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必读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必读
1、项目类别选(重点、一般、青年、一般自选、青年自选)之一。
2、学科分类:封面填一级学科(不是代码),数据表填二级学科。
3、负责人所在单位,长江师范学院,不能填二级学院。
4、封面上的下划线不要填成双线,字体、字号要一致,内容居中填写。填表日期统一为:2011年2月*日。申请人签字的日期也为此日期。
5、申请人(签章):手签,不能打印。
6、数据表中填写的内容以左对齐为宜,主题词最多3个,词与词之间空一格,通讯地址统一填“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邮政编码:408100。
7、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都不得超过39周岁。
8、预期成果:注意选择类别,A、B、C、D„.等按字母顺序填写;成果“字数”是以“千字”为单位,40万字应填成400。
9、申请经费(单位:万元)按照申报上限填写。
10、课题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阐述前期研究观点要注明提出观点的作者、文献出处、年度,现状述评要引用当前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述评不仅仅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简单罗列,要归纳总结前期研究的不足之处。
11、申请书、论证活页:均要求条理层次清晰,用合适的行间距、字号排版,活页字数4000字以内、版面4页以内(不含专家评审表)。要充分应用序号、小标题,字体加粗、斜体,图形等手段,每段开始(包括标题)要空2个汉字,使整个论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便于评审专家阅读,吸引眼球、有好印象;切忌论证中大段大段的描述没有小标题、没有加粗或斜体的文字,不要用下划线或其他“申报要求”中没有提到的符号来表示文字。另外,活页有明确规定,连同评审意见表共4页。
12、前期成果:要求真实性、精练,可加研究报告,主持或参加的各类项目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主持人要与参研人员的前期成果分开罗列,活页与申请书必须一致;前期成果罗列活页匿名,申请书上必须详尽;前期成果应该既有主持人的、也有参研人的,反映团队实力;活页中“成果形式”只能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不能写成“专业学报”等。
13、参考文献:字数控制,10项左右,课题负责人的成果不列入参考文献。要注意参考文献的类别:专著、论文等都要有,中、外文献都要有等。
14、申请书中的“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障”一栏,描述也要有条理、要客观,用词不能太极端;“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简历不是工作简历,不能只给出发表了哪些文章,注意“学术简历”二字的内涵。
15、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的项目可以列举,特别是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等级为良好以上者注明。
16、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一栏,资料费和数据采集费重点开支,设备费不填,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10%,管理费重点3000,其余2000;“年度经费预算”,只计算2个年度即可,按8:2的比例分割,立项年8成,结题年2成。
17、下载的申请书中“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已填好,不要改动。
18、申请书、论证活页均要求用A3纸打印;注意选择激光打印机、复印效果要好。申请书、论证活页打印份数以通知为准。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请再修改。
注意事项:申请书、论证活页中的表格内容,包括表格下面的“注”,不能改动。
第二篇: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现予发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课题指南》和《申报公告》,并将做好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课题指南》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放在各学科突出位置,相关学科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申报重点课题,着力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三、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职称;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4年3月1日后出生),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申请青年项目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课题参加者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课题指南》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要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指向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立项。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根据申请人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八、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和操作说明另行下达。各地社会科学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努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规模,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25-30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5-18万元。申请人应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三年左右,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至少不能低于一年。
十一、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新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3年3月1日之前的可以申请)。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十二、申报课题须按照新修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2012年12月版)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四千字,要按规定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提交学位论文(报告)原件。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项目申报与结项”栏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各地社会科学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七、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和申请书汇总报送等工作。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3月1日。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3年3月10日前将汇总的申请书“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数据表”一致;3月15日前将申请书和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第三篇:2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课题指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7年12月
目 录
说明〃〃〃〃〃〃〃〃〃〃〃〃〃〃〃〃〃〃〃〃〃〃〃〃〃〃〃〃〃〃〃〃〃〃〃〃〃〃〃〃〃〃(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党史〃党建〃〃〃〃〃〃〃〃〃〃〃〃〃〃〃〃〃〃〃〃〃〃〃〃〃〃〃〃〃〃〃〃〃〃〃〃(5)哲学〃〃〃〃〃〃〃〃〃〃〃〃〃〃〃〃〃〃〃〃〃〃〃〃〃〃〃〃〃〃〃〃〃〃〃〃〃〃〃〃〃(11)理论经济〃〃〃〃〃〃〃〃〃〃〃〃〃〃〃〃〃〃〃〃〃〃〃〃〃〃〃〃〃〃〃〃〃〃〃〃〃(16)应用经济〃〃〃〃〃〃〃〃〃〃〃〃〃〃〃〃〃〃〃〃〃〃〃〃〃〃〃〃〃〃〃〃〃〃〃〃〃(21)统计学〃〃〃〃〃〃〃〃〃〃〃〃〃〃〃〃〃〃〃〃〃〃〃〃〃〃〃〃〃〃〃〃〃〃〃〃〃〃〃(26)政治学〃〃〃〃〃〃〃〃〃〃〃〃〃〃〃〃〃〃〃〃〃〃〃〃〃〃〃〃〃〃〃〃〃〃〃〃〃〃〃(30)法学〃〃〃〃〃〃〃〃〃〃〃〃〃〃〃〃〃〃〃〃〃〃〃〃〃〃〃〃〃〃〃〃〃〃〃〃〃〃〃〃〃(37)社会学〃〃〃〃〃〃〃〃〃〃〃〃〃〃〃〃〃〃〃〃〃〃〃〃〃〃〃〃〃〃〃〃〃〃〃〃〃〃〃(42)人口学〃〃〃〃〃〃〃〃〃〃〃〃〃〃〃〃〃〃〃〃〃〃〃〃〃〃〃〃〃〃〃〃〃〃〃〃〃〃〃(47)民族学〃〃〃〃〃〃〃〃〃〃〃〃〃〃〃〃〃〃〃〃〃〃〃〃〃〃〃〃〃〃〃〃〃〃〃〃〃〃〃(49)国际问题研究〃〃〃〃〃〃〃〃〃〃〃〃〃〃〃〃〃〃〃〃〃〃〃〃〃〃〃〃〃〃〃〃〃(52)中国历史〃〃〃〃〃〃〃〃〃〃〃〃〃〃〃〃〃〃〃〃〃〃〃〃〃〃〃〃〃〃〃〃〃〃〃〃〃(57)世界历史〃〃〃〃〃〃〃〃〃〃〃〃〃〃〃〃〃〃〃〃〃〃〃〃〃〃〃〃〃〃〃〃〃〃〃〃〃(62)考古学〃〃〃〃〃〃〃〃〃〃〃〃〃〃〃〃〃〃〃〃〃〃〃〃〃〃〃〃〃〃〃〃〃〃〃〃〃〃〃(64)宗教学〃〃〃〃〃〃〃〃〃〃〃〃〃〃〃〃〃〃〃〃〃〃〃〃〃〃〃〃〃〃〃〃〃〃〃〃〃〃〃(65)中国文学〃〃〃〃〃〃〃〃〃〃〃〃〃〃〃〃〃〃〃〃〃〃〃〃〃〃〃〃〃〃〃〃〃〃〃〃〃(68)外国文学〃〃〃〃〃〃〃〃〃〃〃〃〃〃〃〃〃〃〃〃〃〃〃〃〃〃〃〃〃〃〃〃〃〃〃〃〃(70)语言学〃〃〃〃〃〃〃〃〃〃〃〃〃〃〃〃〃〃〃〃〃〃〃〃〃〃〃〃〃〃〃〃〃〃〃〃〃〃〃(71)新闻学与传播学〃〃〃〃〃〃〃〃〃〃〃〃〃〃〃〃〃〃〃〃〃〃〃〃〃〃〃〃〃〃〃(74)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78)体育学〃〃〃〃〃〃〃〃〃〃〃〃〃〃〃〃〃〃〃〃〃〃〃〃〃〃〃〃〃〃〃〃〃〃〃〃〃〃〃(84)管理学〃〃〃〃〃〃〃〃〃〃〃〃〃〃〃〃〃〃〃〃〃〃〃〃〃〃〃〃〃〃〃〃〃〃〃〃〃〃〃(88)2
说 明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3年3月5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 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八、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申请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22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均可从我办网站下载)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 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十一、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8年3月5日之前的可以申请)。(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 论文(出站报告)原件。(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二、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以下简称《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七千字,要按《活页》中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 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本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七、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纸本《申请书》与《活页》及电子版《申请书》(WORD文件格式)的汇总报送等工作。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按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类汇总后,将电子版《申请书》统一刻录成光盘,随同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同报送我办。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3 月5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8年3月12日前,将汇总并认真校对后的《申请书》中“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中“数据表”一致;3月15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研究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研究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价值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 6.习近平新时代观研究
* 7.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 8.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 9.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 10.总书记国家安全观研究
* 11.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研究 * 12.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研究 * 13.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研究 * 14.总书记青年思想研究 * 15.总书记强军思想研究
* 16.总书记关于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思想研究 * 17.总书记关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思想研究 *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研究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 * 2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研究
* 2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 * 2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者关系研究 * 23.新时代“四个伟大”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研究 * 2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路径研究
* 2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 26.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研究 * 27.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研究
* 2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2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 3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研究 * 31.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 * 32.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 3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 34.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 3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 * 36.新时代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 * 38.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我国基本国情关系研究
* 3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 * 40.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构研究 * 4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42.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实效性研究
* 4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妇女发展道路研究 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研究
4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4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4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观研究
48.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 49.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5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5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研究 53.马克思资本观研究
54.《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研究 55.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56.列宁探索新制度思想史(1917—1923)57.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58.列宁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研究
59.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60.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思想研究 61.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62.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研究
63.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及其启示研究 64.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研究 65.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研究
66.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67.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研究 6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72.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进展研究 7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 74.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7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研究 7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77.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78.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79.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80.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经验研究 81.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82.新世纪以来国外流行社会思潮新特点研究 83.新兴社会群体思想观念状况研究
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研究
85.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86.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87.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88.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89.中外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90.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评析 91.海外华文学校发展演变及影响研究 9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研究
9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评析
94.21世纪国外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新动向研究
党史·党建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 * 2.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 * 3.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 6.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历史地位研究 * 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 * 9.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研究
*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
* 11.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形成发展研究 * 1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精神研究 * 13.中国共产党强化“四个意识”及其经验研究 * 14.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研究 * 15.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研究
* 16.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研究
* 17.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研究 *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研究
* 19.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 力、社会号召力研究
* 20.中国共产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
* 21.中国共产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研究
* 22.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 * 2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史研究 * 2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创新史研究 * 25.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程及经验研究
* 2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研究 * 27.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性锻造研究 * 28.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 29.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建设质量研究
* 30.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研究 * 3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 32.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的制度机制研究 * 33.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研究
* 3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 35.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研究 * 36.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
* 37.把制度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研究 * 38.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问题研究
* 39.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研究 * 40.“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 41.党章和党内准则条例法规研究 * 42.党章主要修改内容制度化具体化研究 * 43.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研究 * 44.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 * 45.加强党的巡视工作和巡察工作研究
* 46.巩固不敢腐、促进不能腐、强化不想腐研究 * 47.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研究 * 48.加强政党协商研究
* 49.加强中国共产党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 50.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内涵研究 * 51.党内法规发展史研究 * 52.党内法规文化研究
* 53.党内法规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
* 54.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55.依规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 56.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研究
* 57.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的实现方式与保障机 制研究
* 58.党内法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研究
* 59.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要求研究 * 60.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研究 6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建设学说研究 62.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63.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会议和重大决策研究 64.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研究 65.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与研究方法创新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67.改革开放专题史研究
6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研究 69.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70.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71.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 72.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73.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研究 74.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 75.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 76.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
77.中国共产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研究 78.中国共产党反腐机制研究 79.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研究
8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史研究 8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研究 8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史研究 8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史研究 84.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史研究 85.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史研究 86.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87.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 88.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大国关系史研究 89.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研究 90.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系史研究 91.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处理和发展党际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
92.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历程的国际比较研究 9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研究 9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9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研究
96.中国共产党巩固边疆发展边疆的奋斗历程研究 97.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革命区域、各条革命战线研究 98.五四运动研究 99.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分专题)
100.改革开放40年党的妇女工作经验研究
101.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编纂与利用研究 102.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 103.社会组织党建研究
104.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建设研究 105.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国际比较研究
哲学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 2.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 3.总书记创新思想的哲学研究 * 4.总书记中华文化观研究 * 5.总书记民生观研究
*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研究 *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研究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
* 9.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 10.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 1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哲学研究 * 13.新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 14.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哲学研究 * 1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研究 * 16.“一带一路”建设的哲学研究 * 17.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研究
*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 19.中华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 20.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反思研究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 24.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 25.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26.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 27.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 28.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29.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 30.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3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32.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33.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 34.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35.中国传统哲学文献整理与诠释研究 36.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创新研究 37.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 38.中国哲学断代史研究 39.中国哲学史人物、流派研究
40.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与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41.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42.中国传统宗教哲学研究
4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研究 44.中国生态哲学研究 45.中国哲学海外传播研究 46.近代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研究 47.中外哲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48.西方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49.西方哲学经典著作编译研究 50.西方哲学断代史研究 51.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52.外国哲学国别研究 53.西方形而上学研究 54.西方认识论研究 55.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56.西方语言哲学研究 57.西方宗教哲学研究 58.东方哲学专题研究 59.意识与心灵哲学专题研究 60.实验哲学研究
6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62.伦理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63.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64.国外伦理思想史研究 65.中外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66.应用伦理学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67.道德哲学理论的创新性研究 68.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学研究 69.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研究
70.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究(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71.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72.美学原理基本问题研究 73.中国美学断代史研究 74.中国美学史基本问题研究 75.中国当代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76.中国古代艺术观念研究 77.西方美学史研究 78.当代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79.当代审美和艺术教育研究 80.科学史基础问题的哲学研究 81.当代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 82.当代科学哲学的新范式研究 83.科学哲学的历史研究
84.人工智能的相关哲学问题研究 85.大数据背景下的哲学研究 86.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 87.复杂性问题的哲学研究 88.科学社会学研究
89.当代规范性理论的哲学研究 90.著名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研究 91.中国传统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研究 92.中国古代逻辑研究
93.西方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94.数理逻辑基础问题研究 95.语言逻辑研究
96.哲学逻辑及其应用研究 97.非经典逻辑研究
98.逻辑、计算机、脑科学跨学科研究
理论经济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研究 * 3.坚持新发展理念研究
*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 5.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 6.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
* 7.总书记关于反贫困与共同富裕的思想研究 * 8.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 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研究 * 10.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果研究
* 11.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 12.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 13.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研究 * 14.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 15.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研究 * 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研究 * 17.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
* 18.全面小康社会到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路径研究 * 19.全面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 20.全面深化改革与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研究 * 21.全面开放新格局研究
* 22.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 23.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系研究 * 24.重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 25.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研究
* 26.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
* 27.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机制研究 * 28.新技术革命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 * 29.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 30.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 31.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国际赶超前景研究 * 32.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投资-储蓄-增长机制研究 * 33.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国际耦合机制研究
* 34.我国大规模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运用研究 * 35.我国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机制和周期预算平衡制度研究
* 36.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研究
* 37.我国金融风险、金融波动和金融周期研究 * 38.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39.经济发展中储蓄率演变规律研究
* 40.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41.国际贸易新模式与贸易强国战略研究 * 42.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
* 43.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 44.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研究 * 45.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研究 * 46.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
* 4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有效性研究
* 48.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 49.经济发展中产融结合问题研究
* 50.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与国有企业布局优化研究 * 51.国有资本经营体制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究 * 52.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研究 * 53.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理论和案例研究 * 54.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化研究
* 55.工业企业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 * 56.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研究
* 57.研发投入、教育制度、社会环境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 步影响研究
* 58.网络化社会中的创新激励研究 * 59.转型社会中的声誉问题研究
* 60.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 61.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 62.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 63.城市群结构与演变趋势研究
* 64.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城镇体系研究 * 65.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6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 67.土地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 68.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 69.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内在逻辑与对策研究 * 70.隐性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 71.我国脱贫和减贫政策的设计与评估研究 * 72.反贫困政策中的行为干预研究
* 73.我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研究 * 74.“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问题研究
* 75.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 * 76.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结构演化研究 * 77.后危机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管制政策研究 * 78.反危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退出的国际影响研究 * 79.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重大结构变迁研究 * 80.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国际影响研究 81.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研究
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 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意义研究 84.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85.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
86.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前沿进展研究 87.凯恩斯主义复兴研究
88.国外产业政策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
89.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争论和发展研究 90.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特殊性、经济基础和理论依据研究
91.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
9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研究 93.收入分配制度与居民消费增长机制研究 94.中国产权制度、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行为研究 95.现代金融体系的组织和结构研究 96.我国生产率影响因素和增长趋势研究 97.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98.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99.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问题研究 100.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101.参与人有限理性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应用经济
* 1.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 2.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研究 * 3.新时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策研究 * 4.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臵研究 * 5.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涵、任务与战略研究 * 6.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性问题研究
* 7.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研究 * 8.经济发展质量变革重点和路径研究 * 9.提高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对策研究
* 10.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研究
* 11.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
* 12.规范推进政府投资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研究
* 13.宏观调控有度的积极财政政策优化研究
* 14.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事权一览表和相应财政支出 责任明细单的设计研究
* 15.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机制研究 * 16.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机制和政策研究
* 17.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 18.金融市场开放环境下的国家金融安全研究
* 19.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20.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研究 * 21.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研究 * 22.中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处臵比较研究 * 2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 24.建立防范处臵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 25.大数据时代科技与金融融合及风险管控研究
* 26.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处臵机制研究 * 27.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方案及其模拟研究
* 28.加快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研究
* 29.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培育机制研究
* 30.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研究 * 3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研究 * 32.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体系研究 * 3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安全与效益研究 * 34.加快企业资源配臵国际化与风险规避研究 * 35.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 36.新形势下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 37.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研究 * 38.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研究 * 39.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研究 * 40.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 41.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研究 * 42.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研究
* 43.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 44.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 45.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 46.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研究 * 47.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绩效评价制度研究
* 48.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研究
* 49.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 50.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究 * 5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研究 * 52.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影响研究 * 53.壮大农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模式研究 * 54.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研究 * 55.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5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研究 * 57.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 58.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 59.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 60.我国参与远洋渔业资源永续利用问题研究 * 61.我国能源转型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 62.新能源发展补贴政策研究 * 63.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研究 * 64.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究 * 65.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66.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 * 67.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研究 * 68.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研究 * 6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 * 70.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制度研究
* 71.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保障机制研究
* 72.改革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研究 * 73.促进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研究 * 74.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 75.我国中高端消费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 76.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的政策研究 * 77.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研究 78.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79.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80.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 81.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82.我国对外开放转型研究 83.建设自由贸易港研究 84.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研究
85.产业升级与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研究 86.人工智能时代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87.城市精细化治理问题研究
88.履行政府收入再分配调节职能研究 89.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90.地方税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1.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92.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9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94.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 95.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 96.建立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研究 97.城乡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98.国家公园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99.资源环境审计创新研究
统计学
* 1.国家治理能力的统计测度方法及其评价研究 * 2.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
* 3.空间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统计研究 * 4.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模型与应用研究 * 6.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7.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统计测度研究
* 8.“一带一路”国家、“金砖五国”产业结构比较统计研究
* 9.新时代产业升级的统计监测研究 * 10.新经济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 11.科技资源配臵及优化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12.名录库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应用研究 * 13.中外政府统计数据发布比较研究
* 14.国际比较项目非基准年购买力平价推算方法研究 * 15.电商时代CPI测度方法研究
* 16.基于多数据源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与评价研究 * 17.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服务业统计问题研究 * 18.中国多产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构建及结构调整研究
* 19.基于混合Copula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研究及应用 * 20.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 2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其效应研究 * 22.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23.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统计评价研究 * 24.因子分析新理论及其拓展研究 * 25.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统计方法研究 * 26.贝叶斯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及应用研究 * 27.非结构化数据统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 28.大数据背景下抽样推断新方法研究 * 29.基于网络结构的高维数据降维及应用研究 * 30.统计方法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31.新中国统计学发展史研究
32.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统计科研、统计教育与统计实践研究
33.中国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研究(通过对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进行功能定位和内在逻辑等顶层设计的研究,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全球化和大数据理论发展。)34.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以全国、地方、部门统计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各类数据质量分析评价方法,从核算方 法、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35.大数据统计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围绕大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研究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出支撑大数据应用的计算模式与算法。)36.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的统计理论方法创新及应用研究(结合数据科学、大数据理论和人工智能科学前沿,研究和探索统计视角下的理论创新、方法与应用创新,开拓统计发展新方向。)
37.基于部门大数据的统计监测研究(研究日益增长的部门大数据与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经济预测与监测。)
38.大数据背景下国民经济核算新方法研究 39.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研究
40.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及“中国制造2025”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4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及应用(通过构建统计指标体系与模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提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政策建议。)
42.绿色金融统计评价与监测研究(利用统计理论、方法和模型,评价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规律,并监测评估我国的发展进程。)43.大数据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计预警方法研究(在互联网大数据下,针对金融市场波动性和环境不稳定性等问题,开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量化、预警与应用研究。)4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稳健统计推断理论、应用与评价研究(围绕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核心难点问题,建立大数据稳健可靠的统计分析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支撑大数据应用的稳健统计算法。)
45.福利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福利测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提出能准确测度福利的科学思路和可操作性方案。)
46.健康中国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国际可比的健康中国统计指标体系,对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进行监测评估。)
47.环境治理绩效的统计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依据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统计方法对环境治理绩效进行科学测度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8.文物断源断代的统计分析研究(借助于聚类分析、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粗糙集等方法,对文物断源断代进行统计分析,以提升文物的内涵价值。)49.整数值时间序列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50.贝叶斯空间统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政治学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研究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思想及其战略和方略研究 * 6.习近平新时代人民政协思想研究
* 7.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
* 8.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 9.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研究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政治学理论研究
*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研究
*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
*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目标、总 任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研究
*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研究
* 16.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和战略策略研究
* 17.新时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研究
* 18.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制度安排研究 * 1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制度优势和发展方向研究
* 20.新时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机制创新研究
* 21.新时代坚持和实现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 22.新时代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的实证研究
* 23.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 24.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及其有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 25.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 * 26.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 27.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设臵研究
* 28.新时代政治伦理、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养成的政治途径研究
* 29.新时代政府推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机制研究 * 30.新时代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3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 32.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根本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研究
* 33.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制度建设研究 * 34.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政治途径研究 * 35.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机制研究
* 36.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
* 37.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政治机制研究
* 38.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路径研究 * 39.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途径研究 * 40.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优化研究
* 41.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制度建设研究
* 42.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研究
* 43.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的制度建设研究 * 44.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途径研究
* 45.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 46.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47.人民政协文化史研究
* 48.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49.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 50.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51.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 52.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政治机制研究
* 5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 54.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政治机制研究 * 5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政治责任研究 * 56.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和责任研究 * 57.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路径研究 * 58.提升政府质量与优化政府管理机制研究 * 59.健全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研究
* 60.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战略和路径研
究
* 61.新时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
* 62.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 63.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研究 * 64.科学配臵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责研究 * 65.职能相近地方党政机关合并或合署运行模式研究 * 66.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机制研究 * 67.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改革研究
* 68.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 6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研究 * 70.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 71.当代中国政治核心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 72.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 * 7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 74.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 75.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76.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 77.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公共政策研究 * 78.边疆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 79.精准扶贫的政治机制和责任机制研究 * 80.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 81.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 82.强化和完善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 83.总体国家安全与政治安全的理念和实施机制建设研究 * 84.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境外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研究 * 85.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机制研究
* 86.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 87.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政治理论和实施机制研究
* 88.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实施机制研究
* 89.香港中产专业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 90.祖国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 91.台湾社会阶层研究
* 92.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政治功能研究 * 93.常住大陆台胞群体研究
* 94.海外侨胞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政治学科建立、建设和发展研究 96.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研究
97.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科体系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 98.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 99.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 100.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方式研究 101.政治生态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02.民主政治广泛、真实和有效性比较研究 103.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
104.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
105.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价值前提、思想资源和实现路径研究
106.近代以来我国政治学科发展历史研究 107.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研究 108.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监察制度研究 109.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得失研究
110.秦汉时期国家体系建构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架构研究 111.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迁研究 112.清末民初现代国家构建研究
113.近代中西文化论争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变研究 114.20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研究 115.世界各国民主多样性的理论、实践和评估标准研究 116.西方宪政理论与制度的本质和缺陷的理论研究与制度
分析
11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未来走向研究 118.西方福利国家理论前沿追踪研究 119.当代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120.西方政治思潮跟踪研究 121.西方政治话语体系研究
122.全球地方治理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法学
*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
* 4.新形势下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路径研究
* 5.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 6.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法律问题研究 * 7.网络信息化时代法理学转型研究 * 8.公民法治意识的实证研究 * 9.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 10.我国司法信息化的现状与法理研究 * 11.民国司法审判中的传统法律元素研究 * 12.中华法文化的话语体系研究
* 13.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历史作用研究 * 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研究 * 15.宗教工作法治化问题研究 * 16.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研究 * 17.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研究 * 18.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 * 19.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 20.对监察委员会的外部监督体系研究 * 21.完善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法研究
* 22.当事人选择行政纠纷解决途径的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 * 23.信用惩戒的行政法研究 * 24.金融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 25.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 26.医疗刑法研究
* 2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研究 * 28.刑事一体化研究方法及其具体适用研究 * 29.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 30.司法改革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完善研究 * 31.性别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防治的影响研究 * 32.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 33.刑事证据体系研究 * 34.事实认定原则与方法研究
* 35.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 * 36.对仲裁的司法监督研究 * 37.民刑、民行交叉关系诉讼研究 * 38.诉权学说史研究
* 39.正当当事人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40.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 41.土地确权中的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 42.网络环境民事权利保护研究 * 43.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民法问题研究 * 44.共享经济的民法问题研究 * 45.人工智能的民法问题研究 * 46.民事习惯研究
* 47.民法典修订与妇女权益保护研究 * 48.票据法完善研究
* 49.我国商事担保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 * 50.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研究
* 51.公司资本制度改善后的债权人保障研究 * 52.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合法性研究 * 53.网络直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 54.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研究 * 55.药品专利制度研究
* 56.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法律问
题研究
* 57.新经济背景下金融风险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58.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 5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 6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 61.全面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研究 * 62.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 * 63.反垄断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 * 64.大数据运用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65.企业年金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 66.环境司法中预防性责任方式研究 * 6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 68.“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投资规则创新研究 * 69.“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创新研究 * 70.海外利益保护法研究 * 71.领事保护立法研究 * 72.援外管理立法研究
* 73.经济全球化升级与WTO法改革的中国方案研究 * 74.美国法院对中国企业被告行使管辖权的判例研究 * 75.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 76.南海仲裁案后的南海问题研究
第四篇:2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2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2016年12月16日16:05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现予发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7课题指南》,并就做好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7课题指南》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2年3月1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7课题指南》条目分范围性条目和具体题目两类。范围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指向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立项;依据具体题目申报的选题,应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题目的文字表述可做适当修改。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八、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申请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均可从我办网站下载)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十一、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7年3月1日之前的可以申请)。(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二、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以下简称《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七千字,要按《活页》中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本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七、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纸本《申请书》与《活页》及电子版《申请书》(WORD文件格式)的汇总报送等工作。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按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类汇总后,将电子版《申请书》统一刻录成光盘,随同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同报送我办。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16年12月16日至2017年3月1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7年3月5日前,将汇总并认真校对后的《申请书》中“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中“数据表”一致;3月10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第五篇: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工作会议
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工作会议 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
时间:2010年2月24日 下午14:00—15:45 地点: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二楼报告厅 工作主持人:顾功耘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 罗培新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导 主讲人:荣跃明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记录人:刘春梅(华东政法大学08级经济法专业研究生)王靖林(华东政法大学09级经济法专业研究生)
罗培新:尊敬的杜书记,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当中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辅导会。我知道在春节中很多老师都为这次的申报付出了很多精力,占用了很多休息时间,在这里向大家表示非常的感谢。第二个我们要感谢的是尊敬的荣跃明主任,荣主任非常敬业,非常勤勉,在我的请求之下,在年前答应到我们学校来做个辅导。年后,他让我务必把各位老师申报的活页提前给他,他好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今天他的讲解是在他阅读了大量的活页的基础之上,非常有准备的活动。另外还要非常感谢顾校长,他很重视今天的辅导会,特地赶过来,接下来我们就有请顾老师致欢迎辞。
顾功耘:今天我们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安排了今天的活动。首先我们要感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荣跃明主任,他同时兼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荣主任在社会科技管理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今天请他来很不容易。社科办工作非常繁忙,他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的支持。今年我们组织社科课题的申报应该是我们全校的老师都动员起来,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报告,说明相当多的老师都很踊跃来参加这个课题的申报。我希望今天通过荣主任的讲解能够把我们申请的表格做个修改,能够达到社会科学课题申报的要求,争取在去年国家社会科学课题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今年能够有个新的高峰。我就简单讲这些,最后我们欢迎荣主任做报告。
荣跃明:各位老师下午好,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的项目申报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把材料汇总上交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社科规划办的要求就是在3月8号前把材料汇总到各个学校,然后交到我们这边。在留下还有不到2个星期的时间,还有时间给各位申报的老师进一步完善申报工作。我想国家社科基金大家都知道代表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的水准,等于是国家的项目。他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代表我们国家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的水平。但是跟自然科学基金不一样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大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事过管理学研究的老师可能会有这个体会,因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里有管理学题目。申报过自然科学基金的老师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社科基金更容易申请。我想围绕这个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同时对怎么样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论证介绍一些情况。
从这两年的情况看,我做了一个统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每年都有所增加,2008年立项一共是1588份,平均的立项率是8.6%,就是在一百项申报的项目中只有8.6个申报获得了立项,这个就是竞争的比例。到了2009 年国家社科项目立项一共是 1720项,立项总数增加了一百多项,但是立项率反而降低了,变成了7.6%,这是全国平均的水平。就是说在一百项中,只有八项得到立项。在这个当中,各省的情况差异比较大。我这里统计了一下,上海2008年立项是137项,立项率是10.47%,排在第二的是湖北,立项是122项,平均立项率是9.44 %,第三是江苏,立项总数是95项,立项率是9.05%。这是08年的情况。到了09年,上海立项总数达到了150项,立项率是9.39%,立项率比2010年有所降低,尽管立项总数有所增加,同时申报量也有所增加。我估计申报总数增加了以后反而使得这个立项率降低了。湖北省立项是142项,09年的立项率是10.16%,江苏立项119项,立项率是9.37%。这些数据反映出其实近两年尽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立项总数和投入资金在不断增加,但是申报的总量也不断增加,立项率反而不 1 断降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要真正提高立项率,关键在于要提高课题设计论证的水平,也就是提高你的申报的质量,这是最关键的。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我们对09年上海的总体情况也作了一些分析。上海目前在150项当中,所有的申报单位里最高的立项率是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他申报了两项,获得了一项立项,是50%。上海商学院报了5项,立项1项,是20%。上海中医药大学申报了6项,立项1项,达到了16.66%。上述几个单位,刚才大家都笑了,因为他们的申报量太小,不能说明问题。下面的单位我觉得有一定的代表性。上海大学申报121项,获得17项,立项率为14.04%,上海外国语大学申报30项,立项4项,立项率13.33%,上海理工大学申报16项,立项2项,立项率12.5%,上海财大申报89项,获得立项是11项,立项率是12.3%,华政申报108项,获得立项13项,立项率是12.03%。09年上海的平均立项率为9.39%,我上面报的这些单位总体的申报项目非常多,立项率远远高于上海的平均水平。既然远远高于上海的平均水平,就意味着有很多单位的立项率是低于平均水平的,有的单位数字非常低。我们这边有个比较差的,申报数是81项,只有2项获得立项,立项率是2.46%,申报的质量非常低。这些数字说明基数申报总量是一方面,但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提高申报质量,就是怎么样把课题设计论证,选好选题,设计好,论证好,这是最为关键的。最近这几年国家社科基金自身发展很快,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度重视。这个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发展的非常快,其发展成就引起世界瞩目。最近这两年中国日益强大,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世界各国都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这个方面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我们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智力支撑,所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也在不断加大支持投入,表上可以看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年有6个亿,明年达到8个亿。随着我们的发展,我们国际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融入世界的深度日益加深,中国自身的发展也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在这个大前提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面临着许多艰巨的课题和任务,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随着社会科学的研究不断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推动我们国家知识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前途非常广阔,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社科基金居然以每年增加两个亿这样的方式进行,这在国外真是难以想象的。这从一个方面就说明了我们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我们在座的各位,其实我们身逢其时,处于大有作为的时代,不管是个人职业的发展还是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都会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机会很多,空间很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家社科基金代表了我们国家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怎么做好课题设计论证?恐怕不仅是简单的从形式方面理解,更需要有一个深度的、深刻的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要求的把握。大致来看,你要做好国际社科基金课题从申报开始,首先在申报当中选择好选题,做好这个选题的设计论证,使你整个申报的质量比较高,在申报中过关,获得立项。这当中有几个前期的要求:第一个就是选择某一个选题,在这个选题上你一定是有前期的研究和积累,通常是从个人的专业背景、研究的积累、研究的基础出发,来研究课题的选题。现在的选题有很多,在课题指南中已经立出来。但是这个选题比较大,也有比较具体的。有一些学科有具体的要求,比如说要求不要改变课题指南的条目,就是说以课题指南的条目进行课题的设计、论证,今年的课题指南中在应用经济学这一块要求大部分选题不要修改,按照指南中的来。但是除了应用经济以外,大部分学科的条目,有不少是提示研究方向和范围的,具体申报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研究的积累,根据专业背景对题目另行设计。
对选题来讲,选题很多,对选题的理解,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这个选题本身是目前社会发展存在的热点,在现实当中可能是个问题,我们面临的一些难题。比如说目前关于房地产的研究的选题很多,关于经济、法学、政治、社会学等等。这种选题就反映了现实发展和我们社会研究的相互关系。现实发展提出来这种要求,现实生活中我们房地产高房价问题,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性质比较复杂,不完全是市场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属于土地资源问题、政府的公共职能问题,导致我们现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房价不断高起,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另外一方面不少的中低收入人群无力购买房屋,基本的居住权利、要求得不到满足。2 这是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像这类选题是社会发展本身提出的,从选题本身的角度来讲,这些选题都有非常重大的研究价值。但是不是什么选题你都可以研究的,你一定要跟你自己的学科分类有关,你的研究兴趣有关。尽管有的选题作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是一定有价值的,但是由于你的专业、前期积累跟这个关系不大,你很难把握好这个选题。如果跟你专业、积累没什么联系,仅仅你看这个选题很热,你有兴趣,建议你最好不要碰。从竞争的角度讲,你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因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在是国家最高水准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是全国层面的,这个题目一定是全国有关这个领域当中最好的跟你竞争。从这个角度讲,选好选题是个非常需要慎重的,需要多方面考虑。
还有一个就是要了解一下评审程序。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采用两轮的评审方法。第一轮叫“匿名通讯初审”,现在的课题申请书当中都有一份活页,活页的内容和申请书中第四部分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差别在哪里?差别就是要求活页当中不允许透露申报者个人的姓名及其所在单位,其他都一样。
通讯初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有打分表。这次已经把打分表注在活页后面,大家可以看,就是关于整个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中的三项:选题、内容以及研究基础。研究基础就是你前期研究的积累,你发表的一些成果,出版的一些成果,还有就是参考文献。具体就是打分问题,一共三项,每个单项10分是满分,根据这个给个分值。这三项权重各不相同,最高的权重是内容这部分,4.5分,如果是满分,就是总分是45分。这三个部分权重都不一样,按照我们掌握的情况,根据全国社科办了解到的情况,现在通讯初审淘汰80%左右,淘汰率非常高,一百项申报,留下20项左右。还有从每个单项中,到目前为止10分的比较少见,8分、9分算比较高的,满分没有的。既然满分没有的话,从这个三部分当中如果你有一个单项,特别是选题和内容这个单项中你获得7分、6分,那么基本上你就被淘汰了。
现在入围的分数,我们看到的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甚至有几年平均分数至少在83、84以上才能入围。这样我们从单项算一算,如果某一单项,特别是前面两个单项,后面的单项可能好一点,因为权重比较低。选题或内容如果当中有一项你获得6分,基本上就被淘汰了。因为你再怎么加也加不到82,83分了。我觉得了解评审程序非常重要,这对你做好课题的设计论证显得非常关键。科研处把今年申报的老师的活页都拿给我看了,因为时间关系,150份没办法很仔细看,我粗略看了一下,好的有,做的不太好的也有。我不具体讲哪一份有什么问题,我想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根据我们现在评审程序需要把握的大的方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回去对照一下,你看看你的课题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
我想介绍两份东西,用实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样大家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这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当然是选题。选题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第一个就是讲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讲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在哪里?这一块从形式上来理解,很简单,我看我们大部分同志活页部分都是讲这个课题什么题目,把当中的关键词在期刊网进行文献搜索,进行文献的堆积,查了多少多少文献。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普遍的做法。我觉得这种做法也未必特别好,后面我会再讲这个问题。这也不是一个概论,这个方法不一定是很有效的。因为从课题的研究意义,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之所以重要,首先就是讲你课题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看这个题目,是《世博会国际传播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修辞研究》。上来就讲本文致力于上海城市形象的世博会国际传播研究,以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影响力为目标,分析梳理上海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分析上海城市形象在世博会国际传播中的传播数量和传播方式。研究分析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建议。在修辞的角度看上海城市形象的建立也是上海形象的公关,而公关是修辞学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也可以把上海城市形象称为上海城市形象修辞学。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么一段话大家可以看到实际讲了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或价值。真正有关这个所谓城市形象修辞学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没有触及。只是讲了一句: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看下面:利用中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国际传播,这在西方和中国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本人长期从事修辞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反复思考这个课题,目前国内关于上海旅游中心形象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对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成果较多,对上海城市形象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或者公关的角度去研究,或者只是从上海的旅游形象这个比较狭窄的角度去 3 研究,对世博会国际传播中上海城市形象研究较少,从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城市形象的建构,尚属首次。这个后面一段就是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所谓的述评,我们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述,就是你把这个领域相关的研究状况简单的作一个概括、梳理、归纳,当然你不能洋洋洒洒,你必须要有概括、归纳。有一个非常简介的表述。第二个是评,为什么要评?因为只有你对相关研究领域当中前人的研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后,你才能确定你的研究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哪里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或者进一步的挖掘。从这个角度看,研究述评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两者是相互说明的关系。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你的最高价值是什么?你的最高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的知识,那么什么是新?讲的最通俗的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如果前人已经做过了,前人已经提出来了,你就是重复劳动,不是新的。如果你对前人的研究没有过完整的、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和把握,你怎么敢说你自己研究是新的,你怎么敢说自己的研究有价值,有意义?这就成为判断、评价的标准。现在按照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标准,这个就是打分的依据。评分的标准就是这么设计的,考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看你对这个选题相关的前人的研究你把握的怎么样,你了解的是不是全面,把握的是不是准确。然后讲你现在的研究的课题意义在哪里?这两者是相互说明的关系。
关于研究综述,从现在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有这块,我的选题然后是相关的文献综述,我们现在很多专业的学术刊物都会发表学术综述,研究综述。所以他本身也是一种学术价值,包括顶级的学术刊物都发表的,像《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法学研究》等等都是发表研究综述的。但研究综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和课题中涉及到的研究综述还是不一样的。你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有关某一专题的研究综述,可能会给你8000字甚至10000字的篇幅,我们现在的课题设计论证最多在4000字以内。在这个非常有限的篇幅里,还包括有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这一块,你需要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同时也要把握非常准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像这个课题里面,他等于没说,就是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对上海城市形象研究有一些,对国家形象建设研究成果较多,这样一些判断实际是不到位的。按照评分标准,这种课题我想第一块给他的分数不会超过5分。大家算一算,第一部分的权重是3.5分,满分是10分,应该是17.5分,5分只有一半。如果后面两部分都是10分的话,他也不过是82.5分。按照常规来看,单项没有满分的。所以如果他这一项5分,后面就不看了,因为现在评审专家评审的一般习惯也是这样的。上来就看你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的非常的好,比较符合规范,非常的吸引人,才会很仔细的看下去。如果第一部分一看,是不符合的,后面基本不看了,马上就淘汰了,打分自己会把握。应该说这一份材料在第一部分就写的不好,后面部分其实也是这样,在第二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他上来就讲修辞的概念,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篇幅比较大,有好几页。这里面我感觉课题设计论证大家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文体、文本方面有特殊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写文章。有很多人是这样的,把它当作文章来写。他认为他的课题的设计论证很有想法,也有很多新意,在4000字里面他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新观点。但在文本上有一个跟课题设计论证重大的不同,他把课题的题目当作一篇文章的题目围绕这个题目写的5000的散文。他是这么来做设计论证的,而不是按照评审打分的要求来设计的,实际上这个课题设计论证有自己文本上的要求。你看第二部分,他上来就讲修辞的概念,这是非常犯忌的。我们评审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同行评审,所有的评审专家都是这个领域的至少是正高的职称的专家。不管他在这个领域的知名度达到什么程度,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拿到正高职称,是有一定造诣的专家。所以你不能一上来就讲基本概念。这在评审过程中会引起评审专家的极大反感。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当作写文章来写了。这个是从文本标准是不符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文本的要求是根据评审的要求,根据评审打分的要求来设计的,你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份材料毛病很多,时间关系后面我们不做详细解释,我们后面看一份比较好的。
这份东西大概是06、07年的,因为每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具体规定都会变化,当年的时候字数限制比现在还严格,只有3000字。但总的打分的标准基本上还是一样的,也是三块内容,只是字数限制比较大。字数限制越少,在课题设计论证当中难度越大,在有限的篇幅当中要把问题说清楚,是不容易的。他的题目叫《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研究》,他的阐述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迫切要求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实践中,一方面,《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 4 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法律规范,但村集体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农民的承包地等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仍不时出现,工商企业大片租赁农民的承包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民违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的土地纠纷频频发生,这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法不依的问题还很严峻,另外由于土地经营权的纠纷和流转受严格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地民事关系流转中将发挥作用。物权法尚处于讨论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物权法还没有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的一个课题。课题已经立项,他研究的问题的核心就是他讲课题的研究意义首先在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重要性,目前的现状是两个,一个是有法不依,还有就是无法可依。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为什么是这两个方面呢?从文献综述的角度,他做了一些概括:他把前人所有的研究概括为三种研究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是在经济学尤其是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内,讨论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强度等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和流转的关系。把这一批研究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中提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学者的观点,作了一些说明。对这个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作了一个概括。基于这一研究范式为我们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一个有解释力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但是其明显处于民法学特别是物权法学缺乏一个明确的联系,影响着其民法学核心立法上的参考价值。
第二个研究范式是在法学,尤其是民法的逻辑框架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和结构进行职能分析。后面一样也是提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文献。
第三个研究范式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基于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态势和方法。这一范式为我们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这一范式的研究大多提留在现象的层面上,尚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再概括和梳理三种不同研究范式的情况下,最后再来讲自己的研究。“本课题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基础上,考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为保障农民土地和特定的人口城市化,农业规模经营的健康经营提供了几点建议。”
大家可以看看,像这个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表述就做得比较的好,他不是简单的罗列。这次,我看的150多份材料当中,有很多材料的课题论证当中有关这块内容是比较简单化的处理,是简单的罗列,把认为重要的,是谁谁谁的什么文章,简单的罗列出来。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我前面提到的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查询某个关键词的文献有多少多少。我觉得这个可以做,但是,也不是太能说明问题的。应该讲国内外现状述评这块,你肯定是要在全面掌握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概括、一定的分类、一定的归纳,然后进行比较、辨析。要把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观点也好把握好。然后是把不同观点间的基本不同点概括出来,把握准确。这些基本的东西是你研究的课题的意义之所在。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如果你这个课题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就体现在其他文献、其他人还没有触及的、还没有深入的、还没有展开的,你有所触及、有所深入、有所展开。这样才能通过你的研究在这个领域提出你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支持。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罗列某某人做过什么事,写过些什么文章,提出过些什么观点,我觉得这样的话就还没有做深、做透。至于你是不是面面俱到,都把握到了,我理解就是很多人在这块处理的时候有很多的担心,专家是不是觉得我把握得不全面,他有这个担心。其实,如果你做到很好的归纳提炼以后,你一定是全面的。因为全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在你研究的领域对相关的前人的研究都做到了很好的把握,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对所有的人都要提及。这个所有的人都要提及,不一定就是全面,而是表明的全面。比如说,你把所有的文献都统计出来了,看上去你是全面的掌握了,但是你没有把这个领域中文献的基本特点把握住,那么那个全面就会是表面的,难以支撑你这个课题,难以支撑你这个课题提出的意义。一份课题论证部分当中在这个地方的表述书写,其实写得好还是不好,差别还是很大。那么回过来说我们目前的评审方法,国家社科基金实际上两轮评审制。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人非常非常得多,2009年上海市申报了1600份左右,全国大概是25000份左右。现在有23个学科,也就是每个学科平均下来,每个学科1000多份。现在有几个学科非常大,比如经济学、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当然也有些量比较小的小学科。不过,不管量大还是量小,同样的题目,或者是相近的题目一般都有十几份,最少的也有七八份。所以,评审方法,比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相同或者是相近的题目,集中到五个专 5 家去评审,这几个专家就评这几个题目。这样,各个人申报的材料的课题的论证情况水平的高低在比较中就一下子能看出。相同的题目是由同行的专家来评审,这种情况下,课题的论证在这几个部分,表述也好,内容的把握也好,甚至形式把握(文体的把握)都需要十分的注意。不然,就可能在竞争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这当中,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时需要注意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举两个样例。实际上,在选题的把握方面,第一部分选题的把握方面,就是述和评再加上你对课题意义的阐述。
述评这部分,不是简单的做文献统计,也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定是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概括、分类和比较。在归纳、概括、分类和比较当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看选题的类型。选题大概分成两大类,一类就是现实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学科的描述,而是现实就是这样的。像刚刚的题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问题,是在现实中产生的。前面提到的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也是在现实中产生的。现实中产生的问题的一个特点是学科的单一属性的特点不是很明显,也就是它可能是多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多个学科研究的对象,他人研究的成果你一定要很清楚,就是说你不仅仅是从你自己学科和专业背景去补述他人的科研成果。想刚刚这个题目是从法学角度申报,但是,你不能仅仅从法学的角度去梳理前人的观点。如果你只是从法学的角度去梳理,你一定是有所遗漏的,一定是掌握得不全的。你就必须从这个问题本身出发,把所有有关这个问题不同学科的文献都掌握。而且学科是你比较概括和分类的一个框架。像有些文献不仅仅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讨论,但你一定要有个判断力,看其是从哪个学科对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比如,像开始讲的那个不好的例子《上海世博会与传播中的修辞研究》。其实,修辞是语言学的东西,但是上海形象研究过去很多是在传播学中研究得比较多。那么,从修辞学来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做文献综述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语言学的文献。“尚属首次”说明在语言学方面,他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或者说是相关的文献比较的少。但是,既然是做城市形象的研究,不管是从语言学还是其他学科也好,你对于这个学科,这块研究领域的所有文献你都应该进行梳理,做些概括。与传播学相关的文献你也应该做些梳理,做些概括。所以说,我们看有些题目很有价值,但是选题有价值不等于申报者能把题目把握好。从申报的第一部分当中就可以看出你把握得到底好不好。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述评和研究意义的论述就可以很清楚的反应申报者对这个课题的把握程度怎样。这是在做现实型选题述评时需要注意的多学科的特点,甚至跨学科的特点。学科本身是你在做述评归纳分类的一个框架。对于纯粹是学科型的选题,这种选题比较的单纯。比如语言学研究的一些修辞问题,一看就是语言学研究的题目,是这个学科专有的研究选题,其他学科没有的,这个比较的清楚。
在述评第一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像现实性选题的研究综述,他的论证方法,或者是在你研究时需要特别把握的地方。选题的意义,你自己可以对你进行一个定位,真正重要的,我个人感觉是你对前人研究文献的一个梳理。通过梳理来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你这个选题的价值在哪里。由于课题实际论证在字数上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把握的时候,对文本的要求或者说是对文体的要求是很高的。你的用词、术语、概括和简介,概括得要准确,辨析得要深入点。对于用词,我觉得不要用大量的主观的词,比如涉及到选题的实际意义,像前述所说“这种研究尚属首次”来表明他是一个开拓者,我觉得是不需要的。这种主观评价词,通过贬低他人的研究来体现我这种课题的研究价值,这种方式都不是很好,都可能引起评审专家的反感。因为我们现在是同行评审,你在做文献综述的过程中,你提到或者是没提到哪些人,你提到的人,你对他做什么评价,肯定的评价或者是否定的评价都有可能对你这个申报效果产生影响。有可能你提到的这个文献的作者就是看你这份材料的评审人专家,这种情况非常大。比如,华政每年很多老师参加这种第一轮的评审。上海由四五百个专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的初审,每个人看的材料不多,就是相同或相似的一个题目,十几份材料,最大二十份,少的话,七八份。在内容部分,我前面所讲的,课题活页4000多字,当然超过一点是没关系,像写到5000字没关系,但是超过太多事不行的。我看的这150多份材料,有些申报老师写的是有些多了点。写得了点怎么办,就要进行压缩,对于那些不影响句子意思的修饰性的定语或者是修饰语,通通的不要。比如我举个例子,约瑟夫奈有本书叫做《软实力》,有的申报者就这么写:世界著名的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著名著作 6 《软实力》,这样的话就太复杂了,前面的修饰语全部删掉。希望大家再把自己的申办材料看下,能够简略的地方就简略,能删掉的就删掉。因为总共只需要4000来字,所以能删的地方就删掉。稍微超过点没关系,不会有一个评审专家会去数这些数字的。但是明显的太长,也是会有问题的。按照我了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评审专家遵行的是这样的一个习惯,首先针对的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最最关键,第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最重要。所以,上来你就要吸引他的眼球,如果让评审专家感觉这篇文章有想法,他会很认真的看下去,如果第一部分绕来绕去,绕了半天还没有打动他,他后面可能会随便翻翻就放一边,给的分数不会太高。所以,课题的论证要非常重视第一部分,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你对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的话,大概最难写的还是第一部分,如果你有了一定的积累,我这方面已经发表过文章或者是已经出版过著作,有关这个观点的继续研究,我是怎么考虑的,这个对于申报者来说,不是太难的,他只要把有的东西做一个概括的描述就可以了。难就难再前面的文献综述。即使你对于某一方面,你研究得已经很深入了,但是对于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你也未必很全面。不是像输个关键词的计量统计,这种方法是很粗的。比如,你统计了一千份的文献,你怎么看,我想你没有一两月,你是看不下来,若是,几十篇,你做做概括,做做梳理,你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有几千篇,甚至是上万篇文献的话,除了刊发文献外,还有些著作,你怎么看。这是非常难的,是需要花时间的。那么,第二部分内容需要注意的第一个是,第一部分的讲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和这部分相互间是内在必然联系的。你研究的内容的大致的框架要能勾勒出来,主要观点你要提出来,主要观点提出时不需要论证这个观点是怎样产生的,只需要把这个观点直接的提出来就行了。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也不需要进行论证。所谓的创新之处也是这样,不需要自我的评价这个观点是新观点,评价是主观的,不必要自己说自己的这个观点是新观点。你认为你的观点是新的,一定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你在这个领域对前人的文献、前人的研究你都掌握了,也就你提出的观点,其他人都没有提过,就可以了,你把这个列出来就可以了。对于你列出来的新观点,评审专家会判断。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我认为要写得实一点,不要虚。我觉得这部分还是比较好把握的。
对于参考文献和前期研究成果,这两年的变化比较得大。2009年前期研究成果在活页中没要求写。今年的一次会议中,大家认为前期的研究成果走在活页中应该有所反应,前期研究成果是研究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要写,要表述出来。具体怎么写,根据活页中的注释来写就可以了。
在参考文献方面,我需要提醒下。我看到些申报材料的参考文献全是外文的,中文的一篇也没有。我个人感觉这样不是太好。比如我看到一份申请材料的参考文献有20几篇,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是对于国外的最新研究把握得比较好。第二个是某一门外语比较好。第三种情况是对中文的研究没有值得你参考的。如果第三种含义出来的话,对评审专家有什么影响,大家也猜得到。这些也不是少数,我看到不少的材料是全外文的参考资料而没有中文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文本的要求。文本除了格式以外,写的三部分的内在联系也要好好的处理好。还有一个是卷面给专家阅读的感觉也很重要。这150多份材料,我也看过,大部分人用的是小五号或是六号字体,太小了。我都看不清楚,我眼睛不是太好。我想,我们大部分的评审专家都是正高,从事这个职业也至少二三十年了,眼睛都不是太好了,可能都是戴着眼镜的。字体太小的话,影响他的阅读,看起来不太舒服,很累的。所以,大家字体不要弄得太小。还有一点是,一式七份,所以复印的时候要清楚。这150多份材料,有些字体已经模糊了,可能墨粉不够,各种情况都可能。这些小细节也是要注意的,不然也会影响课题的申报效果。
从总体上来看,课题论证四五千字,字不多,写下来很快。但是由于国家社科基金比较高的地位和竞争程度,真正需要提高申办质量的是需要在各个细节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来做好课题论证。时间不多,我也讲了一个来小时,我就讲这么,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我们会后再具体的交流。谢谢各位。
罗培新:非常感谢荣主任细致周到的介绍,下面有一刻钟左右的时间留给大家,如果大家在填报项目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现在问荣主任。我现在也想到几个问题,之前我也填报了一封,同时在我填报的过程中也不断有老师通过手机给我发来疑问,有些我是可以回答的,有些我是实在拿不准的,现在请教荣主任。第一个是关于整个课题论述的字数的问题,刚才荣主任给我们回答是第一部分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 7 感,那么字数不是很关键,但是我觉得要有个度,最好不要超过六千字。荣主任,你认为?
荣跃明:我觉得字数的多少是这样。如果你这份东西写得比较的好,论证你上来就吸引评审专家,对于评审专家来说提供的是很新的东西,他觉得这份材料让他学到很多东西,你长点也没关系,他甚至会把它复印留下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的。如果这份材料,里面也有东西,但是不够完善,而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有时候,他需要平衡。评审的时候,有80%的不能入围,若是这份材料正好排序在入围的20%左右,评审专家就会以这份材料过长而舍弃。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人家4000字就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了,你确需要六千字,甚至更多。我个人认为,不用无限制的铺得很开,即使铺得开容易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但通常来讲把握到五六千字就差不多了。但是,最最关键还是在于整个课题的设计和论证,要抓住评审专家的眼球。
罗培新: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前期相关的研究成果,有老师问这样的问题,按照课题的要求,无关的成果是不用填报的,但是如果发表在《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有点沾边但不是特别有关联的成果,能不能填报?我当时的回复是,如果发表在层次很高刊物上的成果填在后面,会是个加分的因素,能在这种刊物上发表文章,是一种学术力的体现,但是也不要太多,两三项。这样可不可以?
荣跃明: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被问到。也就在列前期研究成果的时候,通常来讲要求填的是相关的。比如刚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你把与此相关的前期的研究成果列出来。这个题目是比较具体的,比较窄的。但是,有些题目,你是一下看不出其实是有关系的。比如对于某一选题,从题目上看不出,但是从具体的内容上有点相关,我觉得这个把握,问题不是很大。不能一篇相关的也没有,有些相近的,虽然题目看似不相干,但是大致在一个学科领域,这个应该还是可以的。这是一个。第二个是罗处长讲的,可以填在后面,至少代表你的研究能力。比如我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种顶级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证明你的研究能力达到这种水准。即使我的这篇文章与我这个选题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能证明你的研究能力,我觉得这个应该列出来。
罗培新: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发现这次填表格过程当中,项目的条件和保障中有一栏是写特别负责人的学术简历,这可能是强化评审专家对申报者的学术背景,在填报过程中,有老师问,这种学术简历该怎么填。是不是说在哪拿到博士学位,在哪做博士后研究,或获得一些称号,像曙光学者,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可不可以这样填。或者说是一种自由心正,比较好的就填。是不是有个统一的填写内容?
荣跃明:从初审角度看,罗处长讲的表格后面的内容,研究的保障,学术简历关系都不大,因为是以活页作为你是否可以入围的唯一的依据。入围以后,进入了会议评审,上还是不上,进入会议评审还会淘汰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像100份,有20份入围,在会议讨论的时候,还要淘汰掉12份左右。在这七八份最终立项的材料,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上还是不上,因素很多。第一,从课题实际入围的角度讲,课题论证的设计等已经挑不出毛病。这个当中影响的是选题之间的平衡,有的选题有可比性,而有的选题没有可比性。比如在应用经济中,可能存在很多的课题,原则上是每个题目都要有一个立项,特别重要的题目可能会同时列两个或是三个。那么,有些选题,相互比较,它显得比较得小,就会不立,因为小而没关系。除了这个之外,申报者所在单位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某些地区有没有评委也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然,关键还是看课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每个地区入围的材料特别多,有一年,中国社科院初审只进了两份,而财大在这个学科就立了四份,因为其入围了很多,中国社科院即使有很多评委在也没用,因为要在入围的材料中选。在第二轮的会议评审中,这些因素都会对是否立项产生影响。个人的学术简历能说明你的学术能力,在会议评审中,影响的因素很多,不是绝对的,也比较的难说。但是,我个人的见解就是实事求是,按照实际的情况写,包括你的荣誉称号,获得的奖励,在海外的访问,访学包括留学的经历,包括组织课题的研究都可以上去。总的来说是要实事求是的写。它可能会在会议评审中起到一定的作 8 用。如果是一看就是哪个上哪个不上,这种情况就不考虑。但是在两份材料,都可上可不上才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一看,看差别在哪里,有可能一个细小的差别成为上与不上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罗培新:接下来,各位老师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问荣主任,机会难得。或者这样,荣朱主任讲得比较细致了,大家可能一下子没有具体的问题。接下来,我提几点请求。
第一点是请大家做好自己的本份。我的理解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但是申报的质量是根本的,在座的有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有些是学科带头人,这个时候可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年都会很愉快,毕竟有个收成,有个很好的开始。所以我希望各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学科带头人的权利,自己或者与校外的专家组织一次答辩,这样能更好的在质量上把关。
第二点是在整个假期,科研处都在加班,在座的各位都可能接到电话,丁老师初审时发现的形式问题都会一个个的打电话通知各位老师,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改。也许中标的课题就是在改后的课题中产生。第三点:如果你们有什么具体的困难,比如打印的困难,但不要太多。像有的老师在国外或是外地的,传真过来我们会同意打印的。这个工作,只要我们科研处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尽力去做,有些我们实在做不到的工作,比如论题的论证和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所以我还是请求大家去做的。我们的工作,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的福利。我们要去校外争资源,而不是在校内抢来抢去。接下来还有四五天的时间,最晚在28号要收到你们的递稿。这几天,学科带头人没有其他紧急的事情,希望我们大家还是把这件事情做好。今年的经费上涨了50%,所以今年我们要比照去年的申报量提高50%,去年申报了108份,今年已超过了160份,所以在科研处这边,我们觉得我们的工作预期已经达到了。但是,提高质量像刚说的,是根本。提高质量的各个环节,希望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做点事情,我们会记住心里的。最后,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荣主任的精彩讲解。祝大家申报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