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

时间:2019-05-14 01: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

第一篇: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

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

持续多年而不甚理想的农信社改革,有望在2012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2月16日,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本报透露,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重申了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做实县域等原则,明确提出禁止按省统一法人。

“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省联社不要老想着找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打报告,幻想组建省级农商行了。”一位参与农信社改革10余年的人士说。

据悉,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省联社改革的具体办法,将适时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事实上,对省联社下属办事处的改革已于去年启动试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辖内11家办事处去年已全部撤销,改制为6家区域审计中心。

这也意味着,改革省联社这个“改革的产物”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重点。

不过,省联社改革阻力不小。当前,省联社仍牢牢控制辖内农合机构的董(理)事和高管人员提名权,即使下属农信社完成股份制改革,甚至组建为农商行,董事会也可能被“架空”。此外,在县域法人机构自身公司治理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强化其独立性,可能诱发新的内控风险。

遏制向上翻牌冲动

部分省联社沦为“批官帽、批经费、批项目、批贷款”的衙门机构。“如果不打破省联社组建省级农商行的幻想,改革就难以推进。”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省联社本身是改革的产物,但逐渐演变成需要被改革的对象。

2003年国务院下发15号文,将农信社的行业管理职责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各省(市、区)相继组建了省联社。省联社在扭转基层信用社管理混乱局面、处置风险方面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部分省联社官本位意识浓厚,不当干预基层法人社经营,消极作用日益凸显。

“(基层社)摆脱了内部人控制,转而被省联社控制。”一位农信社改革实务操作人士直言,部分省联社沦为“批官帽、批经费、批项目、批贷款”的衙门机构。

甚至,在下属农合机构实施股份制改造,改制为农商行的过程中,省联社出于自身利益本位,往往态度消极,甚至加以阻挠。因为一旦改制为农商行,公司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定,而日常监管由银监部门负责,省联社的控制力将大大削弱。

银监部门在与省联社的博弈中,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过,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省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的改革方向。

在银监会看来,省联社改革的方向是企业化。具体而言,省联社应在IT系统建设、产品研发、清算结算、员工培训、政策咨询等方面为辖内农合机构提供中后台服务。但是,要让省联社从一个“婆婆”转变为一个“打工者”的角色,难度可想而知。银监会选择了从改革省联社驻地(市)的办事处开始入手。

目前,省联社办事处改制成区域稽核中心的试点已全面铺开,甘肃已于去年完成改制。区域稽核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接受省联社和监管部门的委托,提供统计、审计等服务。

显然,最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取消办事处之后,不再设立新的机构。“但问题是,办事处现有的人往哪里安排?如果处理不好,改革阻力更大,只能做一些妥协。”前述人士说。

不过,区域稽核中心的数量较之办事处将大大减少,以甘肃为例,辖内11家办事处撤销后,只成立了6家区域审计中心。

在“2012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高层还强调,要遏制农村信用社向上翻牌的冲动。在机构合并重组问题上,要坚决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禁止以省为单位实施统一法人,严格控制以地(市)为单位统一法人,防止各类变相取消县域法人地位的做法。“如果不打破省联社组建省级农商行的幻想,改革就难以推进。”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股份制改革提速

“改到深处是产权”,农信社改革过程中,长期争议不断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合作制”,是否应该用股份制全面取而代之?经过多年实践,2010年10月,银监会在国务院同意后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取消资格股,用五年左右时间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体改制为产权关系明晰、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原计划2015年底前完成的全面取消资格股的任务,有望提前到2012年底完成。银监会高层人士在前述监管工作会上要求,力争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资格股改造。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已有11个省份全面取消资格股,比上年增加3个,全国资格股占比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下降到7%左右。资格股改造难点在一些高风险机构和思想落后地区。

所谓资格股,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前述农信社改革操作人士看来,当年将股权划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资格股可退股,投资股只可转让不可退股,资格股一人一票,投资股一股一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资格股可退股,导致股本金不稳定,股金存款化特征明显。

2011年,农商行组建进程也大大加快,当年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4家,超历年总和。2011年底,农商行总量达到259家。银监会2010年下发的“股份制改造意见”提出,今后不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符合条件的直接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暂不符合条件的,要尽快将资格股全部转换为投资股,并改制组建为股份制的农村信用社。“2012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一步到位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银监会高层认为,把名义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成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是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强化支农服务的根本出路。

第二篇:吹响高中课程改革攻坚的号角

吹响高中课程改革攻坚的号角

——张志勇同志在全省普通高中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

专题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09年5月12日)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刘市长、各位局长、各位主任、各位校长:

大家早上好!出席这次会议有各市分管教研工作的副局长、市教研室主任、城市、县城、农村高中的校长代表等。这次会议是全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对于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标志

2008年1月1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是对全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把握。一年多来,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付出了非常艰苦的劳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第一,素质教育作为当前全省教育工作的主题得到了全社会各方面的认同。当然,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策略、措施等等,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甚至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

第二,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规范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些时间组织上课的现象,我们不敢说没有,但至少已经不是全局性的全面性的问题。在这种局面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第三,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开始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比较粗放,加上严重的应试教育导致高中教育的依法治教、规范办学的意识比较弱,高中课程改革不具备基本的环境和条件。经过这一年多规范办学行为的艰苦努力,我们正迎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难得的环境。我到一些高中去,感到校长的课程理念、课程观念在增强,许多校长在思考如何开设更多的课,如何让课程更有选择性,如何实施“走班”教学?等等,这个变化是我们多年来所期盼的,这意味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入实质性的深化阶段或者说攻坚阶段。第四,校长、教师、学生对教育生活的看法或者感受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恐怕校长们再像前几年那样一年只能休息五天的没有了;恐怕教师们寒暑假比过去过的要好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丰富性更强了。这些都是事实。拿节假日、双休日的规范来讲,不要小看学生们变过去的四周休息一次为两周回家一次,进入学生们视野的生活内容在发生变化,不再是学校一个单调时空给他传递有益的东西,这些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讲一个比较人文化的概念,就是教育生活的幸福度,我感觉,我省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广大中小学生确实在提高。

这些进展汇集成一个整体,就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教育部4月16到17日在我省专门召开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随后4月22号,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我想,这是教育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这一阶段同志们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这是大家共同努力换来的或者说是赢得的非常宝贵的难得的工作进展。

但这只是初步的成果,现在要进入攻坚阶段。规范办学行为难不难?非常难!但通过强化行政管理,通过依法治教,可以较快地见到成效。当然,对于教育问责,对于我们处罚一些校长、局长也有不同的意见。对此,黄胜副省长在全国现场会上讲到:现在谁还愿意处分人,谁愿意瞪起眼来处罚自己的同志?都不愿意这么办。谁愿意到处随机督察找别人的毛病,都愿意说好话,说百分之八十是好的,然后提点希望、提点建议。谁不会这么干?我们为什么下决心对一些违规的学校、地方进行处罚?无非就是两点:第一,表明我们的决心和意志。为什么讲那么多的狠话,什么“挥泪斩马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是要表明我们山东省抓这项工作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只能推进,不能停止,更不能后退。第二,这项工作的推进很难,要付出的必要的行政成本。教育问责、处分一部分人就是我们必须付出的行政成本。我觉得,省长理解的比我们深刻、站得比我们更高。在这里,我跟大家讲,规范办学行为不是目的,是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改革评价考试机制打基础的。在规范办学行为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就是实质性地深化课程改革,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课程改革上,通过课程改革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就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不断提高教育的保障水平。如果说,前几年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教师工资问题、危房改造问题,那么下一步希望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教育设施条件配置问题。所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去年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出台这个《基本标准》的重大意义在于要不失时机向各级政府表明:学校光有好的安全的校舍不行,光解决老师基本工资也不行,还必须解决基本教学设施保障问题。标准化学校建设是事关我省教育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各地要抓紧抓好。再次,就是教育评价、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攻坚的难题。我想,这次会议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进入攻坚阶段一个标志性会议,对于全面推进我省素质教育具有标志性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入强化专业引领阶段的标志

这次会议是由省教研室主持召开的,但这是省教育厅经过反复研究,在我省整个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教育厅委托省教研室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本来,可以由省教育厅发通知召开这次会议,但为什么让教研室发通知呢?可以说给大家一个信号:要让专业力量进入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当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取得重要进展之后,我深感最难的事情是专业指导力量薄弱,专业力量对内涵发展的指导不够。我认为,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各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这里,我说的专业化水平,不仅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也包括校长队伍、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可以讲,这三个层面的专业化水平都必须提高、都亟待加强。现在,推进我省教育发展考验我们的不是投资多少,硬件条件如何,最关键的是人的素质,是行政管理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我们的很多工作离专业化的要求距离比较远,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力量去突破、去指导、去深化。山东省的教育改革要走在全国前面,关键要看专业引领水平能不能走不到全国前面去?所以,我想这次会议的标志性意义就是让专业队伍进入改革的主战场,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省教育厅对全省教研队伍建设是高度重视的,对这支队伍是寄予高度期待的。全省如果3000多教研员同志能真正弘扬教研系统的好传统,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学校帮助老师深化改革,我们的课程改革面貌就会为之一变。全省680多所高中,我省的专业力量能进入了多少?一年有多少人走进高中学校?有多少人走进初中学校?或者说,一年我们有多少高中、初中学校能真正得到专业力量的指导?这无疑是我们面临巨大挑战。我们不能老是抱怨校长们怎么样?老师们怎么样?因为课程改革确实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要求很高的事情。我在这里也可以讲一个事实:省城有一所高中校长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校长接受家长咨询时,家长说高中不让办重点班、实验班,我孩子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怎么保证?校长的回答反映了他的专业化水平很不够。他说,大概需要通过校外辅导来解决。这说明,这位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对高中课程改革精神的把握很不到位。我们反复强调,选择性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精髓。孩子的兴趣特长要靠学生课程的选择来保障,哪能说要通过校外辅导来满足。在这里,我们简单地指责校长是没有用的,必须加强专业引领。这次我们明确要求市县教研员要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帮助学校制定课程方案。这些要求都体现在我们的文件中。局长、校长、教研室主任们要经常关注教育厅网站,关注有关文件精神。全省教研系统承担着如此重大的任务,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要进一步加强。昨天,我来了之后看有些分管局长、有些教研室主任没有到位。这些同志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情况无法出席会议,但为什么不请假?我觉得,这里有对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程度问题。如此重要的会议,如果爱来不来?我们的工作怎么贯彻执行?如果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连课程都不管,我们还管什么?我可以讲,管课程是内涵发展的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有些局长、有些教研室主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还存在一些差距。面对如此繁重的改革任务,尤其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际,我们必须做到政令畅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当然,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求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师范处、省教研室要率先垂范,要搞好服务。在专业引领方面,要用省教研室的高素质、高水平、高境界来给大家做示范,要把省教研室作为教研系统的娘家,切实搞好服务,努力提高全省教研系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我们希望各市县教研室要加强建设。

三、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标志

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课程设置问题。前段时间,我在一些地方调研,和一些地方的同志座谈,我说好高中有六条标准:第一,校长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大家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关键是什么?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校长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实,教育理想比教育思想更重要。许多校长都知道教育需要改革,但能不能把你的思想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需要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支撑的。所以说,一个好校长不仅要有教育思想,更要有教育理想。第二,要给教师以职业生活的幸福感。我们天天讲以人为本,讲教育的主体性,但办学依靠谁呢?依靠老师。老师没有一种职业生活的正常的情绪状态。你说他能把书教好,那就很难了。你说他天天焦虑不安,他能以很好的心态对待学生,那也是很难做到的。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是什么?我说,教师要有职业生活的尊严感,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要有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的成就感。这些是教师职业生活幸福的标志。而不是说,老师不管了,让老师多玩他就有职业幸福感了?!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爱岗敬业的。当然,也不能否认个别老师境界不是很高,甚至反对一切管理,等等。第三,办学行为规范,好高中办学行为必须规范,必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第四,课程实施能力强。一个学校能开多少课程,它有三个重大意义,一是课程开设能力是学校能否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没有全面的课程就没有学生全面的发展,不可能保证全面发展。谁去破坏课程结构,谁就在破坏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课程开设能力是学校能否保障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个性发展是靠课程的多样化来体现、来保障的。三是课程开设能力是学校办学能力高低的标志。我们说一所世界名校,哈佛也好,耶鲁也好,前几年他们能开1500、3000门课程,我们觉得不得了,现在复旦大学也能开3000门课程,这是办学实力提高的一个标志。第五,办学特色鲜明。有人讲,山东规范办学行为就是要把山东所有高中办成一个模式、一刀切。其实,法律法规的执行必须一刀切,规范办学行为必须一刀切,但是它不意味着学校办不出特色。特色是什么?是靠课程来体现、来保障的。教育厅没有不让你开设更多更好的课程啊!你要办出特色,必须要体现在课程的开设上。我们为什么一直向大家推荐章丘四中?就是章丘四中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有特色,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说过,学校的特色可以在许多方面有所体现,人文、科学、技术、艺术都可以体现,而且在一个大的方面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切入点。所以,规范办学行为不但没有限制学校特色的发展,而且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第六,教育质量高。规范办学行为不是不要教育质量,更不是不要升学。不过,这里必须讨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希望各位校长很好的去研究。升学当然是判断一个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但如果只有这一个指标,就会把高中办成高考训练班,那就没有了普通高中的国民素质教育。所以,我们需要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全面的课程的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观。这次会议我们着力研究高二课程设置问题,是我省高中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标志。

四、科学规划高二课程实施计划 如何规划好我们的课程?

(一)符合国家和省课程设置的意见

希望高中校长和考研员同志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和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习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等等。如果大家不去反复认真学习这些文件精神,要想搞好高二课程计划的规划是不可能的。我曾经开玩笑说,6月份要进行高中校长全员培训,我们680位校长随机选择100位校长回答问题,考半小时试卷,看这些文件和政策大家能回答多少?

(二)强化课程设置能力是实施“选课”与“走班”教学的前提

规划课程时,大家先不要谈如何选课,如何走班?应该先规划能开多少课程。学校只有课开的越多,学生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性。现在,不少学校不考虑学校能提供多少课程资源,只谈选课和走班,我觉得没有多少意义。所以,我们请九位校长作交流发言时,跟他们做过沟通,不是谈你们学校如何“选课”、如何“走班”的?而是谈你们学校是如何来规划课程的。你不去规划课程,谈什么“选课”、“走班”?规划课程的唯一依据是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要求,没有别的。今天,我们谈课程设置规划时,首先是规范然后才有特色。什么是规范呢?国家要求的东西能开到什么程度?然后选修

一、选修二怎么开,如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这个关系大家要理清。

(三)选修1是规划高中课程设置的核心 课程规划的核心是什么?无疑是选修一。

我到一些学校调研,很多校长都在谈校本课程,但对选修1谈的比较少。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学校大谈能开几十门校本课程,甚至说能开80门、上百门校本课程,我说选修1国家规划的100多个选修模块,你能开多少?那是经过了课程专家多少年的深入研究规划的,我们不去研究和开设,却大谈选修2。我不是说选修2不重要,选修2非常重要,但是它的重要性位置是在选修1之下的,选修1规划不好,奢谈规划选修2,我认为是本末倒置的。我们必须强化选修1的课程规划和设置问题。在这里,大家要解除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现在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范围来规划选修1。很多校长讲的很实在,我们对选修1的规划没有那么重视,是因为按照惯性的考试大纲来开课。对这个问题,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思维框架,如果不打破这个思维框架,选修1的开设就没有办法突破。为了统一思想,在这里我可以讲三句话:一是2008年入学的这一届学生高考改革方案会在秋季开学时出台;二是高考命题的范围和方式会紧密配合课程改革;三是会进一步正确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希望大家在规划高二课程方案选修1系列时不要按照现在的思维定势来规划。

这里,我想指出的是,选修1多开设一些模块,挑战的是我们学校教师的开课能力。但这本身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大机遇,它并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学生是选修的,他只要按照规定的选修学分来选课就行。另外一个问题,过去个别教研部门指定学校选修某某模块,这种做法必须纠正。学生有没有兴趣选择?兴趣肯定有的。当你开的选修模块多元化,会有更多的机会契合学生,这就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我们单纯去应对高考的时候,模块越单一,教学可能越好组织,但同时却在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希望大家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考虑规律,这里面是有科学规律的。

(四)选修2课程的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

有一些老师说我好不容易在工厂联系到一个社会教育基地,我们不能天天让所有的孩子到一个地方来啊,人家接受不了啊。我说你说的太对了。但是你需要规划具有等值意义的社会考查项目三个、五个、十个。这就是一个系列,了解社会的一个系列,你有了这一个系列,既有了选择性又有了所有学生参与这个教育的可能性。如果我们不这样规化我们的校本课程的话,我觉得我们的校本课程是随机性的,不是课程。还有我说,提高我们的课程化需要四到五个标志。第一,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课程观、价值观是什么?你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你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二,每一门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框架是什么?你一定要规化好,要经过科学的认证。第三,课时和学分要规划好,你这个活动到底需要多少课时,给多少学分?第四,教师队伍的素质你考虑了吗?他能不能把这课开好。第五,评价和管理要有吧?每一个校本课程这四到五点都做到了,才能算是真正样本课程。在我们现在,有些校本课程还处在讲座的阶段,排上两节课,周末讲一下。系列讲座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种,但是你要要求学生文、理要有多少讲座才能拿到一个学分。你可以把讲座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而不是把一次讲座作为校本课程。你必需要很好地研究规化这个问题。所以,这是我强调的选修二的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

(五)重视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第五个问题需要大家高度重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问题,这两个还是必修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不是选修

一、选修二的问题。但这两个课程的开设我们要提高水平,加强保障。包括研究对这些课程规律的把握,条件的保障,教师的配置包括管理都要加强。我们现在通用技术还有不少上内堂课,只是普通的知识传授,这样上通用技术不符合国家课程要求,还有,我们要强调要强化高中学校的专业的通用技术的教师设置问题。如果说我们很多学校规划没有专业的通用技术教师、没有专用的教室和教学设施,我觉得这种课程开设不能算数。你开成了知识传授课这种没有用、无意义。第二个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怎么安排怎么落实。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研究性学习不谈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是45分钟能解决的,学习生活越丰富,学习兴趣越高。你把提高兴趣的课都扼杀掉了,不开,你还想让孩子有兴趣,那不是一个缘木求鱼的事情吗?所以我想这些课程有素质教育的意义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为了追求升学率也需要开设这些课程来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解决动力系统问题。

(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音体美课程规划要进一步保障开足课时。我一直在强调,越是学生学习紧张的时候,越要保障学生的音美教学,越要保障孩子的体育课,包括早操、课间操。

(七)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希望大家全面规划课程,包括必修课程的合理安排。同时,大家要考虑到高一和高三的衔接、高二前后的衔接问题。我们现在强调高二课程的设置,但不能孤立地看待高二课程设置问题,必须强调瞻前顾后、通盘考虑,这是大家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实实在在的落实的课程方案,不需要一个锁在校长抽屉里的课程方案。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规划课程方案,这里的实际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开课能力,二是学校的课程开设的保障条件。

我们现在要搞一个切合实际、坚决执行的课程方案。选修1你能开多少模块,要实实在在的进行规划。从你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到设置的配备、条件的保障实实在在的规划;你的选修2能开多少,要实实在在地进行规划。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选修2不能面向少数学生开设。选修2要有选择性,但必须要有等值的系列设计。就是在某一个方向上,可以搞出五到六个系列,学生可以在具有等值意义的系列里进行选择,但你不能说音乐、体育、美术就开一个模块,让有兴趣的学生去选。而对其他学生不作要求。这不叫校本课程。总之,只有做到了校本课程系列化,选修2才具有选择性。

关于选修1,省教育厅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70%、市级规范化学校60%、一般高中50%,希望大家不要简单凑数。你开设达不到没关系,今年不行,明年行不行,三年之内达到行不行?我想,每所高中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分三年来实施课程规划。这里讲的是选修1模块的开设量,省级规范化学校可否按照“五六七”三年规划,逐步达到70%的模块开设量;市级规范化学校按照“四五六”规划,三年内达到开设60%的模块的要求;其他学校可否按照“三四五”规划,三年内达到省定50%模块开设量的规定。这样一个思路是不是大家能认可?我们实事求是搞一个切实可行的必须执行的高二课程方案,降低大家的难度。

(八)课程方案审核的具体要求

各学校整个课程规划要按照必修、选修

1、选修2等三个系列分别规划。各个高中课程方案要到市教育局审批,然后报省教研室,省教研室将会公布所有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以接受社会监督、接受老师的监督和学生的监督。选修

1、选修2的规划,要说明以下五个问题:开设的每一个模块名称、执教教师、课时与学分规划、选修人数、教学计划安排,等等,开设方案中都要写清楚。

(九)课程方案的规划要协调好两个关系

一是高

一、高二与高三的关系——国民素质教育与升学预备教育的关系。这里,不允许两年结束新授课程,不允许提前进行文理分科。二是高三上学期与下学期的关系。要深入研究这两个学期之间教学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新授课教学、选修1教学的安排。这里,学校对教学的管理恐怕还要坚持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统一。要统筹规划好高三上学期教学与下学期高考总复习的关系。

我讲以上意见不是供参考的,是各地在课程规划中必须执行的。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以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各学校拟定的课程方案必须进行实战性的模拟,要让孩子选一选,然后才能定教材,有的学校现在就定教材了,这是不行的。我们已经给省新华书店打过招呼了,教材征订时间适当往后延一下,目的就是要把高二课程方案搞好。

第三篇:独家|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特稿(四):省联社改革——博弈中的待解难题

独家|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特稿

(四):省联社改革—

—博弈中的待解难题

编者按

15年前,国务院发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正式启动;同年,《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顺应改革大势,正式创刊。15年来,我们满怀激情,呕心沥血,以宣传推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为己任,奔赴大江南北,深入广袤乡村,携手奋战在全国各地的广大农信人,风雨同舟,共创未来。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迎着乡村振兴宏伟工程,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社系统,肩负历史重任,即将踏入改革发展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奉献一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特稿”,以我们的观察和思考继往开来,并为新征程广大农信人,壮行。

今天刊出的,是第四篇《省联社改革:博弈中的待解难题》。作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刘小萃 另一只靴子,一直没有掉下。

很少有一场改革,如此旷日持久、悬而不决;也很少有一场改革,如此牵动人心、难以抉择。

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改革,当是其一。

自农信社诞生以来,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几经变迁、曲曲折折,但还没有哪一次,像“省联社改革”这样,在各方高度认同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前提下,却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而难以达成共识,改革方案多次调整,历经十年研究、讨论与推动,仍备受争议,迟迟无法落地。

今年年初的两个重要政策信号,让“省联社改革”似乎有了进一步取得实质性推进的可能。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下发的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五个一号文件。其中提到: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服务好乡村振兴。

一号文件发布的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新闻发布会。会上,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回答《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针对省联社改革的提问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在牵头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有关改革方案在逐步完善。”并强调,“无论怎么改,一定要在总体上保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 ↑图为2018年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从2016年的“开展省联社改革试点”,到2017年的“抓紧研究制定省联社改革方案”,再到2018年的“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三年聚焦省联社改革。

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式改革”能否在2018年有明确的改革方案出台,尚未可知。

艰难:一场争论十年的“持久战” ↑图为2007年8月10日,随着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揭牌仪式启动,宣告全国各试点省份建立省级联社任务全部完成。

省联社是2003年开启的农信社新一轮改革的直接产物。在已经过去的15年中,农信社改革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全国农信社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作为另一项特殊的改革成果,一个强大的省级联社群体应运而生。

强势、强大、强有力,这是省级联社留给业界的印象。改革中功劳显赫的省联社,却饱受争议。争议焦点之一就是“行政化色彩浓厚”。一方面是基层行社对某些缺失服务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省联社“管得太多”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监管层对于省联社模式存在的弊端早有察觉。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夏天,就有专题组向监管部门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书面意见,提出了农信社改革的“三重点”和省联社改革的“五大模式”。

“三重点”分别是:管理体制、产权改革、法人治理; “五大模式”,即联合银行、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持股公司、统一法人和完善省联社。很快,“五大模式”得到监管层认可,成为官方说法。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业内都围绕这五条路径来探讨省联社的改革方向。

客观地说,省联社改革在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就在“五大模式”提出的第二年,2008年6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率先探路“统一法人模式”;紧随其后,2008年12月,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大胆探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但在之后的6年中,从2009年到2014年,省联社改革再无实质性进展。虽然广西、江西、海南等省份都曾结合本身情况提出过省联社改革方案,但都没有得到监管层的认可。监管层更倾向于“金融服务公司模式”,而大多省级联社则希望组建“联合银行”。

2012年7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联合社法人治理的指导意见》,时任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也于同期发表了相关观点的署名文章。自此,省联社新一轮改革的帷幕被正式拉开。这一轮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省级联社如何实现“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以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上。

指导意见出台,开篇便将省联社职能圈定为“对社员行的服务、指导、协调和行业管理”。职能排列顺序,已然明显不同于2003年国务院“15号文”中所规定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

作为推动此番省级联社“去行政化”改革的首颗棋子,银监会的选择,是从改革省联社驻地(市)的办事处开始入手,将其改制为“区域稽核审计中心”。2011年底,甘肃省联社先行先试,将其所属的11家地市级办事处和兰州管理部一次性改制为6家“区域稽核审计中心”,成为全国省级联社中第一个进行“去行政化”试点的省级联社。紧随其后,安徽、吉林、贵州、江西等省份的办事处改制工作也相继启动。

直到2015年5月,随着陕西秦农农商银行的挂牌开业,“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又逐渐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十年探路、十年争论。

截至2015年底,农村信用社超越了中国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但对于这场牵动全国近百万农信员工心弦的重大改革,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却始终没有定论,千呼万唤中的《省联社改革方案》也一直没有出台。胶着:

商业化与区域性的斡旋省联社改革艰难推进,一方面缘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战略(商业化、股份制、资本化)与区域内“为农服务、支农支小”的历史纠葛;另一方面,又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相互牵制、相互推动。随着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加速推进,悬而未决的省联社改革变得越发紧迫。截至2016年底,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江西等省份都已完成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也就是说“农村信用社”在这些省份已经完全成为一段历史,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如此一来,一个尖锐的问题不可回避,基层都已经没有农信社了,“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谁、管理谁,又服务于谁?

历经十年探索的省联社改革在各种争议中前行,充满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显著特征: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互融合。

省联社改革总体上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性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明显特征,这种边际化改革有效降低了改革的摩擦成本,减少了改革震荡。但在每一项具体改革模式的推行和新制度安排的实施方面,又具有激进性特征。

比如,省联社的成立,最早起始于200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苏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顺利运行3年之后,全国各省(区)陆续成立省级联社,到今天省联社已经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之中,重庆、宁夏、河南、陕西四省在改革探路中又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与魄力,以自身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可行路径。

以河南为例,近期提出了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为目标的改革方案。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将着手以改制组建市县农商银行、推进省联社机构及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构建“小法人+大平台+大服务”的整体框架,建成定位明确、产权清晰、治理完善、自主经营、功能完整的河南农商银行体系。

在县域农商银行组建工作方面,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139家法人机构中,98家已完成改制,其余41家已达到组建标准,正在履行市场准入程序。

省辖市农商银行组建工作也稳步推进,按照撤销市农信办,将市农信办与城区农信社整合组建省辖市农商银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区农信社整合工作。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已有3家省辖市农商银行挂牌开业,2家农商银行获准筹建,其余11个省辖市已达到农商银行组建标准,正在履行市场准入程序。

地市级农商行作为“牵头行”和“带头大哥”的角色,将协助省联社对县级农商行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保持县级农商行自主经营,业务上实行市场化管理。地市级农商行成立后,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的组织建设、纪检监察业务管理等方面,狠抓党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市级农商行党委和县级农商行党委的关系。

作为这一改革思路的配套制度安排,计划由省政府建立省级政府性基金,作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股本金来源,且实施股权构成多元化,构建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为联结的新型治理关系。突破:“三位一体”的地方实验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推行有赖于有效的财政分权体制,以及由此激发的地方政府创新精神。这一点在省联社改革中也有着充分体现。

2017年2月3日,《陕西日报》刊发了题为《秦农银行全力打造陕西银行控股集团》的专题报道,文章提出:秦农农商银行作为陕西省农信社的资源整合平台,以资本为纽带,按母子行制参股控股各县级农合机构,打造银行控股集团,实现了对全省农合机构的现代化改造,开创农村金融改革的“秦农模式”,其目标是以秦农农商银行为核心,实现陕西省农信社的集团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随后,《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秦农模式”是省联社改革的一种重要探索与尝试。↑图为2015年4月28日,秦农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西安召开。在《陕西日报》刊发的题为《秦农银行全力打造陕西银行控股集团》的专题报道中,开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总书记2015年2月在陕视察时,作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为新常态下把陕西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专门就进一步落实追赶超越要求下发了通知。省委书记娄勤俭批示:‘对秦农银行必须全力以赴支持,要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打造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全国一流银行’。秦农银行认真落实领导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加快全省农信社改革步伐,全力打造陕西银行控股集团,为全省追赶超越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增添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陕西省“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指出:“支持秦农银行通过控股、参股,按照母子银行模式整合省内外农村金融资源,打造成为资本充足、治理完善、内控严密、服务优良、效益良好的跨区域、现代化商业银行集团。”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于2017年1月23日的陕西两会上,提出“秦农银行全省域发展”。数据显示,秦农银行注册资本金为80亿元,其中,陕西省政府出资29%,另一主要股东为陕西和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初步规划,“秦农模式”是金控集团+行业协会+金融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集成模式,是以资本为驱动,以跨地区协同为通路,以行政职能转化服务职能为依托的综合改革实验。

“秦农模式”的可复制性在业内还有争议,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省联社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还难有定论。未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再平衡“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将农信社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变一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这一重要经验,在解决省联社改革难题中应当延续。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认为,农信社系统的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调整中的一步棋。过去几十年,针对农信社系统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在中央政府主导下,通过反复收放、技术性补贴,逐步解决了一些问题,实现了与地方政府利益的某种平衡,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容否认,也衍生了一些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千丝万缕,核心问题是省联社如何改革。焦点是“一级法人”。党是领导一切的。张永乐认为,随着“党管金融”成为共识,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可以预见,新一轮省联社改革,一方面,将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充分考虑基于金融安全的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也将更加审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新的监管体系和行政条块中,更加“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因此,新一轮省联社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望实现一种互动式再平衡,而非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决断。

基于以上种种,他认为,2018年,针对省联社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遵从大局、适度变通、灵活试点,从而实现一种新的平衡:县域“一级法人”地位,将在新的监管体系之下,得到创新式加强。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最近一次对“省联社改革”做安排部署时重点强调,要结合各省实际,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抓紧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这一公开的表态,充分表明了监管层对省联社改革现实难题的深刻认识、对省联社改革方案多样性的极大包容。省联社改革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依旧看 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更好更快地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实现规范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些目标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作者介绍刘小萃总是很困惑,一直在寻找。虽然走路慢,写字还算快。自我感觉比较适合当记者。她的微信号:cuicuiliuxiaocui

下载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联社去行政化 尚福林吹响农信社改革号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