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01-08 【生效日期】2008-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抽查考核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8〕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确保2007年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全面完成,2007年12月5―12日省政府派出检查组对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进行了抽查考核。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从抽查情况看,各地对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高度重视,部署周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截至2007年11月8日,全省共帮建群众住房69985间,倒房重建任务已圆满完成;全省共投入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5.7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1207所,新增床位4.9万张,现已全部竣工,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4%,圆满完成全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任务。其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关注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列入各市政府向人民承诺办好的实事和政府考核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郑州、新乡、焦作、许昌、信阳、驻马店等市专门下发通知,对灾区倒房重建和敬老院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南阳、安阳、漯河、三门峡等市制定了敬老院新建和改扩建整体规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制定了奖惩措施。洛阳、周口等市成立了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市、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力推动了敬老院建设。二是加大投入,确保任务完成。各地为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确保灾区倒房重建和敬老院建设的顺利实施。在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面,洛阳市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878.87万元,超出应配套资金605.97万元;三门峡市市、县两级财政共配套资金2263万元,超出应配套资金962万元。在农村敬老院建设方面,郑州、洛阳两市各投入1000万元,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投资大、标准高、进度快的乡镇敬老院在建项目重点给予扶持;焦作市预算资金525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按新建中心敬老院每所50万元、乡镇敬老院每所25万元、改扩建敬老院每所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平顶山市财政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400万元;永城市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敬老院建设,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敬老院建设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上蔡县投入3043万元用于敬老院的新建和改扩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4%,提前3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末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60%的目标。三是加强督导,强化责任。为保证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各地在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中普遍建立了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周口、开封等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村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新乡、商丘等市民政部门在政府组织督查的同时,对全市所有倒房重建户和新改扩建敬老院逐个检查,落实资金,督促进度,并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市、区)、乡镇进行通报,为按时完成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倒房重建资金没有按要求足额配套到位。如:开封市市、县两级财政应配套资金159.4万元,实际配套资金98.1万元;平顶山市市、县两级财政应配套资金496.1万元,实际配套资金235万元;鹤壁市市、县两级财政应配套资金68.9万元,实际配套资金38万元;濮阳市市、县两级财政应配套资金104.3万元,实际配套资金85.3万元。二是部分市、县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乡镇敬老院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存在拖欠工程款现象。三是有的地方没有按照《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的要求落实敬老院管理人员配备、工资待遇,造成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四是基层工作力量普遍薄弱,工作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
针对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下大力气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切实将灾区倒房重建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等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一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民政厅2005年河南省灾区倒房重建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71号 【发布日期】2005-08-15 【生效日期】2005-08-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民政厅2005年河南省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5〕7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民政厅制定的《2005年河南省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十五日
2005年河南省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
(省民政厅二○○五年八月四日)
为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倒塌(严重损坏)住房,增强多灾贫困地区群众的抗灾自救能力,促进灾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开展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的意义
我省每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洪涝、风雹灾害,不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灾区群众的住房损坏或者倒塌,其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户和特困户住房所占的比例较大,仅靠其自身力量难以及时恢复,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救济和帮助。
安居才能乐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倒塌住房,是事关社会稳定、灾区安定的大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工作任务和救济对象
今年我省灾区群众需要政府帮助恢复重建住房3万间,必须在入冬前确保这部分群众全部搬进新居。救济对象为灾区无自救能力的倒房户和居住危房、险房的特困户,同等条件下,五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优先。
确定救济对象实行本人申请、村民评议、村委上报、乡镇政府批准、县(市)民政局备案制度。乡镇要建立规范完整的台账。
三、实施方针和原则
要贯彻“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保障重点”的原则,从当地实际经济水平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安全、适用为主。要实行连片集中建房和分散建房相结合,近期恢复和远期抗灾相结合,重建家园和村镇规划相结合。要节约土地,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农村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解决灾民住房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急事抓紧抓好。省政府决定建立由分管副省长负责的因灾倒房重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建设厅、工商局、地税局、水利厅、林业厅、广电局、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组成,研究解决倒房重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各有关省辖市、倒房重建任务重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倒房重建工作的领导。
(二)实行责任制。全省倒房重建工作责任人为省民政厅厅长,省直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人。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倒房重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建立规范的倒房重建工作档案;财政部门要保证倒房重建资金足额到位,督促市、县落实应配套的资金;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倒房重建资金的监管;发展改革(计划)部门要做好集中连片建房的审批;建设部门要搞好倒房重建的规划、设计;国土资源部门要搞好倒房重建用地的调整;电力、广播电视部门要保证用电和广播电视的畅通。各级政府要层层建立责任制,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层层有人抓,户户有人管。乡镇要建立乡镇、村干部包户制度,包户干部要与建房户签订包建协议,对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建房任务的,要追究包户干部的责任。
(三)加强督查。此项工作已列入省政府下半年重点督查的工作,由省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督查工作。倒房重建工作进行期间和基本完成后,省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对各地的倒房重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级政府要加强督查,确保倒房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建房规划、标准和施工
倒房重建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建房标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采购建房材料、统一建房责任牌、统一“温暖工程”标示牌。
(一)建房规划。灾区倒房重建工作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科学选址,平原和丘陵地区要避开洪水走向,山区要防御山洪和泥石流,滞洪区和易发洪涝灾害地区要建避水庄台或者提高庄台。严禁在河道、行洪道、排涝沟和低洼区等地方违章建房。严禁乱砍滥伐林木。五保户的倒损房屋原则不再分散建设,由乡、村集中建设敬老院。
(二)建房标准。一般按每户1至3间主房、每间使用面积15平方米左右的标准掌握,参照《村镇住宅设计标准图集》,采用砖混结构或者砖木结构,水泥混合砂浆砌筑永久性房屋。
(三)建房施工。乡镇可统一组织实施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要坚持速度快、质量高、费用低的原则,保质、保量、安全、按时完成建房任务,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可组织临时施工队,自带饮食,不要报酬,帮助建房。要发动和鼓励各级共青团、妇联、民兵及其他群团组织,积极开展“义务为灾民建房”活动。
要建立建房前后资料档案,将建房过程以文字、图片和录相等形式予以记载,在房屋明显位置设立统一标志。
六、资金补助和管理
(一)资金补助。建房资金补助要体现分级负担、地方为主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解决建房所需要的资金。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灾区建房,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省补助标准为每间房1500元,市、县(市)的补助标准为每间房1000元,其中市级负担60%,县级负担40%。
(二)资金管理使用。必须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由乡镇政府建立专账管理。资金分配要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审批制度。要严格发放手续。建房资金原则上不直接发放到户,由乡镇统一购买建筑材料,组织建房。
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对建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对贪污、挪用、挤占、截留建房资金、物资等不法行为,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处理。
实施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灾区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灾区建房各项优惠政策,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建设、工商、地税、水利、林业、广电、电力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法律知识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
【法规名称】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文号】豫政办〔2010〕86号
【颁布时间】2010-7-28
【实施时间】2010-7-28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一0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促进农村五保供养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和《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11号)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是指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举办,主要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供养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创办、解散应当经县级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
供养服务机构应当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四条 各市、县(市、区)政府应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和资助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第五条 省民政厅指导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省辖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审批、监督、指导工作。乡镇政府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乡镇长是农村五保供养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乡镇应建立健全以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为依托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网络,定期走访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及时帮助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七条 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应根据床位规模、供养人数、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等级管理。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八条 各市、县(市、区)政府应按照相关规定及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原则上每个乡镇应建设规模适度、基本满足当地实际需要的供养服务机构。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原则上应建在临近乡镇政府驻地的地方或集中居住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集体闲置资产,改建、扩建和新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
第十条 新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占地面积应满足当地集中供养五保供养对象的需要,且布局合理,生产、生活区分设,道路硬化,院容院貌美观整洁。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居室应具备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有取暖、防暑设施。室内生活必需品齐全,摆放整齐。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建有开展供养服务所必需的居住用房和辅助用房。辅助用房主要包括办公室、厨房、餐厅、卫生室、储藏室、活动室、浴室、公用洗衣间和公共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地方应配置适合服务对象使用的健身器材。
第三章 服务对象
第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为主。有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向社会开放,为社会老人提供代养服务,但不得接收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
第十四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入住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政府批准,并由本人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双方签订入院协议。
入院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供养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及五保供养对象财产处置办法等。
第四章 制度建设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请销假、值班、环境卫生、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主任(院长)负责制。主任(院长)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法规和政策;(二)组织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三)组织开展农副业生产,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四)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抓好安全工作,严防事故发生;(五)自觉接受乡镇政府的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设立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各类供养人员享有参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的权利。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经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1/2。其职责是:(一)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审议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重大事宜;(二)监督落实各项制度,定期评议主任(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实
绩;(三)监督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财务收支和管理情况;(四)其他管理职责。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制定食谱,注重营养,合理安排饮食。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伙房、餐厅应卫生整洁,餐具定期消毒,确保饮食安全卫生。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适时向供养人员发放衣、帽、鞋、被、褥等生活用品,及时换洗床单、被罩、蚊帐、衣物。供养人员应定期洗澡、理发,保持卫生洁净,做到仪表整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每月应向供养人员发放零用钱。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组织供养人员开展经常性文化娱乐和康复健身活动。
第二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设立医务保健室,建立供养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供养人员和工作人员检查身体。供养人员生病时,应及时治疗,并安排人员照料。
第二十二条 对自理能力差的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帮助饮食起居;对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应安排人员护理。
第二十三条 供养人员去世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妥善料理后事。
第五章 生产经营
第二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资产依法归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随意处置。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院、民主理财,做到各项账目健全、手续齐备,接受服务对象和有关方面的监督。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农副业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收入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所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根据供养人员身体状况,组织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给予适当报酬。
第六章 工作人员
第二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由乡镇政府根据需要和规模配备,工作人员和供养人员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
第二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人由乡镇政府选派。其他工作人员实行合同聘用制,择优录用。从事财会、医疗等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
第三十条 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经费、人员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提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具体保障办法由县级政府制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应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办理法人登记,其管理和服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电影工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21号 【发布日期】2007-12-07 【生效日期】2007-12-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07〕12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文化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广电局《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
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
省文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广电局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农村电影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做好农村电影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确定我省为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性试点省份以来,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农村尤其是试点地区的电影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次逐渐增加,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我省农村电影的发展水平、服务水平、市场发育水平仍然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电影事业加快发展。
二、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化农村电影改革,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鼓励农村电影跨地区经营,促进农村电影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扩大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影片创作生产和片源供应,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理顺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普及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提高放映质量,完善放映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与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过渡,不断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2008-2009年全省8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数字化放映的目标。同时,采取“政府协调指导、企业运作经营”的办法,力争到2009年在全省县城及大的集镇建成200个数字电影广场,形成固定放映点;组建100个流动放映队到矿区、工地放映,解决农民工看电影难问题。
三、完善农村电影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工作,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主体、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多种形式放映队伍,大力推动国有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股份制、院线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快市、县两级电影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行业内部资源重组,鼓励电影发行单位进行兼并、联合,组建股份制院线公司。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县级或县级以上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后,到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即可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对社会资本兴办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在土地使用、场次补贴等方面与国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的同等优惠经济政策。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农村电影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补贴经费及时到位,对偏远地区要适当提高放映场次补贴标准,并确保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增长,建立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
(三)积极推广数字化放映。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放映对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把推广数字化放映作为重要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点,扩大覆盖、形成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方便的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
(四)大力扶持农村题材影片的创作生产。要在创作上给予引导,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广大电影工作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为农民群众拍摄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要加大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精品影片的奖励力度,资助农村题材故事片、戏曲片和农村实用科教片的创作生产,充分发挥农村题材电影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四、建立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电影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建立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文化、发展改革、财政、广电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培训网络,逐步做到放映员持证上岗,提高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员,要予以表彰奖励。
(三)各地要按照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院线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放映新体系。
(四)各地要建立完善政府资助设备的运行维护机制。对政府资助的设备,各地要通过公开招标经营等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资助设备由省级或市级电影主管部门招标或委托招标给农村数字院线公司经营,院线公司通过提取放映设备更新资金或折旧等方式使其保值增值,用于扩大再生产。各级电影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资助设备进行监督、管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