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薪火相传育桃李 笔翰墨浓写春秋.书法先进材料doc
薪火相传育桃李 笔翰墨浓写春秋
----实验小学西校区书法教育先进材料
近年来,实验小学西校区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一大特色培育点,可谓下足了功夫,尤其是校长杨秀萍以睿智的目光确立了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默默昧昧营造书香校园,孜孜矻矻弘扬民族文化。
一、弘扬书法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电脑时代的来临,千人一面的字母键盘书写功能成为一种新文化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的书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流淌于笔端的书写精髓在渐渐淡化。然而,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延续几千年凝聚着中华文明,也使世人为之惊叹。民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粘合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丢掉民族文化,惟有传承和弘扬,因此,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这也正是我们大力开展书法教育的根本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加强中学生写字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工程,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更坚定了深入开展书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全校师生形成共识,确立“以字育德、以字促艺、以字益美、以字健身、书法育人”的书法教育指导思想,达到“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让校园翰墨飘香,让学生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感悟艺术之美,养成认真细心的品质,锻炼持之以恒的毅力,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我校始终把书法教育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贴在墙上。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书法教育。
二、健全组织制度,培植书法特色
书法教育,贵在坚持,须有长远的战略设想和阶段安排,要有一整套的教学机制,才能保证教有成效。我校将书法教育列为重点实验课题之一,写入学校五年规划,写入学年计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抓、中层领导、语文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管理及奖惩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年级,责任到人,不仅把书法教育排入课表,同时每天下午用一节课时间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同一时间练字,一二年级练铅笔字,三年级重点练钢笔字,四五六年级重点练毛笔字,分层推进,分步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写字基础。
三、教师书法训练,常年坚持不懈
书法教育,核心是规范,关键是教师。首先,思想渗透。提高教师认识水平。我校利用会议、播放书法教育影视光碟、邀请上级领导和书法界知名人士对全校教师进行书法讲座。从“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这个原始的话题开始,渗透书法思想,尤其是我们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的历史责任,必须写好汉字,才能影响学生。同时,书法还具有修身、健体、静心、达意的功能,凡练习书法之人,其文化涵养深厚,气质高雅,在点画线条之间蕴藏着大千世界朴素的哲理,表达着写人内心涌动的情愫,楷书、隶书、行书兼练,或古朴典雅,或端庄清秀,或静谧安闲,或潇洒飘逸,追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窗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其次,舍得投入。每年学校都要派出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书法教育经验,凡是省市县举行的书法培训班,我校定派出教师参加学习。学校为全校教师购买毛笔、毛边纸、墨盒、墨汁、书画毡、钢笔练习本,用完用坏及时领取,满足练习需求。学校订阅书法类报刊杂志、购买书法字帖。同时学校购买大量毛笔、钢笔字贴放在图书室供老师们借阅练习。每学期,教师练习书法用品将近5000多元。
第三,强化培训。聘请书法家对教师进行书法培训。几年来,我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聘请知名人士,到学校献艺,为教师做书法理论和书写技能培训。老师们在这些书法大家的感召下,默默积淀着书法文化,练就着书法技艺,笔耕不辍,践行着“日进有功”的校训。与此同时,我校利用本校有一定书法功底的兼职教师对全校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开展书法校本研修,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八种基本笔画入手,现场指导练习,更切近教师实际,教师在点画线条的练习中收获着快乐,体会着幸福,感受着艺术的魅力,主动投入练习,进步很快。
第四,搭建平台。坚持“三个一”书法练习工程。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练就书写基本功。1.粉笔字周周练。每周一块粉笔字。在教学楼大厅展示,教师的字迹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全校师生评头论足,大大激发了教师写好字的兴趣和决心。同时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2.钢笔字天天练。学校自行设计钢笔字练习本,每学期每位教师一本钢笔练习作业,每月展览检查一次,促进提高。3.毛笔字抽空练。学校规定每月每位教师要交一本毛笔字,纸张统一发放,书体不限,或创作或临帖,因人而异,进行展览评比,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目标考核。
四、坚守书法阵地,培养学生潜质
针对小学生特点,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科渗透书法教育,以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竞赛活动为手段,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以培育优秀品质为目标,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书法教育活动。1.写字教学,注重“双基”。
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注重基本姿势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在写字课上,对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逐一指导,从八种基本笔画形态,到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穿插搭配,运笔方法等写字技巧,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示范。每节课最多只学习一种笔画,使学生牢固掌握写字方法,为练字课上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练字课上,悄无声息。
写字、书法教育,单凭每周一节写字课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为了把写字教育引向深入,我校抓住校本研修课程改革的机会,重新编排了课程表,语文教师(班主任)辅导,领导分包级段检查指导,一周后再进行一次交叉督导,避免某一年级整体滑坡现象。已显现出出人意料的效果。通过查看,我们反思很多:
反思一:学生在练字时更真。
四五六年级同学用毛笔,三年级用钢笔,一二年级用铅笔,有的描红,有的仿影,有的临帖,有的在老师指导下练基本笔画,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每个同学都有把字练好的强烈愿望,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最大限度的条件。
反思二:学生在练字时更专。
每天下午,领导班子成员不忍心打扰学生练字的气氛,悄悄的走进教室或隔窗相望,一幅幅专注的表情,顿使我们感到学生不是在练字,而是在炼心,在炼一种精神和气质。
反思三:学生在练字时更静。
每到一个班,都会发现,学生在练字时,教室里一改往常喧闹,是那样出奇的安静。仿佛听到笔在纸上走动之间,点画线条孕育之中,或运气发功,或神采飞扬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涌动,在升华。
反思四:学生在练字时更纯。仔细观察,当你看到一名同学练好一个字或一页字时,他们会自我欣赏一番,嘴上不说,脸上已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你看到的是一颗颗纯朴的心灵。反思五:学生练字,班风更正。
我们调查了几个班的几名同学,他们说,练字以来,有的同学中午到校就开始练字,班里状况明显好转,就连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也文明多了。
3.“书画展台”,彰显魅力。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致力营造书香校园。为使师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每年在师生中广泛征集书法作品,统一尺寸装入镜框,年年更新“书画长廊”,使更多的书法新人走入“书画长廊”。也许这些作品还很稚嫩,远远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它是师生自己亲笔书写,耐看想看,课间课后,欣赏玩味品评指点。颇有孤芳自赏的韵味,却能吸引师生驻足观看,共同提高。4.学科作业,动笔不苟。
书法教育不是单一的书法教学,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我校要求,从教师做起,板书、作业批语字迹必须规范做学生的榜样。各科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技能认真辅导,达到“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学校还制订出书面作业书写要求,每月检查评比展览一次学生作业,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加大考试卷面分数比例,促使师生平时书写的规范。5.特长班里,人才辈出。
我校为满足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的练习需求,开设了钢笔、毛笔两个校级书法特长班,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练习40分钟,分别由两名书法教师辅导。这些书法爱好者,身居书法专室,备受艺术熏陶,相互切磋技艺,在老师的辅导下,或仿影或临摹或创作,个个全神贯注,他们每写完一张字,都要悬挂起来,让老师和同学点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书法特长班从2008年成立之日起,到现在从未间断,培养了书法特长学生一批又一批。
诚然,我校在书法教育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书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日进有功。我们坚信,“默默昧昧,其光必远”。借书法教育这一平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书法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第二篇:精心耕耘育桃李 无怨无悔写春秋
精心耕耘育桃李 无怨无悔写春秋
——乐都县首届“孺子牛园丁奖”教师徐小莲先进事迹
徐小莲同志是乐都县达拉土族乡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这个1993年走上教师岗位的女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从教十九年来,她严于律己,注重身教,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实践着一个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她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地、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骨干等荣誉称号。在今天看来,她无疑是成功的,那么,在成功的背后,她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社会赋予教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恪尽职守,努力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徐老师深知这一点,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担任达拉乡春洒小学校长,她都努力做到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她一直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高尚的师德。
1993年,不到二十岁的徐小莲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到达拉土族乡这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执教,这一教就是十九年。期间,她从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山区教师而失意过。十九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一心一意扎根山区。她眷恋山区这片黄土,眷恋山区的孩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洒下了滴滴汗水,奉献了火热青春、融入了浓浓深情。她常说:“我肩上的担子,一头担着责任,一头担着义务,就是这份责任和义务让我牢记使命,踏实工作。”在讲求公德,崇尚师德的今天,她就是用这份深深的责任感,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楷模,同行的典范。她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作为教师,着力点就是爱学生,她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她曾用爱心,扬起了学生心海的风帆。十九年来,她当过班主任,做过语文教研组长,担任过学校纪检监督员,做过少先队辅导员,变的是岗位,但始终不变的是她的执着和爱心。在上好课,教好学的同时,她始终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母爱。她的语文课,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时她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上,有时她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有时她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在她的课上,学生们全神贯注,没有思想开小差的,没有偷懒应付的,更没有迟到的——她的课,学生真的爱上!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处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去开辟人生的道路,用丰富的知识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窗,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灵。有一年,在她的班里,有一个学习成绩较差,而且还有打架、偷东西等恶习的男同学,同学们既讨厌他又怕他,她有时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火气,当众训斥这位学生,但事后她认真反思,觉得这样做很不妥。于是,她转变工作方式,通过家访、谈心等途径深入了解这位学生,并经常给他做思想工作,如果他稍有进步,就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这位学生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不再打架了,也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学习上也能上进了,成绩也明显有了好转。在十九年的教书生涯里,徐老师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交往中的挚友,成长中的导师。多年来,她所带的班里,父母进城务工的学生一直比较多,这些学生的父母有的半年回一次家,有的一年才回一次,有的甚至常年在外不回家。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为此,徐老师用自己的电话让学生每周一、三、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父母联系,和父母说说话,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的这种做法,不但得到了家长的赞同,同时也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她还经常利用班、团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她细致无微的关心下,这些学生都能自强、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她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在教学上,她出类拔萃,在学校管理上,她也毫不逊色。1999年到2004年她曾担任达拉乡春洒小学校长,在这期间,她针对学校实际,尽自己最大努力,在中心学校及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改造危房、美化校园、精心布臵办公室,使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她教育教学管理,在她任职期间,学校综合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山区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徐老师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总结,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也深入钻研,勇于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中,她顺应改革潮流,立于潮头、勇当潮手,将课改作为自己的一项重大任务,不断钻研,努 力探索。同时,她还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习园地》等多种语文教学刊物,旁征博引,汲取精华,在教育教学方面准备了充足的第一手宝贵材料。她始终认为,成“教书匠”容易,成“名师”难,谁都没理由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要让自己的工作始终有“源头活水”,就需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学无止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多年来上级部门对她的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5年4月她荣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育才奖; 1998年12月被评为乐都县“注.提”实验教学优秀教师;2000年12月被评为海东地区优秀教师; 2000年、2001年她被达拉中心学校评为优秀校长;2001年7月被评为乐都县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在“名师工程”认定中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2009年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并多次获奖。2002年7月她在全县复式教学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2年10月在全县第一届课堂技能讲课大塞中荣获二等奖;2004年7月荣获第三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04年7月制作的教学投影片《看图说话学拼音》荣获乐都县“鸿瑞杯”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优秀奖;2004年9月被评为海东地区教学能手; 2010年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爱心包裹项目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十多年来,徐老师怀着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了工作,她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就吃 点方便面对凑一下,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她感到身体不适,体力不支,2011年,她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医生建议她及时住院治疗,但徐老师说:“那万万不行,学校还有好多事儿,我又是班主任,我不能住院”,为了学生,她没有向学校请一天假,而是在医院开了点药,边上课,边吃药,整整坚持了一年……“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一位人民老师豁达的胸怀、高尚的境界、无私的爱心。
她付出了心血,献出了爱心,迎来的是鲜花和赞誉,生活向她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她没有把荣誉背在肩上,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中。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是专注地望着绿荫的。”她希望自己终身在教育园地里做一片叶,干一辈子叶的事业——虽然不能直接品尝美味的果实,但只要闻到花香,看到浸有自己汗水的果实压满枝头,就心满意足了。绿叶奉献给大地,她把自己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说这是她无悔的选择。
用爱筑起心中的圣坛,花和果的事业更加辉煌,生命的燃烧需要信念的支撑。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上,徐小莲老师前面的路还很长,为了明天的希望,相信她会朝着自己认准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者:教育局 朱宏林)
第三篇:【寻美征文】《真情育桃李,大爱写春秋》
真情育桃李大爱写春秋
百度文库用户lilli1231首发,谢绝转载
【序】当周光荣老师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我竟然有点疑惑,他就是省级模范教师吗?——瘦弱矮小的个子,黝黑中带点蜡黄的肤色,布满皱纹的脸上写尽沧桑与艰辛。身着白色衬衣和黑色长裤,有点旧但是整齐熨帖……要不是介绍他真的不相信他就是在农村小学奋斗三十八年的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周老师,不相信他能靠微薄的工资来资助无数的贫困学生,不相信在家庭遭遇不幸之时仍然能坚强地站在讲台上为孩子讲课,不相信在年龄大精力衰退之时仍然不甘落后,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有太多的不相信,因为他太瘦弱,太普通,太贫穷,太不幸……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却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师魂的内涵,用真情培育桃李,用大爱写就教坛春秋。
下面的文字就是对周老师事迹的描述,其实用语言来概述周老师三十八年的奋斗与付出,真的是太苍白太无力了……
寒暑交替,花谢花开,在杉木乡小学周光荣老师用粉笔书写了三十八个教坛春秋,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世沧桑清贫,一腔沸腾热血,一胸坦荡欣慰。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教师;大小伙子---青年---中年---老年,不同角色的变换和不同的年龄层次都记录着他在教育这块热土上的成长历程。从1971年从教之日起,他就誓言把自己一腔赤胆忠心,一生志向抱负,矢志不渝的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具有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勤劳,吃苦耐劳的本色。几十年如一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一如既往,始终如一。1985年他调到湛畈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主管学校的教学工作,因为学校人手紧,他一个人身
兼数职。既是教导主任,又是辅导员;既是实验员又是图书管理员;既是班主任又是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每天天不亮他就亮起灯在办公室里伏案而书,晚上他披星戴月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还经常挑灯夜战。工作量是别人的好几倍,尽管这样,繁重的工作不但没有让他退缩,而且在他担任教导主任期间,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都是有条不紊,教研效果明显,教学成绩总是在全乡名列前茅,深受领导同事的赞赏。
1987年至2001年受领导重托,他一直担任小学校长。1989年,他担任黄榜小学的校长,同时也兼带两个班的数学。因为该小学地处偏僻,老师们工作涣散,缺少热情,爱拖拖拉拉,请假迟到现象严重。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他决定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每天提前到校,打扫办公室卫生,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检查学校卫生等情况。而且在工作期间,他从来不因为私事请假耽误一节课。记得好几次,因为严重的咽喉炎和牙周炎的发作,他几乎不能发声,而且连稀饭都难以下咽,只能靠喝一点点米汤。尽管这样,他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上课。最后老师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提出为他代课,让他回家休息。就这样在他的感召下,学校老师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再也无人无故请假迟到了。
作为校长还得时时处处为学校发展着想,只有好的环境,好的管理制度学校才可以有好的发展。1998年,正是“普九”阶段,他当时所在的黄榜小学校舍是已确定为危房的土木结构,明显不达标,他构想新建教学楼,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当时贫困落后的村庄谈何容易?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多少个夜晚向村民动员,找领导争取,几乎是磨破嘴
皮,踏破鞋底,并且带头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3000多元钱,在多方的努力下,终于使一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同时为迎接普九验收,完善软件档案,他以校为家,带领老师们加班加点,又是甚至是通宵达旦。最后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检查,并得到局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在领导岗位上他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可言,有的只是一位农村汉子的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教书是教师的天职,几十年以来他立足岗位,刻苦钻研业务。他深知要教好学生,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他经常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的时间,学习了小学数学,从三年级开始,逐册逐页地做例题、习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小学1-6年级的数学教材教法。又参加函授学习取得了后续学历。三十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校本教研,虚心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过硬,勇于创新,改革教法。多年以来他一直教两个班的数学,在每年的上、下学期全乡统考中均占中心校同年级的前3名,多次获乡教学质量奖。
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得要有一颗爱心。在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遇到很多家境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或者天性顽劣,学习缺少主动性,生活习惯差。而周老师总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他们,关爱他们,鼓励他们,重树他们学习的信心。生活上他用父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衣服脏了破了帮他们洗洗补补;头发长了带他们理;学习用品没了帮他们置办……,孤儿黄金从小失去了父母,上学前是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浪儿,进入他班后,他在生活学习上都给予了他最大限度的关爱。并且把他带到家里,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黄金就这样和他同吃同住了五年,直到他进了初中。关爱不是作秀,关爱源于点滴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却需要细水长流。做一天容易,做两天容易,但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要有耐心,坚持“持久战”。
2006年,他班的留守学生周大龙和周小龙兄弟俩,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因为俩孩子特别调皮,爷爷奶奶又溺爱。所以养成了任性涣散不爱学习的坏习惯。俩人经常背着爷爷奶奶逃学,背着书包四处游荡,放学时间回家吃饭,上学时间背着书包上学。学习成绩是一落千丈。了解情况后,他决定对他俩包接包送。每天吃早饭后早早地来到他们家,亲自把兄弟俩接到学校,放学后再把他们送回家。晚上还去他们家把落下的功课给补上。并且还经常和他们谈心,教育他们要热爱学习,尊重孝顺师长。此外,他还经常和他们的父母联系,反馈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醒他们多关爱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片苦心总算没白费,孩子被他的诚心,耐心和父亲般的爱心深深打动了。他们学习认真了,再也不逃学了,而且也懂得尊敬老师孝敬老人了。至今,孩子的爷爷奶奶总念叨着:“周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啊!”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足以让每位教师警醒,无论孩子是一块美玉还是一块顽石,他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去雕琢,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当校长就要当好校长,不当校长也要当一名好教师,他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2001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
长,他主动让贤,从校长的职位上退下来,让那些年轻人能有更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他并没有如有人说的“无官一身轻”,他卸任并没有卸担子,他卸职务并没有卸下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他把自己多年来当校长的经验一一传授给新上任的校长,并向他介绍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以一个老者的形象来引领年轻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素质是每况愈下,工作起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眼睛,现在已经戴上200度的老花眼镜,看书备课批改作业往往是力不从心,工作起来效率也低。所以他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虽然这样但是他从不向领导提出任何条件要求,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无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事他都是尽他所能。长期以来,他一直跨年级带两班的数学,教学效果显著,在每次乡统考中两班成绩都稳居前四名。
自古忠孝难两全,事业家庭难以兼顾,在事业顺意之时,他只能将对家人的愧疚之心埋藏于心底。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位伟大的女人”,他虽然算不上成功的男人,但是在他的背后却有着一座坚实的靠山,那就是他的妻子——一位普通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这么多年以来,正是因为她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才让他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他没有给予她富足舒适的生活,没有为她分担家里繁重的劳务,作为男人他有愧于她呀!当面黄肌瘦满脸沧桑的妻子从破旧的衣服里掏出一叠钞票叫他捐出去建新校舍的时候,当看见妻子在烈日炎炎下还在地里劳作的时侯,当妻子数九严寒在刺骨的水里为他的学生洗衣服,昏黄的灯下为学生缝补衣服的时候……,他更是满腹心酸与愧疚。这个清贫而又温馨的家让他倍加珍惜。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在2007年的暑假,祸从天降,他唯一的女儿----抱养18年的女儿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乖巧的懂事的女儿瞬间就没了,他和妻子顿感晴天霹雳,天崩地裂。一向坚强的妻子再也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悲痛,病倒在床。“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女儿的离开让他痛不欲生。他责怪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睁开双眼看看,为什么连他唯一的女儿都不能为他留下!女儿离开后才发现对女儿关心的太少太少,如果对女儿身体多留心点,如果对女儿生活多关心点,也许病魔就不会降临到可怜的女儿的身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和对女儿的愧疚让他几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大脑一片空白。当他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时,组织上给他送来了温暖与关心,同志们给了他关怀和帮助,孩子们给他送来了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他知道他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应该坚强,要做一条响当当的硬汉。女儿虽然失去了,但是他还会拥有更多的儿女,他的学生都是他的儿女。于是他强忍悲痛,振作精神,化悲痛为力量,重新站在了讲台上……
三十八年来,他是一名甘守清贫的老师,但是他更是一名精神的富有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人生的写照。他认为教师虽然是一个平凡得职业,但平凡中照样能书写出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他将用他的余生作春蚕,为人梯用真情育桃李,用大爱写就教坛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