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酒店有害生物防控系列专题讲座的总结
参加《酒店有害生物防控系列专题讲座》的总结
2010年8月12日上午9点至12点,管理公司XXX、XXX、XXX一行三人到新天河宾馆四楼会议室,参加由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承办的《酒店有害生物防控系列专题讲座》。下面就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讲座由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蚁害安全监控研究所田伟金研究员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鼠害与卫生虫害研究中心主任戚根贤主讲。分《有害生物治理简述》和《酒店类四害的危害及防控》两部分。
首先由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蚁害安全监控研究所田伟金研究员主讲了《有害生物治理简述》。主要介绍了酒店有那些有害生物,如何去界定有害生物和人类用药物对有害生物防治的长处与短处。如:农药见效快,杀灭率高,但是污染环境,误杀非靶标动物,同时会让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卫生虫害研究中心主任戚根贤主讲了《酒店类四害的危害及防控》。分别详细讲了鼠类、蟑螂、蚊子、苍蝇的种类特征,对人类的危害和它们的繁殖生活习性特点,以及如何防治。通过学习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
一、“四害”是许多疾病、细菌的储存宿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播疾病,因而给人类带来多方面及无可估量的危害。如鼠类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蚊虫能够传播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丝虫病等传染病,苍蝇能够传播霍乱、乙型肝炎、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蟑螂可传播霍乱、肝炎、痢疾、结核病等传染病。
二、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繁殖生活习性特点,能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对“四害”做好防范和防治工作。三、四害的防治方法:
1、环境防治法:通过环境综合治理以改善人类生活居住条件,以防止或减少四害孳生繁殖,达到改造环境,净化环境,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和质量的目的。如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垃圾,铲除杂草,疏通沟渠、疏通下水道等。
2、物理防治法:利用机械、光、电等物理学方法,以捕杀、诱杀或驱除四害。如用鼠笼(夹)或胶捕获老鼠,电蚊拍捕蚊,捕蝇器扑打苍蝇,粘蟑盒粘捕蟑螂等。
3、生物防治法:利用四害的天敌或某些生物来防制四害。
4、化学防治法:利用毒饵诱杀、化学杀虫剂来杀灭蚊虫、苍蝇和蟑螂。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等。
以上是学习《酒店有害生物防控系列专题讲座》的总结。
总结人:XXX
二0一0年八月十三日
第二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整版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1
一、填空题
1、根据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可以将林业植物害虫分为
食叶
害虫、地下
害虫、吸枝
害虫和
柱干
害虫四大类。
2、林业植物食叶害虫主要是指
鳞翅 目、鞘翅 目、直翅 目、膜翅 目等中的害虫。
3、食叶害虫的口气类型为 咀嚼 式口器,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数
裸露 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
4、黄刺蛾幼虫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
哑铃 形大斑;成虫前翅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成倒
倒V 字形;茧灰白色,间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 雀卵。
5、刺蛾类幼虫一般呈 蛞蝓 型,头内缩,胸足退化,体上常具有瘤和有毒的枝刺,蛹外常包裹有光滑而坚硬的茧。
6、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
色线,从前缘近顶角处斜伸至
后缘。幼虫体扁、椭圆形,淡绿 色,各体节背面横向着生 个刺突,两侧的较长,腹部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
小红点。
7、蓑蛾成虫雌雄异型。雄虫 有翅,雌虫 无翅。幼虫吐丝缀叶形成袋囊。
8、大蓑蛾幼虫多在傍晚
时候取食,负囊而行,头和
胸
部位暴露在外。
9、大蓑蛾雄蛾黑褐色,触角
羽毛
状,前翅有4-5个
透明
斑。
10、灯蛾幼虫有密而长的次生刚毛,着生在 毛瘤
上,与毒蛾相比无
翻缩腺。
11、尺蛾成虫翅大质薄,静止时四翅
平展
;幼虫行动时一曲一伸,形似 拱桥。
12、国槐尺蛾成虫前翅有 3 条明显的黑色横线,近顶角处有一近长方形
褐色斑纹。后翅只有2条横线,中室外缘上有1
黑
色小点。老熟幼虫体背
紫红
色。
13、黄连木尺蛾成虫翅底白色,翅面上有许多
橙色斑点,在前翅基部有一个近圆形的 褐 色大斑,前后翅的外横线上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
圆斑
。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黄绿、黄褐及黑褐色。头顶两侧具
峰状
状突起。
14、丝棉木金星尺蛾成虫翅底
银白
色,具有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 银灰
色斑纹。翅基和中室端部各有1
黄褐色
大斑。腹部金黄色,有由黑点组成的条纹行。
15、银纹夜蛾成虫翅中有一显著的U
形银纹和一个近
三角形
形银斑;老熟幼虫腹部5、6及 10
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
16、斜纹夜蛾老熟幼虫背线及亚背线灰黄色,在亚背线上,每节有一对黑褐色 三角形
形的斑纹。成虫前翅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白色
斜线
,故名斜纹夜蛾。
17、天蛾成虫身体 梭形形,两端尖削;幼虫第8腹节背面有1向后上方斜伸的尾角。
18、霜天蛾幼虫体上斑纹有两种,一种是腹部1-8节两侧各有一条白色 斜线
,尾角 绿
色;另一种虫体上有
黑褐
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
19、霜天蛾成虫体翅
灰白色
色,胸部背面有由灰
黑
色鳞片组成的圆圈。
20、舞毒蛾老熟幼虫头黄褐色,具八字形黑纹,体有2纵列突出的毛瘤,靠近头部的为 蓝色,靠近尾部为
橙 色。
21、毒蛾幼虫体生毒毛簇,6、7腹部背面常有 翻缩 腺;卵块上常覆盖有很厚的 绒毛。
22、舞毒蛾幼虫具有
下树
习性,可在树干上绑
毒绳 等方式进行防治;舞毒蛾雄成虫有
白天飞舞
习性。
23、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前翅中央有2条深褐色
斜线。老熟幼虫头部
灰褐 色,顶部有2个黑斑;体侧有鲜艳的 蓝
色、红
色和黑色的色带;体中线
白
色。卵块呈
顶针
状。
24、舟蛾幼虫静止时只靠腹足固定,首尾
翘起,形似
小船。
25、杨扇舟蛾成虫前翅顶角处有一块赤褐色
扇形
形大斑;幼虫第1、8腹节背中央各有一个大黑红色的 毛瘤。
26、黄杨绢野螟成虫体被 白
色鳞毛,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
末 端被
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
27、重阳木斑蛾成虫后翅自基部至翅室近端部
蓝
色,腹部
红
色,有黑斑5列。幼虫体肥厚而扁,头部常缩在胸
内。体具
枝刺。
28、柑橘凤蝶1龄幼虫褐色,形似
鸟粪
;老熟幼虫绿色,后胸有
眼 纹及弯曲成马蹄 形的细线纹。头部臭腺为
橙红
色。
29、柑橘凤蝶成虫前翅亚外缘有8个黄色 新月
形斑;后翅臀角处有1个
橙黄
色圆斑,后角有一个尾状 凸起。
30、玉带凤蝶雄成虫前翅外缘有7个 黄白
色斑点,后翅中央有1横列黄白色斑纹 7
个。雌虫前翅黑色,后翅外缘有
红 色弯月斑,翅中央有
个白色椭圆形斑。
31、玉带凤蝶老熟幼虫后胸前缘有1
齿状黑线纹,体侧有灰黑色
斜纹。
32、樟青凤蝶成虫前翅有1列
青蓝 色的方斑,后翅外缘区有4-5个
新月
形青蓝色斑纹。
33、蔷薇三节叶蜂成虫的头
、胸
、足和
翅 都为黑色,腹部为
橙黄 色。老熟幼虫胴部
黄绿
色,各节有3条横向 黑点 线,腹足 6
对。
34、红缘灯蛾前翅
白
色,前翅前缘
红
色,后翅外缘有1-4个
黑点。
35、卷叶蛾成虫前翅近
近长方形
形,停息时背面观成 钟罩
状。
36、榆蓝叶甲成虫体 黄褐
色,鞘翅 蓝绿
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具1 黑
斑。前胸背板中央和两侧各有1个
黑
斑。幼虫体
深黄 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
纵线。头、胸足及腹部所有毛瘤均
漆黑
色。成虫有 假死
性,羽化后产卵于叶背,成 2
行。
37、蓟马类属
缨翅
目,口器类型为
唑吸
式;榕管蓟马危害小叶榕形成饺子
状叶片。
38、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蜡壳
白
色,背部隆起,表面具
龟壳
状凹线。
39、粉虱类害虫体翅均有白色
蜡粉
,故称粉虱。
40、桃瘤蚜危害桃叶后,叶缘
卷曲
、增厚,形成虫瘿
,叶片皱缩不平,颜色由淡绿转为 红
,后变黑。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卷成细绳
状,最后干枯脱落。
41、吹绵蚧雌成虫
橘红色
色,背面隆起,体外被有黄白色的 蜡质
及絮状纤维。腹部后方有白色卵囊,囊上有14-16条
纵条纹
纹,卵产于囊中。
42、黑刺粉虱成虫
黑
色,覆有蜡质白粉。前翅紫褐色,上有 7
个白斑。若虫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卵
新月 形,基部钝圆,具1 卵饼,直立附着在叶上。
43、梧桐木虱以若虫及成虫在梧桐叶背或
幼枝嫩干
上吸食树液,破坏输导组织。若虫分泌的白色
棉絮 状蜡质物,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
44、樟个木虱主要危害香樟。以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后叶片出现黄绿色椭圆形 小凸起
,随着虫龄增长,突起逐渐形成紫红色
虫瘿。
45、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危害,受害叶片呈现
白班
,枝条枯死,影响生长发育,并可传播
病毒病。
46、大青叶蝉成虫头胸黄绿色,头顶有1对
黑斑。前翅革质绿色微带青蓝,端部色淡近半透明;前翅反面、后翅和腹背均
黑
色,腹部两侧和腹面橙黄色。
47、小绿叶蝉成虫
绿色
色。头略呈三角形,复眼 灰褐
色,无单眼。前翅 绿
色,半透明,后翅
透明。
48、斑衣蜡蝉成虫前翅基部2/3
淡褐
色,上面布黑色 斑点
,端部 褐 色。后翅基半部 红 色,端部 黑褐
色,中间
白
色三角区。老龄若虫体背红色,头部最前的尖角、两侧及复眼基部黑色,足黑色。布有黑色斑点。
49、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和若虫聚集于叶背刺吸汁液危害,主要集中在叶脉的 主脉 和测脉区域。叶片开始表现出白斑失绿症状,后整叶变白。在叶背出现黑色 排泄物
和
蜕皮壳。
50、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为
黑 色,前翅 长方
形。
51、杜鹃冠网蝽危害后,使被害叶面形成 花白
色斑点,在叶背出现
锈
色污斑和蜕皮壳。
52、叶螨类危害后,叶片出现许多
白
色的小点,失绿,失水,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至停止,严重时落叶枯死。
53、叶蝉类害虫有
横走
习性,小绿叶蝉成虫具有
趋光
性,可用
灯光
诱杀。
54、天牛成虫身体多为长型,触角
鞭
状,常超过体长,复眼
肾
形,包围于触角基部。幼虫
长筒
形,白
色,头小,胸
大,胸足极小或无。
55、星天牛成虫触角鞭状,各节有淡蓝色的毛环,前胸背板两侧有尖锐粗大的刺凸
。鞘翅上有大小不规则的白色斑
,鞘翅基部有黑色 颗粒状凸起
。老熟幼虫
黄白
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有“
凸
”字斑,足略退化。
56、星天牛成虫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咬食
树皮
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咬一“ T
”形或“人”字形刻槽。
57、桑天牛体密被
黄褐
色绒毛,前胸背板有横行
皱纹
,两侧中央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 颗粒。
58、白杨透翅蛾以幼虫钻蛀树干和顶芽,抑制顶芽生长,形成枯梢
,蛀入树干后,被害组织增生形成瘤 状虫瘿,因此易造成枯萎或风折。
59、白杨透翅蛾成虫前翅窄长,覆盖 赭色
色鳞片,后翅全部透明。腹部青黑色,上有5条橙色
环线。
60、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其显著特征是成虫前翅无
鳞片
而透明,很像
胡峰
,白天活动。以幼虫蛀食茎干、枝条,形成 虫瘿
。61、金缘吉丁虫成虫扁平,翠绿
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前窄后宽,T 形,上有5条
黑
色纵条纹,翅鞘两侧有
红
色带纹。62、金缘吉丁虫老熟幼虫体型扁平,前胸显著
宽大
,似一个硕大的头部。腹部因各节间缢缩而呈
串联
状。63、芳香木蠹蛾幼虫
惊吓
后能分泌一种特异香味。成虫灰褐色。雌虫头部前方 黄 色;中胸前半部为 深褐
色,后半部白、黑、黄相间,后胸1黑横带。大龄幼虫体背
紫红色 色,腹面
桃红
色,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
凸
”形黑色斑的中央1白色纵纹。
64、金龟子触角为
鳃
状,前足为
挖掘
。体近椭圆形,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
幼虫身体
白
色,弯曲呈“
C
”形。
65、华北蝼蛄成虫体粗大,后足胫节有刺
根;东方蝼蛄体小,后足胫节有刺
根。
66、蝼蛄具有
趋光
性,还有
趋湿
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嗜食香甜食物。
67、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
部和靠近地面的茎部。
68、小地老虎前翅 灰褐
色,上有肾形纹、环形纹、楔形纹。后翅色淡,为
灰 色。69、林业上危害严重的小蠹主要以幼虫在树干 木质
部钻蛀危害,形成坑道,破坏植物
组织,致使林木死亡。有些种类成虫也蛀食枝梢补充营养。
70、白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
蚁后
、蚁王、兵蚁、工蚁。以
木材
或纤维素为食。
71、根据危害部位可将林业植物病害分为
叶花果病害
、枝干病害
和
根部。
72、杜鹃饼病导致杜鹃叶肿大变形,正面凹下,背面隆起,呈
半球
形,表面产生
白
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为 黑
色并枯萎脱落。
73、桃树叶片感染缩叶病后,病部 皱缩
,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至紫红色,病处肥大增厚,质地变 脆。
74、月季感染白粉病后,叶片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 白粉
状分生孢子,叶片
卷曲
,萎蔫苍白。
75、月季黑斑病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 黑色 色斑点,病斑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
状。
76、炭疽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后期病斑上小黑点呈 轮纹
状排列,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
橘红 色的粘液团出现。
77、植物感染疫病后,受害部位产生 水浸
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疏松的白色
棉霉
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原物属鞭毛菌亚门。78、大叶黄杨褐斑病病斑周缘有较宽的褐色隆 隆起
,并有1黄色 晕圈
,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
79、植物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 褪色
,器官畸形,植株 矮化
,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80、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部形成近圆形至多角形或不规则的 病斑
,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
白色 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原物属
鞭毛菌
亚门。
二、选择题
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光性的害虫是
D。
A、蔷薇三节叶蜂
B、黑刺粉虱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2、红蜘蛛危害叶片后造成 B
症状。
A、腐烂
B、花白斑
C、畸形
D、黄化
3、下列害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D。
A、蛴螬
B、金针虫
C、蟋蟀
D、吉丁虫
4、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叶蝉
D、网蝽
5、四聚乙醛可用于防治
C。
A、蝗虫
B、蝴蝶
C、蜗牛
D、叶甲
6、下列害虫中成虫和幼虫对植物都有直接危害的是
C。
A、柑橘凤蝶
B、大蓑蛾
D C、蔷薇三节叶蜂
D、透翅蛾
7、下列药剂不能用于防治枯叶蛾的是
D。
A、BT
B、白僵菌
C、松毛虫杆菌
D、吡蚜酮
8、下列哪种鳞翅目害虫为枝干害虫
B。
A、地老虎
B、木蠹蛾
C、天蛾
D、樟青凤蝶
9、下列不属于物理防治方法的是
C。
A、灯光诱杀
B、黄板诱杀
C、冬季清园
D、糖醋液诱杀
10、“顶针虫”是下列哪种害虫的别名。D
A、舞毒蛾
B、红缘灯蛾
C、斜纹夜蛾
D、黄褐天幕毛虫
1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化性的害虫是
B。
A、蔷薇三节叶蜂
B、夜蛾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12、下列病害中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是
B。
A、竹丛枝病
B、泡桐丛枝病
C、根癌病
D、柑橘溃疡病
13、下列不可用于防治软体动物的是
B。
A、氨水
B、吡虫啉
C、草木灰
D、四聚乙醛
14、下列属于柑橘溃疡病症状的是
B。
A、流胶
B、火山口状开裂
C、坏死
D、腐烂
15、桃缩叶病危害叶片后造成 C
症状。
A、腐烂
B、花白斑
C、畸形
D、黄化
16、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D。
A、白僵菌
B、松毛虫杆菌
C、赤眼蜂
D、黄板诱杀
17、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叶蝉
D、网蝽
18、下列害虫中是刺吸式口器的是
D。
A、夜蛾
B、蔷薇三节叶蜂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19、三唑酮可用于防治哪种病害
A。
A、锈病
B、根癌
C、泡桐丛枝病
D、花叶病 20、下列害虫属于检疫性害虫的是
C。
A、黄刺蛾
B、红缘灯蛾
C、美国白蛾
D、日本龟蜡蚧
2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黄性的害虫是
B。
A、黑刺粉虱
B、柑橘粉虱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22、“洋辣子”是下列哪种害虫的别称
A。
A、刺蛾
B、毒蛾
C、灯蛾
D、夜蛾
23、下列害虫中既危害植物枝干,又危害植物叶片的是
A
。A、天牛
B、透翅蛾
C、吉丁虫
D、小蠹虫
24、白僵菌可用于防治哪种害虫
B。
A、榆蓝叶甲
B、马尾松毛虫
C、樟叶蜂
D、蛞蝓
25、下列害虫中只有幼虫危害的是
C。
A、蔷薇三节叶蜂
B、榕管蓟马
C、葱兰夜蛾
D、小绿叶蝉
26、下列不属于叶果病害症状的是
B。
A、叶斑
B、猝倒
C、灰霉
D、变色
27、下列害虫中属于食叶害虫的是
B。
A、蚜虫
B、金龟子
C、榕管蓟马
D、红蜘蛛
28、春雷霉素可用于防治哪种病害
D。
A、病毒病
B、霜霉病
C、锈病
D、细菌性病害
29、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蓟马
D、网蝽 30、下列不属于锈病症状的是
A。
A、脓状物
B、毛状物
C、黑色孢子堆
D、橘红色粉堆
三、判断题
1、诱虫灯主要用于诱杀正在危害植物的幼虫。(×)
2、黄板可用于诱杀温室白粉虱。(对)
3、林业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化防为主、综合防治。(错
4、可根据触角的类型来区别蝶类和蛾类。(对)
5、蝽象主要以咀嚼方式为害植物。(错)
6、瓢甲和叶甲的区别是触角类型不同。(对)
7、浏阳霉素是一种杀虫剂。(错)
8、考氏白盾蚧主要危害桂花。(对)
9、所有的螟蛾都是食叶害虫。(错)
10、柳膜肩网蝽是柳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
11、浏阳霉素是一种杀螨剂。(对)
12、高温干旱季节蚜虫为害较重。(错)
13、所有椿象都是害虫。(错)
14、梧桐木虱危害时会产生白色蜡丝。(对)
15、性引诱剂主要是用于直接杀死害虫。(错)
16、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可用邦毒绳防治。(对)
17、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对)
18、农用链霉素是一种杀虫剂。(错)
19、所有瓢甲科昆虫都是益虫。(错)
20、小绿叶蝉和网蝽危害植物表现受害状相同。(错)
21、黄板可用于诱杀所有蚜虫。(错)
22、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错)
23、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蚜虫的作用机理不同。(错)
24、夜蛾类害虫对糖、酒、醋等发酵物有趋性。(对)
25、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袋蛾危害,多选用触杀性农药。(错
26、对于有群居性的害虫,可进行人工摘除带虫叶片。(对)
27、所有介壳虫幼虫阶段都是固定危害。(错)
四、根据受害状,诊断病虫害))
1、杜鹃叶片正面有是失绿斑点,叶片背面有锈色排泄物。(杜鹃冠网蝽)
2、香樟叶背聚集大量外壳为黑色、椭圆形、具有蜡刺的害虫,固定为害。(黑翅粉虱)
3、竹子的枝条细弱,丛生。(丛枝病)
4、树干上覆盖有泥路,揭开可见白色、无翅的昆虫。(白蚁)
5、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的霉层。(煤烟病)
6、小叶榕的嫩叶卷曲成饺子状,不穿孔但有褐色的坏死斑点。(榕管蓟马)
7、桃树成叶面失绿无光泽,叶背面布满黑色油渍状排泄物。(梨网蝽)
8、树木主干上有大的危害孔洞,洞口常有大量虫粪排出。(天牛)
9、八角金盘嫰叶上有溃疡状坏死斑。(炭疽病)
10、月季上嫩叶叶片上有白色粉末状物。(月季白粉病)
11、香樟叶背聚集大量外壳为黑色、椭圆形、具有蜡刺的害虫,固定为害。(黑翅粉虱)
12、桃树叶片出现失绿斑,叶背面有虫子活动,可横走,还有蜕下的白色皮。(小绿叶蝉)
13、杜鹃叶片出现畸形肥厚症状。(杜鹃饼病)
14、女贞、杜英等的枝条有纵向产卵痕,表面覆有白色的蜡丝。(广翅蜡蝉)
15、泡桐树上出现枝条丛生现象。(泡桐丛枝病)
五、简答题
一、林业园林植物枝干害虫的主要危害特点有哪些
1、生活隐蔽。除成虫裸露生活其它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隐蔽生活,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
2、虫口稳定。害虫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
3、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一旦受侵害,植株很难恢复生机。
二、简述蔷薇三节叶峰成虫、幼虫的危害特点 成虫用产卵管将月季、蔷薇等记住植物的新梢纵向切开一开口,产卵于其中,使茎部纵裂,并变黑折断。
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先啃食叶肉,后吞食叶片。
三、列举出几种不同物理防治方法以及使用的实际例子
黑光灯诱杀—夜蛾,黄板诱杀—蚜虫、糖醋酒液—鳞翅目、性诱剂
四、根据香樟炭疽病的危害特点,制定综防=合防治措施
1、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的林分造林。
2、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排灌,提高抗病能力。
3、剪除发病枝叶,并用波尔多液涂刷伤口。发病初期施用20%咪鲜胺800-1000倍液。
五、根据葱兰菌核的危害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1、排水降低湿度
2、摘除病残体
3、发病初期施药
六、简述白蚁的危害特点
1、破坏建筑物、建筑构件以及装修材料,危害房屋安全。
2、毁坏家具,电缆管线、衣物书籍。
3、白蚁分飞时,还可能造成家庭恐慌。
4、危害园林植物。
七、简述小绿叶蝉、网蝽和叶螨在危害状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叶片失绿、花白斑
不同点:小绿叶蝉—叶背面有较大白色的蜕皮壳 网蝽—叶背面有黑色的排泄物 叶螨—叶背面有较小的白色蜕皮壳
八、列举出6种生物防治以及实际例子
周氏啮小蜂—松褐天牛 捕食螨—柑橘红蜘蛛 白僵菌—鳞翅目、蝗虫 绿僵菌—鳞翅目、蝗虫 BT—鳞翅目 多角体病毒(npv)杀虫剂—鳞翅目
九、简述星天牛成虫、幼虫的危害特点 成虫:啃食枝干嫩皮 幼虫:钻蛀枝干
十、简述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
1、主要危害植物的种子、幼苗地下部及近地面的根茎部,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的干枯而死。
2、多数种类的生活周期和危害期很长。
3、发生受季节、气候、土壤环境和耕作栽培制度的影响。
4、种类:直翅目的蟋蟀、蝼蛄、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等翅目的白蚁,同翅目的蝉
十一、简述夜蛾的主要习性及防治措施
主要习性: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吐司下垂、假死性,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傍晚取食 防治措施: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灯光诱杀成虫或糖醋毒液诱杀糖:酒:水:醋(2:1:2:2)+少量敌百虫。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BT生物制剂。
化学防治 辛硫磷乳油、溴氰菊酯乳油、氯氰菊酯乳油、定虫隆乳油。
十二、星天牛的综合防治
1、造林时要适地适树,营造抗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树种单一的纯林。
2、配置诱饵树,引诱成虫前来取食,予以集中消灭。
3、利用人工机械防治,如人工捕捉成虫,用铁丝钩杀成虫,人工砸卵。
4、生物防治:招引啄木鸟,人工大量饲养和释放天敌昆虫花荣坚甲和肿腿蜂,以及线虫、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病毒。
5、化学防治:虫道中插毒签,树干打孔注药和根部灌药
6、防治时将受害树砍伐后用磷化氢或磷化铝熏蒸处理,才能杀死幼虫,防止扩散蔓延。
十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形态上的差异
东方蝼蛄:体型较小,灰褐色,全身密布细毛,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
华北蝼蛄:相对东方蝼蛄较大,黄褐色至暗褐色,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
十四、松材线虫冰的发生特点,制定综防
1、植物检疫
2、释放肿腿蜂,也可配合使用白僵菌感染松墨天牛
3、加强松林抚育,增强树势,保持林木旺盛生长4、3—10月,幼虫活动期间,将药液注入虫洞,在用黄泥堵住洞口
第三篇: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情况及启发
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情况及启发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德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学习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山东省林业局的组织下,2011年6月24日至7月12日赴德国学习培训。在德期间,通过与各级林业管理机构的专家学术交流与讨论、培训学习、参观考察等,了解到德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及技术,森林经营理念、技术与方法,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新的思路和趋势。1 德国林业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从考察的勃兰登堡州、巴登弗莱堡州、巴伐利亚州等几个州看,德国林业发生的主要有害生物有:针叶树上主要发生云杉八齿小蠹、松毛虫、松叶蛾、松针小卷叶蛾、松针毒蛾、树干象鼻虫等;阔叶树上主要有:栎树袋蛾、舞毒蛾、光肩星天牛、白粉病等。发生比较严重的有云杉八齿小蠹、松毛虫、栎树袋蛾、舞毒蛾等,导致大量树木生长衰落甚至死亡。巴伐利亚州每年因有害生物危害损失达3000亿欧元。2德国林业主要有害生物防控基本情况 2.1监测预报体系完善,实施网络服务
2.1.1 实施严格的森林防护记录制 州林业局森林防护监控中心负责病虫害的发生防控,监控中心根据林子的分布情况设置固定监测点(勃兰登堡州设立2076个,每个样方0.5×1m2),森林主(私有、社团)每月定时向监控中心汇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网络上传或直接送达样品等,管理中心派人到现场有重点抽查、核对,确定真正的发生程度,并根据天敌数量及天气情况、特别是近期降雨量分析发展趋势,确定不同害虫、不同虫期的“密度临界值”,及时预测损失情况。同时应用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调查,即解决高山远山大面积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同时也解放了林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有害生物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2.1.2及时发布预报 监控中心汇总上报及核查数据后,通过网络及时发布分析报告及发生分布图,让业主及时了解自己及周边林子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由专人负责统计和分析,开展中长期预测,达到提前预警。
这种森林防护记录数据可靠、及时、准确,连续实施多年,积累很多数据,能掌握在本地区的某一病虫害真实的发生动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2近自然经营林业,严格控制化学防治
2.2.1 以营林为主要手段,改造现有林的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
19世纪以来,为了恢复破坏的森林,德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面积的造林计划,但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树种选择,群落结构未提上日程,对森林的生态功能更未加考虑。结果营造的森林绝大部分是人工针叶纯林,树种少必然造成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病虫害易爆发成灾,地力易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严重。为此,德国森林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的林业工作者广泛地开展了针叶林改造工程。改造的方法是:先在70~80年生的针叶林内进行林冠下造林,群状载植橡树和山毛榉,阔叶幼树成活并长出适当高度时,将部分老针叶林采伐,以促进阔叶幼树的生长和针叶树的天然更新,针叶树天然更新达到满意程度时,再伐掉大部分的老针叶树。通过改造,同龄林变成了异龄林,单层林变成了复层林,针叶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强了森林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2.2.2 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的立法与执法
一是严格检疫。州农林部派专家对进出口林木实施严格检疫,特别是绝对禁止板栗疫病、松材线虫病、光肩星天牛、美国白蛾等重大病虫害的传人;严格控制从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植物及产品。
二是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根据联邦制定的《植物保护法》规定,经权威机构论证在只有使用农药才是唯一救灾措施的特殊情况下才可使用化学农药,允许使用的化防药物名单、用量、防治对象、频次等由国家生物化学研究所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违反。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周围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少量的用药亦应以人工喷洒为主,不得使用飞机防治,以防药物泄露及更大范围的污染。对生物制剂的使用也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以Bt制剂为主。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巴登符腾堡州对不同情况下(如树高、温度、湿度及补充发生情况等)的最低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方法、生物制剂及仿生制剂(信息素)的研制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2.2.3实施政策扶持
林分发生病虫害需要防治时,监控中心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所需的防治费用由林主承担,但通过减低缴纳税率或政府资助等措施予以扶持,以更好的保护好林子。
德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虫灾是巴伐利亚州1990年的飓风灾害导致1000万m3的林木被损,随后云杉八齿小蠹爆发,使成片死亡。该州林业部门采取伐除受害木切断虫源;利用小蠹虫信息素和黑光灯诱杀成虫;营造阔叶林隔绝虫源;保护天敌昆虫和鸟,喷施白僵菌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地区林分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更趋稳定。3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给我们的启发 3.1“近自然林业”经营
德国林业经历了原始林破坏殆尽——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按自然方法及规律营造森林的长达200多年的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破坏自然——营造森林——改造森林——回归自然的曲折历程。森林是自然的产物,按照近自然的原理与方法培育森林是符合科学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我们近年来营造了大面积的纯林,其中还有许多是引种造林。按照森林健康的标准进行评价,有许多是功能低下的、与环境不和谐的、不具持续经营的“森林”。
除短周期的、自然风险能予以控制的工业原料林外,应培育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持续的、多层次多结构的混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尤其应注重引入“近自然林业”的思想。我们的森林经营方针、目标及标准办法应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我省林业多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栽植的人工林,多为大面积纯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还有大量的荒山需要绿化。“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应做到:一是对原有林分进行改造与更新,通过抚育采伐、片状伐,人工补植或自然落种等将林分逐步改造成针阔混交、复层林。二是新造林分用乡土树种、种子苗造林,实施片状针阔混交等。在造林过程中,应科学规划,明确造林树种混交的比例,达不到标准不予验收。3.2加强森林及生态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保护森林及生态的公众意识
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需要广泛开展社会教育与宣传。德国在这方面极为重视,各级森林管理机构与单位、各类协会及基金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倡导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公众意识,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果。他们不仅重视开展与森林保护、生态保护方面的活动,而且重视知识性教育。为开展好“森林教育”,各级各类相关机构与单位均开辟宣教场所。森林安全协会在面积不大的柏林地区,建立的“绿色教育点”就达100个。访问的两个区森林管理局,在办公楼中,也均开辟了一些场所进行森林实物标本存列,开展“森林教育”活动。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宣教场、点极少,而政府机构少有建立针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场所,社会宣传也主要体现在少有的植树活动和一些媒体的宣传上。要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办林业、发展林业。保护森林人人有责,集社会力量防控有害生物,群防群治。3.3建立健全测防组织机构
我省是林业有害生物重发区,应进一步强化森防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测报队伍和测报体系的建设,以乡镇林业站为基础,设立村级森防员,省市地级配强人员,建设一支自下而上、贯穿到各个林片的测报网络;配备现代化设备,实施网络上报、汇集、反馈,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林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控,“打小打早”,将防治成本减至最低。从重防治轻测报轻预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严谨实施化学防治,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天敌资源。为确保科学防控,应进行防治方案的专家论证,通过网络、媒体等公布于众。在搞好依法防治的同时,扶持防治公司、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控制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3.4 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
我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经济发展快,对外交流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几率增加,防范任务加重。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都是从国外传人的,对农林生产、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失。必须进一步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加强检疫队伍素质、检疫检查站及其检疫检验仪器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外、内检疫的协调与合作,全面加强检疫检查力度,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出入传出,保证林业生产安全。
3.5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林业部门牵头,联合有关科学研究机构、教学单位、协会组织,研究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全过程。近几年,我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中也重视从造林开始,把防治工作贯穿到选育抗性树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复层林,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使我们的病虫害防控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王新花1,刘清云2,潘信文3,纪清尚4,王良庆5,王允刚6,郭书生7,吕 方8,赵延奎9,王全栋10,彭基岭11,张长普12,牛迎福3,申卫星13,王金秀14,秦绪兵14(1.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2.德州市林业局;3.菏泽市林业局;4.青岛市崂山区农发局;5.济南市林业局;6.淄博市林业局;7.聊城市林业局;8.滨州市林业局;9.梁山县林业局;10.莒县林业局;11.日照市东港区林业局;12.枣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13.泰安市泰山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4.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第四篇:有害生物总结
附件一:
广东省2009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
2009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工作方针,以林业增效、生态增优为目标,全面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防控减灾整体能力;落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创新防治机制,积极推进防治社会化服务,切实抓好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严防高危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成效,为广东现代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本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特点
(一)发生面积比2008年有所下降,成灾面积稍有增加。2009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63.14万亩,比2008年减少48.46万亩,成灾面积7.45万亩,比2008年增加1.35万亩,成灾率为0.51‰,全省防治作业面积383.07万亩。发生的主要种类有: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萧氏松茎象、马尾松毛虫、湿地松粉蚧、竹林害虫、桉树食叶性和蛀干性病虫害等。
(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形势严峻。2009年,全省新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和扶桑吹绵蚧两种入侵有害生物。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我省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危害面积总体上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薇甘菊、湿地松粉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共计507.89万亩,占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76%以上。松材线虫病在全省8个地级市21个县级行政区85个镇发生,发生面积共计21.04万亩;松突圆蚧分布18个地级市74个县级行政区域,发生面积345.12万亩;椰心叶甲分布12个市、31个县级行政区,受危害植株共计67.88万株;刺桐姬小蜂分布8个市、22个县级行政区,危害植株5.34万株;湿地松粉蚧分布18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98.94万亩;薇甘菊从珠三角地区向粤西、粤东两翼迅速扩散蔓延,全省已有17个市、54个县级行政区发生薇甘菊疫情,面积达40.25万亩;桉树枝瘿姬小蜂在6个市13个县(市、区)有分布,发生面积1.21万亩。
(三)常发性病虫害发生形势总体平稳。本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35.86万亩,黄脊竹蝗发生面积12.57万亩,只在局部地区灾情较重。
(四)速生丰产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继续上升。近年来,桉树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大,桉树病害发生面积11.89万亩,桉树虫害发生面积56.74万亩(其中桉树尺蠖发生面积54.18万亩)。
二、全省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全省林业用地16508万亩,有林地140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0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按新标准计算)为56.3%,林 木绿化率为59.7%。2009全省防治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成灾率: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面积663.14万亩,成灾面积7.45万亩,成灾率0.51‰。
测报准确率:全省应施监测面积35677.97万亩次,实施监测面积37361.49万亩次,监测覆盖率达100%。年初预测本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总发生面积722.05万亩,全年实际发生面积663.14万亩,测报准确率91.1%。
无公害防治率:全省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383.07万亩,防治率为57.8%。全省无公害防治作业面积381.99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9.7%。
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全省应施产地检疫面积104909亩,实施产地检疫面积为103513亩,种苗产地检疫率98.7%。
(二)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松材线虫病防治情况。全省实施监测普查面积共计3765.10万亩,发现枯死树24.98万株,取样分离鉴定样株6940株。全省实施防治作业面积共计135.66万亩次,其中:实际防治面积21.86万亩、重复防治27.73万亩次、预防面积86.01万亩次。完成清理病死树面积105.65万亩次,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面积0.01万亩,挂放诱捕器防治面积18.01万亩,设置诱木防治面积4.43万亩,化学防治面积2.31万亩,林木注药保护200株,疫区林分改造面积4.78万亩,除害处理木材1.41万立方米,防治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7.25万亩。2.其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情况。在信宜等10县(市、区)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共计48.37万亩;在广州、珠海等市的22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椰心叶甲共计70.5万株(棕榈科植物);在深圳等市的19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刺桐姬小蜂共计5.24万株(刺桐属植物);薇甘菊发生区的17个市54个县级行政区实施防治薇甘菊共计32.99万亩;梅州、清远、韶关等市实施防治萧氏松茎象共计5.12万亩。
3.食叶性害虫防治情况。全省完成马尾松毛虫防治作业面积共计54.4万亩次,竹林害虫防治作业面积21.89万亩次,尺蠖等阔叶树害虫防治作业面积67.02万亩次。
4.实施检疫工作情况。全省共核发出省《植物检疫证书》25万单,省内《植物检疫证书》15.5万单。检疫审批进口林木种子共293吨、苗木539万株。实施产地检疫林木种子330.6吨、花卉726.6万株;调运检疫林木种子2.8吨、苗木20809.9万株、花卉417.6万株、木材349.5万立方米、药材2.5吨;检疫复检种子2.9吨、苗木987万株、木材20万立方米、花卉0.9万株。全省调运检疫和复检截获疫情1批次,除害处理1批次,查处违章案件40批次。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面完成防治目标指标任务。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远低于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5‰的指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均高于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指标任务。
(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有成效。通过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较2008年减少了3.55万亩和12.97万株,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根除了1个原有县级疫点和5个镇级疫点,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减少1个疫区县2个疫点镇的指标要求。深圳市疫情没有扩散,面积进一步缩小,中山市防治成果得到巩固,大部分县(市、区)病死树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危害程度减轻,疫情得到较好控制。薇甘菊发生面积比2009年初减少了近30%,防治区薇甘菊覆盖度控制到小于5%,攀援率小于5%。全省食叶性害虫发生危害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三)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有进展。全面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省政府拟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已报省政府,待批)。同时,召开省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和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参加防治现场检查活动,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四)森防体系建设水平有提高。通过组织实施2005~2008年的中央政府投资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省森防检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提高了森防体系建设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森防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提升。通过加强突发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和完善防治项目管理工作,积极推动防治社会化服 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检疫审批监管,强化疫区疫木管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森防检疫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
1.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省林业局认真贯彻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5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09~2010年薇甘菊防治目标任务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职责,大力推动各地开展薇甘菊除治工作。8月,召开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省政府与各地级市政府签订了《2009-2010年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市政府的防治目标和责任。
2.健全协调机制,推进防治工作。省林业局报请省政府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防治工作。省林业局领导多次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会议,部署防治工作。8月初,省林业局主持举办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联席会议;9月,省林业局联合农业厅、水利厅、建设厅、交通厅和广州铁路集团在增城、东莞和深圳等地举办薇甘菊除治现场检查活动。积极调动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工作。3.制定防治规划,落实防治措施。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薇甘菊防治总体规划(2009-2011年)》和《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2009-2030年)》,制订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的目标、指标、对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发生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分阶段实施总体规划,编制了薇甘菊除治实施方案,确保全省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
4.加强督促检查,提高防治质量。省林业局向市县下达了2009年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等主要有害生物防治任务,设立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联系人制度,加强对防控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10月,省林业局组织督查组对2009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及除治工作进行督查;11月,省林业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又亲自督查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确保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等有害生物防治质量和成效。
(二)加强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测报水平
1.全面加强病虫情监测调查。根据全省各地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病虫发生趋势预测,确定了各市县应施监测对象、林种和面积,及时下达林业有害生物的应施监测面积任务。各地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完善了松材线虫病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方法;增加监测网点和监测强度及预报频次,认真开展全面调查和组织专项调查,及时掌握主要害虫的数 量密度、虫情变化情况和气候变化与虫害发生的关系。及时向当地政府、林木经营者和社会发布病虫情预警信息;省、市、县森防检疫站不定期刊发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简报,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信息。
2.全面开展发生趋势预测。省森防检疫总站建立了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模型,及时发布常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和短期生产性预报,各市森防检疫站也开展辖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
3.大力推广应用监测新技术。2009年,省森防检疫总站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系统研究,认真完成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布置的大力推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灯诱技术,在全省27个县(市、区)布设了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和使用手持PDA技术。开展重点林分新害虫种类的本底调查,摸索桉树尺蠖发生期预测;在珠海、湛江等地开展刺桐姬小蜂疫情动态、防治检疫措施等研究工作;在罗定、德庆等8个县(市)推广应用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松毛虫发生期和预测发生量,为准确预测虫情提供了可靠依据。
4、加强和规范中心测报点管理。加强了全省4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管理和培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运行逐步规范有序,较全面掌握虫情动态,按时向国家林业局测报中心直报信息,2009年上报虫情动态89份(次),较好地提供测报的基础数据。按国家林业局要求对月内发生危险性和突发性有害生物事件实行“零报告” 制度。
(三)加强检疫管理,严密防范有害生物入侵与扩散。
1、强化林业植物检疫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的工作部署,我省参加网络版检疫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测试工作,全面完成软件的总体框架、流程设计以及运行测试等部分内容。各地森防检疫机构全面落实计算机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网络传送检疫信息制度,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的货物实施现场抽检及凭现场检疫合格证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在做好常规检疫工作基础上,强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源头检疫,认真落实林木种苗繁育单位和生产、经营、使用松木及其制品的单位(个人)登记制度,将经营单位(企业)登记造册、备案。
2.加强引种审批的检疫监管。严格执行进口植物隔离试种,建立引种企业引种台帐制度,所有的引种单位将进口植物名称、数量、时间与进口国家名称以及国内销售情况登记造册,确保掌握每一批进口植物的种植、调运等分散种植情况。对可疑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进口植物按隔离试种期限的规定进行封闭观察,由省森防检疫总站发出委托监管通知书,由所在地县级检疫机构实施监管,做到每批次进口植物均进行隔离试种。
3.加强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项目监管。4月,对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10个无检疫对象苗圃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无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繁育基地建设,确保造林苗木不携带有害生 物,有效提高造林质量。10月,派出检查组对我省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1个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和6个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执行行政许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检查结论和整改措施意见。
4.强化疫区疫木的管理。加强对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监管和使用单位的检疫检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区松木采伐和疫木安全利用的监管,由省林业局审批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内的松林采伐(含皆伐和择伐),当地森防检疫机构参与对松林采伐过程的监管,大力推行疫木就地切片,对疫木安全利用企业采取限期处理疫木和严格检验措施,做到每批采伐松木从采伐审批、除害处理、流向都有记录档案,建立了木材加工企业和经营单位(个人)木材进出台账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报检、承诺、台帐等检疫监管长效机制,严防重大疫情扩散蔓延。
5.抓好检疫复检和检疫执法工作。各级森防检疫部门联合森林公安、林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检疫执法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应施检疫物品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对经营加工非法来源木材的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进行查处。2009年,全省实施疫木检疫检查专项活动共计407次,出动2096人次,查获违规事件23宗,处理违规人员20人,查获疫木50立方米,有效地防止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流失和疫情的扩散。
(四)加大除治力度,控制重大病虫灾情。
1.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年初,省林业局发出《关 于下达2009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2009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编制《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规划(2009-2030年)》,分解落实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防治目标指标任务。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防治过程各个环节的督查,确保防治成效。加强疫情监测普查,设立疫情监测普查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扎扎实实地开展辖区内的疫情监测、普查工作。各疫区县积极采取清理病死树、挂放诱捕器、设置诱木、打孔注药等综合治理措施,结合“林分改造工程项目”、“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和其他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松材线虫病疫点松林的更新改造,加快压缩疫点发生面积。在广州花都区、从化市、韶关市武江区、梅州市梅江区、梅县以及省直属龙眼洞林场实行除治工程绩效承包制,常年对辖区内松材线虫病实行全面的治理。发挥疫木安全利用定点企业的作用,扩大疫木安全加工利用渠道,充分消化疫区采伐的疫木。
2.加大重要外来有害生物除治力度。一是年初下达了2009年松突圆蚧、薇甘菊、椰心叶甲和刺桐姬小蜂防治任务,组织松突圆蚧发生较严重的市县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二是采取统一的防治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治方法,组织各地同步开展椰心叶甲和刺桐姬小蜂等检疫性虫害防治。三是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联合农业、水利、建设、交通、铁路等部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统筹实施”的原则,在薇甘菊发生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薇甘菊除治工作。四是采取预防和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马尾松毛虫、竹蝗、尺蠖等食叶性害虫危害,将食叶性害虫的成灾面积控制在较小范围。
3.积极推行防治社会化服务机制。为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行和完善由专业公司、专业施工队承包防治工程的机制,实行防治工程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在广州市萝岗区建立起政府、林业部门、承包公司责、权、利明晰的松材线虫病承包治理模式,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探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五)认真落实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1.对新入侵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采取紧急扑杀措施。国家林业局发出《警惕外来有害生物——桉树枝瘿姬小蜂》警示通报后,我省迅速组织各地林业部门开展桉树枝瘿姬小蜂疫情监测、检疫和防控工作,并将桉树枝瘿姬小蜂列为广东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省林业局组织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科院和广东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应急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和试验,筛选出高效复配药剂进行林间扩大试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达到可以推广应用阶段。
2.做好应急防控物资调拨和储备。2009年,省财政防灾减灾专项资金安排205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救灾药剂药械采购,购置了白僵菌粉60吨、病毒制剂4万亩用量、灭幼脲增效 粉剂2吨、苏阿维粉剂2吨、苯氧威乳油1.5吨、烟碱苦参碱乳油1.5吨、虫线清乳油3吨、灭虫药包1000个、森草净1吨、灭薇净2吨等药剂和烟雾机30台、喷雾喷粉机40台、便携式布撒器10台、车载式布撒器2台,按各地应急防治的需求调拨市县使用,以加强控制有害生物灾情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控灾能力。1.组织申报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9年初,组织编制和申报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大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基础设施设备,以提升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2.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国家林业局2009年下达的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广东省林木种苗花卉集散地检疫监管体系和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项目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加强我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区、突发区,苗木花卉主要集散区,重点林区等重点区域综合防控体系能力。
3.组织实施国家林业局批复的预防体系和重点区域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涉及到省站和21个市及110个县站。各地项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内容。省森防检疫总站加强项目管理,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建设项目委托协议书,严格项目运行程序,确保资金不挪用,不乱用,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七)加强防治项目管理,提高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1.科学分配防治专项资金。2009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央财政下达防治补助费450万元,重点扶持粤北以及东、西两翼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马尾松毛虫、竹蝗、尺蠖等常灾性害虫,按《广东省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分配范围和用途,突出重点安排资金,以确保资金使用绩效为原则,取得了较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2.加强和规范防治项目管理。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制度,从项目申报到资金安排、方案审批、项目实施、总结验收、绩效评价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模式。项目单位建立了防治预案、实施方案、项目总结材料、验收报告、绩效评价等资料档案。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市县申报项目的评审,严格审核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地认真按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加强防治质量、效率的监督管理。
3.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选用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监测覆盖率、防治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2009年8月,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局对2007中央和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了抽查,各项目实施单位较好 地完成了项目绩效指标。
(八)大力开展培训和新技术研究推广。
1.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2009年,全省各地共举办森防检疫培训班69期,培训人员3831人,其中,省森防检疫总站在梅州市丰顺县、清远市英德市、河源市紫金县、惠州市惠东县、湛江市廉江市、揭阳市揭西县举办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技术骨干技术骨干培训班,共培训412人。4月,组织部分市、县共60人参加了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举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班。珠海、汕头、佛山、河源、梅州、惠州、江门、阳江、茂名、潮州等10个市分别举办了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检疫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613人。有42个县(市、区)共举办了47期乡村森防员培训,培训乡村森防员2806人。
2.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省森防检疫总站组织开展了刺桐姬小蜂、薇甘菊、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森林健康示范林等技术项目,建立了松材线虫病、萧氏松茎象、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示范点,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械和无公害防治技术。
(九)积极开展森防检疫宣传,活跃森防检疫工作的社会氛围。1.积极宣传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结束后,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育文同志主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 神,并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了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情况,提出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建议,李容根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林业局举办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联席会议,召开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报请省政府成立“广东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
2.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和“森防宣传月”宣传活动。贯彻省减灾委《转发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央层面总体方案,省林业局制定了“防灾减灾日”和“森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一是5月8日在广州人民公园现场派发《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防控知识宣传手册;二是在广东电视台播发“松材线虫病、薇甘菊危害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群防群治人人有责!加强松木制品及种苗检疫,保护绿色家园!”公益宣传广告;三是将我省分布的12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危害状态和防治方法制成图片,在省林业局办证大厅、风景名胜区、基层林业局进行巡回展示;四是编制印发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识别和防控知识宣传手册50000份。广州、阳江、湛江、云浮等市也结合首个“防治减灾日”组织大型的有害生物防控知识咨询,派发宣传资料。五是组织全省森防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主办的 网上“森防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3.抓好舆论导向,推动森防检疫工作。各地配合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制作DVD宣传片、印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薇甘菊、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性、除治必要性和除治措施方法,省林业局,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惠阳区、江门市等在各种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林业重大生物灾害除治行动,在防治区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上门派发防治小册子、资料等,提高各界人士的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
4.坚持编辑印发《广东森防工作简报》和上报森防信息。2009年,编辑《广东森防工作简报》共10期,印发3000份。向《中国森防信息网》、《森防工作简报》、《广东林业信息网》、《广东林业要情简报》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信息、通讯共60多篇,录用率达95%以上,及时宣传报导防治工作的最新情况和新技术方法,发布有害生物发生动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形势仍然严峻。二是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疫病扩散。三是部分地区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除治覆盖面小,除治效果不高。四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不健全,难以担负起全面、高效、及时、准确的疫情监测、检疫和除治工作任务。
六、2010年主要工作举措 2010年,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防控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效果。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以上,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防治任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进一步落实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责任制,强化防治检疫工作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健全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有关部门责任制,强化控制疫病疫源传播的管理措施,加强市县防治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全面提高防治成效。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考核,提高森防检疫管理质量。
2.继续抓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调查、监测,系统掌握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发展动态,提高灾害测报准确率。
3.大力开展检疫执法和检疫监管工作。执行《森林病虫害防 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加大检疫执法和行政许可项目监管力度,严格疫情管理,完善疫区及疫木管理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4.加强森防检疫体系建设。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健全各级森防机构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履行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强化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监测预警、检疫检验、防治管理和技术指导,积极培植社会化防治服务力量,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
5.组织实施中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广东省林木种苗花卉集散地检疫监管体系、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继续组织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有关监测预警系统、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的建设内容。
6.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萧氏松茎象等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努力完成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加大培育健康森林力度。
7.进一步规范防治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加强和规范中央与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的项目编制、资金分 配、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管理工作,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防治成效。
8.加强森防宣传与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活动,将森防检疫宣传工作纳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加大森防检疫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业务技术管理、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九年十二月
第五篇:应用先进营林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应用先进营林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摘要:随着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造林工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相应的造林面积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有害生物的防控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本文从营林技术的具体种类入手,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78
对于国家林业来说,主要的阻力就在于相应的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制约森林的持续发展,也对森林的基础绿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基本的革新和推进,就要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营林技术
实际的林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林业的基本建造、林木的基础抚育以及管控和治理,直到最后的成林收获,整体的操作形成了基础的林业生产。有生产就要有相应配套管理,因此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营林技术是一项整体工程,首先是对于树种的选取,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细致的选种工作,保证树种的基本抗性和优良。其次是培植地域的选择,保证适宜的土地种植适合的树木,对于混交林也要保证科学化的育林选择。再次是对合适的壮苗进行实际造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除草、施肥等基础管理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并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对林区进行进一步的卫生环境的改善。另外要注意,要保证林业的基础植被形成层次化的生长情况,保证林区内树木的顺利生长。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营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要保证基本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目的,要保证林业的基本防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营林技术对于林业防控的关键意义
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况是无法实际预料的,森林资源随时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因此,林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工作进行在情况发生之前,运用适宜的营林技术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只有将有害生物的发展情况控制在相应的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业的利益优化。任何防治工作都要求相关人员进行预防为先,要保证基本的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清除,才会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形成良性的开端。营林技术是以治理为优化的基本预防技术,保证对其基础预防策略的合理化运用才能保证整体林业的顺利持续发展。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优质选种,提升基础林区素质
对于林区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最初的选种过程,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对基础树种进行优质的选取要保证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一定要保证树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要认真甄别其中的差异,保证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相应树种的差异,还要保证适宜地域的差异,保证树种的抗病性在相应的地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优质的林区。林区管理人员要根据营林技术的基本准则,保证在合理的地区进行科学化的选种,培育基本抗性强,且实际产量高的适地性树种,形成优良的基础林区。选种对于基础林区的维护和管理起到原始化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林区的质量,并对林区的良性发展产生正向的助推作用。例如,内蒙古乌审旗一代林区就非常适宜种植柠条、山杏等树木,不仅树种的基本质量优良,而且也非常适宜当地的基础环境。
3.2 优选地质。强化混交林业发展
对于林区的建设,混合林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混合林内树种的丰富多样,基础的树木生存条件良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和有害生物生长,而且还为病虫害的天敌形成了天然的保障,益鸟益兽也助力整体林区的防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混交林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源头,保证了非人工灭虫的优化操作;二是混交林由于树木丰富,形成的天然光合作用也很强,形成了对不良天气因素的自然抗体,保证了整体树木的生长旺盛;三是混交林内相互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进行自行的生态消化,保证了基础的自然守则,完善了整体林区的基础抗性。
3.3 优化防护。保证基础防御手段
对于林区的基础防护,除了运用树木之间的自然防护,也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保证基础防护措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隔离带的建立和搭设,控制病虫害的恶性扩散,减少基础林木受到的损伤。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设定,进行林区内定期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林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从根本上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在实际的林区保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为力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多样性的功能,必要时进行适宜的封山育林,强化人力对于林区的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林区的基础防御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只有运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基础林业的顺利发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防护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社会要求,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然生物的自控,然后结合相适应的人工操作,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基础森林资源的破坏,真正维系森林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