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

时间:2019-05-14 01: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

第一篇: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通知

闽政办〔2009〕185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我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已形成世界遗产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对打造海峡西岸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地方擅自出让或变相出让了景区门票专营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景区管理薄弱、资源破坏和国有资产流失。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18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通知如下:

一、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是珍稀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护放在首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禁止出让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门票,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对已出让或变相出让的,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要按有关规定限期整改,收回门票专营权。

三、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内交通、服务等设施。在符合法律、法规、世界遗产保护规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内交通、服务等经营性项目,并由世界遗产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投资经营者。招标组织实施方案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并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厅同意后,方可实施。

四、明确部门职责,加大保护力度。根据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能分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以及风景名胜区的监管工作,省文化厅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物的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当切实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本通知下发后,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于2010年6月底前整改到位。对于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擅自违规出让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的,将依法追究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第二篇:在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国务院同意,今天召开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分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会议,目的是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建设部、中编办、国家计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以下简称《贯彻通知》),对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做具体部署。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到2001年,祖国大陆已有设市城市662个,建制镇近2万个,城镇人口近4.8亿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7%。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九五”期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70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城镇住宅竣工面积30.75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8.47平方米增加到10.25平方米。同时,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纳入了国家保护和管理的轨道。全国已建立各级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12处。各地以风景名胜区为载体,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2000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2001年市长协会换届时家宝副总理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地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规划的编制普遍展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加强了城乡规划的实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一批城市,依据城市规划加强对环境的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绿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州市依据城市规划,三年来拆除违章建筑九百多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南京市依据规划对城市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特别在华商大会期间,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好评。大连、成都、中山、唐山等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危旧房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取得了重大成就,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在灾后重建中,坚持规划先行,把移民和建镇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变安置为安居致富,变救灾为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安徽省农村灾后重建项目,在1996年获得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安徽马鞍山移民建镇第一期项目,2000年获得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灾后重建项目,在2002年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浙江省湖州市依据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协调,使市域内已有及计划建设的18个水厂减少到7个,节约投资达2亿元。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申报世界遗产期间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06亿元,投入劳动力48万人次,拆除违章建筑物28万平方米,拆迁和关闭工厂、矿山、商业网点61家。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根据镕基总理的指示,大规模的拆迁整治,明确提出“景区内不砍一棵树,不建一幢房”,“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景区只拆不建、只出不进”,现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事实证明,城乡规划在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综合调控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以权代法、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进行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有一个省的领导以权代法、随意干涉城市规划管理,批准建设“外滩花园”。2002年初,虽被爆破拆除,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某省会城市的个别领导在建设“金色大世界”项目过程中,擅自同意将临时建筑建成永久性建筑,改变使用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堵塞了城市道路。城市规划部门也监管不力,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没有及时予以制止。1999年10月经建设部、监察部责令其强制拆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有一县城在总体规划确定为非建设用地上建房,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加上山体滑坡,致使房屋垮塌,导致7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不顾资源条件,无视区域环境安全,不经科学论证,不履行法定的规划选址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损害区域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2000年11月,某市利用距离下游水库仅495公里的一个化肥厂的现有场地,建设年产量6000吨氰化钠项目。项目开工四个月后,被勒令停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若建成投产,将严重威胁首都北京的用水安全。

一些地方超越经济与资源承受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标准,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例如,有一个县级市,基本上是吃饭财政。2000年7月,市政府采取了在预算外收入统筹摊派、银行贷款、拖欠工程款等方式,将原占地27万平方米的东方红广场,扩建为49万平方米,铺装花岗岩、大理石,安装豪华广场灯,建造音乐喷泉,耗资2240万元。到2001年底,该市所在地区累计拖欠教师工资3000多万元,财政缺口上亿元。

一些风景名胜区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资源保护,超强度开发,造成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的严重破坏。某一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省、市和市辖区的一些部门竞相开发,当地百姓纷纷效仿。建设单位有法不依,主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疏于管理,甚至违规越权审批,致使违规开发建设行为泛滥。核心景区内九十年代形成建设高潮,一些单位违反规划,擅自改变用地性质,违规建设宾馆、招待所,严重破坏了整体自然景观。建设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对该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混乱状况进行调查。从目前调查到的情况看,不仅拆除违法违规建设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而一些自然景观资源已无法恢复,损失不可估量。

另一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单位严重违反国办发〔2000〕25号文件及《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明确的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已建设和筹备建设索道各一条。这两条索道违背了经国务院批准的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部组织调查组进行了实地调查。目前,在建的索道工程已经停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查清违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正在研究处理意见。

某市政府违反有关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批地,开发商违反法定程序及规定进行建设,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开发建设的“南山别墅山庄”,对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该项目正被查处。

产生上面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城乡规划知识,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在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建设决策超越经济、资源承受能力,有的不顾整体和长远利益,盲目追求政绩;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城乡规划法制不健全,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没有明确的监督责任,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难以进行严格监督和约束。上述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的破坏更难以挽回,有的还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及与群众的关系。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2002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汇报。根据会议的决定,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汇报稿和《通知》(代拟稿)进行了修改,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通知》。城乡规划和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通知》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决策。

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上。为此,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加强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不仅要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同级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就城乡规划工作向同级人大汇报,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还要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要通过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及时纠正建设活动中各种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特别是纠正地方政府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随意修改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行为,以及查处规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规划实施监管不力,对违法违规行为失察、失职、渎职的行为,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领会《通知》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通知》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抓紧修改调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坚决禁止脱离实际的建设项目

各地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抓紧修订或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将当前城市建设重点放在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城市供水、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上。

近期建设规划修订或编制完成后,必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原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经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要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的基本依据。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贯彻通知》已经明确指出,自2003年7月1日起,凡未按《通知》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的集中统一

加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明确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九部委联合发出的《贯彻通知》,明确将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事项,列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有关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体要求,建设部将在今年九月份另行颁布。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由原规划审批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严格依据城乡规划,确定建设项目选址。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所选地址的,必须经专门论证,并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审定。国家对建设项目选址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任何地方都不得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取代法定的选址工作程序。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职责。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由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有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地址必须符合选址意见书。

强化规划管理权的集中统一。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市一级规划的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设区城市原则上不设区级规划管理机构,如确有必要,可由设区的市规划部门在市辖区设置派出机构;城市各类开发区以及大学城、科技园、度假区等的规划,必须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统一管理。坚决纠正随意下放规划管理权限的行为,凡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予以纠正。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对各市、县规划机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纠正的要进行督办,并向省级人民政府、建设部和中央有关部门报告。

对城市规划区与风景名胜区重叠地区的规划管理,《贯彻通知》中已明确了责任。各项建设项目的审批,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征求城市园林部门意见,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其它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直辖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派出机构,并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统一规划管理。

(三)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资源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的,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已经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BF〗也要对照《通知》要求对保护规划进行自查,不符合《通知》精神的,要尽快按法定程序修订调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尚未完成规划编制的,必须在今年底前完成;1990年底以前编制的总体规划,要根据《通知》要求组织重新修编;国务院今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在2003年6月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要严格控制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前,必须进行论证,其中涉及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的,应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后,按程序审批,批准后报历史文化名城批准机关备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和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批准的总体规划,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查,报建设部批准后,方可实施;总体规划中未作明确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报国务院批准;核心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尚未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暂停区内各项工程建设,对未经批准擅自新开工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工并依法拆除。

严格履行资源监管职责。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各级城乡规划、园林部门,一定要严格履行国家赋予的监管职责。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各地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要政企分开,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保护资源,执行规划,不得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监督的责任交由企业承担,管理机构自身也不得从事开发经营等活动。

(四)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抓紧制定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各城市要抓紧完善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乡结合部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的规定实施建设和管理。加强统一规划管理、重点解决和认真查处城乡结合部乱圈土地、建设混乱和违法建设等问题。

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联合调研,总结一些地方的经验,加快制定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解决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使用权随意流转、土地使用性质及管理权限不清等突出问题。各地要对本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掌握准确情况,配合做好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镇的规划和管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近期内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心镇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中心镇规划的质量。要逐步实行重点镇规划省级备案核准制度,切实提高小城镇规划的权威性。

要切实加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完善镇功能出发,突出抓好道路、给排水、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完善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明确镇主管规划建设的领导和工作责任,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镇的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严禁在镇安排不切实际的大广场、超标准办公楼和豪华接待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积极促进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城市的污染工业向镇转移。

(六)落实责任,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

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对城乡建设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活动进行监管,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以保证规划的实施。要坚持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与经营活动分开。要改变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既编制规划、调整规划,又组织实施规划的局面,大力推进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分开,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编制和调整规划。要公开规划审批程序。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各地要按照《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同级人大、上级城乡规划部门以及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监督制约机制,彻底改变缺乏监督制约,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过大以及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越权审批、先建后报、建而不报的状况。建设部和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直辖市的规划和园林部门要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受理社会公众对规划建设违法违规案件的举报,并聘请特约社会监督人员,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对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纠正机制。各级城乡规划、园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违反规划案件的查处,上级部门要对下级管理部门查处违法案件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限期处理,并报告结果,形成及时有效的行政纠正机制。

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规划管理中政府领导、规划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对于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于造成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重大破坏,影响严重和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监管不力,放任规划管理中的违法行政行为的,也要追究相应责任。

(七)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立健全规划培训制度。规划培训的重点是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建设部要会同中组部、中国科协办好市长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管理人员,都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对所辖县级市的市长,以及县长、乡镇长的培训。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建设部将建立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重点加强对国务院审批的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管,在2003年年底前实现对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类开发活动的动态监测。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也要抓紧进行城乡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逐步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测系统。

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首先要认真学习宣传《通知》。《通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为加强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极为重要的文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指导城乡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并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要把贯彻《通知》与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一系列重要批示结合起来,并联系各地的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镕基总理和岚清、其琛、家宝副总理对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批示。镕基总理针对某风景名胜区遭到人为破坏的状况,在给建设部等部门的一份批件中指出,现在只搞旅游开发区建设,不顾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搞的不好要把老本吃掉了。在我部《关于报送对黄山有关问题的情况的函》上批示,要重视黄山的规划和保护。家宝副总理在一期《互联网信息择要》批示,对开山采石应严格规划和管理,在风景名胜区应明令禁止。山体、植被破坏,难以恢复,所付代价甚多,教训极其深刻。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虽然针对的是某一个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但对全国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监督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

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要加强法制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法规体系。建设部将抓紧做好《城市规划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同时,将加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定》、《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良性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建立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等,是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切实落实这些要求,各地要在贯彻落实《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建设部。

加强城乡规划及其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园林、机构编制、计划、财政、监察、国土、环保、旅游、文物等多个部门。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和直辖市规划、园林部门必须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自觉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通知》和《贯彻通知》落实好。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加强领导,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抓好《通知》的贯彻落实,也只有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城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才能做好。

同时也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通知》和《贯彻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切实加强督促和检查。《通知》下发后,不少地方行动比较快,工作有力度。山东省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贯彻文件,全省采取果断措施,调整了所有开发区、度假区、大学园区的规划管理权。浙江省也专门发了文件,逐条对照《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规定,对全省各地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检查,并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各地都要按照《通知》的要求,逐项落实,并在近期内对本地区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情况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检查整改的重点:一是检查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和市、县规划管理机制情况,重点检查市级规划管理权是否集中统一,镇的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和健全;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制定情况,保护区内建筑物和构筑物高度、体量、外观形象等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三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情况,重点检查管理机构对风景资源保护和规划实施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核心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情况,风景名胜区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搞经营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情况,非法开山采石破坏山林植被和景观资源的情况。

建设部将按照《通知》要求,会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检查组,在今年9月份对地方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检查整改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严重违反规划、破坏环境、铺张浪费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在有关媒体上公开曝光;对于规划管理混乱、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给予公开警告直至取消相应名称的处分;对于违法、违规事件负有失察、失职、渎职责任的,将按干部管理权限,提请和督促有关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今后,各级规划、园林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制度。建设部将对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会同国家文物局对国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从大局出发,主动和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加强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合力。

同志们: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切实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自查报告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自查报告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低碳旅游试验区。为了把景区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完善规划,科学开发、合理保护为本,以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增接待能力为重点,加强数字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及创建文明景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体系、做精做细旅游景区产品的有效手段,对完善景区软硬件建设、铸造旅游名牌、优化整体形象,促进明月山景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品牌形象。现将景区保护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景区。

为确保景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景区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依法依章管理景区的水平。形成“政府主导,景区负责,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依据国家旅游局《风景名胜区条例》,先后制定了《明月山景区安全管理规定》、《明月山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明月山景区旅游市场管理规定》、《明月山景区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明月山景区服务质量检查监督处罚条例》等各项制度,使得景区工作井然有序,服务承诺更具可操作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景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优化科学管理手段,建设数字化景区。

在全球社会经济处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资源保护手段已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破坏的威胁,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越来越高的要求,日常事务的管理也对千变万化的环境力不从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2007年“景区数字化”被明月山景区提到议事日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外出学习,建立了以游客为中心,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门禁票务、非接触感应卡、数字闭路监控、移动通讯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景区智能管理系统,积极推动基于云服务的明月山景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经过不断的完善,我们最终实现“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我们相信通过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一定能够更好地帮助明月山实现“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

三、按照要求,设置景区标志、标牌。

管委会领导多次带队组织景区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组织专家认证,并根据国家住建部的要求,牢牢抓住和体现明月山的主题特色,以此为设计指导理念,实现量身为设的唯一性,并增加标识语种、温馨提示,图文规范,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力图从小做起,打造特色明月山。

四、整治秩序,规范景区经营。

为加强明月山景区经营秩序的整治,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

平、合理、有序的景区经营秩序,树立明月山良好营业窗口和对外形象,我们不断规范景区旅游市场秩序,倡导诚信经营。制定了《旅游商品价格管理办法》、《明月山景区摊点管理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分部门、分行业集中妥善协调解决好发现的各类问题,既要维护景区各经营户的合法利益,又要规范各经营户经营行为,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的景区经营秩序,使明月山景区市场经营秩序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为推动景区综合开发,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打下坚实基础。

五、以人为本,提升景区服务。

明月山制定了《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服务规范》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以规范景区服务为主线,对旅游景区的交通服务、信息服务、解说服务、配套服务、环境服务、卫生服务、安全服务、投诉处理、服务人员要求和实施监督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标准内容翔实,结构完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优化景区旅游服务环境,塑造服务品牌,树立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我明月山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常抓不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是风景旅游区的生命线,为确保游客安全,景区历年以来十分重视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并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

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推动景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向好方向发展,景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重视责任分明。明月山景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从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责任;其次是突出重点,深化安全隐患专项大整治;第三是强化宣传,提高景区旅游安全意识;第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治安管里工作长效机制。狠抓制度建立,狠抓日常检查,狠抓严格执法。自建立景区以来,明月山景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历年无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景区游人年年逐增,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景区管理处

2012年6月13日

第四篇: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 【发布日期】2008-11-19 【生效日期】2008-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浙江省

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根据《 风景名胜区条例》、《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是以丹霞地貌等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江郎山、峡里湖、仙霞岭、廿八都和浮盖山五个景区。风景区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江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执行。

第三条第三条 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景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督促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协调有关行政机关共同做好风景区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风景区管理局)在江山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和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三)负责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旅游、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文化市场等管理工作;

(四)组织交通、电力和接待服务等设施建设;

(五)行使江山市人民政府依法授予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管理职权。

风景区管理局的有关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接受江山市人民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

第七条第七条 风景区规划是风景区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的依据。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详细规划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第八条 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二)与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江山市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四)保护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历史人文景观;

(五)坚持严格保护、永续利用,防止风景区建设出现城市化倾向,避免对风景区进行过度商业化利用和对景点进行人工化改造。

第九条第九条 总体规划应当突出丹霞地貌的自然景观和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的历史人文景观,将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区域,划定为核心景区。

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总体规划编制,按照核心景区和其他景区的不同性质、特点、范围,确定景点保护方案和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等。

第十条第十条 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风景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查阅。

风景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风景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区规划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或者备案。

因修改和实施风景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 保护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对风景区内地形地貌、古建筑、古园林、古石刻、历史遗址、古树名木等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登记建档,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绿化造林、森林消防、病虫害防治、水体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保护自然环境。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区的景物、文物古迹、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等风景名胜资源和各项设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丹霞地貌保护范围,设立界址、标牌,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改变。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严格保护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保持丹霞地貌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廿八都古镇应当保持原貌。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文化等有关部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完善保护制度,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持古镇原有格局与风貌。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廿八都古镇的消防工作,设置和完善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通道,加强社会消防队伍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廿八都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风景区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做好消防、白蚁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有关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风景区内禁止违反规划设立各类开发区。

风景区内的建设应当严格遵守风景区规划。对违反风景区规划建造的建(构)筑物、设施,应当依法限期整改或者拆除。

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内禁止违反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构)筑物、设施;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严格控制风景区内居民住宅建设。确需新建居民住宅的,应当在风景区规划确定的住宅用地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建造。规划住宅用地外的现有住宅不得翻建、改建、扩建,但确因危房维护、消防安全等需要翻建、改建的除外。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风景区规划、廿八都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丹霞地貌保护要求,做好风景区内现有村庄的整治。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风景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应当符合风景区规划;建(构)筑物、设施的高度、体量、造型、色调等,应当保持风景区特色,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在风景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制订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建设工程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环境原貌。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风景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新建坟墓;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烧荒或者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燃放烟花爆竹;

(四)炸鱼、毒鱼、电鱼,以及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

(五)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以及损坏景物或者设施;

(六)砍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

(七)从事造纸、制革、化工、冶炼、印染等污染环境的生产活动;

(八)其他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第四章 管理和利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景区发生安全事故时,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根据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在风景区从事《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本办法禁止以外的建设活动的,应当依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经风景区管理局审核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各景区的游客容量,控制江郎山景区与浮盖山景区的机动车数量。禁止超容量接待游客。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游客登山安全的管理,严格控制郎峰天游的游客数量,并制定游客疏导方案。

在重要节假日、节庆等活动期间需要控制游客数量的,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提前一周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公告,并采取措施,保障景区安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完善景区内的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的标志和路标,在险要部位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警示牌,并做好设施、标志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风景区交通、通讯、水电、消防、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风景区禁止从事下列违反管理秩序的活动:

(一)随意丢弃塑料袋、易拉罐、餐盒等垃圾;

(二)强行或者以诱骗方式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

(三)在明令禁止的区域攀岩、游泳;

(四)经营性饲养或者放养家畜家禽;

(五)其他违反风景区管理秩序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进入风景区的车辆、船舶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在规定的地点停放、停泊。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风景区内交通、服务等项目,由风景区管理局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用招标、挂牌或者随机确定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经营者,并与经营者签定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风景区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区内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

风景区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的管理、使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风景区管理局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江山市人民政府、风景区管理局以及其他行政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风景区规划在风景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的;

(二)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

(三)未在风景区内设置规范的标志和路标,或者未在险要部位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警示牌的;

(四)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

(五)允许风景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区内企业兼职的;

(六)审核同意在风景区内进行不符合风景区规划的建设活动的;

(七)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八)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毁坏或者擅自改变界址、标牌的,由风景区管理局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风景区管理局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烧荒或者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的,处5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对在禁火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四)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风景区管理局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随意丢弃塑料袋、易拉罐、餐盒等垃圾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强行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的,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对以诱骗的方式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在明令禁止的区域攀岩、游泳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经营性饲养或者放养家畜家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进入风景区的车辆、船舶,未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或者未在规定的地点停放、停泊的,由风景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在风景区内有违反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保护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消防、工商、物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或者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风景区管理局依法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涟源湄江风景名胜区道路建设及生态保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涟源湄江风景名胜区道路建设及生态保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2009-3-23 11:16:30涟源市外事招商旅游局用户

涟源湄江风景名胜区道路建设及生态保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名称:湄江风景区道路建设及生态保护建设。

二、项目背景:湄江风景区位于湘中腹地涟源市西北部,总面积118平方公里,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又被批准为省级岩溶地质公园。今年,我们正在全力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旅游投资,将极大促进整个旅游业大力发展。同时,湖南争创旅游强省,娄底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为湄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力争上级重视,加大景区各项基础建设,努力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

三、项目建设条件:

1、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湄江风光奇特,景点集中,景观齐全,融山、水、洞、石、峰、崖、涧、湖、桥、瀑布、峡谷、沙滩、绿洲、古寺于一体,具有奇景、险境、神旅之特色,是一 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综合性景区。湄江地质地貌奇特,是一 处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如仙人府的“天生桥”、香炉山的“天弹待发”、藏君洞的“西天取经图”等均为世界稀有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科考价值。湄江还有较丰富的人文资源,梅山王梅四保的故事、明惠帝朱允文的传说在此广为流传。

2、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湄江风景区位于湘中腹地涟源市西北部,距涟源市区35km,距娄底城区40km,距长沙市170km,是湖南旅游网络的中心地带,在全国旅游热线上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景区交通十分方便,公路、铁路网络密集而便捷。我国南北方向的第二条公路主干道——207国道从景区穿境而过,至长沙有长潭、潭邵、娄涟(高等级)等数条高速公路相连接。涟源市位处湘黔铁路线上,距两个铁路枢纽城市株洲和怀化都很近。十分惊喜的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二广高速公路途经湄江,并留有出口。该项目正在动工兴建,可望三年内竣工。二广高速的建成通车将为湄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

湄江风景区自1992年成立并正式接待游客,已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开发开放了六大景区,配套完善了邮电通讯、道路交通、供电供水、宾馆饭店以及医疗卫生等一系列旅游设施,具备了较好的接待能力,基本形成了“三日游”的旅游格局。

4、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

通过近十年的宣传促销,景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游客逐年递增,至目前为止,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曾创下年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的良好记录。今年推出的周末休闲游、户外运动体验游特别受游客的青睐。目前定位在长、株、潭、益、邵、岳等地市,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二广高速的建成,必将辐射周边省市,前景更为广阔,客源市场极具诱惑力。

三、项目内容:

(一)景区公路建设项目

(二)景区游步道建设项目

(三)景区2009年-2013年绿化规划

(四)湄江大江口—塞海湖段河道改造及生态保护建设。

四、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6437万元,其中景区公路建设5343万元,景区游步道建设236万元,景区绿化208万元,景区大江口—塞海湖段河道改造及生态保护建设650万元。

五、效益分析:2008年湄江风景区总接待游客8.8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15%,以此增长速度2012年预计可达到15.38万人次,从2009年至2011年可接待游客35.12万人次。近期游客平均消费为:景区交通20元,门票75元,饮食100元,购物50元,住宿45元。近期内直接总收入为(按60%的游客住宿计算)35.12×(20+75+100+50)+35.12×60%×45=0.955(亿元),利润按30%计算,则可获得2865万元,平均年投资利润回报率高达14.8%,效益十分可观。

六、项目进程:涟源市计委以涟计三产〔2003〕150号文件正式批准立项。

下载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