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关于批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节地提效保发展等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批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节地提效保发展等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国土资源局拟定的《南京市节地提效保发展实施方案》、《南京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南京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方案》、《南京市设施农用地保障实施方案》、《南京市用地秩序监管实施方案》、《南京市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南京市节地提效保发展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一)发挥土地保障功能。坚持“有保有压”的供地原则,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重点保障科技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加大土地储备运作力度,保障城市建设资金。
(二)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全市前三年征收土地供地率不低于60%。到2015年,全市主城区域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退出工业用地1万亩,收回、调整盘活和利用存量闲置土地不少于1.5万亩。
(三)提高新增用地效益。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范围内新增工业用地亩均产值不低于600万元或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其他郊区县不低于400万元或20万元。到2015年,全市每亿元GDP耗用建设用地量降低至270亩。
二、总体思路
通过“开源节流”,努力增加可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传统型一般生产项目用地,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用地。通过“节地提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采取指标控制、政策调节、价格杠杆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通过“收储运作”,提高政府调控土地市场能力,增加土地出让净收益,保障城市发展后备资源和建设资金。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保障发展用地空间
1、充分拓展发展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使用弹性空间;分阶段系统客观分析规划实施的目标、效益、空间影响等情况,定期对规划成果进行动态评估与滚动修编;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流量指标,拓展用地空间。(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市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国土局、各开发园区、各功能板块配合)
2、积极争取年度用地计划。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获得省点供指标;借助青奥会和省以上项目申报的契机,积极开展专项计划的申请;通过争创土地执法模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途径,争取各类奖励指标;加大部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申报力度,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各开发园区、各功能板块配合)
3、优化产业布局规划。统筹全市产业布局,引导资源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省级以上开发区、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一谷两园”等重点区域集聚。突出产业集聚效应和错位发展,各区县确定不超过3个工业重点领域、2个现代服务业领域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开发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各开发园区新增用地中主导产业用地量不低于6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分别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
4、调整园区内部用地结构。各开发园区要合理规划布局,统一建设生产服务、仓储物流、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实行园区公共设施共享共用。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7%。(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
(二)推行差别化供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坚持“有保有压”的供地原则。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意产业,重点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城市功能板块、市级以上各类重点产业园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倾斜,传统产业用地原则上应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入驻标准厂房等方式解决。禁止向“三高两低”项目和不符合产业政策及规划布局的项目供地。鼓励类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用地可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出让地价可适当下浮;限制类产业用地出让地价适当上浮;其他产业用地鼓励充分竞争。(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经信委、投促委、规划局、环保局配合)
2、积极扶持科技研发用地。全力保障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用地,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内科技研发用地按基准地价的70%执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土地价格可按基准地价的50%执行。园区和政府投资平台作为主体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的,可设置一定条件挂牌出让。(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科委、财政局、国资委配合)
3、保障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需求。提高第三产业供地比例,加快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保障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现代服务业用地。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可参照工业用地流程办理挂牌出让。重点服务业项目用地可以差别化供地,在用地保障、地价等方面给予扶持。(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规划局配合。)
4、推进主城区工业用地调整退出。推进江南绕城公路以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2015年前,全市主城区域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及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建设科技研发项目的,经批准可以办理协议出让手续。(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各区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投促委、规划局、国土局配合)
(三)落实多项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利用强度。鼓励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除特殊行业外,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0,原则上不得建设单层厂房。已经出让的工业用地可不受原规划条件限制,重新提高容积率,容积率提高部分不收地价。鼓励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用地可按最低保护价确定出让起始价,项目容积率不低于1.2,对容积率1.5以上的建筑部分,园区可给予一定补贴或奖励。(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经信委、财政局、地税局、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国土局配合)
2、明确工业项目供地标准。栖霞、雨花台、江宁区总投资低于1亿元人民币,浦口、六合两区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溧水、高淳两县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栖霞、雨花台、江宁区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550万元,其他郊区县不低于350万元,低于标准的项目核减用地规模或进入标准厂房。对科技(文化)含量高、成长性高的创业项目,可适当降低标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负责,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市国土局配合)
3、统一土地出让最低价。除经市政府批准的特殊情况,土地出让底价原则上不得低于成本。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亩42万元、40万元、38万元、23万元、23万元、16万元、16万元,除经市政府批准的特殊情况和科技(文化)含量高、成长性高的创业型项目外,不得给予地价优惠。经营性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分别提高至江南九区每亩120万元、江北两区每亩90万元、两县每亩60万元。以上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禁止以任何形式返还土地出让金。(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配合)
4、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报经省政府批准,适时提高现行土地使用税标准,并根据项目综合评价验收情况和亩均税收贡献实行奖励。鼓励企业退出空余土地,对已按投资协议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建设后空余产业用地、多余厂房,经园区主管部门同意,可对外转让或由园区回购。(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国土局配合)
5、加强产业项目全程监管。加强项目履约监管力度,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导向、项目发展前景、规划用地情况等,进行项目准入综合评价,确保项目质量。加快建立产业项目综合评价验收制度、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开竣工申报制度等制度措施,加强项目全程跟踪管理,着力提高项目质量、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产业集中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投促委、住建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财政局、地税局、安监局、监察局配合)
6、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加快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大型绿地等功能型项目,要结合规划和实际需求,开发建设地下商业、娱乐、人防、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共活动空间,经营性项目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单独出让地下空间的,土地出让价格适当下浮。(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牵头,市住建委、人防办、国土局、财政局配合)
(四)加强部门联动,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1、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市存量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成员单位包括市监察局、国土局、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各区县、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应相应成立存量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相关工作。
各区县、开发园区、功能板块作为辖区内存量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由市监察局进行督查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前三年征收土地供地率不低于60%、全部已征土地供地率不低于75%、闲置土地处置率不低于80%、年收回闲置及空闲土地数量不低于各辖区闲置空闲土地总量的10%。(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监察局、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财政局配合)
2、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未经处置的存量闲置土地,暂停办理土地过户、抵押、登记等手续。对闲置土地使用者及其控制人,拒不接受调查和处理决定的,经市存量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办公室认定后,在全市范围内暂缓其所有项目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房产等其他行政审批与登记手续,情节严重的,通报有关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单位:市国土局负责,市监察局、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环保局、金融办配合)
3、加快存量闲置土地调整盘活进度。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依法批准,因各类原因不能使用,原地类未发生改变的土地,各区县、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要尽快申请调整盘活。对原意向项目不能落实的,应及时调整给其他用地者。新引进的项目,不能在计划内安排用地指标的,在取得征地批文超过两年、未开展批后实施的土地以及超过两年未签署投资协议的产业用地中统一调剂安排。(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配合)
4、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建立闲置土地公示制度,凡被依法认定为闲置的土地,由国土部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在没有合理利用或者依法收回前,相关信息长期公示。
对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认定通知下达后,1个月内土地使用者未能与国土部门就《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规定的处置方式达成一致的,根据闲置时间依法处置:土地闲置满1年的,按土地出让价款或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2年的,依法收回土地。对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国土部门书面告知有关政府或政府部门,有关政府或政府部门应及时消除,未能及时消除且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因政府原因不能继续开发的,可以收回土地,退还土地取得成本。(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监察局、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财政局、环保局配合)
(五)加大储备力度,提升土地运作水平
1、加大土地收储强度。各级土地储备运作主体要结合各自运作范围内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老城区企业搬迁、闲置土地清理等重点专项工作,对于具备储备条件的经营性土地应全部纳入储备实施运作,不断扩大土地收储范围和规模,严格净地收储。(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区县政府负责,市发改委、规划局配合)
2、加强储备运作管理。江南八区范围内,市政府已明确各区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自行实施收储运作之外的土地,统一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收储,运作土地收益全部纳入市级财政管理。经市政府批准,市土地储备中心及相关平台可以在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范围内收储土地,运作土地出让价款纳入市级财政管理。进一步完善储备土地成本费用评估审核确认制度,规范操作程序、控制收储成本,提高市级土地储备收益率。其中,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成本需由市国土、财政、审计三部门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并与被委托拆迁征收实施单位或原土地使用权人确认后报市政府审定。扩大市土地储备中心使用国有土地收益基金规模,降低资金成本,增加政府收益。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园区板块及新三区储备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强化市与各区及板块之间工作互动沟通,有效提升土地运作效能。(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配合)
3、强化储备计划执行。各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要充分发挥平台板块在土地融资、开发整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自有储备土地运作,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各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储备土地征地拆迁工作力度,确保土地按计划完成净地以备供应和使用。各平台板块土地储备运作和区县政府征地拆迁的具体实施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任务予以考核。(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监察局配合)
4、规范土地市场运作。以保障发展为前提,持续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全力保障各大国有平台、重点园区、重点工程等项目土地运作需要。以规范市场秩序为目的,积极做好地块上市的前期工作,坚持“净地”出让。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原则,结合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出让地价,不允许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创造公平、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土地市场分析研究,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显著提升土地运作水平。(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负责,市监察局、发改委、住建委、规划局配合)
南京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加快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实施农业“1115”工程,实现102.3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目标,其中江宁区24.2万亩,浦口区7.64万亩,六合区28.94万亩,溧水县22.43万亩,高淳县19.08万亩。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力争到2015年,盘活1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其中,栖霞区0.24万亩,江宁区1.9万亩,浦口区2.4万亩,六合区2.6万亩,溧水县1.75万亩,高淳县1.11万亩。
二、总体思路
以争取国土资源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和厅市共建节地提效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试点工作,从规划编制、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综合验收、成果备案、数据变更和指标调剂等方面,深入研究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全流程管理办法。开展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使用,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显化农村集体资产价值,为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提供全新路径和政策支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主导功能定位,以镇街为单位,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充分衔接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一安排整治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规模、布局、时序和要求,并根据镇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相关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和时序,积极推进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保障新市镇、新社区等城乡统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成果由市统筹办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作为申报年度项目、组织项目实施以及相关部门下达立项批复、组织考核验收、拨付专项资金的依据。(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规划局配合)
(二)统筹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立项
依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各区县按年度申报土地整治项目,由市国土局牵头组织有关区县和部门,统筹安排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国家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废弃工矿地复垦调整使用项目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农委配合。)
(三)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严格落实土地整治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等制度,强化搬迁补偿安置合理化,提高工程实施质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国土局配合。)
(四)综合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
各类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等项目,由各级国土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验收确认。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由区县人民政府初验,市级综合验收由市统筹办牵头负责,结果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验收批文注明验收土地的区位、地类、面积、质量等内容,经省国土资源厅确认后,将作为土地变更登记的依据。(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农委、规划局、住建委、水利局、财政局、审计局配合。)
(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备案确认
各镇街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成果,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立项、验收成果、建新区用地调整方案,经区县政府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配合。)
(六)完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
整治项目地块必须确保地类明确,权属无争议。各区县以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备案确认为基础,以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为依据,按照验收确认的新增农用地和耕地控制总体规模,向市统筹办上报年度建新区用地调整方案。市统筹城乡办组织有关部门审核年度建新区用地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拆旧与建新区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配合。)
(七)调整盘活废弃工矿用地
结合全市矿山环境治理,积极争取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使用试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开展土地整治形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为矿山环境治理筹集资金,为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有效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农委、国土局、财政局配合。)
(八)推进土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鼓励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结余指标在全市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额返还指标调出区县,专项用于土地整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形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用于保障本镇街范围内的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等用地需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以及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使用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各区县范围内调剂使用,结余指标可由各区县、开发园区和功能板块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产业整合、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等方式,结对调剂使用。以整治成本为基础,考虑资源稀缺性和指标有限等因素,综合确定土地指标调剂指导价。(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和功能板块负责,市统筹办、财政局、国土局配合。)
(九)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根据城乡各项规划成果,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目标,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大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加快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形市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显化农村集体资产,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住建委、国土局、规划局配合。)
(十)落实整治资金扶持与保障
市统筹城乡办会同市财政局、国土局,制定市级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审核管理办法,率先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街施行,并根据需要逐步推广至其他镇街。以项目为单位,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将市补助资金拨付到相关区县。以区县为单位,根据市拨付补助资金总额的50%和不同类型用地指标基准价格计算,自主选择按照直接返还资金,返还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控制规模,万顷良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折算资金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返还相应规模的资金或土地指标。(责任单位:市统筹办牵头,市财政局、国土局配合。)
南京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确保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任务量不低于356.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41.08万亩。
大力加强全市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别,耕地地力明显提升。
二、总体思路
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长效机制,倒逼建设项目少占或不占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积极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科学划定基本农田,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信息员的实时动态巡查作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经费,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工作,国家重点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按规定落实补划基本农田,其他项目一律不予占用。(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农委、财政局配合)
(二)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
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属地化原则,各区县在查清耕地后备资源基础上,保证资金投入,大力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市国土局根据全市年度用地规模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情况,制定明确区县年度占补平衡目标计划,每年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不低于8000亩。集中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农业“1115”工程项目、农田配套项目等,通过项目叠加、资金集中使用,提升补充耕地项目建设标准,拓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渠道,鼓励区县及镇街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财政局、农委、水利局配合)
(三)开展省内易地补充耕地
各区县、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和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南北共建、资金支持、对口援助、主管部门协调、项目合作等路径,积极争取省内易地补充耕地不低于5000亩/年。积极争取由部、省解决省以上重大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市国土局配合)
(四)建立用地指标挂钩置换制度
预留一定规模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专项用于置换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支持相关区县在完成本辖区年度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基础上,使用结余的补充耕地指标,按照10∶1的比例,置换预留的新增建设用地置换计划。置换计划原则上需与置换的占补平衡项目挂钩,由占补平衡项目所在镇街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定向使用。对于各区县、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和项目建设单位在省内购买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原则上可按上述比例,置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和项目建设单位配合)
(五)建立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化配置机制
全市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实行统一管理,用地报批中前置审查补充耕地指标落实情况。对区县范围内无法实现占补平衡的,允许各区县开展有偿调剂使用补充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价格,以调剂时的耕地开垦费为标准适当上浮,确保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平稳发展。全市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结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费,全部返还指标调出区县,专项用于该区县的占补平衡项目等各类土地整治工程。(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开发园区、功能板块和项目建设单位配合)
(六)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农业“1115”工程实施,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十二五”期间全市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个等别,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市农委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统筹办、国土局、水利局配合)
(七)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强化耕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属性和重要资源的特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种粮补贴等方式,实现以经济手段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统筹办牵头,市农委、财政局、国土局配合)
(八)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按照《南京市区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要求,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郊县镇街分类考核的实施办法》精神,明确各区县政府为保护耕地的第一责任人,并结合全市各涉农镇街特色发展和分类考核,按照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状签订的任务目标,加强对区县、镇街耕地保护工作考核,落实有关奖惩规定。(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市统筹办、农委、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配合)
南京市设施农用地保障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保障设施农业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总体思路
进一步明确设施农用地范围和附属设施控制规模,坚持农地农用。改革现有设施农用地办理程序,尤其是附属设施耕地占补方式,保障设施农业项目用地。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设施农用地范围
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农机库房等用地。根据设施农用地特点,从有利于规范管理出发,设施农用地具体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是指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辅助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普通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生产设施用地未固化耕作层的,不属于本方案规定的设施农用地,不需要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批手续。在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
(二)明确设施农用地管理方式
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耕,不计入耕地减少考核;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要求负责补充占用的耕地,并按耕地开垦费标准缴纳耕地开垦保证金。
(三)合理控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
根据设施农用地的不同类型,按照以下标准核定用地规模:
1、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
2、进行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3%以内,但最多不超过20亩;
3、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猪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5亩;
4、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
5、综合性设施农业项目(包含工厂化作物栽培、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灌溉泵房等)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一定比例以内,具体比例原则上按所含单项设施农业项目最大比例确定,但最多不超过所含单项设施农业项目最大面积之和的80%;
6、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所需机库、配件库、油库、粮库等用地规模原则上按年服务面积1000亩申请用地1亩的标准核定,最多不超过15亩。
(责任单位:市、区县农业部门、国土部门负责,各镇街配合)
(四)引导设施农业合理选址
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建设及无土栽培项目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责任单位:各镇街负责,市、区县农业部门、国土部门、水利部门配合。)
(五)明确设施农用地审批权限
设施农用地由镇街组织申报,区县政府批准用地。镇街申报设施农用地应提供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的审核意见、区县国土部门用地审查意见、经镇街核定的用地协议、耕地开垦保证金缴纳凭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立项批文等材料。具体办理程序由区县政府依法制定。(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
(六)督促生产设施用地复垦
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垦,镇街政府负责督促落实。经营者拒不履行复垦责任的,由镇街政府组织实施复垦,费用由经营者支付。复垦耕地报区县农业部门验收。(责任单位:各镇街负责,区县农业部门配合)
(七)落实设施农用地占补平衡
各区县单独建立设施农用地占补平衡项目库,设施农用地占补平衡项目由镇街报经区县政府批准立项,由设施农业经营者自行组织实施,或报经区县政府同意,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设施农用地申请占补平衡立项的,经营者应缴纳耕地开垦保证金,在经营者完成占补平衡任务后予以全额退还,经营者逾期未完成占补平衡任务的,由区县政府组织实施占补平衡,费用从经营者缴纳的耕地开垦保证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经营者补齐。设施农业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原则上在项目区内完成,项目区内不具备占补平衡条件的,最大可放宽至本区县范围,但不得跨区县实施。项目实施完毕后,由区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予以验收,验收结果报市国土局备案,市国土局不定期抽查。区县国土部门在年度变更调查中建立专门台账管理,但不作为变更调查成果上报。设施农用地占补平衡不得套用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不得占用建设项目占补平衡指标。区县政府可根据需要制定具体操作办法。(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负责)
南京市用地秩序监管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加大违法用地管控力度,完善违法用地行为预防约束机制,有效规范土地管理秩序,确保年度卫片执法检查“零约谈”、“零问责”目标顺利实现。
二、总体思路
以“零约谈”、“零问责”为目标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各项工作,通过及时有效落实对违法用地的整改,确保年度卫片执法检查顺利过关;以“源头防范”为重点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坚决防止违反规划、侵占基本农田、乱占滥用耕地、违反产业和供地政策的违法用地项目的发生;以“和谐稳定”为目的有效化解涉土信访矛盾。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违法用地管控目标
各区县严格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违法用地管控有关目标,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对违法用地项目及时组织整改查处,年度新增违法用地的整改查处到位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监察局配合)
(二)完善违法用地约束机制
各区县建立违法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对违法用地严重的镇街(园区)收取耕地占用补偿费用,用于奖励耕地保护工作突出的地区。对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的区县,暂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和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国土局分别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严格责任追究
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镇街(园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5%的;对以任何形式返还土地出让金的;对未经市政府批准,土地出让底价低于成本的;对未经市政府批准和不属科技(文化)含量高、成长性高的创业型项目,而给予地价优惠的,根据《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党政主要领导的党政纪责任。同时,还要根据违法用地项目类型、性质,追究相关负有责任的分管领导的党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人社局、国土局配合。)
(四)落实共同监管责任
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切实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规划、住建、城管、农林等部门在接到违法用地情况告知后,应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依法处理。供水、供电主管部门在接到违法用地情况告知后,应及时按照规定,不得再为违法用地项目供水、供电。纪检监察机关对供水、供电主管部门履职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行政执法部门已履职查处到位,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涉嫌违纪犯罪需移送的、没收违法建筑需移交的违法用地案件,法院、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受理,并及时向行政执法部门反馈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五)妥善处理涉土信访矛盾
逐年减少涉土信访特别是进京到省来市信访量,已经进京到省来市的涉土信访案件依法按期办结率达90%以上,息诉停访率达85%以上。对重大非正常群体性越级访,区县政府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现场处理、劝返等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征地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报告应作为重大项目征地和申领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必备材料。(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落实,各相关部门配合)
南京市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
一、目标定位
2012年底前,绕越公路外侧可视范围内和绕越公路以内露采矿山全部停止开采。2013年底前,全市露采矿山基本停止开采,砖瓦粘土矿全部关停。2014年底前,集中对位于麒麟科技创新园、绕越公路等重要区域周边的105个宕口,共计15.6平方公里的废弃露采矿山开展环境治理,其中,重点区域涉及的53个宕口计7.08平方公里的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基本完成,一般区域涉及的52个宕口计8.52平方公里的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取得明显进展。
二、总体思路
以改善环境、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再造景观为目标,围绕“山体基本修复、地灾有效治理、宕底平整利用、坡面逐步绿化、环境显著改善”的总体要求,结合区位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注重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对重点区域、重点线路两侧的废弃矿山宕口进行复绿治理,消除地质灾害,复绿山体创面,减小视觉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治理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计划制定、规划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负责统筹安排、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并做好资金筹措、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市发改委、农委、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局、公安局、环保局、安监局、审计局、水利局、旅游园林局、化建集团等单位配合。)
2、明确职责分工。矿山所在区县政府为本辖区停止露天开采与矿山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先关停后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露采矿山关停及治理工作。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工,负责牵头做好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相应的审批和行政许可工作,对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矛盾。
区县政府负责制订关停计划及治理配套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打击偷盗采行为,确保禁采区内不留设备、不留建筑、不留人员;组织实施宕口及附近建(构)筑物和生产设备拆迁、矛盾协调及用地手续办理等工作,并承担相关费用;组建成立项目指挥机构,筹措治理费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治理工作中涉及的土地流转及开发利用;督促治理主体完成辖区内的治理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执行国家、省、市矿山环境治理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编制年度治理计划,报送市政府审批;加强治理工程的技术指导及行业监管,组织专家开展治理项目的方案评审、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开展治理工作检查、年度考核工作,结果报市领导小组;履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市发改委负责将市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视情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市财政局负责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市级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和日常监督管理。
市规划局负责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涉及的规划许可,配合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该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适当调整规划用途并拟定治理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方案。对列入计划中的约15.6平方公里土地提出城乡规划意见,统一规划口径。对于可以作为平衡资金空缺的土地运作项目,按程序提出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意见和规划设计要点。
市环保局负责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复绿面积列入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
3、强化监督考核。市、区县、镇街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市政府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区县政府负责,市监察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配合。)
(二)明确扶持政策
1、显化矿山土地效益。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优化规划,努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各区县新上项目应当优先使用矿山废弃地治理后形成的可利用建设用地;将矿山废弃地治理复垦成生态林地或设施农地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经市领导小组批准后,可将治理总面积的3—5%用于休闲旅游开发。治理后可作为建设用地的国有矿山废弃地,优先规划为经营性用地,纳入土地储备挂牌出让,符合条件的可采取带治理方案挂牌的方式出让;对治理后不具备单独出让条件的,可以与周边地块统一规划、整体出让。
利用矿山废弃地获得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在土地出让总收益中单列,主要用于项目所在区县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资金平衡。其中,新三区及两县的土地出让价款由三区两县政府自行管理,自行平衡;江南八区范围内的土地出让价款,缴入市财政统一管理,按规定扣除国家、省、市刚性计提后,余额返还相关区,用于矿山治理项目的平衡。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使用,对原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按国家有关规定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并可按规定有偿调剂使用。(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农委、规划局、旅游园林局、财政局、各土地储备主体配合)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治理任务完成较快、较好的区县实行以奖代补。对资金平衡确有困难的,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可以在市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安排上适当倾斜。市、区县两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应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各相关区县政府负责,市监察局、国土局配合)
3、争取其他配套资金。积极组织重大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立项申报,努力争取中央及省专项资金补助。对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可根据废弃露采矿山区位、山体资源、废弃地利用方向,按照“谁治理、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以自带资金为条件,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投入治理。(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牵头,各区县政府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第二篇:市政府批转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
市政府批转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 《关于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意见》的通知
宁政发〔2005〕10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建委、规划局、房产局拟订的《关于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九日
关于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意见
(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建委、规划局、房产管理局 2005年4月)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土地市场秩序,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第5号令)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的要求,经研究决定,现对我市闲置土地进行清查处置,具体意见如下:
一、闲置土地清查范围
本次清查的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市、县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同意,超过规定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或者虽已动工开发建设但投资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建设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未经市、县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同意,超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用地批准文件未约定动工开发日期的,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用地批准文件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三)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资额不足总投资额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动工开发建设是指已领取施工许可证,并进场施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用地批准文件约定分期开发的,按分期开发范围核定闲置土地面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建设迟延而闲置土地的,顺延计算动工开发建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