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1:1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2002-11-21)2010-12-30 14:28:31 来源:中国税务资料库 作者:中国税务资料库 【大 中 小】 浏览:7次 评论:0条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

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川国税发[2002]190号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严格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申报审批管理制度,现将《四川省国家税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局。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

财产损失审批办法

弥补亏损审批办法

技术开发费审批办法

总机构提取管理费审批办法

金融保险修企业固定资产装修费审批办法

金融保险企业呆帐损失审批办法

城市商业银行税前列支奖金审批办法

金融保险企业坏帐损失审批办法

农村信用社呆帐核销审批办法

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批办法

财产损失审批暂行办法

一、企业财产损失申报时间

1、纳税人发生的财产损失,符合税前扣除规定的应及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申请日期,一般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45日,需要报送上一级税务机关审批的,一般应在收到企业或下一级税务机关的申请后15日以内报上一级税务机关;审批机关在接到下一级机关的上报申请后,应在15日内做出答复。特殊情况或需要进行核定的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2、纳税人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申报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申报,但最迟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的二个月。否则,过期不予以受理。

二、企业财产损失的审批权限

1、对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而形成的坏帐损失;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所形成的坏帐损失;因毁损、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因变卖资产而造成的资产损失;因被盗、贪污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因责任事故造成的资产损失等按其损失额的全部,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下的,由市州级国税局自行确定审批权限;损失额在全部按次在300万元以上的,逐级呈报省国税局审批。

2、对因盘亏造成的资产损失,按年度报批,其损失额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下的,由市州级国税局自行确定审批权限;其损失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逐级呈报省国税局审批。

三、企业申报财产损失需报送的资料

1、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时需报送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书面申请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填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一式四份)和《财产损失明细汇总表》。

纳税人报送的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书面申请中要注明财产损失的总额;财产的原值、已提折旧、净值;财产损失的类型、程度、数量、金额;税前扣除理由和扣除的期限等内容;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损的意见或证明;国家认可的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有关部门、机构鉴定确认的财产损失证明资料等。

2、纳税人申报坏账损失时要根据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提供以下资料:

①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而形成的坏账损失,应取得债务人所在地司法机关所出具的债务人已破产或者死亡的法律文书、以及债务人的破产财产或遗产偿还应收账款情况的法律文书。

②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所形成的坏账损失,境内发生的,企业应提供法院的败诉判决,或者提供应收账款催收记录、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家认可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债务人的财务报告;境外发生的,企业应提供催收函电、驻外使领馆机构确认意见或者国家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证明。

3、纳税人申报资产盘亏、短缺、残损、霉变、自然灾害而发生的财产损失,应区别不同情况提供资产清查、盘存情况的专题报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还需提供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司法机关结案材料;品质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国家认可的中介机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等资料。

①困盘亏造成的资产损失,应附有详细的资产清查盘点报告。

②因毁损、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应取得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能确认发生灾害的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乡、镇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受灾证明。

③因变卖固定资产而造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转让合同或协议、资产评估报告。

④因被盗、贪污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应提供有关司法机关的结核案材料。

⑤困责任事故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必须提供能确认发生责任事故的分安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和有关责任人处理结果的材料。

4、纳税人申报对外投资损失时应根据损失的性质提供以下资料:

① 批准对外投资以及批准中途转让、到期收回对外投资的有关文件、资料;

②对外投资合同、协议或章程;

③对外投资购入、转让或到期兑现的有关合同、协议等。

5、上述发生财产损失的企业,如果在保险公司有投保的,必须提供保险部门损失估算及赔付的资料。

6、凡需上报省局审批的事项,须附国家认可的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

7、其他税务部门要求报送的有关材料。

四、财产损失的审批程序

1、经办人初审;

2、处(科)领导复核;

3、局领导审批。

附件一:财产损失计税扣除审批表

企业名称(章)金额单位:元 损失财产种类 财产原值 已提折旧

保险公司赔偿 责任人赔偿

残值或变价收入 清理费用 财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呆帐损失 坏帐损失 合计

企业申请扣除金额

财产盘亏、毁损、报废损失的原因和金额 法人代表签章: 年月日

县级国税机关意见批准金额 签字(盖章)年月日

市地国税机关意见 批准金额

签字(盖章)年月日

省国税局意见 批准金额

签字(盖章)

年月日

说明:报送本表时,应提供“财产损失明细表”和有关部门损失财产的技术鉴定资料

附件二:财产损失明细汇总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年月日 企业申报情况

鉴定审核单位审查情况 财产名称

规格型号 计量单位 金额 金额 原值 折旧 净值 原值 折旧 净值

说明:本表为《财产损失计税扣除审批表》的附表,并同时填报。发布日期:2002-11-21 有效性:有效; 税种:企业所得税,;

行业:社会公共管理,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坏帐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人类无法抗拒的非常损失,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凡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财产损失,一律不得自行税前扣除。

(一)申请资料

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税务师事务所等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计算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定意见书。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申明,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资产盘点表;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具体资料包括:

1.税前扣除申请报告;

2.《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一式四份; 3.现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

(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2)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4)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4.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帐损失申请税前扣除应提供下列依据:(1)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2)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3)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4)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5)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6)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7)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5.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1)存货盘点表;(2)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3)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4)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5)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6.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4)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5)残值情况说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7.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8.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9.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3)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4)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10.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11.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2)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3)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12.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13.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应提供以下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1)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3)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6)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7)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财产分配情况的证明。

14.企业的各项资产评估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国家统一组织清产核资的文件(不包括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经常化、制度化资产清查);

(2)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资料;(3)政府部门资产评估确认文书;(4)应税改组业务已纳税证明资料;

(5)免税改组业务涉及资产评估增值或损失已纳税调整证明资料。15.企业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应提供下列证据认定财产损失:(1)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据;(2)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3)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16.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提供拍卖或变卖证明。

17.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处理的批复; 1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办理期限

企业发生的各项需审批的财产损失应在纳税终了后15日内集中一次报税务机关审批。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据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鉴定材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三)审批权限 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发生的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财产损失(包含金融企业的财产损失,不含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及金融企业呆帐损失)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报省国家税务局审批,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的报广州、各地级市国家税务局审批,县(市、区)级国家税务局的审批权限,由广州、各地级市国家税务局确定。

(四)审批期限

县(市、区)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市(地)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因情况复杂需要核实,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天,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3)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4)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5)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6)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7)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5.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1)存货盘点表;

(2)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3)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4)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5)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6.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4)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5)残值情况说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7.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8.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9.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3)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4)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10.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11.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2)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3)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12.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13.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应提供以下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1)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3)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

1、跨发放年终奖所得税处理

年终奖属于工资薪金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1、跨发放年终奖所得税处理:年终奖属于工资薪金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2、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同时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所以,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如果公司未成立工会组织,也未向工会组织拨缴工会经费,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工会经费。而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数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3、职工教育费所得税扣除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规中仅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做出了上述规定,对于职工教育经费包含哪些内容,未作规定,可参照会计方面的规定予以确认。

4、企业计提坏帐准备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第082号)规定:

(九)提取坏帐、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呆帐损失的管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帐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提取坏帐准备金。取消该审批事项后,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工作:1.应要求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说明坏帐、呆帐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还是备抵法。2.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审核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已计提准备金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重点是纳税人申报 1 扣除的准备金数额,是否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和《金融企业呆帐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的规定执行,其计算基数和比例有无超出规定的范围。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可提取5‰的坏帐准备金在税前扣除。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帐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因此,可以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帐准备金。

5、年末应付职工薪酬跨支付可否税前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估价入账材料已结转成本能否税前扣除2008-08-18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所以,企业有关支出的税前列支应该有适当的凭证。如果单位暂估的成本在汇算前取得真实合法的凭据,那么汇算清缴时可以进行扣除。

6、某市财政局拨付基金是否应并入计税所得额:只有国家立项,并且有相关免税规定的基金才免征所得税,市财政拨付“××基金”应计入应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7、工会经费如何税前列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明确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8、土地作为无形资产摊销是否可在税前列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六十五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用于职工住房建设的单位土地使用权不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其摊销不能在税前列支。

9、以前结余的福利费如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以前提取的福利费有结余怎么办?2008年是否还可以提取?基数如何掌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从2008年起,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以内扣除。即低于14%按实际扣除,高于14%的部分,年终汇算时要进行纳税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第三条规定,2007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第一,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有结余,2008年首先使用这部分结余数,如果不足再按工资、薪金总额14%计算扣除。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结余额非常大,当年实际发生数小于结余数。这种情况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即使当年发生数超过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也不调整。但不能再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

例1,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5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40万元,当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30万元怎样处理?

>>>虽然实际发生额40万元超过扣除标准30万元,但不需要调整,也不能再计提,结余的10万元可在2009年继续使用。

2.结余数小于实际发生数,不足部分可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这时应区分两种情况:

(1)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未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2,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3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008年可扣除20万元,以前结余的10万元结零。

(2)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3,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6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008年实际发生的60万元都可扣除。当年允许扣除的数额是50万元,余下的10万元是用了2007年的结余。

例4,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7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因为使用了上年结余后,当年允许扣除的最高限额是50万元。

第二,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出现赤字,要用自有资金(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冲减,不能用2008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冲减赤字。

第三,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结余的福利费必须用在职工福利方面,如果改变用途,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是否保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第二条的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福利费。所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应在“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应该设“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用来归集核算发生的福利费支出。

10、企业预缴的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处理:问:我们在所得税申报中发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44号)所列新申报表取消了以前亏损弥补这一栏,那么是否意味着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的呢?我们咨询了当地税务机关,一些税务人员认为由于新的月(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取消了亏损弥补这一栏,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的。请问,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5条第3项相应修改为:“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因此,企业预缴的所得税可以在弥补亏损后再进行申报纳税。

11、企业借私人部分款项利息税前扣除的处理:企业向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在附有合法凭证和借款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 号] 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所以,目前新企业所得税中未直接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需要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12、离退休人员费用税前扣除问题:问:我公司实行效益工资,为了退休人员更好的生活,退休人员除了领取社会统筹养老金外,我公司还对其支付一些补助和福利,(例如:工资、医疗费用、卫生费、党支部 4 书记补贴、报刊杂志费、煤气补助,降温费补助、离退休干部健康养护费、节日福利等),这些支出能否在所得税前扣除,另外上级公司对此部分退休人员也有一部分拨款,我财务已经计入营业外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所以,贵公司发生的上述费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3、总机构管理费:

问: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等不得扣除”是不是说以后总机构管理费就不在批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另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企业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当统一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

14、房地产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需要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或经营费用。老税法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每一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5‰范围内,据实扣除。同时,老税法明确了广告费的列支条件,即广告费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二是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取得相应发票;三是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未通过媒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

新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第四篇: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辽国税发[2010]64号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2010-04-19 各市国家税务局(不发大连):

现将《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行为,使审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切实提高审批质量,不断提升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并符合税收行政审批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时限、要求等规定。

第三条 凡需报各级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审批管理范围第四条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其具体分类为:

(一)货币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

(二)非货币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

(三)债权性投资,包括金融企业贷款、委托贷款、银行卡透支款、助学贷款等;

(四)股权(权益)性投资。

第五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按照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第六条 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为: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

第七条 除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的资产损失,均属于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

第三章 资产损失的申报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按规定获取外部相关证据和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履行企业内部审核确认程序和财务会计手续后,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第九条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申请时限如下:

(一)企业资产损失申请时限为终了后45日内报送。企业对已发生的资产损失,可在上述时限内向税务机关集中一次申请办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宜。

(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的,需要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

第十条 企业应向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报送正式的申请文件,填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并附送下列资料:

(一)报请损失的资产明细表,包括品名、类型、验收或购进日期、数量、金额(原值和净值)、损失处理的理由和税前扣除的时间等;

(二)企业内部的设备和物资管理、质量和技术鉴定、资产和财务管理等有关部门对损失资产签署的处理意见;

(三)企业遵照国家和当地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关停、淘汰和报废设备、物品,应提供有关部门的处理文件或相关的其他资料;

(四)有资产处置权的部门的批准文件;

(五)纳税人应根据资产损失的不同类别,按照《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要求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等;

(六)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由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按照资产损失金额的大小,依据各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权限,纳税人可直接向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第四章 资产损失的审批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由省国家税务局审批。

(二)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同一类单项资产损失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金融企业申请的同一类单项债权性投资损失指同一贷款人,下同),由省国家税务局审批。

(三)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同一类单项资产损失金额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由市国家税务局确定审批机关。

第十三条 总分机构及汇总企业资产损失的审核审批按照下列情形进行处理:

(一)符合《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总分机构企业,其二级分支机构的各项资产损失,应由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并出具证明后,再由总机构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其审批权限按照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二)铁路运输企业(包括广铁集团和大秦铁路公司)、国有邮政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包括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外国海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我省的分支机构涉及的资产损失审批权限按照第十二条规定执行。须省国家税务局负责审批的资产损失,应当由上述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提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

第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实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应分为受理、书面审查、实地核查确认、领导签批4个环节,各环节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划分如下:

(一)受理人员负责审核申请资料时限是否符合规定、申请内容填写是否详细完整、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二)审查人员负责审核材料中的数字逻辑关系、政策依据的正确性、准确性以及审批意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三)实地核查确认人员负责审核书面材料情况与实际情况是否真实、准确;

(四)签批领导负责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审批意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申请分别做出以下处理:

(一)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级职权范围(包括上级国税机关审批权限的项目但依照规定可以由本机关受理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正式受理申请人的申请。

受理纳税人的申请后,受理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申请材料一并转交相关业务科(处)或上报有权审批的国税机关(省局或市局)。

(二)要求补正材料。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时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三)不予受理。如果申请事项超过申报时限或按规定不需审批的项目,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对属于省局、市局审批权限的项目,在接到申请人报送或下级国税机关转送的申请资料后,省、市局相关业务科(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纳税人申请资料审查;省、市局相关业务科(处)可根据情况派员实地核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也可以委托下级国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核查。接受委托的下级国税机关应于接到核查任务10日内向上级机关以正式文件提交核查报告。

第十七条 纳税人申报的资产损失资料完整、情况明晰、证据充分的,有权审批机关应履行初审、复审、集体审议、审批决定等程序。具体审核内容包括:

(一)初审人员要对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符合性审查并对实地核查报告进行确认,审查核实其申请事项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提出明确的初审意见;

(二)复审人员要对初审人员引用的税收法规是否适当、初审意见是否准确进行复审,并提出明确的复审意见,提交集体审议;

(三)部门集体审议由分管局领导、部门领导、初、复审及有关人员参加,对企业资产损失项目审核事项形成审批意见;

(四)分管局领导确认按规定需提交本级行政审批委员会审议的,按规定履行委员会审议程序。根据部门集体审议或委员会审议的审批决定签署意见,正式履行公文程序,做出最终审批决定。

第十八条 审批决定应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

以公文形式制发审批决定的,收到审批文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审批决定及时送达申请人。

以审批决定书或申请审批表等文书制发审批决定的,可直接送达申请人,也可以委托县(区)主管税务机关送达。

第十九条 各级国税机关负责对本级权限的审批事项进行汇总统计,按要求在汇算清缴工作总结上报时一同报上级税务机关。

第二十条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资料实行分类或分户归档,具体依照税务行政审批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产损失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是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的符合性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的责任,纳税人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将本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明细表同时附送税务机关。

第二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将资产损失审批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对下一级税务机关每一纳税审批的资产损失事项进行抽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审批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 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的事后监督检查。对由于企业提供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应依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予以处理。并将有关情况报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备案。

第六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此前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报省国家税务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应按调整后的新政策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货币资产损失

一.现金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现金短缺(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纳税人申请报告(纳税人应对申报理由、损失原因,赔偿追讨等内容和情况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

2.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3.公司的申明书;

4.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5.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6.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7.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提供司法机关的涉案材料。8.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9.税务机关所需的其他材料。二.存款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吸存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被政府责令关停(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纳税人申请报告(纳税人应对申报理由、损失原因,赔偿追讨等内容和情况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

2.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3.公司的申明书;

4.企业存款的原始凭据;

5.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6.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文件等外部证据; 7.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的文件; 8.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9.税务机关所需的其他材料。五.坏帐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发生坏帐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45号)。(二)损失原因:

1.债务人依法宣布破产、关闭、解散、撤销、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2.债务人失踪、死亡 3.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4.债务重组

5.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 6.担保损失: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申请人提交的材料:

1.纳税人书面申请(纳税人应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坏帐形成的原因及崔讨过程,债务人破产、死亡、撤销或失踪的主要原因,受灾或意外事故损失情况等)。2.坏帐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核明细表。3.企业内部审批表。

4.上级公司审核意见或董事会决议。

5.应收帐款还款期限的证明,如经济合同、还款计划或协议等。

(1)债务人依法宣布破产、关闭、解散、撤销、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3、法院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4、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5、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政决定文件;

6、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文件。

7、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债务人失踪、死亡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3、资产或遗产分配的文件

4、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3)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催收磋商记录

3、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的,应报送债务人近三年财务报表

4、债务人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应提供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证明

4、三年内没有业务往来的证明或法人声明,及近三年企业应收、预付账款明细账

5、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4)债务重组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5)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气象、地震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6)担保损失: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1、担保合同

2、被担保方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证明

3、向被担保方清查和追索证明

4、承担担保损失实际支付

注:是否为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如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 非货币资产损失

一、存货盘亏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存货盘点表;

2、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3、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4、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5、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二、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殘值、保险赔偿、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资产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及清单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

3、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存货,应取得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5、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6、残值情况说明;

7、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8、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三、存货被盗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是否扣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5、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丢失情况说明,3、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4、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

5、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五、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报废、毁损(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由企业逐项作出说明,并出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证明;

3、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也可以同时附送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4、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5、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6、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7、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理说明

六、国定资产被盗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是否扣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七、在建工程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或者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出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单项数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3、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如在建工程核算明细帐。

八、在建工程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四)附报材料: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如在建工程核算明细帐

九、生物性资产盘亏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十、生物性资产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物资产原始入帐凭据、累计折旧情况、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企业内部有关有关技术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3、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林业部门出具的森林病虫害证明、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疫情证明、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等;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十一、生物性资产因被盗伐、被盗、丢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伐、被盗、丢失(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物资产原始入帐凭据、累计折旧情况、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投资损失

一、债权性投资损失

(一)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

下载【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国税发[2002]190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