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4 01:3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鹅》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鹅》教学反思》。

第一篇:《鹅》教学反思

《白鹅》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反思《白鹅》一课教学,我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化等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达喜爱之情把白鹅称作“雪白的大鸟”。我抓住这个语言的训练点,先引导学生自悟,再激趣引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边再读读。

2、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化:

内化是形成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一内因来实现。在课堂充分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问学生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接着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的白鹅。

(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教学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我打破了传统的串讲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积累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某些环节处理得过于细致使后面时间不够;课堂气氛虽然较好,但有时目的性不强。

《白鹅》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

(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

2、(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后小节:

《白鹅》这一课是宋美珍老师的试讲课,课文有趣的文字,宋老师幽默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

《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搜索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资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六、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树立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思想。然后利用教育资源网络教材指导书写较难的“餐”和“蹲”字,并让学生跟着书空,这样避免写错字。同时培养了学生写字按笔画写的习惯。

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2011年11月2日 地 点:下扎扎小学

主持:安艳君 记录:安艳君

研究课教师:陈玉珍 总结:陈玉珍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方式:质疑问难---发表见解---争论辩解---达成共识 活动目标:

社会的进步,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说话训练,作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与识字、听话、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它是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现实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我校广大教师正在不断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改革。目前,加强说的训练,已经引起各位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中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借助教材对学生层层引导以达到有效的说话训练,这又是不少人思考的问题。今天利用校本教研的机会,希望各位教师献言献策,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活动流程:

1、明确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质疑问难。

3、发表见解

4、讨论辩解

5、达成共识

万事开头难,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勇气。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公开的场所能张开嘴。逐渐的由在座位上说到在讲台上说,再到其他任何场所的说。由有准备紧张地说到没准备地有把握地说,由指名回答一个问题短时间说到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少批评,逐步增加学生敢说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式很多很多。‚以‘口语交际’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相信只要我们朝着‚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的培养目标一个劲儿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本着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的精神,积极地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再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扎实的培养,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第二篇:《咏鹅》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反思 1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学期,我上了《咏鹅》这节课,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上讲台前自由表演,或者参考教师示范的一些动作进行表演,但是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本环节过的比较匆忙,没有让学生表演,让整节课显得有头无尾的感觉,留下了缺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时间掌控的不太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学生大合唱反复的次数比较多,形式单一,应该分组演唱,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也不单一,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4、拓展。把别的古诗放在《咏鹅》的曲调里唱一唱,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并理会古诗的美,古诗也可以编成歌曲。

《咏鹅》教学反思 2

这首歌曲是一首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的唐诗所创作的歌曲,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较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

一、感受画面。

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转入旋律。

从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欣赏歌曲《咏鹅》,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美境。

三、启发想象。

这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阶段,方法是分组创编。首先启发学生动脑筋用动作表现鹅“向天歌”和“拨清波”的美丽姿态,接着通过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鹅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姿态和小朋友用舞蹈形式表现鹅的场面,让学生拓开视野。最后,我把为各小组准备好装着各种道具的“百宝袋”发给大家,让学生分组创编,充分发挥想象,表现诗的'意境。拟名“快乐池塘表演会”分组表演。结果有的带上各式道具,头饰进行表演,给歌曲配上生动的动作,充分体现“鹅”在水中唱歌和白毛、红掌、绿水的优美画面;有的用色彩、线条以画的形式表现诗的意境;有的用朗诵和造型来表现更是独具一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轻松、和谐、欢乐的气氛中感悟诗的意境美。最后,师生同演,将“白鹅”戏水的情景和美丽的画面留在同学的脑海中。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

《咏鹅》教学反思 3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流出了很大的空间,使我们能摆脱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在《咏鹅》一颗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内容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我进行了学科的整合。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先导入新课,再学习古诗、识记生字。这些环节只用了20分钟。接着整整20分钟让学生进行“才智表演”: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画一幅与插图不同的画。

(2)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一唱《咏鹅》。

(3)用捏你、剪纸等方法制作一只鹅。

整节课孩子们一会儿读古诗,一会儿学生字,一会儿花花,一会儿唱歌,一会儿玩泥巴、、、、、、气氛很热闹。

课后,我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不仅没能熟记本课的生字,也没读出这首诗的感情和韵律来。问题到底在哪?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标,与希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对照和思考,发现自己在学科整合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增强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的整合。《咏鹅》一颗的教学目标是:知道鹅的可爱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能有表情地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里哟呵哪个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六个生字。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古诗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却本末倒置,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才智表演”上,进行了盲目的、没有太多意义的学科整合,才导致出现了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不好的结果。

针对上一节课的存在问题,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1、学习故事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再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的情趣;最后让学生小组读、同桌读、指名读,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真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相信能使学生逐步达到“有表情地读,达到熟读成诵”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很韵律美。

2、把学生的“才智表演”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由、尽情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咏鹅》教学反思 4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境”就 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 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 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由画入境,感知全诗大意。

导入新课后,老师首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白鹅戏水”的 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古诗 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了诗的大意。

二、品诗画图结合,体会诗情画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 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跳舞、描 述大白鹅的美等)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不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非常适合低年级 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课改思路。

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首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进了诗的意境。通过 语文课和艺术课的融合,使学生享受到了古诗的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 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有感情吟诵,从 而实现了古诗的教学目的。

《咏鹅》教学反思 5

《咏鹅》是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诗。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咏鹅》只有18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个句子,3个韵脚(梭坡辙),1个对子(后二句),写了4种颜色,3种动态,有声有色,单从文字上看,已是极美了。

《咏鹅》这篇课文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认字6个,写字4个;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体会鹅的美,从而喜欢鹅,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做的比较好地方有:

第一个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大白鹅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画面。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环节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还有一点,当同学观察完这幅图时,如果我能够让学生再整体的描述一下整幅图的'话,效果会更好!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朗读古诗。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读的不够充分。

第四个环节,认识本课字词。在此处,我采用了“变字小魔术”,“开火车回答问题”等形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比较好。

第五个环节是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体会鹅的美及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这个环节比较失败,可能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孩子在理解诗意时比较吃力,课堂气氛顿时从活跃陷入低沉。

第六个环节设计的是古诗新唱,本来想以这个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而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成。

本节课下来虽然有不少的亮点,但是问题也比较多。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恰当,前松后紧;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不到位, 没能体现出生字与拼音的关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平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咏鹅》教学反思 6

《咏鹅》这篇课文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白天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画面。

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环节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还有一点,当同学观察完这幅图时,如果我能够让学生再整体的描述一下整幅图的话,效果会更好!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朗读古诗。

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这个环节,朗读的形式不够多,如果朗读的形式再多样化点会更好,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切忌单调的朗读。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的注意。在教学生如何朗读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诗,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读好诗句。这个环节,我比较注重诗的节奏感!

第四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

这个环节,在让学生刚认识生字时,可以先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等学生读熟了,或是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时候再拿在手上让学生读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还有,拼音和字可以用不同的笔来写,这样会更直观。

第五个环节,欣赏歌曲《咏鹅》

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美境。

小学一年级咏鹅教学反思4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听的鹅叫的录音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看CAI动画:杨柳飘舞,几只白鹅在池水里昂首鸣叫,红掌拨水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听诗歌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部分,如展示“曲项向天歌”的动画,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红掌拨清波”的动画,特写“拨”的动作和水波向四周荡开的景象,突出鹅可爱的姿态。多媒体的运用,声音和图像的.想象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三、以读激情,启发想象。

古诗的朗读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配音读、表演读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的优美,鹅的可爱,激起学生的感情。现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充满了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大胆的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把艺术带进课堂,再现诗中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之后,动手画一画,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鹅,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和表演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教学中,我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借助表演来表达情感,在学生诵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让学生尽情表演,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可爱的白鹅,在池塘里悠闲的拨动着碧波,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了美,记住了诗句,学会了字词。

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的环节中,全身心地参与,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

《咏鹅》教学反思 7

教学《咏鹅》这首歌曲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感悟诗情诗景。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白天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看图说话。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聆听歌曲。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来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边听边哼唱,在这个环节,课堂稍稍有些乱,如果聆听的形式再多样化点会更好,比如,一边聆听一边做动作,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切忌单调的.欣赏音乐。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的注意。在教学生如何演唱时,我让学生先跟我一块来打一打节奏,然后再指导他们把节奏唱准,旋律唱准。这个环节,我比较注重歌曲的节奏感!

第四个环节,学习本课的唱法和乐理知识。这个环节,在让学生刚认识反复记号和“房子”时,可以先把要学习的重点单拿出来,等学生了解了,唱歌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一点。

第五个环节,总结巩固。我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作为这节课的总结。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环节比较多,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感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上课就会比较不集中精神。在这方面,我会注意以后上课尽量抓重点来讲,环节简单明了就行。以上就是,我对《咏鹅》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反思 8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学前班教过),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白、向、毛”。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教育。

《咏鹅》教学反思 9

《咏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唐诗,诗中的小白鹅形象生动,情境的描述虽然廖廖几笔,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间很大。我是这样教这首古诗的。

(一)激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猜谜语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题,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学生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赏画。我再出示课本插图的课件。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一群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这幅白鹅戏水图,色彩鲜艳,极具情趣。在学生们欣赏完画面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夸夸这幅画,在学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吟诗。当孩子们赏画之后,出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古诗。接着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教师范读,齐读,配乐朗诵,带动作表演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实现了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的目的。

(四)唱一唱。学生能有感情地吟诗后,再播放咏鹅的歌曲给我们听,优美、朗朗上口的旋律,学生们很快就能背诵这首古诗了。

《咏鹅》教学反思 10

小学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北师大一年级上册选编了《咏鹅》这首古诗。这首诗简短,优美,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激趣 、赏画、吟诗、配画四部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题。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学生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赏画。

学生们虽然能经过一番思考,猜出了 谜底,但未必真正地见过大白鹅,我适时地出示课本插图的动画课件。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一群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这幅白鹅戏水图,色彩鲜艳,极具情趣。在孩子们欣赏完画面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夸夸这幅画,在 学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吟诗。

当孩子们赏画之后,我让他们想象这幅画可以配上自己在幼儿园里背过的那首诗。学生们立刻想出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教师泛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配乐朗诵,带动作表演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实现了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的'目的。

(四)配画。

如何引导学生“入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口头构画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尽情评价了画面之后,我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图画的构想,学生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有几个学生的构图创意相当高明,试举例如下:

生A:满河的花瓣正随波流向远方,上空是一群群翩翩飞翔的鸟儿,河面上有两只白鹅在戏水。

生B: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开满了各色的野花,一群白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

生C:一只只可爱的白鹅在河水里嬉戏,七岁的作者在河边玩耍,指着戏水的白鹅随口做出了这首诗?

A、B两位 同学描述的画面着重渲染了白鹅,很明显,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主旨:赞美白鹅。C同学则很直接的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听、评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的领悟到了古诗的主旨,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入了境”。

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步教学法是根据古诗“诗画结合”这种特定的文学样式而进行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表达、理解等语文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赏画、评画等审美能力。

《咏鹅》教学反思 11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

《咏鹅》教学反思 12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咏鹅》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旋律短小、优美动听,生动展现了水中白鹅自由戏水、自在生活的情境,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这首歌中有些乐句的节奏还有古诗的韵味,故初学时我让孩子们欣赏了一组白鹅戏水的图片,然后师生一起感悟歌词有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带上动作。在学唱歌曲时,孩子们对歌曲旋律的后半部分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高音位置音准把握不是太好,我就引导他们利用动作的变化来正音,当唱到“曲项向天歌”的“向天歌”三个字时把平行的手抬得更高一些,并头向着天花板,就像一只只高傲的白鹅似的,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唱得比之前好多了。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咏鹅》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在《咏鹅》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手段自制了精美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里面用到了26张图片素材,14个音频素材,3个动画素材,1个视频素材,还有多个按钮和标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下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我切实的感受到现代信息教学技术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以后要更加努力跟进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发展,及时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不让自己与其脱轨。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咏鹅》教学反思 13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年,在教学工作中,首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感情内涵的整体把

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咏鹅》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十课。它包括读诗、唱歌、配画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本人拟订的目标是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

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因而我致力把这首歌教好。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上讲台前自由表演,并发给学生头饰以助演,即激发了学生的上台欲望又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感受绘画。让学生既能在吟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以画配诗巧妙的进行学科综合,这既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又使人感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的游戏,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是她们的天性。我设计了自然界的几种声音,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模仿声音,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让孩子们用身边的物件来模仿水声、风声、鹅叫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我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模仿这几种声音。于是在这一环节中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咏鹅》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所以,本学年我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古诗、绘画、舞蹈、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我所教授的唱歌、欣赏等只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在唱歌教学中我选择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积累一定数目的乐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咏鹅》教学反思 14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目标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白天鹅。这个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看图说话。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它美吗?美在哪?图上还有那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美在哪里?在这个环节我的本意是希望由小朋友来观察图,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环节老师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还有一点,当同学观察完这幅图时,如果我能够让学生再整体的描述一下整幅图的话,效果会更好!接着,我为孩子们描述了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第三个环节,学会朗读古诗。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这个环节,朗读的形式不够多,如果朗读的形式再多样化点会更好,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切忌单调的朗读。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的注意。在教学生如何朗读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诗,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读好诗句。这个环节,我比较注重诗的节奏感!

第三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这个环节,在让学生刚认识生字时,可以先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等学生读熟了,或是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时候再拿在手上让学生读的效果会更好一点。还有,拼音和字可以用不同的笔来写,这样会更直观。

第四个环节,总结巩固。我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作为这节课的总结。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环节比较多,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感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上课就会比较不集中精神。在这方面,我会注意以后上课尽量抓重点来讲,环节简单明了就行。还有,在教学古诗时,由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古诗抄在黑板上,而是直接用挂图,上课在古诗上做的一些标志都不够明显。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注意把古诗写到黑板上,这样学生可以看得更清楚。

《咏鹅》教学反思 15

思考问题:

1、如何通过歌曲《咏鹅》的学唱,加深孩子对经典古诗词的理解,体验音乐与古诗融合的魅力。

2、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造表现古诗词意境。

教案简述:

1、教材分析:《咏鹅》一曲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花城出版社)1年级下册第八课。她是承接一年级《读读、唱唱》的延续。他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力图借姊妹艺术(诗词)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教材选择天真、活泼有童趣,如诗入画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配套的教学参考课件对教学帮助启迪很大。

2、教学展示录《咏鹅》

1、赏画。请同学们朗诵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名作《咏鹅》,再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咏鹅》彩图。请讲讲看了这首诗和画有什么感受?

2、配乐朗诵。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没有音乐配合朗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律动,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与美术结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想在《咏鹅》短短的诗句中,诗人用了几种颜色来描写“水”与“鹅”的。反复放音乐,请学生边听边用彩笔在纸张上描绘他们心中的“水”与“鹅”的印象。

4、有感情地演唱、律动。同学们在吟诵古诗、配乐古诗、随乐律动、配乐画画当中对旋律越加熟悉,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有力度,速度地唱出来,且说说理由。如:为什么这里用强,这里唱弱。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言演唱,增加趣味。做46页配本乐曲律动(踩脚拍手),感受二拍子。鼓励学生边唱边动起来,可以以优美的天鹅动作边唱边舞,也可象古人那样拿把扇子边摇边走边唱,也可蹲着唱,不限形式,鼓励创造。

5、配上乐器创设意境。让学生选择小乐器伴奏,有些同学舞起来,有些同学摇着扇子走起来,配上伴奏音乐,安排同学有感情地吟唱,让同学们如临其境。教师允许学生即兴创作,提倡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表演,千万不要要求整齐划一。

6、巩固知识(大提琴、小提琴)。45页欣赏用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的《咏鹅》,这两种乐器在一年级上册《小白兔乖乖》中第一次出现,各扮演了兔妈妈、小兔子。这里起到复习、巩固、认知乐器及其音色的作用。

7、认识作者。在同学们都喜欢上及非常熟悉该曲的时候,对本歌曲的所有都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可以介绍一下作者骆宾王的事迹及创作背景。这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若一开始介绍,小孩会感烦闷。

反思与研究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唐诗《咏鹅》(骆宾王作)只有18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个句子,3个韵脚(梭坡辙),1个对子(后二句),写了4种颜色,3种动态,有声有色,单从文字上看,已是极美了,由这首唐诗所创作的歌曲,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因而我致力把这歌教好。在此我谈谈小学一年级音乐《咏鹅》一课教学过程引导的五个步骤。

1、领会情境。这也就是“诗、画”结合的情境教学法。在开课之前,我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这则谜语让学生来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当学生猜出谜底为“鹅”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鹅”的美丽姿态,激发学生给画配诗的欲望,把诗画引入古诗词教学中,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用语言表达,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感受画面。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转入旋律。从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欣赏歌曲《咏鹅》,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美境。

4、启发想象。这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阶段,方法是分组创编。首先启发学生动脑筋用动作表现鹅“向天歌”和“拨清波”的美丽姿态,接着通过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鹅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姿态和小朋友用舞蹈形式表现鹅的场面,让学生拓开视野。最后,我把为各小组准备好装着各种道具的“百宝袋”发给大家,让学生分组创编,充分发挥想象,表现诗的意境。拟名“快乐池塘表演会”分组表演。结果有的带上各式道具,头饰进行表演,给歌曲配上生动的动作,充分体现“鹅”在水中唱歌和白毛、红掌、绿水的优美画面;有的用色彩、线条以画的形式表现诗的意境;有的用朗诵和造型来表现更是独具一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轻松、和谐、欢乐的气氛中感悟诗的意境美。最后,师生同演,将“白鹅”戏水的情景和美丽的画面留在同学的脑海中

5、评价与点评。在本课教学中,我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有趣味性的评比栏,分别把四个小组称为“快乐池塘”的各个角色:“鹅”、“荷花”、“青蛙”、“小鱼”,并用磁铁来表示每组获得的星星,最后评出获奖组。如:每组中积级回答问题,自信表演、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同学等,都可以为所在的组得到一颗星,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师随机点评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没有压力下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从评价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

案例点评作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之一的古诗词,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随着教改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古诗词的分量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古诗词进课堂”中,通过音乐课的古诗词吟唱,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则是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迫切需要。

由于许老师参与了区音乐学科《吟唱古诗词、提高学生审美情操》课题组并又能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教学非常投入,使到一年级小学生学的非常愉快主动。尤其是利用新的教学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音乐能力,把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领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听课者启迪颇深。

第三篇: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将心比心》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两个小故事写起,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目的在于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文是略读课文,适宜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我采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文思考解答:阿姨有颗怎样的心?从那可以看出?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怎样做?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责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在这些问题引导下去探究文本,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了“将心比心”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还让学生理解图文后对这位母亲写几句话。整堂课采用多种方法围绕“将心比心”层层深入,既让学生懂得了文题的深刻含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如:教师的激情不够,致使课堂不活跃,学生朗读声音小,影响了教学效果。今后我要以先进教师为榜样,不断改进提高。

牛和鹅教学反思2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适宜的画面,创设了柔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别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图画,详细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非凡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我自始至终轻轻地播放着一段乐曲。该曲有着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伸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学生一听乐曲,仿佛置身之中,舒适、愉悦、向往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优美的音响,浮想连翩……一幅悠闲安闲的农家生活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

(3)帮助学生“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经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最后,课件设计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师范读是我设计了配乐录音。但教学后发现,教师范读部分始终还是自己来读比较适合!

牛和鹅教学反思3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牛和鹅教学反思4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习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牛和鹅教学反思5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习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习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牛和鹅教学反思6

首先教材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课的开始部分我就渗透新的教学模式,以“跳低竿、头顶球”的游戏以及姿势操来代替以往传统的慢跑热身以及徒手操的练习,新颖、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很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准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辅助练习的目的,学生都乐此不疲。

而在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我考虑到男女生喜好不一,于是有了让男女生分开练习的想法,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施展的空间,让他们进行各自喜欢的游戏,来共同达到发展腿部力量以及弹跳力的目的。首先从玩民间体育游戏开始,本节课教材选取女生喜爱的跳皮筋游戏和男生喜爱的跳房子游戏,在听了我的介绍之后,学生都跃跃欲试,场地了就一片骚动,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安静地听我把游戏规则与练习方法说完,所以我的讲解教学就无法继续下去,在这一方面我没有考虑到五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兴趣广泛,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自制力差,心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尽量以简短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要领,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练习,同时也需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师在讲话的时候,下面的人必须耐心地听完教师的讲述,这才是对老师的尊重。在进行分组练习时我是让小组长带领各自的队员去指定的区域进行活动,我也适当地参与各组的练习,跟学生进行交流,我发现学生的练习热情高涨了,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邀请去参与到他们那一组,还有人找我pk,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在练习助跑起跳触悬挂物这一环节,学生的练习热情也很高,大家都积极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触摸目标,但是课前我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把目标得很高,所以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只是少数。在练习跨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这一环节,在进行试上的时候我只是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跳过橡皮筋,没有考虑到学生会拓展思维,有的学生从下面钻过去,有的学生翻跟头过去,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再三申明,必须是从橡皮筋上“跳”过去。同时开展探索式学习,利用小组讨论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发展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层次,有利于教师区别对待,因材实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并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贯彻“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自觉调控”的四自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织学生根据自己练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开展自评与互评的评价,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自觉调整练习的次数与目标,既培养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求知动机和自我表现动机得到展示,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最后让学生协助布置比赛场地,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教师为指导者,让学生也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给予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用比赛的形式,复习巩固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玩耍中巩固,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都吸引过来。但是在布置场地时耗时较多,浪费了不少练习的时间。

在结束部分,我改变以往的整齐列队站立、教师点评的传统模式,正好利用做放松运动的体操垫,让大家坐在垫子上休息,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点评与总结。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以及充分踏跳蹬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重点体现出来,应该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明确地突出。但是从整体看课前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材的选用、设计,都很成功,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放松运动都很理想,课堂教学组织及各个环节紧凑有序、清楚明确教学内容与游戏合理搭配,体现出了体育教学的“四自”教学模式的教学新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练习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动作,教学效果较好。

本次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教师的语言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2)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还不够到位;(3)课堂常规管理比较疏松,加强组织纪律,加强课堂的组织;(4)课前准备做得不充分;(5)对学生的能力了解不够。(6)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力弥补以上教学中的不足,使我的体育课教学进一步完善。

牛和鹅教学反思7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8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大家对牛和鹅的一个认识,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接着通过探讨“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例中去。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学生自学5-11自然段时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来理解“它虽然看得比我们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个句子时很仓促,我明显开始着急,很担心他们理解不了。令人欣慰的是,学生的理解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

课后,我还试探着问我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课堂处理不够灵活,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时间很紧我为了完整还性将其处理完,结果没留足堂测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最好有一条能贯穿全文、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今后要学会取舍,精炼课堂,提高效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为了让遗憾更少一点,我会不懈地追求。

牛和鹅教学反思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师生平等的对话,互相尊重,让学生的真实想法得以充分的暴露,最大程度的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擦出思维的火花。

正如我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怪论”,我都加以重视,给学生们自主和张扬个性的机会,让真实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演绎着学生们的异常的精彩!

当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定律解决问题了,我开始让学生们看书质疑。这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a+b)+c=a+(b+c)等号左边(a+b)+c可以写成a+b+c,本来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的。”这一席话马上引起了全班的赞同:“对呀,自左到右算a+b就行了!”教了这些年学时时提醒学生记住定律的字母表达式,还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对书上的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提出异议的。新课改赋予了学生们更多挑战权威的勇气,给予学生们更多创造、思考的灵气。那么我一定要更加关注课堂的这种动态的形成,让学生占有主体学习地位,让我的课堂更富有生命的活力。所以我已经学会了灵活机智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再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我赶紧反问到。生:“a+b+c=a+(b+c)还可以a+b+c=a+(b+c)=b+(a+c)。”我不禁佩服这个学生的精彩发言了。“这样一来,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加法交换律!”同学异口同声。“怎样用文字表述呢?”“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先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说的多好啊,不是象书上说的“前两个”,也不是“后两个”,而是不管先加哪两个都行。“我还觉得不止三个数,更多也可以,几个数相加,先把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很好!大家很有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我赶紧给学生们以鼓励,让他们沉浸在充满成就感的快乐之中……

是啊,当我们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一节课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已经不是我们教师能够在备课方案的预先设计中能够把握在手了。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地生成学习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真实性的精彩。随后,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的学习中,学生们都学会了安自己的意愿和思考总结自己的定律。象除了书上的(a+b)×c=a×c+b×c,还总结出(a-b)×c=a×c-b×c和a×c+b×c+c=(a+b+1)×c、a×c-b×c-c=(a-b-1)×c等等。由此看来,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们的想法,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将会欣赏到学生们演绎的缤纷精彩!

牛和鹅教学反思10

《牛和鹅》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人、鹅大战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认识“谓、拳”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生字,理解掌握“甚至、故意、扑打”等词语。

2、学习批注,知道作批注的角度,并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重点是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虽然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见过书旁批注,但没有细致学习如何作批注,因此在同学们学习过生字词,疏通课文结构后,我让同学们观察这课和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旁的批注,再带领同学们学习这些批注,找到作批注的角度:提出疑问、评议写法、写感受和收获。在了解作批注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样子,用波浪线画出鹅见到我们时的反应。在全班交流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或者疑惑写下来。在此基础之上再次用平板展示学生写的批注,评议同学们的批注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巩固作批注的角度。

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或收获、评议写得精彩的地方等。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评议中掌握作批注的方法,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以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11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和鹅教学反思12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历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先也估计到,并对如何引导做了两种预设,后来我采用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课后思考反过来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既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

4、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认识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经历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还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学会,量角时不够熟练,以后还需多讲多练。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

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

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经历了口算过程,体验了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粗心导致出错。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6、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经历了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了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在做题中应用的不太熟练,以后还需多练。

7、口算除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了计算能力,经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特别开心。

8、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并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从统计图种获取信息,了解了统计图的作用,经历了横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10、烙饼问题、沏茶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在本节课中,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牛和鹅教学反思1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学习第五小节时,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的。讲到宋庆龄不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这个人。宋庆龄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竭尽全力。补充了这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习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这一教学环节还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第四篇:《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大家对牛和鹅的一个认识,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接着通过探讨“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例中去。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学生自学5—11自然段时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来理解“它虽然看得比我们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个句子时很仓促,我明显开始着急,很担心他们理解不了。令人欣慰的是,学生的理解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

课后,我还试探着问我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课堂处理不够灵活,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时间很紧我为了完整还性将其处理完,结果没留足堂测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最好有一条能贯穿全文、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今后要学会取舍,精炼课堂,提高效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为了让遗憾更少一点,我会不懈地追求。

《牛和鹅》教学反思2

秉着鉴赏、探讨及学习的态度,看完了宝带实小对课文《牛与鹅》的比较完整而到位的教学设计,也与他们一起把课文再“走了个遍”,他们所呈现了一堂比较精彩的课堂实录,亮点不断纷呈。同样感悟良多,稍作评价:

一、脉络清晰,训练有度

从整个两课时的设计看,教师们比较到位地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研究学情和分析文情,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并生成了许多值得深究的对话话题,将整个教学流程彰显得清晰而又严谨完整,如第一课时的几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文路”、“走入文本,初步感悟”等,而第二课时中的“深入文本,研读品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等,然后又将语文的字词训练、朗读训练以及概括能力训练等双基训练糅合在每个环节中,营造最自然最真切最实在的学习状态,这是我们每个教者都努力遵循的。

二、抓准重点,显示亮点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也认为,语文该有她独特的甜甜的味道,这味道藏在每个字词中,藏在每个提领文章中心的精彩语段中,这不能说教,只能细品,只能咀嚼,品出字面的,品出字背后的,正如歌德说: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面,一只眼睛得透过字面看背后。这篇课文不仅蕴涵道理,同样童趣十足,只有抓文字训练点,宝带实小的老师就抓以“让我们再次走入作者的回忆,去感受那一段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来梳理这段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来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而后探究其间的变化,深究变化的原因。自读后交流,齐读后再探讨,再读再体会,多种的训练形式相信道理的揭示也将水到渠成。

三、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求而得”的重要,而课堂练笔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宝带实小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实践的机会,更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的自主性。无论是对牛说,对鹅说,对“我”说,还是对身边的人说,相信学生都会有感而发,而这样的心声是最真实和宝贵的。

同样,也想和宝带实小老师商榷与探讨的地方有:

一、我们经常强调着:遵循文路、学路和思路,这样能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心灵对话和共鸣,而在设计中“1、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什么?(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将最后作者所悟先予揭示,我觉得这样是否必要?

二、文章的道理是隐含在文字中,尤其隐含在金奎叔的两句话中,这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而不是那么生硬牵强地呈现,我个人感觉力度还不够。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粗浅评价,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牛和鹅》教学反思3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和鹅》教学反思4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牛和鹅》教学反思5

《牛和鹅》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人、鹅大战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认识“谓、拳”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生字,理解掌握“甚至、故意、扑打”等词语。

2、学习批注,知道作批注的角度,并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重点是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虽然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见过书旁批注,但没有细致学习如何作批注,因此在同学们学习过生字词,疏通课文结构后,我让同学们观察这课和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旁的批注,再带领同学们学习这些批注,找到作批注的角度:提出疑问、评议写法、写感受和收获。在了解作批注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样子,用波浪线画出鹅见到我们时的反应。在全班交流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或者疑惑写下来。在此基础之上再次用平板展示学生写的批注,评议同学们的批注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巩固作批注的角度。

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或收获、评议写得精彩的地方等。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评议中掌握作批注的方法,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以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6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习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习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牛和鹅》教学反思7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习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牛和鹅》教学反思8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第五篇:《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习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牛和鹅》教学反思2

今天我聆听了由张芒老师执教的《牛和鹅》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以谈话引入,抓住人们对牛和鹅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通过前后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变化,来引出金奎叔的话,从金奎叔的话中,引申出课文相对应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通篇采用学生自主读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讨的快乐。纷纷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并能从文中的重点词句、前后的`变化,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不同。”并进到学生从学文中总结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

张老师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和鹅》教学反思3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和鹅》教学反思4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大家对牛和鹅的一个认识,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接着通过探讨“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例中去。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学生自学5-11自然段时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来理解“它虽然看得比我们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个句子时很仓促,我明显开始着急,很担心他们理解不了。令人欣慰的是,学生的理解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

课后,我还试探着问我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课堂处理不够灵活,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时间很紧我为了完整还性将其处理完,结果没留足堂测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最好有一条能贯穿全文、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今后要学会取舍,精炼课堂,提高效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为了让遗憾更少一点,我会不懈地追求。

《牛和鹅》教学反思5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6

《牛和鹅》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人、鹅大战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认识“谓、拳”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生字,理解掌握“甚至、故意、扑打”等词语。

2、学习批注,知道作批注的角度,并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重点是知道“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中的批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虽然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见过书旁批注,但没有细致学习如何作批注,因此在同学们学习过生字词,疏通课文结构后,我让同学们观察这课和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书旁的批注,再带领同学们学习这些批注,找到作批注的角度:提出疑问、评议写法、写感受和收获。在了解作批注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样子,用波浪线画出鹅见到我们时的.反应。在全班交流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或者疑惑写下来。在此基础之上再次用平板展示学生写的批注,评议同学们的批注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巩固作批注的角度。

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或收获、评议写得精彩的地方等。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评议中掌握作批注的方法,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以运用。

《牛和鹅》教学反思7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牛和鹅》教学反思8

一、紧扣中心,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我们在研读文本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在反复的探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抓“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还是抓“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这句,最终还是会回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个中心上来。于是我们就预设了直奔中心这样的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结束都要一次次地敲响“中心句”这口钟,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水珍贵”,这样才会自动自发地去“珍惜”去“节约”去“保护”……而这个过程也就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朗读,凸显语文姓“语”。

我们特别注重朗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创设情境,多角度,层层递进,反复诵读,品味文本语言,感悟文本内涵,正是认识到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努力贯穿这一意图,突出“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带领学生在文本所营造的文字的原野上驰骋。比如:初步接触文本的自由读,逐节读——让学生感知文本,读通文本;第二课时的“走进文本,整体感悟”——使学生宏观、整体把握文本;“细读探究,入文入情”——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能力。多种形式的读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涌动着浓浓的语文味。

《牛和鹅》教学反思9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习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习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下载《鹅》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鹅》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牛和鹅》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教学反思1 一、在教育理念,我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1、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

    《咏鹅》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反思 一年级八班 张娟 《咏鹅》是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诗。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

    《咏鹅》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咏鹅》教学反思 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 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

    《咏鹅》教学案例及反思

    《咏鹅》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a o e i u lang="EN-US"> 学习......

    8.咏鹅 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反思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