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标审核要点
包工工程项目队贯标工作审核要点
一. 说明
1.各项的编号与公司《程序文件》相同。
2.详细规定参见《程序文件》和阿代处《质量管理办法》
二.相关各要素要点
4.5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1 文件的分类
4.2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状态 4.3 文件和资料的编号
4.4 文件和资料的编制、批准和发布 4.5 文件和资料的发放 4.6 文件和资料的更改
4.7 文件和资料的换版和作废 4.8 外来文件的管理 6 记录
6.1 文件发放、领用登记簿 6.2 文件更改申请单 6.3 文件更改通知单 6.4 文件销毁申请单
4.9.1 施工准备过程控制程序
4.2 技术准备
4.2.1 招标文件及图纸的会审 4.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2.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a 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b 施工方案的选择;
c 单位工程施工准备计划;
d 单位工程交底计划; f 施工平面图。
4.3 编制施工质量计划 4.4 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4.4.1 关键部位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在关键部位施工前编制完毕并报驻外机构批准后下发各作业班组执行。5 质量记录
5.1 图纸会审记录 5.2 施工前现场记录
4.9.2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4.1 项目管理与控制
4.1.1 公司海外业务部/援外部负责审查项目经理资格,确保所选择的项目经理与所承担的工程规模相适应.确保项目工程师具备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和任职资格。
4.1.3 驻外机构负责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进行审定和批准。项目工程师负责根据条件的变化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4.1.6 对于关键部位施工,项目工程师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在通晓施工工艺、质量和操作要求后上岗。
4.1.7 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对关键部位施工进行检查,对有特定要求的项目要检查其执行情况。5 单位工程的控制
5.3 驻外机构应保证项目经理部各工种人员齐备,保证施工所需的管理和操作人员按《人员培训控制程序》进行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后方可上岗。
5.10 项目质量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各种施工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驻外机构也对上述记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5.11 公司人事处负责按照《培训控制程序》对质量负责人或其他质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
分部分项工程的控制
6.4 项目质量负责人对特殊工序(如混凝土和砂浆搅拌)的过程参数(如配合比和搅拌时间)进行复核和监控,并保留记录。
6.5 项目工程师负责审查从事特殊作业的施工人员的相应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备相应的资格。特殊作业人员培训管理按照《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质量记录
11.1 图纸会审记录 11.2 施工前现场记录 11.3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4.10.2 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4.3.1 分项工程检验和试验。4.3.2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a 分部工程完工后,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6 质量记录
6.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6.2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4.10.3 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4.1 技术质量负责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确定最终检验和试验的项目、方法和依据,并由项目经理审批。4.4 技术质量负责人在项目通过最终检验、试验后,组织汇总所有质量记录和资料,经项目经理审签后编入工程竣工文件,作为向业主提供工程满足合同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
6.1 工程竣工申请表
4.13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4.2 不合格品的报告 4.3 不合格品的评审 4.4 不合格品的处置 6 质量记录
6.1 不合格品报告单
6.2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6.3 产品返修审批单 6.4 产品降级使用审批单
6.5 产品报废审批单 4.14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1 纠正措施 4.1.2 原因分析 4.1.3 制定纠正措施 4.1.4 审批纠正措施 4.1.5 落实纠正措施 4.2 预防措施
4.2.1 发现潜在的不合格
4.2.2 潜在不合格的报告及处理 6 质量记录
6.1 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记录 6.2 纠正/预防措施审批单
6.3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
4.15 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
按照各项具体规章、制度操作。
4.16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1 质量记录的标识
4.2.3 质量记录由各有关当事人签字、盖章方可有效。
4.3 质量记录的收集、编目
4.3.1 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质量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定期编目,作好归档准备工作。4.3.2 质量体系要素运行中必需的质量记录由各管理部门收集、整理和编目。6 记录
6.1 质量记录归档登记单 6.2 质量记录借阅登记单 6.3 质量记录处理审批单
4.18 培训控制程序 4 工作程序
4.1 培训的范围
4.1.2 对转岗或换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4.1.4 承包的工程项目所要求的特殊岗位培训。4.1.5 对全体员工进行贯彻ISO9000标准的培训,尤其是领导层和审核人员的培训。4.2 培训计划的制订及审批
4.4 培训记录
第二篇:知识产权贯标审核
1.审核时一般会分为两个办公室同时进行,每个办公室给审核老师配备一个陪审人员,负责传达信息等;各个部门所对应的程序文件、各个部门的职责、各个部门处理工作的流程、企业的知识产权方针、知识产权目标、企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状况、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的人数等都要准确(根据文档的内容)的回答出;
2.首次会议之后一般是管理者代表带领审核老师参观一下企业,介绍一下企业的基本情况,各个部门的办公地址,我们企业取得的其他证书如CMMI3或CMMI5等通过间接的渠道告诉审核老师,让审核老师对企业有一个很好的额印象;
3.企业的人员包括管理层人员都要让审核老师感受到企业很重视这次贯标活动,即使我们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记录文件整理的不好,但态度一定要好,让审核老师觉得受到了重视;
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上的知识产权目标和我们整理的知识产权目标和知识产权目标分解等是相对应的; 4.管理层(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 a.企业的知识产权方针;b.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c.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d.企业如何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e.企业如何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f.企业如何确保满足知识产权管理的各种资源的配备等。5.知识产权小组:
a.知识产权的职责是什么,由哪些人员组成;b.一个完整的专利、软著或商标从申请到取得的一整套完整的资料;c.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软著)有很好的归纳整理,可以很方便的展示出来(最好能够做的很有规律,给审核老师展示讲解一下);d.审核老师需要什么文件,能够很配合的去整理出来等;e.《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审批表》认真整理; 6.产品研发部:
a.能够整理出三个完整的项目,把项目的各个阶段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审核老师;b.准确回答出所在部门的人数,现在同时在进行的项目;c.所在部门的职责是什么;d.今年的知识产权目标是什么;e.做知识产权的检索是在什么阶段(一般是在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f.认真整理出三个项目中的每一个记录文件,一定要认真,不然很麻烦; 7.行政人事部(采购):
a.所在部门的职责是什么;b.培训计划及相应的完整记录(包括培训计划表(16年和17年)、每次培训的申请表、签到表、培训记录表);c.至少三套的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如果在劳动合同中没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款,能够解释为什么没有(一般是有签订保密协议的,对入职的员工有做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表));d.对核心的离职员工(核心的开发人员、管理层人员等)有作离职员工面谈记录表和离职员工资料交割清单;e.知识产权的奖励惩罚措施,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奖惩制度》,记录文件结合财务部的《知识产权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金发放登记表》、《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表》,这三种表格的金额相互对应;f.采购合同中是否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款,如果没有的话,做一份补充协议或者合同附件,明确采购合同中有涉及知识产权时,知识产权的权属、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信息; 8.市场部:
a.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企业的市场、部门的人数;b.现在销售的产品有几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有没有参加过展会,如有的话,把最近参加展会的所有材料整理出来(包括自己产品所涉及的专利、专利的数量、软著、软著的数量、有无商标等,所涉及的专利、商标或软著的持有人的信息,与同行竞争对手产品有什么优势,同行竞争对手的产品所涉及的专利、商标、软著的信息,及持有人的信息);d.《知识产权风险监控记录及防范预案》、《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报告》在 知识产权小组的文件夹中,要认真填写;e.制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规避方案; 9.财务部:
a.《知识产权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金发放登记表》、《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表》三张表整理完整,包括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获得知识产权的奖励费、专利、商标、软著等的申请费、维持费等、培训费、购置知识产权专用的软件的费用、知识产权检索的费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所花费的费用等),注意表格数据要相互对应。
第三篇:贯标审核总结
贯标审核总结
领导层审核:
1.请最高管理者介绍企业情况(人员、设施、企业性质)回答要点:
企业人数、技术人员人数、机械设备、办公设施、企业性质
2.了解产品情况,查看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3.了解体系文件变化情况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变更为C版,质量目标变更
4.组织机构、职责及变化情况
5.质量方针(变化、评审及适宜性)
回答要点:质量方针内容、未变化、管理评审时对质量方针进行评审,每年一次
6.质量目标(变化、评审及适宜性)
回答要点:质量方针内容,已变更,变更的地方,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目标得适宜性进行评审,每年一次
7.针对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对员工培训的方式?
回答要点:通过生产会、安委会对各部门主管、项目部领导进行传达,再由各部门主管、项目部领导传达给职工,质量目标变更后对全体员工进行讲解,介绍。
8.请问管代对体系监视和测量的方法?通过那些方法可以改进管理体系?
回答要点:通过内审、数据分析、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提高、对质
量目标完成情况检查等对体系进行监视和测量;通过质量目标不断改进,提升管理工作。
9.建立体系至今的改进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
回答要点:
10.从那些方面体现了我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产品还有哪些不满意,讲如何改进?
11.内审作了几次?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哪些方面做得好?
回答要点:做了一次,具体日期,数据分析做的不好,项目部之间有差异。
12.管理评审输出
回答要点:针对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哪些需要改进,重点是那些方面存在不足,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总的目标的完成情况(要数据),针对改进方面,制定了哪些措施,落实情况。
13.施工中有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14.贯标以后能给企业带了那些好处?
回答要点:管理上了档次,统一了管理,质量管理更严格了,招标用,提高了效益,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办公室:
1.介绍本部门人员职责、分工
2.质量目标由办公室主控,各部门的分解目标,应报办公室进行审批。应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进行定期(按月、季、年)的考核,总结目标的完成情况。
公司的质量目标应在管理评审中进行评价和做出必要的修订,以体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持续改进。
2.内部沟通,需要沟通那些内容?上下级、部门之间、项目部之间怎样沟通、传达?
生产会:由办公室组织,冯段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月6日开,对上月工作总结,布置下月计划,抽查一份会议纪要。
目标考核会:由办公室组织,谷段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月生产会之前召开。抽查一份会议纪要。
安委会:由办公室组织,谷段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月生产会之后召开。抽查一份会议纪要。
经济分析会:由办公室组织,冯段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抽查一份会议纪要。
内审、管理评审组织,协调,管理评审报告网上发布。
办公室内部召开室务会,出示会议记录。
3.文件控制
3.1抽查有效文件清单
3.2抽查文件发放纪录,应保证各层次机构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3.3抽查文件,应有编、审、批,并且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3.4抽查作废文件通知单,是否将作废文件全部收回,并进行销毁,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3.5抽查文件控制执行情况检查记录,每半年对文件控制程序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4.数据分析办公室是主控,需对哪些数据进行分析?怎样进行分析?
4.1文件适宜性分析,4.2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分析,4.3顾客满意度分析
4.4施工产品质量分析
4.5供方分析
4.6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运行情况及发展的趋势。
5.管理评审
5.1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安排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时间间隔。
5.2是否有明确的评审记录证实:
评审时考虑了:内审结果,顾客满意度调查,质量管理各过程的运行情况及工程质量的情况,已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情况,对以往管理评审确定的改进要求的落实、跟踪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对质量管理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评审的结论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及改进点,对提高工程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采取的措施,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所带来的资源需求。
对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改进措施及资源需求的配备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
6.内审
6.1内审计划
6.2内审员证书
6.3不合格报告
6.4内审报告
人力资源部:
1.介绍本部门人员职责、分工
2.质量目标:部门的,个人的,应有编、审、批
3.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4.项目部人员上岗情况
5.人员能力评价
6.查岗位证书,学历
7.劳务分包,资质、对分包的考核,
第四篇:2015年贯标内部审核计划通知
2015年贯标内部审核计划通知
公司各部门、项目部:
经公司研究决定,2015年贯标检查项目,内审小组成员,内审时间确定如下,望各部门按照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层文件”要求执行:
一、内审时间:2015年6月9-10日,二天。
二、内审小组成员:徐翠平、田华、陈洋、张燕峰、杨沫、李秀青、张庆峰
三、被审核部门:公司领导层、办公室、人力部、经营部、合约部、物资部、工程部、技术部、企划部、财务部
四、检查项目:
1、总包工程: 国元通国际商务大厦
2、市政工程:海淀区大西山风景旅游区西埠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西埠头西路道路工程
3、土方工程: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工程土建施工11合同段土方工程
4、钢结构工程:实验仓钢结构工程
5、机电工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拆迁重建科研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地源热泵工程
北京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5.18
第五篇:贯标内部评审工作要点摘录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一、总体要求:企业应按标准的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并持续改进,保持其有效性,并形成文件。评审要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综合因素,适应其发展现状;
企业等方面产权管理体系是否遵循PDCA循环,具备持续发展性。
二、文件要求
(一)总则
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 知识产权手册;
本标准中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评审要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包括方针、目标、知识产权手册以及相应的程序和记录。
(二)文件控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依据,应予以控制:
发布前得到审核和批准; 文件中相关要求应予以明确; 应按文件类别、秘密级别进行管理; 文件应易于识别、取用和阅读;
因特定目的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应予以标记。评审要件:
文件发布前是否有审核和批准程序;
文件是否依据类别和密级级别进行分别管理;
文件的发布、标识、更改、使用、保存、废止是否有专门规定。
(三)知识产权手册
编制和保持知识产权手册,包括:
知识产权机构设置、职责和权限的相关文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或对程序文件的引用;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评审要件:知识产权手册的内容是否全面。
(四)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
对外来文件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应予以控制并确保:
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件等外来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来源与取得时间可识别;
建立、保持和维护记录文件,以证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有效运行;
外来文件与记录文件的完整性,明确保管方式和保管期限。评审要件: 记录的表示、贮存、保护等是否有规定的程序; 外来文件的来源和时间是否表示清楚;
外来文件和记录文件是否全面,是否有明确的保管方式和期限。
管理职责
一、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通过以下活动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制定知识产权方针; 制定知识产权目标;
明确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有效沟通; 确保资源的配备; 组织管理评审
评审要件:企业在接受审核时,需提交能证明最高管理者承诺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的书面文件。如:企业最高管理者讲话稿;企业公开发行的文件。
二、知识产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批准、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方针,并确保: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相适应; 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运行;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
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方针”。
三、策划
(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对知识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确保满足知识产权方针的要求;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管理活动得到有效运行和控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实施了“企业知识产权策划”
(二)知识产权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针对企业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知识产权目标,目标应确保: 形成文件并且可考核;
与知识产权方针保持一致,内容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评审要件:
是否形成纸质文件的知识产权目标;
知识产权目标是否分解到职能部门,力求量化且可以测量; 知识产权目标是否与方针相适应;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最高管理者应批准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便: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渠道;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并传达给员工。评审要件:是否形成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台帐; 是否建立信息获取的渠道
四、职责、权限和沟通
(一)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在企业最高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和改进需求; 确保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理解; 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需要的各项资源; 确保知识产权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指定了管理者代表,并符合以上要求。
(二)机构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或委托专业的服务机构代为管理,承担以下职责: 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参与监督和考核其他相关管理机构; 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管理机构负责落实与本机构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评审要件:设立知识产权机构的决定文件。
(三)内部沟通
建立沟通渠道,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建立了沟通渠道,并符合下述要求:
在企业内建立知识产权沟通渠道; 确保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五、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应定期评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评审输入应包括: 知识产权方针、目标;
企业经营目标、策略及新产品、新业务规划; 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及风险评估信息; 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前期审核结果。
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有相应材料,并符合下述要求: 知识产权方针; 内部考核结果; 企业经营策略改变; 新产品、新业务规划; 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经营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产权获得和拥有情况; 知识产权争议及诉讼情况; 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事前管理及跟进情况;
重大更正及预防措施、改进建议。
(二)评审输出: 评审输出应包括:
知识产权方针、目标修改建议; 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改进建议; 资源需求。
评审要件:提供有关制度文件和记录文件,证明有相应材料。
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
(一)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明确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满足相应的条件。评审要件: 是否聘请了与公司规模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专职人员; 专职人员具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
(二)教育与培训
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规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要求,制定计划并执行; 组织对全体员工按业务领域和岗位要求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并形成记录;
组织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并形成记录; 组织对研究开发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并形成记录。
(三)人事合同
通过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条款;明确发明创造人员享有的权利和负有的义务;必要时应约定竞业限制和补偿条款。
评审要件: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是否包含知识产权和保密条款,或者是否就知识产权或保密事宜单独签订了合同。
(四)入职
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适当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于研究开发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应要求新入职员工签署知识产权声明文件。
评审要件:是否对新员工入职时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调查,并有相关制度进行保证。
(五)离职
对离职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员工离职时,应签署离职知识产权协议或执行竞业限制协议。
评审要件:是否和离职员工签订有保密和竞业限制内容的协议。
(六)激励:明确员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奖励和报酬;明确员工造成知识产权损失的责任。
评审要件:是否制定了针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制度并且进行了落实。
二、基础设施
根据需要配套相关资源,以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
软硬件设备,如知识产权管理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等; 办公场所。
评审要件:企业内部是否配置了相关的软硬件资源。
三、财务资源:应设立知识产权经常性预算科目,保障知识产权工作的正常进行,经费项目包括:
用于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和培训等费用;
用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运行费用; 用于知识产权激励的费用;
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知识产权风险准备金。评审要件:是否有知识产权工作预算。
四、信息资源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所属领域、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
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并加以有效利用; 在对外信息发布之前进行相应审批;
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并有效维护和及时更新。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建立预警机制并进行知识产权预警;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的体系和文件记录;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库的建设情况
基础管理
一、获取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根据知识产权方针目标,制定知识产权获取的工作计划,明确获取的方式和途径;
在获取知识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和分析; 保持知识产权获取记录;
保障职务发明创造研究开发人员的署名权。评审要件: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划和战略; 企业建立了整套知识产权获取机制和流程; 企业在立项前进行了必要的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 企业定期进行知识产权文献检索和跟踪;
企业保留了知识产权获取、检索的所有完整记录。
二、维护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建立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进行日常维护; 知识产权评估;
知识产权权属变更程序; 知识产权权属放弃程序;
有条件的企业可对知识产权进行分类管理。评审要件:
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维护制度; 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企业建立了各节点的评估程序。
三、运用
(一)实施、许可和转让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的实施,有条件的企业可评估知识产权对产品销售的贡献;
知识产权实施、许可可转让前,应分别制定调查方案,并进行评估。评审要件:
是否积极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是否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审批管理流程; 对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是否进行必要的评估。
(二)投资融资
投融资前,应对相关知识产权开展尽职调查,进行风险和价值评估。在境外投资前,应针对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风险分析。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有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投融资行为;
企业是否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投融资审批管理流程; 企业在知识产权投融资前是否进行必要的评估。
(三)企业重组 评审要件:
企业在合并和并购中是否进行了知识产权评估; 企业在合并和并购中是否进行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四)标准化
参与标准化工作应满足下述要求: 参与标准组织前,了解标准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在将包含专利和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向标准组织提案时,应按照知识产权政策要求披露并做出许可承诺;
牵头制定标准时,组织形成标准工作组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工作程序。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对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对对策;
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流程。
(五)联盟及相关组织
参与或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及相关组织应满足下述要求: 参与知识产权联盟或其他组织前,应了解知识产权政策,评估参与利弊;
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时,可围绕核心技术专利池,开展专利合作,但应遵守公平、合理且无歧视的原则。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参与知识产权联盟工作;
企业是否制定了完整的知识产权联盟工作规定规范。
四、保护
(一)风险管理
应加强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评测和防范: 采取措施,避免可降低办公、生产等设备及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的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其对企业的损害程度,并提出防范预案; 有条件的企业可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测,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件:
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体系;
企业定期进行知识产权自查,以发现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二)争议处理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发现和监控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适时运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
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评估诉讼、仲裁、和解等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选取适宜的争议解决方式。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建立知识产权跟踪体系; 企业是否建立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
企业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企业是否将知识产权纠纷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一体。
(三)涉外贸易
涉外贸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包括: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应调查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了解行业相关诉讼,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应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
对向境外销售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采取相应的边境保护措施。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建立相关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企业是否进行海外知识产权申请注册; 企业是否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制度。
五、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中知识产权管理:
应对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进行审查,并形成记录。对检索与分析、预警、申请、诉讼、侵权调查与鉴定、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对我委托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并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等内容;
在进行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时,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知识产权权属、许可及利益分配、后续改进的权属和使用等; 承担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类科技项目时,应了解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并按照要求进行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制定了规范的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并保留了审查记录;
企业在知识产权委外业务以及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活动中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企业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同管理体系。
实施和运行
一、立项:立项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包括各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信息等;
通过知识产权分析及市场调研相结合,明确该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防范预案作为项目立项与整体预算的依据。
评审要件:根据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和产品开发流程文件,检查产品概念阶段交付物文件及评审材料。证明在产品立项阶段实施和运行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二、研究开发:研究开发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对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等进行分析; 在检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知识产权规划;
跟踪与监控研究开发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适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内容,避免或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督促研究人员及时报告研究开发成果;
及时对研究开发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明确保护方式和权益归属,适时形成知识产权;
保留研究开发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并实施有效的管理。评审要件:依据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和产品开发流程文件,检查研究开发阶段交付物文件及评审材料。证明在研究开发阶段实施和运行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三、采购:采购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在采购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过程中,收集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权属证明;
做好供方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
在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
评审要件:依据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文件、供应商管理相关制度文件,以及抽查采购合同等方式,证明在采购环节实施和运行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四、生产: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及时评估、确认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与工艺方法的技术改进与创新,明确保护方式,适时形成知识产权;
在委托加工、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等对外协作的过程中,应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 保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并实施有效的管理。评审要件:检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文件,查看生产记录及评审报告,抽查生产合同文件,以审核企业是否执行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五、销售和售后:销售和售后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产品销售前,对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
在产品宣传、销售、会展等商业活动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
产品升级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跟踪调查,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适时形成新的知识产权。评审要件:查看企业销售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比如广告、展会管理制度,抽查销售合同,以评估企业是否在销售环节遵循了知识产权规范的要求。
审核和改进
一、总则
策划并实施下列方面所需的监控、审查和改进过程: 确保业务过程中产品、软硬件设施符合知识产权有关要求; 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审要件:
企业管理者对审核和改进工作是否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理念; 企业是否已设立内部监督程序,确保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规范要求;
企业是否已建立定期的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是否能够做到定期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企业是否已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包括监控网络等。
二、内部审核:应建立形成文件化的程序,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评审要件:
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时,是否对检查结果进行充分分析;
企业在进行分析工作时为了保证分析质量,是否能够专业地运用各种信息和分析方法,或者根据自身情况聘请外部专业机构;
企业是否能够规范化地编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分析报告;
企业是否能够及时、真实、客观地将分析结果及时告知企业管理层或有决策权的管理者。
三、分析与改进:根据知识产权方针、目标以及检查、分析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评审要件:
企业是否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改进措施和改进计划;
企业是否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的落实改进措施和改进计划,提交企业管理层或有决策权的管理者进行决策并发布;
企业是否能够跟踪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对于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的改进措施和改进计划,企业是否能够将其固化为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流程或者工作规范;
企业是否能够完整、规范、真实地留存持续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文档、资料和数据等,以作为今后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