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苏州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共)
关于苏州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雄伟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苏州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主要工作
2010年,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财政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中的作用和能力,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下简称地方财政收入)900.55亿元,比上年实绩增收155.37亿元,增长20.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83.22亿元,增长21.36%;非税收入完成117.33亿元,增长17.54%。全市完成财政支出820.75亿元,比上年实绩增支139.71亿元,增长20.51%。
(二)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本级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50亿元,调整后的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60亿元。执行结果,本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52930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3.31%,比上年实绩增收298423万元,增长22.03%。其中:市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1130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7.04%,增收41632万元,增长14.90%;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31800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2.45%,增收256791万元,增长23.89%。
2.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1547264万元,调整后的支出预算为1765191万元,连同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等,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1991115万元。执行结果,本级财政支出1828821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91.85%,比上年实绩增支166393万元,增长10.01%。其中:市级财政支出958026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90.10%,增支108439万元,增长12.76%;园区财政支出870795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93.85%,增支57954万元,增长7.13%。(以上为快报数,目前财政决算正在编制中,待财政决算正式编制完成后,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3.本级财力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0年本级财政可用财力(含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等)合计1992083万元,其中:市级可用财力1063466万元,园区可用财力928617万元。当年安排财
政支出预算1991115万元,财政结余96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结余168万元,园区财政结余800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三)本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240881万元,调整后的收入预算为1883260万元。执行结果,本级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098889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11.45%。其中: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113995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9.25%;园区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984894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14.04%。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239465万元,调整后的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881844万元,连同上年结转、上级补助及超收收入等,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2129059万元。执行结果,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745351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81.98%。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878327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70.26%;园区政府性基金支出867024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98.65%。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25900万元,调整后的收入预算为462200万元。执行结果,市级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63935万元,完成收入预算的100.38%。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425900万元,调整后的支出预算为462200万元,连同超收收入等,市级基本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463935万元。执行结果,市级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63935万元,完成支出预算的100.00%。
(四)2010年实施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
1.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出台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整合设立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基本农田、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鼓励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国家信息技术设备检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2.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认真落实税收征管措施,协调做好税收保障工作。加强对非居民税收的征收管理,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变化,准确把握财政收入变动趋势。继续强化落实各项节支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大力压减、控制各项行政性支出规模。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建立任务审批与经费审批联动机制,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和用汇审批双重控制。严格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制定《苏州市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和《苏州市公务用车管理工作规程》,控制
公务用车购置经费增长。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积极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向,支持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全市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已占到财政支出49%。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加快养老保险“农转城”和职工医疗保险“五统一”步伐。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支持加强校舍安全和校园安保工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支持轨道交通、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实施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成本规制办法,做好公交企业股权结构调整工作。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时启动物价补贴动态上涨机制,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
4.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有效提升资金运转效率。围绕重点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加强财政绩效监督,对市级38个项目、11.5亿元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对公交车环保改造等4个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监督,严格工程造价控制,切实控制工程投资规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资产配置、调剂、使用和处置行为。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排查工作。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政府性债
务风险管理。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开展“金财工程”二期规划工作,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明年经济运行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财政增收的经济基础还不牢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财税政策调整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三区三城”建设,需要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各项刚性支出仍居高不下,政府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等,需要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部分基层财政还比较困难,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较重,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财政管理改革有待深化,财政支出效益还需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加强。
二、2011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宏观政策的变化将对我市财政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也将对财政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对2011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析预测,按照中央和省、市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市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三区三城” 建设,立足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生态补偿、节能环保等社会事业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和落实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中共苏州市委确定的预期目标,按照预算收入编制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要求,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2%以上。据此,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为100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92亿元,增长14%;非税收入117亿元,基本持平。实现2011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长后,全市财政支出安排为824亿元(不含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等,下同),增长18%。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本级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2011年安排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85.20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04%。其中:市级财政收入预算32.2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园区财政收入预算153亿元,增长14.88%。
(三)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2011年安排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179262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45360万元,增长15.86%。其中:市级财政
支出预算929131万元,增长15.86%;园区财政支出预算863493万元,增长15.86%。
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一般公共服务107260万元,增长8.59%; 公共安全166873万元,增长15.11%; 教育134037万元,增长36.80%; 科学技术47414万元,增长23.29%; 文化体育与传媒37054万元,增长22.10%; 社会保障和就业99708万元,增长57.34%; 医疗卫生61231万元,增长18.17%; 节能环保18124万元,增长56.84%; 城乡社区事务54394万元,增长35.87%; 农林水事务41770万元,增长16.62%; 交通运输40278万元,增长21.6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0993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8471万元,增长43.98%;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00万元,增长100.0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518万元,增长106.73%; 住房保障支出39658万元,增长49.23%;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741万元,下降34.42%; 预备费6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25万元; 其他支出41382万元,下降13.70%。
园区财政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一般公共服务113702万元,增长6.51%; 公共安全40048万元,增长8.49%; 教育134822万元,增长0.27%; 科学技术78219万元,增长17.89%; 文化体育与传媒8148万元,增长51.68%; 社会保障和就业71633万元,增长5.66%; 医疗卫生31174万元,增长63.63%; 节能环保13884万元,增长59.90%; 城乡社区事务209096万元,增长16.46%; 农林水事务12496万元,增长8.72%; 交通运输383万元,下降87.63%;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24824万元,增长43.90%;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67万元,增长167.00%; 金融监管等事务7790万元,增长55.8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507万元,增长214.91%; 住房保障支出4490万元,增长2.14%; 预备费5000万元,增长25%;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10万元; 其他支出6800万元,增长25.81%。
(四)本级财力平衡预算草案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预计2011年本级可用财力(不含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等)1793800万元,比上年年初财力
增加246180万元,增长15.91%。其中:市级可用财力930000万元,增长15.96%;园区可用财力863800万元,增长15.85%。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792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支出预算929131万元,园区财政支出预算86349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17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结余869万元,园区财政结余307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五)本级基金收支预算草案
2011年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364484万元,其中:市级672484万元;园区692000万元。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363068万元,其中:市级672143万元;园区690925万元。
2011年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502000万元。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502000万元。
三、完成2011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加大转型升级投入力度,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落实总部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引进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的企业运营总部和职能性总部。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步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探索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扶持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继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开放
型经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继续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进程,规范各类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衔接。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继续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鼓励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发展。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绿色苏州建设。继续支持轨道交通、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城区改厕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的财政补贴,支持公交优先发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坚持以强农惠农为重点,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发展。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认真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涉农补贴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统筹安排农村水利建设资金,加大以农村圩区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开展特种水
产养殖、设施农业等保险品种,增强农业生产抵抗风险能力。继续做大做强农业担保支农平台,解决农民和农业企业融资难题。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发展。继续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基金预算编制体系,稳步将按预算外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探索实施绩效与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资金支付流程。继续探索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绩效评价、投资评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源头监控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性 债务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推开“金财工程”二期系统建设,努力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克难奋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争创“三区三城”建设新业绩,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http://www.xiexiebang.com/asite/show.asp?ID=57531
第二篇:2010年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持续冲击,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求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为应对危机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重大举措,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严峻的形势下,区财税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监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较好地完成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目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506000万元,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调整后的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仍为506000万元。执行结果,全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0828万元,完成预算(指调整后,下同)的101%,同比增长10.6%。完成基金收入279523万元,完成预算的125.5%,同比增长36%。一般预算收入中完成增值税139449万元,是预算的97.2%,各类所得税116192万元,是预算的101.5%;其他地方税收188209万元,是预算的103.4%;财政性收入66978万元,是预算的101.5%。
按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完成上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预计全区一般预算财力为347963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16503万元及上级指标补助25231万元等)。另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经市政府批准我区的额度为5000万元,相应增加2009年的可用财力,以及调入资金1738万元(主要是预算单位归还以前专项结余),全区一般预算财力为354701万元。基金预算财力291874万元(含上年结转7611万元及上级指标补助5448万元)。
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275063万元,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调整后的全区当年一般支出预算为299072万元(不含上级追加指标和上年结转结余),加上年结转结余和上级指标补助等全区一般支出预算为344277万元。执行结果,全区一般预算支出328887万元,完成预算的95.5%,同比增长13.1%,全区一般预算结余25814万元。其中:未完工项目结转15390万元;净结余10424万元。调整后全区基金支出预算为291874万元,执行结果,基金支出269748万元,结余22126万元为未完工项目结转。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09年区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28000万元,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调整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16100万元。执行结果,区本级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33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其中:增值税63140万元,是预算的92.4%,各类所得税55763万元,是预算的102.2%;其他地方税收52758万元,是预算的106.1%;财政性收入44676万元,是预算的102.7%。
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09年区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0000万元,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调整后区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8000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及上级指标补助等区本级一般支出预算为204650万元。调整后基金支出预算148454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和上级指标补助等,调整后区本级基金支出预算为188296万元。执行结果,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96592万元(含补助下级支出),完成预算的96.1%,同比增5.8%。基金支出为174300万元,完成预算的92.6%,同比增长31.7%。
区本级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为:
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29243万元,完成预算的96.5%,下降4.9%;国防支出41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21.4%;公共安全支出9098万元,完成预算的95.5%,增长1.6%;教育支出18866万元,完成预算的97.2%,增长57.4%,主要是09年列支了新疆班食堂宿舍改造上级补助支出1500万元及金色家园幼儿园小学建设经费16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4683万元,完成预算的95.7%,增长1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2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42.2%,主要是由于08年发生了首届农民艺术节及迎奥运火炬传递等一次性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682万元,完成预算的99.3%,下降2.7%,主要是由于08年有上年征地保养结转支出1500万元,09年无此项目;医疗卫生支出5903万元,完成预算的93.1%,增长16.4%;环境保护支出4145万元,完成预算的79.3%,下降25.5%,主要是由于08年有太湖流域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项目一次性补助2380万元因素,09年无此项目;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710万元(其中含地方债支出3994万元),完成预算的98.1%,增长78.2%;农林水事务支出8419万元,完成预算的98%,下降36.2%,主要是由于08年有市补助环太湖生态林建设专项资金1120万,09年无此项目;交通运输支出126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4.4%;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538万元,完成预算的81.6%,下降64.7%,主要是09年财政贴息列支渠道改变,减少了该科目的支出;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974万元,完成预算的90%,增长248.6%;其他支出353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31.5%。
(三)区本级财力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区本级可用财力预计为164594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9305万元,加上级指标补助25231万元,加上地方债财力5000万元,加上调入资金1738万元,区本级可用财力预计为205868万元。当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96592万元,区本级预计一般预算结余9276万元,其中:未完工项目结转8058万元;净结余1218万元。
基金预算财力188296万元,支出174300万元,结余13996万元为未完工项目结转。
2009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全区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贯彻落实工委(区委)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财政收入降幅逐月收窄,增幅逐月回升,确保了全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的完成。二是营业税增幅领先各税种,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得益于扩大内需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见效,房地产交易的持续火爆,营业税从七月份开始增长提速,全年增收1.8亿元,成为各税种之首。三是进一步规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时办理入库,非税收入大幅增收2.9亿元。但非税
收入多为一次性收入,不确定性大,缺乏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四是镇(街道)、浒墅关开发区、科技城财政收入总量、占比稳步提高。完成财政收入总量已超29亿元,占比达58%,全面完成工委管委会下达的目标任务,并以较高的增幅有力地拉动了全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五是在财政增收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一方面继续贯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各项企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在调结构、抓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切实保障民生支出。
二、2010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更高平台上谋求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争先进位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委(区委)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财政持续增收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如区域经济虽然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增值税转型、房地产业发展中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会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收带来不利影响;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生态环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政府的刚性投入,支出结构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
根据对201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析预测,按照工委(区委)对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0年我区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工委(区委)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大转型”和“四大创新”的发展思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继续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功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支持扩大内需;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010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保障重点原则。在保证机构运转必要支出的基础上,按项目轻重缓急,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优先确保重点工程、实事项目的资金需要,从严控制一般性项目支出和行政开支、公用经费,将更多的资源向招商、科技、开发建设一线倾斜。优化支出原则。按照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要求,严格财政支出范围,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各项改革和和谐社会建设。综合预算原则。综合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对政府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实行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统筹用好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和部门预算结余资金。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相适应,做到量入为出、量财办事,既要考虑实际需要,又要考虑财力可能,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注重绩效原则。完善预算制度,提高科学聚财、理财水平,财政预算管理与财政各项改革相衔接,对项目执行过程和完成情况实行跟踪问效。
(一)全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收支编制的基本原则,确定2010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000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其中:增值税收入155000万元,增长11%;各类所得税收入136000万元,增长17%;其他地方税收216000万元,增长15%;财政性收入63000万元,下降6%(主要是2009年收入中有一次性入库因素)。基金收入339500万元,增长21%。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200万元,下降6%;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000万元,下降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31300万元,增长22%。完成上述任务,全区可用一般预算财力预计为307000万元,区镇(街道)两级财政按303734万元安排支出,略有结余。2010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8671万元,增长10.4%。基金支出预算338800万元。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1)2010年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50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
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
增值税(25%)部分70900万元,增长12%;
各类所得税(40%部分)68000万元,增长22%;
其他地方税收57700万元,增长9%;
财政性收入43900万元,下降2%(主要是2009年收入中有一次性入库因素)。
(2)2009年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1270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7%。
本级基金收入的主要项目: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100万元,下降17%;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000万元,下降3%;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7600万元,下降38%(主要是2010年上市挂拍地块以镇级为主)。
2、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1)2010年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70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7000万元,增长4.4%。
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728万元,下降0.9%;
国防支出294万元,增长1.4%;
公共安全支出8561万元,增长10.9%;
教育支出16543万元,增长42.6%;
科学技术支出16827万元,增长16.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7万元,增长4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30万元,增长6.7%;
医疗卫生支出7436万元,增长33.6%;
环境保护支出2245万元,增长57.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41万元,下降47%;
农林水事务支出8927万元,增长3.8%;
交通运输支出1513万元,增长132.1%;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902万元,增长167.9%;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280万元(今年新增科目);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509万元,增长58.8%;
住房保障支出3644万元,增长13.2%;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50万元,下降28.6%;
其他支出1273万元,下降9%;
预备费7500万元,增长50%。
(2)2010年本级基金支出预算11245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66180万元,增长143%。
本级基金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教育基金支出1850万元,下降39.7%;
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110600万元,增长15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
3、区本级财政收支平衡预算草案
按现行财政体制本级财政实现预算后,当年可用一般预算财力为167000万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7000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按现行财政体制基金预算财力112450万元,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12450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三)完成2010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收入组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财税收入形势的分析研究。对经济财政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是做好当前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本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加强各种财税政策的调研和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尽量弥补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二是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将全年收入目标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分解到国税、地税、财政各征收部门,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建立并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区财税例会、镇(街道)财政例会制度,认真解决征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认真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分析,努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不断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四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运用非税收入网上征缴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建立各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动态管理系统。加大国有资产收益、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收缴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五是进一步加强各项基金收入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土地收支管理规定,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保障各项基金平稳运行。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财政安排科技支出1.6亿元,占区本级可用财力的10%,安排各类扶持资金1.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构建“2+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二个主导产业,调整振兴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加大工业投入,鼓励出口替代,重点扶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重点鼓励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业;落实引智政策,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二是大力支持地块上市,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集中财力保证沪宁城际铁路配套、人才大厦、兴贤路东延、兴贤大桥及周边环境整治等续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通过对项目设计方案、概预算方案的审定来控制工程预算造价,采取现场跟踪、变更签证管理以及对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对项目进行实时控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大力支持城市转型升级。支持实施“五区联动”战略,促进五大板块全面提升整体形象和建设水平。根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块实施”的原则,全力配合西部生态城建设;安排资金支持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企业“退二进三”步伐,有效落实“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和道路“白改黑”工程;全力配合科技城实现“一园二中心三基地”目标,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高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建设;支持北部新城区建设,落实好沪宁城际铁路站前路及站前广场、大运河拓宽改造等建设资金;支持国际教育园实现属地化管理,实现与入驻大学的“无缝对接”。
3、优化支出结构,注重改善民生问题。一是完善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保参保率及老年农民待遇享受率达到100%;完善城乡一体的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区医保筹资标准由320元提高至400元,医疗救助标准最高比例提高到60%;扩大区医保基金支出范围,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区医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助企业、促就业”特别培训计划,落实对失地失业人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三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桥梁、道路、自来水工程、公厕等建设,实施优美乡镇、卫生村镇创建奖励,继续实行农业保险,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柴油补贴等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资金支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支持横塘中学南片初中、枫桥中心小学移地新建、塔园路幼儿园等工程建设。五是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落实资金保证“9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支持社区创建、农贸市场改造、公共发展新三年计划、公共环卫基础设施等建设。六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工作,加大对补贴资金的审核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审核兑付效率,保证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及时兑付。
4、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区财政管理体制。2008年起实施的区财政管理体制到2010年底即将到期,为使新一轮体制制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于全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现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整区财政管理体制。二是积极参与政策调研、制订。财政部门在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要主动参与各类政策的制订。调整整合现有政策,为我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做好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测算,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配合社保部门做好对新政策的调研,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三是稳步推进乡镇非税收入改革。在2009年区级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乡镇全面实施财政集中收付的基础上,2010年要按照《苏州高新区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启动乡镇非税收入改革,全面提升我区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四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积极探索与银行实行实时清算,适时推行公务卡结算试点。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环保、信息安全、自主创新以及地产名特产品的支持力度。五是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事前确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监督管理、事后实施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开展好重点项目的评价工作。
5、加强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二是严格预算执行,不随意追加支出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从严从紧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招待费用、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加大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强化各类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管理,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统筹利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五是狠抓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运作程序,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努力提高财政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区财税部门要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10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再作贡献!
第三篇: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 钟利贵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钟利贵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全市赶超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充分展示了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报告,通过的各项决议,凝聚了全体代表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必将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加快赶超发展步伐。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人大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依法监督更加有力,重大事项决定更加及时,代表工作更加扎实;按照市委“一个决策中心、四套班子落实”的要求,服务中心,知责奋进,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为九江赶超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总体目标,扎实工作,加速赶超,以清醒、坚定、奋进的良好状态,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清醒
保持头脑清醒,抓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这里说的清醒,就是要对形势要有清醒的判断,对未来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机遇要有清醒的把握,对困难要有清醒的估计。当前,从“大气候”来看,国内外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多;但从“小气候”而言,九江赶超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可以从“三大指数”来反映:一是从发展指数来看,九江的赶超正在加速。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60亿元,三年净增100亿元,“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外贸出口突破26亿美元,三年增长十倍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二是从人气指数来看,九江的注意力正在提升。现在,省里更加重视九江,外界更加关注九江,客商更加看好九江,九江的人气更加旺盛。省里对九江的重视支持越来越大,无论是沿江开发的推进、共青城市的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布局、重大项目的落户,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是高位推动,亲力亲为。苏书记这三年到九江视察指导工作20多次;鹿省长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共20多处直接点到九江,点了很多九江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尤其是关于沿江开发写了六行字,可以说前所未有。三是从信心指数来看,九江提速进位正当其时。省里提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的部署,其中的“龙头”就是由南昌、九江和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工”字型格局;说明九江在国家和我省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为我们推进赶超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近三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多达3000多亿,共引进、建设、竣工的亿元以上项目近500多个,为赶超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和后劲。随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九江的区位优势和承载能力。比如,长江二桥明年竣工,绕城高速、蔡马高速即将开工。还有,市、县、乡三级换届后,新班子抓发展的干劲很足,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现在的九江,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环境、条件、基础更好,这些都为我们推进赶超、争得应有地位提供了极大的信心。
在看到好的发展形势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九江目前的发展是恢复性发展、变化是恢复性变化、增长是恢复性增长。九江的赶超发展仍然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任务很重,面临的挑战很多。从县域经济来看,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过20亿元的县(市、区)13个,过30亿元的4个,过40亿元的2个,我们一个也没有;从沿江来看,芜湖去年财政收入260多个亿,增长幅度很大。为此,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永不自满,再鼓干劲,乘势而上,以必胜的信心,争取更大的作为。
第二:坚定
坚定,就是对事关赶超大局、事关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思路一以贯之、有效的举措一抓到底。实践证明,我们确定的“强工兴城”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九江实际。只有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才能实现一业兴百业兴。为此,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赶超目标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狠抓项目不动摇,在不折腾中加快发展。
1、以更大的力度决战工业。鹿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指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五个有机统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工业主导与“三化”同步有机统一。为此,我们要紧盯6000亿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工业。要把企业做大作为决战工业的着力点,把产业聚集作为决战工业的突破口,把沿江开发作为决战工业的主战场。
九江152公里的沿江岸线,不仅是我市最重要、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江西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苏书记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要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大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鹿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把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产业带紧密联系起来,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苏书记、鹿省长、凌副省长等省领导还专门就这项工作,开展座谈、调研十多次,并下发了专门的会议纪要、拿出了具体措施。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沿江开发真正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所以,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举全市之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决战沿江大工业,努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使沿江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上个月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加快沿江开放开发决战沿江大工业的意见》,我们对沿江开发提出了六条措施:一是明确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沿江开发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二是明确岸线利用。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节约用地、用岸。三是明确相向发展。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公用码头、铁路专线的建设。四是明确港口整合。原则上建设公用码头,不再建设专用码头和临时性码头。五是明确政策支持。市里每年设立3000万元沿江开放开发专项资金,支持沿江开发。给予各县(市、区)充分的自主权。六是明确调度考核。建立调度机制,一般问题由沿江开发领导小组调度,重大问题由市四套班子调度。把沿江开发纳入县域经济考核。这个月,我们将召开沿江开放开发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
2、以更快的速度推进项目。抓项目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今年,我们确定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目标就实现不了。我们必须坚持一把手亲力亲为抓项目、分管领导全力推进项目、各行各业服务支持项目。一是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与中央部委和省直部门的衔接,力争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省里的投资计划,把上面的政策变成项目和投资。二是各地都要增强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引项目。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招商引资意义更大。三是加紧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防止长期“晒地”的现象,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四是千方百计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包括落实国家、省里的资金、信贷资金、招商资金等,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五是抓好征地、拆迁工作,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六是加强项目调度和督促检查,促使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3、以更高的水平建设城镇。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要防止经济下行,就必须转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而扩大内需又与城市
化紧密关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市化。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已经制定、框架已经拉开、基础已经打牢,关键是要加快建设进度、保持兴城势头。在八里湖新区,要算好工期帐、把好质量关,加快市民服务中心、交通路网、配套服务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下个月,在八里湖开发三周年之际,市里准备开展一次项目集中竣工、开工活动。在旧城改造中,坚持“整区推进、分片改造、整体提升”,大力推进“三区”旧城改造,争取在3∽5年时间内,全面完成老城区的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提升品位、盘活资产、繁荣经济、增加财源、促进就业。在大九江范围内,加快推进“四县一山”与中心城区对接,凸显“同城”效应。目前交通的对接做得比较好,包括九瑞大道、九码快速通道、105国道改造和即将开工的绕城高速项目等。下一步要研究公交对接、供水对接、户籍对接等问题。另外,打造4个3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包括修水、都昌、瑞昌,以及共青城市与德安县的对接。同时,高标准推进各县区的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
4、以更实的举措改善民生。我们抓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去年,我们民生投入超过30亿元,今年将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实现住房有保障。按照“三房合一、租售并举”的办法,用三年时间,中心城区建设10万套500万平米的公租房,实现“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去年,中心城区已开工建设了2万套,今、明两年再各建4万套。二是实现贫困有帮扶。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将达20%以上,市里确定每年安排扶贫资金1000万元。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支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经济,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健全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确保未来十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今天下午,我们要召开全市扶贫开发会议,专门进行安排部署。三是实现管理有创新。去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测评列全省第一。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三:奋进
奋进,就是要做到精神不懈怠,步伐更坚毅、斗志更旺盛。当前,九江正处于赶超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旺盛斗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推进九江赶超发展。
1、要强化责任意识,营造干事创业、担当履责的工作氛围。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工作越做越好。一要“在岗知责”。全市没有与赶超发展无关的个人,没有与推进项目无关的领导,没有与沿江开发、城市建设无关的单位。各套班子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台前台后,都要全力服务赶超发展。二要“在岗思责”。思责就是要用心想事、用心干事。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不负人民和组织的重托。要善于抓住重点,带动全局,使各项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三要“在岗履责”。就是要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回避问题,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失职。
2、要强化效率意识,保持立说立干、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追上别人、超过别人,赢得发展。一是向时间要效率。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化时间观念,谋事要早、见事要快。对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要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做好安排部署,特别是对项目的时间节点要心中有数,只争朝夕,狠抓落实。二是向行动要效率。坚决克服说而不做、决而不行、行而不快、抓而不紧的现象。对决定了的事,要不等不拖,全力以赴尽快落实;对需要协调的事情,要强化责任,通力配合;对部署的任务,要雷厉风行,想方设法完成;对正在推进的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向服务要效率。一个审批事项,如果停留在部门间的相互扯皮和办事人员的你来我往之中,什么事都要卡一卡、拖一拖,什么事都办不成。我们强调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就是要让企业、群众办事“少走几条弯路、少踏几个门槛、少转几道环节”,做到“办事时间最短、办事效率最高”。
3、要强化实干意识,形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要争得九江应有地位,必须把思进位的渴望、求发展的热情,转化为奋起赶超的实际行动,重实干、重操作、重实效。一要不讲空话。群众对一个干部的评价,不是看唱功有多好,而是看做功有多强。光说不做,贻误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坐失的是赶超发展的良机。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真正变为具体的行动,变为实际的效果。二要不当看客。抓工作不能当“旁观者”,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把“谋”与“干”融为一体,使各项工作一级比一级具体、一级比一级实在,以具体求深入,以落实求实效。三要不做虚功。我们干工作、抓落实,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特别是多到工作难度大、矛盾问题多的地方去,掌握真实情况,加强具体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加快九江赶超步伐,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体代表要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把市委的意图、主张和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人大工作服务赶超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要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促进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人大工作,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各位代表、同志们,九江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机不可失,赶超时不我待。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全力加快九江赶超发展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九江日报)
第四篇: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共)
【发布单位】财政部
【发布文号】财预[2005]454号 【发布日期】2005-09-17 【生效日期】2005-09-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
(财预[2005]4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规范地方各级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内容和格式,有利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决算报告的审查监督,现将《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
2005年9月17日
附件:
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对地方各级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内容和格式,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报告的种类及要求
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上年决算情况、本月份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调整方案。
报告的有关内容应符合审查、批准和监督的要求。报告包括文字和报表两个部分。文字报告应包括主要收支项目和财政主要工作情况,特别应对重点支出项目、上级转移支付项目以及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进行必要说明;报表按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主要类级科目报告。
二、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级及汇总本级和下级的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及当年预算草案。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早于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可先报告本级和代编的下级当年预算草案,待下级政府预算草案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再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及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中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按预算完成数报告。如预算完成数尚未确定,则按预计完成数报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按上级财政部门确定的结算大类项目及数额报告,数额尚未确定的结算项目按预计数报告。
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要分别与上年完成数及调整或变动的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存在不可比因素时,要调整为可比口径。不可比因素是指中出现的重大政策性收支变化以及数额较大的一次性收入、支出等因素。
(二)当年预算草案
当年预算草案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及财政主要工作安排情况。
当年预算草案中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按预算编制数报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按上级财政部门确定的结算大类项目编报。上级补助收入中的税收返还按上年返还数加当年上划“两税”增长的预计返还数编报,所得税返还、体制性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按上一年执行数或上级下达的预计数编报。
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要分别与上年完成数和上年年初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如上年完成数尚未确定,则与预计完成数比较。存在不可比因素时,要调整为可比口径。调整方法与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一致。
地方各级政府报告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预算草案时,应对主要收支项目变化情况进行说明。
三、上年决算草案和本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及汇总本级和下级的上年决算草案、本月份预算执行和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上年决算草案
决算草案内容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上年补助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余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及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按财政决算整理期后的数字报告。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和结算项目与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要予以说明。
(二)本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本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主要财政工作完成情况及收支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按本月份完成数报告。
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要与上年同期完成数和调整或变动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存在不可比因素时,要调整为可比口径,调整方法与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一致。执行中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给下级财政部门的专项补助收入,应定期变动预算。
四、预算调整方案
本级预算执行中如发生预算调整,地方各级政府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调整的主要内容、具体项目及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贯彻与实施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指导性意见,并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实施办法,确保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内容完整,数额准确,报送及时,自觉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和审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代市长魏俊星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报告(3月5日)
代市长魏俊星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
2011年1月12日,是全市人民期待的日子。市工人文化宫内,府工作报告》
鲜花与红旗辉映、庄严与热烈相融。8时30分,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备受瞩目的锦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人大代表肩负着310万人民的重托,会聚一堂,共谋发展大计。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赵凤义主持。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王文权、王铁成、魏俊星、李玉霞、徐大庆、赵凤义、韩春雁、张国荣、吴一侃、刘成吉、李振洪、刘平、刘伟、王伟国、李东、杨玖瑛、杨晓光、杨赞众、迟克举、韩彤、李德民、于学军、魏诚。
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共346人。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还有副市长王广明、陈金玉、董雪峰、刘洋、张晓光;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李铁民,副主席范例、王柏华、张伟、唐凤君、刘春峰、王颖、蒋有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郝泽,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守江;驻锦部队首长徐贵福、吴惠明;市离、退休老领导代表樊自然、胡占山、刘万良、张绍文、张佐仁、王胜斌、孙葆洪。
出席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市直各部门及中、省直驻锦各单位的负责同志。驻锦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列席了当天的会议。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公民代表旁听大会。大会执行主席赵凤义致开幕词。他说,锦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
会议是在全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把促进我市“十二五”高起点开局、高水平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保障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法制、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进取、集中民智、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的大会。
代市长魏俊星在大会上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魏俊星在报告中首先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他说,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咬定“两个不低于”发展目标,全力推进沿海、县域、城区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6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0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0亿元,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36%;引进域外资金400亿元,增长86.9%;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422元,增长12%。
魏俊星指出,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稳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之年,做
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影响深远。今年全市总体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要确保进入全省前5名,综合经济实力要确保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围绕这一总的奋斗目标,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和域外资金分别增长100%和75%,外贸出口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和17%。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七项工作: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构建沿海经济带大开发新格局;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财税和金融工作;大力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全市人民满意的政府。
会议还听取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伟所作的《关于制定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关于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关于锦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锦州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会前已经印发给各位代表,会后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