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现状 的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晨晚练点作为基层群众体育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晨晚练点的体育活动,基层群众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心情,达到身心两健的目的,还能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扩大人际交往促进相互合作,从而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需求。通过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晨晚练点分布、场地、项目、人数、日常费用、资金来源、管理及社会指导员等方面因素,为具体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鹤岗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鹤岗市晨晚练点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根据市人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调研要求,通过采取走访咨询、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对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晨晚练点分布、场地、项目、人数、日常费用、资金来源、管理及社会指导员等方面因素,具体情况如下:
1、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分布,见表1。
表1: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分布
行政区 练点数 锻炼人数 排 序
工农区 17 4175 2 兴安区 4 1310 6 东山区 8 1924 4 向阳区 24 6056 1 兴山区 5 1378 5 南山区 13 2320 3 总 计 71 17163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分布为:工农区晨晚练点17个,1
锻炼人数4175人;兴安区晨晚练点4个,锻炼人数1310人;东山区晨晚练点8个,锻炼人数1924人;向阳区晨晚练点24个,锻炼人数6056;兴山区晨晚练点5个,锻炼人数1378人;南山区晨晚练点13个,锻炼人数2320人。向阳区、工农区晨晚练点数、锻炼人数较多,其次是南山区、东山区,兴山区、兴安区晨晚练点数、锻炼人数较少,说明鹤岗市区晨晚练点结构分布不合理。
2、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场所分布,见表2。
表2: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场所分布
活动场所 学校体育场地 公园广场 公共体育场地 街头巷尾 水库湖畔 小区绿地 百分比 3.3% 47.7% 3.5% 18.5% 12.1% 8.9% 序 次 6 1 5 2 3 4 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晨晚练点锻炼者参加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保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鹤岗市区晨晚练点锻炼者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公园广场、街头巷尾、水库河畔、小区绿地。而在公共体育场地、学校体育场地活动的较少,向社会开放的程度不够。
3、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项目、人数分布,见表3。
表3: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项目、人数分布
项 目 练点数 人数平均人数(每点)排序 秧歌 13 1000 77 3 快乐健身舞步 7 2600 371 1 体育舞蹈 2 60 30 7 健身操 10 1240 124 2 武术类 14 530 38 6 柔力球 1 40 40 5 腰鼓 1 50 50 4 其他 23 注:其他项目如散步、跑步、交际舞、撞大树等十多个项目人员分布零散,未列入其中。
从表3中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中,健身人群存在的需要和兴趣上的差异,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跑步锻炼形式,多倾向于娱乐性、健身性。结果还可以看出,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项目分布合理,但在体育活动单一群体人数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快乐健身舞步、健身操,特别是快乐健身舞步振兴广场练点、办事中心练点人数多达800-1000余人,平均每点人数多达371.12人,人数远远超出了晨晚练点规定人数的正常范围。
4、鹤岗市区晨晚练点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特征,见表4。
表4:鹤岗市区晨晚练点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特征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45以下(含45岁)5149 29.17% 45以上 12014 70.83% 根据表4可以看出,锻炼者中45岁以上的占70.83%,45以下(含45岁)占29.17%。这反映出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首先,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不断延长,促使社会向老龄化方向发展,晨晚练点锻炼者也趋于老龄化;其次,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高度重视,健身意识较强,体育活动便占据了他们每日绝大部分的闲暇时间。相反,中年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较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这无疑会使中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人数减少。
5、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日常所需费用,见表5。
表5: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日常所需费用(每点)
项目 金额(元)器材 鼓
锣
钹
公放器 500—10000元(一次性投入费用)
日常费用 电费 设备保管费
维护费用 5000元/每年
6、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活动的经费来源,见表6。
表6:晨晚练点活动的经费来源
城 市 锻炼者自己出资 社会赞助 上级领导部门拨款 其它收入 鹤岗市 100% 无 无 无 序 次 1 2 2 2 其他城市 52.1% 17.3% 20.1% 10.5% 序 次 1 3 2 4 根据表
5、表6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活动的所需费用和经费来源情况得知,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日常所需费用为5000元/每年/每点,一次性投入器材费用约500—10000元,锻炼者参加活动的经费来源100%靠锻炼者自己出资,与其他城 3
市相比,资金来源有很大差距。这表明:一方面在晨晚练点活动锻炼者们,大部分健身观念较强,“自己花钱买健康”,另一方面鹤岗市各级行政部门对晨晚练点的经费没有投入。另外,社会对晨晚练点的经费赞助也没有,说明社会对晨晚练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还不够。
7、鹤岗市区晨晚练点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见表7,表8,表7: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注册情况
注册情况 已注册 无注册 百分比 61.8% 38.2%
表8:鹤岗市区晨晚练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
指导员情况 有指导员 无指导员 百分比 66.4% 33.6% 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有利保证,也是达到整体组织目标的基础。有政府部门的组织与领导就能使晨晚练点体育活动的开展保持经常性与稳定性。而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体育指导员的健身指导、健身咨询和开设运动处方等方式来提高晨晚练点锻炼者健身活动的科学性,使锻炼者能直接按照自身的体育要求进行锻炼,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注册率为61.8%,锻炼者体育活动有的合理有效的组织,在区县办事处、社区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存在一些死角,有33.6%晨晚练点无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势必影响晨晚练点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锻炼者的健身效果,同时也是造成我市晨晚练点锻炼者体育人口数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8、鹤岗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结构情况,见表9,表10,表11。
表9:鹤岗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情况(单位:人)
培训年限 培训人数 总计
一级 二级
2008 33 2009 4 85 2010 188 小计 4 306 310(人)
表10:鹤岗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
年龄段 人数 百分比 45以下(含45岁)92 29.68% 45以上 218 70.32%
表11:鹤岗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
学 历 人数 百分比 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168 54.19% 高中以下学历(含高中)642 45.81% 体育专业 101 32.58% 非体育专 209 67.42%
通过调查,从2008—2010年,鹤岗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总人数为 310人,占鹤岗市市区人口七十万的万分之四点四,低于国家标准万分之五,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达不到国家标准,就很难保证其实际指导工作质量。
通过调查,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45以上218人占总数的70.32%, 表明当前我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龄偏高。绝大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中老年人,在指导活动的实际操作中也以中老年人居多。
通过调查,目前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168人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54.19% ,体育专业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32.58%。从总体上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化程度结构合理,大专以上学历及学过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偏少。
二、鹤岗市晨晚练点存在问题
1、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分布结构不合理。
2、鹤岗市区晨晚练点锻炼者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满足不了全民健身的要求,学校体育场地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晨晚练点锻炼时间、场地管理处于论乱状态。
3、鹤岗市区晨晚练点健身项目分布合理,但在体育活动单一群体(如快乐健身舞步)人数中远远超出了规定人数的正常范围。
4、鹤岗市区晨晚练点体育锻炼者的老龄化倾向比较明显,中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人数少。
5、鹤岗市区晨晚练点日常所需费用为5000元/每年/每点,一次性投入器材费用约500—10000元,经费来源100%靠锻炼者自己出资,上级行政机构对晨晚练点的经费无投入,社会对晨晚练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还不够、无赞助。
6、鹤岗市晨晚练点锻炼者体育活动有合理有效的组织,在区县办事处、社区专兼职社会体育辅导员方面存在一些死角,影响了晨晚练点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锻炼者的健身效果。
7、鹤岗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龄偏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化程度结构合理,大专以上学历及学过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偏少。
三、建议和意见
1、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全民健身年龄结构,积极创建更多晨晚练点。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良好的舆论环境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扩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 优化全民健身年龄结构,把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到关系家庭美满幸福,民族兴旺发达, 国家繁荣昌盛的高度来认识。从全民、社区、家庭健身目标入手, 注意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晨晚练点锻炼者健身活动的科学性,积极创建更多的晨晚练点,创造稳定的锻炼环境和氛围,激发群众投入全民健身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让更多的不同年龄结构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
2、对鹤岗市区晨晚练点的进行资金投入,保证晨晚练点全民健身更好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对晨晚练点项目经费的给予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针对申办建立晨晚练点的,一次性在器材(鼓、锣、钹、公放器等)方面给予资助,并在日常费用(电费、设备保管费、维护费用等)方面以每月或每年给予资助。加强与社会的联合,争取更多的赞助资金,由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引导锻炼者自我投资、自我消费、自我受益。
3、加大体育政策法规建设,确保锻全民健身活动的稳定性和经常性。建立、健全鹤岗市群众体育管理法规、制度,对已颁布的法规、制度要强化落实措施,制定《鹤岗市全民健身晨晚点(辅导站)管理办法》,使晨晚练点体育活动规范
化、法制化,确保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稳定性和经常性。
4、不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与建设,满足健身群众的健身需求。按照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应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的支出比例。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相关的体育法律法规预留体育用地,没有预留体育用地项目一律不得审批。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体育设施建设中来,千方百计拓宽渠道,筹措体育设施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运营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其使用率。加大群众身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打好物质基础。努力实现人均0.2平方米的国家体育用地标准要求。市体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会同公园、城管、园林、公安等有关部门,合理布置晨晚练点健身场地、时间,有效解决个晨晚练点锻炼场地、时间争抢的矛盾。
5、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力度,增加队伍数量,提高队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其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推进作用,巩固和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明确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在每个县区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设置2名公益性岗位,提高其待遇水平,鼓励和吸引更多体育人才投身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事业中来。其次,要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再培训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后要把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和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短期的培训来扩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行社会指导员培训会吸引众多有志青年走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有利于优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结构。
第二篇:漳州市区小学生写作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漳州市区小学生写作现状
问卷调查报告
一、总结问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漳州市区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分析其写作困难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我们这一调查小组于2010年04月22日,对漳州市林内小学学生写作现状进行一番调查。
调查对象:林内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浏览学生作文本
调查内容:围绕学生的写作兴趣动机、写作中的遇到的困难、素材来源、教师评价及教师态度问题等方面,通过对林内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及对调查表的分析,掌握小学生写作现状,挖掘根源,寻求指导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2份。大多数同学都很配合我们的调查,认真的做了回答。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动机。具体表现为:
1)对作文的喜爱的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0位同学喜欢写作,占问卷总人数的12%;而有68%的同学选择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是一般;剩下的20%的同学选择对写作的态度为不喜欢、讨厌。
2)写作处于被动状态。问卷调查中8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
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二、学生写作存在较多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从问卷统计数据中,普遍认为写
作很难。本问卷的第三题是:如果你不喜欢写作文,主要原因是什么?有58%的学
生认为是觉得作文太难,接近36%的学生认为写作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无法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方面,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即使写作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体验,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也就难以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三、作文缺乏真情实感。问卷中的第六题是:你写作文的素材来源是:选择观察和感
受生活的占20%;阅读课外书籍及报刊占18%;借鉴优秀作文选占24%;上网搜
寻占27%;基本胡编乱造的占11%。众所周知,习作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
活的文学创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才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真正来源于
生活的仅仅只占了20%,更多还是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获取素材,更有甚者,有
些学生是采取“胡编式”作文。
四、教师的指导不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本问卷的第11题是:当你看到自己或被人的作文被老
师表扬或发表或获奖时,你感受如何?32%的学生选择高兴,22%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产生动力,争取发表或者获奖,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会产生羡慕的情感体验,仅有20%的学生选择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总上述,可以得知,80%的学生其实是渴望可以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与鼓励。然后,从问卷的第8题“你写的作文得到过老师的夸奖吗?”我们却发现经常接受表扬的学生仅占2%,有78%的学生选择的是从来没有过或者难得几次。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2、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单一。问卷第18题:“你们讲评作文的方式是?”54%的学生选择教师朗读优秀作文,针对文章结构进行讲评占21%,组织学生自评自改占8%,基本不讲评17%。此外,在批改作文时,很多老师是将学生习作进行打分,简单地写评语并圈出错别字,至于学生是否有订正则很少过问。从这些数据,我们得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比较单调,多以朗读学生优秀作文为主。
二、问卷分析: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几点原因:
(一)学生生活单调
1、学生原本的写作动机不大,再加上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写作。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只有当学生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写作。当学生更多的是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负担时,必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
2、学生的生活封闭,个性丢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被“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对社会的接触极少,见识不广。特别是农村小学,以林内小学为例,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的,而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的环境、设备都比较简陋。学生们更多的是从书籍、电视上获得间接经验和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农村的孩子见识比较短浅,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二)老师指导不力
1、固守成规的教师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漫天的想象,这正是写作主体不可缺少的素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形成了“唯应试而教”的观念、审美观,从而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往往学生的真情流露被看做是胡扯、瞎搞。在这样长期的作用下,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写作更多的是迎合教师的口味,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打压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2、教师的作文指导较单调,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更多的是只布置写作题目或只简单的指导下,而缺少深入的指导。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探索才能完成,一些学生探索的方向对了,得到了肯定,就会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得不到肯定(通常是作文分数比较低),在长期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学生对写作的厌恶。
3、作文题目不够新颖,大多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布置作文
题目时大多是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布置的。教科书的编纂毕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因而对于本校的学生的学习就缺少针对性。对于那些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小学生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写作材料,而写作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其他
1、教师和学生家长给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印象就是:写作很难,造成学生知难而退的压力。历来在大家的心目中,写作是比较难的,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因此,在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开始学写作文时,教师和家长总会提醒孩子:“写作文是很难的,你要好好学习,要花双倍的时间。”这样在小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形成一种“写作难”的观念,一些学生甚至决定放弃写作这样的念头。
2、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可塑阶段,模仿能力强,外界对其影响比较大。现在社会给学生思想的影响会不断加大,特别是网络。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调查说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有27﹪的人是查资料,45﹪的人是聊天,从这可以看出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上网了,而网络上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使用的语言都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现在,在学生的作文里已经有用到网络的语言如:“杯具”、“狂顶”等词。还有用一些英文字母代替如:MM、GG等,已经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了。
三、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1、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才是搞好作文教学的要义。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需要驱使个体趋向某个目标,变成动机。学生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一次次作文的成败,而学生写作的动机对于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利用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在我们的调查中,共有8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仅只有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写作文。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对于老师来讲,自己本身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想写作文的冲动,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愿意写爱写,这样作文教学的效率才有望逐步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采
取择优表扬法。农村小学生一开始写作常常是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好词好句了。这时,老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作文,应该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从其他的方面择优表扬学生。例如:你写的文章真实感人、主题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被认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大大激发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特别好的作文老师通过投稿,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而对于不好的文章,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开个专栏,用于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这样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有用的。
2、要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去洞察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性、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案,逐步地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真正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作文才不会感到困难,进而渐渐地爱上作文。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得尽力去思考、多探索,积极想办法,多学习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努力奋斗着并也取得一定效果的,如: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情境作文训练;广东的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作文训练;张万化老师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对于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写作动机最初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前提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让我们有了想写作的冲动。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认为教师依旧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体验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可以让学生看看农村的新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可以让学生学习农技农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民风民俗,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史,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4、对于作文评价的问题,我们参考了陈荣仁老师开放评价对象,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开放评价内容,进行心灵交流;开放评价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放评价过程,重视作文提高的四个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对于在作文批改的策略上,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鼓励学生互改,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评改,用心沟通
其次,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以下3点:(1)、评优激励、多就少改。
(2)、因材施教,启发思考。(3)、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
5、作文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致光重要的环节,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与发展。它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对于作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更新讲评指导思想,作文讲评应面向全体同学,尽可能多的赏识和鼓励学生。作文讲评切忌单抓消极的东西大肆渲染,把学生的缺点罗列一大堆,从而让学生写作兴趣丧失,也切忌老是把焦点集中在少数作文尖子身上,使作文讲评只为少数学生锦上添花,而缺少对一般学生的雪中送炭。讲评时应努力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呵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作文讲评应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讲评,面对作文,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平等对话,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保证作文讲评的效果。作文讲评还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发挥其教育作用。讲评不能只对词句篇章、审题立意,更要以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讲评。
第二,创新作文讲评方法
作文讲评无定法,只要能提高讲评实效,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任何讲评方式都是可以用的。可从本次调查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一直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教师先念一两篇学生好的作文,稍加点评,再概括下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僵化,形式也是单调的,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反感。我想这样也是教师难教作文的体现吧。因此,我们有必要大胆革新作文讲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展示与交流的方法。还应该讲评课应增大容量,可以根据讲评要求,引进课外的有关内容,或扩展,或加深,或发挥联想,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三,强调归纳和演绎。运用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作文中的零散优点上升为对作文的的规律性认识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评析习作。课堂讲评课上最好能对其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归纳演绎,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接着用演绎的方法要求学生以此为参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寻找得失,并着手修改自己的文章。
四、总结与反思: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教师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首先,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教学时激发的写作兴趣,通过利用学校自身的有力条件,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写作文和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评价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创新。其次,作为农
村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农村,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在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生活,为日后的习作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学习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瞩目、共同关注并共同为之刻苦钻研,探讨提高教学的重要任务。有花必有果,有苦必有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只要教师继续努力实践,习作教学定会有极大的改观,学生习作水平必将会长足地发展。
第三篇:关于市区对智障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对智障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系别:姓名:班级:学号:
调查时间2011年8月2日至2011年8月8日
调查地点**市**区**北路、**西路、**中路;**市儿童福利院
调查内容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了解**市**区社会人士对智障儿童的认知情况;并且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智障儿童中心看望可爱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欢乐;让更多的人了解智障儿童,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 网络文献参考
调查对象围绕三条街道对周围经过的群众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另通过**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了解福利院现状
调查过程
又是一个美好的盛夏,愉快的假期就在眼前,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也随期而至。社会上的爱心在不断延续,为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决定去**市儿童福利院去看望孩子们,了解一下孩子们在福利院的生活情况。
8月初的一天,我们顶着太阳出发了。一路上大家都有些担心,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智障儿童,一想到他们就有点害怕,不知道到时该怎么办,虽然准备了一些小游戏,但心里还是没底,我想大部分第一次去的志愿者都有这种感受。去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问题,不过最终我们小组都开心地到达了**市儿童福利院。这里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人不是很多,但布置地很干净整洁。
“儿童福利院总建筑面积8929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主要职能是集中对社会弃婴及孤残儿童实行统一收养,保证收养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福利院楼内
设办公接待区域、检查隔离区域、康复训练区域和收养、寄养、托养区域等。”
------------------引自**市民政局局长刘治温
作为一座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久的福利院来说,这样大的生活环境还是很棒的,我们真心的为孩子们感到高兴。或许社会上有些人会凭感觉看不起或者轻视他们。但理智告诉我他们应该被尊重,并且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一腔热血的我们不知该从何下手,院里的老师们亲切的告诉我们,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看好他们,陪他们玩。
有一位十分可爱的小女孩,我坐在她旁边,想拿买来的零食给她吃,结果一位教员说她不能吃这个,我本来以为小孩子都喜欢吃零食,结果有点灰心。老师过来,耐心又简单地说了自闭的可爱女孩的一些情况和照顾她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处,我们之间终于有了一点沟通,真的很有成就感。
这里的学员进行最多的是智能训练,偶尔也要到室外进行体能锻炼,其他的也会进行一些技能的培训。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年龄大点的孩子,他一直在坐着绣十字绣,他的努力非同一般。老师走过来看看他绣的作品后冲他翘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真棒!”他会笑地很开心,老师的赞美连同他的手势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原来赞美可以如此有力量,尤其是对残障的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感触颇深,这从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原来关于智障儿童的看法,他们不光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有灵巧的双手,一样有尊严、责任心和荣誉感。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有很多人正在关心照顾他们,但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的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存现状仍然值得我们担忧,为此我们根据从福利院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专门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就是为了充分了解一下社会人士对于智障儿童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00份,实际回收93份,其中被调查者大多为女性,占58.85%,年龄多为20至40之间,占70%,其他被调查者也涵盖了所有的年龄段,各个职业与文化程度。通过调查,对智障儿童的了解程度为有所了解但不深入的为85.68%,十分了解的人数很少,只有3.76%,而没有什么了解的占到了10.56%;对于和智障儿童接触做朋友这一方面,62.32%的人认为有些困难但问题不大,18.68%认为一般,10.53%的人认为很困难,只有8.47%的人说一点也不困难;就智障儿童康复需求来讲,87.38%的人认同他们接受康复治疗,28.64%的人认为他们能通过适当的训练的培养能不依赖别人生活;再问道一些常识比如全国助残日是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只有23.86%,而问到是否知道一个智障儿童机构的名字时69.79%的人知道但叫不出名字;大部分的人不了解跟智障人士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都不认同家长抛弃自己的智障子女;76.26%的人希望政府能多
帮助智障人士,让他们能自力更生,并有50.92%的人认为政府在帮助智障儿童上有更重要的地位,其他有26.74%的人认为是慈善机构,还有一小部分认为是企业或其他;被调查者都对智障儿童的家庭抱有很大的同情,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家庭一定会有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有时会压垮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虽然大家还都对智障儿童存在一些误会和隔阂,但让人高兴的是有92.88%的人愿意同情他们帮助他们,这是相当令人振奋的消息;
通过对福利院的走访,我们发现了儿童福利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医疗方面。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生病、无人照顾而住进福利院的,特别是一些孩子,因为患了比较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被父母抛弃,最终住进了福利院。进了福利院,温饱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了,但健康问题也不可松懈,因为康复器材的缺乏,许多原本患病的孩子可以很大程度地恢复健康,但因为器材的缺乏,他们失去了健康,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或终生依靠他人,或永远心存自卑。而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福利院里必须引进很多康复器材,让他们能尽快恢复。
(2)教育问题。福利院里的孩子,大都是身体或精神上存在问题。福利院里一般都会安排老师给他们上比较简单的课程。我们知道,教育孩子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坚持的信念,特别是对福利院里的孩子。因为他们智力上的缺陷所以很难教得懂,福利院里的老师长时间处于不足状态。让人对福利院的未来感到担忧。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大多数人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很少,社会上对于这些的宣传力度也有待考量,而大部分人对智障儿童的看法还是比较科学的,但还有少部分人仍持有错误的观点和偏执的想法,不认同智障儿童,说明社会对于智障儿童的了解有待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
而儿童福利院的设施与教师人手短缺的问题也有待解决。
合理化建议
(1)加强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让孩子真正地融入社会,成为心智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一份子。
(2)加强对儿童的医疗、康复工作。由于德州市福利院98%的儿童都有残疾,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强,好还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3)进一步规范家庭寄养工作。尽力让更多的孩子能被家庭收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获得更好的教育。
(4)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对于智障儿童能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智障儿童的队伍中来。
调查总结
这次实践让我走进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接触不算多,但我对智障儿童的认识却更深入一层。我不仅为他们的成功开心,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认识到,帮助智障孩子需要绝对的耐心和一定的技巧。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他们有责任心,真实,不虚伪,他们有爱心,懂得合作,懂得信任,这些最基本的素质,恰恰是很多正常人所不具备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之前对智障儿童的看法,他们表情呆板单调,但偶尔的微笑却让人倍感亲切、温暖,他们行为有点笨拙,他们却真诚、努力,他们智力水平较低,但却并非一无是处,无法与人沟通,我们的社会应该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
我们的社会需要爱心,只有爱心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洗涤与升华,它能驱散尘世间的阴霾,融化最冰冷的心灵,把我们的心与孩子们连在一起,紧紧地。希望本次调查与走访能真正使越来越多的人给予智障儿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愿孩子们的未来能真正像祖国的花朵一样灿烂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