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4 01: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

第一篇:“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

“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 实践总结报告 负责人:石林山

成 员:陈文佳 郭亚婷 杨蕾

季丹 池忱 毛荃 傅晓 时间地点:江苏省邳州、新沂

实践时间:2010-8-5 —2010-8-12

一、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年学生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基层群众,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2010年8月5日至8月12日期间,由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组织的《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江苏省邳州市、新沂市进行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双百行动计划”实践团一行共8人。实践团由原校团委副书记郑真江(现供职于教育部)、民商经济法学院刘智慧教授担任指导老师,校学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林山担任团长。实践团的全体成员来自学校五个学院,跨法学、社会学等多个专业,均为校学生委员会骨干成员。

本次实践活动以“法以求治、教以求知”为主题、以“信心、使命、青春”为指导思想,通过街道普法、送法进村、居委会调研、法院参观、校园普法和支教等多种形式服务基层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增强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同时,实践团的活动得到了徐州电视台、邳州市人民法院、邳州市第一中学、新沂市启明中学等单位和领导支持和关怀,在活动的开展和宣传方面给予了实践团很大的帮助。实践团普法、支教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的一致好评,使得中国政法大学普法志愿者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一面,为中国政法大学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前期准备 《“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实践团是校团委组织的2010中国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双百计划行动”近百个实践团中一个团队,因而我们的前期准备活动是严格按照“双百计划行动”的要求和申报书的内容进行的,历时一个月有余。

(一)完成团队的组建和项目的申报

2010年6月5日,实践团完成了组队。实践团由8名队员组成,他们来自学校五个学院,跨法学、社会学等多个专业、多个年级,均为校学生委员会学生骨干,其中校学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林山担任团长,校学生委员会副主任郭亚婷担任会计,毛荃担任安全员。2010年6月11日,实践团完成了《申报书》的制作。《申报书》长达16页,涉及到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人员分工、队员介绍、安全防范、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申报书》递交申请之后,实践团便开始根据申报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二)普法、支教相关材料的准备

2010年6月12日—13日,实践团的队员们完成了相关普法材料的整理和搜集。为了使群众更好的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我们在制作法律宣传单的时候特地采用法律问答和案例分析的形式,版面新颖,同时减少法律专业术语的使用,通俗易懂。内容涉及到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池忱负责土地法方面、陈文佳负责劳动法方面、毛荃负责婚姻继承法方面、郭亚婷负责刑法方面,杨蕾负责未成年人保护方面。2010年6月14日—15日,实践团完成了支教部分的教案、讲稿、讲义等方面的整理、准备,并对教案中的细节问题和教学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为了开阔农村中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我们安排了法制讲堂、《弟子规》等特色课程,其中,陈文佳负责校园普法方面的法制讲堂和普法教育、季丹负责大学教育和学习经验介绍、郭亚婷负责《弟子规》的教学、杨蕾讲授英语学习方法。

(三)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2010年6月16日,实践团的成员们与指导老师进行了第一次交流。实践团团长石林山向郑真江老师汇报了活动的安排和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郑老师对实践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计划当中的几点不足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郑老师指出,不能只做纯粹的活动性项目,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社会问题然后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

(四)借鉴先进经验、组织队员培训

2010年6月19日,实践团组织了相关普法、支教社团与队员们的座谈。校学生委员会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农村与法治研究会的相关负责人和志愿者参与座谈。队员们与上述社团负责人和志愿者对如何丰富普法宣传的形式、增强普法宣传的效果、解决普法支教过程中的困难、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支教老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双方决定17日晚将由农村与法治研究会的志愿者对实践团的队员们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010年6月17日晚,由农村与法治研究会的两名志愿者对实践团的8名队员进行了普法、支教相关的培训,内容涉及发传单时的礼仪、课堂支教时的语言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农村生活的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内容。通过培训,队员们对于普法和支教两大环节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相关的技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6月18日晚,实践团的队员们集体观看了模拟法庭的相关视频,并对模拟法庭的程序、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大家又将搜集到的相关法律典型案例、常见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为模拟法庭以及法律讲堂等提供宣传素材。

(五)联系相关机构、保证普法质量

实践团在为活动的开展进行相关准备的同时,为了保证普法的质量和效果,我们也联系了学校的相关机构、老师和同学,为我们提供有关的法律协助。其中,不乏民商经济法研究所的刘智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诊所、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诊所、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政所等机构和个人。在当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法律适用、法条竞合或其它棘手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可以向上述机构、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保证整个普法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能够更好、更及时的为当地的群众解决其面临实际困难,更好的服务基层、回馈社会。

(六)联系实践地相关机构,为实践作好准备 7月初,“双百计划行动”评审组通过了评审确定《“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项目为金星项目并发放了200元的实践经费,虽然经费不多,但是对于每个队员来说确实一个莫大的鼓励。

同时,实践团队也开始了实践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就是联系实践地的有关机构,这是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联系了徐州市电视台、邳州市人民法院、邳州市司法局、邳州市第一中学、衡伟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初步确定了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方案。同时,根据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安排对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形式、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七)制作活动相关物品

最后,就是活动相关物品的准备了,实践团在放假之前完成了实践团团旗、普法宣传条幅的制作,调查问卷和普法宣传材料的打印,宣传影片的制作和拷贝等工作。但是由于实践经费的严重缺乏,所以实践团并没有为队员们准备文化衫和遮阳帽等物品。

准备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我们相信我们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万丈绚丽。我们准备好了!

三、实践过程 深刻体会(450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时一个多月的准备就是为了实践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我们根据实践地的情况及时的调整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尽管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队员们没有一个退缩,圆满的完成和各项实践活动。

(一)深入基层,体验农家生活

2010年8月5日,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驻地——江苏省邳州市炮车镇这一典型的苏北小镇。农村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来自城里的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成片成片的稻田、爬满架子的丝瓜、深夜鸣声不停的青蛙、整齐的房舍等等,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分队员不顾旅途的辛苦和劳累还帮助当地老乡采摘起田里成熟了的果蔬。

农村虽然美,但是条件确实很简陋。队员们入住老乡家里,由于地方有限,部分队员不得不打地铺,还时常面临蚊虫叮咬的问题,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并不是享福而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活动进行了8天,在这8天当中同样也是对队员们毅力的考验,但是每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通过深入基层、体验农家生活,更加锻炼了队员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增强了队员们服务社会、造福群众的决心。

(二)“让法律走进生活”——街道普法宣传

我们活动的第一站就是到邳州市炮车镇街道进行普法宣传活动,队员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本着“用我所学、服务社会”的宗旨在在炮车镇街道开展了一场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的地点设在了人流量较大的电信局附近。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便是展台的布置,我们的条幅有6米长但是我们在老乡家只找到了三张桌子,所以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我们在三张桌子上搭了两块木板,这样一个简陋的展台就搭建成功了。其次便是在普法宣传的过程中,有些老乡不识字看不懂传单上内容,队员们就得一个个仔细的向老乡讲解,尽管如此,队员们还是以饱满的热情详细的向老乡们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本次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单、法律援助联系卡,设置法律咨询处等方式向过往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面临的法律问题等。

首先我们根据当前农村普法的“切入点”——民事纠纷,有针对性的宣传有关法律。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往农村中常见的争水、争界上的纠纷明显减少,而目前常见的纠纷是合伙纠纷、婚姻纠纷、赡养纠纷、借款纠纷等,为了是这些纠纷在法律范围内成功调处,我们利用广播、散发普法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有关农村土地的征用、占有、流转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针对家庭暴力、重男轻女等等问题,进行了《婚姻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条文法律规范的宣读和讲解,为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此外,我们认真解答了在外务工人员经常遇到的拖欠工资、工伤理赔、用工欺诈等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一个年轻人离开法律咨询台时说:“有了法律知识,再出去打工心里就有底了。”

通过这次活动,让广大的炮车镇群众得到一次法律知识教育,帮助村民了解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一次实际运用,并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也树立了我校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调以求真”——居委会调研

2010年8月7日,实践团的队员们来到了邳州市蒋庄村居民委员会进行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治方面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和治保主任分别接待了实践团一行。

首先,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实践团一行参观了蒋庄村的村容、村貌,并向实践团一行介绍了蒋庄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随后村治保主任王主任在居委会会议室与队员们一起对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王主任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蒋庄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以及居委会在预防犯罪、加强法制宣传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随后又针对队员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治,王主任表示村里边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由于基层居委会人力、物力有限,所以目前是不能够像大城市中的居委会一样做的那么好,不过他们会尽其努力帮扶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的。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考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Microsoft Word 文档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考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04-06-29 17:10发表于:《网事如风连云港》 分类:未分类

04-06-29 17:10发表于:《网事如风连云港》 分类:未分类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沿海发展战略以来,地处沿海的环渤海湾、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发展迅速,而地处南北交汇枢纽地带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低谷”。为填平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低谷”,保持东部黄金海岸的连贯性、整体性,加快该地区发展步伐,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城镇化推进现代化成为最具现实意义的战略举措,因而如何选择城镇化道路和模式,加快苏北地区的发展步伐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苏北地区城镇化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看法和思考。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现状特点

1.1 苏北地区的概况

苏北地区是指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五地市及其所辖的县(市)所组成的区域范畴,面积5231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52%,至2000年末,人口数为3163万,占全省的44.8%,GDP为1975.9亿元,占全省的23%,它与苏、锡、常、宁、镇组成的苏南地区,扬、通、泰组成的苏中地区共同构成了江苏经济的三大不平衡区域(依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新划分方法),相对另外两大区域,苏北地区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详见表1。

1.2 苏北地区城镇化特征

1.2.1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城镇化水平仍偏低,与苏南的差距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晚,真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江苏省对苏北地区交通能源建设投资的加大,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至2000年末,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为24.9%(本文城镇化水平指建制镇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比苏南、苏中地区分别低20.7个、15个百分点。目前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1.2.2 建制镇数量增加较快,但城镇密度仍然偏小,城镇化结构不合理

9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乡镇经济的崛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加上行政建制上的撤乡改镇,使苏北地区建制镇的数量迅速增长到464个,加上5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23个县城,苏北地区城镇密度达到95个/万平方公里,但也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5%,城镇密度仍然偏小。而且城镇化密度不合理,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不均衡,大、中、小城镇的数量、人口数不协调,特大城市仅1个(徐州),大城市缺乏,中等城市3个(连云港、淮安、盐城),小城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区域城镇化结构呈现规模差距。

1.2.3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1981-2000年间,苏北地区人口年均递增1.3%,GDP年均递增9.6%,城市化水平年均递增4.8%,明显低于经济发展速度。2000年苏北地区工业化率为41.4%,而城镇化率仅为24.9%,城镇化水平比工业化水平低16.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明显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滞后导致第三产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难以随着工业

化的发展而相应推进,从而导致苏北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失衡,2000年苏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4:41.3:32.3,与全省的产业结构12:51.7:36.3相比,非农产业比重偏低,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减缓了区域城镇化步伐,难以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1.2.4 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发展模式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发挥城镇功能的物质保障。随着国家和江苏省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苏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苏北地区城镇面貌变化大,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设施改善,层次提高。除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外,还初步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以徐州市为例,有资源开发型(利国镇)、工业主导型(大吴镇)、交通枢纽型(新沂市)、文化旅游型(王庄镇)、商业贸易型(高流镇)、现代农业型(大沙河镇)、城郊型(潘塘镇),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势头。苏北地区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规模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弱

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卸杂谇 蚓 梅⒄咕哂蟹 浯 饔茫 乔 虺钦蚧 ⒄沟?

重要依托和支撑。苏北地区五龅丶妒兄谐 熘菔形 卮蟪鞘校 丝诠婺!⒕ 檬盗? 比较突出以外,其他城市人口数量偏少,中等城市平均仅40万人,小城市仅20万人,用地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难以胜任区域发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角色,一时难以成为相应区域的增长中心。

2.2 县域城镇规模偏小,发育重点不明,结构雷同

苏北地区的县域城镇规模偏小,无论是县城,还是建制镇,除少数基础较好的,大部分镇域规模和镇区规模都不大,虽然江苏省从1999年起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合并了550个乡镇,乡镇平均区域规模也由49.1平方公里提升到68.1平方公里,人口由3.1万人提升到4.3万人。但行政区划调整容易,真正要形成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聚规模还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需要按既定的行政区划来逐步形成和完善城镇供水、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和重新整合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克服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发育重点不明、层次低、结构雷同的问题。

2.3 城镇建设发展缺乏区域规划依据,城镇体系尚未形成苏北地区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集中在城市,农村以农业为主,城乡联系单一,城镇相当程度上起着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制成品的交易场所。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条件、历史基础、资源赋存考虑较多,缺乏在更大范围内考虑自身的地位性质、对外联系、产业分工等,未能站在区域城镇化高度上统筹安排。缺乏区域规划依据,缺乏合理的合作与分工,就城镇论城镇,未能形成梯级明显、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尚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不够强大、次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缺少中间过渡层次、城镇之间内联强度不够的初级发展阶段。

2.4 城镇化发展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诸如经济方面:城镇与大中城市工业结构相似,工业的高度同构导致了市场的过度竞争,第三产业在城镇经济总量中份额太低,三产内部传统的低层次的行业比重大,现代新兴高层次行业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方面

出现严重乱占滥用土地现象,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布局分散,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城镇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局限导致城镇建设“千镇一面”现象,甚至出现“标新立异”的不伦不类建筑,破坏了城镇整体景观的协调和美观。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3.1 城镇化发展思路

苏北地区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较低的城镇化水平赋予了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应拓宽思路,抓住重点,形成突破,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对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中心镇进行集中开发建设。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人口城镇化,促使人口和产业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集聚;另一方面抓好乡村城镇化,促使一些条件好的乡镇就地转化和发展,成长为新的城镇,形成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优势,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苏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为此应结合苏北生产力的长远布局,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大运河的“Π”形发展带,通过发展这些条件优越的大中小城市和县城,逐步形成城镇

经济带,来推动区域城镇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具体来说:

3.1.1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特别是加快徐州特大城市建设,构筑熘荻际腥?中心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集聚和辐射双重功能,起着主导作用。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要从培育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入手,提高其经济功能和就业容量,壮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将连云港、淮安、盐城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点来促进其向大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徐州在都市圈内的核心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大交通、大市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增强徐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北地区和欧亚大陆桥东部中心城市和商贸都会的地位和作用,以徐州特大城市建设带动徐州都市圈的发展,推动苏北地区的城镇化水

平的提高。

3.1.2 积极培育副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建设

县城镇作为县级人民政府驻地,其经济实力和市政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人口规模在10-20万人之间,已经初具城市形态规模。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要努力提高县级市、县城的质量与内涵,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将区位和经济条件中较好的县城尽快培育发展成为设施良好、服务体系健全、具有较强辐射传递能力的中等城市,将基础较差、条件一般的县城建设成呼应中心城市对县域辐射的次级中心。

3.1.3 择优发展中心镇,促使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扩大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规模,关键在于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中心镇聚集,引导工业项目向中心镇集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因而中心镇应通过开辟工业小区、生活小区,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改善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对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

能,来吸引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进镇兴市,加快城镇化进程。

3.1.4 全面提高苏北城镇化发展质量

苏北地区作为城镇化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借鉴苏南地区成功经验,汲取其教训,可以少走弯路。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应避免粗放的数量扩张,注

重提高城

镇化的质量,重视不同规模城镇内涵的发展,强化各级中心城镇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和城镇发展中的带动、服务、示范作用和生产、集散、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职能,重视城镇的生态环境、交通、防灾减灾建设,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城市居民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

3.2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策略措施

苏北地区要改变城镇化滞后的局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在于进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来克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正常流动的阻力,消除城乡隔离制度,增强城镇对农村工业的吸引力,建立起城乡之间人、财、物自由流动的机制,消除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所造成的不平等,实现城乡一体化,采取多项

措施来加快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3.2.1 加强区域规划和政府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做到区域协调发展

苏北地区城镇规模和能量级差异较大,为协同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注意协调好城镇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注意农村经济和乡村建设的发展,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加强城乡经济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区域协调,通过政府间的协作、沟通,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鼓励人口和资金流动,优化城镇间的空间关系

和产业联系,统一规划和分工协作,促进苏北地区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3.2.2 科学确定城市化指标,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和行政区划

根据苏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历史,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就业容量等因素实事求是地确定区域城镇化指标,防止盲目依靠行政区划变更推进城镇化进程,防止把城镇化引入单纯的行政建制调整的歧途,避免出现不顾条件、一哄而上的现象,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适当扩大基层行政区域范围,实现城镇政府和区域政府的合理分离

和分工。通过科学地编制城镇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3.2.3 适当降低设市标准,提高设镇标准

由于我国设市标准较高,不利于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根据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设市标准由6万人降低到3万人,可以使更多有条件的中心城镇按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和发展。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设镇标准,将设镇标准由目前的2000人提高到5000人,因为建制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基本的城镇规模,容易产生有些“撤乡建镇”地方出现的“有镇无市”现象,形不成人口、非农产业的集聚。

3.2.4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苏北地区应结合扩大内需政策,配合区域内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规划好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等城镇功能区,搞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水平。

3.2.5 调整城乡土地政策,完善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缓解城镇发展用地的矛盾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型恋厥褂?权的合理流转,积极鼓励离乡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行将承包地或宅基地以级差地租收益折成一定比例调换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作为进城农民的居住、经营用地。

3.2.6 进行户籍制度创新,逐步放弃农村和城镇户口分离的做法,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首先放开县城及以下小城镇户口,条件成熟,再放开大中城市户口,实行出生地一定不变,居住地按规定登记,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并使新入城居民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3.2.7 积极开拓城镇建设新的资金渠道

苏北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广开融资渠道。一方面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发行债券,以BOT方式,多途径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苏北地区应该通过协调发展,统筹制定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引导城镇和产业的空间发展方向,构筑起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设施完善高效、环境优美和谐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群体的效应,来推动苏北地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第三篇: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

摘要:本文采用行动导向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对《分析化学》课程中“挥发重量法”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尝试,并对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作了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法;挥发重量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90-02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有效性。行动导向教学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项目教学法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

一、《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内容较多,学习难度大。该课程主要进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部分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特别着重滴定分析计算等理论知识和称量、滴定等基本操作的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千头万绪,难以理清。

第二,学生基础不牢,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该专业的不少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牢固,例如在无机化学课中学习的化学相关计算不够熟练,导致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出现困难,削弱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信心和兴趣,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另外有相当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学分被动接受知识,而对课程内容本身缺乏兴趣,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可行性

第一,虽然分析化学涉及到一些可能令学生感到困难的理论和计算,但也有大量需要在实验室中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操作,而且实验现象比较丰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是他们更感兴趣的。因此,在引入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只要引导适当,同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本课程可以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模块。除了基本的概念和数据处理等少数内容外,其他部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因此,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各教学模块,在设置和实施工作任务时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工作任务

对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说,该分析方法在后续课程中有颇重要的地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该法都相对简单,即使对学习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也不至于太困难,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具体的工作任务,笔者选择了“对面粉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面粉是水分含量较低,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样品,检测方法比较简单,是典型的利用挥发重量法进行水分测定的工作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实施该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比较容易的理解挥发重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工作计划的探究和制订

1.通过食品的风味、贮存期等性质和水分含量的关系引出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2.设置工作任务:怎样测定面粉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明确学生在该工作任务中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具体目标,并要求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3.探究检测方案:将全班同学分为4~6人一组,其中一人任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工作。要求小组分工明确,成员各自承担一定工作量。接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水和面粉中的其他成分物理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怎样利用这一性质测定水分含量?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和根据要求制订初步检测方案。

4.确定检测方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制订的检测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点评,加以完善。

5.展示检测报告示例,要求学生检测后独立完成检测报告。

(三)工作任务的实施

所有学生各自带上之前制订好的检测方案进入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明确实验室纪律和注意事项,对干燥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学生按之前的分组协作完成面粉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检测。根据该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实际的课时限制,笔者要求每组根据组员人数同时平行进行几个样品的测定,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了确保学生对数据处理等基础能力有足够的训练,要求各组员独立完成结果计算,并综合各组员数据进行检测报告的撰写。

(四)归纳总结,巩固提高,拓展学习

完成对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后,由学生根据前边所做工作,自行总结其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巩固得来不易的劳动成果。

另外,由于本工作任务是以比较容易处理的面粉作为测定对象,为了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对挥发重量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可以介绍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比如介绍食品、药物等产品中的灰分含量的测定内容。同样,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阅读,在教师引导下将相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五)评价反馈

虽然这一工作写在最后,但它的进行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收获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具体形式有: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该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评分;小组评价:组长根据完成任务中各组员参与程度和所作贡献对各组员进行评分;老师评价:对各组的方案、各学生的操作态度、操作水平以及检测报告的撰写分别进行评分,并对小组评价的分数进行把关、控制。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的体会

第一,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和传统教学法有差异。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备项目、定计划,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不主导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但要调控、组织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此外,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传统上主要着眼于考核成绩,而忽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对于激励学生是不利的。因此,要求教师制订详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

第二,要选择适合的工作任务,制订完善计划。备项目是项目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在确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该任务的作用,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以及如何引起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而在实施工作任务前,必须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包括项目的题目与目标、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设备场景、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科学分组与完成时间以及评价反馈机制等。制定目标要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的。

第三,相信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可塑性其实是相当高的,如果能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给他们足够的鼓励,足够的发挥空间,即使平时表现并不优秀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虽然未必会很出色。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光靠老师提供答案,将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对相当一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其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走弯路、错路,只有在学生难以进展、出现动机危机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比如在上述学习任务中,要对学生的称量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基础技能和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并仔细监控。

第四,不忘安全教育。作为医药、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对象。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如果教师在实验室内不严格监控教学过程的话,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必须不断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例如,在上述工作任务中,必须特别向学生强调,在使用恒温干燥箱时,必须要做好戴手套等安全措施,防止烫伤。

总之,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能较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投入程度,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加以提高。

第四篇: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学以支教为荣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学以支教为荣

2014年的夏天,为相应团中央”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的号召,贯彻大学生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农村的方针,我们——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暑期三下乡服务团队来到了位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并被誉为湘西四大古镇之一的浦市镇。

纵向来看,从浦市的前世今生,曾经,浦市是沅水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交通水利以及经济建设都异常发达,现今,浦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镇,它的文化底蕴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变迁,其经济开始没落,并不断走向衰退。未来的浦市我们还无从得知它的样貌,但是我们正在与浦市未来建设的继承者们开始了别样的对话。

作为本次三下乡团队的支教组,我们将在浦市开展长达为期九天的支教工作,今天是支教教学开展的第三天,我们的支教工作已经慢慢有了清晰的思路,老师们与孩子们也形成了一种难得的默契。我们本也是在校的大学生,因为三下乡的契机,我们的身份转变成了老师,但是短短三天的支教我们发现与其说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不如说我们是在相互学习,因为在很多时候他们也教会了我们很多。

与浦市几天交流之后,深刻感受到浦市的家庭结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孩子,于是,孩子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敏感词汇—留守儿童。虽从小少有父母的关怀,但是浦市孩子们也很可爱很坚强!

清早的浦市在7点就热了起来,孩子们背着书包提着袋子,额头上是细密的汗珠,中午本已与他们约定好三点三十上课,可是当我们三点一时到达支教地点时,所有的孩子们以满脸通红的在门口等候我们多时了,那一刻除了感动我们真的很愧疚,想想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有多少次是踩着上课铃进教室,更为甚者,还有迟到或者逃课的情况。因此,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自身。

学生们很腼腆,他们没有太多的言语去表达内心所想,但是对于他们想说的话也会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有老师将板书在黑板上的字写错了,学生们默默地翻开字典,小声的问老师:“老师,这个字是不是写错了”?他们对追求知识的那种严谨的态度不也值得我们去学校和身体力行吗?

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最想去的地方大多都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景点,其中有两个同学告诉我们,他们最想去看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我们当时觉得特别感动,虽然这个地方局限了他们的脚步,却没有局限他们的视野,也并没有因此禁锢了他们想要去探索的心。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不敢说他们长大以后一定能去到那些地方,但是至少他们大声说出来了自己的愿望,我想,至少这一点,我们也因向他们致敬!

三下乡支教仍在进行时,老师们和学生们的教与学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我们应尽力做到教学相长,浦市的未来在浦市这一代的孩子身上,我们愿去倾听他们稚嫩的声音,关乎梦想,关乎未来。支教进行中,让感动与梦想同行!

下载“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