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为官不为、为官不廉”发言材料(最终版)
“为官不为、为官不廉”专题发言材料
根据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精神,以及镇党委、政府“为官不为、为官不廉”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并把乡镇计生工作摆进去,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摆进去,进行自查和整改,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及整改措施归纳如下:
(一)群众观念比较淡薄。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计生办属于窗口单位,每天来办事的人比较多,我们每个计生工作人员都需要整天在岗待命。有的时候群众在临近下班的时候来办事,我们因为一些个人的事情会影响到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曾经有一个人在中午一点多的时候来办理准生证,我们是该接待还是拒绝接待?接待吧是在休息时间;不接待吧人家已经来了,而且是离乡政府比较远,总不能把办事人员赶出去吧?结果我牺牲了当天中午的休息时间为这位群众办理了准生证。但是当时因为手续不全,办事的群众还有情绪问题,我们接待的只能把群众的地位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公务人员、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群众的质量。
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工作执行比较不力。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上级的一些工作安排,我们往往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将就着完成了任务就行,不去最求质量。比如计生局号召宣传新出台的“单独二孩”计生政策,我们只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村级计生服务员手中,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简单的培训,而没有下大力度将这么一个群众共同期待的“放开二胎”政策宣传到位。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也是依靠村级计生服务员,有时候由于村级计生服务员工作的疏忽,导致有的群众对奖扶政策及奖扶工作存在误解,办理手续和办理证件混淆不清,本来已经办理了领钱的手续,有时候一听说独生子女领钱,就又大老远跑来咨询,给群众造成了不必要的不便。有时候奖励金已经到账,但往往当事人不知道,不去信用社领取,而跑到计生办咨询,重复跑路。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宣传和执行中存在不力。
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能力不强。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自己在计生办主要负责计生人口统计和奖励扶助的审核上报,平时由于懒于学习业务知识,有时候群众来办事的时候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不得不向县计生局咨询,影响了办事效率。比如在办证中遇到跨省办理的人员,在办理奖励扶助的时候遇到好长时间以前就已经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但是一直没有领钱的等等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就得请教县计生局相应的管理部门。平时不注意学习,导致了自己业务不精,工作能力不强,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需要改善的。
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四)工作标准不高。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在平时的工作中,安于现状的每天上班下班,再上班再下班,觉得只要上班在岗,平时计生局及乡镇安排的工作只要做了就行,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不仅不了还得做好,没有真正意义上把群众的所求所需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所在。比如在县计生指导站下乡进行计生普查和体检的时候,只是把工作停留着宣传群众前来体检,而没有把育龄群众的真正所求在宣传的过程中都想到,没有把工作的标准定在很高的位置。
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计生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计生局及乡镇领导的要求,抓好计生办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五)工作不敢担当。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群众提出的要求和需要处理的问题比较复杂,由于自己从事乡镇计生工作时间比较短,往往将这些群众及问题往上推,让他们找计生办主任处理,其实这些事情自己通过平时的学习及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可以处理的,但是就是没有能够担当的习惯。觉得上面有领导,领导处理问题准比我自己要效果好,这样给主任的工作强度也加强了不少。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平时上班时候的纪律问题。
自从在县里租了房,每天上下班都要坐公交,而太安驿公交车的发车又经常不规律,在上下班的时候容易出现迟到早退现象。迟到的现象比较少,因为我每天坐车比较早,而早退的现象的存在了。有时候稍微早点出去等车,等到车的时候也就不早了,而迟点出去的话,又怕没有回县里的公交车。如果有群众来办时候的时候,难免出现不在岗的现象,也难免出现由于自己着急回家而产生的情绪问题。
整改措施:平时注意按时上下班,严格按照“八项规定”要求自己,做好作风建设,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上面是我对于此次学习的感想和自己的整改措施,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者当让位于贤
2014-07-16 09:34 求是理论网
字号:
为官不为,是作风整顿的一块硬骨头。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成果不断制度化的当下,少数干部感慨为官不易,以“要求严了”“规矩多了”为借口,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古代一位普通官员的话,话虽简单,但却是为官者应铭刻在心的。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味人民服务,衡量一个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看在他执政期间,能否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能否安康。若不能做到这几点,哪怕他才高八斗,都不是个称职的干部,人们都不会拥护的。这就是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福”字就意味着应该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们要警惕,以“为官不易”为由,为“为官不为”寻找借口。从表象上看,这些官员是“平庸主义”、“好好先生”,奉行所谓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本质上讲,是缺少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事实上,“为官不为”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抓工作只重表面、不切实际的“虚为”,就是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给群众办事,遇到难题就“不为”,正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庸懒松散,不思进取,遇到事情就“拖为”,做事拈轻怕重,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没有新目标,就是更是享乐主义;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岂不是更为严重的奢靡之风?
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为官者就应该敢于担当,并时刻保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就是敢于干事,清正廉洁就是不要出事,两者虽然看似有一定矛盾,但其实是统一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之中的。只要干部信念坚定、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完全能够做到问题面前敢上前、原则面前不动摇,既敢干事、干成事,又不会出事。当然,敢于担当,需要干部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增强担当本领。
当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离不开好环境和好的制度保障,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应该树立这样的导向: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资历就有位,甚至是不出错就有位;不能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让不干事的人安安稳稳。只有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官诚然不易,但其实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既然做了官,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主动让位于贤。为官不为,要你何用?
第三篇:为官不为总结
开展懒政怠症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活动总结
蔡楼小学 2015.10.22
蔡楼小学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正风肃纪,11月初,根据县教育局确政办〔2015〕82号《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做“良心教育”为主题,积极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突出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既贻误发展,又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根据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切实防止和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中“为官不为”的倾向,进一步弘扬担当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结合教育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抓住契机,学习动员,统一干部认识
10月初,收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文件后。党支部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活动方案,作出活动布署。
在行政扩大会上支委成员、工团组织成员会聚一起,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校长蔡绍尼同志指出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和“20字好干部”标准,促进全县教育系统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师德师风明显转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增强,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党性观念,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理。知道了“为官不为”也其实是一种腐败。主要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想其事,不主动作为,既贻误发展,又严重损害党和学校的干部形象。我们一定要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的倾向,自觉地成为一名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有所作为的好干部。
二、开展“良心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师风讲座
利用周前会时间,校长蔡绍尼同志在全体教师会上宣传了《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通报了学校干部的开展情况。指出,作为普能教师,我们虽不是有多大权力的干部,但我们在几十个家长和学生面前还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服好务,要主动服务,要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其实,搞教育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也不需要什轰轰烈烈,只需要做我们应该做的,把应该做的做好就足够了。在浮躁与喧嚣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相互激荡,各种教学模式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经验层出不穷。教育人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现实中,让自己的心中始终有一把尺子,衡量自己的得与失,真做教育,做真教育。这个尺子就是自己的良心,要做有良心的教育者。
良心来源于责任.做有良心的教育,就是做任何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假如连自己的良心都对不住,还有何脸面说我们做的是教育。要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责任是什么?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人。只有心中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时刻想着学生的快乐成长,我们的脚步才能坚实,才能去掉浮躁,坚持本真,让教育真正成为让人成为人的事业。
良心体现于真爱。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良心变成对学生的真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卢梭说:“热爱能够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爱。”只要你心甘情愿的为学生的成长做事情,方法和途径就会变得简单,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懂体现于真行。懂了才能让自己的行动有效,懂学生其实就是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就是懂教育教学规律,就是懂教育发展规律,只有你懂了,才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们,让他们接受的积极主动快乐幸福。
做有良心的教育,听起来似乎调子很低。其实,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真正做到这一点也相当不容易,做有良心的教育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更是我们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才能让每一朵在我们校园炫出自已灿烂的色彩。
三、在学校干部队伍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对照“为官不为”重点整治的十条现象,查摆我们自身还存在的问题。大家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找到“为官不为”中还存在的现象:少部分人工作不在状态、有得过且过思想,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现象;部分人存在消极畏难、逃避责任,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也有情绪化严重,因某事不合自已的意就消极怠工,不愿干事的现象。有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严重,是非不分、奖惩不明,推辞责任、逃避责任的现象。有不敢接受新任务,不敢挑重担的现象。
对“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家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认清实质、深挖根源。一是学习不够。政治理论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少了,总认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干好,其他学习都无关紧要。二是精神追求不够。受社会普遍存在的重事务工作轻理想诉求、重利益获得轻信念取舍的影响,削弱了我们的精神追求,放松了我们的自我要求,队伍的忠诚意识、大局意识、敬业精神有所弱化。三是党性修养欠缺。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不强,提升自我素养的标尺线不高,缺少争先创优的劲头,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气,精神状态不够振奋,奋斗意识有所弱化。当工作繁重、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任务,降低了工作标准,不求质量。四是进取意识不强。认为工作上按部就班,只要规规矩矩地按条款、按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不出错,不添乱子,也就问心无愧。不求冒尖,但求稳而不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给自己树立起跨越的高标杆,缺乏向更高目标追求和奋斗的激情与勇气。
四、在反省中进步
通过近一个月的“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反省自我。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增添了勇气,增强谋事、做事的动力。现在,从值周、巡查、教研、课堂及各类事务工作中看得出,大家的工作状态得了改变,比以前更敬业了。缺位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杜绝,不在状态、得过且过思想有了转变。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现象少了。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少了,大家开始主动帮忙,现象多了。情绪化严重部分人也开始有了转变,愿意与人合作并承担安排的任务了。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正为为我们蔡楼小学师生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工作。一个凝聚人心的共识正在形成: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的干部一员,我们一定做到在其位,谋其事,让每一朵炫出自已的色彩,这是我们的荣耀和快乐。
第四篇: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对“为官不为”论述的体会
今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到了“为官不为”这一现象,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这些情况,过去也有,为什么当前表现得比较突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讲话中提到三个“区分开”,即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了;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该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
自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大为改观,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之风大幅收敛。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钱不拿了,事却比以前变得更加难办,甚至不办了,推诿扯皮,情况多了。应该说是新形势下出现的的新问题,如不解决,对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
“为官不为”还概括为:一是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触及利益得罪人,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二是精神状态萎靡,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平时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三是对新常态下适应比较慢,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四是该拍的板不敢拍,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五是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还有观望,看看形势再说的错误思想,能拖就拖。六是管得严了周身不舒服,以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既不拿好处也不办事,是一种消极对抗。
习书记提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不为”者人为把“守规矩”、“干事业”对立起来,说白了是患上了综合性疾病,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陈旧的“依赖症”,迷恋官本位的“成瘾症”。
“为官不为”现象直接影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事业发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因此,要深挖病根,找准病灶,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综合施治,对症下药,根治“为官不为”毒瘤。
中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广大党员领导面对的是一个重大考验期,也是从政理念,从政方式的转型期,调整期。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其位谋其政是本分。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是准则。为官须有为,不为须问责。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干净但不干事也要问责。“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强化责任担当,心里时刻装着人民,装着事业,夙夜在公,忠诚履职。只要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就要全力以赴去干,真正干出成效。
作为一名党员要加快转型,做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引领者,用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把握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学中干,干中学。要提高法治素养,学会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凝聚共识,规范行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强化红线意识,系好“安全带”,增强工作的原则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第五篇:为官不为
无为怎能治
不做如何发展
-----浅谈“为官不为”的表现及危害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要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一种警醒和鞭策。然而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不同形式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落实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动刀子”“出重拳”。
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化、“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的实行、反“四风”的持续发威和限权问责的推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然而,领导干部中也滋生了“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问题。新形势下,“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式主义之风依然存在。
首先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当下有些领导搞工作热衷于开会发文件不讲务实精神,做表面文章以求得上级的满意。例如有些单位开展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又不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只求“轰动效应”,在准备不充分,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就匆忙开会下发文件,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从而浪费了国家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在领导面前不讲实话,不报实情,报喜藏忧,讲问题避重就轻,讲成绩夸夸其谈。比如有些领导在开展活动时,活动刚一开始就说“效果十分明显”,吹得天花乱坠。而在出现问题后,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么样撇清责任,而不是如何挽回损失,如何总结经验教训。不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干群之间的关系。
再者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把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当做是金科玉律,不吃透精神,不注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去执行。有些单位搞政治教育活动,只注重在会上传达精神,做笔记、写性的体会,而不是想着如何把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去。片面的认为想到就是做到,从而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而不是已经落到了工作实际中,让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二是官僚主义仍如跗骨之蛆一样难以祛除。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除了久治难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派”,“为官不为”也有一些“新变种”:例如有的干部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有的干部对反腐倡廉的新态势和新要求有“不适感”,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态度。
其次个别干部“为官不为”,暴露出他们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偏差。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任由个别“为官不为”现象滋生,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再者个别干部“为官不为”,体现了他们担心多做多错多担责,少做少出错,不做不出错的心态,干事怕得罪人,奉行“好人主义”。当官多难也不能成为绕行躲事、推托躲避,“不作为”的“挡箭牌”。如果“不易”就“不为”,假设没有“利”就不出“力”,不仅贻误改革发展事业,更会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如果把遵守党纪和规章制度理解成“多说话、多干事容易出事,少做少出错,混事求多福”,消极应付、碌碌无为,不仅偏离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导向,还将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享乐主义在个别干部的思想里仍然根深蒂固。
首先,慵懒松散、不思进取。在某些干部身上我门可以看到的是“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的工作态度,不思进取,心思不在工作上。开口闭口都是谈享受和回报,工作不主动积极,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某些干部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事业心。每天只想着怎么把这一天混过去,从不想这一天过的质量如何,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从而导致信念动摇,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当前“为官不为”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干部自身角度来讲。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当前,少数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近年来,查处了不少能人腐败的问题,一些曾经干出过成绩的干部落马了,一些干部把为官不易当作“反常”,把为官不为当作“老到”,把“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当作生存之道。
其次从干部考核体系来讲。干部选任考核评价机制上有着较大的改革空间。当前领导干部选任、考核、淘汰等体制机制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和部门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不大。此外,如何防止乱作为、激励有作为,政策界定“慢”了。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而“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尤其是缺失正向激励性的明确规定。导致“可为”界限不清晰,“谁为”职责不明确,“咋为”政策不接地。
再者从从严治党的背景来讲。一些地方和部门从严管理干部氛围仍然不浓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前一些干部为获取政绩往往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如今既要好的结果也要规范的过程,加之传统的“管控型”模式向治理型模式转变,有的干部就消极怠工,不积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办法。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既有上级因素,又有基层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界因素;既有机制体制上的因素,又有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有的虽然有其貌似无奈和合理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消极、被动、应付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为官不为堪比严重的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种表现,它的危害是极大的。
首先是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不作为问题就是潜伏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领导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侵害党和国家的肌体,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在一起很少有人谈干事业的,都在为退休前如何打发时间作考虑,认为当干部不在于飞得多高,更重要的是平稳着陆,平平淡淡地干到退休就行了。这些人整天琢磨业余时间如何玩好,退休以后如何过着恬静的生活。造成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乱象,危害江山社稷。
其次是延误地区和单位的科学发展。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熬资历、保位子,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而谋取私利,将会贻误发展机遇,导致单位甚至地区长期发展缓慢,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难以弥补,最终严重影响单位甚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甚者将拖延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发展。
再者是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领导干部不作为,百姓的事该解决的没有解决,不仅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甚至导致人民群众对领导不信任,有抵触、反感情绪,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甚至出现“仇官”现象,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一些干部不作为行为,群众对之深恶痛绝。
第四是引发更多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的蔓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具有巨大的负面效应和强有力的负面导向作用,毒害了其他领导干部,时间一长,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价值和地位就会被动摇。同时,少数领导干部不作为也导致上行下效,加剧了不作为行为的恶化和蔓延。
为官者当携两袖清风,存浩然正气,然而这只是基本的准则,也是当官的必备条件。但是当领导干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的经济,为百姓谋福利,应该要能作为、敢作为、有作为。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治“为官不为”的坏风气。
首先从选拔聘用的环节入手,选用能作为的干部。治理国家干部其实就像浇灌一棵树,根不正则必长歪,苗不红则难成才。任用干部的素质不高,那么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出现有心而无力的现象。有心而无力对干部本身是一种折磨,最重要的是对区域发展是一种制约,对民生保障是一种阻碍,对人民对高质量生活诉求是一种煎熬。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断绝不作为干部的出现。
其次从提拔干部的机制入手,要提拔敢作为的干部。现下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同时干部的晋升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对干部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个别的上级领导干部一心求稳,怕出新问题,因此不敢干事,不想干事。稳定我们当然要,但是破旧呈新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只有不断的去创造去改变当前的现状,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制度上要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惩治,为敢作为的干部保驾护航。
再者从导向入手,加大对有作为干部的宣传力度。当下各种新闻媒体对腐败案例大肆宣扬,对真正在各个岗位干出实效,有成绩的干部的报道却少之又少,这不止是对大部分干部的不尊重,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误导。诚然,我们干部队伍中有消极的、甚至有犯罪的,也需要人民群众及媒体去监督,但是我们更多的干部是兢兢业业的,是问心无愧的。因此宣扬有作为的干部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一种正确社会风气的引导。
《扁鹊见蔡桓公》中有段话,“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为官不为也是一种病,是会传染的,因此我们要下重药,施猛药,把这种病扼杀在腠理、肠胃,因为这还能治,而等到在骨髓之时,那就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建华
二零一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