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1: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

第一篇: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

市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数据统计表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家庭中已婚的,因丈夫长期(一般为半年以上)外出(本县以外)务工,留家中照顾老人、孩子,承担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等情况的20-55岁妇女。

请收集各市有关数据: 镇:

农业人口数84937;农业人口户数22246;

农村劳动力数46695,其中:男性26967数,女性23921数;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数32276,其中:男性17106数,女性15170数;

农村留守妇女数7654。

以上数字是镇农经统计镇提供的。

镇对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留守妇女”逐渐增多,她们成为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主力军。为了关心她们的生存发展,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组织发动她们解放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我们将“留守妇女”界定为:丈夫连续在外打工超过半年,或经常外出打工、年在外时间超过半年的20岁-55岁的农村妇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一、据调查统计,我镇目前共有农村留守妇女7654人。

1、从年龄结构上看,我镇留守妇女年龄集中在20---55岁之间。

2、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占90.16%。

3、从技能特长上看,有70%的留守妇女没有技术特长,30%的留守妇女掌握有一定的种养殖、缝纫、编织、刺绣等方面的技能。

4、从婚姻状况上看,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造成夫妻交流减少,由此而导致离婚增多。

5、从子女教育上看,许多留守妇女不重视子女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很多家庭的女孩子小学一毕业就在家务农,辍学率达高。大一些就外出务工或结婚,导致农村早婚现象比较突出。

6、从文化娱乐来看,留守妇女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之中,而这一压力也正是导致她们“留守”的重要原因。同时,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夫妻双方缺乏感情交流,子女教育缺失等问题已成为阻碍留守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农村管理、家庭和睦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

1、在“生产发展”上的主力作用。留守农村妇女在丈夫外出打工后,基本全部承担了过去由夫妻共同承担的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已经成为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的主力,农业女性化的趋势开始显现。这些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30—45岁之间,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思想活跃、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科技致富欲望强,勇于创造和实践。

2、在“生活宽裕”中的中心作用。留守妇女在家任劳任怨,让丈夫全身心外出务工,既为城市创造了财富,减轻了农村人地矛盾的压力,也较快地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留守妇女在自己和支持丈夫增收致富的同时,还掌握和管理着家庭的经济收支,为全家理财,在“生活宽裕”中起到中心作用。

3、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中占主导作用。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留守妇女在美化家园,参与村容整洁建设上处于主力地位。在农村开展的“美德进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净化家园行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多是女性参与实施。留守妇女还责无旁贷地成为家庭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传承传统美德的主角。她们承担着抚养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诸多重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处理家族、家庭成员关系方面起核心作用,直接关系着“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4、在“民主管理”中的半边天作用。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则作为家庭代表或村民代表,直接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有的在村两委班子中任职,在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农村留守妇女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广泛参与,也为农村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空前良好的机遇。但是,目前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实现不够充分,村“两委”中女性的比例低。部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和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分配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贫困人口中妇女仍占多数。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劳动强度加大。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尤其是麦收、播种等农忙季节,留守妇女身单力薄,无力承受繁重的农活,显得格外辛苦。一位留守妇女代表感叹:“现在农村的女人比过去的女人累多了,苦多了。地要一人种,猪羊要一人喂,孩子、老人的饭菜要一人做,里里外外都得顾上。”

2、精神负担沉重。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时常担心在外务工丈夫的人身安全,渴望丈夫的慰藉。因丈夫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这些遭遇婚姻危机的妇女面临着相似的状况:一是夫妻间失去联系;二是留守妇女不知丈夫打工收入;三是丈夫不再承担“养家”义务;四是丈夫有外遇。近年来,“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丈夫的忠诚成了留守妇女最大的心理负担。

3、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承担了大量的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消耗了许多精力和时间。留守妇女中,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教育子女力不从心。一些地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时常发生被盗现象。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侵害,其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农村性侵害案件中部分受害者是留守妇女。丈夫不在,留守妇女一人在家,晚上即使将大门紧紧锁闭,仍普遍没有安全感。

4、留守老年妇女问题突出。一是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部分打工子女外出后,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往往间接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二是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子女一般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帮助。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反而在生病时得不到儿女的照料。有的夫妻携子女外出打工后杳无音信,留下老人独自在家、辛勤劳作,维持生活。三是留守老人的情感生活孤独。外出子女很少和父母沟通,有子女留守在家的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没有小孩在家的基本上一年电话都不打。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聊天外少有其它方式。

四、进一步做好留守妇女工作的建议。

(一)高度关注“留守妇女”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

(二)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帮助

“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她们提供帮助,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妇联作用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心理问题。

(三)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妇女”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界应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教育妇女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在村庄建立“治安巡逻队”,保障社会治安,减轻“留守妇女”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把劳动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维护家庭稳定。

(四)提高“留守妇女”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是解决“留守妇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要逐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受益比例。提高她们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教子水平。妇联组织要广泛发动农村“留守妇女”增强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提高自我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五)、推进留守妇女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妇女科技种粮高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鼓励妇女“科技兴家”。围绕特色农业,组织妇女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间产业和多种经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鼓励妇女“绿色兴家”。围绕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妇女“合作兴家”。

(六)、不断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各相关部门要关注 “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着力改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文化娱乐内容。妇联组织要依托“文化书屋”、妇女培训学校等活动阵地,积极调动、发挥妇女文艺骨干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可以融洽邻里关系,形成互学、互助、知荣明耻,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镇妇联 20011年3月

第二篇: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浪潮,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逐步扩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妇女年龄偏大。被调查留守妇女30岁以下的约占12%,30-50岁的占60%,50岁以上的占28%。可见,留守妇女大多是40岁左右的妇女,她们上有老下有少,为了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担负起家中农活,不得不让丈夫外出务工,自己留守。

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3、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调查对象中,近52.5%的留守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下地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

想好好睡一觉。”

4、留守妇女与丈夫沟通交流少。调查中发现,为了节省开支,长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几年都不回家,电话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修建房屋等重大问题时才会与丈夫电话沟通。长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妇女认为长期的远离已经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其中20%的妇女感觉与丈夫的感情明显变淡了。

5、留守妇女对小孩培养教育不够。由于留守妇女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家务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妇女对孩子培养教育倍感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妇女知识层次亟待提高。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的主力军,她们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1%的妇女表示因为自己不懂技术,除了种地没有其他专长和本领,即使走出家门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约36%的妇女感到缺乏科学种养殖、企业用工的信息,经营无方、致富无门。而且,由于她们的文化层次不高,对小孩的培养、教育知识非常缺乏,存在着很多困惑。

2、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璜田乡一

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人承受。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女性倾斜。

3、大力发展女性经济。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之路。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篇: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386199”部队,其中留守妇女这类特殊群体尤其值得关注,她们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家庭生活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为贯彻落实武汉市“

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农村“三留守”问题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市妇联成立了由主席挂帅、副主席分管、机关“三万”工作专班和机关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就武汉市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武汉市六个远城区(东西湖区、汉南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留守妇女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有留守妇女32.62万人,占武汉市女性农业人口总数的17.9%。

1、从年龄结构看:武汉市留守妇女中,20—30岁妇女3.03万人;31—40岁8.67万人;41—50岁13.37万人;51—60岁7.55万人。调查显示,31至50岁是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

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5.31万人;初中文化程度26.02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9万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3、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40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4、从家庭结构看:从调查情况看,11.98万留守妇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20.46万留守妇女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孩;大多数留守妇女与老人共同居住,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小孩外,还需要护理老人,由此,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家庭义务理所当然的需要留守妇女承担。

5、从婚姻状况看:对于婚姻状况的自我评价,19.42万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后婚姻比较稳定,对婚姻状况满意;12.13万留守妇女认为婚姻状况一般;1.06万留守妇女对婚姻状况明确表示不满意。

6、从收入情况看: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的留守妇女有2.05万,在1—3万元的有25.44万,在3万元以上的有5.13万。家庭收入以丈夫外出打工收入为主,也有留守妇女在家务农的收入,养家禽和种小菜能满足自己或家人生活需求,家庭简单生活资料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

7、从享受社会保障情况看:31.57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0.84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医疗保险,0.21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数留守妇女享受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约为97%。7.35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0.6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养老保险,24.67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约为22.53%。

留守妇女是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打工经济的发展使留守妇女与丈夫实现了经济角色的分工与合作,丈夫外出务工,原来由男劳动力或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农活,转变为基本上依靠留守妇女独立完成。她们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又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转变成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

二、当前留守妇女生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

(一)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留守妇女普遍面劳动强度较大、精神负担重、自身素质不高、教育孩子能力较差、文化生活空虚、缺乏安全感等困难。

1、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专业技能看,参加座谈的留守妇女代表均表示缺乏生产发展技能。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既无学历优势,又无能力优势,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

2、劳动强度较大,身体健康受损。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妇女既要承担农活,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明显增加。据座谈了解,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耕种近5亩农田,有的为了增加收入甚至要耕种10亩。据统计,16.3万留守妇女表示身体健康,15.65万留守妇

女健康状况一般,0.67万留守妇女身体较差。长期的体力劳动、超负荷的劳动量让留守妇女们人未老先衰。

3、教育力不从心,孩子缺少关爱。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同时,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父爱,教育缺位或监护不利,使部分孩子产生自

卑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孩子缺乏识辨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差已成为留守妇女非常愧疚和担忧的事情。

4、长期留守在家,患病缺乏照料。据座谈了解,留守妇女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病,既担心耽误农活,又要筹医疗费,还要“愁”无人照料。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妇女反映生病无人照料。留守妇女陈某曾半夜突发肾结石,孩子在校住读,家中无人照料,不得不拨打本村妇代会主任的电话,妇代会主任及时雇车将其送到镇医院医治,才转危为安。

5、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存在危机。由于常年与丈夫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留守妇女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危机较大。部分留守妇女对丈夫在外务工的环境感到忧虑,对丈夫的婚姻忠诚度产生猜疑,但出于对丈夫的经济依赖而委曲求全。据了解,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奉献,但丈夫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妇女对目前的婚姻状况表示担忧,有的甚至感到没有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是守活寡。

6、文化生活单一,精神支柱缺失。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留守妇女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部分留守妇女因精神空虚而沉迷于赌博等不良习气。据调查,选择看电视为日常主要娱乐活动的最多,其次为打麻将;仅少数妇女参加文艺宣传队。留守妇女李某在座谈中表示,打麻将已经成为她唯一业余活动,自己宁可起早贪黑赶农活、做家务,也要确保白天打麻将的时间,以打发空虚寂寞。

7、容易受到侵扰,缺乏安全感。由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广人稀,村落分布比较分散,治安防范力量较弱,留守妇女易受到侵扰。调查发现,留守妇女特别担心孩子及家庭财物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感。

(二)主要需求

调查表明,当前武汉市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发展地方经济、学习生存技能、提高教育子女能力、丰富文化生活。

1、发展地方经济。留守妇女希望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创业与就业。当问到“如果可以在家乡创业或就业,你还赞成丈夫去外地打工吗?”大多数留守妇女选择了“不赞成”。

2、学习技能。一半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3、提高教育子女能力。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希望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使子女在留守家庭的环境中也能够身心健全,健康发展。

4、丰富文化生活。座谈中,大多数妇女表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单一,希望组织文艺宣传队,通过扭秧歌、打腰鼓等来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希望组织维权志愿者讲授法律、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维权服务等。

三、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建议

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社会各方面给予留守妇女足够的人文关爱,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留守妇女群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一)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仁者授人以渔,这是推动这一特殊群体更好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和科技部门要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参训比例,特别是在送科技下乡等培训活动中使留守妇女的参与率达到30%。政府多年来对武汉市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给予支持,保证了每年2期“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每期60名农村妇女带头人受训,目前已有2600人次参加了在市农业学校的科技培训,这批带头人在农村基层发挥着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举措也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建议通过此举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中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力度,每年增加6期留守妇女带头人培训班,使360名留守妇女参训受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建议依托劳动部门、武汉市妇女创业中心等有专业资质的部门和单位,举办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班,通过灵活办学、送教上门等形式,对有创业意愿、愿意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留守妇女,实施定向、定点、订单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建议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大讲堂项目。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安全自护救护、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等农村妇女急需的内容为主,依托妇联组织按每场活动经费1万元预算,每年举办50期(场)留守妇女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等,帮助她们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监护能力。使她们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妻子、好儿媳。

(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她们作为新农村环境保洁长效管理队伍主力军,由村两委或妇代会负责巾帼保洁队的人员推荐和组建,由城管部门负责培训、指导与管理,并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扫工具、运输设备及保洁人员每月每人300元的劳务补贴。此举一方面可以扩大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就业的途径,并通过保洁工作的适当补贴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妇女进行保洁工作,在整治清扫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她们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激发全体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前期,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巾帼保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运行,此项试点工作起步早,成效明显,张学忙副市长参加经验交流和推介会时对此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将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农村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留守妇女专题调研,将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好。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针对留守妇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帮她们解难释惑,我会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六个远城区多次调研座谈走访,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一是借鉴农业互助合作社运行模式和经验,建议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产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大家在体力上互相帮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关照,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如创建示范“妇女之家”,使其成为留守妇女交心谈心的场所,规避矛盾风险的安全港湾;通过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鼓励她们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合唱队等留守妇女文艺队,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二是试行留守妇女探亲制。制定“探亲节”或“探亲假”,鼓励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团圆,帮妻子分担农活、与孩子交流亲情,或留守妇女赴丈夫打工居住地探望,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充分发挥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探亲路途的费用政府给予鼓励性经济补助,如报销路费或部分报销路费、对打工地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体包租车等,保证夫妻至少一年两次团聚的机会。通过互助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安全保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留守妇女倡导邻里文明互助,努力形成团结友爱、文明祥和的新风尚,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提升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质量。受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限制,农活家务活繁重,又缺乏丈夫在身边关照,加之留守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其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妇科病有上升趋势,建议以今年政府为适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为契机,把农村留守妇女定期妇科病普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并投入专项资金,由卫生部门、妇联组织牵头,对武汉市留守妇女实行每2年1次的免费妇检。或将留守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中,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各级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母亲健康”快车的作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等。通过建立留守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水平,使农村妇女更幸福,农村家庭更稳定,农村社会更和谐。

第四篇:留守妇女和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调研报告

**镇妇联

**镇36867万口人,属城郊型乡镇。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初步统计,全镇留守妇女1100余人,留守儿童1400余人。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妇女儿童的相关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我镇留守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近日镇妇联对全镇的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

一、关于留守妇女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妇女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调查统计,有近七成的留守妇女在家照顾未成年子女和公婆,她们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家庭重担。多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这个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和生理心理的负担,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

1、劳动强度增大,精神负担加重。一方面,男人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繁重的劳动,使许多留守妇女体力透支健康受损。另一方面,男人外出了,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靠她们去料理。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感到孤独、空虚、焦虑、压抑和无助。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

2、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妇女”,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难以维权。大多数留守妇女对“权益侵害”不能很好地保护,村级组织以及其他社会

1力量还未能形成留守妇女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3、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二)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策制度上看。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的阻隔。农民工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差,大多数人不可能携带家属去城市里生活;另外,在社会权利方面,这些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客观条件使得他们的妻子只能留守在农村。

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看。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定位于以家庭为重心的、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结婚以后很少注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依附于男方,没有经济地位,靠丈夫给钱过日子。

第三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是城市就业市场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女性,使留守妇女很难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岗位,面对劳动力市场对工人技术的要求,留守妇女更多时候处在就业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是农村现实生活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这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建议成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留守妇女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农民工输出地,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民工输入地,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发展,如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待

遇等。

2、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留守妇女素质。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坚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将此类培训纳入各部门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带头人”,为留守妇女领路。

3、实施“留守妇女阳光关爱工程”,解决留守妇女实际困难。按照“党政领导、妇联协调、妇女参与、乡村联动”的原则,统一配备供留守妇女学习、交流的硬件设施,开通绿色渠道,使留守妇女有一个学习培训的阵地、互帮互助的组织、情感交流的平台、诉求表达的渠道、化解矛盾的机构、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情况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父母全都在外务工的家庭,有50%的以上的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其余50%跟随父母一起在外),上学、放学回家也大多由爷爷奶奶接送,少部分由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管。

2、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并未减弱,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做比较放心的安排,外出后,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还可以。调查发现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钱,但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缺乏监管,存有乱买零食,花钱没节制等现象。个别留守儿童有经常上网玩游戏的现象。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有困难的占75%。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学习基本上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在学校也很少有成绩拔尖的学生。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及亲戚代理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及代养亲戚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父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

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4、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有超过90%的还是希望和父母住在一起。有95%的孩子都说“想念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自我消化”。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5、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经常出现初冬就在为完全封冻的河里滑冰,夏天在水库、河道游泳发生险情的孩子。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问题。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作好“原生态”经济文章,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镇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强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二是加快城乡配套机制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根本问题。由于城乡制度的脱节,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差别,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相当局限,没办法,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只有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才会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建立流动留守儿童档案制度。通过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从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总数是一个动态数据,会随着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务必建立一个定期更新、长期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数据库。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督、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孩子主要表现等情况的档案。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切实肩负起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的环境,推动留守孩子家园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每一所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都将设臵“快乐活动室”、“亲情工作室”、“爱心阅览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借鉴希望工程模式建立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常年接受社会的资助,又从机制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的经费来源,通过聘任专门的志愿辅导员,常年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调动了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关爱行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失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的特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加强各企业、各单位、各学校与各村的联系,领导、干部、老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的联系。二是开展城乡学生手牵手结对帮扶,让城里孩子与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知心姐妹”、“知心兄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社会见识,相互鼓励学习,为留守儿童创造多边、多向互动的氛围,也形成一个对城市孩子的教育模式。三是向热心妇女发出倡议,招募“爱心妈妈”。启动“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招募“爱心妈妈”活动的意义、目的,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妈妈”采取“一帮一”,或者“一帮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达到“帮教一个孩子、稳定一个家庭、安宁一个地方、造福一个社会”的目的。

总之,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为之共同努力,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制度形式保障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真正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某乡有关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乡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根据县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妇联组建调研小组,结合“万名干部下万村入万户”活动,于3月11日深入我乡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调研小组收集汇总了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分别在鹿龙、老窝、马屯、田坝、大石头、合箭、三友、杨寨、西安、华溪、瓮舍、新民、胡广共13个村发放完成《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调查问卷》100余份,在**九年制学校完成《留守儿童调查问卷》200余份,并走访座谈了部分留守妇女儿童代表。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处乌江南岸,**北面,东与**镇毗邻,西与**县隔河相望,北与**接壤。全乡土地总面积97.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共3962户16012人。其中,有妇女7030人,16至55岁的妇女有4334人。全乡共有留守妇女109名,留守儿童264名。

全乡共有13个村,各村均有妇女主任1名,组建村妇代会13个,组建率达100%。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人,占23.1%。初中及以下10人,占76.9%。年龄在35岁以下的5人,占38.4%;36岁-45岁的有5人,占38.4 %;45岁以上的有3人,占23.1%。有党员8人,占61.5 %。

我乡调研小组调查情况显示有109人留守妇女,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50岁的留守妇女有88人,占的比例较大接近80.7%,参与问卷调查的13个村109名妇女中,20--30岁有14人,占调查人数的12.8%,31--50岁的占80.7%,50岁以上的有9人,占0.8%。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5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109个被调查者仅有10人为高中文化程度。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如在大石头村调查中,40%妇女表示要在家务农或操持家务,部分有外出意愿的,大多表示要在所在**县或贵阳市等地就近打工,不肯离家太远。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在**九年制学校调查的总人数为264人,其中男有129人,女有135人。全乡1—6岁的留守儿童有61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23%左右;7—13岁的有167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63.3%左右;14—18岁的有36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3.6 %左右。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差,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习情况优秀的有31人;一般的55人;较差的104人。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有63.5%的妇女大多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少数也基本做到2-3年体检一次。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4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九年制的中学部分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2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工作开展情况

**乡政府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村支两委尤其是妇联、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四、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我乡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法律咨询、扶持救助、身心健康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乡村竞技赛、妇女娱乐队等;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民心工程。

**乡妇联 2011年3月20日

下载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市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武汉市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武汉市妇联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给经济社会......

    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县地处甘肃东部,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万亩,辖14个乡(镇)、1个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居委会,215个村民委员会,1466个村民小组......

    年度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例文[全文5篇]

    选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3 篇) ? ?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

    关于“关爱留守妇女”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关爱留守妇女工作的调研报告门源是个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输出来源地的一个大县,我镇又是劳动力输出的一个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妇女形成......

    石安镇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石安镇妇联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这个新名词,由于丈夫长期外出,家......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状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这些占劳动力(1......

    留守妇女

    为她们撑起一蓝天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流进城市,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本文透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身心健康,宗教......

    留守妇女

    留守妇女,给她们一个支点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