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

时间:2019-05-14 10: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

第一篇: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

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在2014年6月21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专场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世英教授担任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印季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凌江教授围绕2014版中国《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防治新进展及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识别与处理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新指南精华一览

印季良教授指出,多种抗肿瘤治疗均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不仅包括化疗、放疗、阿片类止痛治疗,还扩展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手术麻醉等。新指南将CINV分为急性(化疗后24小时内发生)、延迟性(化疗后24小时后或更长时间发生)、预期性(曾有CINV经历,化疗前、中、后发生)、暴发性(预防处理后发生)及难治性(CINV预防和解救治疗失败)。

新指南对肿瘤治疗相关呕吐的治疗原则

①预防及全程控制恶心呕吐对防治肿瘤相关恶心呕吐至关重要:止吐治疗在高度致吐性化疗药(HEC,>90%的患者发生呕吐)和中度致吐性化疗药(MEC,30%~90%的患者发生呕吐)结束后还应持续2~4天以预防延迟性呕吐;多日化疗应依首日及末日化疗药的催吐强度给予止吐治疗,同样应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发生。②抗肿瘤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呕吐风险。③根据呕吐风险和患者个人因素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④考虑止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致吐风险重新评定

新指南对归为HEC的药物进行了重新评定:顺铂无论剂量大小均归为HEC,并将蒽环类+环磷酰胺(AC方案)归为HEC,异环磷酰胺剂量调整为≥2 g/m2,蒽环类剂量较大时也归为HEC(阿霉素>60 mg/m2,表阿霉素>90 mg/m2)。

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推荐

新指南对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提出了明确推荐(表),包括对于接受HEC治疗的患者,将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阿瑞匹坦[高度选择性的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的三联方案作为预防急性CINV的一线治疗方案(1类证据)。

新指南还新增了预防多日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的建议,证据级别为2A和3类,包括对于接受HEC或高延迟性恶心呕吐风险的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应考虑加入阿瑞匹坦(2A类证据)。解救性止吐治疗仍是一个临床难题,尚无规范可依,治疗原则在于给予不同类型的止吐药。

CINV防治新进展

张力教授回顾了止吐药物的研发史,指出5-HT3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的出现使止吐疗效不断提高。与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以帕洛诺司琼为代表的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具有半衰期长、亲和力高等优点,疗效占优。近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中国上市的阿瑞匹坦胶囊(意美®)亦有充足循证证据以支持其疗效。

阿瑞匹坦的循证证据

多项评估接受顺铂或AC方案化疗的患者应用阿瑞匹坦疗效的研究提示,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的临床获益更大,总体止吐疗效均能进一步提高20%(图1)。阿瑞匹坦中国注册研究[Support Care Cancer2014, 22(4): 979]纳入421例接受含顺铂≥70 mg/m2化疗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格拉司琼+地塞米松)和阿瑞匹坦组(对照组药物+阿瑞匹坦),后者完全缓解率(化疗第1~5天无呕吐、未应用挽救药物)显著提高(69.6%对57.0%,P=0.007,图2)。中国注册研究的肺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瑞匹坦组患者在化疗5天内、化疗第2~5天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急性期(化疗第1天)的完全缓解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中国人群对5-HT3受体拮抗剂较敏感,故对照组药物预防急性CINV疗效较好,从而掩盖了阿瑞匹坦的优势。肺癌亚组分析结果还显示,第一疗程CINV控制情况较差者更易在第二疗程发生CINV,提示预防CINV的重要价值。

复合制剂的止吐探索

新型NK-1受体拮抗剂奈妥匹坦和长效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主要用于HEC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治疗。国外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其疗效与阿瑞匹坦联用5-HT3受体拮抗剂相当。复合制剂含有2种药物,故可减少漏服,从而提高依从性。

抗精神病药物的止吐探索

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来预防HEC或MEC引起的急性CINV,也支持奥氮平作为HEC或MEC引起的延迟性CINV的预防性用药。对于暴发性及难治性呕吐,奥氮平也有明显疗效。由于目前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中仅将奥氮平作为挽救药物而非替代NK-1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动态CINV监测

肿瘤支持治疗多国协会(MASCC)止吐工具(MAT)为一种个体化动态监测CINV的手机软件,患者在家也可通过它向医生及时反馈呕吐情况,有助于医生随时掌握患者状态,从而更好地评估止吐反应,进而控制呕吐。

关注肿瘤患者的抑郁障碍

李凌江教授指出,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3~1/2,肿瘤不仅可直接引发抑郁障碍,其伴随的虚弱、痛苦、恐惧也常常作为持续应激使患者处于抑郁发作敏感状态。若对肿瘤患者的情绪问题不予处理,则预后较差,因此应对肿瘤患者的抑郁障碍给予充分关注。

诊断患者存在抑郁障碍应符合以下3个标准:存在抑郁症状,症状持续2周以上,有生活及社会功能的损害。主要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心理治疗、抗抑郁药治疗和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ECT)],其中抗抑郁药治疗最重要。目前常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疗效相近,且对所有类型和程度的抑郁发作均有效,在无禁忌证前提下,是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一线选择。新一代抗抑郁药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通过促进NE和5-HT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可阻断5-HT和5-HT3受体从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几乎无消化道反应,因此对抑郁障碍的CINV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心理治疗治疗周期较长,目前仅被推荐用于较轻的抑郁障碍。总之,药物治疗和ECT能更好地缓解症状,心理治疗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临床上提倡联合治疗。

第二篇: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总结

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总结

2013年6月16-20日,历时六年时间准备的“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和香港康复医学会承办。会议主题是:丰富康复知识、享受康复过程、赋予品质生活。

一、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创造了历届ISPRM世界大会参会人数之最,来自73个国家的4141名注册代表(包括随行人员91名)参加了会议。

1、参会人数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巴西;

2、国内注册代表前十名的地区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山东、浙江、辽宁、河南、河北和四川;

3、会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计96人;

4、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日本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共投入38万元,支持199名发展中国家代表参会;

5、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2182篇,其中口头发言211篇,电子壁报1971篇;论文分类前十为: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儿科、PRM治疗研究、内科和其它疾病、疼痛、特定疾病的康复、运动康复、综合康复治疗研究和与器官及躯体功能相关的PMR诊断技术;会议论文集将以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增刊的形式发表;

6、投稿人数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北、巴西、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以色列;

7、国内投稿前十单位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8、共有97个参展企业、800名注册企业代表参会。大会钻石赞助商为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铂金赞助商为:北京欧培德科技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商: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香港迪杰欧亚太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银牌赞助商:北京蝶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康科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天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铜牌赞助商: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iteCure Medical,北京瑞德埃克森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瑞哈国际假肢矫形器贸易有限公司,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北京代表处,康乐保(北京)医疗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纽曼科实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洽圩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恒奥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西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开幕式

开幕式暖场片简要回顾了东西方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交融,以及四川地震等灾难对康复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会开幕式分为“夫”“福”“辅”“复”四个篇章。分别从大夫、幸福、辅助和康复四个角度阐述了康复医学的核心内涵和服务宗旨,彰显了康复从业人员“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志存高远、博爱至善”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康复医学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

大会主席、ISPRM候任主席励建安教授首先致辞,感谢各位嘉宾、同道和朋友对本次大会的支持。祝愿所有的与会代表在享受会议汲取知识的同时,领略北京独特的人文、地理及文化特色。ISPRM现任主席Marta Imamura则回顾了ISPRM发展的历史,指出本次会议的举办对ISPRM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时值2011年6月“世界残疾报告”发布以来,在残疾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7的情况下,康复医学的发展终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Marta坚信,在对全人类爱的名义下,康复医学的发展将迎来美好的明天。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教授在开幕式中指出,此次会议从申报成功,到筹备,直至最终顺利举办,共历时六年。六年间,有些参与会议筹备的专家已不在人世,更多的是专家的头发从乌黑变成了花白。六年来,在中国康复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亦见证了康复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坚信,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马晓伟副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康复医疗工作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康复服务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康复医疗专业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及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康复医疗工作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将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体制的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康复医疗的发展。同时,马晓伟主任也希望我国康复医疗领域的院长和专家们能够在卫生部门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提高我国康复医疗水平,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三、学术安排

为了契合ISPRM的宗旨及大会主题,组委会精心安排了全体大会报告4场(10个),分会场报告64场(328个),培训班13个,口头发言211个,制作电子壁报958篇,中文分会场15场。邀请国内外两百余名康复医学专家、管理者及卫生行政人员从临床、科研、实践及管理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回顾,并对康复医学政策进行解读。专题报告不仅有最前沿的康复医学进展介绍,也有最实用的康复技术演示;不仅有现代西医康复的推广,也有对传统中医康复的弘扬;不仅介绍康复临床话题,也介绍康复管理的理念。大会既强调全面,涵盖康复医学的方方面面,又力求重点突出,深层次解读热点问题。

1、主会场报告

大会报告主题紧扣“沟通与合作,交融与提升”,完善康复治疗体系,践行团队合作模式,持续提升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软实力”,打造康复医学的政策领导力,加强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等方面有序展开。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王羽局长应邀到会做了“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发展概况与展望”的主题发言。王羽局长的发言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肯定了康复医疗的重要意义,认为康复医疗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将催生巨大的康复医疗和社会需求,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将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康复医疗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伤员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凸显了康复医疗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原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康复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康复医疗专业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地区间差距较大、服务能力不高、康复专业人才匮乏、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应紧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继续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扩增康复医疗资源,建立完善康复医疗体系;明确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学科发展,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康复医疗队伍,包括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逐步完善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

《世界残疾报告》提示:全球现有超过10亿人曾经历功能障碍,人口所占比例高达1/7;1.1-1.9亿成人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而康复治疗可以重建与恢复机体功能,促使其回归社会。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办公室Pauline Kleinitz教授为与会者带来了“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与康复全球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分享了全球康复医疗服务应对的诸多挑战如康复机构领导力与策略规划不齐、康复专业人员匮乏、资金及医保覆盖不足等问题,通过WHO的战略规划、统筹布局、多方协作,以应对以上挑战。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圣保罗州残疾人权利事务秘书Linamara Battistellak教授则分享了巴西落实《世界残疾报告》的经验,巴西通过采取住房政策、交通政策、信息通讯政策、教育政策、工作与就业政策以及卫生与康复政策,将残疾人纳入主流政策与计划措施,旨在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和就业保障。

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来自汉诺威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部的Christoph Gutenbrunner教授分享了ISPRM从不同层面参与的世界卫生组织活动,包括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残疾决议与《世界卫生报告》、制定卫生相关分类、制定康复指南、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会议以及世界卫生大会、与WHO残疾和康复有关的专业机构会议等,Gutenbrunner教授认为目前虽然已有很多ISPRM成员参与WHO的合作,但能力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其中积极开展与政府的对话尤其重要。应做到熟悉政策相关背景,抓住与政府建立联系的要领、积极构建并推广康复医学创新理念。来自瑞士卢西恩大学的Gerold Stucki教授则从全球实施ICF项目的角度,强调应在国际、各大洲区域及国家层面上开发各个层面的政策领导力。Stucki教授亦肯定了多年来中国在康复领域政策制定中做出的努力,尤其是目前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在考虑将ICF作为一个重要的框架,用于医学实践、质量控制和医疗保险开发等方面。南美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亚大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欧洲医学会联盟、欧洲物理医学康复医学学会以及欧洲科研管理者已经开始协作式工作,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卫生与康复系统。

中西康复理念和方法的交融在本次会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概念变迁,东西方的地理界线和文化差异日益淡化,康复治疗与学科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ISPRM候任主席、本次大会主席励建安教授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校长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东方和西方,古老和现代,传统和创新”碰撞的中西康复表演,强调中医和西医应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是中医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康复技术的有机结合,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与充分的实践探索。

此外,来自北京宣武医院的王茂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卓大宏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周士枋教授及三军大西南医院的吴宗耀教授等,分别在会议期间接受采访,对国内康复医学发展趋势、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指导和规划。分析认为:康复正逐步成长为热点学科,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的康复事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目前与国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此次世界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中国康复事业与国际的接轨,促进国内外康复医学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康复医学的春天正在到来,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国内康复同道提供借鉴国际康复发展经验的宝贵机会,拓宽视野,促进康复医学在我国的优势发展。

2、分会场报告

为了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参会代表的需求,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大会主会场设立了同声传译,同时设立了15个分论坛,语种涵盖英文分论坛、中文分论坛、中英双语分论坛及特殊语种分论坛。

英文分论坛内容有:运动训练、电子医学、神经科学、仿生重建与康复、康复机器人、脊柱侧凸、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康复医疗的质量控制、肌电图、纤维性肌痛、脑瘫、功能性电刺激和烧伤、再生和可塑、脑外伤、心脏康复、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论坛、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论坛、脊髓损伤的管理、肌肉骨骼系统治疗、肌肉骨骼超声、心脏康复、儿童康复、干细胞和康复、吞咽障碍的康复、脊髓损伤康复新视野、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发展趋势、疼痛康复、疼痛的管理、移植和慢性病康复、感觉和认知康复、老年康复、跌倒的预防和康复、中风康复、痉挛的处理、性功能康复、直肠和膀胱处理、运动医学、康复救灾论坛、康复——从水疗到空间医疗、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认知和康复、康复技术、神经康复、步态分析、国际康复教育。

中文分论坛内容包括:康复护理、中国传统医学、心脏康复、肌肉骨骼系统康复、跌倒预防、脑中风的康复、中国康复学术论坛、脊柱和关节、肌筋膜痛、疼痛康复、脑外伤康复。

中英双语分论坛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医学训练疗法、脊髓损伤、脑中风的康复、神经和言语障碍康复、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策略、肌肉、骨骼和神经康复实用技术与方法、认知康复、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康复、儿童康复、卫生管理论坛、中国康复治疗教育国际化论坛、肌张力障碍。

特殊语种分论坛包括:拉丁美洲论坛、拉丁美洲电诊断技术研究进展、阿拉伯论坛、意大利的康复临床路径论坛。

3、会前学习班

正式会议开始之前,共有13个会前培训班供参会者选择,内容包括:筋膜手法松动技术及其生物力学模型:人体筋膜系统指南、肌电图、中国传统功法、平衡功能的评估、吞咽及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策略、神经可塑性调节和循环再训练、肌肉骨骼超声、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治疗新方法、主动康复技术现场体验、肉毒毒素注射培训大师班、脊柱节段神经肌肉治疗、如何写论文及投稿以及超声培训班。

4、青年学者竞赛及最佳壁报竞赛

6月17号下午的8场口头发言环节设立了“青年学者竞赛”,每场由10位发言人组成。最终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3位)、中华台北(3位)、韩国(2位)、美国(2位)、伊朗(1位)、意大利(1位)、日本(1位)、葡萄牙(1位)、菲律宾(1位)、澳大利亚(1位),共计16名演讲者获得了“最佳青年学者发言”奖。

最佳电子壁报竞赛单元中,共有来自73个国家的958篇壁报参加角逐,最终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13位)、韩国(5位)、日本(4位)、法国(3位)、美国(2位)、澳大利亚(1位)、哥伦比亚(1位)、印度(1位)、以色列(1位)、新加坡(1位)、中国台北(1位),共计33位参会代表获得“最佳电子壁报”奖。

5、新书发布会及自闭症儿童书画义卖展

会议期间举行了《Delisa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ICF核心分类组合临床实践手册》及《急性医疗康复》三本新书发布会,并于发布会后举行了三本书的原作者签名售书活动,发布会现场火爆,原作者与与会者互动热烈。《ICF核心分类组合临床实践手册》售罄,《Delisa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及《急性医疗康复》分别售出四百余本。

此外,北京海淀区阳光友谊儿童康复中心在会议期间举办了“自闭症儿童书画义卖展”,所得款项均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及相关研究。

四、高科技会议手段

本次会议采用了高科技的会议手段,开创了国际康复领域学术会议活动的六个创新:

1.智能手机软件:通过该程序与会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日程、讲题、讲者”等关键词查询详细日程和会场位置。对感兴趣的讲座定制自己独一无二的参会日历,并在会议开始前提醒参会者前往相应会议室,及时接收组委会信息,参与讨论与提问,并在主会场大会报告中与讲者进行互动交流;

2.图文电子壁报:通过大屏幕和手机可同时查看并搜索所有壁报,并参与评论及打分;

3.代表胸卡上印制个人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得到参会者信息;

4.会议录制了特邀讲座视频,在讲座结束后的24小时内即可实现网上观看;

5.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在主会场及部分分会场采用了同声传译;

6.大会还制作了中英双语的每日新闻,对会议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对特邀嘉宾进行采访,并进行活动预报。

五、社会活动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充分领略北京的文化特色,本次会议的社会活动亦经过了精心准备和安排,与会者通过以下若干活动单元,详细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1.由残疾人艺术团参演的盛大开幕式富含中国文化和康复内涵;

2.大会晚宴在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举办,使与会嘉宾充分领略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族文化;

3.参会代表参与表演的才艺展示,体现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风采;

4.组织中医院校师生与外宾一起参加广场晨练活动,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引起了***同道的极大兴趣;

5.展厅内设立中国文化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独特民族风情;

6.会议结束之后,于承德召开了为期三天的ISPRM主席内阁会议

第三篇: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大学概况报告

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

1、首都医科大学:于2005年设立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合作医疗等。

2、北京医学部:2001年设立预防医学专业,专业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

3、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49年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有9个教研室和3个研究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公共卫生;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上海市: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办时间2000年4月,主要院系: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置:2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4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教研室。

2、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系,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于2002年4月22日创建。2010年批准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培养方向。

3、同济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为一级学科。

重庆市: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5年2月,由原预防医学系(1998年成立)和生殖医学系(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1993年获得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省重点学科1个(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省级重点课程1门(卫生统计学)

2、第三军医大学: 军事预防医学院成立于1978年,军事预防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和毒理学研究中心,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被批准为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卫生毒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

1、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于1978年创建的卫生系。现设有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点,预防医学一级硕士点(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流行病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天津市精品课程。

2、武警医学院:是武警部队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担负为武警部队培养医、护、药、检、放等专业医务干部的任务。设有四个系、一个研究生对和一个进修对,培养层次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现有军事预防医学、内科医学等5个武警部队重点学科。

四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于1998年,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二级学科7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

2、桂林医学院:设有预防医学专业,拥有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病理学教学团队、内科学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医药生物技术教学团队、临床医学教学团队),预防医学属于18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之一,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1984年,公共卫生学院下设4个系,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全科医学系。3个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现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院。学院现有2个专业(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妇幼卫生学、临床营养学、环境医学);8个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和1个中心实验室。其中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为1993年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第1个本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自治区级科技创新群体。2001年建立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MPH)一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建立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建立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个校级精品课程。

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65年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成为一所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大学。设有预防医学系。

内蒙古自治区:

1、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健康教育学、卫生毒理学6个教研室。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设有公共卫生管理事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省:

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建立于1949.5的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于1955年7月国家院 予调整迁至哈医大,为哈医大卫生系,后于1985年5月建立公共卫生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包括1个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学科分类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学科、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2、齐齐哈尔医学院:于2006年4月成立公共卫生学院,由原预防医学系和管理学系合并而成,开设了五年制的预防医学本科,四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卫生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开设了5个教研室,1个研究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

3、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0年8月成立前身为公共卫生系,有黑龙江省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校级十大培育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研究所1个,并于2012年预防医学专业被确定为校级重点扶持专业。

4、牡丹江医学院: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和医学心理学俩专业。

辽宁省:

1、中国医科大学:于中国医科大学于1948年建立卫生学系,1949年5月建立公共卫生学院,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所公共卫生学院。历经调整、重建、撤消,于1976年重建卫生学系,1998年恢复学院建制。学院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及社医学硕士授权点,并据MPH研究方面有:地球化学性疾病、职业性肺疾病、金属及其金属中毒机理与防治、慢性病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环境辐射生物治疗、妇幼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卫生政策研究与健康促进;

2、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辽宁医学院设有:军事预防医学,归于公共卫生管理学院。

4: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于2006年7月成立,前身为预防医学系,由9个教研室(中心)和2个行政科室组成。

设置本科专业有: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与食品卫生。

研究生专业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吉林省:

1、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国内著名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2001年6月正式更现名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系、医学信息学系、社会医学与医事法学系及15个教研室。拥有1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放射生物学;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开办的本科专业有:预防医学专业(含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检验、医事法学专业方向)、放射医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方向)。

2、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7年5月,其前身是1989年组建的原吉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学院现设有一个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设有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7个教研室。

3、吉林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82年,初期为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营养系,1999年学校编制由空军转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归并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8月,随学院移交吉林省的步伐更名为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系,2011年12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开设6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

4、延边大学医学院设立了预防医学专业。

剩余其他省份:

一、甘肃省:

1、兰州大学:卫生系建于1959年,2005年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重点学科: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卫生管理、流行病、卫生统计、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一级学科点。

2、甘肃中医药大学:有公共卫生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二、台湾: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系成立于1972年,目前设有七个研究中心,包括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国际卫生研究中心、环境暨职业病防治中心、健康保险研究中心、生物统计咨询及研究中心、环境暨职业卫生研究中心、基因环境及健康研究中心。

三、山西:

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1个公共管理硕士点),覆盖5个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

2、山西临汾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

四、青海:

预防医学二级学科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传染病学。

五、广东:

1、中山大学医学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

2、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事业管理等。

3、汕头大学医学院:二级学科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4、广东药学院: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省级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公共卫生学院:现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2个本科专业。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研究生33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流行病学与卫生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还有校级精品课程5门。

5、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新成立的二级学院,于2004年4月开始筹建,前身是预防医学教研室,始建于1959年。该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4个教研室承担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多种层次2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设有两个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环境与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国境卫生检疫三个专业方向)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包含了硕士学位培养学科。

6、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设有预防医学系、统计学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化学致癌研究所和实验教学中心。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专业、统计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2006年起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二级学科硕士生。

六、江西:

1、南昌大学:创建于1959年,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预防医学研究所。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设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3个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设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全科医学与社会医学系设有全科医学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医学检验学系设有卫生检验、第一临床检验、第二临床检验(第一、第二临床检验教研室为非直属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设有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2个教研室;预防医学研究所设有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毒理学、卫生化学等7个研究室。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公共卫生学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卫生统计学为省级优质课程。

2、赣南医学院:创建于1941年,主要课程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等学科。

3、宜春学院:创建于1958年,设有预防医学专业。七、四川:

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学院有5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5个博士点分别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其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点同时也是硕士点,另有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公共卫生检验、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共9个硕士点。并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卫生和公共管理(医药卫生政策与监管)。

2、四川医科大学: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预防医学系,2011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设有环境与劳动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营养与食品卫生、社会医学四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建有循证医学、临床毒理学、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职业病学四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硕士学位点。

3、川北医学院:设立于2007年,于2008年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主要承担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基础》、《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多门专业课程。

八、贵州:

1、遵义医学院:成立于2011年,现在有预防医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

2、贵阳医科大学:成立于1958年,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1个地方病研究方向的博士培养点。

九、福建省: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59年,硕士点5个,现有专业: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全科医学、卫生监督与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原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上基础组建的。有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现有专业: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两个本科专业。

十、山东省:

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是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始建于1952年,1977年重建。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个位博士硕士学位培养学科。

2、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创建于1985年,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点。

3、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

4、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开设统计学,预防医学专业。

5、山东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系创建于2006年,设有预防医学、营养学专业。

6、青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2004年,设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博士点和二级硕士点,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学与妇幼保健学二级硕士点。

7、济宁医学院:设有预防医学专业。

十一、安徽省:

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0年,设立流行病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设立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

2、皖南医学院:2010年预防医学系成立,设有预防医学教研室,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3、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成立于2001年,设有预防医学和营养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4、安徽理工大学:设有预防医学专业。

十二、江苏省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1940年,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2.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于2000年成立,设有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事业管理。

3.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2年正式成立,设有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4.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及检验诊断2个硕士点,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医学与环境毒理学,医学检验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及预防医学6个教研室。

5.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于1976年,建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预防医学是主干专业。

十三、湖南省:

1、中南大学:成立于1975年。二级学科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教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儿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查与检疫学。

2、湖南师范大学:流行病与卫生防疫学。

3、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卫生检验与检疫始建于198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士学位授权点与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包括:卫生毒理、卫生检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放射学等十五个二级学科。

4、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2006年4月,设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两个本科专业。

十四、浙江省:

1、浙江大学:成立于1924年,开设公共相关课程,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括:劳动、职卫、卫生毒理、食品营养、医学心理学、流行病与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温州大学:成立于1999年,二级学院包括:生态学、医学心理学、水生生物学。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和医学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

十五、湖北省:

1、武汉大学:成立于2001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劳卫和环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学、卫生毒理学、社区系。

2、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于1907年,1989年环卫归为重点学科。1995年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点。1997年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为211工程学科。包括流行病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学、应用心理学、儿少、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安全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武汉科学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毒理学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十六、云南省:

1、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筹建于1978年的卫生系,1989年更名为预防医学系,2001年组建公共卫生学院。

设有5个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系、营养与食品科学系、社区卫生系/儿少与妇幼卫生系、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经济系。

2、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原大理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含实验室),2004年4月在预防医学基础上组建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检验学”等4个教研室和1个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室目前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2个本科专业,其中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评为校级重点专业。学院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点。2007年,该硕士点是我校唯一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

十七、海南省:

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创建于2000年3月,于2000年10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共设有预防医学和统计学专业。2000年9月开始面向十余个省市与反腐医学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专业与22005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管水平评估。

十八、陕西省:

1、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年本硕连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

2、西安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学士学位)

3、陕西中医学院: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学士学位)

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

十九、河南省: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化学教研室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

2、河南中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含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学系。

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妇幼卫生保健。

4、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于2010年建立,现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4个教研室和一个综合实验室。

第四篇: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10-08-15 点击: 2355次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强县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部分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参加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6个、县1463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一、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1.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9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4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7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8个、浙江省25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7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7个、河南省8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1个、陕西省3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76%、14.15%(当年价比,下同)、20.86%、13.31%、12.57%、10.99%。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辽宁东港市、江苏沛县、辽宁开原市、陕西府谷县、安徽肥西县、山东茌平县、江西丰城市、江苏建湖县。

2.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全国百强县排序变化仍然比较大。

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仍然存在“北上”和“西进”的趋势,江苏省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由胶东半岛向鲁西“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在本届评价中,中部安徽省和西部陕西省各有一县新进百强,继续改变百强县格局。

在第十届评价中,出现了“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辽宁省和苏北地区两个板块的县域经济发展突出。

辽宁省在全国省市区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非常突出,基本形成了“省部署、办推进、市联动、县倍增”的“辽宁现象”。主要做法有: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组织上,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政策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强力推进;执行上,明确目标和重点,制定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工作重点,省市县级联动,召开现场交流会,加强指导;监督上,加强考核和奖励,每季度召开协调会,抓进度;县域经济主要指标高位增长,县域经济竞争力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科学发展。

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突出。由于“长三角规划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等政策效应的叠加,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三快于”的局面,即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率快于苏北地区增长率,更快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率,更快于江苏省经济增长率,见表-1。在本届评价中,苏北地区有两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3.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县域经济及百强县对比

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占的比例最大,各有特点。在上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届再进行细化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县域经济占省域经济比:县域经济单位数、人口比重、县域经济比重,山东省最多,见表-2。

(2)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规模,江苏省最大。

(3)经济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江苏省最快,山东次之。

(4)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数:江苏省最高,浙江省与山东省基本相当。(5)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高,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见表-3。

(6)百强县城乡居民收入:浙江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

(7)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均是最高级A+级,江苏省和山东省都有A级存在。

(8)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最高,江苏省次之,山东省最小。

(9)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较好,A+级县(市)数量比例大。

二、中国西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1.第十届西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十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18个、广西壮族自治区7个、重庆市7个、四川省22个、贵州省7个、云南省12个、陕西省11个、青海省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新疆库尔勒市、陕西神木县、陕西府谷县、陕西靖边县、四川郫县、四川西昌市、内蒙古鄂托克旗。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5.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2.8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9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46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34%、16.70%(当年价比,下同)、27.45%、17.43%、13.28%、13.04%,增长率大多低于上年。

新进西部百强县(市)有10个:贵州金沙县、广西横县、贵州都匀市、新疆喀什市、陕西黄陵县、陕西子长县、宁夏贺兰县、云南景洪市、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云南文山县。

2.第十届西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西部百强县在各省市区分布变化表”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部百强县数量增加比较多,其中陕西省的西部百强县从第一届的1个增加到第十届的11个。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百强县数量下降比较多,四川省从第一届的29个减少到第十届的2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从第一届的19个减少到第十届的7个(有5个变成市辖区),重庆市的强县已变成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4。3.西部大开发与县域经济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十周年,成就世人瞩目,但差距仍不能忽视。

(1)西部的差距不单单表现在省域经济上的差距,更大的、更深层的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最高等级A级(包括A+级)中的比例占其全部县(市)数量(872个)的11.50%,在最低等级J级中的比例占82.50%。

(3)虽然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规模小,但其在西部地区的地位特殊、作用重要。

一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区单位少,县域单位多,县域经济比重高,决定了县域和县域经济在西部地区的地位高、作用大,详见表-6和表-7。在西部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县域单位占80.97%。以云南省、贵州省为例,云南省在12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12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117个,县域单位占90.70%,市辖区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7%,县域人口比例达到86.3%。贵州省在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10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78个,县域比例占88.6%。

二是西部县域经济体现了西部经济的区域特色,是西部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后发优势所在,竞争优势所在,是西部实现赶超战略的重要支点。

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开局良好,打下基础,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世纪工程,如交通、水利、能源、通讯、市政基础设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等等。第二个十年,承前启后,是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如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农牧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可以看到,县域经济是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域。一批具有优势产业的强县会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4)西部大开发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的位置。县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三大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发展县域经济进程中,不能走老路,一定要吸收科学发展的成果,注重主体功能区建设、区域统筹;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注重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科学规划,规划先行,将“开发区”与“不开发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突出重点,重视西部百强县和州盟首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带动和开发先锋的作用,西部百强县和州盟首府是西部大开发在空间布局上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形成“中央领导、区域协作、省市区部署、地市州盟推进、县市旗竞相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中国中部百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区)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1.第十届中部百强县评价

第十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5个、安徽省12个、江西省11个、河南省39个、湖北省13个、湖南省15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湖南长沙县、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湖南望城县、河南永城市、安徽肥西县。其中河南偃师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登封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3.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46%、13.61%(当年价比,下同)、21.12%、13.16%、11.69%、9.85%,增长率大多低于上年。

新进中部百强县(市)有7个:安徽长丰县、河南叶县、江西高安市、湖北武穴市、湖北应城市、安徽南陵县、山西沁水县。

2.第十届中部百强县变化特征

“中部百强县在各省市区分布变化表”显示:山西省、安徽省和江西省的中部百强县数量有所增加,湖北省、湖南省的中部百强县数量有所减少,河南省中部百强县数量变化不大,见表-8。

四、中国东北三十强县

评价中心将参加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东北三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三十强县(市),简称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在东北三省的分布是:辽宁省16个、吉林省11个、黑龙江省3个。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前十名是:辽宁瓦房店市、辽宁海城市、辽宁普兰店市、辽宁庄河市、辽宁大石桥市、吉林延吉市、辽宁东港市、辽宁开原市、黑龙江肇东市、吉林前郭县。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0.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39.9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9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1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49%、26.48%(当年价比,下同)、35.88%、29.42%、15.49%、17.07%。

中国东北三十强县的城乡比为1.73,低于全国百强县(2.14)、中部百强县(2.23)和西部百强县(2.51)的城乡比。

在第十届评价中,辽宁东港市、开原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二部分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为了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科学发展进行深入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和“以幸福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

为倡导“强县富民”的理念,促进“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进行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是以“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消费、储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来开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评价工作。在第十届评价中,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共329个,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个等级中分布是:A+级101个,占30.70%;A级 71个,占21.58%;A-级125个,占37.99%;B级32个,占9.73%,见表-9;其中A+级、A级和A-级县(市)数量均比上届增加,B级县(市)数量有所减少,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报告还显示,第十届的“强县富民指数”为113.92,比上届提高了4.1个百分点,也说明“强县富民一致性”得到改善。

在第十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在四种类型中分布是:Ⅰ类153个,占46.50%;Ⅱ类17个,占5.17%;Ⅲ类31个,占9.42%;Ⅳ类128个占38.91%。Ⅳ类县(市)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县域经济强县的居民富裕指数和统筹发展指数存在不足,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的手段和路径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开展工作。

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为了倡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进行评价。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和绿色调查四个方面,参照国家有关部门业已开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市、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理念和有关指标,制定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的基准指标值,再评价各强县的相对绿色指数。

在第十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分四个等级,最高等级A+级的有41个,占12.47%;A级的有165个,占50.15%,比例最大,接近总数的一半,见表-10;A+级和A级的比例占到62.62%;说明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还是比较注重绿色县域建设的。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类别分四种,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均突出的I类有13个,占总量的3.95%;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一般的IV类有227个,占总数的69.00%;说明建设绿色县域需要加强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两方面工作。

三、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进行评价。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是通过收集整理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县域的有关考核信息和专门开展的幸福指数社会调查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本届纳入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的信息主要有: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开展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信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信息,文化部开展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信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等。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科学发展人文环境分四个等级,具体分布是:A+级132个;A级196个;A-级1个。

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大评价信息量,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增加透明度;二是要加强对重要媒体(中央和省市区党报)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继续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网络;三是专项开展“幸福指数”的调查活动,初步安排下届将对全国县域经济强县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建立起“提高幸福指数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机制”。

下载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专场报告纪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