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我的家乡是有名的茶叶之乡----安溪。在这个地方,应验着“靠山吃山”这句话,大部分人以茶为生。红土壤是大自然的赠予,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让山俊水美,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则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汗水演绎的美丽。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关于茶的文章都难以结尾,因为它不曾结束。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依靠着茶产业,依靠着茶文化,依靠着茶叶链条在中国百强县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文化源于生活,又不断的推着生活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茶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积累下来,慢慢的形成一种无形的意识、习惯。所有的这一切源于市场对于铁观音茶叶的需求,人们有喝茶这种习惯。在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有泡茶用的茶具。客人一到,就会请客人喝茶。喝茶,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买,自然就会有人卖,要卖自然需要有成品的茶叶。然而一个成品的茶叶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从种植开始,施肥,除草,防虫,到茶叶的采摘,晒青,摇茶青,再到制作,烘培等等,满园的茶香弥漫,这还不是成品的茶叶,还需要经过挑梗,包装这才算茶叶制作的完成。在整个链条中,就带动了很多的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从茶树的施肥需要化肥就带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量是非常大的:在除草,采摘,制作等等过程中又需要使用到机械农具,相应的产业就应运而生了;在到包装阶段,茶叶的包装是一门艺术,包装是否精美,是否到位,是否有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本身的销售,居于安溪茶都的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包装店有上百家之多。
整个茶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来做,有的直接靠卖半成品茶叶为生,最辛苦,最累,人数也最多,他们甘于辛苦却也活的非常的自在,农忙时,可以不分昼夜的做茶,累也不会抱怨,就是默默的做着,农闲时,他们的业余生活显得非常的令人羡慕。打牌,喝酒,唱歌,骑着车到处玩,山清水秀在照片上衬托着他们灿烂的笑容,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与美丽。这就是他们,敢干敢做敢玩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他们开始懂得去享受生活,去感受生活。
有的人靠贩茶为生,相对于前者,他们的工作会相对轻松点,收入也会高很多。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到各地去收集茶农刚做好的茶叶,以当年的茶叶市场行情去收购茶叶,统一到店里,进行简单的挑梗、包装然后转卖给别人。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要快一些,他们需要不断的跑地方去收购,然后找客户,把收购到的茶叶以较高的价格转卖给客户,利润空间较大。当然他们的生活也会较为繁琐,酒桌上的应酬必不可少,深夜归家也在正常不过了。
有的人靠做包装,做礼盒,在茶产业的链条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拥有一定的资金,在茶产业聚集的地方---中国茶都周围开起自己的包装店。因为靠近城乡,拥有了很多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断的帮茶企业做包装工作,收入相当的客观。不断的到企业接收单子,不断的产出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老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管理者,他们掌握着包装店的运转,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自己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还有的是以服务业为生。他们有自己的店铺,从购买的茶叶,到精细的包装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店铺的设计,物质的排放都让你感觉一种古朴的味道,空间里充满了茶的文化。他们的服务理念都是顾客就是上帝,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依旧是好朋友。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不仅仅是本地区内的顾客,他们更多的有和台湾商家在做生意。精细的包装和优秀的服务团队让茶叶的价格一翻再翻,他们的盈利的模式真正让茶文化为其服务,为其创造利益、价值。
就是这么一个产业,让安溪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了安溪人民的就业,让一方富庶,让一方太平。
在整个茶叶产业链条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茶企,他们有自己的茶叶庄园,有自己的加工工厂,有自己的包装、营销团队,规模相对较大,一定规模下就会重视企业的自身文化。其中八马茶叶、华祥苑做的是很好的茶叶企业。我们有幸于2014年4月份去参观了八马茶叶整个园区。他们的品牌理念正如著名茶业品牌专家兰晓华指出的一样:深圳八马茶叶和天福为代表的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他们以市场为主要导向,适时的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各种品型的茶叶,有赛珍珠系列,铁韵系列,品韵系列等等。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实体店,公司参与管理茶园基地50000多亩,现有西坪和龙门两个加工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吨,其中龙门加工厂是目前亚洲最具现代化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加工厂。八马茶企只是安溪茶企业的一个简单缩影,还有大大小小的像八马这样的茶叶企业在不断的为茶文化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传统茶企业带动了当代的旅游发展。茶叶大观园位于铁观音之乡——安溪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叶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与东岳寺、城隍庙、凤山碑林等连成一片,构成安溪新的旅游景点——凤山风景区。从东岳寺边拾阶而上,不远便见一石砌拱门,上书“茶叶大观园”,入得门来是陆羽雕像,背后就是茶叶品种园,步入品种园,种植着国内外50多种名茶品种,有6个国家级良种,6个省级良种和30多个地方品种,一眼可以览尽全国茶树之精华。
“茶叶作坊屋”,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世界名茶铁观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亦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泡芳香的铁观音。“民俗馆”里,陈列着安溪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从中可以了解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国际茶艺表演厅”,游客既可以边品茗、边欣赏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也可以欣赏唐朝、清朝、日本、韩国、台湾、杭州、苏州、广东、昆明等古今中外、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
在“凤苑”里还设有茶餐厅,游客可以品尝50多种精美绝伦的安溪茶餐和茶糕茶点;“茶叶博物馆”里,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史,国内外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类茶叶、茶具、实物和有关产地、制作方法以及茶艺、茶文化的资料。园中的凤山碑林,汇集全国各地书法名家之精华,展示着中华书法艺术的精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叶大观园是安溪茶文化的缩影,集中华茶文化之大成,只要一进入茶叶大观园,所有与茶有关的东西应有尽有,使您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饱口福,留连忘返。
就是这样一条茶产业链条让安溪人民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不断的在南国之乡打造中国第一茶叶铁观音品牌。未来茶产业发展方向会不断的向服务业方向转变。让自身塑造的茶文化不断的为安溪的经济主体服务,不断为安溪营造更好的茶文化范围。同样安溪也注重于人才的培养,其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在安溪创办安溪茶学院。为安溪将来的茶文化继承与传播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安溪人民依靠着茶,依靠着自己的辛劳付出,依靠着自己的智慧,依靠着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让茶文化走向正确的轨道,走向更好的未来。
第二篇:海原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海原文化产业考察情况报告
根据3月28日文化厅副厅长杜秀岚来我县调研文化产业时提出的“加大文化体制改革,挖掘民间文化和乡土人才资源,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解决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的指示及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4月10日~18日,由县政协主席罗成玉带队,分别对青海黄河奇石工艺、热贡唐卡艺术、四川国色天乡、深圳大芬村、观澜版画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的目的意义
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青海循化“撒拉黄河石艺”、同仁热贡“唐卡绘画艺术”、四川成都“国色天乡游乐园”、深圳大芬油画村版画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特别是学习借鉴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兴建创意园区,发展文化艺术和休闲娱乐街的做法,探讨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思路。
这些地方在谋划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此行对我们下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联系本区实际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加速发展、少走弯路都会有非常有益的借鉴。
为了集成各方智慧,我们在考察人员组成方面做了一次新的尝试,特别邀请了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领导、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与考察,以便各方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青海热贡、四川国色天乡、深圳大芬村文化创意产业,展开思想的交流
和碰撞,进而充分解剖、吸收和共享青海热贡、四川国色天乡、深圳大芬村、观澜版画村、鹏城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二、基本情况
(一)循化黄河石艺
青海省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主要开发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石艺画、玉雕、彩绘、刺绣、驼绒画、沙画和民族工艺品等七大系列产品。年产文化产品2500万件,年完成产值是3100万人民币,出口额是2500万人民币,实现利润525万人民币。他们发展的经验是:充分挖掘当地的黄河石资源,打造文化产品;依托5A级孟达天池风景区的这个平台,销售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其次是利用各种会展平台、组织论坛进行宣传推介。
(二)热贡唐卡产业
青海热贡文化域地雕塑艺术中心,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农牧民可与公司签定收购协议,保证民族工艺品的收购,解决农牧民销售和价格的后顾之忧,提高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增加农牧户收入。产品销往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北京、上海、尼泊尔等各地,年销文化产品2000万元。热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当地盛行的悬挂和崇拜唐卡这个观念,大力发展以唐卡为主的藏传佛教文化产品;同时,虔诚的宗教信仰环境,影响着艺术人才和各类人才去献身文化艺术事业,去完成好每一副唐卡。
(三)国色天乡乐园
成都国色天乡乐园是置信地产下的一个集居住、娱乐、商业等要素为一体的比较完善的人居系统,占地6000余亩,有员工近万人,年产值大部分员工是拥有此地土地的农民,充分利用短途旅游和近郊旅游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度假设施及旅行社、歌舞演艺、策划设计、动漫、网游主题消费品等主题公园的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
(四)大芬油画村
大芬油画村公共租赁房片区总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油画广场和住房,其中油画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占地65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占地1.3万平方米。有776家门店,其中从事油画经营的有583家,从事国画、书法创作和销售的有53家,从事画框、颜料等相关配套产品经营的有73家,从事工艺、雕刻、刺绣、装饰、喷绘及书画培训的共有67家,大芬油画村每月的油画生产能力在1万张以上。据统计,仅居住在大芬的画师画工就达5000多人,加上周边布吉新三村、木棉湾、南岭等地的画师画工,保守估计也有10000人以上,原创画家仅120多人。以批发为主,占交易量的80%,以出口为主,80%的油画产品出口,大芬油画的市场遍及全球,其国外市场以欧洲、北美、中东、非洲、澳大利亚为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接受用油画美化家庭。批发接单主要是通过广交会、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以及电子商务网络,同时举办分会场。
(五)观澜版画原创基地
版画村和客家古村落融合,将客家文化主题目融合到现代景观元素中。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化动作机制,是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它把现代版画工坊与客家古村落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六)深圳鹏城
大鹏所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深圳今称“鹏城”,有雄伟的古城门,有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古街道,有气势宏伟的将军府第,还有独特的大鹏山歌、大鹏凉帽服饰、婚姻嫁娶、神灵崇拜等,成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深圳八景”之首。当地居民主要依托这出名胜古迹旅游区,推销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当地政府十分注重培育扶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一是充分认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政府只负责公益文化事业,而将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向市场。二是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灵活的扶持、投资、融资体制。这几项得力措施促进了当地民营文化企业的繁荣。
启示二:青海热贡唐卡、循化黄河石艺、四川宽窄巷、武侯寺、深圳的油画村、版画村、鹏城均传承和挖掘地域资源、民族文化、非遗传承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有生命力。考察团无论
走在上述文化产业区的任何地方,都能时时充分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空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载体。
启示三:青海热贡、四川宽窄巷、武侯祠、深圳的油画村、版画村、鹏城均充分利用古村落、古城池、古遗址、非遗传承人、名人、地方特色文化等效应,规模化、专业化进行打造名村名镇,同时通过市场营销,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开辟了极大的市场
启示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街巷,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考察中发现,在四川宽窄巷、武侯祠;深圳的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村、大鹏所城等都拥有一条或几条繁华的步行街,这些步行街由各类界别的非遗传承人开店部、摆摊、演奏地方音乐、形成了一个旅游休闲、购文化旅游产品的一个场所。休闲娱乐文化也就应运而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打造花儿歌舞剧,发挥丝路桥梁纽带
由文广部门负责建设一处演艺馆,打造一部能够反映中阿文化交流、丝路贸易及和平使者的花儿歌舞剧——《宛格斯》,契合现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时代主题,展示海原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宁夏(海原)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转站和桥梁。
(二)抓示范基地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由布哈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牵头,负责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宾馆、作坊、商业街,让有能力的文化产业个体入住,形成民族服饰刺绣剪纸、绘画、版画、砖雕、木雕、仿真艺术加工、古玩收藏展示等各类产业几个板块或者是一条街,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集中产销点。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微小产业集群发展等模式,打破相对分散的地域布局,打破“单打独斗”的行业运作模式。同时建议由文化厅牵头将海原的回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申报并列入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或申报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海原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用乡土人才,推进名村名镇建设
文化、扶贫、工青妇、工会等单位整合资金资源,充分利用海原非遗传承人、乡土人才资源优势,立足地方特色文化专业村的建设,推进名村名镇建设。在高崖香水桥村建设二毛皮加工专业村,在海城镇山门新村等地建设刺绣剪纸专业村,在海城镇三岔河村建设砖雕专业村等。
(四)给优惠扶持政策,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结合县情,给予政策优惠和适当的资金扶持,以带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解决入住商业街的全部租费,或者给入住户免费提供地皮,免去水、电、暖增容费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模式自筹资金建设商业街和加工作坊。主打刺绣、织锦、剪纸、版画、绘画、书写《古兰经》长卷、经字画、挂毯、陶艺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积极引入了先进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方式,发挥企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产业城市之一。
(五)展地方文化特色,加强中亚文化交流
建设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这一展示回乡文化的一个对外窗口,重点向中亚、阿拉伯国家展示中亚人白哈文丁所创的纳格什班底耶文化在宁夏(海原)的传播与发展,同时进行文化交流,形成文化共识,实施文化先行,促进民心相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作用。
(六)利用名人效应,加强对外推介宣传
充分利用历史名人、国家二线的回族歌星、影星来产业园居住、体验回乡风情,张扬海原回乡民俗文化。举办中阿论坛分会场、展销分会。尝试吸引国家和外省区市的影视单位来海原拍摄专题片、影片、微电影、编辑创作宣传海原回乡文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不断扩大海原回乡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篇: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
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
近日,我市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飞亭牵头,带领宣传部、文广局、发改委、财政局、湄洲岛、湄洲妈祖董事会等相关同志,赴杭州市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团一行听取了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有关领导对该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丝联166创意园、乐富智创园、中北创意街区、浙江省博物馆、西溪湿地公园等地,观看了《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等文艺演出。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汇报如下:
一、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就以风景秀美、物产丰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全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2009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5098.66亿元,人均GDP达9292美元,连续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杭州市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3”是指一、二、三次产业,“1”是指文化创意产业)。2009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83.5亿元,增速18.4%,高于全市GDP增速8.4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1.5%,从业人员达42.95万人。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有:
1、规划在先,明确产业重点。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杭州的资源禀赋条件及城市发展定位,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明确了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即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2009年,八大重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1.17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63.6%。规划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截止2009年底,十大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达275万平方米,集聚企业85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33.56亿元,就业人数达15万人。
2、有章办事,完善政策制度。杭州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融资扶持、园区建设及土地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2010年市本级资金达2.82亿元,切实做到文化产业发展“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
3、善于挖掘,注重品牌打造。杭州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文土壤。杭州市善于把文化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有效挖掘和积极运作,打造杭州文化品牌。目前,杭州已拥有5个国家级动画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浙大网新、阿里巴巴等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西泠印社”商标成为浙江省首个文化产业类“中国驰名商标”;《宋城千古情》等3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中国往事》获韩国首尔电视节最高奖;西湖、西溪、龙井茶等文化旅游产品蜚声海内外。
4、健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立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编制21人,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同时,推动全市13个县(区)组建文创办,人员编制均在5人以上。坚持自主培养为主,设立3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国内一流的青年文艺家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军团。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开办创作室等多种形式,引进创意名人,目前已吸引潘公凯、朱德庸、黄百鸣等20多名文化名人以不同方式入驻创意产业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四篇:家乡近现代史考察报告
摘要:每个地方都有其自己的一段历史,一段传奇!我的家乡雅安,一个位于30°N这条黄金纬线上的绮丽瑰宝!在近现代的历史长廊中更是书写了一篇优美的乐章!雅安两汉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雅安、长征、发展
一、雅安概况:
漫步在这清幽的小巷里,脚踏着错落的石板路,触摸着两边墙上的古老标语,不禁让人想了解它的过去,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美丽而又神秘地方。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汇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除此之外还有“熊猫故乡”、“西蜀漏天”、“天府之肺”等称呼,不过名气最响的称谓还是“雨城”。雅安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雅雨”这一特点,与“雅鱼”、“雅女”并誉为“雅安三绝”。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的10%。2011年装机达1000万千瓦。雅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也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雅安是中国南路边茶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蒙顶山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藏区,是历代中央政府与藏、羌等少数民族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素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说法。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是全省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雅安是大熊猫的家园。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戴维在雅安市的宝兴县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并制成标本运往法国,成为巴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起世界轰动。建国以来,雅安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36只,其中18只作为国礼赠与美、英、日、德等国家和地区。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二:历史走廊
雅安市古代为青衣江国,秦置严道县(含今荣经、雨城区)属蜀郡。西汉增置徙县(今天全)、旄牛县(今汉源)、青衣县(今名山、庐山)三国蜀汉置汉嘉郡,西魏置蒙山郡,隋代以后改置雅州。清置雅安府,辛亥革命后初属四川第十七行政督察区,后为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共和国初期为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后归四川省为专区,后改地区,2000年改为省属地级市。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1
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荣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庐山、荣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本区改设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属,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年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雅安、名山、荣经、汉源、石棉、天全、庐山、宝兴8市、县共21区、14镇、179乡。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雅安地区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浪涛,雅安地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雅安人民与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唐贞观22年被污蔑为“山獠”的少数民族不堪奴役,曾举旗造反;宋太宗淳化5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曾攻占雅州,与官府劣绅作过斗争;明崇祯13年,全国农民揭杆而起,雅州人民亦“举事”、“持械入城打衙毒”(指荼毒人民的官府爪牙);清咸丰年间,兰大顺、李永和起义军,得到名山人民的响应,并积极参加义军,斩关夺隘,围攻雅安县城7昼夜,并转战荣经、庐山、天全一带,得到雅安人民的支持。
在近代革命史上,安顺场。一个雅安石棉县的普通地名。如果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的话,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见一支包头巾的农民起义军。为首的是一个封为“翼王”的战功赫赫的人——石达开,他的名字注定已经与这叫安顺场的地方连在了一起。这支十万人的队伍从江南一直打到这里,已经精疲力竭,伤亡惨重。风云一时的翼王终于决定只身前往清营投降,以期能以此保全那些衷心耿耿跟随多年的部下。然而翼王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他的部下也没有一个活下来。七十多年后的1935年的5月2 4日,也是在这大渡河边,也是在这安顺场。又走来了一支队伍。他们是中国红军的先遣队,他们身上同样肩负着红军的命运,而他们的敌人,此时发出的叫嚣是:“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 先遣队红军一团一营二连十七名勇士,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乘一只木船,战胜了激流大浪,渡过了大渡河,拿下了安顺场!又是六十年了,邓小平题字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纪念碑,以及陆定一题写的的安顺场场门,已是安顺场的标志建筑。那“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大字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是的,历史是不容忘记的,至少在雅安,有两个地名是不能忘记的,一个是上面的安顺场,还有一个是夹金山。“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夹金山,邛崃山脉南部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海拔4000多米。
山上白雪皑皑,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有“神山”之称。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还说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然而衣杉单薄、穿着草鞋的红军没有被这些吓倒。他们在喝了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后,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朝山上走去。雪花像刀一样打在战士,草鞋早就浸透冰雪,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也有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为纪念红军的壮举,位于夹金山下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如今已建成了夹金山公园,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耸入云。
1963年春,太平军石达开率领部队从西昌北上,进入雅安境内,今汉源到达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前为大渡河所阻后有清军重兵追击,左边松林河水暴涨,又被士司千户王应元所袭,部队至此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尽管如此,太平军战士“摘桑叶掘草根,杀马为食,犹思拼死冲突”,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最后,石达开英勇就义,数千太平军也惨遭杀害。在荣经、天全等地也有太平军战斗的业绩。1911年,在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中,雅安人民组织了保路同志军参加斗争。当时荣经、天全、庐山、灵关等地的同志军以雅州为中心,推举罗子舟为首,组编5大营,围攻雅安县城40余日,并派兵坐在荣经大相岭阻击清军,使赵尔丰部队无法回师增援成都,为川西同志军解除了后顾之忧,雅安人民在保路运动中作出了最大贡献。
在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部队两次经过本区。1935年5月,中央红军通过西昌进入雅安地区,5月25日于石棉县人渡河安顺场渡口,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为红军大部队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条件,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天险消灭红军于大渡河的阴谋。中央红军在本地区活动历时1月左右,先后经过了石棉、汉源、荣经、天全、庐山、宝兴等县,消灭了境内敌人的有生力量。各族贫苦农民(奴隶)纷纷加入红军队伍,壮大了革命力量。6月19日中央红军翻越海拔4200米的大雪山---夹金山,从夹金山北上。红军第二次进入本区为1935年10月,北越夹金山经宝兴、天全、雅安、名山、荣经和汉源7县,驻屯时间少则4个月,多则半年,并在庐山县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苏维埃,各县成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游击队,扩大红军队伍。拒不完全统计,我区人民参加红军并随军北上的约有5000人。红军撤走后,在白色恐怖下,雅安地区革命人民仍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66年6月,经雅安地区行署批准,将天全、庐山、宝兴、荣经4县定为老革命根据地。2000年,雅安地区撤地设市。我的家乡有许多的历史遗迹,留给我映像最深的是那街道两旁的段段标语,这些大多都是抗战年代遗留
下的。小时候不懂这些,每每放学后都会用粉笔去描绘这些字的笔画,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根本就不了解这些字的意思以及它的意义。长大后,才明白这些都是红军经过时留下的,它们见证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今天它们依旧屹立在那里,激励鼓舞着后代的人们继续发扬抗战的优良品质,不要懈怠。在21世纪的洪流中,雅安坚持“立足优势,抓住机遇,共创区域合作的美好未来”的方针,雅安是西部生态之都、民族走廊、水电基地、全省五大矿产资源富集地、西南农业科教中心。生态经济和资源优势是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战略性突破口和重点产业突破发展方向,确立“甘当配角、融入极圈、凸显生态、提升功能、辐射三州、支撑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新时代的雅安会继续书写它的传奇!
结尾:每每站在这片土地上,都让我迷醉。雅安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地方,它时而似娇羞温婉的女子,时而似豪迈勇敢的小伙。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了,但一直对这片土地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这次的考察,我想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揭开家乡的面纱,虽然这次的考察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给我深刻感触。这片宁静的土地是先人们用血来捍卫的,现在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历史,历史不应被遗忘!
考文:曹宏的《雅安建制沿革史》、《雅安文化论谈》耿俊杰、王杰的《雅安史略.》(出版: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第五篇: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编者按 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为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曲江新区规划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大遗址公园,并与曲江新区城建、文化、金融等方面负责人交流探讨了曲江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
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
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09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7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曲江模式对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洛阳与西安同为著名文化古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前,我市已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到了重要位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曲江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洛阳市破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大手笔、高起点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对我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立足洛阳文化特色,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与论证和实施,确保论证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二是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文化招商服务政策。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文化企业服务直通车体系,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平台,通过环境创优拓宽文化产业的招商渠道。借脑、借力、借势,广泛引进智力,敢于把好的项目交给体制外文化人才去运营,为懂经营、懂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洛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平台。
三是加快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步伐。洛阳文化资源由于分散、零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集团优势不明显,急需形成大文化格局,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文化要素,形成文化、文物、旅游联合开发、统一运营的市场运行模式,打造一批代表洛阳水平,符合产业生态链条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四是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洛阳新区拓展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利用优厚的环境政策优势,打造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培育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资金、人才,带动相关产业链滚动发展。五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管办分离,把可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资源分离出去独立运行。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内在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文化公司参与国有文化资源的管理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