识,直接引向更高的认识结构,这就是极好的思维品质训练,而老师是不能取代的。但老师必须正确的引导,评价信息,使讨论健康发展。在及时掌握学生有关“双基”的反馈信息的同时,也必须掌握学生的情绪,意志方面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中及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情绪、意向,必要时予以适当调节,以使认知、情感、意志结构不断取得统一的动态平衡,这里最重要的前提是老师必须有及时信息反馈的意识,如果自学不巡视,讨论不闻不问,作业不及时批改,练习不检查,小结不要求,挑再好的课堂模式也无济于事,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

2、“导学案”使学生的主题作用更加突出

“导学案”的核心环节是自学,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字,教师的“导”字,要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获取知识,老师的讲解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讲解,高层次的讲解,快节奏的讲解,少而精,决不代替学生思维,尽量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有节奏的一环套一环,但学生又有相对的自主性,可自定步骤,自我调节,相互交流信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手脑并用,思维积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导学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教师的才智得到充分施展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老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老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老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老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导学案”中教师的讲授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讲授,学生的思维走在老师讲解的前面,对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的障碍比较少了,老师必须侧重于知识结构、思维品质、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培养,必须加强“启智”的密度与深度,进行高层次的讲授,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思维敏捷,自主性强,课上课下各种问题都可能提出,老师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驾驭教材的能力,高超的教艺,是教师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导学案”在小学课堂的实验是初步的,仍又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我将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东平教育信息网,导学案问答

第五篇: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摘要: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解读、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导学 合作探究 主动 巩固

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教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

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典例探究和课后巩固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二)课

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

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专题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学案上用铅笔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用铅笔写有利于小组讨论后再次订正),完成教师分配任务。

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安排在黑板上板示、做好展示准备,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差生参与。

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要及时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

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在课外完成。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目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1.“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

学生:(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师:(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当中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对于导学案的接触还不是非常的多,因此在这里我将粗略的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再谈谈对于导学案编写的一些个人意见及反思。

四、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个误区

我校开展“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它的魅力。它的优势明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下面就我们高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关于有效使用导学案的研究情况作简单的总结。

1.导学案变成了“习题库” 在刚刚开始接触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我对于导学案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充分把握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即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不自觉的就会加入很多练习。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避免把导学案变成“习题库”,而应该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话只说一半,吊人胃口,引起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导学案之中适当的穿插练习可以起到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作用,但是过多的练习只会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2.导学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是指教师运用引导式教学备课的方案,是适合学生自学的一种辅助教案,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制出适合他们使用的、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本课重点并能指导他们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而不是换了个形式的教案。

3.导学案变成了教材的副本

其实很容易想到,导学案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自然就不能出现那些官方的、专业的、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果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却不加以分析和解释,那么导学案的意义又何在呢?在导学案当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说的是比较直白、通俗易懂的话,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或者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之后就能解决,这样导学案的意义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了。

4.导学案的检查存在问题。教师检查不及时,或是教师抽查一部分,有个别学生见有空可钻,就存在侥幸心理不写作业;或是组长检查,有个别学生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同时学生导学案的书写情况令人担忧。第一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书,也不动脑筋,只拿一本教学参考书,照着写完为止;有的学生什么也不看,你让写作业,那好我就在上面胡写乱画。只为写作业而写;有的学生把最后一题不愿动脑筋,直接空着;还有的学生回家写作业连书都不带。第二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题,拿到导学案没有认真读题就动笔写;对于开放性的题目,不会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直接空着;更有甚者经常以不会为理由不写。

五、分析原因

从现状看首先学生依然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嫌,比如拿到导学案一看题目不会做,就空着一个字也不写;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不配合,学生导学案完不成,给家长说过以后,让拿回家补一补,第二天拿来一看依然空白,这样的家长认为这是你老师的责任。其次导学案有的题目表述的不清楚,也会存在一些没有检查出来的错误。第三教师检查不到位,致使个别学生钻空子。第四教师对有一些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讲解得不到位,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还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导学案完成较好的学生要表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不同的收获。

第二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多下功夫,挖掘题目内在的思想,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结合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我们研究小组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接着是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 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 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 D.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

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第三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导学案,使个别学生无空可钻,杜绝不写作业现象。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下载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应用心得

    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应用心得 义井教育管理区中心小学柴晓芳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我一直都有一个愿望:让学生在每节课的课堂上都能听到地地道道的英语口语,师生在课堂......

    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应用案例

    让我们的教育更加锦上添花 ----“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应用案例 随着天祝二中这所新学校在天祝这块美丽的藏乡之地日益茁壮,“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也逐步在藏......

    对比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上杭县湖洋中学林其藩 语音是掌握词汇、语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的识记有赖于词的语音形......

    畅言语音教具系统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畅言语音教具系统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是抽象的东西,让学生单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显然会使英语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一、雷电防护基本原理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

    浅谈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原理以及应用

    摘要: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

    系统思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思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姜丽媛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系统动力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通常用以研究复......

    畅言智能语音系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定稿)

    畅言智能语音系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要:畅言语音教具系统就具有传统录音机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