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寒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报告——邓汝泉
提高农业劳动者法律意识、共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2008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内容提要】农业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社会的繁荣昌盛,还是裹足不前,都与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法律意识与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密切相连,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高,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繁荣昌盛,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新渠道,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为此,我实践小组各组员利用寒假社会实践机会,开展题为“提高农业劳动者法律意识、共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实践调查活动,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农户进行法制意识教育,为农民解决日常的法律问题,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法律问题问题和该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出现的法制问题统计归纳,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法律意识 文化 制度 思想观念
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现社 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对我国农民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中国这个国家,离开了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1]。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2]。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上就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直到今天,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80 %。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种基本现状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制约了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为了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伟大战略思想,在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我们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没有全民族法律意识的提高,没有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对法律的共同信仰和共同遵守,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将会成为空谈,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也难以实现。
一、实践情况的简要说明
实践地点及其基本情况: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伯公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乡的一个文明小村,位于中山北部,水陆交通便利,105 国道贯穿境内,珠江支流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绵延而下。全村总面积 10.8平方公里,户藉人口 8000人,下辖 18个生产小队,开办小学一间。村内产业以厂房出租为主,鱼类养殖业为辅。实践方式:以填写调查表格和现场教育的形式,对该村的居民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二、实践情况分析
本次实践的结果,即该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法律意识的状况可以从该村法律知识文化的教育、法律援助制度的制定、村民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建设新农村,普法文化宣传要跟上。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谈不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每一个公民享受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之一就是法律素质的提高,农业劳动者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更好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履行自身的公民义务,才能更好的享受到党对农民的关心,分享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充分调动他们投身于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激情,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而努力。
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活观念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懂法,能否积极、正确地守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普法宣传都获得了极大发展,但限于人口多、底子薄的原因,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和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使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次实践活动,本人对伯公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据农民的反应情况,该村农民对该村的普法工作满意程度不高,普法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落到实处。经过分析,造成普法文化宣传不足的原因如下:「1」该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不高,法治观念不强,面对普法文化的宣传只是做门面功夫,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没能把普法文化工作持续下去,落到实处,让每个农民知法,了解法。「2」内容难理解,由于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抽象的法律条文学不懂,记不住,久而久之,失去了学法的积极性,使普法效果难以保证。「3」人员难集中,农村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和该村的股份合作制侯,部分农民忙于农作,闲时外出打工,所以很难安排统一的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要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普法文化的宣传不可忽视,而普法宣传的关键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广大农民负责,落到实处,以通俗的方式,在提升农民文化水平的同时,要让他们了解法律,从而自觉的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未能完善法律求助制度,农民求法难。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担负着发展本村经济、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的职能。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应该制定便民、利民的制度,为解决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在农村生活中,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每当他们想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又碍于自身法律知识的不足而打退堂鼓,这就常常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农村司法资源的严重不足,办案经费的缺乏,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即使农民权益受到侵害,通过法律途径诉求也时常因为得不到法律人士的协助而失败,这样会不利于农民法律意识水平总体的提高。
实践调查的结果是,当农民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有的往往会和侵害人理论,大吵一顿,甚至煽动他人报复侵害人。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有些农民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对法律的不信任和普法力度的不足。(三)构建和谐农村,思想观念要转变。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无论是在革命年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时期也是一样的。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立足于实际,发展经济,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大普法力度,使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农民法律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部分农村干部没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些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看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听话。当看到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反而觉得农民学了法后不好管,认为农民还是不学法好管;还有的基层干部善于断章取义,把“普法”当成是实用教育,只普及与农民履行义务相关的法律条文,而对于农民参与村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方面的法律知识却视而不见。
农民观念有待转变。在整个封建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对整个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沉积的种种思想已深入到农民的骨髓、内心,使他们对现代法律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如等级伦理下的服从意识、宗法伦理下的家族意识、和合伦理下的消极意识等等各种封建思想的影响,使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常常先从乡规、俗规和家规等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三、建议
(一)政府村委方面
1.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学用结合,在普法过程中,要强调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要带头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为农民学习法律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法环境。二是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普法工作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让农民逐步树立起“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靠法律”的观念。
2.农村普法工作应该有侧重,以更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重点。要加大与土地承包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市场经济法规的宣传,解决农民群众与市场经济大潮搏击中出现的有关新情况;加大与劳动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与消费者权益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击制假售假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掌握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方法。
3.增强普法的灵活性。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特点,普法工作要尽量避开农忙季节,努力做到生产、普法两不误。在形式上要把电影普法、文艺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以案说法、图片说法、旁听审判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从而使农民学法时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
4.健全农村普法机制。各级普法组织要把农村普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投入人力物力,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普法的骨干;要完善法律服务制度,为广大农民提高法律帮助。
(二)村民方面
建设新农 村是以政府为引导、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村民群众应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农村长远发展与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各力量参与”的原则,自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生我育我的家乡的繁荣发展而一起努力奋斗!同时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辛勤劳作,靠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渐成为“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民自愿原则,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村民要形成村荣我荣的集体意识,努力配合政府的工作,做到村民、政府携手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071班
鄧汝泉
2008年2月17日
第二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调研报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寒假大学生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姓名:
实践时间:2009.01.19~01.2
3实践地点:
农村技术需求调查及分析
摘要: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农村技术在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在意识到这些不足之后,思考产生那些产生的原因,以便指定能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足影响的对策,从而最终既实现农业技术的普及,保持了农村技术的和发展。
前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技术得到较高的提高。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把科技入户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业生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调查内容和调查的方法
1.1调查内容 开展农村技术需求调查,重点调查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状况及农民技术需求动向。
1.2调查的方法 这次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采访调查。这次总共走访了蕉岭县长潭镇高陂村附近的地区大约12家农家。
2.调查的结果
据所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先期选择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柑橘、生猪、好几个农产品开展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08年底全面启动了十几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当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品种和栽培制度不配套,一直进展缓慢。
3调查分析
例
械
慢
过
归
部
是
水
各
起
术
对
每稳
节 农村地区由于技术宣传的不够透彻和到位,如水稻机械化问题以往多是研究水稻收获机,但由于品种和栽培制度不配套,一直进展缓。专家们也一直呼吁要农机农艺结合,但由于去各类计划都是各自立项,水稻收获机械研制农机部门负责,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由种植业门负责,出于经费和单位利益等因素考虑,都各自运转,反映到生产上就是不配套。现在,稻产业技术体系把育种、耕作栽培、设施设备环节和黄湖周边地区的综合试验站融合在一,围绕目标共同研发并在各产区形成配套的技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此认为,这不但保证了每个产业的每个环节、个区域都有人研究,从而为产业的健康和谐与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也使各个技术环围绕同一目标分工协作开展工作成为可能。所以,加强农村需求调查技术是十分重要且分迫切的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目前科研管上的最大问题是选题立项与最后的评价都是专家内部循环,从编写项目指南到组建队伍再申报、评审以及验收,都是专家“自娱自乐”。然,专家一般都会选择熟悉的领域研究,造成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难以立项。现代农业产业术体系彻底打破了这种现象。十理在到自很技
在立项上,各个产业技术体系要先调查用户需求,这些用户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以及各类产业化经济组织等。把这些用户提出的技术需求进行汇总、形成体系的重点研发任务后,再把任务分解到体系的各个岗位上进行研发。检查验收环节也不再是组织同行专家召开验收会,而是由技术用户组成监督评估委员会对体系的工作进行评价。要看这个产业是否健康稳定发展,出了问题是否及时发现和提出解决措施,对产业的潜在问题是否开展了技术研发等。
4.解决对策
4.1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加强农村种植技术的教育,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的培训,提高务农人员中途技能谁怕。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应着重于传授诸如经济作物和良种的栽培技术,各种饲养技术,病虫害的防止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等。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手工耕作观念,帮助农民较为全面的了解现代摩纳哥也机械话技术,是他们尽快掌握农机机械化的使用,保持较高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激情。
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由于农民土地产权不完整,中偶有承包权,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土地流转的效率很低。
4.3政府应提供较高的保障
据农科人员的体会,过去科技下乡“送技术”,是“我有啥就给啥”,农民往往“不解渴”,农科技术也常常“对不准靶心”。一些科技下乡活动,虽然彩旗飘飘非常热闹,但农民并不知道“送来
了什么技术”,看到有免费的种子种苗,拿一点也就一走了之。
农业科研如何提高“命中率”已成为一个迫切课题。上海市农业部门近年来开始实施农业科技需求调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沪郊水稻、生猪、林果等主要农业领域的经营大户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座谈,走访基层农科推广站,收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农科需求。
相关部门人士说,今后上海的农技需求调查将进一步形成固定的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全面的传递。上海市农科院已通过对需求信息的梳理和“配套组装”,推出了100多项成熟适用技术,同时组成由高级科技人员“领军”的140多个技术服务团队,与相关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层农技推广站“结对”,实施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邢大伟.重视农民技术需求加强农业科技推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5):.2.王破责.从农民的科技需求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1997,(11):.
第三篇: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1年2月20日--3月1日
地点:山东省章丘市宁家埠镇向高村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花生和制种业。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十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向高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果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一些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向高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09级一班杨蕾
第四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调研报告
实践时间:2009年1月15日至2009年2月4日
实践地点:广东省xxx村
实践目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学历层次高,科学知识全面,涉及面宽广的优势,广东省农业厅联合各农业院校组织了该次活动。实践人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安1班苏燕
黄耿龙
实践过程:首先,我们认真地阅读了学校分发下来的“各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水产健康养殖与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资料。一开始,我们心中都充满疑团。难道一位拥有几十年农耕经验的农民与一位同样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的乡民比不上我们这些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大一学生?
后来,我们放下心中的疑团,开始上网查询更详细的科技下乡知识。经过了解,知道许多高校在历年的“回乡大学生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农村都在下乡大学生的宣传与帮助下使得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收入,避免了不必要的病虫害威胁,收成倍增。
根据南径镇 青洋山村村民反映,村里农业经济单一,反季节蔬菜品种少,有的种植方法不科学,导致许多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不得不以贱价卖出,甚至倒在垃圾堆里。我们运用学校的资料以及自己从网上所掌握的知识跟农民们详细地讲解了豆角,黄瓜,苦瓜等蔬菜的科学种植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我们讲解的过程中,农民们也加入了自己的讨论以他们丰富的农业经验驳回我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一来,我们自己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很多。
在这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例如我们不能辨别哪些土壤通风性好,酸碱度的大小,同时我们也不能清楚蔬菜生长的各个时期如抽蔓期,结荚期的各个特征。于是跟随着农民们到田里去观察。而对于各种病虫害,虽然我们能从资料的详细解说中大概得知病虫害的具体症状,但总是有些模糊的,后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它们在蔬菜上的具体体现。
在这次主要针对蔬菜种植技术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而进行的下乡活动中,我们与农民充分交流沟通,对农民种植蔬菜起到一定作用。其中对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讲解很透彻。而之前农民们在使用农药时不大注意,听了讲解后对无公害蔬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农药,肥料等。
部分农民反映,这次下乡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习到有关科学种植的方法,而且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业生产观念。虽然也有少部分农民说,我们的讲解不够易懂,资料所写的也太过于形式化,而落实到实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相信,我们会努力改进,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回报家乡。以他们丰富的农业经验驳回我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一来,我们自己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很多。
第五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实践报告时间:2009年1月15日至2009年2月4日
实践地点:广东省XXX村
实践目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学历层次高,科学知识全面,涉及面宽广的优势,广东省农业厅联合各农业院校组织了该次活动。实践人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安1班苏燕黄耿龙
实践过程:首先,我们认真地阅读了学校分发下来的“各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水产健康养殖与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资料。一开始,我们心中都充满疑团。难道一位拥有几十年农耕经验的农民与一位同样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的乡民比不上我们这些/daixielunwen/代写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大一学生?
后来,我们放下心中的疑团,开始上网查询更详细的科技下乡知识。经过了解,知道许多高校在历年的“回乡大学生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农村都在下乡大学生的宣传与帮助下使得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收入,避免了不必要的病虫害威胁,收成倍增。
根据南径镇 青洋山村村民反映,村里农业经济单一,反季节蔬菜品种少,有的种植方法不科学,导致许多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不得不以贱价卖出,甚至倒在垃圾堆里。我们运用学校的资料以及自己从网上所掌握的知识跟农民们详细地讲解了豆角,黄瓜,苦瓜等蔬菜的科学种植方/daixielunwen论文/daixielunwen/代写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我们讲解的过程中,农民们也加入了自己的讨论以他们丰富的农业经验驳回我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一来,我们自己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很多。
在这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例如我们不能辨别哪些土壤通风性好,酸碱度的大小,同时我们也不能清楚蔬菜生长的各个时期如抽蔓期,结荚期的各个特征。于是跟随着农民们到田里去观察。而对于各种病虫害,虽然我们能从资料的详细解说中大概得知病虫害的具体症状,但总是有些模糊的,后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它们在蔬菜上的具体体现。
在这次主要针对蔬菜种植技术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而进行的下乡活动中,我们与农民充分交流沟通,对农民种植蔬菜起到一定作用。其中对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讲解很透彻。而之前农民们在使用农药时不大注意,听了讲解后对无公害蔬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代写/daixielunwen论文如何合理使用农药,肥料等。
部分农民反映,这次下乡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习到有关科学种植的方法,而且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业生产观念。虽然也有少部分农民说,我们的讲解不够易懂,资料所写的也太过于形式化,而落实到实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相信,我们会努力改进,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回报家乡。以他们丰富的农业经验驳回我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一来,我们自己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很多。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调查报告来自http://中国文书写作网--,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