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安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的探讨
对公安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内部审计工作是以传统审计为主的,即以内部经济活动单位(部门)为审计对象,以其会计年度所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为审计内容,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传统审计的职能有三个:监督、鉴证、评价,其中监督是最基本的职能,差错防弊是审计最基本的目标。随着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公安机关的普遍应用,内部审计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其相对应,公安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手段都与传统审计有很大差异,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公安内部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公安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2000年1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招投标活动的基本法律,标志着招投标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2003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进一步对政府采购行为作出了法律规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这两部法律的实施,对于公安机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一些公安机关实行了会计核算中心制度,取消原有部分会计核算单位,设立报账中心,将原来分属各部门的会计核算、管理、监督等职能委托报账中心统一行使,改变了会计主体以及核算方式。
二、适应变革,探索公安内部审计发展新路子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公安机关内部建立了各种装备财务信息化平台,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实现了财务信息无纸化,并可以利用内部局域网进行远程操作、查阅。
公安内部审计必须围绕自身使命,适应审计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变化,不断转变审计观念,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一)认清形势,实现公安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
如上所述,在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公安机关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已有很大改观,但面临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一系列新的要求。如何使公安机关各业务加快适应新的要求?这是公安内部审计面临的一个新任务。当前公安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利用的效率性、达到目的效果性的评价上来。审计目的不仅仅限于差错防弊,更主要是通过评价活动,实现公安机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基层单位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仍将是公安内部审计关注的一个敏感点,但是从整体来讲,公安内部审计更应该注重内部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益、效果、效率,并能促进公安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体而言,公安内部审计就是要实现“五个转化”:审计职能由监督为主向管理评价转化;审计对象由单位审计向项目审计的转化;审计内容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化;审计手段由手工化向电子化转化;审计时间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转化。
(二)围绕“五个转化”,开拓公安内部审计工作新领域
一是开展专项审计。公安内部审计要改变传统对单个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年度审计的做法,以公安业务开展过程中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审计对象开展审计调研,对业务流程的合法、合理、合规性进行评价,提出在业务办理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形成指导性意见,供公安机关领导决策参考。与传统审计比较,专项审计设涉及面广、目的性强、对公安业务进行全过程调查研究,因而对公安业务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它有利于更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效果也更好。做法上可以采取以资金流向或者某一业务流程为主线、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模式进行。比如对看守所生产费的审计,可以资金的流向为主线;对车管业务经费的审计,可以车管业务流程为主线。对于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要注重从制度上、机制上找原因、提出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注意从宏观层次发挥指导作用。
二是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即前述对于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对于公安内部审计而言,就是对公安机关资金、装备甚至人力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 3 价。经济性是指审查和评价公安机关投入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效率性是指是否实现产出最大化或投入最小化,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资源利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绩效审计的开展,是深化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关注的是审计事项的未来,更具有建设性,通过评价,提出促进绩效提高的建议。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促进公安业务创造更好社会效益,也有利于减少人力、物力的挥霍浪费。
绩效审计在我国并没有全面铺开,由于起步晚,从程序到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均没有成熟的做法,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公安业务创造性地进行评价,具有相对性、灵活性。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宜采取先试点再全面的策略进行。可以选取公安业务中相对单
一、容易取得审计依据的项目进行。待取得经验后,再对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业务进行评价。比如可以选取某一次大型保卫活动作为对象,从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保卫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可以是以前类似保卫活动所占用的人力、物力数量,还可以包括新闻媒体、领导、市民、干警等对于这次活动的评价;方法可以采取审计抽样法。评价所需资料包括保卫方案、总结材料等,并实地对保卫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观察。通过审计,总结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找出原因,为以后更好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依据。
同时,在实行部门预算后,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重点关注各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支出的真实完整性、支出审批控制、支出结构和支出比例变化的合理性,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以及异常增减的支出项目要引起重点关注。审计要结合各单位公安业务,关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编制情况,关注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有效使用。通过审计,提高各部门编制预算水平,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规范各单位的财经管理行为。
三是开展合同审计、招投标审计。这也是内部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化的体现。《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对于采购、建设项目从招投标、签订合同到项目结算都作了详细规定,对具体经办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两个法实施时间不久,公安机关业务部门还未能完全适应其需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为各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失误的发生。
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如应该公开招标的变为邀请招标,应当邀请招标的变为直接发包采购,不按照法定程序开标、评标和定标;个别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些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标,在中标后擅自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等问题都应该成为公安内部审计的一个新的敏感点。
四是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审计。会计核算中心对于公安机关来讲,是个新生事物。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各内部单位由于会计核算职能的转移,淡化了会计主体意识,容易放松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内部审计必须首先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进行评价,审查有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效果如何;其次要注重对各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盘点,长期以来,公安机关都有“重采购轻管理”的管理盲区,审计要重点审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情况。再次要把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一个审计对象,检查会计核算中心建立运行以及自身财务核算情况。包括:纳入中心核算单位和资金范围,双方责权利是否明确;中心集中资金的规模及分户核算、日常管理情况,重点是检查资金管理情况;中心内控制度情况,是否制定了核算操作程序、内部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执行情况如何。对于在会计核算中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要注意区分会计核算中心和报账单位责任。
五是善于把握机会、利用新技术,实现内部审计的突破。随着公安机关内部装备财务各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区域网的应用,内部审计也处于财务信息无纸化包围之中,很难想象要求被审计单位打印财务数据提供给审计人员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证据甚至部分目标都受到了影响。在财务信息无纸化环境中,内部审计实现了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突破、就地审计向远程审计的突破、手工审计向电算化审计的突破。内部审计人员在办公室的电脑 6 前,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情况进行动态适时跟踪,了解被审计单位账面资金流动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疑点及时告知被审计单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由于审计手段科技化,也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在无纸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学会对各信息系统的风险、安全性进行评价;其次要善于使用财会、审计软件,并运用局域网开展远程审计。如利用公安局域网,通过人机合作,实施远程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会数据进行适时收集审核,在网上复制有关数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获取审计证据等,以及了解审计项目进展,使用内部OA向被审计单位了解有关情况等。
对于公安内部审计人员而言,技术方面的难点并不是真正的难点。这种审计环境带来的内部审计观念上的冲击是真正的考验。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已经习惯于多年养成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不愿意或者不会主动去迎接这种变革。
三、提高公安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适应公安审计发展需要
提高公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内部审计人员要认清形势,把握公安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更新自己旧的观念,关注内部审计面临环境的变化,在动态中理解公安内部审计工作。
其次要对照公安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分析自身业务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缺什么学什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目 7 前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财务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财务会计知识,但是对于各类公安业务了解不多,而且欠缺政府决策、治安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绩效审计需要,难以对公安机关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同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很少全面掌握,不能全面开展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评价活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工作需要,通过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就目前公安内部审计队伍状况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有必要加强学习:
一是绩效审计相关知识,包括相关理论、目前开展比较成功的审计项目做法等。绩效审计在西方开展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在我国香港也有成功的审计案例。公安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绩效审计的一般原则、做法等,在工作中要善于学习思考、借鉴成功的审计案例。
二是公安相关业务及其评价依据。包括
(一)涉及经济活动的主要是有收费、罚没、暂扣款物的业务,如:车管业务、经济犯罪侦查业务、取保候审金、看守所生产费以及基层单位的治安联防费等。
(二)单一的公安业务项目,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专项行动或者专项建设、专项设备等。熟悉这些是为开展绩效审计作准备的。比如交通智能系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城市的交通秩序有多大改观?又如大规模 8 统一专项整治行动,出动了多少警力、抓获多少犯罪嫌疑人、破获多少案件等。
三是涉及政府采购、招投标的知识。如合同、招投标过程以及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等。这里的难点是对于招投标过程以及所采购物品性价比的了解掌握。公安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些方面往往由于缺乏具体操作,因而和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不能有效识别效相关业务的合理性、恰当性,达不到审计目标。
四是计算机审计应用技术的掌握。包括:
(一)专业审计辅助软件的操作;
(二)所属公安机关采用财务软件的操作;
(三)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的远程访问、查询、下载、分析操作;更深层次的程序编译检测技能等。
(四)对计算机环境下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的评价技能。由于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审计程序的规范性目前尚无保障,如何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需要公安内部审计人员做出探索。
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状况的影响,各地公安机关内部审计发展也不平衡,但是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都是一致的。各地内部审计在立足于现在的基础上,认清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审计工作,相信会开创公安内部审计新局面的。
第二篇:试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及发展方向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及发展方向
左旦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审计处)
摘要:内部审计职能是内部审计本质属性的体现,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在经济监督、规范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处于财务监督的较低层次,其功能和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转变审计理念;调整审计目标,转换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由检查监督型审计向防范风险、提高绩效的管理导向型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角度由关注微观执行层次向关注宏观战略层次的方向转变;审计时间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手段由手工查账为主向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的方向转变;审计队伍构成由财会人员为主向多元化的专业人才结构的方向转变。在推进审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量力而为,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理念;目标演变;职能转换;发展方向
Discusion on Trans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ZUO Dan-ping(Auditing Office of Central-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Abstract: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auditing reflect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nternal auditing.Internal audit has certain role for manage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t lies lower level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So internal Audit must changes audit ideas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s guidance, internal audit must adjust objectives and changes functions, shift audit objectives from supervision to management type audit of guarding against risk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The angle of internal audit changes from following with interest of microcosmic implement to macroscopic strategy level.Internal audit time changes from after the event to whole process.Internal audit means changes from manual to computer and Internet.Internal audit staffs structure changes financial accountant to diversification professional.Internal audit must act according to one's ability and control risk in innovation process.Keywords: audit ideas;objective development;function transfer;development direction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已从最初的合规性财务审计逐步发展到目前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审计,有的高校已经把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纳入了审计的视野,审计业务得到不断拓展和深化。内部审计已经成为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财务收支的不断增长,许多高校债务沉重,内部管理未及时跟进,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财务管理失控的问题,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产生,与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控制环境弱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内部审计理念陈旧、职能定位不准、审计内容层次过低,导致经济监督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一些高校正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从完善内部控制入手,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转换,将经济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控制监督,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化解管理风险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探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转变审计理念,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审计效能,强化管理服务职能,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高校内部审计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准确把握高校发展趋势及内部审计特点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审计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 “以师生员工为主体,‘教’以教师为本,‘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最为关注、学校领导最为关切、工作任务最为迫切的问题放在审计工作的第一位,把维护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师生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事项,把涉及师生利益的热点问题确定为审计对象,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全面协调,保障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发展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合格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办学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或整体价值最大化。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履行经济监督和管理服务职责,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都纳入审计的视野;强调“协调”,就是要使审计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把审计工作始终置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中,牢固确立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谋划发展问题,明确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建设,为管理工作提供满意的审计服务。
(三)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审计重点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审计不等于全部审计,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全部审计,既无可能也没必要,审计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投放到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去。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脉搏,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学校发展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突出对影响全校全局及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增强宏观意识,提升审计层次
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查处细节问题,必须善于从宏观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把握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各个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对象、审计方式和方法,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原因,发现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使审计建议对于加强高校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更有价值。
(五)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监督和评价,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组织运营的效率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说,它服务于内部管理的需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服务是监督的升华。因此,必须坚持在“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绝不能为监督而监督,而忽略服务职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通过揭露问题,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性质和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六)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的基本理念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伴生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2)内部审计是对管理部门确认的再确认,控制过程的再控制,既要服务于治理者,也服务于被治理者,是整个组织系统治理结构中的守门员;(3)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它通过评估、计量和报告总体风险,推动实施风险管理,帮助管理者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并实施监督;(4)内部审计要积极参与管理,对发展战略、资产并购、融资、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组织一切重大的变革;(5)独立、客观、公正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要高度重视客观性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使审计结果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二、内部审计目标的演变和职能定位的转换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内部审计的灵魂,而职能定位则是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
(一)内部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
纵观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主要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目标;中间阶段主要以改善经营、加强控制为目标;当前主要以净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目标。美国著名内审专家劳伦斯·索耶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对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于服务导向型,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目标、职能和目的,并将内部审计范围延伸到机构治理与风险管理,审计内容上要求从传统的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财务审计向控制风险、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等增值型审计转变,这既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明确了方向。
为适应这一发展方向,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规定》将内部审计描述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规定》将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定位为监督、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指导性。为强调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其后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又把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内部审计定义的修改调整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国际内部审计越来越接近,其目标是及时、准确地发现组织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诊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伴随着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学术界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单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仅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经济监督;二是双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与咨询服务职能,也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与评价的职能;三是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咨询服务、反馈、参与管理等多种职能。
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单一职能论显然已不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也落后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双职能论认为,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两大领域才是内部审计的最主要内容。虽然对于内部审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在审计界尚无定论,但我们已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咨询服务等增值型审计项目所占比例将不断提高,审计将以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形式参与管理或控制将成为现实。本人认为,内部审计将具有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等多项职能,而且各职能之间是一种相互递进的伴生关系。
1、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来自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化,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及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使得高层管理者面对纵横交错的经济活动,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管理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
2、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内部审计协会(ILA)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由此可见,经济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通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3、内部审计的延伸职能或增值职能为咨询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通过查错纠弊,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保证单位内部机构的正常运行,但它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对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还要根据审计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分析组织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反映和适应能力,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加工提炼形成审计报告反馈给高层,就政策执行的各个方面向高层管理者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将高校内部审计定义为: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提高学校整体价值,实现途径是通过关注高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管理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实现的。今后高校在现在普遍开展的遵循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向以下领域拓展:
1、参与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防范风险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功能,这一功能在高校管理中尤为重要。所谓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通过调查,取证、分析及评价组织内外主要风险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审查风险应对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工作成果一般体现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当管理层有特别要求时,应当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2、评价并改善内部治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是高校根据内部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独立于高校内部其他控制系统,同时又对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通过日常的审计活动,以内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动”要素为重点,针对各个环节的关键点逐一进行评价,评价其运行机制健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向高校管理层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促进高校加强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减少对资源利用不当和低效使用的情况而造成的浪费。
3、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三要素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绩效审计是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对相关经济指标、考核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客观、系统地对单位、项目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高校绩效审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内部审计为高校管理增值的途径之一。绩效审计从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入手,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高校办学的效益性体现在: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产出的效果性;即在投入上,表现为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物资资源,是否恰当配备教师及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表现为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办学机制是否灵活实用,管理手段是否先进、高效等;在效果上,表现为数量上是否达到最大化要求,质量上是否达到一定标准。高校绩效审计的包括以下内容:
(1)人力资源配置的绩效审计。人力资源绩效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专门方法,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投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效益性进行分析,以促进人力资源运营向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发展。
(2)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内部审计通过资金的绩效审计将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投入状况、经济实力作出全而详尽的论述、评价,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促进学校的发展服务。资金绩效审计一般直接以货币价值形态为单位尺度来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审计重点都应以是被审项目的资金是否节约,经济效益如何考核评价被审计事项。
(3)物资资源使用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对房屋、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使用效率地分析,进行资源整合,挖掘现有办学条件的潜力,提高现有资源地使用效率。
(4)管理责任方面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中心目标就是发现管理效益问题,确定责任,提出管理建议,强化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从而促进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涉及管理责任的一种审计,就其涉及的内容而言包含绩效审计。
(5)服务质量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后勤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这类绩效审计内容的评价重点主要不是经济效益问题,而更关注服务效果问题,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赋分。
5、提前参与管理,在常规审计中增加管理审计的内容。管理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主,管理审计以审查管理信息为主。管理审计主要是通过对管理活动进行连续跟踪和对管理控制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活动、管理质量的审查,采取专业方法进行检查、取证及分析,评价管理组织是否合理,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等,其主要内容包括:
1、发展战略审计。它要求内部审计扩大视角、提前进入战略层面,参与讨论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战略规划、方案设计、执行、管理及其效果实施动态监控、审查及评价,为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价值的建议。
2、重大决策的审计。它要求审查决策是否经过规定的决策和优化的程序,是否坚持了科学合理的原则,决策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
3、计划和预算审计。它要求内部审计参与计划和预算的制定过程,审查计划制定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和考核标准,并发表具体的审查意见。
4、组织和制度审计。它要求审核完成计划的组织构架的合理性,组织内部职能分工及岗位分工的明确性,内部规章制度的适当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等。
5、控制过程审计。它要求审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实施效果审计。要求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方式,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高校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与监督向评价与咨询的方向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管理的各个方面,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基于上述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必须进行职能转换,其工作重心应逐步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审计目标由查错防弊为主要功能的检查监督型审计向防范风险、提供服务咨询的管理导向型审计转变
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在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上,依法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认真开展审计调查,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上来,实现审计工作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查错防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加强对重大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财务收支项目实行事前审计,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失误。
(二)审计的角度由关注微观执行层次向关注宏观战略层次与执行层次并重转变 我国内部审计最早以财务审计为主,比较注重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审计的重点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违规与舞弊行为。其后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含有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内容,因此较传统的财务审计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大、内容更全面。但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多地关注于局部和微观层次,如组织内部的一些独立核算单位等,通常不涉及全局,更多地关注于执行层面,对当期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及效益性较为重视,而较少涉及战略层面的问题,对是否符合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否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很少涉及。但事实上,一个单位的长期发展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是最重要的风险,管理者非常希望有畅通而可信的渠道,全面了解企业单位战略的实施情况。因此,需要内部审计机构改变审计的角度,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关注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安排和实施审计项目,开展专项的战略实施效果评估等,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三)审计时间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
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传统的财务审计大多属于事后审计,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单纯的事后审计只能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其后果起到揭示作用,难以对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这是影响审计时效、制约审计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应该突破传统的审计监督方式,由单纯的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监督上来。对投入资金多、风险较大的领域,要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在决策过程中做好事前参谋;对重大经济合同,审查其合法性、完整性及效益性;事中对执行过程实施审计监控,把握经营状况和风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事后对其进行审计评价,为保障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还要加强后续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基建工程审计方面,要积极推进从单纯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实现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设计、招投标、工程结算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通过审查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核对签证,事后对项目投入运营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衡量其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以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节约建设资金。
(四)审计形式由静态审计向以日常监控为特色的动态审计转变 传统的审计项目通常是起于立项、终于报告,所有和项目有关的审计活动,包括资料收集和分析、抽样、取证直至报告都集中在由立项到报告这一短暂的期间内。它对被审计单位的考察通常是静态的、以某一时点为终点,审计后新发生或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往往要到下一次审计时才能发现,影响了审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动态审计的就是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帮助下,对投入资金最多、经营风险较大的重点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实时和动态的审计监控。通过对基本业务数据的连续监控,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评价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根据最新变化作出及时反映。
(五)审计手段实现由人工查账为主的传统审计向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智能审计转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使审计人员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强大的计算、统计、抽样和初步分析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烦杂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对事实的调查和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利用网络实施非现场审计,对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控,起到及时预警、降低风险、减少甚至避免部分损失的作用。
(六)审计队伍的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多元化的专业人才结构方向转变
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多元化使得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审计类型不断增多,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任务不断增多与审计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不能满足审计创新的需要。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由财务领域向管理领域的扩展,必须要有一批在某一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人才加盟,他们的加入可以使内审计机构加深对各领域管理关键环节的理解,提高审计切入的广度和深度。
(七)审计实施方式从单一靠内审机构自身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为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内审机构已经开始在一些较为专业化的领域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完成审计项目或利用外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对于工作量巨大和需要利用其它领域专业知识的项目,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实行内审和外审相结合,可以使内审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事前、事中管理流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审计监控方面。
四、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变所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转变高校内部理念、转换审计职能在我国教育审计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共识,在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等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转换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内审机构传统的审计思维与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新的审计领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尚未构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审计法规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成熟的审计操作模式可供借鉴;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预算管理制度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审计创新实施的基础不牢;高校内审机构独立性有限,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对受托责任划分不清,管理层缺乏对审计创新的内在动力和需求;高校内审机构审计资源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限等诸多难题,加大了审计风险。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的研究,推进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规范审计程序;紧跟高校体制改革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步伐,优化审计环境,提升审计地位;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能力建设,循序渐进推进审计创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左旦平(1963-),男,湖南双峰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审计处处长,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审计、林业经济管理。参考文献
[1] 深入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 劳伦斯·索耶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 [3] 理查德.L.莱特里夫著: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版 [4] 张坤等著: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应当具有的基本理念.教育审计,2006(3)
[6] 左旦平:论高校理财机制的转换与改革方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6(6)
第三篇:内部审计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摘 要】
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宗旨出发,系阐述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并分析了适合我国当前企业现状的内审计模式的设置。
【关键词】
宗旨;内部审计现状;范围与内容;审计模式 【正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的发展日益丰富,企业集团的管理阶层增多,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出现的客观条件。在集团公司内部,经常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员工,下级经营者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等关系的多重委托经济责任,因此,集团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下产生的。虽然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历史短暂,但是发展异常迅速,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及相关课题的学者,为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学术体系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估评,明确企业内各种复杂的产权关系,发挥其监督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
内部审计作为会计体系之外的独立稽核系统,与财务管理体系相辅相成,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宗旨在于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自我修复功能。
一个健康的公司,应有适应公司发展目标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保证,合理的分权与有效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作为制度保证,从而一方面从思想上使员工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努力为公司目标奋斗;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并通过授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加强监督。
完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措施纠正各种差错、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和修复。一个体制或制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极具变化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根本内
因。
(二)发挥内部审计对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威慑作用,避免损失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的存在,被审计对象不得不尽量减少差错以期在审计中表现良好,而且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对企图舞弊者是一种有效的拦阻。现阶段,查处错误及舞弊已经得到集团的高度重视,但相关的预防机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查处是一种反馈控制与补救措施,要逐步将当前以查处错误及舞弊为重点的反馈控制提升到以定期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点的有效阻拦式的事前反馈控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纠偏做到防微杜渐,力争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合适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计才能采用,这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进行任何财务评价的基础,而在国内,这种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这也是当前造假者往往能够通过造假得以获利的原因之一。结合自身实际,要真正做到准确考评,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就要未雨绸缪,树立“只有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才能作为评价的基础”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止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外部稽核,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实现对预算的监督:一是预算的编制、考核必须与工作计划相结合;二是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应具有可核查性,编制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应有费用支出明细清单,生产部门的成本预算和采购现金预算必须附有产品生产备料清单、生产进度预测、产品采购清单和招标采购制度,以保证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的真实性和可控性;三是预算的定期检查和分析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既要有严肃性又要有科学性,例外事件的分析和预算的调整应当立足于为业务的发展服务,而不能牺牲发展来满足原有预算的执行。通过审计的外部监督,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将会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将会更加严肃、科学,这将有利于预算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它也将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三职能论曾在我国审计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即监督、控制、评价职能。
(一)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必须全面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侧重于会计监督的含义,内部审计最能发挥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二)控制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是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独立于其它各部门和其它控制系统,是对其它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再此与其它控制形式相比,更具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它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提供完整的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
(三)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熟悉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且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子公司,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子公司的管理情况和运行业绩。评价职能表现为对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或单位整体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指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而进行评价。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集团审计的重点侧重于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为财务审计,第二阶段为业务审计,第三阶段为管理审计。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从财务审计开始的,现在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仍停滞在第一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多数是财会人员,对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为熟悉和易于操作。
(二)审计的手段落后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大多已经实现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运用计算机技术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作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联机数据库、微型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和网络的发展,集团审计部门至少有一名掌握最新技术的计算机业务骨干。集团内部审计的计算机业务骨干可协助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培训其他审计人员使用技术计算机审计软件等。而我国
目前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集团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多层次拓展,使得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者大多是财会出身,没有接受系的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经验。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商品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集团的组织机构日益趋向复杂,从而使管理者所吸收的信息量、信息种类、信息复杂化爆炸般增大,传统的审计技术,已不适应对各责任人从事业务及控制的存在性和适当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于是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笔者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三点看法:
(一)审计技术发展趋势现代化
办公自动化和经济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基本都已经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集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向以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自动审计,审计人员就必定需要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制定更周全细密的审计计划,对没有书面记录的经济方面的业务进行审计。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掌握计算机为基础的审计系统,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集团内部审计现代化的要求。
(二)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逐步扩张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大也将进一步扩大,进入全新审计领域,如兼并审计,其定义是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兼并公司实施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与传统财务审计有较大差异,审计要在短期内,分析兼并对象的主要背景、所处行业状况及行业发展趋势,并分析被兼并公司的财务资金状况、市场份额及行业前景,确定兼并后如何发展以便适应集团公司的前景规划。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点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综合性的管理审计,及集团内部审计职能的加强、审计范围的扩展,对内部审计的专业要求提高,而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又不可能配备各方面的人才,因此要事半功倍开展集团内部审计,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集团内部审计充分利用集团的人才资源,在内部资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或内部资源不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比如咨询顾问公司)参与审计项目。
(三)与国际内部审计的接轨
内部审计是通过评估组织机制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并且有效率地,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和目的。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逐步迈向国际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与国际化企业标准趋同。对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成熟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比较更多地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对西方经验更多的是借鉴,取其精华,去起糟粕。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更易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接轨,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接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适合我国当前企业现状的内审计模式的设置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一般有: a董事会领导模式; b监事会领导模式; c总经理领导模式; d财务总监领导模式。
在刚导入的预算管理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财务经理负责,协助其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的监督;在比较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委员会(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与考核流程;在成熟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总经理负责,负责监督预算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并对流程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后,在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由其领导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整个管理层。采用前两种方式的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业务。
六、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机构独立,垂直管理即企业审计部门在管理和考核上相对独立于其他部
门(即不受同级以及下级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和评议,不适用360度考核法),如果下属公司设立内审机构,必须由集团审计部门垂直领导。该项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报告反馈机制的施行。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所谓报告反馈机制是指审计报告(含整改建议)上报主管领导一定时间后(如7天),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则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如果认为整改建议可行,则将整改建议转至被整改部门并通知审计部门,被整改部门认为整改建议不可行的,必须在收到整改建议一定时间内,提请主管领导安排时间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被整改部门无异议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则应认真对其进行整改。主管领导可以在收到被整改部门整改说明后,根据整改说明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也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安排审计部门进行复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在被整改部门开始整改时即告知审计部门。此外,在部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制度建设的配套,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如在当前大力推动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就应及时跟进,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周灿龄,张勇,1995,《美国现代内部审计》,中国石化出版社;
2.陈汉文,《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2;
3. Louis Braitta.JR,1999,“The Audit Committee Handbook” third edition, John Wiley&Sons, Inc,USA;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8,《内部审计实务标准》(1993)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编译,中国审计出版社;
第四篇:内部审计
最近我再次学习了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党章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我们党的性质,理想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党员义务权益有了更深的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责任感。
党章的总纲部分首先阐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及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对新党章反复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从我来讲,过去在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先进性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党和人民及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进一步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党员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和积极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积极为党的政法事业作贡献。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矿产资源纠纷、土地征用补偿、环镜污染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驾奴复杂局势的能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
第五篇: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 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 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 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审计机制。为此,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在审查、揭露违法违纪行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念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指事业单位设立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并配置相应的人员,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必要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的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和审查,确保财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经济活动的合规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益。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按照不同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审计目的的不同,划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按照被审资金的来源及用途不同,划分为预算拨款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营业收支审计和基建投资审计;按照审计范围不同,划分为经济合同审计和法人离任审计等。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事业单位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事业单位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它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组织内部监督部门的一员,与纪检监督部门具有不同的监督职能,担当着事业单位经济运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监督任务,有着其他部门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及其内部各单位健康运作,运作行为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目标及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其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因此建立独立有效的 1
内部审计机构越来越重要,有利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治久安的稳定发展。
2、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和结果进行监督
即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和资产的增加、减少、和结余及其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从而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以及为国家预算收人和支出的编制、执行和经济财务效果考核所提供的一切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内审监控功能指运用国家财经法规法纪检查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要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等影响经济过程带有普遍性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同各种违纪现象作斗争。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可以为本单位的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意见,有利于全面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领导工作决策上的失误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借助其专业手段分析评价风险程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这种风险预警器作用,能够让事业单位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或者使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地维护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4、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事业单位,随时随地都在经受着来自市场无穷变数的考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可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督促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防止和制止违纪违规和违反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行为的发生,或使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和处理,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5、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前沿侦察功能和反馈咨询功能
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依法进行审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中,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将起前沿侦察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内审要形成制度,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切事业单位都有定期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经济案件,移交监察乃至司法部门查处。此外,内审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重要来源是被审单位。一是各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内含大量而又丰富的信息;二是通过各种财务经济活动,各种分析研讨会,参与预测、考核、监督等活动收集信息,由于内审监督的广泛性、客观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多样性,因而审计调查信息来源广,内容真实可靠。从大量的经济信息中,经加工提炼形成的审计报告是发挥信息反馈、参谋咨询作用的重要环节。反馈到部门领导,可作为调整决策方案的参考;反馈到上级审计部门,可加强内审指导和本部门经济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反馈给被审单位,有助于被审单位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纠正偏
差、遵守财经纪律。
6、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监督控制功能及经济“卫士”功能
内审监控功能指运用国家财经法规法纪检查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要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等影响经济过程带有普遍性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同各种违纪现象做斗争。在实施监督中,要抓紧重点,依法审计,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发挥审计监督的政策力量。依法审计,勇当“卫士”。审计人员要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坚决按照政策、法律、规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敢于同经济领域里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不丧失原则,不怕打击报复,勇当经济“卫士”,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留情和手软。
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改进审计的方式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起到监督监察作用,从而达到促进规范和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