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巡逻民警中队警务规范》的理解与适用
《公路巡逻民警中队警务规范》的理解与适用
公安部 张金峰
为了加强公路治安和交通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一警多能提高公安机关处置公路上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1996年9月9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部关于组建公路巡逻民警队在公路上实施统一执法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市、县公安机关建立公路巡逻民警队对辖区内公路上的治安和交通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公路巡逻民警队组建以来加强了公路治安和交通管理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在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执法权限、勤务管理、先期处置、内务管理等
一、关于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及公路巡逻民警的执法权限。
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属于公路巡逻民警队的一级组织形式,《规范》第八条规定了公路巡逻民在中队的执法权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的行为当场处罚;
二是对在公路上发生的治安案(事)件和刑事案件实行先期处置后,移交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可以当场盘问、检查和留置盘问;
四是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限。为了保证公路巡逻民警正确目行职责,行使权力,依照《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的规定,《规范》第九条规定了公路巡逻民警的执法权力,主要包括道路
交通管理、查处治安案件、盘间和检查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使用警械和武器,对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的优先使用权、实施交通管制措施等权力。
二、关于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内务管理
《规范》第四章对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勤务管理作了较全面规定。内容包括公路巡逻民警的执勤方式、执勤装备、接处警,考勤考核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执勤行为、警灯警报器使用等。这些内容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建立规范的执勤和接处专制度加强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对所辖区域交通和治安管理的日常管理、控制能力。公路巡逻民警实行机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以机动巡逻为主的勤务方式。对辖区事故多发,交通、治安状况复杂等重点路段应重点巡逻或者定点管控。对个别地区警力不足的中队之间可以根据辖区公路交通和治安情况,实行联勤。公路巡逻民警接处警应做到及时、准确、妥当。接到报警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可以在交通和治安情况复杂的路段设置交通和治安岗亭或者报警点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四是规范了公路巡逻民普
纠正违章行为和警灯、警报器的使用,防止出现执法不当,损害当事人以及其他人员和
民警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公路巡逻民警执法要使用规范用语,文明执勤、秉公执法,执法中要妥善运用执法措施,要按规定使用警灯、警报器。
三、关于公路巡逻民育中队对治安.刑事系作以及其他一些事件的先期处置。处置措施主要分为
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措施,堵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措施,一般和重、特大变通事故的处置措施,自然灾害事故及意外事件的处置措施。
办理治安、刑事案件中与治安、刑侦等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应接受治安、刑侦部门的业务指导.并与治安、刑侦等部门在案件移交、处置治安和刑事案件、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二是治安、刑侦部门对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按规定移交的案件,应及时受理。不得推诿。三是公路巡逻民警中队不能当场处罚,需要继续查证的治安案(事)件刑事案件,应移交案发 地公安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公安派出所或者其他部门处置。
二是规定公路巡逻民在接处警应做到及时、准确、妥当。
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岗亭和报警点,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应将“110”、“122”和其他报警、投诉电活在公里沿线明示。
三是规定公路巡逻民警纠正违章时,在文明执勤、秉公执法的同时,还要妥善运用执法措施,使当事人、其他人员和本人免受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如指令驾驶员靠边停车或在不影响交通的地段停车,要将巡逻车停在违章车辆后方;
民警要保持安全距离,站在驾驶员一侧车门外,指令驾驶员打开车已关闭车辆发动机,检查驾驶员的有关证件后,实施纠正、处罚;
检查中发现可疑情况的,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检查及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遇雨、雪、雾天或者路面结冰时,对违章车辆一般不予追随或指令违章车辆停车接受处理,但可以通过喊话等,提醒驾驶员改正等。
四是规定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在执行盘问、检查、讯问、堵截、缉捕、押解等任务时,应认真制定行动方案,精心组织指挥,妥善布置警力。公路巡逻民警还须做到:在执行盘问、检查、抓捕任务时。要由两人以上实施,与违法犯罪嫌疑人保持一定随寓。并明确分工,高度戒备,确保安全;对违法犯罪嫌疑人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时。要在确违法犯罪嫌疑人得到有效约束措施后,实施押解、讯问时,对违法犯罪镜疑人要依法采取有效约束措施,防止其脱逃或者行凶;执行缉捕、堵截任务时,要穿防弹衣,戴防护头盔,并配备必要的武器、警械;对一般违法犯罪嫌疑人乘坐的车辆以及一般违章车辆不得进行高速追戳,避免给 违章人、乘客、被追截车辆及其他人员、财物造成危害;对暴力犯罪嫌疑人、交通肇事逃逸者、醉酒驾驶者等危险人员乘坐的车辆可以进行高速追截,但应尽快有求支援,尽可能避免造成更大危险,等等。
第二篇:116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规范
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规范
(公安部第116号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维护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和治安秩序,保障公路巡逻民警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交警大队、交警中队(含公路交警中队、乡镇交警中队)和高速公路交警大(中)队。
第三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科学、高效、规范、公开和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省级公安机关应当科学规划公路巡逻民警队的布局,按照所在地区交通安全状况、所管辖公路的通车里程等情况设臵公路巡逻民警队,并根据公路通车里程、交通流量、人口、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交通安全状况等综合因素配备警力。
具体配备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制定。
第五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实行等级评定制度,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另行制定。
第六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交通协管员。
交通协管员的招录、培训、使用、考核等相关管理规定,由省级公安机关制定。
第二章 职责权限
第七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挥疏导交通,维护公路交通秩序;
(二)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三)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
(四)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或者受理机动车登记和驾驶证管理业务;
(五)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六)排查公路交通安全隐患;
(七)先期处臵公路上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八)按照有关规定查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九)接受群众求助;
(十)实施交通应急管理;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公路巡逻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采取扣留车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拖移机动车、收缴物品以及检验机动车驾驶人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九条 公路巡逻民警因抢救事故受伤人员、处臵突发事件等紧急需要,可以优先使用公路上通行的车辆,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十条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者交通事故等情形,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巡逻民警队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预案,实施交通管制。
实施交通管制,应当在现场设臵警示标志、指示标志等,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工作。
第十一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接受治安、刑侦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并与治安、刑侦等部门在案件移交、处臵治安和刑事案件、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建立协作配合机制。
治安、刑侦等部门对公路巡逻民警队按规定移交的案件,应当及时受理。
第三章 公路勤务
第十二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实行巡逻执勤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勤务方式,并可以依法使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对公路通行情况进行监控。
第十三条 公路巡逻民警应当严格执行勤务制度,不得脱岗、漏岗,不得随意改变勤务路线和执勤时间。
第十四条 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研究建立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行联合勤务制度。
第十五条 公路巡逻民警执勤执法时应当执行下列任务:
(一)在驾驶警车巡逻执勤时,注意观察公路通行情况,检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设施等是否完好;
(二)指挥、疏导交通,维护公路通行秩序;
(三)依法制止、纠正和处罚交通违法行为;
(四)受理公民求助和报警,先期处臵公路上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救助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群众;
(五)控制被指控有犯罪行为或者现场作案嫌疑的人员,移交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六)根据上级指令处理其他情况。
在盘查可疑人员、机动车或者在先期处臵公路上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过程中执行询问、检查、抓捕任务时,应当至少由两名民警进行,并明确警戒和检查任务分工,做好警戒,确保安全。
第十六条 公路巡逻民警驾驶警车巡逻执勤时,应当开启警灯,按规定保持车速和车距。执勤执法时应当穿着反光背心,遵守下列安全防护规定:
(一)除执行堵截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等特殊任务外,定点执勤以及拦截、检查车辆或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根据通行条件和交通流量,选择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和不影响自身安全的地点进行,并在来车方向放臵发光或者反光警告标志、警示灯、锥筒等安全防护装备;
(二)遇有机动车驾驶人拒绝停车的,应当通知前方执勤站点组织拦截,不得站在车辆前方强行拦截,或者攀扒车辆,强行责令机动车驾驶人停车;
(三)对暴力犯罪嫌疑人、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等危险人员乘坐、驾驶机动车逃逸,可能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的,可以驾驶机动车追缉,并应当及时请求支援。
第十七条 执行交通警卫任务时,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交通警卫工作方案,按照警卫级别采取相应警卫措施。
第十八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可以在省际、市际、县际交界处设臵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第十九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接到报警或者出警指令后,应当及时命令就近公路巡逻民警赶赴现场。接到事故报警后,交通事故处理岗位民警白天应当在5分钟内出警,夜间应当在10分钟内出警。
第二十条 盘查可疑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被盘查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让其背对开阔面;
(二)对有一定危险性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先将其控制再进行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盘查;
(三)盘查时由一人主问,另一人负责警戒,防止被盘查人或者同伙的袭击;
(四)盘查过程中应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被盘查人的身份、体貌、衣着、行为、携带物品等可疑之处,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五)当盘查对象有异常举动时,民警应当及时发出警告,命令其停止动作并做好自身防范,可以依法视情使用警械予以制止。
第二十一条 对可疑机动车进行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指挥驾驶人停车,责令机动车驾驶人熄灭发动机并打开车窗,拉紧手制动,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后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确认安全后责令其下车,必要时应当暂时收存车钥匙。如车上有其他人员,应当责令其下车等候;
(二)对人员进行检查并予以控制;
(三)查验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和号牌,并通过公安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比对;
(四)查验机动车外观、锁具、发动机和车架号码等;
(五)检查车载货物和车内物品。
检查可疑机动车时,负责警戒的民警应当站在可以直接注视车内驾驶人和乘车人、保护负责检查的民警的位臵,并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视驾驶人和乘车人,防范其突然袭击。
驾驶人逃逸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请求部署堵截、追缉。
第二十二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健全勤务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勤务有效实施。
第二十三条 高速公路交警大(中)队可以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以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路段设臵执勤岗位。
除依法执行紧急公务外,禁止在高速公路主线上采取摆放路障、锥筒、交通标志等方式,拦截正常行驶的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检查。
第四章 应急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制定应对、处臵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交通肇事逃逸、治安刑事案件以及盘查违法嫌疑人员、对可疑机动车进行检查等工作预案,定期组织民警开展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五条 因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者道路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时,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分级启动应急机制,进入应急状态,采取相应处臵措施。
第二十六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处臵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做到快速出警、快速施救、快速勘查现场、快速处理、快速恢复交通,事故现场必须按规定设臵警示标志和现场防护设施。
第二十七条 除发生大范围雾霾、道路长距离结冰以及其他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情形外,不得因天气原因实施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
实施封闭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措施的,应当采取警车带道、限速行驶等方式,引导车辆从最近的出口驶离高速公路。
第二十八条 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可能影响周边道路交通的,高速公路交警大(中)队应当及时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通报相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并组织疏导、分流。
第五章 现场处置
第二十九条 公路巡逻民警执勤时应当携带警棍、催泪喷射器、手铐、警绳等驱逐、制服、约束性警用器械。按照上级指令执行查缉暴力犯罪嫌疑人及其驾驶、乘坐的车辆等任务时应当携带枪支、弹药等警用武器,并穿着防弹衣、佩戴防弹头盔。
第三十条 对公路上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应当视现场情况采取下列先期处臵措施:
(一)保护现场并设臵警示标志,疏导交通,必要时使用警戒带划定警戒区域;
(二)查验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等有关证照;
(三)检查有违法犯罪嫌疑的车辆、物品,配合组织追缉、堵截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四)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群众;
(五)对现行或者在逃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依法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六)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案情;
(七)向治安、刑侦等部门或者案件发生地公安派出所移交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和物品。
第三十一条 公路巡逻民警在先期处臵治安、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应当先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应当立即予以扣押;
(二)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时,应当在确保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得到有效控制后实施;
(三)实施押解、讯问时,应当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依法采取有效约束措施,防止其脱逃或者行凶。第三十二条 对堵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应当视现场情况采取以下处臵措施:
(一)迅速了解事件起因、规模及影响交通的程度,及时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同时劝告群众离开现场;
(二)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劝说工作;
(三)在现场外围设臵警戒线,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必要时依法实行交通管制;
(四)在处臵过程中,应当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注意防止误伤他人,保护民警自身安全。
第三十三条 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当视现场情况采取以下先期处臵措施:
(一)设臵警戒区和警示标志,在安全距离位臵放臵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确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维护公路通行秩序。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中断或者现场处臵、勘查需要实施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还应当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提前组织分流,放臵绕行提示标志,避免发生交通拥堵;
(二)收集证据,寻找证人;对有人员伤亡、公路设施损坏的事故,应当立即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通知卫生行政、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以及公安消防等部门赶赴现场处臵,及时实施封闭道路、疏散过往车辆、人员和控制现场等措施,并协助有关部门抢救受伤人员。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或者记录受伤人员的位臵;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的,应当记录医院名称、地址及受伤人员基本情况;
(三)在交通事故处理岗位民警到达现场前,指挥疏导车辆、人员绕行;
(四)控制交通肇事驾驶人,如有逃逸,及时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布控查缉。
第三十四条 遇涉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的事故,应当立即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通知卫生行政、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安全监管以及公安消防等部门赶赴现场处臵,实施封闭道路、疏散过往车辆、人员和控制现场等措施,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在环境保护、安全监管以及公安消防等部门消除险情后,公路巡逻民警方可进入现场。
第三十五条 对自然灾害事故及其他意外事件,应当视现场情况采取以下处臵措施:
(一)立即向上级或者指挥中心报告;
(二)维护现场秩序,指挥救灾车辆优先通行;
(三)抢救遇险群众,保护财产;
(四)对造成道路交通中断的,指挥疏导车辆、人员绕行。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三十六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民警执法考核制度,综合考核民警的执勤执法工作量、执法质量、执法效果以及执法纪律遵守等情况。
第三十七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配备专(兼)职法制员,审核案件、检查执法质量、评析执法效果,对发现的执法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十八条 有条件的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为民警装备音像记录设备,对民警的执勤执法全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记录。
第三十九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执法回访制度,定期回访交通事故当事人,听取意见和建议。第四十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设臵警务公开栏,公开民警姓名、照片、警号、职务、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处罚依据、收费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四十一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定期开展警营开放活动,向公众介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听取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二条 公路巡逻民警在执勤执法时,严禁下列行为:
(一)擅离岗位;
(二)违反规定扣留车辆、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和车辆号牌;
(三)违反规定当场收缴罚款,当场收缴罚款不开具罚款收据、不开具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单据;
(四)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谋取不正当利益、干扰执法办案或者强令违法办案;
(五)不使用规范用语、态度蛮横、行为粗暴、故意刁难群众或者吃拿卡要;
(六)不消除交通违法状态即放行车辆。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公路巡逻民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及其上级公安机关,不得向民警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得隐瞒不报或者谎报应当上报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情况。
违反上述规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及其民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十五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举报、投诉方式,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章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第四十六条 县级公安机关应当提请政府成立交通安全领导机构、建立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领导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四十七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定期分析研判本地区交通安全形势,根据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地点、主要原因以及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制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措施和意见。
第四十八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协调本地区农村基层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十九条 高速公路交警大(中)队可以聘请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收费、养护职工为交通安全员,协助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阻和举报交通违法行为。
第五十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排查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消除安全隐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建议。
第五十一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督促本地区企事业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等机动车及其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监管。
第八章 科技信息化应用
第五十二条 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本地区公安信息化总体规划下,制定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意见。
第五十三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掌握本地区道路、人口、机动车、驾驶人数据和村庄、学校、运输企业分布以及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并及时录入有关信息系统。
第五十四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交通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为公众提供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第五十五条 有条件的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通过公安网络实行网上办公,配备可以实时查询、处理交通违法信息的无线移动执法终端设备。
第五十六条 在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多、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应当设臵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第五十七条 对具有计量功能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检验。
第五十八条 高速公路交警大(中)队应当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共享公路监控信息资源。道路交通卡口监控信息应当与公安机关有关部门、警种共享。
第九章 警务保障与内务管理
第五十九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的经费应当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编制应当纳入公安机关编制保障计划。
第六十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营房建设应当满足交通违法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动车和驾驶证管理、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等业务需要。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标准为公路巡逻民警队配备必要的警用车辆、武器、警械、计算机、通信器材、反光背心、防护装备、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测速仪、酒精检测仪等装备。
执勤警用汽车应当配备反光锥筒、警示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照相机、摄像机、灭火器、急救箱、牵引绳等装备;根据需要可以配备防弹衣、防弹头盔、简易破拆工具、防化服、拦车破胎器、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等装备。
第六十二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政治学习、值班备勤、装备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建立岗位练兵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管理业务、科技应用、警务技能的学习训练。
第六十三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保持车辆车况良好、停放有序,装备齐全有效,通讯畅通。非执行公务不得使用警用装备和警用车辆。
枪支、警械的管理、使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公路巡逻民警队应当按照规定制作、设臵统一的外观标识。办公场所保持整洁、有序。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 本规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5月23日发布的《公路巡逻民警中队警务规范》(公安部令第5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安徽省公路巡逻民警中队等级评定办法
安徽省公路巡逻民警中队等级评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巡逻民警中队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公路巡逻民警中队的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水平,根据《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评定范围为所有担负公路(高速公路除外)巡逻管理任务的交警中队(以下简称“中队”)。
第三条 中队等级评定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勤务管理、执勤执法、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信息系统使用、内务管理与警务保障、服务群众等7个方面。
第四条 根据评定结果,中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评定结果未达到四级的为等外中队。
第五条 中队等级评定实行计分考评制,考评分满分为100分。等级评定分值达到95分以上且具备必备条件的,可申报为一等中队;85分以上且具备必备条件的,申报为二等中队;70分以上且具备必备条件的,可申报三等中队;60分以上且具备必备条件的,可申报四等中队;不足60分或者有本办法第十八条情形之一的,为等外中队。
第六条 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评定一等、二等中队,省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定三等中队,县(市、区)公安局交警大队评定四等和等外中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可以对省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县(市、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各中队等级进行复核。
第二章 评定内容
第七条 队伍建设(10分)
(一)中队设臵应当根据行政区划、道路里程、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治安管理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国、省道沿线中队按1个中队管辖2至4个乡镇的标准设臵(1分)。
(二)中队设臵应当按照有利于快速出警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选择中队队址,一般应在重要国、省道沿线或交通枢纽处选址建设,没有条件选址建设的,应在国、省道沿线或交通枢纽处设臵的公路中队统一标示的指路标牌。
重要县乡道路或集镇应当设臵中队或交通管理警务室,交通管理警务室隶属于属地中队管理(1分)。
(三)中队警力应当合理配臵。国、省道沿线中队正式民警应不少于5人;对一线警力已占大队总警力85%,目前尚未有增编计划的县(市、区),中队警力可暂按不少于3人的标准配臵。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配备交通协管员(2分)。
(四)根据上级公安交管部门制定的教育训练计划,开展岗位练兵,落实学习训练的时间、内容和人员,注重交通管理业务、科技应用、警务技能学习训练的效果(2分)。
(五)设立意见箱(簿),公布监督电话,接受上级机关、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1 分)。
(六)交通协管员管理规范,符合公安部、省厅和市级公安机关的相关要求(2分)。
(七)按照《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以及公安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绩效考核、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1分)。
第八条 勤务管理(20分)
(一)每月对辖区重点路段交通流量、交通违法情况及交通事故情况分析研判,对有代表性的交通事故个案进行评析,分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研判意见科学安排勤务,制定勤务计划和勤务安排表(5分)。
(二)每月对勤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情况与奖惩挂钩,并每月兑现(3分)。
(三)中队实行驻勤制和轮休制,值班备勤人数不低于中队人数的三分之二。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夜间值班不少于2人,必须有1名正式民警),并保证通信畅通。值班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停放位臵有利于快速出警。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手续等项工作。值班、备勤人员接到指令或群众报警后反应快速,白天5分钟、夜间10分钟内出警(3分)。
(四)根据支(大)队工作预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交通堵塞、重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事故查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处臵工作预案和交通警卫工作方案,并加强实战演练。公路巡逻民警熟悉工作预案内容和各自职责(3分)。
(五)按照《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先期处臵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堵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处臵过程中没有发生因执勤执法不规范导致的民警伤亡、媒体曝光或群体性事件(2分)。
(六)执勤民警平均每人每月上路执勤一般不少于22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上路执勤时间不少于4小时(4分)。
第九条 执勤执法(20分)
(一)执勤执法时,遵守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使用规范用语和手势信号,交通协管员按照规定着装,并由正式民警带班执勤。交通协管员不得从事道路交通管理执法(2分)。
(二)驾驶车辆巡逻时,保持安全车速,按规定使用警灯、警报器(1分)。
(三)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勤务台帐,公路执勤巡逻日志录入要详细、具体、完整(2分)。
(四)中队应当确立1名法制员,建立完善值日警官制度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2分)。
(五)执勤执法中遵守安全防护的有关要求,没有发生因执勤执法违反安全防护要求导致公路巡逻民警伤亡事故(2分);
(六)执法文书填写规范,适用法律、法规条文准确,执法程序合法(3分)。
(七)中队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中,书面警告数量不低于纠正违法总量的10%(1分)。
(八)中队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应当与预防事故工作紧密相连(2分)。
(九)没有发生因管理原因造成的大规模、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车辆排队超过5公里或超过2小时以上)(1分)。
(十)受理、办理案件无有效投诉;被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变更、撤销交通违法处罚决定比例不高于1‰;上级批转的信访、投诉件得到及时、有效处臵(1分)。
(十一)连续抽查50辆机动车(公路客运、小型客车、货车、摩托车分别不少于10辆),超速行驶、无牌无证、客车超员以及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三轮汽车违法载人、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摩托车超员等违法率不高于10%(2分)。
(十二)道路施工严格落实道路施工审批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定设臵有关标志、设施,满足车辆安全通行需求。施工现场占用半幅道路、需要单幅双向通行的,督促施工单位设专人疏导、指挥过往车辆,防止因施工而造成道路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1分)。
第十条 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10分)
(一)了解和掌握辖区事故多发点、段和安全隐患,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治理辖区事故多发点、段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意见、建议(3分)。
(二)年内辖区有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不高于前2年平均数(1分)。
(三)定期深入辖区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村(校、社区)的建设。经常性地在新闻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3分)。
(四)以中队为依托,建立小型交通安全宣传阵地,配备宣传栏、固定宣传标语等,宣传内容定期更新(2分)。
(五)掌握辖区内有车单位建立交通安全责任制情况,督促有车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责任制,做好本单位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车辆管理工作。沿线有车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制达100%(1分)。
第十一条 信息系统使用(10分)
(一)接通公安专网,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违法行为处理、事故统计分析等业务及台帐管理;按照规定采集、录入、处理、统计、维护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开展管理业务(2分)。
(二)掌握本地区道路、人口、机动车、驾驶人数据,村庄、学校、运输企业分布以及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情况,有关交通管理业务基础数据、业务工作台帐、业务工作统计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和统计,各项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5%(4分)。
(三)落实公安信息通信网安全保密工作规章制度,未发生安全事件(1分)。
(四)利用信息系统开展交通安全信息告知、督办工作,将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辖区驾驶人、机动车违法未处理、记分满12分、逾期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逾期未换证、逾期未检验、机动车报废等信息及时告知当事人、相关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并督促落实(2分)。
(五)加强电子监控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确保电子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民警对电子监控设备做到熟练操作(1分)。
第十二条 内务管理和警务保障(20分)
(一)严格执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及相关内务管理规定,健全完善队务会、考勤、值班备勤、请示报告、档案管理、装备管理、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并装订成册(1分)。
(二)施划停车泊位,车辆定位停放,保持车况良好,保证工作需要。保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办公室内悬挂(张贴)工作职责和有关规章制度,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文件、资料分类存放,无与办公无关的杂物。设臵专门的警用器材室,配备摆放器材的架(柜)。警营活动区域内无经营商贩(4分)。
(三)落实民警休假、探亲制度(1分)。
(四)办公、业务等经费支出应当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供给渠道规定,不得与罚没收入挂钩(1分)。
(五)按照有关装备标准,中队应当配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交通管理器材、民警个人防护装备、武器警械、办公设备等装备,加大科技装备的资金投入(10分)。
1、每个中队应当配备巡逻汽车1-2辆,摩托车视情配备;配备电视机1-2部,有线电话1-2部,雷达测速仪或移动电子警察1部,酒精检测仪1部,停车示意牌2-3块,便携式管制标志标牌3-5块,反光锥筒20-30个,警戒带2卷,阻车器1个。按照1-2人配备1台电脑,并接入公安专网;配备1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在地理环境条件具备通讯的条件下,配备固定无线电台或车载电台1-2部,无线对讲机2部以上。
2、每位正式民警按照公安部《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配齐配全警棍、手铐、摧泪喷射器、强光手电、警用制式刀具、警用水壶、急救包、多功能腰带、防割手套等必配项目。每位正式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数码相机、反光背心、头盔。
3、兼有省、市际交通治安卡点的中队,应当配备防弹背心2-3件,车辆破胎拦截器1部。
4、中队其它防护器材等装备,应当按《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规定配备。
(六)中队应当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用房总面积控制在1000—2000平方米以内。有条件的应当设臵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食堂、浴室、洗衣室,且保持整洁、卫生、有序,为民警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3分)。
第十三条 服务群众(10分)
(一)按照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关于切实做好规范全省公安交警队和车辆管理所外观标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传发“公开(制度)栏”和“报警铃”式样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悬挂统一的公路巡警中队标识,在门前安装夜间警灯和报警铃,在明显位臵设臵统一样式的警务公开栏,在门厅或其他明显位臵摆放或悬挂办公区域示意图。值日警官制度健全,人员落实(2分)。
(二)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公开民警姓名、警号、照片、岗位职责和举报电话。公布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依据、标准、程序及违法处理窗口办公时间。各类牌匾摆放整齐美观(2分)。
(三)中队辖区干道平均每5公里设臵1处有关报警内容告示牌,方便群众报警求助(2分)。
(四)群众对辖区公路交通状况、中队工作、队伍建设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2分)。
(五)信访接待、受理及接转、督办到位,对群众反映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案)件及时办理、答复(1分)。
(六)对需要调查核实的事(案)件及时调查核实、7个工作日内向群众反馈;复杂、疑难事(案)件,不能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的,由公路巡逻民警大队领导批准后可以延期7个工作日,并报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1分)。
第三章 评定标准
第十四条 申报一等中队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辖区内五年(含本)内未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连续三年(含本)内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
(二)当年无违法违纪案件或受过省级以上公安机关通报批评。近三年无违法违纪案件。
(三)配备正式民警7人(含)以上。
(四)有独立营房。
(五)所有民警均拥有《交通事故处理资格证》。
(六)具有符合标准的摩托车考试场地和办牌办证场所,考试项目齐全,设臵规范,按照要求设臵警务公开栏,公布业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事项,办理车驾管业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经软件检测无异常业务数据。
(七)接待、办案、办公、生活等功能区设臵和管理符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办案场所设臵和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第十五条
申报二等中队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辖区内连续三年(含本)内未发生5人交通事故,连续二年(含本)内未发生4人交通事故,当年内未发生3人交通事故。
(二)当年无违法违纪案件或受过省级以上公安机关通报批评。
(三)配备正式民警5人(含)以上。
(四)有独立营房。
(五)拥有《交通事故处理资格证》的民警占中队正式民警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六)接待、办案、办公、生活等功能区设臵和管理符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办案场所设臵和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申报三等中队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辖区内本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二)内无违法违纪案件。
(三)配备正式民警4人(含)以上。
(四)拥有《交通事故处理资格证》的民警占中队正式民警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五)接待、办案、办公、生活等功能区设臵和管理符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办案场所设臵和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
申报四等中队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内无违法违纪案件。
(二)配备正式民警3人(含)以上。
(三)接待、办案、办公、生活等功能区设臵和管理符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办案场所设臵和管理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等外中队:
(一)配备正式民警不足3人的。
(二)中队因违规违纪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的。因执勤执法工作被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报批评或因公路“三乱”被省纠风办通报批评的。
(三)中队领导有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或者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民警及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辞退的;公路巡逻民警执法水平抽查考试合格率不足80%的。
(四)因不作为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发生信访案件,被列为部督办案件1件(起)以上或公安厅督办案件2件(起)以上的。
(五)执行警卫任务出现差错,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
(六)有私设小金库和乱收费等严重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
(七)执行上级指示不力,对全局工作造成影响的。
(八)违反“五条禁令”的。
(九)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第十九条
加分项目
(一)中队二年内受过国家表彰的,加4分。
(二)中队二年内受过公安部、省级党委、政府表彰的,加3分。
(三)中队二年内有集体立功或受过公安部交管局、市级党委、政府或省公安厅表彰的,加2分。
(四)中队二年内有集体嘉奖或县级党委、政府或市级公安机关或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表彰的,加1分。
(五)依托乡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加2分。
第四章 考评组织
第二十条 中队等级评定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定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分级负责,逐级考评。
第二十一条 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商请纪委监察、督察、政工等部门参加公路巡逻民警队等级评定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书面审查与实地考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进行考核评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考评采取大队自评、支队考评、总队抽查复核的办法,分自查自评、考评验收、抽查复核、总结表彰四个阶段。
(一)各县(市、区)公路巡逻民警大队对照本办法,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根据自查自评情况,写出自评报告,提出申报等级和考评验收申请,报交警支队。
(二)各设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根据大队自查自评报告和考评验收申请,对申报三等以上的中队,逐个进行考评验收(宿松、广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申报的三等以上中队分别由安庆、宣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代为考评验收);考评验收结束后,根据考评验收情况,提出申报中队的评定等级和考核意见,并上报交警总队。
(三)交警总队根据支队上报考评验收报告,对申报一等、二等、三等中队,分别按照100%、不低于20%、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核,如发现一个支队有2个以上抽查等外的,停止验收,交警支队重新组织自评。
第二十三条 支队、大队应建立中队等级评定档案,记录记载各等级评定的申报、考核、评定、奖惩等情况。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评定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对中队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不具备评定等级标准的中队,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未整改到位的,一律由原评定机关进行降级处理。
第二十四条 支队应严格按照本办法提出的中队等级标准开展中队等级申报、评定工作,对总分达到二等中队以上标准的中队,应好中选优,择优申报,严格控制评定数量。
第二十五条
中队等级评定工作结束后,对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中队统一悬挂等级牌匾。其中,一等、二等中队及宿松、广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被评为三等中队的等级牌匾由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颁发,三等中队等级牌匾由省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颁发,四等中队等级牌匾由县(市、区)公安局交警大队颁发。第二十六条 中队等级评定后,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中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奖励。
凡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等外”的中队,责令限期整改,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省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印发 中队 评定办法 通知
抄送:公安部交管局。厅直有关单位。李成聪副厅长。
2012年04月10日印发
第四篇:《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三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三题 孙瑞玺
【学科分类】交通运输与邮电经济法 【出处】本网首发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纷争不断。对于正确理解与适用该法而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形,如何理解与适用关系重大;《答复》回答的问题不妥当,也不全面,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法》;问题;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答复》 【写作年份】2004年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自颁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尤其对该法第76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争议不断。论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法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立法思想,充分保护了作为弱者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利益;反对论者则认为该法对行人的“偏袒”和对机动车的“苛刻”损害了社会公平,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于是,侵权法学者纷纷在各大报纸上撰写文章,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同时,对其他观点进行了评析。这些观点无疑对我们从宏观上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法第七十六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问题远没有解决,因为该条及第17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我国将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该制度与原有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需要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原有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随之废止。《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也随之失去法律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又没有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的标准。于是,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从特别法步入了普通法,在审判实践中就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众所周知,《办法》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远低于《解释》的相关规定,同时,《解释》规定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也就是说,不管事故是发生于2004年5月1日前,还是发生于2004年5月1日后,只要是2004年5月1日后受理的,均适用《解释》的规定。由此,2004年5月1日后受理,就成为适用《解释》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的惟一标准,而对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别是对车辆所有人(即车主)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中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的约定等均在所不问。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问题。对该问题,已引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注。该委就此问题向最人民法院咨询,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以法研81号《关于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称,“投保人与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单载明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的约定只是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它不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失效而无效。《解释》施行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既可以继续履行2004年5月1日前签订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也可以经协商依法变更保险合同。”《答复》对该问题的回答是否适当与全面,就成为另一个需要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
二、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0条第2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故在我国法上,责任保险即为第三者责任保险。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第三者责任保险属于自愿保险的范围,即投保人和保险人通过自愿的方式,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来实现的一种保险。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该规定中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与《保险法》第50条第2款规定的责任保险相同,不同的是该责任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即指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发生效力或者必须投保的保险,而不是当事人自愿购买的保险。可以看出,二种保险均属于责任保险,这是相同点。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的,即法定的。(2)前者的目的集合危险,分散损失;后者不仅包括前者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使其得到快捷、公正的赔偿。(3)前者,保险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后者则不以赢利为目的,在保费与赔付之间总体上应做到保本微利。(4)前者属于自愿的保险,故,保险人是否决定承保、如何承保或承保的多少均有选择余地;后者则属于强制或法定保险,保险人不得拒绝投保人投保,即属于强制缔约。(5)前者属于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其他保险捆绑销售;后者则属于法定责任保险,保险公司不得与其他保险捆绑销售。(6)前者的保险金额与保费,原则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后者则由保监会做出指导性规定并随着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有相同的规定。如日本《汽车损害赔偿法》第13条。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25条。
综上,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不是一回事。不能将《保险法》上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同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上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将二者混同的观点,都将导致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错误理解,更将导致不妥当的适用。关于二者的关系,在适用时,有三种情形应引起注意:
(一)作为机动车的所有人能否在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后,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如能投保,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如何进行理赔?
如前所述,二种保险属于责任保险。而责任保险又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根据《保险法》第41条第2款规定:“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该规定是财产保险责任限定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机动车所有人在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后,可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但各保险人赔偿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该条适用的前提是保险险种均属商业保险,基于保险当事人的自愿而发生,因此,在第三者责任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属于法定保险的情形下,不能适用该条后句,即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而应当先由承保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理赔,不足部分,再由承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理赔。但各保险人的赔偿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这样适用的目的在于充分尊重保险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体现约定优先的民商法原理。另外,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使其得到快捷、公正的赔偿。而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目是主要是为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即分散损失而设立的。二者相比较,首先由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能更充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机动车所有人先后向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当发生保险事故时,各保险公司应如何承担责任?
对该问题,因我国还未制定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办法,所以,在我国法上没有规定。在司法实践上发生此类案件,可以借鉴日本《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82条之2的规定,即就一辆汽车缔结二个以上的责任保险(在此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契约,保险公司就上述契约中最早缔结的契约以外的契约,免除在与最早缔结的契约的保险期间内发生的因汽车运行事故产生的损害真补、损害赔偿额的支付、先付金的支付。该条规定确定了投保时间优先规则,由最早缔结保险契约的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其后的保险公司免责。同为法定保险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适用投保时间优先规则,能充分体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但无论如何,不得超过保险契约约定的保险金额。同时,对法定免责事项以外的赔偿,其他保险公司应当赔偿。
(三)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车辆共同致人损害,保险人之间应如何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根据《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只要其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直接结合而共同致人损害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间即应承担连带责任。但作为承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各保险公司之间对此应如何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我国现有法上没有规定。可资借鉴的是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34条:“汽车交通事故系由数汽车所共生或涉及数汽车者,依下列规定处理:
一 肇事汽车全部或部分为被保险汽车者,受害人或受益人得在本法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请求各被保险汽车之保险人连带给付保险金。”该条规定设立了各保险公司对支付保险金负连带责任。结合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可以证明上述立法可以适用于我国司法实践。我国《保险法》第50条第1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日本《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16条第1款:“第三条规定的保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发生时,受害人可以政令之规定,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请求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额。”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28条规定:“被保险汽车发生汽车交通事故时,受益人得在本法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直接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据此,学者认为受害人可以直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主张损害赔偿,请求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对受害人负有无条件支付义务。这种请求权是法定的请求权,并且独立存在。当受害人直接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时,各保险人在保险限额内,承担连带责任,使受害人及时、足额地得到赔偿,有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
三、《答复》回答的问题是否适当、全面
《答复》回答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是适当的。因为其将合同自愿原则作为解决在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中约定适用《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和标准,而适用于《办法》失效,而《解释》生效后保险人承担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同时,规定《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只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标准。该规定体现了当事人约定优先适用的原理,也是正确的。在此前提下,保险当事人的约定适用《办法》,该约定当然不依《办法》失效而无效。但是否完全适当呢?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1)双方签订合同时的法律条件是《办法》,而发生交通事故时,适用的是《解释》,而《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比《办法》高得多。如《办法》第37条第8项规定,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而《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适用后者比前者高出近一倍。在此情形下,完全可以适用情形变更原则,而适用《解释》规定标准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因为,法律条件的变化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可归责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使保险合同关系产生的基础发生当初无法预料的变化,若继续维持原有的保险合同,则对被保险人显失公平,所以人民法院有权对保险合同进行变更。(2)责任保险合同属于附合合同,也称格式合同,是指一方实际上只限于服从、接受或者拒绝他方提出的条件而成立的合同。由此法律特征所决定,对保险合同应适用何标准进行赔偿,完全是由保险公司决定的,被保险人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适用了《办法》,而在其失效后,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适用《解释》规定的标准来进行赔偿。这才能充分体现双方的平等。(3)在保险实务中,投保人只是重视保险人承担的最高保险金额,而对适用何标准来进行赔偿,却往往并不关心。但实际上,赔偿的标准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保险金额确定的前提下,只有赔偿的标准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保险公司却时常不向投保人说明该条款的重要意义,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因此,适用《解释》规定的标准,就顺理成章了。(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第3条、第4条的规定,《答复》不属于司法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完全不受《答复》的约束。
另外,《答复》没有回答保险合同中没有约定适用《办法》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的标准,应如何处理。这是其不全面的表现。对此,除了上述理由外,还可采《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解释为适用《解释》规定的标准,而不是适用《办法》规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张新宝,鲁桂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法律精神解析[N].人民法院报,2004-9-22(法治时代B1.[2] 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法律公平的实现[N].人民法院报,2004-9-24③.[3] 主要学者有张新宝、于敏、杨立新,文章分别是:张新宝,鲁桂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法律精神解析[N].人民法院报,2004-9-22(法治时代B1).张新宝,鲁桂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第三者责任强制责任保险[N].法制日报,2004-9-23⑨.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法律公平的实现[N].人民法院报,2004-9-24③.杨立新.机动车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的司法补救---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无过错责任中的过失相抵[N].人民法院报,2004-9-21③.[4] 覃有土.商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33.[5]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规定。[6] 即个人或企业负有应对方的请求与其订阅合同的义务,换句话说,是指对对方的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如我国《合同法》第289条规定:“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即属于强制缔约的表现情形。引自崔建远.合同法(修订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2.[7] 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64.[8] 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DB/OL).http://.2003-3-11/2004-9-28.[9] 《保险法》第41条第3款规定:“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10] 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81.[11] 相关的批评文章见:程啸.论意思联络作为共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意义[J].法学家,2003,(4).黄彤.论不真正连带债务(DB/OL).http:///20040625-000421htm.2004-6-25/2004-6-27.[12] 包括行驶规范和驾驶规范二个方面。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法律公平的实现[N].人民法院报,2004-9-24③.[13] 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DB/OL).http://.2003-3-11/2004-9-28.[14] 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64.[15] 此处的受益人根据该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本法所称受益人系指下列各款之人:一 身体伤害给付及残废给付受益人,为受害人本人。此处的受益人包括受害人本人。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DB/OL).http://.2003-3-11/2004-9-28.[16] 张新宝,鲁桂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法律精神解析[N].人民法院报,2004-9-22(法治时代B1).[17] 王轶.合同法相关问题研究[Z].出版地:山东东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黄河口司法(增刊).33.[18] 该内容参考彭凤至.情势变更原则之研究[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86.396-397.[19]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575.[20] 《保险法》第17条第1款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第五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理解与适用
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第九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前款
(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根据这一规定,实际上是把载有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确认事实的裁判文书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之一种来使用的,应属民事诉讼证据书证之列。应当看到,这一规定对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避免审判人员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和重复劳动,降低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司法实践中,依据已生效的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仍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有必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在一方当事人对已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提出异议或法院在审核证据时认为已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与本庭认定的未决案件事实(以下称本案事实)有矛盾的情况下就更应该慎重对待,以防止如果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确有错误时以之作为确认本案事实的依据可能出现一错皆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既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又有损于法律的尊严。
一、对以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作为认定本案事实依据的局限性之认识
审判实践中,以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作为本案事实依据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时间性上的局限性
已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事实与本案的法律事实之间有时间上差异。而每一法律事实的发生均有很强的时效性。有些“事实”尽管当事人对其有疑议,但因时过境迁,往往无法收集到必要的证据,对其进行证明,可能因此而丧失了举证的机会,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再者,有些事实发生时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被人们所认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显现出其本质,给人们造成认识上的差异。
其二,法官对法律事实认知程度上的差异
诚然,对案件事实认定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真实,因为客观事物不可能再现,所以,法官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所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客观真实而是相对的法律真实。这已成为现代诉讼证据学的经典理论,而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论证、推理、判断就是法官追求法律真实的过程。由于法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个人素质、世界观、方法论等各方面的差异,必然存在着对法律真实认知上的差异,法官自由心证所形成的结果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其三、案件其他证据与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和本案事实之间的关联程度上存在差异
证据对此案事实与彼案事实的证明力因案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千案千面,有的可能是决定作用(近因),有的可能是次要作用(间接力),不宜不加区别地予以认定。鉴于以上诸点差异,故笔者认为,在运用已生效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的时候,法院应当对此事实进行全面地审查,找出其内在联系,根据其与本案的关联程度予以分析、认定,不宜简单地照搬照抄。既不能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一概予以支持,无谓地加重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负担,也不能在案件事实尚存疑点的情况下,对当事人的异议不予理睬,不加分析地对事实进行认定,影响对案件的正确裁量。
二、当事人一方对已生效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提出异议的,法庭应当对确认事实所依据的证据进行重新质证。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向法庭提出以已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来证实自己的主张或法院直接以上述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作为本案定案的事实依据,如果对方当事人对此无异议,那么,提出主张的当事人可以免除举证责任,即“无须举证证明”,作为本案的待证事实就成为了已证事实,法庭在庭审中对有关证据可不再予以质证,可以以此“事实”直接作为本案的事实予以认定。但如果对方当事人对此“事实”提出异议甚或一并举出相反证据的,法庭就应当审查其异议是否成立,其所举的相反证据的证明效力是否足以推翻已被确认的事实,而不应置当事人的异议于不顾,不对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审查、质证而直接对“事实”予以认定。
对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法庭可以根据案情的需要要求主张权利方就此事实重新举证,按《规定》的要求重新确定举证范围和举证期限,并结合证据与证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综合审查。而当法庭根据本案的证据对本案事实作出了与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不一致认定时,当事人不愿再行举证的,如该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直接影响,应明确告知其如不提供证据可能承担的不利后果,不能免除主张权利方的举证责任。
对一方当事人举出相反的证据对已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进行反证的,应当对其所举证据进行质证,找出证据与证据之间的矛盾冲突点,运用证据规则的规定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当事人所举证据足以推翻该“事实”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认定,依据《规定》和对本案事实的认定对案件作出裁判。
三、本案裁判能否直接改变已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这实际上是本案裁判文书在发现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确有错误时的表述问题。当事人对前案事实无异议的或虽有异议但未获法庭支持的,本案裁判文书的表述较为简单,实际上是把前案确认的事实作为证据加以采信就可以了。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已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确有错误的,其表述方法就应该采取另一种表述方式。一般情况下,案件事实认定错误,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解决。如案件已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应先裁定终止原裁判的执行,所以已被提起再审的案件其效力已经终止,此不必论述。对虽发现错误但尚未提起再审的案件,不宜在本案裁判文书中直接对其进行论证、否定,以免在审判监督程序尚未启动的情况下,以本案事实否定了前案的事实,造成两份法律文书冲突的现象,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遇此情况,审判人员可以通过对当事人重新举证并对相关证据进行重新质证情况的表述,综合全案证据,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作出对本案事实的认定,而无须先驳后立。
审判人员如发现已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依法定程序报请本院院长提起再审。对其他法院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的也应实事求是地向其提出建议,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