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确保住宅小区电梯的使用安全,明确住宅小区电梯的安全管理职责,切实加强成华区电梯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有效治理消除电梯安全隐患,引导住宅小区电梯安装、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行为的规范化,营造住宅小区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结合成华区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电梯运行安全管理职责和要求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涉及房屋建设单位、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单位,电梯产权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电梯维保单位、电梯乘坐者等各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共同参与、共享安全的原则,确定各方职责和行为规范,并提出安全要求。
(一)房屋建设单位的职责和要求
1.房屋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住宅性)房屋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与电梯相关的建筑结构设施、选型配置等施工图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符合电梯安装和使用的特殊要求,确保电梯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相适应,设计文件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2.房屋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住宅性)房屋的户型结构和房屋性质合理采购和配置电梯,具体要求为:
(1)电梯的数量应适合小区业主全部进驻后能正常生活的需要,按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选择常用级和舒适级的电梯数量进行配置。
(2)电梯的型号应具备与(住宅性)房屋结构和居住人数相适应的运载能力,电梯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
(3)电梯的品牌应选择运行稳定、市场声誉较好,且售后维修服务能得到保证的电梯制造单位制造的电梯。
(二)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单位职责和要求
1.电梯制造单位制造的电梯各项性能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电梯出厂及安装时,应提供附有安全技术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文件。
2.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指大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的结果负责。
3.电梯的安装、改造活动、重大维修及校验、调试工作结束后,必须经法定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4.电梯经监督检验合格后,电梯制造安装单位应及时将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资料(随机文件和监检报告)移交电梯使用单位。
(三)电梯安全使用要求
1.电梯产权单位职责和要求。
(1)小区住宅电梯属建筑区划内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业主享有使用、管理、支配住宅电梯的各项权益,小区业主委员会是小区业主的具体代表。业主委员会应制定《业主文明公约》,约束全体业主自觉遵守《业主文明公约》,爱护小区电梯等共用设施,遏制不文明使用电梯或损坏电梯的行为。
(2)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对小区进行物业管理服务,并负责电梯运行和日常维护的管理,签订委托协议;未委托物业管理的电梯,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即为该小区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
(3)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应监督物业服务公司是否履行物业协议所约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执行对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物业服务公司电梯管理的各项记录,并向小区业主通报或公示电梯管理的相关情况和小区物业服务费中涉及电梯运行的使用项目和金额。
2.物业管理单位职责和要求。
(1)物业管理单位受小区业主委会或小区业主委托负责电梯的运行服务和日常管理,为该小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是小区电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物业管理单位必须按照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其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的职责,建立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人员职责;
b.安全操作规程;
c.日常检查制度;
d.维保制度;
e.定期报检制度;
f.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g.作业人员与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h.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练制度。
(3)物业管理单位应与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共同协商,选择电梯维修技术过硬、信誉较好并具备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并签订《电梯维保协议》。
(4)物业管理单位应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立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栏和公示栏,宣传与电梯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电梯安全常识,定期通报或公示电梯运行情况(含故障情况)和电梯相关费用,定期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引导小区业主安全乘梯、文明乘梯。
(5)物业管理单位在小区房屋交付使用,业主进行集中装修阶段,应设立电梯使用文明劝导人员,引导业主和家装人员正确使用电梯运送各类家装材料、大型电器等,防止不文明行为对电梯的人为损坏。必要时可组织小区热心业主代表共同劝阻或制止损坏电梯等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
(6)物业管理单位应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小区物业管理变更时,应当随机移交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b.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
c.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
d.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e.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
f.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
3.电梯维保单位职责和维护保养要求。
(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电梯制造单位或其它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
(2)电梯维保单位受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业主委托负责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是小区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人。
(3)当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未委托物业管理单位而由小区业主自治管理时,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应将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事务委托给电梯维保单位,电梯维保单位是小区电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电梯维保单位与使用单位签定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合同后,应当在合同生效日的30日内将有关情况和资料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5)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的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根据所保养电梯使用的特点,制订合理的保养计划与方案,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使电梯达到安全要求,保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如果通过维保或者自行检查,发现电梯仅依靠合同规定的维保已经不能保证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修或者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时,应当向使用单位书面提出。
(6)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保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并书面如实记录。
(7)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应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
(8)对小区电梯发生的维修保养情况,及时进行详细的记录。维保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
(9)建立小区每部电梯的维保记录,并且归入电梯技术档案,档案至少保存4年。
(10)协助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11)安排并配合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
4.电梯乘坐者行为要求。
(1)乘坐者应主动维护电梯运行安全。电梯内禁止用力蹦跳、故意晃动、乱扔杂物和损坏轿箱内部件等危险行为。
(2)乘梯人应爱护电梯,只按所去楼层按钮,不得连续按钮或敲击按钮,不得用钥匙等硬物按动或拍打显示按钮,不得随意按动警铃按钮,不得长时间站在轿厢门中间阻止电梯运行。
(3)乘梯时不可将身体倚靠轿门,以免发生危险。幼儿乘梯须有成人陪同,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病人乘梯须有家属陪同。
(4)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运等故障时,乘客不必紧张,可按警铃报告,耐心等待维修人员到来,不得采取拍打按钮、箱体以及强行撬门等急躁行为。
(5)不得超载运作,当超载警示铃声响起时,站在门口的乘客应自觉退出,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强制关门手段。
(6)小区电梯以客运为主,运载大型物品应避开运行高峰时间,同时须报物业服务处并登记,由物业服务处派工作人员专梯监督运送,搬运时应轻搬轻放,禁止运载超大、超宽、超重物品,不得损坏电梯及公共设施。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装修垃圾必须事先装袋。
(7)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报物业服务处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派专人专梯装运。
(8)乘客看到停运标志时不得采取任何另行开启或移动标志牌的行为,以免发生人身设备意外。
二、电梯的安全监督管理
(一)组织领导
建立成华区住宅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区政府分管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副区长为召集人,区质监局、区安监局、区房管局、区建设局、区工商局、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为成员。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质监局,区政府办协助分管副区长协调处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负责同志为办公室主任,区质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区安监局、区房管局、区建设局、区工商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和电梯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电梯,积极开展文明乘电梯劝导员活动;加强对住宅电梯安全监督工作的指导,对全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开展监督工作;通报监督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的住宅电梯安全监督工作进行督查;协调处理重大、疑难问题。
(二)工作职责
1.区质监局负责对辖区内住宅用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察,加强巡查,建立相应安全监察系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意见要求,发现电梯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中存在的影响安全的行为和隐患的,应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停止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
2.区安监局负责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街道做好电梯安全监督工作。
3.区房管局负责对物业服务企业有关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将电梯安全管理的水平纳入物业服务企业的审查考核;依据有关规定对小区电梯维修、改造、更新的经费申请予以优先审核办理或审核评估。
4.区建设局负责对区管项目电梯安装施工过程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5.区工商局负责对电梯从业单位市场销售、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6.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协助和参与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电梯的安全检查工作;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督促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定期公布电梯日常运行和重大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负责所辖区域新交付使用楼盘文明劝导员的设立;负责处置因电梯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三、电梯维护保养及改造维修资金保证
(一)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在与物业公司签定电梯运行和日常管理协议时,应明确物业服务公司收取的物业费中用于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和更换常用零部件的比例或总额,以保证物业服务公司选择守信誉、高质量的电梯维保企业和电梯的正常运行、维修检定开支。
(二)物业管理公司应从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中按照服务协议约定将电梯维护、管理经费存入专门帐户,确保有足够资金满足小区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检验和更换易损零部件。
(三)当电梯出现主要零部件损坏需进行重大维修而动用房屋维修基金时,物业管理公司应及时与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业主进行协商,并向房屋主管部门报告,经房屋主管部门确认后,启用房屋维修基金,及时修复故障电梯。
(四)房屋管理部门应监督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规范使用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于居民住宅电梯日常运行维护;电梯维修、改造需动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应按照《成都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成华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的意见》(成房发〔2011〕61号)执行。
(五)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向小区业委会通报或向全体业主公示电梯维修经费使用情况。
四、其它
(一)未确定使用单位的电梯和无维保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二)电梯管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用户生命财产损害等责任事故的,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住户乘坐电梯损坏电梯设备、设施或者违反乘梯规定造成事故的,应当赔偿经济损失。
(四)电梯相关各方发现电梯安全隐患,均有义务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举报,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五)鼓励推行电梯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行电梯安全事故责任保险制度。
本意见由区质监局负责解释,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5日
第二篇: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规范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规范
核心提示:总则保障住宅小区电梯的使用安全,明确住宅小区电梯的安全管理职责,引导住宅小区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的规范化,营造住宅小区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仅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的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行为。总则保障住宅小区电梯的使用安全,明确住宅小区电梯的安全管理职责,引导住宅小区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的规范化,营造住宅小区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仅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的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行为。法律依据和相关标准《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成都物业管理条例》《成都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电梯安全管理职责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涉及电梯的制造单位、电梯安装单位,电梯产权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电梯维保单位、电梯乘坐者等各方,依据《安全生 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成都物业管理条例》、《成都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法律法规,本着共同参与、共享安全的原则,确定各方职责和行为规范。
3.1 电梯的制造单位、电梯安装单位职责
a.电梯制造单位在电梯出厂时,应提供附有安全技术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文件。
b.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的结果负责。
c.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3.2 电梯产权单位职责和工作规范
a.小区住宅电梯属单元业主共有,单元业主享有使用、管理、支配住宅电梯的各项权益。
b.小区业主委员会是小区住宅电梯管理的主管机构,应制定《小区电梯使用管理规约》,明确对电梯的使用、维护、管理、修理、更换等情况的约定;制定电梯发生大额费用时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方案,明确维修资金的使用方法。
c.小区业主 委员会应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电梯运行服务的日常维护管理,双方应当签订委托协议,由受托方负责电梯的运行服务和设备管理,业主按照协议规 定交纳委托管理费用。d.小区业主委员会应监督小区物业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物业的电梯安全管理记录,并向电梯用户通报或 公示电梯管理的相关情况和费用支出。
3.3 物业管理单位职责和工作规范
a.小区物业受业委会委托负责电梯的运行服务和日常管理,是小区电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b.与业委会共同确定电梯维保单位,并签订《电梯维保合同》 c.按相关法规建立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相关岗位的人员职责;(b).安全操作规程;(c).日常检查制度;(d).维保制度;(e).定期报检制度;(f).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g).作业人员与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h).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d.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小区物业变更时,应当随机移交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b).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c).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
(d).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
(e).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f).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e.定期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引导小区业主安全乘梯、文明乘梯。f.定期通报或公示电梯运行情况(含故障情况)和电梯相关费用。3.4 电梯维保单位职责和工作规范
a.电梯维保单位受小区物业或业委会委托负责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b.电梯维保 单位对电梯的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维保,根据所保养电梯使用的特点,制订合理的保养计划与方案,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不符合 要求的易损件,使电梯达到安全要求,保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如果通过维保或者自行检查,发现电梯仅依靠合同规定的维保已经不能保证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 修或者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时,应当向使用单位书面提出。
c.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保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d.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所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抵达时间不超过30min;
e.对小区电梯发生的故障等情况,及时进行详细的记录;
f.建立小区每部电梯的维保记录,并且归入电梯技术档案,档案至少保存4年 g.协助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h .安排维保人员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小区电梯的定期检验。3.5 电梯乘坐者行为规范
a.电梯内禁止用力蹦跳、故意晃动、乱扔杂物和损坏轿箱内部件等危险行为,乘坐者应主动维护电梯运行安全。
b.乘梯人应爱护电梯,只按所去楼层按钮,不得连续按钮或敲击按钮,不得用钥匙等硬物按动或拍打显示按钮及随意按动警铃按钮,不得长时间站在轿厢门中间阻止电梯运行。
c.乘梯时不可将身体倚靠轿门,以免发生危险。幼儿乘梯须有成人陪同,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病人乘梯须有家属陪同。
d.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运等故障时,乘客不必紧张,可按警铃报告,耐心等待维修人员到来,不得采取拍打按钮、箱体以及强行撬门等急躁行为。e.不得超载运作,当超载讯号铃声响起时,站在门口的乘客应自觉退出,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强制关门手段。
f.用电梯运载家具需报物业服务处并登记,由物业服务处派工作人员专梯监督运送,搬运家具应轻搬轻放,禁止运载超大、超宽、超重物品,不得损坏电梯及公共设施。
g.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报物业服务处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派专人专梯装运。
h.楼宇电梯 以客运为主,运送物品应避开运行高峰时间。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装修垃圾必须事先装袋,运送以经营为目的之物品,须向物业服务处申请获准后,由物业服务处 派专人专梯监督运送。i.乘客看到停运标志时不得采取任何另行开启或移动标志牌的行为,以免发生人身设备意外。其它
4.1 电梯管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用户生命财产损害等责任事故的,由物业服务企业和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4.2 住户乘坐电梯损坏电梯设备、设施或者违反乘梯规定造成事故的,应当赔偿经济损失。
4.3 电梯相关各方发现电梯安全隐患,均有义务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举报,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第三篇:浅析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
浅析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
近年来,电梯的发展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发迅猛。电梯安全引发的各类问题,引起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如何做好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本人一些思考向大家交流汇报。
一、我市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状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在用各类电梯数量达43108台,约占全省电梯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住宅小区电梯约30000多台;公安110热线,2013-2015年共接到电梯故障困人等报警电话分别为1970次、2419次、3123次;在省质监局发布的2015安徽省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监督抽查报告中显示,抽查合肥电梯维保企业123家,维保质量合格率在100%的,仅有6家,我市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状况严峻。
二、影响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梯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的分散导致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清晰是关键因素
电梯是住宅小区的共用设备,由业主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即电梯的所有权分散在千家万户。因此,电梯安全监管部门常常面临需要随时确认住宅小区电梯的管理者及安全责任的尴尬境地。一旦无法确认,后续监管工作很难依法开展。住宅小区中的电梯供公众乘坐,使用权具有不特定性。使用电梯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电梯故障的责任,往往难以确认承担主体,更难以给予惩处。电梯安全涉及的链条长、环节多。影响电梯安全的因素可能分散在电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环节,甚至房屋建筑中的电梯井道、机房和底坑土建质量与电梯选型、配臵等因素都会影响电梯使用安全。而这些环节的管理权又分别落在多个单位,导致电梯出现安全问题时,物业公司与电梯制造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甚至与房屋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上述困境,均导致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无法清晰的认定,致使电梯安全隐患的恶化与升级,甚至直接造成安全事故。
(二)物业公司的电梯使用管理能力弱化是重要因素 物业公司受电梯共有人委托管理电梯,应履行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由于电梯所有权人的分散,相关业委会等自治组织不健全,对物业公司电梯管理职责的落实情况难以监督,物业公司健全电梯安全管理主观动力不足;另外由于电梯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分散导致电梯安全责任不清晰、不明确,也必然造成物业公司在电梯使用管理上存在应付、观望和侥幸心理,在措施上减少安全投入、减化人力成本,客观上造成其电梯管理能力弱化。
(三)电梯安全经费的筹集困难重重是直接因素 电梯的安全运行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可现实中却总遇到因经费问题导致电梯故障迟迟无法得到整改的情形。这种情形持续恶化,造成物业公司管理成本上升和业主的服务体验下降,进而造成物业公司与业主双方矛盾积累,自然影响到业主的物业费缴纳,矛盾激化后,物业公司撤出,小区电梯无人管理,安全状况堪忧。电梯安全经费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利益主体间市场行为的影响,是民事主体权利义务博弈的恶性结果体现,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需要政府加以调控和引导。
三、当前电梯安全监管方式的局限性
目前,电梯安全监管部门主要采取的是监察+检验的“双轨制”方式,对电梯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这种监管方式,虽然有力地保障电梯安全,但是在解决当前电梯出现的新问题上,仍具有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梯安全监管重在设备的局限性
目前的电梯安全监管,主要是针对电梯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治理。这种监管侧重点在设备,优点是针对性强,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投诉、举报所反映的电梯安全隐患个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电梯增长飞速,量大面广,且安全隐患状况复杂,群众安全需求多样,如此监管必然面临一线力量不足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重在设备,工作的着眼点就自然落在设备的隐患排查上,着重点就落在设备隐患的消除上,至于隐患产生的制度性因素便容易被忽视,影响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等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电梯安全监管方式单一的局限性
电梯安全面临着经费筹集、责任认定、事故赔偿、维保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等多种问题,形成错综复杂的监管局面。目前采取监察+检验的行政监管方式,往往侧重事后监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标本兼治;而且当前电梯安全难题,大多受市场失灵的影响,尤其是涉及电梯安全的经费问题,仅靠单一行政措施,效果自然有限,也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
(三)电梯安全检验机制的局限性 电梯安全检验是电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市电梯检验工作模式是由政府部门设臵的事业单位性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直接从事电梯安全检验工作。特种设备检验作为政府行为的一部分,检验机构在信息、市场、价格等方面都占据垄断地位,其工作质量主要依靠机构自身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督与约束不足,容易导致检验机构存在权利寻租、腐败和非公益性导向的影响。在电梯安全上,其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不足。
四、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监管的主要建议
(一)坚持有限政府理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坚持有限政府和依法行政的准则,在电梯安全监管目的上,牢牢把握如何推动业主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这个宗旨;在问责导向上,不应当以行政责任为主,而应当以业主民事责任为主;在角色定位上,政府应当以电梯安全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者、宣传者与监督者出现;在监管举措上,应当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充分利用法律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和保障业主在电梯安全管理上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
二、探索建立业主自治的电梯管理模式
目前建立和完善业主自治的电梯管理模式,仍属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政府给予引导和支持。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和引导住宅小区建立业委会等业主自治组织,明确其承担的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二是清晰业委会等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探索自治组织管理电梯模式,健全其与物业公司之间有关电梯委托管理民事合同监督关系;三是政府建立帮扶和信息公开机制,对业委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树立其维权和监督意识、主体意识,指导帮助业委会发挥对物业公司在电梯维保协议、维保费用的监督制衡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向社会公布维保质量状况,鼓励维保单位公布各自维保标准和价格,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物业单位对维保单位择优选择机制的形成,通过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维保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运用诚信奖励机制,引导物业公司争先创优。创新物业付费方式,将物业费中的电梯运营费用单独列支,由第三方统一存管,在一定条件下向物业公司支付,进而增强物业公司的电梯管理主动性。
三、改革电梯检验机制,强化技术支撑作用
放开电梯检验市场,积极发挥社会检验力量的作用,允许获得电梯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公益检验机构开展电梯检验;把目前强制性的电梯定期检验定性为社会性的技术服务,由电梯所有人或使用人自行选择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电梯进行检验,并交纳费用。政府把开展监督检验作为履行电梯安全监管责任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每年依据经济发展和财政现状、电梯使用以及故障状况,确定一定比例的电梯实施抽查,并通过监督检验来掌握和监督电梯维保公司和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履行职责。
第四篇: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范文)
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高越(医卫)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住宅电梯快速增加,我市电梯持有量近五万台,而与此同时,由于错综复杂的因素,一些早期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电梯经常发生关人故障或伤人事件,老百姓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投诉上访逐年增加。住宅电梯安全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影响我市住宅电梯安全的主要问题有:
一、各类电梯中住宅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比例最高
资料显示,电梯各使用场所中,住宅电梯数量最多、增量最大,而检验一次合格率最低,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最多。据市质监局统计,2011年电梯故障频发地点中,前10位均为住宅小区,排名首位的仅7月1日至9月2日期间,就发生35起电梯事件(困人12起、故障23起),实在触目惊心!目前,上城区已有近百个小区装有电梯,总量超过一千台,使用五年以上的占30%,十年以上的占10%,很多电梯即将进入老化期。可以预见,各种电梯故障和相关矛盾将在近年内集中爆发。
二、现有的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住宅小区的电梯管理模式:业委会聘请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合同---电梯维保单位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由于业委员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对电梯管理不内行,没有能力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物业管理公司准入门槛低,人员流动大,在持证上岗、电梯定期检验维保、应急预案演练、制度规范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而电梯维保单位虽然有近百家,却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住宅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工作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电梯数量不断增加,一些维保单位业务不断扩张,需要更多的维保人员,在社会上招聘人员时,流入了一些不专业的人员。同时,一些单位为了减少成本,维保人员并未增加,造成一名维保人员负责多个小区的电梯,工作上打马虎、走过场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出现了“不该修的乱修、不该换的也换”等欺诈行为,导致很多住户对是否有必要进行电梯修理产生了不信任。
四、缺乏住宅电梯大修(更新)的标准和法定程序,维修经费无保障
根据规定,电梯须经定期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检验不合格,在整改完成前不能投入使用。有的物业公司图省心,甚至借此收受维修单位回扣,对不一定要大修(更新)的也很“大方”,引起业主普遍反感,造成确有必要大修的无法获得业主的支持。在“修”与“不修”的博弈过程中,基层质监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无法做出决定。另外,不少老小区的高层回迁住宅,存在电梯大修经费不足、维修基金二次续筹措难等情况。而我市实施的市区二级财政匹配的物业改善专项资金对住宅电梯还没有涉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五、老百姓对电梯安全使用知识缺乏,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近年来,各相关部门虽已加大了宣传力度,但老百姓对电梯安全使用还是了解不够,很多不良习惯诱发了电梯故障。特别是出现电梯困人等情况时,不能正确应对,处理不当导致的人员伤亡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住宅电梯安全责任主体
建议在《物业管理条例》中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电梯安全责任主
体。业委会与物业公司间推行制式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业委会全程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督促物业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小区无业委会的,由电梯业主推举一名代表行使职责。
二、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应当规范并受到有效监督
要引入竞争机制,不断规范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从业行为。建议房管、质监部门把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加强对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考核,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向社会通报,通过市场机制,淘汰维保质量差的单位。
三、各行政职能部门要行成合力,把住宅电梯安全作为保一方平安,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服务内容
安全工作靠综合治理,各部门要形成合力。街道要在电梯安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房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督促其建章立制和责任落实。质检部门要发挥其执法和技术优势,推动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标准体系和物管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对接。物价部门可联手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电梯耗材的等级标准与指导价格,并对物业公司、电梯维保企业的收费情况进行监督,遏制价格欺诈。对尚未建立物业维修基金或电梯专项基金不足的,建议由“业主自筹和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加以过渡性解决。
四、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加强对老百姓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各级政府和质监、工商、房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与新闻媒体、社团组织、街道社区密切配合,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报刊专栏、专题电视节目、互联网、公益广告、广场视频播放等,通过电梯安全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提高老百姓的电梯安全使用知识,教育住户自觉遵守电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做到文明乘梯,保护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
第五篇: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79号 【发布日期】2013-07-29 【生效日期】201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6月25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葛红林
2013年7月29日
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落实电梯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电梯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销售、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办法。
房屋建筑工地或者市政工程工地使用的载人施工升降机以及个人或者单个家庭自用的电梯不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职责划分)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全市电梯的安全监察工作;各区(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电梯的安全监察工作。
建设、工商、房管、安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电梯应急处置协调机制,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监察、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电梯使用和安全监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电梯的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工作。
第四条(宣传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学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新技术应用和保险)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鼓励实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第二章 电梯生产和销售管理
第六条(生产单位要求)
从事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书或者监督检验报告。
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的生产、维护保养承担主体责任,对电梯质量安全终生负责。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前,施工单位应当将其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情况和拟进行的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施工单位不得将承揽的业务进行分包或者转包。
第七条(从业人员要求)
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聘用的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八条(产品质量要求)
电梯(包括整机和零部件)的生产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电梯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等文件。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九条(技术服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向电梯使用单位提供下列技术服务:
(一)指导制定电梯排险救援应急处置预案;
(二)提供应急的电梯备品备件及相应技术支持;
(三)提供电梯管理、应急处置等知识技能培训。
第十条(销售要求)禁止销售、安装下列电梯及相关产品:
(一)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
(二)产品存在缺陷,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
(三)零部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
(四)已被明令禁止、淘汰、报废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
(五)无电梯制造许可证单位制造的;
(六)无制造单位所附电梯技术资料的。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职责)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与电梯相关的建筑结构设施、选型配置等施工图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符合电梯安装使用的特殊要求,确保电梯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相适应,确保设计文件依法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
(二)确保采购的电梯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承担其采购电梯的连带质量保证责任,并督促协调电梯制造、安装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履行电梯保修责任和义务;
(三)电梯投入使用时,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不一致的,建设单位应当确保向使用单位移交的电梯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同时移交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警示标志以及《电梯使用标志》。
第十二条(改造要求)
电梯产权所有者应当选择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改造。
原电梯制造单位已注销或者不再具有相应型式电梯制造许可的,电梯产权所有者可以选择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改造。该电梯改造单位应当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本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本单位电梯制造、改造行政许可证件编号等信息。
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对改造后电梯的质量安全负责。电梯改造完成后,电梯改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
第三章 电梯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使用单位的确定)
本办法所称电梯使用单位,是指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下列规则予以确定:
(一)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产权所有者按份共有的,各产权所有者均为电梯使用单位,并按其产权份额承担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责任;
(三)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物业使用权的,应当约定物业使用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
(四)建设单位尚未移交电梯的,该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未确定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登记手续)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停止使用电梯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发生变更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报停、变更登记手续。
报废或者转让电梯的,电梯产权所有者应当在三十日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销、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的安全职责)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使用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并长期保存,编制电梯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二)将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必要的相关信息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
(三)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通风、温度、湿度、电压等条件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电梯报警装置与值班室实现可靠、有效的联系;
(四)发生电梯困人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救援。出现影响电梯使用安全的严重事故隐患时,立即停止运行电梯,组织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五)与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签订电梯修理合同,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组织、监督并配合电梯的修理、维护保养等工作;
(六)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时,立即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
(七)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业主管理规约应当规定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等专项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规则,以及应急维修处置预案的编制等事项;
(二)业主委员会按照业主管理规约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监督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监督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的电梯检验检测工作。业主委员会应当协助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规范乘客乘坐行为等工作;
(三)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住宅小区建筑区划合理配备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将电梯使用管理的相关信息向业主公示,接受业主监督;
(四)出现不能及时整改消除的安全隐患或者异常情况,需要按规定停止使用电梯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向业主公告,并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五)物业服务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前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和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无物业服务企业继续承担电梯使用管理安全责任时,应当由业主或者业主大会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业主、业主大会或者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临时指定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电梯使用管理安全责任。
第十七条(定期检验)
在用电梯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使用标志》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电梯定期检验申请。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或者未张贴《电梯使用标志》的电梯,不得使用。
第十八条(经费筹集)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筹集落实必要的、足额的专项经费。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及定期检验所需基本经费应当在物业服务费中列支。
电梯修理、改造、更新的经费应当依法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没有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或者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电梯修理、改造、更新的经费应当由电梯产权所有者协商筹集。
第十九条(乘客守则)
电梯乘客在使用电梯时应当遵守下列行为守则:
(一)阅读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注意警示标志,文明规范乘梯,不从事危及电梯运行安全的行为;
(二)遇有电梯运行不正常时,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
(三)遇有电梯困人故障时,及时通过轿厢内报警装置或者电话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服从有关工作人员指挥,积极配合救援,不采取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守则。
第四章 电梯维护保养管理
第二十条(维护保养单位的资质要求)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书或者有关检验报告,不得将承揽的业务分包或者转包。
第二十一条(维护保养人员的资格要求)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聘用的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维护保养能力的评估和确认)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前,应当对拟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备品备件供应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认,确保其有能力保障所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运行。
第二十三条(维护保养合同内容)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根据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技术状况与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以备查验。维护保养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双方在电梯维护保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电梯维护保养的施工性质、内容、执行的标准;
(三)电梯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维护保养的频次;
(四)协助电梯使用单位编制电梯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义务;
(五)故障报修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
第二十四条(维护保养单位的安全职责)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电梯安装使用维护说明,制定维护保养计划,至少每十五日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如实填写电梯维护保养记录和故障情况,并归档备查;
(二)在电梯维护保养过程中,接受电梯产权所有者和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还应当及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三)维护保养住宅小区电梯时,应当每月将电梯的安全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信息在小区内向业主公示;
(四)设立二十四小时维护保养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或者事故通知后,维修人员必须在三十分钟内抵达其维护保养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
(五)制定电梯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护保养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均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并书面如实记录;
(六)终止电梯维护保养时,应当确保移交的电梯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不得干扰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七)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章 电梯检验检测管理
第二十五条(检验检测要求)
电梯检验检测应当由经依法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从事电梯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从业资格。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电梯生产、销售,不得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电梯,或者推荐维护保养单位。
第二十六条(检验检测职责)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为电梯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检验检测服务,对知悉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二)及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按有关规定收取检验检测费用;
(三)进行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时,应当告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并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隐患告知和报告)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中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通知电梯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电梯,并立即向电梯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第六章 监督管理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八条(安全监察要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单位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电梯的重点安全监察,及时调查处理涉及电梯安全的举报和投诉。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有关活动和在建建筑中的电梯井道、机房等工程质量实施监督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电梯从业单位市场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房产管理部门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有关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并将电梯安全管理水平纳入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监管和评优评级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隐患处置)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电梯的生产、使用、维护保养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违法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停止使用存在事故隐患的电梯。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在用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需要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还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第三十条(事故调查处理)
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在接到电梯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核实事故情况,并依法上报。
电梯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下开展。
第三十一条(第三方评估)
有关责任主体对电梯使用中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问题存在分歧时,可以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协助下,由电梯使用单位组织协调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电梯进行技术评估,评估费用由相关责任主体协商解决。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生产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三)项情形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有关部门撤销其相应许可或者资格:
(一)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未经电梯制造单位委托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
(二)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安排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活动或者其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三)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将其承揽的业务进行分包或者转包的。
第三十三条(销售单位和安装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销售单位或者电梯安装单位销售或者安装无制造单位所附电梯技术资料的电梯及相关产品的,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建设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向使用单位移交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警示标志和《电梯使用标志》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产权所有者和改造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第(一)项情形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二)项、第(三)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电梯产权所有者选择已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但未经电梯制造单位委托的单位进行电梯改造的;
(二)电梯产权所有者选择未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改造的;
(三)电梯改造单位在电梯改造完成后,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或者未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未在产品铭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本单位名称、改造日期、本单位电梯制造、改造行政许可证件编号等信息的。
第三十六条(使用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第(一)至
(四)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相关电梯,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五)项、第(六)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使用相关电梯,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使用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的;
(二)电梯运行的通风、温度、湿度、电压等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或者未实现电梯报警装置与值班室可靠、有效联系的;
(三)未与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签订电梯修理合同,或者未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的;
(四)未按住宅小区建筑区划合理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向业主公告相关信息的;
(五)发生困人故障时未采取措施组织救援,或者继续使用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电梯的;
(六)未按规定组织电梯修理、维护保养的,或者委托未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修理、维护保养的。
第三十七条(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三)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有关部门撤销其相应许可或者资格:
(一)其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二)未将规定内容纳入维护保养合同的;
(三)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书或者有关检验报告,或者将其承揽的业务进行分包或者转包的;
(四)未履行相应安全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其他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电梯安全监管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