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创新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打造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高地(南工院报送2.8)
优化创新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打造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高地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汇报
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提出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的关键,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及核心,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创新教育,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大胆尝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18年,前身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建校以来,秉承黄炎培‚做学合一‛、‚知能并重‛的职业教育理念,大胆探索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创新之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在实践育人过程中融合。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将创新教育实践育人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以‚实践育人‛、‚体验式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推行的创新教育实践育人‚一二三六‛工作模式,发现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展现了成果,引领广大学子‚找回了成才的自信、找寻了成才的梦想、找到了成才的路径‛,在学生中培养和塑造了一批‚科创达人‛和‚创新团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和综合素养。
一、群策群力,形成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思路
我校将‚创新教育‛作为着力打造的学校名片之一,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第1页(共9页)
校领导具体负责,办公室设在学工部(处),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有潜力‛的教育理念;明确创新能力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般人都具有的一种智力品质;明确创新教育的实施对象不仅仅是少数显露创新特质的特长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发挥和发展;进而制定创新教育实践育人‚一二三六‛工作模式。
‚一二三六‛即‚一条主线、两个贯穿、三个结合、六项措施‛,‚一条主线‛即‚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普惠式创新教育‛,‚两个贯穿‛即‚贯穿到素质教育体系,贯穿到实践育人全过程‛,‚三个结合‛即‚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结合就业形势需求、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六项措施‛即‚创新文化抓普及、创新社团重扶持、创新师资有保证、英才学校树典型、创新竞赛出成果、校企联手推转化‛。
二、循序渐进,落实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六大措施
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全校上下根据拟定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和行动,更新工作理念,共同落实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六大措施。
1.创新文化抓普及,让创新精神蔚然成风
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各取所需,共同提高。我校在通过网络、广播、海报、横幅等进行常规宣传的基础上,拓展普及渠道,开展创新作品进展览、进工业中心、进大学生科技园的‚三进活动‛,开展创新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黄炎培大讲堂及青年大讲堂的‚四
第2页(共9页)
融入活动‛。同时,注重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类别按需求设计不同教育活动。如在新生入学初即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集中展示我校学生国家专利作品和创新竞赛获奖作品,让新生一入学即直观感受学校浓郁的创新氛围;在日常教育中,邀请校内外创新专家与‚创有所趣‛的同学交流;结合‚挑战杯‛、‚发明杯‛等各级各类创新赛事的契机,引导‚创有所想‛的同学将创意变成作品;将大学生科技节等学生自发组织的科创活动,打造成‚创有所为‛的同学相互促进的平台;将‚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打造成‚创有所成‛的学生开展朋辈帮扶、发挥引领作用的平台,做到了创新教育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覆盖,实现创新教育第二课堂的深入性、持续性和长期性。
2.创新社团重扶持,使创新活动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我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功能。我校目前有机械创新协会、电子科技协会、机器人创新协会等学生专业社团30余个,超过全校社团总数50%,吸引了2000余名对创新感兴趣、有特长的同学参与。学校在社团活动经费、社团活动场地、社团专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根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实施办法》,在校内进行社团指导老师的公开竞聘,并把指导社团和学生竞赛作为公共课教师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专业课教师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确保了也确保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在社团中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
3.创新师资有保障,促创新教育提升质量
创新导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基础,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第3页(共9页)
培养至关重要。我校推进创新师资‚三建‛工程:一是建创新教育导师库,除开展校内优秀教师的公开选拔,还聘请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顾心怿院士等校外创新教育领军人物担任导师;二是建师资培训平台,除选派教师参加海内外专项培训和轮训外,还要求校内导师带学生下企业,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合作项目;三是建导师考评机制,将担任学生创新导师纳入教师育人基本工作量,指导学生获批发明专利或竞赛奖项,视同教师自身科研成果,给予相应奖励。
4.英才学校育精英,树创新教育示范典型
本着‚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育人氛围,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初衷,我校成立了第二课堂精英人才学校,设立创新后备人才库,打破班级、年级、专业等学生常规建制,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原则,开设了创新精英班,通过规划课程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校外专家和校内导师双培养、柔性管理和刚性考核同落实、团队项目与个人项目共实施等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对于重点培养的创新对象和创新团队,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强化训练,提供‚三个专‛保证,即专项资金、专家指导及专业实验实训场所;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目前,通过英才学校培养的创新先进典型每年不少于50人,在全校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5.创新竞赛促实践,聚创新作品深化影响
创新竞赛是检验学生创新成果的重要环节。我校将‚专业群、第4页(共9页)
二级学院、学校‛的三级校内创新赛事纳入素质教育实践计划,通过校内选拔、推荐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和创意变为成品或模型;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实践成果送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发明杯‛、‚挑战杯‛等创新大赛现场;鼓励学生完善创新方案、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受学校理念引导,各二级学院日益重视创新赛事,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纷纷设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赛事,部分专业团队结合专业特色设立本专业群的创新竞赛,经过专业群级、院级和校级各级创新竞赛考验的创新作品,在校外各类赛场上大展风采,屡屡获奖。学校还设立百万元的学生创新项目奖学金、竞赛扶持基金和科创成果奖励基金,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及学分奖励。
6.校企联手推转化,助创新成果服务社会
我校学生申报专利的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对申报专利的同学,依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在申请程序、文件撰写、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过程指导。学校积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学生承担一些基于生产技术革新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项目,积极推荐优秀创新作品到省市级的科普展览中进行宣传和推广,学校还与学生签定成果转化协议,协助他们与社会各界的洽谈,协助学生科创成果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
三、稳扎稳打,呈现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四高‛效应 经过几年的稳扎稳打、协同推进,我校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六大高招,呈现出一连串的高效创新实践效应。
1.打造出高成效创新系列品牌活动,创新校风渐进形成
第5页(共9页)
‚机器轰鸣,创意无限‛,是我校学生创新氛围的真实写照,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新与创意随处可见,校级层面提炼出10项精品活动,七个二级学院在‚一院一品‛方向指引下纷纷打造品牌活动,创新教育活动体系趋于完善。在创新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一方面,同学的创意意识显著,创新动机强烈,逐渐形成创新行为与品质,并将创新精神贯穿到日常学习和活动中,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形成创新的校风和学风;另一方面,师生均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长期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老师超过80名,每年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教育活动的同学超过15000人次(超过在校生总人数),参加省级以上创新竞赛和申报专利项目的同学超过1500人次。
2.涌现出高品质科技创新作品,创新作品实现转化近三年,我校学生在科技发明和专利申请方面,成绩突出,获批专利196项,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67项;仅2013年,学生申报专利84项,新增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个。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等重要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中屡获大奖,五年共获得一等奖65项,其中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在刚刚结束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以及往年参加的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我校多次成为获奖类别最广、获奖率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的‚三最‛高职院校。
随着我校学生创新成果在校外赛事中屡造佳绩,在省市级科
第6页(共9页)
普展览的不断展示,多功能智能垃圾桶、便携式穿针引线机、捡球器等创新成果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并吸引到风投的投资,如智能垃圾桶现年产值达到14000万元,多功能晾衣架、捡球器等50余项专利产品与学校签订转化协议,20项专利产品先行在金蝶科技园(我校省级科技园)借助创业项目率先推广与应用。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中,60%以上的项目为专业技术依托型项目。
3.培养出高素质学生创新典型,榜样力量带动全局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12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云曙先同学,是我校创新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下培养的一大批高素质学生创新典型的代表。三年在校期间,云曙先不仅品学兼优,而且申报9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已获授权,主持并完成2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30余项。《光明日报》的专题报道,称其为‚高职院的科创达人‛;江苏教育新闻的专题采访,称其为‚天生的发明家‛;江苏教育频道《青年坐标》制作的专题片,称其为‚发明达人‛,现在他又被《南京日报》称为‚带领教授、海归、博士自主创业的高职毕业生‛。
目前,我校每年获得国家、省级各类竞赛表彰或被授予国家、省级各类荣誉的学生超过200人次,近几年的学生评优过程中,我校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生、省级优秀干部等国家级、省级以上重要荣誉的同学
第7页(共9页)
中65%以上具有创新成果。这些同学通过参与创新实践,不仅练就了精湛的技能,掌握了一技之长,培养了创新思维方式,而且素质全面,坚守敬业乐群、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校期间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毕业后进入社会也是一线技术精英,深受用人单位的肯定。
4.凝练出高质量创新教育成果,示范引领形成辐射 在学校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和工作深入下,每年有80余名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育人,参与学生200多个创新实践项目和30多个专业社团的指导工作,并将自己在创新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2010年以来创新教育方面发表论文和申报课题共计42项,我校学生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74项。2014年,我校的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工作获得江苏省2013年度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就业典型先进高校50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江苏省政府曹卫星副省长、许津荣副省长,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朱卫国副厅长等国家、省、市领导都曾观看和指导过我校学生的科创作品,《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四川卫视》、《江苏教育》等各级媒体对我校创新教育研究成果和学生典型均进行了报道,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影响。
四、结语
在创新教育实践育人开展过程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工
第8页(共9页)
部(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齐心合作、实施到位,一方面以创新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创新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中,实现了爱校教育、职业观教育、就业教育等主题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扩展了高职特色的素质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贴合时代对于人才创新品质的需求,通过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上高职,爱高职‛的职业教育荣誉感,而且满足了学生创新实践的需求,在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激励学生创新行动、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思想,弘扬当今社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践行新时期 ‚劳动创造财富,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进步‛的职业发展理念,在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新征程中,我校将不断提高创新教育实践育人水平,及时提炼创新教育实践育人的特色做法,通过完善创新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将我校打造为高职领域的学生素质教育高地。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