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军区扎实做好干部转业中的教育引导工2
安徽省军区扎实做好干部转业中的教育引导工作
今年转业工作开展后,安徽省军区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进退去留,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军区下达的160名干部转业计划已基本落实。
一、组织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宣传,引导大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出台,受到了广大干部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对新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一些同志选择走留举棋不定。有的认为,今年是实施新的安置政策的第一年,看不准哪一种安置办法更有利,在选择走留和安置方式上犹豫不决。还有的担心,随着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员分流比较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会更加困难。为此,省军区注意发挥政策规定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泛开展新的政策规定的宣讲教育,引导大家全面了解政策内容,准确领会政策含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按照新的安置办法抓好落实,转业安置路子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请地方安置部门的同志介绍近几年来转业干部安置情况,帮助大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对转业安置认真负责,积极克服困难,实行优惠政策,绝大部分转业干部能够得到妥善安置,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同时,引导干部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安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克服“理想化”情绪。
二、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大家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转业摸底中,不少进入安排转业范围的干部表示不愿转业。这些同志认为,既然在部队可以干到退休或退役,没必要再涉第二次就业之“险”,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接近符合退休或退役安置条件的团营职干部,在部队“安营扎寨”的打算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同志,觉得部队干部工资津贴制度要改革,生活福利会有较大幅度提高,还是在部队稳定。针对这种“想留怕走”的思想,省军区各级认真组织开展了“讲党情,顾大局,正确对待走留”的教育,引导大家从部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全局上来看待个人进退走留,自觉为党为国为军队长远建设分忧。着重讲清正团职干部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龄延长到50岁、团营职干部服役满20年可以选择退役等决定,使大家明确,新的改革规定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干部队伍稳定,符合部队长远建设需要,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干部都能干到这个年龄或服役到这个年限,适时安排一些未达到最高任职年龄的团营职干部转业,既是干部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保证干部队伍正常更替和活力的必要措施,从而正确认识个人愿望与现实可能的关系,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三、着眼部队长远建设,积极做好年轻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从调查看,随着《现役军官法》的出台,不少较年轻的副团、正营职干部感到正团职干部服役年限延长后,向上发展的路子很窄,产生了趁年轻早到地方图发展的想法。为此,省军区不满于单纯完成转业计划任务,而是着眼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把做走的工作与做留的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从对台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的需要出发,引导年轻干部自觉服从部队长远建设需要,立足军营,献身国防。同时,对控制年轻干部流失,保留专业技术人才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规定和奖励措施,营造有利于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氛围,激励他们爱岗尽职,敬业奉献。(摘自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材料)
江西省军区认真做好干部转业复员对象确定工作
江西省军区认真贯彻总部、军区的部署要求,结合本部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抓好今年干部转业工作落实。
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省军区党委、首长在深入领会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对全区干部转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超过45岁的正团职和副团职以下达超龄干部转业指标比较多,而一些年龄偏大的人武部主官和营职干部不想走的实际,明确提出:严格按计划安排,对军区下达的各类指标必须如数完成;严格按政策规定和标准条件确定转业对象,不搞迁就照顾;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重点安排年龄偏大、素质一般的高职级干部,对年龄较轻、部队需要的人才尽量保留;上下统一口径做工作,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在全区集中开展了“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教育,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军分区、预备役师主要领导普遍与所属单位副团职以上干部谈心,人武部、预备役团、省军区直属团单位的领导找每个干部谈,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听从组织安排。二是制定具体原则,着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省军区坚持把干部转业作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契机,制定了合理确定转业对象的具体原则。要求超过45岁的正团职军官按不低于现有该类干部数50%以上掌握,年龄大、任职时间长的优先安排;达到或超过服现役最高年龄的副团职军官,未列入提升计划的年满44岁的副团职和营以下达超龄军官,全部安排;超编或超职务等级编配而无法纳编的干部以及精神状态较差、素质一般的团职干部重点安排;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和职务较低、年纪较轻的干部不得安排转业。对不按要求上报和完不成计划的退回重报,确保下达指标的落实。
三是搞好上下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省军区政治部加强与所属单位主官和业务部门的协调,对符合转业条件人数多的单位多安排,人数少的单位少安排,个别转业指标定到人头。对遇到矛盾和困难,上下共同研究对策措施,对个别思想和实际困难比较突出的转业对象,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还要求省军区领导机关带头执行政策规定,支持下级坚持原则,保证了转业摸底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自江西省军区政治部材料)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7〕2号 【发布日期】2007-01-26 【生效日期】2007-01-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意
见
(皖政〔2007〕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和南京军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军区部队干部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意见》(南京军区〔2006〕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把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一)驻皖部队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安徽、实现安徽奋力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献身国防的热情,是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有效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做好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各地要建立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联席会议制度,就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就学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对管理权限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随军家属的调动进行相应安排;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有就业愿望的随军家属,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要对部队干部子女就学工作进行安排。各级民政部门和省军区系统各级政治机关要积极做好就业就学工作的军地协调。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随军家属就业政策
(四)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等,都有支持和接收部队随军家属就业的义务。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随军家属就业,不得收取任何接收费用。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照顾的办法,可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随军家属就业。对随军或随调前为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随军家属,由拟调入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省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认后按公务员调转任及事业单位调动有关规定,办理相应调动或聘用手续。随军或随调前为企业正式职工的,劳动保障部门要帮助协调在相同或相近行业就业。
(六)对配偶为团以上干部、荣立二等功以上、被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在执行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因战因公牺牲或致残(六级以上)、从事飞行或船艇等艰苦工作,以及家庭存在特殊困难的随军家属,由当地政府予以重点照顾安排,确保就业。
(七)保障随军家属就业的稳定性。实行全员合同制和聘用合同制的单位,应与随军家属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在合同期内除法定和约定的解除条件外,不得解除合同。有生产任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安排随军家属下岗。国有、集体企业因破产、停产等原因下岗的随军家属,可申领《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
(八)鼓励各类企业接收随军家属就业。新开办的企业,招收随军家属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政府对招用随军家属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可给予适当的支持。
(九)鼓励随军家属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结合全民创业行动,积极帮助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随军家属进入当地创业园区,在信贷、场所、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工商部门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审批手续,免收当年个体工商管理费;卫生部门免收首次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办理费。
(十)积极引导随军家属转变就业观念。驻皖各部队要加强对随军家属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转变单纯依赖政策照顾、安排就业等传统择业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就业观。
三、积极主动为随军家属提供就业服务
(十一)驻皖各部队要认真做好随军家属就业情况摸底调查,及时与地方劳动保障、人事和民政等部门联系,沟通情况。各级劳动保障、人事、民政部门每年举办1―2次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帮助随军家属实现就业。
(十二)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和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要为失业求职登记的随军家属发给就业服务卡或就业登记卡,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并建立专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十三)对领取就业服务卡的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其实施免费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技能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妥善做好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保障工作
(十四)各级政府对已办理当地常住户口三个月以上无工作且无其他固定收入的随军家属,参照驻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助金。
(十五)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办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3〕102号)执行。社会保险关系军地接续,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军区政治部、省军区后勤部《转发〈关于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关系军地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后联字第45号)执行。
(十六)未就业随军家属的档案,可由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代管。
五、努力保障部队干部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十七)驻皖部队当地政府应就近安排3―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障部队干部子女接受良好教育。部队干部子女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幼儿园接受教育,且家庭有困难的,学校可适当减免有关费用。
(十八)部队干部子女需转学的,驻地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安排学校就读;属高中教育阶段的,按有关规定安排到相应学校就读。部队干部子女符合借读条件需借读的,学校可酌情免收借读费用。
(十九)部队干部子女参加中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六、切实加大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督查落实力度
(二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规定做好就业就学工作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纠正。
(二十一)要把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评选双拥模范城(县)和双拥先进单位的重要内容。
各地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努力抓好驻皖部队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军区 二○○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