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

时间:2019-05-14 01: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

第一篇:【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

【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

重中之重

“水十条”发布一年以来,公众的感觉“好多了”,在“公众眼中最可怕的七类污染”排行榜上,水污染的位次下降了,而垃圾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位次均有所提高,“土十条”实施在即,绿色正跃升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色调。绿色发展,不仅要绿色,还要有发展,既赢得金山银山,又让绿水青山常在,才是硬道理。

山东省威海市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以自身十年来的实践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昔日里荒山秃岭、垃圾成堆的烂泥滩,如今成了空气新鲜、满山皆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巨大的转变让大乳山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去年年底,作为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推出的典型案例,大乳山登上了国际舞台。

这一切都归功于四个字:生态修复。

2005年以来,大乳山人严守生态底线,先后投入十几亿元资金,对海岸带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观点认为,“21世纪是修复地球的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处于退化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修复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大。受益于生态修复的不仅仅只有大乳山。位于京津冀上风上水区的山西省,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尤其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吕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00多万亩,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2010年,乘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山西将生态修复列为了四大主要任务之一。2013年,吕梁山区的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以来,据测算,吕梁山区增加水土流失控制面积630万亩,项目区水蚀风蚀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如今,山西在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也为京津冀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大手笔”投入生态修复工程。大冶市将投入20亿元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西安市则在秦岭北麓生态治理中共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2.13万亩。全国各地都在将生态修复纳入绿色发展规划中。

土地“病”了,亟待“解毒”

对于水体修复,可能大部分人并不感到陌生,但若提起土壤修复,许多人还会觉得“茫然”,因为土壤的自净能力要比水体高很多,所以长期以来,土壤的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这是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出的真实状况,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总的来说,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超过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0%以上,初步估算,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超过100亿公斤,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陈世宝介绍说,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场地及矿采冶炼造成的“三废”污染,如金属冶炼、电镀、化工、农药生产、机械加工、皮革制造、钢铁冶炼和矿采冶炼等,工业企业粗放式的增长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二是农业污水灌溉引起的农田土壤污染,由于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和南方水质性缺水,导致我国污水灌溉面积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已经超过400万公顷,由污灌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三是农业品的投入带来土壤污染,包括农业施用有机肥、化肥、污泥及农药的施用带来的土壤污染等;四是土壤背景含量超过我国环境质量标准而被认为的土壤“污染”。

土地失去了生态,就失去了生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正逐渐意识到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您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面对“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问卷提出的这一问题,在2013年,仅有15.6%的受访者指出“土壤污染”;2014年,指出“土壤污染”的人上升到了两成(22.4%);2015年,“土壤污染”的“得票率”达到了38.9%;而在今年进行的“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有过半受访者(58.3%)认为土地“很受伤”,而他们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土壤污染的威胁。

在“公众眼中最可怕的七类污染”排行榜上,前些年,土壤污染都是排在第五的位次上,今年则位列第四。

比土地真的“病”了更为严峻的是,土壤一旦污染,修复的成本要比水体高很多,技术难度也要比水体难几倍。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武汉土地交易市场上,一块以103.25亿元成交的土地成为了新的“地王”。然而,看似光鲜的“地王”背后,却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辛酸史”。该地块曾是重工企业的生产原址,因土地受石油和重金属的污染比较严重而被称为武汉的三大“毒地”之一。就在该地块即将出让时,武汉市环保局发布了关于该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的公示,其中显示,该地块部分土壤受到石油和重金属污染,需修复的总面积约1.346万平米,深度在1米至1.2米。修复主要将通过清挖、修复、回填等方式进行。当然,这项为该地块量身打造的“解毒工程”花费不菲,投资总额达到了1700万元。

“土壤污染修复要算长远账和综合账” 在陈世宝看来,大面积耕地重金属污染是我国独有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逐步实施修复治理将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书记强调的“两山论”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我国今后的污染土壤修复发展指明了方向。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目前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那么在我国,目前的土壤修复状况如何?“‘十三五’期间,我国可能将逐步启动1000万亩不同污染土壤的修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虽已开展多年,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但纵观已有的成果,多数还局限于实验室水平和田间小试阶段,达到现场大规模应用和商业化应用与推广的成套技术不多,这是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陈世宝指出,“尽管这样,我国近年来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的以原位钝化及农艺措施为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验与示范仍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农业部、财政部在2012至2016年间开展的污染农田治理与示范治理。按照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实施1000万亩耕地的修复可能将耗费近万亿的资金,同时可能需要5至10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因此土壤污染修复要算长远账和综合账。”

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环保企业,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施过程中,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开展的许多工作都与土壤污染修复有关。据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杨鹤峰介绍,公司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参与顶层设计及相关政府部委和地方的修复政策制定,具体包括正在酝酿的“土壤法”,即将出台颁布的“土十条”以及土壤(场地)污染防治技术名录的编制,相关部委编制的“十三五”土壤领域的产业规划及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等等;此外,公司还能够提供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价、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修复过程环境监理、场地修复运营及监测等等。“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沧州‘红豆汤’等土壤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若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能够及时调动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力量,将有助于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减少环保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杨鹤峰说,环境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而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也在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设备,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尝试建立环保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以期能够在环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土十条”实施在即 污染土壤修复实际上也是一项世界性课题。

evoloutionR是美国的一家专注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公司,它的创始人Robin Haack告诉《小康》记者,土壤问题是外源性的(人为的),取决于产业调整的转型、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废物的妥善处置,工业活动和农业化学品在土壤污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土壤污染是世界性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这让人类存在许多疾病的风险,同时削弱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减少我们的排放量来拯救地球,这意味着要确保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减少一些工业消费。我们正在实施重新造林,我们正在通过对石油等行业的调整来积极地减少土壤污染。”Robin Haack介绍说,evoloutionR公司的愿景是直接提高土壤质量,“最近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土壤有较高的吸收排放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手把手地保障土壤质量,并减少碳排放量。”

“总体上而言,国际上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较我国要早20年,也有不少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陈世宝告诉记者,同时,他也指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任务的特殊性与艰巨性,“我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土壤污染修复必须在边安全生产边修复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证明,以原位钝化和农艺措施为主的风险管控综合修复措施更适宜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国情。目前,我国尚没有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值,当前的做法是基于风险评估的技术策略,而国外发达国家在土壤污染修复及土壤环保法规体系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土壤污染保护任重道远。在陈世宝看来,土壤污染的防治需要国家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不同部门间的协调、统筹与监督监管机制,“土壤污染防治重在‘防’,需实施更加严厉的源头控制制度,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法,把地方土壤环境防治与政绩考核挂钩,同时加强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目前,一场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保风暴正在蓄势待发。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谈到土壤污染问题时透露,“土十条”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陈吉宁说,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首先要摸清家底,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调查,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重点解决农用地和污染的建设用地,提出明确的管控要求。

陈世宝认为,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须加强我国土壤保护战略,包括完善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和法律制定,因此,“土十条”的尽快出台和实施将对有效遏制我国土壤污染进一步恶化和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建议,“土十条”要形成长期战略,目前先要遏制土壤污染恶化的趋势,然后再慢慢地进行修复,而在修复的方法上,不一定非要采用物理修复或者化学修复的方法,还可以考虑生物修复的方式。

“铁腕治水”一年,公众感觉“好多了” 与“治土”相比,“治水”可谓是先行了一步。面对严峻的水污染状况,去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从2020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上,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与消除提出了具体详细的目标和要求,并从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水环境管理、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有力的措施。一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铁腕治水的攻坚战。据媒体统计,截至今年3月初,共有31个省市出台了36项“水十条”相关地方政策。公众对于“水更清”的感受颇为深刻,“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显示,40.5%的受访者对日常生活用水的水体质量感觉“比较好”,10.5%的受访者对日常生活用水的水体质量感觉“非常好”。而在一年之前的同题调查中,感觉“比较好”的人只有24.8%,感觉“非常好”的人仅有1.4%。

同样向好的转变还体现在公众对于所在城市自然水体的水量、水质状况评价中,去年,17.9%的人认为“比较好”,1%的人认为“非常好”。今年,选择“比较好”的人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选择“非常好”的人增加了4.4个百分点,分别占比29.7%和5.4%。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众对于不同种类的污染感受中,水污染的位次也下降了,查看历年“中国生态小康指数”所发布的“公众眼中最可怕的七类污染”排行榜,不难发现,水污染曾连续多年占据着第二名的位次,今年水污染则变成了“老三”。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并且还会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垃圾污染上升至第二位,排在榜首的依然是空气污染这一“老大难”问题。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光污染则分列第五至七位。

对于垃圾污染问题,七成受访者在参与“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时都表达了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不过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十分乐观,仅12%的受访者表示居住地实行了垃圾分类并且效果很好;多达64.5%的受访者认为虽然居住地实行了垃圾分类但效果却并不明显;20.7%的受访者反映居住地并未实行垃圾分类,还有2.8%的人对于垃圾分类并不了解。

在受访者选出的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六大“罪魁祸首”中,排在首位的是“车辆太多带来的严重尾气污染”,其次是“工厂太多”,再次是“垃圾处理不当”,第四是“绿化面积太小”,第五是“建筑施工管理不善”,第六是“烧煤或油取暖带来的烟气”。

不仅要绿色,还要有发展

2015年的12月,北京一个月内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治霾在中国,是一场刚刚开始的战役。今年1月,《小康》杂志推出了“北京抗霾”专题报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人人都在为雾霾付出代价,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不得不承认,红色预警之下,人们对于青山绿水的渴望愈发强烈。况且,青山绿水还不仅仅只需要消除雾霾。“生态良好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一,已成为公众预期,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与生态良好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补生态环境短板的任务艰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周宏春指出,补生态环境短板是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应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形成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多用环境措施‘踩刹车’,在经济下行时多还污染‘欠账’的管理思路。”

周宏春还建议,实现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分工管理,并将视野从垃圾和噪声等局部性环境拓展到流域性、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以完善制度为主线,形成规划环评、排污许可管理、执法监督为一体的现代管理体系;以产业化治理为抓手,使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相协调;以社会治理为导向,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作为长期关注环境经济的学者,周宏春期待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能够尽快形成。

在“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受访者亦普遍认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当前最为急需的就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绿色,正跃升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色调。

去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绿色”一词共出现21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绿色发展,不仅要绿色,还要有发展!在周宏春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现有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和扬弃,可以改变“经济腿长、环境腿短”的状况,引导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使绿色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改善环境如何走得更好、更远

其实,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企业的责任,更应该是每一个公民的实际行动。

“绿色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导和引领,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需要水、大气、土壤等综合治理产业、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工程、智慧环保等相关产业的互动提升,还需要环境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模式、PPP融资模式、新型绿色智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更需要全体公民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和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著名低碳环保学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臧弘印创新地提出了“绿色内心”的概念,他告诉《小康》记者,绿色内心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统称”。“为逐步解决当前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实现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凡是可以指引全体公民采取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意识理念,统称为绿色内心。”臧弘印解释说,绿色发展问题终归是发展问题,也可以说是每个公民作为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和全体公民作为集体的全面发展问题,“全体公民内心深处的绿色意识、绿色理念、绿色认同感,或者说全体公民不断被绿色化的内心,以及被绿色化的内心影响下的生产、生活和生命是我们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实现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无疑,有绿色内心的人,才有可能愿意为环境保护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与环保相违背的生活方式。在“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小康》杂志向受访者发问:您愿意为环境保护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与环保相违背的生活方式吗?遗憾的是,有24.8%的受访者感到“比较勉强”,3.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

“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是2016年3至4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71.7分,比上年提高了0.6分。

“中国生态小康指数”分别从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等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在本年度的调查中,得分最高的是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达到了90.0分;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为81.5分;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为71.0分;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为66.4分;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为64.2分。对于中国未来五年的生态环境走势,58.5%的受访者做出了“会有所改善”的预测,16.2%的受访者更是相信“会有很大改善”。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如何才能走得更好、更远?臧弘印给出的答案仍是“绿色内心”。它不仅仅拂去了我们内心的浮尘,还焕发出一片片绿水青山、一座座金山银山。(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小康》记者于靖园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哦。·END·《小康》杂志社解读中国·关注民生 微信号:chxk365 热门推荐晒图师:shaitushi(

第二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作业7(6分)

1.“美丽中国”首重()。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单选)A自然美

B生活美

C艺术美

D人民美

2.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生活方式

D学习方式

3.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单选)A微观空气污染

B中观空气污染

C中宏观空气污染

D宏观空气污染

4.PM2.5是直径()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单选)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5.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多选)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

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

C实现绿色增长

D用创新驱动增长

6.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强调在()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多选)A产业发展

B经济增长

C改变消费模式

D以上都不对

7.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多选)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

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

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

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8.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判断)正确 错误

9.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判断)正确 错误 10.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判断)正确 错误

11.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事物的共同维护和处理,环保公众参与特指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维护和参与程度。(判断)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简答)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5.开放性6.动态性

13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14.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 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15.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 外部性 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填空)

第三篇: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2010-05-10 |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把“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作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水专项)之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意在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问题。水专项紧密结合我国重点流域水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水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带动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综合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温总理2007年6月10日批示要求对我国6大重点湖泊(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泽湖)和3大水库(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逐一评价,并提出保障对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作为我国水环境领域科科技人员的主要交流平台之一,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意在交流水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水平。分会决定于2010年10月中旬在南昌召开“2010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旨在交流水专项“十一五”成果,畅谈“十二五”设想;同时针对鄱阳湖、洞庭湖等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以水体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研讨。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南昌大学

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名誉主席:刘鸿亮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道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振鹏教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会议主席:王玉庆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理事长

孟伟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长/中国工程

院院士

周文斌教 授南昌大学 校长

执行主席:金相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万金保教授南昌大学

方红亚研究员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郭怀成教授北京大学

陈宇炜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刘丛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邱廷省教 授江西理工大学

罗胜联教 授南昌航空大学

孙占学教 授东华理工大学

大会秘书长:万金保教授

王圣瑞研究员

大会副秘书长:姜霞研究员

刘 雷 教 授

何宗健 教 授

颜流水 教 授

罗仙平教 授

刘金辉 教 授

秘书: 张丽君、吴银枝、李 述、赖劲虎、杨明生、王嵘

二、会议主题

(一)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最新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

(1)湖库水生态评估方法研究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3)湖泊流域管理理论与集成技术

(4)湖泊生态修复/重建基础研究与修复技术

(5)湖泊沿湖缓冲带构建、入湖河流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6)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控藻新技术

(7)淡水生态系统调查研究与诊断

(二)大型通江湖泊与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原理与技术

(1)大型通江湖泊水污染防治战略、理念与技术

(2)大型通江湖泊水资源调控与湿地资源保护

(3)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理念与新技术

(4)轻污染湖泊水生态调控原理及技术

(5)(大型通江)湖泊湿地管理技术与经验

(6)轻污染湖泊的管理技术与经验

(三)污染源系统控制技术与实践

(1)重点行业污水升级与达标排放新技术

(2)面源污染控制新工艺与技术途径

(3)村落污染控制技术与实践

(4)流域系统控源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5)水污染防治的控源共性技术与实践

(四)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与治理技术及方法

(1)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河流源区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水质改善技术

(3)沿岸大中城市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

(4)河流生态堤岸保护与水生态系统恢复基础与技术

(5)受污染河流的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

(6)基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域水环境规划

(五)城市景观水体管理、污染水体整治与修复技术

(1)城市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3)城市河流的黑臭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

(4)城市水体生态景观建设与服务功能修复技术

(5)城市面源污染机理、系统控制技术及资源化

(6)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控藻技术

(7)城市景观、道路、水体水质净化设施一体化技术

(六)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1)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安全供水的新理念

(2)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改善技术

(3)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安全供水

(4)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

(5)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规划技术

(6)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技术进展与实践案例

(七)流域水环境管理、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体系

(1)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2)水环境生态功能区划与目标管理技术

(3)流域水环境监控与预警技术

(4)区域(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

(5)水质模拟与水环境规划

(6)水环境标准制定与污染防治经济政策研究

(7)区域(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八)水体健康风险评估

(1)水环境管理理念创新与国家水环境管理中长期战略

(2)水体生态健康评估方法与技术

(3)水质健康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

(4)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流域系统控制

(5)毒害污染物消减技术

(6)排水中痕量毒害污染物的自然净化与风险控制

(九)鄱阳湖研究专题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究;

(2)鄱阳湖湿地保护与低碳经济研究;

(3)鄱阳湖生态环境与经济研究战略;

(4)鄱阳湖水污染防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最新进展;

(5)鄱阳湖流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鄱阳湖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与生物质资源化;

(7)鄱阳湖“江湖”与“河湖”关系研究。

三、参加人员

1、从事流域(区域)水环境(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饮用水、水源地防治与安全输配、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质改善、水环境监测、监控与预警,以及水环境管理研究、治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学者、教授、技术和管理人员。

2、从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设计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公司的相关人员。

3、水环境分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请各位理事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将此通知转达发至各相关单位。

4、欢迎从事水环境领域的相关方面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

四、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拟定于2010年10月中旬,会期四天。其中学术交流2.5天,科学考察1.5天。

会议地点:中国 · 南昌

会议规模: 400-500人

会议报告:大会主题报告(1.5天,包括开幕式)和分会报告

五、会议征文及参会报名

1、由于本次会议论文集采用纸质摘要集和光盘论文集,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于2010年8月1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摘要,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1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2、请于2010年9月10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3、凡拟做会议演讲者请准备Power Point幻灯。

4、凡拟提交论文和参加会议者(对希望参会,但不提交论文者也欢迎报名)请于2010年8月20日前填报所附会议回执至watenviron@163.com或传真至010-84913895。

六、会议注册

1、会议缴费:2010年10月1日前,会议代表800元/人,水环境分会会员600元/人;10月1日后会议代表1000元/人(含会议期间的用餐、会务、资料、考察等费用)。学生代表于2010年10月1日前报名,凭学生证(博士、硕士、本科)免交会议费,提供午餐。

2、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户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

京分行亚运村支行;银行账号:***012054;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2)邮寄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湖泊中心;邮政编码:100012;收款人:张丽君;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七、会员服务

凡从事和发展水环境管理工作并具备有一定实践经验者及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水环境分会会员,于2010年10月1日前提交申请表格并经过初审者,同样可享受本次会议对会员提供的优惠条件。请发送邮件至watenviron@163.com 索取申请表格。

八、会议联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秘书处:

1、联系人:张丽君

电话:010-84913895

传真:010-84913895

电邮:watenviron@163.com。

南昌大学

1、联系人:李 述、赖劲虎

电话:0791-8305350

传真:0791-8305350

通信地址: 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鄱阳湖研究中心

相关附件下载:会议回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2010年5月6日

下载【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磅】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71.7——修复生态已成为重中之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