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提供保障问题研究002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
提供保障的问题研究
【摘 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1年开封市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我市过去五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五年必须做而且要做好的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性建设为命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的建设 实现 崛起 研究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写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掀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热潮。开封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主体城市之一,要发展,要崛起,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就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开封快速崛起建设的的领导核心,也是强大支撑和坚强保障,因此,我们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注重实效,推动党建的全面发展,开创党建强市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开封快速崛 起!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和群众要求,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和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更好的为建设实力开封、活力开封、和谐开封、幸福开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方面展开了调研:
一、开封党建工作现状
开封党建拥有深厚的底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但中国闻名,也名传国际。闪亮的名字,早已响彻大江南北,每个角落;光辉的精神,更是传遍干部群众,老少男女。人民公仆,对人民忠心耿耿;实干部楷模,“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题词,高度概括;纪实文学《焦裕禄》出版,邓小平题名,金光四溢。电影《焦裕禄》放映,国人,皆深受感动,观众,常眼含泪滴。这是我们开封党建工作的骄傲,我们一定要珍惜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开封党建工作。当代领袖胡锦涛,两次莅临兰考,要求搞好党建,发展经济。其中1994年5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开封兰考就结合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时指出:要搞好党的建设,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发展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搞好党的建设,同时发挥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求,他希望开封的同志们进一步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发展经济方面,在弘扬学习焦裕禄精神方面,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都能取得新的成绩,创造新的经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封党建指明了 方向。
市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科学发展、兴市富民的壮丽画卷。2011年开封市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我市过去五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五年必须做而且要做好的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性建设为命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抓党建与抓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机遇,千方百计保增长、竭尽所能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存在的不适应开封发展的方面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开封崛起提供保障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开封实际,切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开封党建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不高,理想信念淡漠;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意识不强,班子成员发挥作用不到位,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不健全;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基层不同程度存在党员数量偏少、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影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党组织财力少、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党的先进性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必将制约开封的快速发展。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开封崛起的具体保障措施 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快速实现开封的快速崛起。我结合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认为要从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这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创新党建思路,明确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市党建工作新局面。概括起来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理论上坚持“一个强化”即强化理论武装,做到“三个促进”即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以党建促进和谐稳定、以党建促进民生改善;在农村基层组织上,实施“四项工程”即农村党员发展工程、农村党员素质提高工程、农村带头人培养工程、农村便民服务站建设工程;在城市企业党组织上,实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业复兴工程”,“文化复兴工程”等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开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开封,为建设富裕开放、和谐安宁提供坚强保证。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党建理论武装,为开封崛起提供理论支持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引方向,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思想保证。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全市各项事业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开封人纯朴善良、团结拼搏、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切实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全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做到在学习原著上下功夫,在领会精神上求实效;在结合实际上下功夫,在运用操作上求实效,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各级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为开封崛起提供方向保障
坚定不移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当前最紧迫、最重 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这是全市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整合巩固提升粮食、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要集中力量实施“工业复兴工程”,“文化复兴工程”等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开封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推进开封工业的大发展。为实现开封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三)围绕改善民生抓党建,为开封崛起提供民生保障
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民生大于天,抓党建工作必须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教育是民生之基。我们要积极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使孩子都能完成义务教育,使每一个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有职业学校上,高中毕业上不了大学的学生有职业学院上,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同时,加快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改善民生。落实就业援助制度,积极支持鼓励自主创业,认真做好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切实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做好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强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加大乡 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清洁能源的使用,努力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的文明程度。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争当全省的排头兵。
(四)实施“四项工程”抓党建,为开封崛起提供基层组织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的要求,创新思路,丰富载体,重点实施党建“四项工程”,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基层组织保障。一是实施农村党员发展工程,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加大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力度,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消灭“党员空白村”。坚持把发展农村党员同培养乡级、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人才结合起来,壮大队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的老、弱、少等问题。创新农村发展党员的方式方法,严格党员培养质量,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全市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妇女、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民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大幅提高。二是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高工程,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加强农村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以特色产业发展为载体,以党建示范基地为平台,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致富的能力。积极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致富党员带头 人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实施农村带头人培养工程,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村组干部发展致富的能力,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抓好农村致富能人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带动效果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四是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便民服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建立固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队,转变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上门服务,做到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少花一点钱”就能办好事情。通过服务农民群众,在为农民群众办事中,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加强干部队伍抓党建,为开封崛起提供人才保障
抓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抓干部队伍建设。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加快开封发展事业上来,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大力倡导“七要七不要”,即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要相互支持,不要相互拆台;要相互信任,不要相互怀疑;要相互宽容,不要相互计较;要光明磊落,不要阳奉阴违;要敢于负责,不要推卸责任;要善于决断,不要个人独断;要加强修养,不要自以 为是,努力维护党内团结和班子团结,以班子团结带动党内团结,以党内团结带动全市各族群众的团结。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民族、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方针,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做到“四用四不用”,即用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拼、创造性工作的人,用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群众信任的人,用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知难而上的人,用坚持原则、敢于批评、不怕得罪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四平八稳、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人,不用欺上瞒下、虚假浮夸、搞形式主义的人,不用小肚鸡肠、难以容人、心胸狭隘的人,不用拉帮结派、是非不分、诬告诽谤的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激励,不让老实人吃亏,使我们的干部既是学习型干部又是实干型干部。扩大选人用人民主,选拔任用干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采取上派下挂、高职低挂、交流任职、新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到基层一线工作锻炼等方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磨炼。加强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加强人才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六)加强党风廉政抓党建,为开封崛起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需要,更是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领导的良好形象影响干部群众,以领导的工作热情带动干部群众,以领导的党性修养教育干部群众,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带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的旗帜。领导干部要心往基层想、利往基层让、人往基层走,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抓落实、干事业上,坚决反对作风飘浮、只图虚名、应付上级、不务实效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村务、党务、政务、财务“四公开”。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加大机关作风整顿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工作人员“五不准”规定,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加大对工作落实不力和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总之,实现开封的快速崛起,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作风反腐败,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开封快速崛起,关键在党,成败在人。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 根本,以先进性建设为命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未来五年,是开封赶超跨越、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开封重振雄风、快速崛起的攻坚时期。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再造辉煌的崇高使命,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开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主要参考:
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②开封市十次党代会报告《开拓奋进 务实重干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与解读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现象,他们包舍诸多的亟待解决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是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一直以来,由于对农民工住房性质的定位和认识,以及相应配套和保障政策的缺乏,导致农民工住房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而且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我们也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探讨,以期农民工住房问题能早日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工
住房保障
配套制度 前言
农民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农民工是城市中外来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也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大军的主体。然而,与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巨大的和不可或缺的贡献相比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和居住条件已形成相当大的反差。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最终会影响到城市、乃至城乡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随着农民工问题的日益严重,各级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解决包括住房在内的各种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 ,加上现行政策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使政策制定和政策作用效果均存在着局限性。对与农民工相关的住房问题的讨论和认识,对解决问题的结症进行深入探究,并对构建统一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进行理论分析是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基础。
一.概述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该确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保证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是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我们必须让农民工在这个城市中拥有归属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互动。
2005年,建设部首次将农民工住房问题列入当年建设部工作重点,在2007年的工作部署中,建设部提出,要将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同时,建设部把如何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提高和改善农民工的住房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具体方案正在研究之中。这表明,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
二、关于我国农民工的几点基本认知
(一)农民工的定义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另外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本文认为,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中的“农民工”,应有所特指,它基本是但又不完全是狭义上的农民工。具体可界定为:出乡到乡以外的地区务工、但户籍在农村、家庭户为常住户、其收入主要带回家中、其经济与家庭户连为一体。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占二、三产业过半人数,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农民工的特点 1.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强
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强流动性与弱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农民工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按照农业生产规律呈季节性的穿梭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第二,部分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外务工,但对于目标打工城市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经常辗转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第三,部分农民工虽然能够相对的固定在某一个城市,但对于合适工作岗位的选择,却存在较大的被动性,他们往往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之间疲于奔波。2.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比较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现行的农民工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机制还不健全,以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足,所以相对于城镇职工而言,其整体工资收入水平还是普遍偏低。3.农民工的就业分布相对集中
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城镇各行各业之中,与城镇居民相比虽已不存在就业层次门槛障碍,但我国大多数农民工就业还是相对于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餐饮服务等行业领域。调查数据表明,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
三、我国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居住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居住总体情况比较复杂多样,居住质量亟待提高。宏观看来,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居住分布复杂
城市农民工居住广泛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型成熟社区、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企业(公司)内部的职工宿舍以及建筑工地的工棚等都居住着大量的农民工。近年来,特别是大中城市廉租住房租金已不再“低廉”,农民工租房已不能按照就近原则进行租住,对租房的区位选择只能越来越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边缘区转移。
(二)居住类型多样
城市农民工居住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散居在宾馆旅店或市民家中,有的由企业统一安置于单位内部(宿舍、闲置房)或施工现场。而随着外来人口“常住化”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租赁房屋”居住和寄住“宿舍、工棚”为主。此两类居住类型,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农民工住房的主要类型。
(三)居住质量低下
大量的城市农民工居住在现代化城市的“角落”,这些角落往往是处于旧城改造中的“城中村”、“棚户区”,或者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甚至近郊区的边缘地带。这些“角落”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出行、环境卫生等外部条件一般较差。由于工资收入比较低,大量的农民工只能选择便宜廉租住房,这些房屋的生活配套设施一般很不到位。他们往往几个人或全家人居住在20~30平方米的房子内,生活空间狭小。近4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
四、现有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特点及缺陷
涉及农民工住房的政策规定 ,一方面是一些地方陆续出台的针对农民工住房的有关政策 ,这类政策目前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农民工问题、和关于住房规定涉及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从整体情况来看 ,关于农民工住房的相关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1.1 地方政府规定多 ,中央政府规定少 ,总体重视不够
至今为止 ,中央政府只是在经济政策中强调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但尚未出台关于农民工住房的专门政策规定。相反 ,由于农民工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 ,2005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5 ]23 号),2005 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 ]482号)等。尽管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住房解决办法 ,但是与实际对政策需求相比 ,还相差甚远。
1.2 专门的住房规定少 ,一般政策规定多 ,政策作用有限
现行住房政策中与农民工住房有关的政策规定主要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我国经济实用住房的政策始于 1994 年。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住房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体系的规定。2006年河南省政府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2006),第二十四条规定: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加强监管 ,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 房保障体系 ,符合有关规定的 ,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2005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 ]482 号)明确:对持有 《重庆市流动人口居住证》 且在主城区居住 5 年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可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我国廉租房政策始于上世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正式提出是 1998 年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目前 ,这一制度已成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基本保障。但是 ,从目前中央和各地的规定来看 ,是否将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对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从以上分析可见 ,由于现行政策本身及执行存在的不足 ,加上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 ,导致政策对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作用受到限制。1.3 以往出台的政策少 ,新近出台的政策多 ,尚不形成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 ,除了国家一般性住房保障政策出台于1990年代中后期以外 ,有关农民工住房的专门规定基本是近几年颁布的 ,包括 2007 年出台的国务院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分析其原因 ,一是政府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和生活问题日渐突出 ,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继纷纷出台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进城农民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是涉及城市居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探讨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实现 “以居管人”、“以居定人” 将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制约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的症结和要害
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其直接表现出的是住房问题 ,但反映出的是农民工与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利益协调等深层次问题。所以 ,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首要的是要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定位、及其与既得利益者的关系问题。2.1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定位和认识问题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带来的外来人口(包括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一种表象 ,也是由于城市发展建设中对劳动力集中需求形成的巨大引力产生的结果之一。农民工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现象 ,但是对于农民工以及随之而产生问题的认识却有不同观点 ,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定位问题 ,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点。就农民工住房问题 ,涉及到政府是否应承担责任 ,政府究竟应当承担多大责任 ,是否可以纳入城市住房体系 ,如 何统一、统筹解决城乡住房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已经势 不可挡。2005年南京市户籍人口 58316 万 ,农民工约有113万(含所辖市县),相当于南京市户籍劳动力的1P 2 ,相当于南京市户籍人口的1P 5;截止到2005年5月长沙市区人口约 180万 ,其中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约 40 万 ,大约占市区总人口的 2212 %;2005年重庆市主城区人口600万 ,农民工约 150 万 ,农民工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2 农民工住房与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的冲突问题
尽管住房保障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之一 ,但是至今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在很多城市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农民工移民进入城市 ,不论政府主观上是否将其纳入城市住房保障 ,都直接或间接扩大了住房的需求 ,增加了城市政府的负担 ,处理不好也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福利。可以从两种可能结果来看这个问题:第一 ,将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城市住房保障 ,无疑直接增加了住房保障的需求数量 ,对城市产生压力;第二 ,不纳入统一住房保障 ,任其在城乡交接地带、城中村地带、甚至城市一些露天形成集中居住地 ,这种状况无疑形成了城市新的贫民区 ,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五、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 切实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并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现有的公共住房体系中廉租房、经济租赁住房、政府统租房等保障房,由于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而制定的,针对农民工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户籍门槛壁垒。为此,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民工城镇住房体制,打破城市国有房地产制度对农民工的制度壁垒;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度,扩大农民工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适当放宽廉租住房申请的户籍限制,政府同时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当农民工的经济状况达到一定条件时,应该退出公共廉租住房,鼓励其进行市场租赁;健全与农民工城市住房相关的户籍制度、子女入学制度、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和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让农民工能够融入
城市社会生活,享受“市民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的积极性与认可度。(二)应坚持“分层次、多渠道、按步骤”的原则
就全国各城市的发展实际而言,不宜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的农民工住房解决行为模式。由于各城市间的财力水平、外来农民工数量和农民工就业去向等都不尽一致,所以城市政府不能因为简单机械地响应上级政府政策而不顾实际去大力修建农民工公寓,城市政府间更不能在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上盲目攀比。欠发达城市、农民工数量聚集不多的城市解决本城市户籍中低收入市民的保障性住房就存在较大困难,如果只是简单而机械地去响应上级政府政策,其结果只能是力不从心的办事,令整个城市的公共住房保障问题更加复杂化、矛盾更加尖锐化。因此,我国政府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应坚持“分层次、多渠道、按步骤”的原则,先发达省份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大中城市,后欠发达省份城市、中西部城市、小城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工住房保障,在房源的筹措上应拓宽渠道;城市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从简便易行且能切实保障农民工住房权益的工作做起,等政策时机和财力条件成熟后再向完全市民化住房保障体系过渡。
(三)实行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民工自强相结合
有效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应该走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民工自强相结合之路。仅仅依靠城市政府一己之力,显然背负不起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参与、民工自强就成为必须。尤其是农民工就业分布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餐饮行业更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与参与精神。制造业企业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在企业集中区利用支持性土地政策为企业员工建设集体公寓,出租给企业的农民工;对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居住问题,重点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对工棚的质量、配套设施等基本居住条件进行硬性规定,推广使用标准化的活动工房;对于餐饮行业农民工的住房问题,重点是对集体宿舍的条件进行规范,制定集体宿舍的条件和标准,明确安全、居住面积等指标。对于自主租赁住房的农民工,可由用工单位发放住房补贴;而对于从事经商贸易的农民工,相对而言他们是经济条件好、未来潜力大的农民工群体,城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租房或购房置业。
六、结论
第一,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意义深远,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三农问题”,国家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第二,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应充分考虑农民工自身的特点,以免造成房屋闲置、资源浪费。
第三,我们从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三个角度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期望达到一种“金字塔”式和谐局面。农民工是经济社会转型期一种过渡群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实现,农民工将融入工人或者市民队伍中去。农民工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群体。最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农民工的基本人权保障[J].人权,2004,(5)
[2] 童颖.骏楼欣.住房公积金,叩开农民进城之门[J].中国房地产,2006,(7)[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7 [4] [美] 威廉· N· 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过程 方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 620251 [7] 吕萍, 周滔等.农民工住房解决方式与现行土地政策之冲突[J ].中国房地产, 2007(3):49-51.
第三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方向在履行装备保障任务中努力推动哈一机集团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0713(现代国企研究约稿)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方向
在履行装备保障任务中
努力推动哈一机集团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现代国企研究杂志约稿)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一机集团)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武器装备主要科研生产基地和定点生产企业。
哈一机集团始建于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中,哈一机集团开始了武器装备引进、仿制到自主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研制的武器装备填补了我国轻型坦克制造工业和大口径火炮自行化的空白,被誉为“轻型坦克和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摇篮”。1952年,全军第一个驻厂军事代表室在哈一机集团成立。
哈一机集团全体干部员工不忘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视察中央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成为我军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战斗力生成的可靠支撑,伴随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程,产品迭代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品种、系列化产品族谱,多款装备参加了多次大阅兵活动,成为戍疆守土的国之重器。哈一机集团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加快和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自主可控水平,着力实现提质增效,着力树立发展新形象,经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一举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不利局面,使这个在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诞生的企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解困振兴之路,站在了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
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转变观念,树立新发展理念,凝聚发展的信心。
推动企业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思想。哈一机集团顺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要求,顺应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大势,持续推动思想解放,构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形成变的共识,找准变的靶向。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持履行强军首责、承担保军使命的战略定力,系统谋划军品科技创新和产品培育工作,破除军品研制顶层分工条框的束缚,把思想转变到陆军装备建设改革上来,积极培育跨专业分工、跨企业甚至跨军工集团的竞争能力,主动参与竞争。二是追求变的速度,转变思想观念不能等。把思想从生产经营型统一到装备保障型上来,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立企的发展理念,把军方装备部门出台的装备科研、质量、服务和资质评定方面规定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规范、程序和标准。把产品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设计过程、工艺过程、制造过程、人员操作具体层面优化完善程序文件,建立专业化、体系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抓装备质量问题整改,建立健全了质量问题发现、整改数据库,建立了质量问题解决和质量改进提升螺旋式上升的机制。三是有变得结果,聚焦方向目标,形成新观念、新共识。强化履行主责主业的自信和自觉,破除带着保军帽子“等靠要”思想,形成了靠履行好装备保障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清晰了在装备体系中的产品定位、技术定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资源和条件的有限性,把资源集中到核心能力上来,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筑发展之本,凝聚发展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哈一机集团主动应对装备体系建设带来的装备生成机制变化,积极落实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大会精神,努力提升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一是构建和完善开放融合的高端科技人才体系,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推进实施五个科技发展领域由咨询专家、科技人才和合作优势团队构成的分层分类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实战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继续深化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构建市场开拓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落实好《科技创新二十条》,制定《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意见》,实施《哈一机集团科技创新激励意见》,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三是积淀核心技术群,突破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制约。以老产品改进升级和科研项目研究为抓手,突破全自动装填、动力舱热平衡等核心技术,匹配控制技术和长寿命关键技术有重要进展,专项工艺创新方面有新突破,已经形成核心技术群和多项工艺技术“单项冠军”。四是主动融入兵器工业集团“两个体系”,加快推进企业装备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建设,拓展发展领域,培育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产品。提前开展重要装备关键技术攻关、轻量化优化设计和射击试验强度考核研究工作,推动新型一体化产品和新概念武器进行试验验证和动态演示,多个领域的需求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验证取得突破,产品领域已从传统陆军扩展到空军和海军。五是吸收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全地形车产品为依托,组建黑龙江省首家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军民融合企业,建立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军民两个市场均取得重要进展,已经成为部分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
当前哈一机集团正在谋划“十四五”工作,加强顶层策划和顶层设计,梳理未来科技与产品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谋划编制产品和技术发展规划,巩固在体系中的站位,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结构调整和工艺创新提高技术能力,夯实发展之基。
以技术进步促进领域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兵器工业集团技术研究体系建设和运行,构建有活力、可持续、开放式工艺基础技术研究平台,培育和积累企业技术能力。一是整合生产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军品和军民融合发展需求,对生产布局进行功能性调整,布局相对集中,优化工艺流程,对无效、低效资产进行处置,提升整体资本功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突出核心能力,取消一般能力。保留总装总调、行传操核心零部件加工、车体炮塔制造的精加工能力,对锻造、铸造、粗加工和标准件等非核心产能进行退出。三是强化工艺提升和技术进步。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核心工艺水平,淘汰落后工艺、老旧设备,采用数字化加工和自动化工艺技术,提升生产线数字化、自动化、柔性化水平。建设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轮换生产的总装总调能力,具有自动化基础的核心部件装配能力,具有数字化基础的核心零部件加工能力,以及具有智能化基础的物料管理和物流运输能力。四是依托哈焊所、哈工大等知名高校和团队,打造开放的工艺创新平台。实施工艺短板和核心工艺攻关,突破瓶颈技术,优化组合加工方法,发挥专用设备能力,突破了精准装焊、变形控制、铝合金焊接等技术,形成专业化的加工制造单元。开展动力舱、供输弹系统、新型传动装置和行走系统制造与调试技术研究,形成一批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成果。
坚持以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发展的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推动解决企业办社会、集体企业改制、管理层次多等诸多问题,坚持通过管理提升提质增效,提高发展水平,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初步实现了资源聚焦主业,管理聚焦使命。一是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供一业”已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集体企业改制已经完成收尾工作,整体状况平稳有序。“压减”工作顺利完成,三级企业由6家减少至3家,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主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管理链条有效缩短。二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保质量按期完成承担的装备保障任务,合同履约率100%。成功组织了首次由承制单位交装实施的全军某型武器系统联调联试工作,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重大阅兵保障、部队演训等重大保障任务获得多次嘉奖。组织的首次企业实施的现役装备成建制部队改造任务获得改造部队高度评价。三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和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和质量工作日常考核、责任追究与激励机制;开展专项课题改善和技术攻关,解决制约的窄口和瓶颈;体系化推进装备质量提升,建立重大演训任务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列装产品“故障问题数据库”;组织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质量素养和质量意识。四是全面落实兵器工业集团提质增效工作安排。持续开展“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活动,开展车体制造、总装总调和核心部件制造精益生产线建设,上线运行兵器工业集团军品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劳动量、进度、计划和预警信息的智能管理,提升了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成本管理基础提升工作,建立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综合运用金融工具降低财务费用,开展存货结构分析,实现存货占用较大幅度压减。五是持续推进管控体系优化,系统提升治理效能,提升执行力。对接兵器工业集团总部管理要求和企业内部运行需要,持续进行组织结构和职责优化,初步形成职责明晰、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内控效能,增强风险防控力;持续开展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工作,细化制度规定的流程和规范,用制度来管人、管权、管事、管风险。六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制定了《管理骨干管理办法》《科技骨干管理办法》《技能骨干管理办法》,建立了三支人才队伍发展通道,持续开展全员技术创新和持续改善活动,为员工创造业绩和职业成长搭建平台;建立“订单式”培养硕士研究生、举办工程硕士班和依托总体单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N+1”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完善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已经建立一个国家级和三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培训、帮带、晋级、激励”为一体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方向,推动企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哈一机集团党委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兵器工业集团党组坚持“六个相统一”,做到“七个着力提高”,处理好“五个关系”党建工作要求,体系化推进党建工作,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聚焦“两个维护”,强化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兵器工业集团党组重要任务的落实。全面具体地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兵器工业集团党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站在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大目标下谋划、部署,推动武器装备创新和质量提升,坚定履行主责主业的自觉和自信,凝心聚力完成企业中心工作,坚定推进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基础”和“六个力量”,确保企业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建融入企业发展,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初心和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抓基层打基础,领导群众组织并发挥作用,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企业的发展聚势增力。二是主题教育铸牢初心使命。通过主题教育,解决了企业关系到方向和长远的思想观念问题,厘清了在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行动差距,找到了制约公司改革发展的短板瓶颈,明确改进、提升和长远发展的任务措施,建立了一体部署、一体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问题、措施和任务的提出、制定和落实,从根本上改变了干部员工对责任的认识,对发展差距的认识,形成了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更加突出履行强军首责,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广泛共识,步调一致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能够体现企业的时代特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注重精准融入,明确各级党组织承担的主体责任,工作到支部,要求到党员,构建党建和业务工作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抓好党建“三大工程”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以“四研讨”“四讲清”“两落实”“一结合”为重点的“三会一课”创新,打造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的平台,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协同提升的新局面。四是聚才兴企,优化干部人才队伍整体功能。着眼事业长远发展,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完善干部的绩效、薪酬和考核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领导人员专业能力培训、知识培训和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加大战略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提前孵化战略,实现人才精准引进。建立后备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选拔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人才工作正向激励机制和负面清单,建立员工实际能力提升、业绩贡献提升的运行机制。五是持之以恒营造风清气正的改革发展环境。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分解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承诺书,加强工作考核,畅通压力传导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执行政治纪律的高度强化监督检查,把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兵器工业集团重大任务安排、公司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深化纠正四风工作,纠正“四风”不停歇,全力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突出重点环节,及时发现和整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兵器工业集团关于巡察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巡察八个重点,努力做到巡察全覆盖。同时,强化巡察整改监督,推进整改落实,确保真改实改,以整改促提升、以整改促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哈一机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传承和践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铸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勇毅笃行,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奋力前进。
(作者为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建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