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1: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摘要: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探讨了生活化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初步构建了生活化阅读教学常式。

关键词:生活化 阅读 操作策略 结构常式

一、研究背景

1997年岁末,《北京文学》“忧思中国语文教学”专栏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全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拉开了帷幕。语文教学确实存在高耗低效的严重问题,作为语文学科主角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探讨的焦点。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归因很多,最根本的是与生活世界脱节,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解决好。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他最初把“大语文教育”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便是“联系社会生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联系生活的规定。例如:“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中有: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中,更有大量关于生活的规定。“生活”一词在课标中反复出现了21次,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超过了历次教学大纲。新课标中还有一些要求虽然并没有用“联系生活”的字眼,但实际上也是要联系生活。例如它提出一个新观念叫做“体验”(“体验”一词共出现了19次)。什么叫做“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据此我们可以说,“体验”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参加生活实践,然后是在此基础上感悟。因而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体验,没有感悟。生活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多少。又例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其实也是生活;没有生活,在哪里实践呢?此外,“活动”、“环境”、“资源”之类,其实也是生活或必须与生活联系。可以说“标准”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须处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说

我们对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界定:小学阅读教学生活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紧密生活与阅读的联系,联系生活讲语文,把生活经验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阅读,享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习中提高生活质量。

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师生关系生活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的课堂是儿童的,应让学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应“还学生以儿童”,在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中开始课堂生活。民主、平等的生活化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达到师生关系生活化,首先,教师要“蹲下身来”。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蹲下身来,走进儿童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大脑以及他们的发展方式。例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几次蹲下身来,伏在学生身旁听他们朗读、述说,甚至在孩子们让他非站到椅子上表演“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不可时,于老师点点头,微笑着,一抬腿,迅速地站到椅子上,认认真真地开始表演,就这样往椅子上一站,站出的是坦诚地面对孩子,尊重孩子。融洽和谐的生活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自由自在地探讨、议论,学习自然就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命活动。其次,师生关系生活化还包含“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教师则坐在台下学习,或纠正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学习八册中《古诗三首》时,老师就在课前让学生回家预习,可以查任何工具书,也可以请教家长及身边有学问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课堂中当小老师。课始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补充并提出需要帮助的问题,然后指名一小组所有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及诗句意思教给大家,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师生换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中,彼此心灵相通,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第三,师生关系生活化还讲求“角色转换”。角色转换,主要指让学生从“局外人”转为“事中人”,从学生转为“作者”,转为“文本中的某个角色”,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自我所感、所思,所想象的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使教学内容渗入到个人经验中,学生与教材进入“物我互赠”,“物我同一”的境界。完成角色转换是走进教材,走进生活的重要途径。如学习《新型玻璃》时,请学生小组合作,依据文中的介绍,各小组自由选择以下几种方式:a、选择文中的任何一种新型玻璃作一番自我介绍;b、作为厂家推销员推销一种新型玻璃;c、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2、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他在上《全神贯注》一文时,正值中央电视台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于老师先饱含深情地吟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然后请学生来背自己熟知的名言,继而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的那段话,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从而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于教师将课文内容有机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使“例子功能”发挥极至。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其实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进行生活化处理。像8册《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旨在让学生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方法,并达到利用说明书进行实践操作。其实这样的经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积累,教师完全可利用这点,让学生 集日常生活中各类产品的说明书,在课堂上交流阅读所得,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效果甚佳。

3、教学方式生活化。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教学中,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游戏、演讲、辩论、设计、表演、当导游、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对话”,基于学生的经验解读课文;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如尝试运用语文知识策划社

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就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亲近自然,用心聆听那风声、泉声、鸟语,体察那蝴蝶翩飞、花蕾缩放、流云溢彩„„

活动是生活意义的全部所在,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生成的,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是人自己的活动促成了自己的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投入学习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寻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真正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阅读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学形式活动化、多样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谈一谈、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有关的歌)、画一画(为课文配图)、演一演(课堂即兴表演)、做一做(与课文有关的简单小制作)——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1)游戏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在游戏中,儿童的身心是愉悦的,能表现出极大热情,应该说这是儿童生活的高质量。我们的教育只有通过联系儿童真实的生活,才能促进儿童完整人格的完整发展,其中包括“儿童的动机、情感、立志”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田忌赛马》,让学生弄明白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依据是学习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两组纸牌:红心10、7、5和黑桃9、6、3,同桌各持一组试着比大小,三局两胜,多比几次看看能比出几种不同的答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个个兴奋异常,人人积极参与。通过比比玩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抢占先机”、“以弱胜强”。接着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弄明白“反败为胜”的依据已是水到渠成。玩的过程就是学习与探究的过程。(2)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语文的素质。(3)辩论会。辩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信息传递,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有显著的效益。(4)竞赛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竞赛项目,以竞赛的形式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思考。这些活动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能唤起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三、生活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

(一)教师要有“三真”:真心、真诚、真爱

真心。从宏观上讲,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从微观上讲,教师要设

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教师要“真的用心”去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成长中的知己。

真诚。真诚的具体内涵是:体察第一位学生,洞察每一个行为,把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行为都纳入教师的视线。这是一种真诚的关注。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真诚关注,才会真正体现生活化,学生生命的亮点才能得以发现。

真爱。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示以善意,对每一个行为都报以善待,始终都要有一个“爱”字在闪烁,善待学生的奇想,尊重他们的理解和思考,尤其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对的是会思考、会生发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

(二)学生应实现“三动”:主动、互动、全动

主动。综观眼下的语文课,学生尚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不能令人满意。生活化阅读学习的语文课堂,学生必须在四个方面表现俱佳:(1)勤于思考;(2)善于发现;(3)敢于质疑;(4)勇于否定。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伴随着“脑子”进行的。

互动。提倡伙伴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互动的形式有: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和自由寻找伙伴互动。

全动。其意思包括两方面:一是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指的是面要广;二是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指的是质要高。要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三个有意识”:有意识地控制发言对象和人次;有意识地关注中下生,尤其是后进生;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互交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要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教师要追求三个字:新——设计新颖;活——方式灵活;放——身心开放。

(三)课堂活动要有“三和”:和谐、和睦、和悦

和谐。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和谐的课堂气氛来之于平等相处。

和睦。生与生要和睦,师与生更要和睦。和睦共处能提高生命的合力。和睦的人际关系来之于坦诚相待。

和悦。课堂活动要以和为贵,以悦取胜。这里,教师自身的和悦至关重要。课堂上的和悦来之于教师的喜脸相迎。和悦的情绪能使生命更加健康、更加旺盛。

四、生活化阅读教学结构常式

1、课前预习生活化。大多教师都很注重课前预习,但大多停顿在字词句的掌握理解上,如,抄写生字2遍,回答课后问题,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千篇一律,学生乏而无味。

阅读教学生活化提倡课前预习应根据课文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如八册语文《说茶》,我们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供学生选择:(1)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录音。(2)可上网查找你了解多少茶文化?如:中国古代是如何发现利用茶?(3)谈谈“饮茶”与“品茶”有何不同?中国有多少名茶?(4)动手泡一杯茶,献给家人品?(5)询问家长、亲朋好友,饮茶的好处?(6)找一种茶具,说说它的样子。

2、课堂学习生活化。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可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即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藕断丝连》这个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藕掰断后是怎样的,再联系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同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即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活情境”,以景生情,体验领悟。如:学习《小镇的早晨》,引导学生当导演,以“小镇早晨的热闹”为题拍电影。当然,让学生走进“生活天地”,应用语文是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更高境界,教师结合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如: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可是晚上爸爸想看足球比赛,妈妈想看电视连续剧,女儿想看动画片。请你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兴趣特点,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说,把他们的对话描写出来。

阅读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全程性,使学习内容在“生活天地”中得到拓展。

(1)朗读训练生活化。如支玉恒老师的经典《第一场雪》中的朗读训练,鼓动性的话语、竞读、评读、帮读、陪读等多种形式,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将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境界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2)词义理解生活化。有些字词必须运用工具书规范地掌握字义、词义,从而达到正确的运用。大多数词语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应用,效果更好。比如,八册的《可爱的小蜜蜂》中的“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一句中的“计较”,字典中的意思是“计算比较”,“争论”等,在学习时,我没有让学生查字典,而是让学生想想说说: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学生略一思索后,举出了很多例子:①家长单位发奖金,有人就在那儿发牢骚,说自己太少,不公平„„②上常识课时,有同学计较教师没叫他发言。③吃中饭时,有人插队,后面的人就吵。④„„,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如果蜜蜂要“计较”的话,会怎么样?你从中又

读懂了什么?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图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完全可以迁移旧知识,联系生活去内化新课文、新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句段品析生活化。如《威尼斯的小艇》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提出:如果你是船夫,你怎样招揽顾客来坐你的船呢?请大家在小组讨论时,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生1:我家世代以驾驶小艇为生,我15岁就开始驾船载客,至今已快20年了。我的船行得特别快,如果你坐我的船,能够到威尼斯更多的地方去看看,让你浏览威尼斯的更多风光。生2:来坐我的船吧,我的小艇设施一流。船舱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让您感到舒服惬意,小艇外形漂亮,色彩华丽,一定让您感到体面、风光。生3: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驾驶小艇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以,坐我的小艇绝对安全。另外,我对威尼斯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如果您坐我的船,我能为您免费导游,所以,您还是来坐我的船吧。老师又引导:船夫招揽顾客的方法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顾客的身份来向这三名船夫提问。生:请问第二位船夫,我患有心脏病,你如何保证我的安全?生2:我的皮垫有按摩功能,并且可以为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您放松,忘了是坐在船上。生:请问第一位船夫,你的船行驶起来那么快,如何保证安全呢?生1:我驾船载客已有20年了,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经验丰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付。另外,我对威尼斯的河道情况非常熟悉,哪里宽、哪里窄,哪里该拐弯都一清二楚,您坐我的船绝对安全。生:请问每三位船夫,我是一名医生,要急着赶往城外看一名病人,你能否保证我按时到达?生3:您可能是以为我只注意安全就没有速度了。您放心,我驾驶的小艇不但安全,而且速度也很快,因为我的驾驶技术好,河道也熟,肯定不会耽误您的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并领悟这句话,便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着力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威尼斯小艇船夫的身份讨论并汇报怎样招揽顾客来坐船,后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刚才汇报招揽顾客方法的“船夫”提问。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整个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4)练习设计生活化。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来设计题目,选择小学生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题目。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不经意间能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训练。如教学《北京》一课,在初读课文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北京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方位图,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

来说„„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又设计了一项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请全体“游客”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结合课文和课外资料,当一回“小小宣传员”,为首都,为祖国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正是这种成功的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引导了学生去认真读书,通过大量读书,并吸收、应用课文语言,改造成为宣传词,有效地达到了语言训练目的。

3、课后拓展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延伸,以达到语言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目的。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知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添枝加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所反映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课堂学习教师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田忌赛马》一课学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种活动:(1)以小组合作形式编排课本剧《田忌赛马》;(2)采访“孙膑”、“齐威王”(当然是指扮演的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3)任选一种角色:齐威王的大臣、儿子、百姓、父亲,给齐威王写封信。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本以外的活生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懂得语文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密不可分。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实验班的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阅读感受、理解、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激发了阅读兴趣,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阅读教学生活化,从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方法多样得当,课堂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学生普遍具有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能学会的素质,学习活动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阅读教学生活化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语感较好。生活化教学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爱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发展。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竞赛面广,获奖人数多。在校艺术节比赛中,黑板报、手编报、诗歌朗诵、超级变变变、课本剧等十五个项目的角逐中,实验班学生有十二人次获得一等奖(不包括诗朗诵),另有十多人次分别在区、市级报刊上发表了文章,另有2名学生的4篇习作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

3、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展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课堂四十分,更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一年来,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阅读记录本,每天出声朗读课外文章半小时,记录阅读篇目,请家长督促。至今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

惯,每天没阅读半小时睡不着觉,阅读已成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显加强。阅读教学生活化实质上讲究综合性学习,讲究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经验仅供参考。另外,生活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自身语感能力要强,对教材、对生活的认识,对教学的处理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软设计”的能力。另外,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有些内容不能联系生活去体验,还须采取新的措施。

浅谈生活化的阅读教学设计

椒江实验小学 丁为群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生活,即不能不联系生活实际,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阅读教学生活化设计要注意:

一、设计要充分考虑凸现联系生活时的个性化

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轨迹,是具体的人的生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情感和生活体验。我们在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所指正是不同学生的生活显示,因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征。教师只有在设计时关注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主动去满足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独特生活感受的要求,达到对课文语言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是《月光曲》中贝多芬对盲姑娘说的。一位学生质疑:“贝多芬是大音乐家,他怎么称又穷又瞎的盲姑娘为您呢?”有的学生则认为:盲姑娘又穷又瞎,连一场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但还是这么热爱音乐,贝多芬认为她敬爱音乐的精神可贵,所以用“您”;有的学生觉得贝多芬是被兄妹俩互相关心体谅的感情感到了,觉得盲姑娘可亲可敬,所以就用了“您”;有的学生认为:盲姑娘仅凭音乐就能判断出来者是贝多芬。贝多芬非常敬佩盲姑娘的音乐鉴赏力:„„此时,老师进一步启发:什么时候见到大人、长辈也称你为“您”?你们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这一来就进一步触动了学生的生活回忆,纷纷争相发言,交流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二、设计要充分考虑强化联系生活时的针对性

生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语文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正因为生活的广阔,资源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预测”,就更要加强联系生活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警惕可能发生的“东拉葫芦西扯瓢”的任意联系,造成高耗低能的课堂浪费。针对性强的生活联系,往往会带来极其显著的教学效果,或给人以曲径通幽之乐或豁然开朗之快。《西沙渔人》一文中,有位学生对“剽悍”一词不懂。老师先请学生不查字典,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能猜出是什么意思?然后请学生交流词典中的这个词的意思(敏捷而勇猛),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你能围绕这个词用自己的描述一下吗?后让学生研读课文,哪些词句,哪些方面表现了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课尾请学生挑选演员: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风俗、风光”的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从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进行梳理)。整篇课文中,“剽悍”一词是重点词,在教学设计时有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针对性,才有学生描述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剽悍”的人,才有挑选出的合格的演员。我想,学生于此的获益,决不仅仅只是理解了一个词语吧。

三、设计要充分考虑注意联系生活时的提升值

人类的语言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从本质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也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日常生活经历,而是按照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和规律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达到基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状态。这正是语文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应当具有的品位。如:《爆竹声声》一课,课后题要求学生能复述“过年放爆竹的传说”,教师设计了联系生活的虚拟情境:课件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山叔叔”的形象,由老师扮演大山,让全班同学争做中国小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中国为什么春节的时候要放爆竹呢?

生:叔叔,这可有一个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山上就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冲到村子里来,人一碰到它就会得一种怪病。不是冷得瑟瑟发抖,就是热得浑身难受。

师:啊,放爆竹还跟怪物有关呀!那人们是怎样想到放爆竹的呢?

生:传说有一年春节来临,几个村民到山腰砍竹,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节煮食。这时,几个怪物下山了。燃烧的竹节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远处的怪物竟不敢走近。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不少竹节,毕剥声更响了,吓得它们拼命往山顶逃去。从此,每逢

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师: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呢?爆竹不是用火药做的吗?怎么会是几个竹节呢? 生:嘿,最早的爆竹就是用竹子做的。到了唐朝,火药得到广泛使用后,人们仿照竹节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爆竹,里面放着火药,火一点,就发出膨啪的声响。后来,爆竹的制作越来越精巧,品种也越来越多。

师:中国的小朋友懂得真多,我的中文不太好,听得不是很明白,谁再说得更清楚些?(指名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复述。)以上教学是在模拟生活表演,并对生活现实的提升。不仅让学生把燃放爆竹的传说说清楚,而且历练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一次享受生活、礼仪教育的锻炼。

四、设计要充分考虑重视联系生活时的有效度

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不是为联系而联系,而是为了追寻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价值取向。这是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讲究联系时的有效度,力争课堂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教《新型玻璃》,一位教师让学生作产品推销。这一环节的设计应当是不错的,学生要推销好产品,必须读懂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另一方面,如何推销介绍,又是对交际语言的很好锻炼。同时,还增加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和情趣性。但是,一位学生上来作推销时却吆喝着:“噢,快来买新型玻璃呀!十块钱一张,先用后付钱,不好不要钱!卖玻璃啊„„”于是在一阵笑声中便完成了这个环节。显然,学生把生活中的小贩叫卖与推销产品完全混淆了。这一联系生活的表演,只能是获得一个产生了负效率的结果。生活中的产品推销,其语言品位要求无疑要高于沿街叫卖,课堂上的“推销产品”更是一项有交际语言训练目标的解读操练。同样,一位老师在这一环节教学时,就很讲究效率。

(在学生充分读通课文交流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师:同学们,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某大城市举办了一个新型玻璃大展销,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到这儿,想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于是,在展销会上,他们各显神通,说出自己的本领和特点,吸引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呢!玻璃娃娃们一时想不出好主意,可急坏了!请你们给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玻璃娃娃出出主意,帮他们介绍自己,好吗?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人编为一组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选派发言人。(共5组)(学生相互介绍,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代表上台示范介绍。)生: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

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指名其他4组代表上台介绍,再评议)师:你们想的主意太棒了,玻璃娃娃们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顾客们听了他们的介绍后,都对新型玻璃非常感兴趣,向玻璃娃娃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娃娃为难了,你们好人做到底吧!根据顾客们可能提的问题,编演一出以玻璃娃娃与顾客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情境的课本剧。

(小组长任导演,指名担当向往的角色:防盗玻璃娃娃、吸热玻璃娃娃、吃音玻璃娃娃、变色玻璃、夹丝玻璃及顾客们。分角色编排练习,上台表演。“吸热玻璃”剧组第一个出场,其他4组依次上台演出。评选出最佳主角、最佳配角。)师:谢谢“吸热玻璃”剧组的演员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各位观众你们观看后说说谁演得最棒?

生1:我觉得顾客A演得特别很自然,像我妈妈平常去买东西时一样问这问那的,还讨价还价的,感觉很真实。

师:你的评价结合生活实际,真能干!

生2:我觉得顾客B都不说话,是不是对这种玻璃不感兴趣,还是演出不够认真、不够投入?

师:观察真细致,能够发现别人疏略的地方。

生3:“吸热玻璃”这个主角挺难演,说的话多,还要回答顾客的提问,她都说得那么完整,真不简单!

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好!(其他4组表演和评选最佳主角、配角过程略)师: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真精彩!下面,根据你家的环境,说说你家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为什么?

生1:我家的客厅朝西南,夏天时特别热,开空调很浪费电。我想我家要是装上“吸热玻璃”就好了。

师:你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生2: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乡下来的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如果装上“吃音玻璃”的话,下回姥姥来了可以多住些天了。

师:你是个有体贴长辈的好孩子!你姥姥知道了会更疼你的!

生3:有一次,我一家人都外出不在家,结果家里被偷了。如果买了“防盗玻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师:你会替大人分忧,真了不起!

(学生纷纷举手,呼之欲出,畅所欲言。他们热情洋溢,各个争着说,抢着说。)师:同学们,你们回家再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各种新型玻璃,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好吗?

五、设计要充分考虑有机联系生活时的多样化。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使语文教学之树常青的动力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注意多样化,活动化,情趣化,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着鲜明时代气息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组织训练,使我们的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处处洋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定能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庐山云雾》:帮助旅游公司为庐山写广告词。

《神笔马良》:马良如果生活在今天,你想他的神笔会画什么?

《三顾茅庐》:在品词析句、充分体会了刘备请孔明心意之诚后,让学生自愿选择“入会”研究:“人物评论会”、“模仿秀展示会”、“兴趣写作会”。

《秦始皇兵马俑》:学习第3自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任务:军事家——画、摆军阵图;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导游——练说导游词;播音员——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景阳冈》:亮出人才交流中心的《自荐书》,研读课文,帮助武松填写。《在大熊猫的故乡》:以科学假想考察的形式,写考察报告,赞美大熊猫等。开放的、旨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联系生活,但是更需要的是思考生活和提炼生活。如果设计时这一理念不到位,课堂教学的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失落了教学价值。

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阅读”之路

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一切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层联系。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阅读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一、家庭生活,阅读的温床

一个学生除了每天六个小时在校学习、生活,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母女、父子之间的对话交流,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阅读教育成效,在小学阶段表现出尤为明显。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轻松愉悦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定一个读书时间,每天20~30分钟,出声朗读佳作美文,读读背背成语、俗语,轻松笑谈歇后语等,孩子在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在这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的,正是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阅读能力,学会了做人。因此,我非常注重向每位家长提出每天朗读20分钟课外书的建议,一年多来,我班学生都有一本日期完整的朗读记录本,记载篇目、时间、家长签名等,学生阅读兴趣浓厚,知识面广。

二、校园生活,阅读的乐园

1、室内班级活动

学生白天大部分的时间生活都在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老师如果能够做有心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让班集体成为阅读的乐园。班级开辟的“图书角”、“佳作欣赏栏”、“信息交流台”,一本本图书,一篇篇

充满童心的美文,一份份网上查找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大阅读课”推学生阅读名人佳作,活动课中举办“成语擂台赛”,“好书交流会”等,这一个个小小活动的开展,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扩大了阅读量。

另外,班级后墙的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每天一句”等专栏,引导学生参与,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2、室外校园环境

校园美丽的环境也是很好的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阅读乐园。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廊、通知栏、校史室、队室、别班教室等,这些都是课程资源,经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环境中阅读,挖掘校园文化中内在的底蕴,让学生尽情享受,也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三、社会生活,阅读的天地

1、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阅读

只要肯留心,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块普通的街头装饰牌、广告语,如:中山西路两边的宣传箱上公益广告,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一种装饰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阅读的课本,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起劲。同样是带孩子逛超市,有的却把它当成绝好的课堂,每种产品的说明书,超市的海报„„,都是孩子接触阅读的机会。此外,社区的文化、体卫等栏目宣传,也是孩子阅读的好资源。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内化,更乐于运用实践。

2、在社会交往中阅读

社会是广阔的天地,孩子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他们交往中学会交流沟通,同时也发现其中识字的乐趣。节假日随父母走亲访友,一声称呼、一句问候,你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们感到惊讶与欣喜的同时,又了解了许多,积累了许多。

3、在新闻中阅读

社会在发展,每天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同样是孩子们阅读的主题。“非典”的防范,“神州五号”升天,奥运会入场券的争夺„„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件,家家户户都关心,孩子们也在其中,而以此为契机阅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他们同学之间热烈地交流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纪实时,他们的阅读欲望会空前高涨。

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处处需要用语文。这里的阅读,不要求精读,可以只明大概、甚至“允许遗忘”,更多的是

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开拓视野。

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的课堂是儿童的,应还学生以儿童,在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中开始课堂生活。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一点尝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也当一回老师。“师生换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中,彼此心灵相通,学生获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以下好处:

一、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

现代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大都争强好胜,富于冒险。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

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小学高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低段学生,课堂气氛一般“活”不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便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象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

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近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有的教材上还专门设计了听说训练,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材料在内容上与学生心理需求由一定距离,况且听说都得有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这样才真正达到训练目的。让学生上课,无论教者还是听者,都有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堂,交流的需要非得他们相互听和说不可。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五、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如在选文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 文 与 生 活

椒江实验小学 丁为群

案例一:观察与生活

四年级《可爱的小蜜蜂》教学片断: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 生:我爸爸单位发奖金了,王叔叔看到自己的钱比别的人少一些,就到处发牢骚,认为领导做事不公平,王叔叔就是在“计较”金钱。

生:昨天中午,我到食堂吃饭,排队的人很多,我看见一位高年级同学想吃两块“大

排”,可食堂师傅按分配只给一块,他就在那儿骂师傅,他也是“计较”。

生:昨天上英语课,陈老师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英语小品,没请到陈伟,陈伟后来就在底下故意捣乱,他这也是“计较”。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那文中如果蜜蜂要“计较”的话,会怎样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处处 学问。

案例二:演绎生活

《威尼斯小艇》教学片断:

师: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生:船夫,你的驾驶技术真好 生:船夫,你辛苦了 生:船夫,开慢一点 生:船夫,你能教教我吗 生:船夫,下次我还会光顾的

生:船夫,小艇开慢一点,我想看看风景 师:船夫最想说什么?

生:请上船,我会开你们到处走一走的 生:小朋友,快来坐我的小艇吧!

生:不用怕,我的技术很好,不会翻船的。

师:现在四人小组来,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己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讨论

师: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面都是游客。

师:咱们有请一号船夫,——掌声有请。

生1:我家世代以驾驶小艇为生,我15岁就开始驾船载客,至今已快20年了。我的船行得特别快,如果你坐我的船,能够到威尼斯更多的地方去看看,让你浏览威尼斯的更多风光。

生2:来坐我的船吧,我的小艇设施一流。船舱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让您感到舒服惬意,小艇外形漂亮,色彩华丽,一定让您感到体面、风光。

生3: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驾驶小艇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以,坐我的小艇绝对安全。另外,我对威尼斯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如果您坐我的船,我能为您免费导游,所以,您还是来坐我的船吧。

老师又引导:船夫招揽顾客的方法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顾客的身份来向这三名船夫提问。

生:请问第二位船夫,我患有心脏病,你如何保证我的安全?

生2:我的皮垫有按摩功能,并且可以为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您放松,忘了是坐在船上。

生:请问第一位船夫,你的船行驶起来那么快,如何保证安全呢?

生1:我驾船载客已有20年了,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经验丰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付。另外,我对威尼斯的河道情况非常熟悉,哪里宽、哪里窄,哪里该拐弯都一清二楚,您坐我的船绝对安全。

生:请问第三位船夫,我是一名医生,要急着赶往城外看一名病人,你能否保证我按时到达?

生3:您可能是以为我只注意安全就没有速度了。您放心,我驾驶的小艇不但安全,而且速度也很快,因为我的驾驶技术好,河道也熟,肯定不会耽误您的事。

师: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

师: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

生:划,读

师:独特风情,优美风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能读个大家听听吗? 生:大建筑物残破说名历史悠久(读相关课文)生:……走到小艇里去……(戏好看)生:那里有许多小艇 生:………………

师:白天,威尼斯冲面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

生:小艇

师: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生:做生意时(找出句子)靠岸的时候就静下来。

师: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生:先齐读课文第五段,再想象

生:我看见女教师提着手提包,匆匆忙忙坐上小艇去学校上课。生:看见科学家坐上小艇去考察

生: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上船,在朗读课文。生:看见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生:我看见西门豹穿着唐服来考察了 师:那是科幻片

生:我看见病人坐小艇去医院,旅客去游览 生:小姑娘卖花

生: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 生:温州的记者去采访船夫,师:哈,温州人去卖鞋了?肯定有!

师:好,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过了几分钟)生:船夫,你怎么不去划船比赛呀

生:别的城市没有小艇,威尼斯有。我爱威尼斯。

生:小艇小艇你真棒!独特城市由你创!我们生活全靠你!大家都来把你要!(有出入)生:威尼斯的小艇,你是个愉快的“人”我爱你!师:有机会希望你们去威尼斯走走,玩玩。

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教师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表达

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相沟通,课堂上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不存在语文教学。

案例三:体验生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课始创设情境,同学们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跟随晏子大夫出使楚国。

学习第一回较量,请小记者谈谈你在晏子身边,当时看到这么一个“矮洞”,是怎么想,你看到了晏子怎么做,对此,你有何看法?重点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楚国到底是个……”

第二回较量: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生四人一组表演,后点评)第三回较量,自读自语,交流体会。

(超越文本,学当晏子):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见你们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以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纷纷准备怎样反驳呢?

(开招待会,赞晏子):在出使任务即将来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角色扮演,回读本)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夸夸晏子大夫。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注重学用生活,渗透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阅 读 即 生 活 的 体 验

——《小珊迪》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感受小珊迪“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对诚实和善良美好品质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有很多事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有很多人如过往的行人擦肩而过。而有的人我们却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珊迪(出示课件)就以他良好的人格魅力感动了一个多世纪来人们的心灵。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生字新词要读准,难读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在相关的语句旁写上批注:你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交流

1、多种方式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2、交流你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先用一个词来概括,再根据有关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生随机上台板书词语)()的小珊迪

(可怜的、贫穷的、可悲的、忍饥挨饿的、饥寒交迫的、饱受饥寒的、非常需要钱的、执著的、固执的、善良的、讲信用、诚实、守信的、可敬的、令人敬佩的、了不起的、爱弟弟的、关心他人的„„)

3、总结。可怜的小珊迪为了生存乞求“我”买火柴,在双腿被马车轧断的情况下,还送回了仅剩的四个便士,临死前非常挂念自己的弟弟!这是一个可怜的、善良的、可敬的孩子。老师非常敬佩他。

四、比较研读

1、师:这篇课文老师已经教过四、五遍了,课文也读过上百遍了,每读一次,我的眼

眶都会噙满泪水。我总觉得小珊迪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很令人感动。它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是诚实与善良,那我们在座的人也都是诚实与善良的呀?如果不是诚实与善良,那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到这种珍贵的东西。

2、学生自由反复读课文。

建议读课文时,要抓住珊迪的言行,从以下五个方面自己选择一两个角度展开学习,思考珊迪与从不同的地方:(1)拿自己与珊迪比;(2)拿“那种人”与珊迪比;(3)拿车夫与珊迪比;(4)拿小利比与珊迪比;(5)拿“我”(即作者)与珊迪比。

3、小组交流。提醒学生各抒已见时,交流为主,讨论为辅。

4、全班交流。

珊迪是个特别的孩子,就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对珊迪进行过一番研究,下面我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拿自己与珊迪比。

假如自己遭遇珊迪这样的贫穷与不幸,珊迪的那些行为,哪些自己能做到,哪些自己做不到,做不到的可能会怎么办?

重点朗读第一段的外貌描写和珊迪的乞求:“啊!请您现在就买吧!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感受珊迪的饥寒交迫。

(使学生认识到:一般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做到诚实善良;处在珊迪这样饿极了、冷极了、痛苦极了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诚实善良。珊迪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没有丢失诚实善良。)(2)拿生活中常见的“那种人”与珊迪比。

生活中以装穷卖苦来骗取他人财钱的人我们时有所见,比比他们与珊迪的差别。重点朗读“我给了他一先令„„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感受珊迪的诚恳和“我”对珊迪的信任。

(使学生认识到:以丢失“诚实善良”为代价去骗取不义之财的“那种人”是多么渺小、可怜,相比之下珊迪的精神是多么崇高。)(3)拿车夫与珊迪比。

马车把珊迪撞成重伤后,车夫溜走了;珊迪在临死前还想着还钱,想着他死后谁来照顾他的弟弟。与珊迪相比,车夫缺乏的是什么?重点朗读珊迪临死时说的那段话,感受他的无私善良。

(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是强者与弱者的对比,大人与小孩的对比,更是正直与不道德的对比。车夫丧失良知,而珊迪是多么可怜又多么令人敬佩。)(4)拿小利比与珊迪比。小利比哪点最像珊迪?

也可引导学生拿自己与小利比对比,面对这种情形,你会像小利比一样首先想到去还钱吗?重点朗读好小利比诉说的那段话,感受兄弟俩的悲惨遭遇。

(使学生认识到:小利比听他哥哥的话,在哥哥伤势学生的时候拿着剩下的四便士去还给先生,从小利比身上看到珊迪的诚实善良对他的影响。)(5)拿“我”与珊迪比。

“我”与珊迪素不相识,是什么力量使“我”毫不犹豫地做出“永远照顾小利比”的决定?假如你面对珊迪,你会怎样做?会想什么办法?

重点朗读好: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感受珊迪诚实善良的力量和“我”对珊迪的敬佩。

(使学生认识到:“我”也是善良的人。“我”决定永远照顾小利比,这不仅仅是同情、可怜,更是对兄弟俩“诚实善良比生命更重要”高尚品质的敬佩。)(设想:突破时空的局限,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紧张地联系地一起。兴趣阅读、意义阅读、对比阅读、情景阅读交合一起。这样的探究,就不是仅仅停留在阅读文本的语言和形象的层面,而是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移情体验放能产生“心灵共振”的效应。)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明白了:珊迪是个可怜的孩子,天冷了没有衣穿,肚子饿了没有饭吃,腿被轧断了没钱治伤,只能等死。珊迪更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在又冷又饿的时候,没有像“那种人”一样去偷、去骗;在手里拿着“我”的一先令的时候,没有像“那种人”一样悄悄跑掉;在自己不幸遭遇车祸轧断双腿的时候,惦记着的是叫弟弟送还仅剩的四便士;在临死的时候,没有为自己流一滴泪,却一心想着年幼的弟弟没人照顾。他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就是珊迪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6、“我”被珊迪的这种宝贵的精神深深打动,“我”才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 学生齐读“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感受“我”的义举和珊迪精神的力量)

7、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他死了”重音轻读,让学生的感情从伤心、悲痛、不舍,到更加沉重。

五、感情抒发

出示导说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1)先生呀,„„的先生,你(我)„„!(2)小利比呀,„„的小利比,你(我)„„!

(3)车夫呀,„„的车夫,你(我)„„!(4)珊迪呀!„„的珊迪,我(你)„„!

(设想:这个说话题融阅读感悟、情感抒发和语言发展于一体,不是孤立地认识珊迪,而是把珊迪放到人物之中、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珊迪,一幅真实立体的生活图景。)

六、感悟升华

1、站在“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小珊迪面前,老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读完课文,我常常问自己:假如珊迪的所有不幸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能像珊迪一样诚实善良吗?

请大家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希望能表达你心中对《小珊迪》最强烈的感受。

2、通过写读后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得到升华,同时练习怎样把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用凝炼的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想:通过写读后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到升华,同时练习怎样把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七、拓展练笔,链接生活 自主选择一题,写话

1、课文没有直接写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所发生的事,你能否从“小利比”的话中来描述这件事。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

2、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事情会怎么发展呢?他会怎么花那一便士呢?请通过想象写一个片断。

3、阅读《三次逃票》的短文,请你给文中的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封信,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设想:生活的语文就是能用之学生生活、时代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此处设计,既充实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的感悟和体验,又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关怀。)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拍卖活动

课前进行简短的拍卖活动,拍卖品有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法、健康的身体、财富、F4演唱会门票等。然后请拍卖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

2、引言:从刚才的拍卖来看,许多同学追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

(点评 引入生活中的“拍卖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一)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默读全文,用“——?”划出难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

3、出示词语:

驾驶 故障 环顾 超出 联系 陌生 歉意 诚实 信任(1)读准这些词语。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二)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1、梳理初读课文时的问题。可能有:(1)“我”留纸条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小汽车的主人反而会致谢呢?(3)我的“诚实和信任”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2、当发现小汽车左侧的反光镜碎了后,“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词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与文中的“我”比较一下,并对他的行为作一评点。(“我”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诚实的人)(点评 联系生活中的“自己”的表现去理解阅读文本,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自我,提升了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3、出示语段:“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交流)关于这张纸条的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读文中的句子。

2、其实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有同学在写纸条时把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写进去了?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点评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学生想像丰富,不仅仅在应用语言,实践语言,更是在滋润心灵,憧憬未来,创造生活。)

3、文中的“我”为什么不把原因写进纸条呢?(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要赔偿损失,表现了“我”的责任心和诚实)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1、过渡:红色小汽车的主人看到纸条很是激动,三天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请同学们读读“我”与小汽车主人的对话,注意揣摩双方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抽几位学生朗读)

2、除第一句外,课文用的都是直接对话,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给对话添上提示语吗?教师稍作指导:

如:“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陌生男子十分友好而坦诚地说。)(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急忙说:)“不,是我要向你道歉,请你把发票寄来,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没几个钱。”(陌生男子语气坚决而真诚。)“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条,这使我很感动。”

3、角色朗读,电话模拟。

(1)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赔偿损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如果你是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你感动吗?你信任他吗?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信任,和“我”通一次电话,别忘了感谢“我”让你明白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2)小组合作,角色朗读。“我”:歉意、诚实、真切。“车主”:坦诚、信任、感谢。

(3)模拟“我”与车主打电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点评

静态的语言文字,用生命、用激情去读,就会在学生心中跳荡起来。加之带着生活体验去读,话于是就变成了画--变成了动态的画,变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画。这不仅仅是生活的感受,更是生命的体验。)

4、学习表达方法。

教师:课文的对话很有特色,是以直接对话的方式写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使文章更简洁明了。

5、讨论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讨论后完善板书:

无人知晓 留条„„„„诚实和信任(比)买反光镜的费用„„„„金钱(更)“我”与“车主”,人与人的和谐„„重要

五、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同学们,诚实和信任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大力提倡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更需要这种美德。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感受很深,我设计了一句名言想送给大家(出示格言)诚实和信任,人生永久的伴侣。——语文教师丁为群

2、下面老师请大家把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归纳成一名格言,而且要加上“未来的××家”和自己的姓名。

六、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屏幕出示摘自报纸的一则新闻《1万元才救你儿子》,让学生读一读,并把想对那位叔叔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实践作业:(任选一题)(1)巍星菜场的×××夫妇俩最近被授予市首批“诚信经营户”,请同学们自由组成采

访小组,课外对他们夫妇俩进行调查采访,写成采访稿或心得体会,班会课时进行交流。

(2)调查生活。

深入社会,调查生活中商人、厂家的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的人讲诚实,求信任。

3、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你想读吗?老师还从网上下载了2000年高考关于诚信话题的满分习作《我诚信,我美丽!》。这两篇文章,同学们可在课外阅读,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总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本课的设计试图创设一种生活的情景,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态度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析词句、练笔训练、品读对话、拓展延伸等环节,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教材为凭借,适时进行分角色朗读和电话模拟的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充满了活力。阅读与生活相联,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人格的总裁判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写格言这一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悟于心的思想内容外化,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以载道,水到渠成。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生活的丰富

——记我听到的一堂识字课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册教材上有8个生字“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要求是看图识字,很简单,也很明了。去年,我校一位教师在给家长的公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先拿出8幅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认认生字,组组词,最后开始了谈话: 师:在这8个字中,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和“水”交朋友,因为当我口干的时候,我需要喝水。师:还有谁也喜欢和“水”交朋友?请说明理由。(数人争着回答)生:我也喜欢和“水”交朋友,如果没有水,我的小花狗会渴死的;如果没有水,妈妈不能洗菜烧饭,我们吃什么啊,如果没有水,厕所里该怎么办?„„

(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

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丰富多彩的。)师:听了小朋友的谈话,我感觉到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一旦没有了水,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浪费水。请打开你记忆的大门想一想,他们是怎样浪费水的?

生:有的小朋友喝水只要喝一点点,但却要盛一大杯,喝不了就倒掉,这样很浪费。生:有的小朋友洗手要把水开得很大,其实开小一点就可以了。

师:(还有几个人要说,但老师稍微作了一下引导)刚刚小朋友说的都是学校里的情况,学校外面呢?

生:我妈妈洗完衣服就把水倒掉,其实那水还挺干净的,可以洗洗别的东西,或者擦擦桌子什么的。

生:洗车的时候,那些人直接用水龙头冲,我认为这么做很浪费。我和我爸爸洗车时就端一盆水擦擦,脏了再换盆水,也能把车擦得很干净。

师:你们说得很对,应该节约用水。我们来想一想,水除了给我们带来好处外,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

生:我爸爸说,那年发大水,淹没了许多的房屋,许多人无家可归。生:大水中还有病菌,许多人都得了病。

师:大水就像老虎、恶狼一样凶猛,它们的到来,使许多的田地淹没,使许多的房屋倒塌,许多的生命被吞没!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大水吗?(这时,有一只小手举起,老师马上请他回答。)生:因为没有大树,没有小草。

师:对,人们为了赚钱,把大树砍掉了去卖,在草地上成批成批地养羊。树林没了,草地没了,泥土变得疏松,雨水落下来,泥土拦不住它,泥土就会随着雨水流到长江啊、黄河啊这些大河里,河底越来越高,水就要往上升,超出了河岸,水就往外流了,于是大水就开始作恶了。因此,我们要多种树、种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让我们的土地再受到洪水的欺负,我们要给水讲道理,让它也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朋友。(现在想想,要是当时能画一幅示意图,效果会更好。)当老师在介绍大水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安静地坐在位子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与活泼,却多了一点大人似的思考和严肃,也许老师的话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震撼。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师生谈到了名川大山的壮美,谈到了平原田野的辽阔,谈到了牛马羊群,谈到了泥土种子,谈到了遥远的原始人群,谈到了火的发明,谈到了金钱的作用,也谈到了希望工程。这样的场合谁还分得清老师和学生?谁还分得清是语文课?思品课?自然课?地理课?在这里,老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视野也不仅在课堂,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课堂变得那么有魅力。因为,这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知识交流,是朋友间真善美的生活的集中体现,它让老师和学生同在一课堂中感悟生活,同在生活中自我学习!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确立了“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三、研究方法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

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

(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

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第三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生活化探究》结题报告

佳芦镇申家湾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只要研究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乐学、善学,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是指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文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个认识周围环境的机会,通过接触现实世界,产生对世界、生活的爱,从而获取知识。

它包括: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 验相结合。

(二)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 参与的生活过程。

二、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 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适当增加相关生活化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活化教学 对学生个性化以及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2、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体验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目 前单调的语文学习活动变得生动。

三、研究的目标:

1、旨在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此研究,达到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的目的,并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 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精品阅读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 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以达到活学乐学语文的目 的。

2、通过课题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会读、会说、会写,让 语文这一工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从生活中取材,结合思品学科进行学科间教材的整合。运用课堂这一载体进行操作,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针对现有课堂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课题研究读书内容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开设语文生活化教学研讨课。该课题研究其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充分运用新课程标准的 理念,借鉴同行和专家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对所任教年级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3、效果对比法:将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1、读书学习: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陶行知文集》、《名师魅力课堂经典解读》、《给教师的建议》等书,并结合自己教学运用。

2、研讨活动:2014年 4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撰写阶段性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3、经验总结: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 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古今中外大教育家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论述,使我更加了解了“语文 教学必须植根于生活”这一理论论断。因此,我申报并研究了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读教育论著,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深刻明确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相连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围绕着“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我开展了一 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的。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一旦与 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看法。[场景 1]

一年级下册《村居》一诗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春景图以及孩子们在 田野里放飞风筝的情景,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从学生沉醉的 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早已飞到春的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 朗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积累背诵的任务也就很容 易完成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鸟的天堂》一文,由于大榕树生长在南方,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也就很难想像“独木成林”的奇观,于是可以利用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大榕树的近景、远景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在惊叹的同时,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

(2)、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改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改革。“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还担负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 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既相互独立,又有交叉融合,它们可以说是两门有着“近亲”关系的学科。因此我 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学科整合的方式 方法,在听读说写的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 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学生求真、求 善、求美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其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能创造并享受文明生活的新 生代。

[场景 2]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识字1》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练习一的读读背背要求读 背 4 个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和一首短诗《秋天到》,课文《秋游》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 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练习二中的做做说说要求观察秋天大自 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秋景画下来或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单元《走进秋天》,前三课有这样几个板块的内容:我眼中的秋色、小小气象员、栽种与收获、瓜 果大聚会;叶片、种子的收集、种子拼画、秋游盘点;剪秋叶小 制作,做小橘灯、秋色博览会。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正好是秋季,我认为把语文和品德与生活课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造成的浪费,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科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 三个大的教学板块:走进生活,丰富体验;感悟文本,内化语言; 实践运用,创意表达。布置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在生活中寻找秋天、收集秋天;搜集与秋天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有兴趣做“小小气象员”的学生,组建一个“气象发布站”,从各种途径了解天气 变化情况,填写观察记录表,每天定时在班级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同学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在学习课文《秋天》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边读边交流,边读边回味,体会秋景的美丽,秋游的快乐。学生学习这篇 课文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他们感觉就像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生活,读自己的内心感受,读自己的切身体验,一个个全身心投入,谈得动情,读得有味。我让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瓜果、蔬菜、粮食等。介绍从家长处了解到的某一种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在生活中要节约,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进入秋季,孩子们就在开心地寻找着,惊奇地发现着,快乐地阅读着,幸福地生活着。学科整合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欢乐、无穷的创造。此外我还在课堂上采用歌唱、朗诵、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建构更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欲望,热爱语文学科;使学生乐于阅读与表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独立见解;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意识,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以期让学 生形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步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 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 花、结果。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 了学生构建有自我特色的知识体系,培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1、但在今后 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 上去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外,更要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经历 去学习语文。克服困难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加强开展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 机会上下功夫。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把研究工作继续做下去,切实让语文教 学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中。探索还需努力,研究还需在专家学者 中的引领下向更深一步发展。

2、这一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收到了成效,但是,由于生活化这个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实验教师在执行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因此,觉得比较茫然。

第四篇: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校于2002年10月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同年,本课题被福建省普教室立项,多年来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关心与指导。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二)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内趋力。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禀赋的潜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三)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既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对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成果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又是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并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以活动、交流、交往为中介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形成新的认识知结构。顺应和同化是学习的本质过程,实现这两个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积极思维。

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均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职能是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具体工作就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四、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4、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5、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6、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是手段,是桥梁,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育人的三项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个案法 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个子课题、某种学习方式或某一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寻求点上的积累和突破。

5、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为了更好地发挥业务学习的功效,课题组在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讨论的活动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教育改革,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还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在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积极采用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是对《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自主是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合作是促进充分自主、适度探究的形式和途径。适度探究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的方向和目标,三位一体,互为促进。

1、充分自主,引导发现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取代完成的,只能由学生本人主动建构。充分自主是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课堂教学自始自终应在学生充分自主的状态下运作的。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几年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的“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二)课题研究四年来,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力图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以彰显。挟课改之劲风,乘教研之热浪,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正茁壮成长,志存高远的雏鹰正展翅腾飞,逸夫小学飞跃式壮大起来。●学校方面:学校先后被评为:宁德市文明学校、宁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宁德市先进“教学之家”、宁德市课改先进学校、宁德市陶研先进集体、宁德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骨干学校、省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陶研先进集体、全国雏鹰假日小队、省级图书馆达标学校、省级实验室达标学校、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先进学校、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省少先队二级鼓乐团、市宣传思想先进单位、市行风评议优良单位、市学法律道德先进集体、市毕业班教学质量优良单位。先后连续五届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第十八届全省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福安市校长岗位考评一等奖。学校成为福安市争创省级示范校的预备学校,成为备受省普教室领导专家关注的一所年轻学校。

●教师方面:刘晓红教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于2005年3月获福建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选”二等奖。郭洁莹老师2005年4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获宁德市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刘陈峥老师2005年5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获福安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评优一等奖。刘丽芳教师2005年12月在市语文年分上展示的《诚实与信任》一课,深得专家好评,并获一等奖。邱燕老师于2005年6月获全国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首届美文诵读大赛二等奖。郭洁莹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看我多精神》获一等奖,苏丽萱校长的品德与生活课《看我多精神》案例分析电子作品作为我省仅有的两件代表作之一参加全国展评。范珊、郭洁莹老师于2005年4月分别获 首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

一、三等奖。林郁、缪巧清、郑晶等老师多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和给市新教材培训会开设教学观摩课。

苏丽萱校长撰写的教学论文《关注生命,实现人本管理》在20003年第九期《福建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在创新中求发展》在2004年第八期《福建教育》上发表。刘斌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在2004第三期《引进与咨询》发表。林巧铃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点击生活,下笔飞花》在 2005第11期《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发表。林希娥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自主性学习理论初探》、刘陈峥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创设想像空间,鼓励自主写作》分别在2004年第六期《素质教育博览》上发表。缪晓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我们都是小百灵》获04年宁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林郁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导课艺术浅谈》于2004年7月获第一届“师圣杯”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奖赛二等奖。黄锦国撰写的教学论文《写字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例谈》于2004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写字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刘斌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课堂评价改革之“四化”》、陈美华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北风和小鱼>教学设计与反思》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教育系统论文评选一等奖,王丽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郑碧英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几点心得》分别获二等奖,刘晓红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郑幼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引导主动探究,促进全面发展》、刘丽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让“合作”留“喜”去“忧”》、李晓丹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乐园》、陈少丹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运用体验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分别获三等奖。

郑芝玲、刘陈峥、李晓丹等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钟丽容、范珊、林巧铃等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语文学科“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苏丽萱校长、邱燕教师被评为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先进工作者、苏丽萱校长市专业拔尖人才、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奖”、省“星星火炬奖”获得者。

●家长与社会评价: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在我校跟踪调查中发现,我校的毕业生在初中发展得很好,深得初中老师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学生自主性强,自学能力好。目前,我校毕业生成了城区几所中学的抢手货,纷纷以各种优惠条件提前到校招生。

(三)积累了开展教科研宝贵经验。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和探讨,我们积累了许多开展教科研的宝贵经验,收集、整理了几本教师教学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汇编,拍摄了十多节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A激情导标

B自主学习

C合作交流

D总结拓展

E走进生活。在课题研究期间还积极承办了福建省“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课题研讨会、宁德市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讨会和福安市阅读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我校教师分别给大会开设公开观摩课。此外,每学年我们至少要举办一次阶段研讨暨成果展示会,并将每次研讨会都办成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日)活动,提高本课题的辐射作用。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第五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 20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徐州市沛县沛城镇孔庄小学汪颖 情况概述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前 言 众所周知,如何让学生有效、快捷、长时记忆单词,一直是英语教师最头疼的教学环节。很多学生过不了单词关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的掌握英语单词,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实施自主学习,我们英语教师决定在自......

    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数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把学生固定在“......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

    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县古乡小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2012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