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质监局对我市第七批农业标准示范区调研指导
省质监局对我市第七批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调研指导
8月3日,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冉春生处长带队,省局标准处一行在市局岳子泉副局长、市局标准化处和清徐县质监局陪同下来到山西水塔老陈醋集团就“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行现场调研指导。
调研过程中,冉春生处长一行头顶烈日,来到水塔集团高粱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了高粱选种、种植环境指标、种植技术标准、田间管理、制度建设、农户培训等情况。之后,在水塔集团召开了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会上清徐县质监局和水塔集团就目前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市局标准处赵静处长就该项目工作方案和培训等事宜进行了具体安排;省局标准处秦忠武处长对该项目的进展情况予以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市局岳子泉副局长从组织机构、工作方案、标准体系建设、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人员培训和示范区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最后冉春生处长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该项目对企业而言,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今后的发展,可以为企业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更好的平台;对政府而言,关系到三年后国标委的考核验收、关系到省政府对省局的考核任务。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坚决杜绝“重申报,轻推动”。二是要加快工作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政府要成立组织机构,做好组织协调和帮扶指导工作,企业可以考虑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做好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人员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和延续性。三是要注意收集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影视、文字资料,并做好农户的培训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到位,我们的农业示范区建设才能真正见实效,才能经得起考验。
第二篇: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
项目启动仪式讲话稿
左海军
2011年10月26日
尊敬的汤易局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北方海洋苗业公司迎来了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暨刺参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启动仪式。这是省市县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我们北方苗业的扶持和偏爱,是我们公司的幸运和荣光。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必将推动公司实现更大的发展。为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多年来始终关注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2011年是北方海洋苗业公司组建的第六个年头,经过六年的努力,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生态海参育苗生产基地,规模达到了10万亩、25万立方水体。自主研发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参生态育苗技术,结束了海参苗种完全依赖工厂化的历史,绿色、生态、环保的海参育苗体系已经形成。同时,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牵动的大长山海参生态苗种基地建设初具雏形。年内公司向市场提供优质生态海参苗30万斤,2012年将达到100万斤。
我们知道,企业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必将促进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刺参育苗养殖管理水平和科技贡献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养殖效益,从而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同时,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养殖行业的调整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绝不辜负各级领导对公司的期望,扎扎实实的实施标准化战略,科学用海、科学养海,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为促进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平安健康,事事顺利。也祝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们健康进步,心想事成。
第三篇: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附件: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第四篇:对我市循环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中部,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交通方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和建材生产基地。辖五区三县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其中农业人口140万。耕地总面积238万亩,其中粮田185万亩,农业在全市经济中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所占比重较小,农业产值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65元。**农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土地资源自然条件逐渐好转,耕地递增,林地递减,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土地资源破坏及功能退化严重,加上组群式城市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量较大,土地资源的紧缺。
二、主要措施
(一)以高效利用禽畜粪便资源为纽带的沼气工程能源生态模式
1.以“猪沼果” 山地果园生态模式和“猪沼菜”为主的庭院生态模式
沂源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山地果园“猪沼果”和庭院“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猪沼菜”生态模式生态模式。在山地果园重点推广了“猪沼果”生态模式,创建了“猪沼果”生态能源示范区,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一座风力扬水机。以户为单元,以山地果园和庭院为依托,建设沼气池、猪圈及厕所,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现已建成“猪沼果”模式6000多个。
在农户庭院重点建设“猪沼菜”生态模式,猪沼菜”1200多个。其中还有“一池三改”生态模式,建成示范户 2800多户。全县已建成沼气池8500个,发展“千池乡”7个,建成“百池村”70个,生态示范村56个,实现了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2.猪-沼-电生态模式
**大有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运行猪厂粪污处理,日处理养殖场粪便约20t、废水80m3/d。日产沼气1000m3的usr(1000m3)反应器1座,年发电量49.5万kwh。生产期内年均销售收入57.09万元,年均总成本17.77万元,利润39.32万元。
3.畜-沼-粮生态模式
高青县唐坊镇农户以粮食和秸秆喂猪、牛和鸡,而猪、牛和鸡粪进入沼气池发酵后变成肥料用来种粮,而产生的沼气用于取暖、照明,沼渣可作饲料添加剂,沼液又可喷施农田作物,防病虫,形成多元化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模式。“畜—沼—粮”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农民家庭生活方式,通过改厨、改厕、改圈,使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达到了农民增收、净化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唐坊镇已有36个村普及了这一模式。
(二)以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模式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大棚瓜菜增产幅度20-30%,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500-2500元。目前临淄区有80%的蔬菜大棚推广应用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该区政府2007年秸秆反应堆技术每亩大棚补助900元,2008年提高到每亩大棚补助1000元。
2.秸秆养藕 周村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利用作物秸秆和发酵菌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为藕提供营养并增加其产量,亩增效益30-50%,该区已推广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2000亩。
3.淄川区胶王路沿线有关乡镇玉米秸秆还田、青贮或固化等技术。
三、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种植业产量较高与效益较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化肥农药浪费现象较重;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2.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资金,覆盖面小。根据立地条件及经济负担能力,目前沼气项目的覆盖面仍然偏小,高青县是山区县,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一池三改”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项目资金明显不足,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和农业节能工作的更好开展,沼气用户仅占可发展规模的1/4,许多积极性高的村和户因受经济能力所限无法铺工建设,建设户用沼气并配套太阳能的户更是寥寥无几。
3.产业化经营滞后,后续服务跟不上。目前,沼气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农村沼气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从建设→使用→管理→后续服务的产业链条,而且农村能源产品市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许多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这无疑加大了建设成本。影响了沼气产
业发展。受服务经费缺乏、运作方式不成熟等原因限制,农村沼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还跟不上沼气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产业的发展。
4.种植业分散与规模化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经营模式与日趋规模化的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农作物秸秆为例,一家一户的作物秸秆集中起来,为规模化养殖提供饲草饲料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困难较大,原因如下:一是秸秆密度较轻,储运难度大。二是秸秆价格较低,不能引发农民的销售积极性。三是秸秆收获时,也是三秋大忙时,农民无暇销售作物秸秆。四是秸秆收获季节性强,受贮存条件的限制,规模化养殖场不能贮存足够的秸秆。五是养殖废弃物未能充分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效益,造成了污染环境。
四、建议
1.抓政策推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引导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要立足于大农业范畴,种、养、加相结合,统筹规划。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尽和可行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培养典型,建立集“种、养、加为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区,创品牌,为群众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引好路,踩好点,助推农村经济上档次,上台阶。沼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是建设循环农业、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抓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标准及高起点建设,抓技术培训,确保建设质量。各级政府应加强循环农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增效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考核体系,让科技人才及其先进科技成果扎根于广大农村,使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科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组织各乡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总结交流经验,分散培训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边施工、边讲解、手把手的传教。通过选派村技术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督促与检查来保证使用安全和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4.加强农村能源用产品的科研及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新路子,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投入力度,构建促进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5.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一是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可考虑将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动员与组织阶段、规划实施阶段和完善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是分层次建设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地貌复杂,丘陵、平原并存,农业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因此各区域根据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与资源特点等,可考虑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层面上建设循环农业。按照此原则,能够探索出最能够发挥各地区域优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带建设的原则。建设循环农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循环农业建设,把各不同地区的循环农业推向健康轨道。
6.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健全流转市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赋予农民土地的物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7.加强农业专业化组织服务体系的建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现状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推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分”的功能增强,“统”的功能弱化,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保持现有龙头企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上下功夫,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一体化组织形式,加强产业链中各主体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和带动能力。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发展,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乡镇事业站所、基层供销社等领办合作组织,创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农资供应、融资担保、标准化技术服务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人才激励、社会保障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