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共5篇]

时间:2019-05-14 10: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第一篇: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重庆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一、何谓保障性住房、具体分类和特点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如:公租房)构成。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限制面积或价格)、公租房、和在一些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城市危旧改造工程。其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就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

二、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要求和制度保障

近几年,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住房保障),出台了不少限制房价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从2007年的国发24号文提出的“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以此为标志,保障性住房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到2008年国办发[2008]131号文件指出,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问题,明确了2009-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再到建保[2009]91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提出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着力增加房源供应,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国八条也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要扩大覆盖。“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今年我国在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明年再建1000万套,今后五年一共建设3600万套。中共中央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配比投入,而且将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而且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体系单列,做到应保尽保。其设计、建设也要高标准、高要求,也就是说要确保质量、安全和环保。特别是在环保上,从设计到建设整个过程,都要实行节能,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抓紧保障房建设并行的工作——制定保障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从建设到管理,准入到退出这样一个完整机制。使保障性住房质量和效益得到保证,使将来它的管理也得到保证。

三、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1、住房保障制度法制化

政府通过法律、规划、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保障中收入群体能够住上适当的住房,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住房保障的重点。

2、住房保障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低价销售、低价租赁、先租后买、半买半租、分步购买、贴租、贴息等多种形式,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第一,地方政府利用自有土地建房,出租或出售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对于无能力一次性购买的家庭,可以先租后买,或先购买10%的产权,再逐步购买剩余产权。第二,通过奖励容积率和免税等措施鼓励开发商提供一定比例的低价住房出售或出租给低收入家庭。第三,对低收入家庭实行货币补贴,让其到市场直接租赁住房。

3、严格控制住房保障的面积标准,并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

无论各国具体的住房保障形式如何,在住房面积的限定上却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限定在满足基本需求这个层面上。

4、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尽其能

各级政府以及开发商均应该以不同形式参与住房保障,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保障政策和目标,实施规划,并以中央财政预算形式直接提供住房保障。地方政府重在将政策和目标细化并加以落实。

5、租售并举和“共有产权”制度相结合

“共有产权”制度可以量化政府保障,既明确确定低收入群体享受的福利水平,又有利于其收入提高后退出保障体系。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解决住房问题上采取的一些措施,让我们明确了“公共住房是为最需要的人提供住房保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必须依靠公共住房来解决,应充分重视租赁型保障住房的作用,加大其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比例。实践经验均表明,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控,对于促进全民安居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时俱进的来实时调整。综上所述,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重庆的情况。

三、保障性住房的现状。

5年来,大渡口区建成安置房、蓝领公寓、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179.2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全覆盖。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分别突破19000元和8800元,年均增长13.4%和15.4%,“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保障性住房主要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而重庆则多出了两种项目,就是限价商品房和农民工公寓。廉租房是针对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制度安排,重庆自2003年以来将解决廉租房问题与拆违、旧城改造、排危等工作结合起来,到2007年就竣工经济适用房达48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约6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目前,在高房价的大环境下,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就连远离主城的区县也将经济适用房纳入了民生工程。限价商品房和农民工公寓,作为一个补充,数量并不是很多,仅有的一些项目都是作为一个示范效果而存在,真正起到保障作用的是少之又少。

综合以上这些保障性住房构成,不难看出,始终有一部分人是不在这些保障范围之内的,他们不符合所谓的低收入者,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使得“中间人群”生活得更加困难。而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状:

(一)是全国保障房覆盖率不到8%,还有92%的被保障空间。

(二)是保障房的品种以租和售为主,根据“十二五”规划相关内容,公共租赁房将逐步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三)是保障房的实施主体全国范围内没有选择和委托的同意标准。

(四)是保障房的分配信息系统没有和商品房的销售系统进行联网。从2010年7月开始,重庆更加积极响应国家的民生工程,率先把公共租赁房的规模建设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一个大方向。在未来,公共租赁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一个主攻方向。

四、重庆公共租赁房的现状

公共租赁房,是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它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重庆的公租房都是实行高标准、高品质的规划建设,一是布局在轻轨沿线(比如民心佳园)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完全参照商业楼盘的标准,配套学校、医院、商店等设施和场地。二是主城区的公租房均布局在内外环线之间的21个人口聚居区中,完全与商品房住户有机融合在一起,避免社会阶层隔离和形成“贫民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户型大多数都是60平以下,且简单装修,可以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中档商品房的居住标准。

目前,重庆市的公共租赁房都是采用1到5年租期的租赁方式,租期一满,如果承租人仍然符合公共租赁房的申请条件,那么他就可以续租,如果承租人在承租期间,生活状况得到改善,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者商品房,那他就会退出公共租赁房的保障范围,把更多的机会转给需要的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承租人可以买下自己租赁的保障房,政府以成本价进行销售,但是保障房不能像商品房那样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如果多年以后,当事人想要卖掉保障房,那也只能是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政府,相当于是政府回收,这样就保障了公共租赁房有一个很好的运作机制,其进入和退出市场都很好的掌握在政府手中,能够避免出现类似经济适用房一样的怪圈。

公共租赁房其实是一个过度性的解决方案,是解决即不属于廉租房对象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中间夹心层,在这个过渡时间,政府提供给他们住房帮助,当这部分群体有支付能力了,他们就会退出公共租赁房,转而购买商品房或者是承租住房。

1、重庆市公共租赁房需求分析

公共租赁房的保障对象为在主城区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定比例的无房户,以及新参加工作人员和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等。承租人必须年满18周岁,具有租金支付能力。公租房的出现,缘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力度、保障范围不能全面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这两部分保障性住房本身以不能解决自身的需求缺口。根据城乡统筹的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比目前的人口数量高出400万人。而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必然带来巨大的住房压力,尤其的保障性住房的压力,重庆对新增人口的住房供应对策为,采取1:6:3的合理比例给予 解决,10%的高收入人群购买高档商品住房;60%的中等收入家庭,6.5年的收入能买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另外30%,即120万人则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

在首批公租房的摇号中,重庆市已有15821人申请上了第一批公租房,截止2011年2月27日(即最后申请日)现场申请点共接受咨询24万人次,其中有7万多人领取了表格,通过申请审核的还不到2万人。

2、重庆市公共租赁房供给分析

根据重庆市住建部的文件规定,2010年重庆市的公共租赁房开工建设约200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有民心佳园、康庄美地等五个主要项目已投入到第一批租赁。“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重庆主城将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远郊区县也将建同等面积的公租房。其中,主城区的2000万平方米,今后3年建1000万平方米,后7年再建1000万平方米。2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主要布局在一环线和二环线之间,规划建设20个大型聚居区,每个小区100万平方米左右”。这表明政府将花大力气做好这项民生工程,尽量全面的保障中间群体的住房需求。

3、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的横向比较

去年以来,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大力兴建公共租赁房,其规模和增速均有很大提高(且在全国也是一个带头和领头作用),但就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占新建住房规模的比例较可比城市而言仍然很低。

大渡口:钓鱼嘴公租房项目提前完成征地

大渡口区首个公租房项目——钓鱼嘴公租房项目已顺利完成征地任务。这是今年以来全市第一个实现交地的公租房项目,涉及两个镇两个村约970亩土地,农户602户、企业119户,仅历时3个半月。4月28日上午,大渡口区在区行政中心东600会议室召开了大渡口区公租房项目交地仪式,区征地办和八桥镇将项目用地交付给大渡口片区土地储备整治建设管理委员会。区委副书记卢伟、区政府副区长罗林泉,以及市公租房公司、区国土分局、区征地办、区房管局和区执法局等单位领导参加了交地仪式。

据了解,此次移交给大渡口片区土地储备整治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公租房项目地块,共占地969.59亩,涉及八桥镇公民村1、2、3、4、5、6、8社和建胜镇群胜村4、7、8社,共计两个村,10个社,应拆迁农户604户、企业165家。目前,该征地项目602户被拆迁户签订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完成总量的99.7%;清理企业165家,163家企业达成拆迁协议;征地范围内村、社集体资产全部清理完毕,社集体资产全部补偿到位。至此,该区首个公租房项目——钓鱼嘴公租房已全部拆迁完毕,实现净地交地目标。

“ 首先要祝贺大渡口区首个公租房项目征地工作在预定的时间前顺利完成交地任务,可以说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对大渡口区的期望,值得庆贺。”区委副书记卢伟表示,要把此次征地工作中好的方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出来,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以便今后全区开展的各项征地工作借鉴。卢伟还强调,土地移交标志着钓鱼嘴公租房项目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各相关部门、镇政府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协调配合,为该公租房项目建设公司提供优质服务,争取钓鱼嘴公租房早日竣工。同时,还要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让广大被拆迁户早日住上舒心新居。

五、重庆市公共租赁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共租赁房作为民生工程,缺乏巨大的利益趋动,再加上重庆的公租房建设规模大、品质高,资金和土地问题就成了公租房建设的关键所在。

1、公共租赁房建设的资金问题

在住建部的规划中,重庆到2020年会在主城建2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其建设用地多达3万多亩,按照目前市场上最低土地出让金200万/亩,重庆的财政收入就将拿出600亿,而这还只是土地的成本,按照建筑行业的一般情况,土地成本一般占建筑成本的30%,以此类推,这2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所需建设资金在1400亿左右,加上土地成本,总成本就接近2000亿。这样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单纯的靠政府来操作运行,将很难完成预期额。

(1)政府投入为先导。

作为民生工程,政府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控制好整个保障房项

目的资金运作。政府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中央安排的专项资金和 财政年度预算安排资金。二是依 托土地储备机构先期储备土地的优势,全部采用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成本不计价,作为政府注入公共租赁住房系统的国有资产。按照住建部的规划,主城的储备地需拿出3万亩作为划拨地投入,至少相当于150亿元。三是每年商品房土地出让收益的5%用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每年大概有10亿左右。四是减免建设环节相关税费,是建筑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通过这四项措施,重庆的公租房建设的先期投入可以得到保证。(2)积极扩展融资渠道。

在国外甚至香港,金融、保险资金进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已有先例,并且也取得可靠收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国内保险资金为例,如果存入银行,每年只有3%左右的利息,而投入公共租赁住房后,至少可实现4%的收益,所以保险资金是很有积极性的。现在重庆每平方米的租金价格为1元左右,那么每年每平方米的租金标准就有120元左右,以次计算,2000万平方米每年可收租金24亿,其中的一部分可用于还款付息,另一部分资金还可用于房屋的维护和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当期资金的平衡。只是这样的融资方式,内地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想要试点运作并且盈利,需要政府尝试更多的运行模式。在此我们不妨借鉴最近上海已经开始的最新尝试:3月14日下午,保监会宣布,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租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备案,这是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的第一单,考虑到投资的安全性,此项计划是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方式募集资金40亿元,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在上海市区约50万平方米公租房的建设和运营;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为该债权投资计划设计了具有保底收益、不设封顶收益的浮动利率机制。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次中国太保的公租房基金方案是按照租金和地价联动方式来运作,预计公租房的租金水平在市场租金的60%—80%。按照市场化租金水平67.7%计算,保守预计年盈利区间在5%—10%。(3)保持收益远期平衡。

公共租赁房一开始就是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而存在,在很多人

看来,要民生就意味着这是一项纯粹的政府投入性项目,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单方面投入,终究会入不敷出。但是我们在算好当前帐的同时,也要算好长远帐。大量的公共租赁房建设,不仅解决了就业者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比如新希望集团)。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夹心层”群体因收入提高不再需要公共租赁房时,公共租赁房作为优质房产,有套期保值的功效,可以回笼资金“反哺”建设和管理成本。

2、公共租赁房的土地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有1/3来自土地出让,受高地价的影响,有些地方的地价竟然占到了房价的60%,这也就直接推高了房价。重庆市为建公共租赁房,明确提出要把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脱钩,甚至是公共土地以行政性划拨方式“零成本”让利于民,即预示着政府财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土地财政”比重将越来越少。换一句话说,政府降低土地出让金,不仅对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普通商品房房价的上涨,促使整个住房系统更加和谐。

公共租赁房的土地供应,毫无疑问肯定是政府出让,但是完全由政府出让,而不借助市场,恐怕很难循环运作。所以对大规模的公共租赁房建设而言,寻找一个长期的运作模式,才是根本所在。

六、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前景分析

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地方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建设双轨制保障房体制。未来,公共租赁房建设主要可以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有政府出地、政府投资、政府管理。像建设廉租住房一样,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由政府融资建设。正如前面所讲,政府在资金方面有融资平台,也可以把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还可以提取土地出让净收益作为补充。在未来,国家还会出台更多的保障性财政政策,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房建设。所以,就单纯依靠政府运作而言,在短期来看,也是可行的。

第二种,政府可以划拨土地,吸引社会机构来参与建设。这种模式就是政府出地,企业出钱,这样可以缓解上述所说的政府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在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以及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大企业。这些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首先可以优先解决自己企业职工租赁公租房的需求,同时这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和政府形成双赢的模式,也能够不断向社会提供公共租赁房的房源。

第三种,政府从储存用地中拿出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是定了性的,即它的用途就只能是建设公共租赁房。把这类土地投入到市场,让房地产开发企业、用工比较集中的企业,以及其他投资者通过市场方式取得这些土地,然后自己去建设公租房,并拥有这部分公租房的所有权。但是公租房的租赁方式、供应对象都还是必须由政府核定以后才能得到许可。

对于这三种模式,各地方政府都还处于摸索、探讨之中,当中的问题、困难也只有在落实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发现、更正,但是只要政府能有这个决心,我国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呼喊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圣这千年一叹在其逝后漫长的岁月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天下寒士”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党和政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力度,努力给广大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公共租赁房的建设,相信诗圣的愿望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第二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就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又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目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与改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土地公有”的制度下,住房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同时,住房消费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居民是否拥有良好或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会影响其道德水平、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更好落实调控房价的政策。目前,我国商品房市场房价收入比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大量低收入家庭甚至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过高房价,房地产业已聚集巨大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和投资环境,阻碍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而且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挤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4月以来,政府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宏观调控工具,连续出台“国十一条”、“国五条”、“国八条”等重磅调控政策,但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调控形势依然严峻。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控政策,能够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住房供给数量,抑制居民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抑制商品房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内需不振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居者有其屋”,不必为高昂的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这就为他们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其辐射带动作用和杠杆作用非常明显。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商品房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强保障房建设,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第三篇: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考察报告

保障性住房工作交流考察报告

为解决制约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借鉴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模式,促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快速开展。4月7日—4月10日,我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保障性住房工作交流团对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学习活动由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以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情况为重点考察内容,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副厅长王国清带队,省厅住房保障处、郑州市、南阳市、许昌市、新乡市、漯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济源市等地市建设系统相关人员随团学习考察。考察交流团深入重庆市“民心佳园”、“康庄美地”、“民安华福”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公租房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重庆市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交流了经验,探讨了我省住房保障发展思路和方法措施。通过考察交流学习,与重庆市建设系统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学到了先进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强化了立足地方优势,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识,增强了迎头赶上,加快推动我市公共租赁房工作开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基本情况及先进做法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我充分感受到重庆市的住房保障工作,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重庆市从2009年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

遏制”住房调控思路。从2009年10月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截止2010年底,重庆市已建设公共租赁房1150万平方米。我们考察的鸳鸯“民心佳园”、大竹林“康庄美地”、华岩“民安华福”三项大型公共租赁住房小区,总建筑面积达359万平方米,可解决5.79万户、14.2万人居住困难。且小区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户型科学,配套完备,绿地率均达35%以上,堪称宜人之居典范。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在保障、建设、布局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障方式新。突破了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过窄、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范围受限等问题,解决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的住房保障新体制。二是保障范围广。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未实行实物配租和领取租金补贴的;在重庆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等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等均可申请。三是无户籍限制。打破了传统住房保障户籍限制界限,只要来渝置业、兴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四是投资建设主体明确。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投资和提供政策支持,国有非赢利机构建设,产权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拥有。重庆于2003年在原有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地产集团”,由政府注资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且免征相关税费。土地成本作为国有资产注入,将每年土地出让收益的5%用于公租房建设,大量节约了建设资金。五是配套齐全。房间的厨房、厕所齐全,进行了简单装修,自购家具、电器后可直接入住。周边有完善的教育、商

业、体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六是出行便捷。公共租赁住房布局有轨道交通支撑,有快速普通公交线路通过,出行十分便捷。

(二)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先进做法

1、能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制度体系

重庆市在大量调研,充分掌握市情的基础上,规定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2、能发挥政府主导,建立市场+保障“双轨制”模式

市场机制即: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主导,一方面,不再单独新建廉租房,而是包含在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中。廉租房居民与公租房居民住同一小区、同一品质的房屋,只是租金有所区别。廉租房租金一般只是公租房租金的10%左右。另一方面,公租房租满5年之后,可通过成本价购买,转换成有限产权的经济适用房。业主如果转让,只能以购房价加利息升值由政府公租房管理机构回购,再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流转使用。

保障机制即: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坚持做到公共租赁住房始终姓“公”。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产权由国有的重庆地产集团或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持有,建设在财政性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国有集团等操作主体以国有资本进行托盘,确保了公租房的公共保障属性。另一方面就是最大限度降低租金。划拨供地、国企承建,无土地出让金、无城市建设配套费、无相关税费、无

开发商利润,租金只考虑了成本中的贷款利息、房屋维修管理费用等因素,因此租金将不超过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市场价格的60%。

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市场+保障”双轨制的关键环节,涵盖了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延伸到既不能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又买不起商品住房的“夹心层”群体,有效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一体化。

3、能科学规划,高标准、高品质建设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商品房、公租房无差别的“混建”模式,高标准、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是定位合理,设施完备。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多数在轻轨沿线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容积率均在3.8左右,完全参照商业楼盘的标准,配套学校、医院、商店、银行以及健身、图书馆等设施和场地。二是人性规划,符合民生。主城区公租房均布局在内外环线之间的21个人口聚居区中,公租房住户完全与商品房住户有机融合在一起,共享小区环境和专业物业公司的管理与服务,避免社会阶层隔离和形成“贫民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设计合理,标准较高。公租房户型面积为35-80平方米,60平方米以下的占85%以上,按建筑面积的10%进行公建配置,并含有400元/平方米的简约装修。系统化的考虑,使入住公租房的中低收入阶层享受到中档商品房的居住标准。

4、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机构,并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管理机构。能够各部门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监督管理中的责任,并成立了市住房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相继下发了《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从申

请方式、条件、要求、材料以及审核配租、租赁管理、管理模式、退出管理、出售管理等7大方面详细规定了公共租赁住房各环节操作流程。三是完善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基本完整的公共租赁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房屋权籍、民政、社保、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提高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四是优化管理模式。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实行“管人管房结合”的社区化管理,即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对人的管理,房管机构对房的使用进行管理,并成立由社区居委会、房管机构、派出所、住户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展小区的社会工作,并指导选聘的物业服务公司做好物业服务。

三、考察学习的几点启示

通过学习交流,我感觉我们与重庆市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上。他们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机制大创新,用机制的大创新推动重点工作的大突破,在以公共租赁房为主导,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具有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强烈的创新精神,始终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入考察学习,重庆市市场+保障的“双轨制”住房保障模式,先进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大胆创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住房保障工作要想走在全省前列,就必须向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始终做到思想解放、意识超前,勇于创新、善于求变,不断以更大的气魄、更新的举措、更强的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力开拓,先人一步、快人一着。

(二)科学的发展思路,始终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仔细分析其重庆在住房保障工作方面的发展思路,回顾我们几年的工作实践,省、市政府连年来大力构建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开发保障性住房项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格局,为我市进一步开发公共租赁房夯实了基础,借鉴重庆的先进经验,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杰出的成就。我们一是要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和标准,切实维护各个阶层群众利益。二是要高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形象和档次。三是积极探索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模式,加快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三)良好的管理机制,始终是加快发展的坚实保障。

重庆的公共租赁住房从保障、建设、布局、配租、管理、出售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相应的管理部门,相对的管理机制,且各个环节流程顺畅、环环相扣,为整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助力。我们在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在行业领域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细化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各主体责任划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管理方式,推动公共租赁房项目建设快速开展。

(四)时刻维护民生,始终是和谐稳定的立足之本。重庆市保障性住房不仅建设规模大、覆盖面广,建设标准、建设档次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可以从重庆的发展中汲取好的经验做法,使住房保障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百姓,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建设品位。

李和平

2011年4月11日

第四篇:保障性住房建设(专业课)

研究报告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

问题的研究

【摘 要】

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措施。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分别采取两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目前,各级政府直接修建廉租住房辅以政策性补贴的方式为保障住房供给的主要途径。随着各地廉租住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管理滞后、住房选址不当、建设资金不到位、生活配套设施滞后、生活成本提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围绕国家关于2011年基本解决我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目标,结合两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践,本文重点就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关键词】

保障性 安居工程 经济适用房 廉租住房

[key words]

Supportability, Housing Project, Affordable housing, Low-rent housing 1

【摘 要】................................................................................................1 【关键词】................................................................................................1

一、内蒙古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3

(一)廉租住房建设情况............................................................3

(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4

二、内蒙古自治区廉租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4

(一)廉租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4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9

三、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11

(一)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立法建设......................................12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12

(三)多渠道筹集房源..............................................................13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14

(五)认真落实土地和税费各项优惠政策..............................15

(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15

(七)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化建设..........................16

(八)研究解决住房后续管理问题..........................................16

(九)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17 【参考文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一)廉租住房建设情况

1、廉租住房保障现状。据统计,全区符合廉租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约23万户,其中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为11.3万户,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11.7万户,其中约80%需通过实物配租方式解决,共需筹集廉租住房18.3万套。2008年正式启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截至2009年底,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方式,顺利完成了设区城市人均住房13平方米以下、旗县(市)城区人均住房不足8平方米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保障目标。实施保障家庭15.2万户,其中,已实现实物配租保障家庭1.7万户,发放租赁补贴家庭13.5万户。新建廉租住房面积225万平方米,6.7万套住房(部分房屋正在建设或实物配租操作过程中)。各级政府投入新建、购买、改建租用存量房、棚户区改造以及发放租赁补贴等方面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约4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6.1亿元,自治区安排1.2亿元,盟市配套24.7亿元。

2、我区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为实现到2011年底我区全部解决23万户符合廉租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的目标。2009年9月,自治区制订了《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在现已实物配租的 3

1.7万套廉租住房的基础上,2009—2011年三年新增廉租住房16.5万套,大体按30%、30%、40%的比例向各进行分解,2009年、2010年、2011年新增廉租住房分别为5万套、5万套、6.5万套。其中,2009年建设5万套的项目资金基本到位,廉租住房正在建设中。

(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

2005年,完成投资19.8亿元,竣工面积159.7万平方米,总套数19782套。2006年,完成投资46.8亿元,竣工面积347.8万平方米,总套数43556套。2007年,共完成投资54.15亿元,施工面积778.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1万平方米,总套数58633套,完成投资和竣工面积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15.7%和15.2%,施工面积占当年住房建设总量的18.9%,比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我区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建设801万平方米,118126套,已竣工430万平方米,59900套,完成投资60.2亿元。2009年,全区计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1.86万套、89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28亿元。实际开工7.6万套、591万平方米,竣工22745套、170.7万平方米。

二、内蒙古自治区廉租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廉租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廉租住房建设规划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合理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高效集约的土地规划利用、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充足的就业机会、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等是良好区位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在贯彻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的过程中,建设用地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我区大部分盟市廉租住房项目储备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手中基本没有可供划拨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在生产生活都较为便利的地段。相当一部分在中心城区定下来的建设项目,因遭遇拆迁难且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实施,持续大规模建设廉租住房难以为继。一些盟市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资金,廉租住房建设往往选择开发成本较低、交通不便的城乡结合地带,这使得廉租家庭用于交通、采暖、水电等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其对于公共物品、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大大降低,尤其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难以保障。我区少数旗县已经出现盖了房子,分不出去的问题。这一倾向在兴安盟尤其突出。

二是规模化建设容易诱发社会问题。廉租住房社区远离市区导致社会隔离程度加深。社区之间如果缺乏交往,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产生一定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互相疏远、隔阂、离散、排斥甚至敌对的状态。政府集中兴建的廉租住房小区,人为地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分隔加剧。将 5

低收入、老弱病残的困难家庭聚集在一起,将导致城市“贫民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贫困人群过度集中居住不仅会直接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分歧的加剧,还会带来诸如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是廉租住房建设压力巨大。由于我区住房保障起步较晚,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如医疗、事业、养老)的发展,各地普遍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足的现象。按照目前国家确定的低保户中,人均住房13平米以下为廉租房保障对象,仅为保障住房的起步标准。但这一低标准,我区仍需廉租房约18万套,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实现保障困难很大。如乌兰察布市26万多户城镇家庭中,低保家庭近6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相对比例过高。

四是廉租住房建设计划软约束。一则擅自变更项目批复计划,超预算支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牙克石市以及兴安盟科右中旗均存在超预算支出问题。二则未经批复改变建设规模。赤峰市松山区存在房产开发搭便车现象,将廉租住房变为经济适用房销售。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擅自增加廉租住房面积,导致廉租房套数减少。

2、廉租住房资金管理问题

一是国家补助水平相对偏低。廉租住房的建设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除了住房的基本建设,后期的管理维护等 6

费用更是巨大。资金问题成为廉租住房建设的瓶颈。尽管国家对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每平方米补助400元,比东、中部地区略高,但我区建筑材料价格和建房成本相对较高,不含拆迁费每平米成本约1400元,很多盟市旗县无力负担庞大的财政支出,更倾向于选择租金补贴的方式。但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刚性需求,决定政府主导建设一定量的廉租住房是无可避免的。

二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近两年我区用于投入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达40亿。也仅仅保障了实物配租1.7万户和租赁补贴13.5万户。离实现保障实物配租11.7万户和发放补贴11.3万户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09年我区各盟市旗县通过自治区搭建的融资平台,采取“统一融资、委托代建、分项提款、统一还贷”的方式,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多亿元,暂时解决了配套问题,但明后两年仍需持续每年配套几十亿元的资金,此外还有还贷负担,这将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压力。随着廉租社区的落成使用,“收租难、管理难、退出难、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也相应出现。廉租住房建成后,周围配套设施的配建困难己经成为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用于投资廉租住房的资金已经很大,在缺乏配建动力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周围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的配套建设确实面临更大困难。

三是资金管理不规范。第一,部分盟市未按规定将中央、自治区下达的廉租住房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包头市东河区均有此类现象。第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率较低。截止到2009年6月,全区12个盟市和两个计划单列市应配套建设资金22亿元,实际配套7亿元,未到位15亿元。第三,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净结余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如呼和浩特市2008年应安排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36亿元,实际安排4228万元;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等未安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支出。第四,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部门盟市存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与行政经费混账,核算科目不当,以及廉租住房房租收入没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的现象。

3、廉租住房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第一,虽然各地制定的相关廉租住房保障具体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受保障家庭认定标准不明确,相关证明材料不全,未进行全面严格的复查和公示的现象。第二,存在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健全问题。第三,租赁补贴政策执行不统一,按照人均标准发放,按户平均发放,以及保底封顶发放等多种标准并存现象,造成不同地区差异 8

较大。第四,廉租住房补贴并未用于改善居住条件,而是用于生活消费、看病、孩子上学的支出。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的规划和设计

一是制度设计过于粗糙。实施经济适用房制度以来,自治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制度设计和科学规划的问题。虽然国家制定出台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使“居者有其屋”,实现地区社会的公平,但从具体执行政策过程中来看,调研不够深入,政策制定粗糙,研究力量薄弱,管理软约束等后遗症层出不穷——经济适用房并不适用。

二是缺乏系统规范有效的管理。经济适用房从前期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居民社区管理,社区与城区衔接,经济适用房出售对象资格认定,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经济适用房转让、流转、产权管理等,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设计,管理手段滞后,管理办法单一,管理效率不高。

2、经济适用房交易环节错位

政府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是使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住得上城市住房的一项保障性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却发生了错位,低收入者买大面积房子,高收 9

入者争相抢购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据统计,自治区实施经济适用房制度以来,经济适用房购买者中,82%属于中低收入群体,18%属于高收入群体。在低收入购买群体中,第一选择为解决紧迫性住房需求的购买者占76%,第一选择为投资性购买和投机性购买的占24%。

3、购买者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

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机制不完善。某些房地产开发商按政府规定开发完经济适用房后,不顾政府的有关规定,突破出售资格限制,将经济适用房敞开销售,致使部分高收入者也成为经济适用房的拥有者。

二是国家缺乏科学合理公平的收入评定制度。由于我国对居民高、中、低收入线划分不十分明确所致,以前所规定的标准与现阶段实情已不再相符。目前对高、中、低收入的划分标准是较为客观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区划分标准也不应一致。

三是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缺失。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信用档案缺乏,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核实一个家庭的真实收入,从而使中低收入家庭变成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导致在配给经济适用房的实际操作中,一些不符合购买条件的高收入家庭鱼目混珠,通过所谓“合法途径”获得经济适用房,而一些真正需要房子的中低收入者 10

却“望房兴叹”。

4、制度执行出现扭曲和变形

实施经济适用房制度以来,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把经济适用房搞得与普通商品房别无二致。许多地方在制定经济适用房政策中不对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作严格的约束,目的是为开发商攫取更多经济利益大行方便,往往把经济适用房建得很大,150多平方米、200多平方米,大户型和“豪宅”都成了经济适用房。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经济适用房面积限制,但对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私自突破上限,扩买扩卖等违法违规现象熟视无睹。

5、经济适用房分配助长了政府寻租行为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尚属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中低收入家庭在家庭总量中占较大比重,低收入群体庞大。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限制,建房资金不足,经济适用房供给量有限,造成“人多房少”和“僧多粥少”的局面。故而,在经济适用房分配过程中“机会主义”大行其道,政府寻租行为频仍。一群体包括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低收入边缘群体为了获得稀少的经济适用住房,不得不迎合政府管理者和出售者寻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向其示好甚至贿赂。

三、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立法建设

安居性保障工程制度实施以来,惠及了众多家庭和广大低收入群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该项政策和工程利国利民需要继续推进。政策实施至今,尚无一部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急需进行相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立法和法律条文的制定。只有具备了完善、系统和规范的立法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才能够顺利和圆满实施,才能真正形成“高收入者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买经济适用房——较低收入者租住廉租房”的合理布局。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一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无论是廉租住房建设还是经济适用房建设,均需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选址和布局规划。良好的选址和布局是对政府决策部门智慧与效率的考验,也是入住者工作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根据国内外经验,在选择郊区修建或者偏远地带修建安居住房容易导致很多问题。如穷人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机会以及贫富对立问题,“远郊路线”造成的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增加问题,低收入群体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等,因此,在进行住房选址布局和设计时,不能仅仅落在“居有屋”的着眼点上,还要结合当前社会总体生活需求水平,从困难群体生活的诸多因素角度出发,寻求选址与群体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二是避免进行集中性的安居工程建设。考虑到集中建设低收入人群社区会带来一系列的歧视问题、仇视问题、犯罪问题等,因此,在进行安居工程建设时,要分散布局,小规模建设,实施空间错落的融合性布局,不搞贫富分割的一刀切,繁华市区内也要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应问题。

(三)多渠道筹集房源

目前,靠集中新建的单一模式,或者说以集中新建为主的方式,进行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艰巨、压力较大,且不利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深入进行调研,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新建、改建、购买以及租用等方式,多渠道扩展房源。将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结合起来,分地区、分地段、分类别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部署,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力度。通过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带动包括廉租住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把城市棚户区低收入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城市棚户区的居民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家庭。把新建廉租住房和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结合起来解决廉租住房房源,可以较好解决廉租房建设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可以就近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和生产问题,也 13

可以利用廉租住房建设的相关政策,推动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要坚持通过购买、改建、租用存量房及滞销的商品住宅等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把已纳入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原住房,凡符合安全卫生条件规定的,由廉租住房管理部门向其他家庭人口较少的廉租住房对象出租,产权关系不变。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

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GDP和财政收入连续7年增幅较大,但由于我区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导致税收大部分上划中央财政,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低保户比例相对仍很高。目前,国家廉租住房补助仅占建设成本的四分之一,对于大部分盟市而言,地方配套比例超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调高中央财政对我区住房保障的补助标准。

在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的同时,各地应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的各项政策,将住房保障资金纳入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要全部用于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40%,由财政部门直接划入住房保障资金专户,发生一笔、划扣一笔;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每平方米提取一地比例,作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保障建设资金。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14

况,把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用于发放廉租租金补贴后的结余部分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地方配套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协调。

(五)认真落实土地和税费各项优惠政策

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发挥土地、税费、金融等政策的作用。一方面要落实好已有的土地、税费等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盟市两级政府也应在自己的事权范围内,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1、探索廉租住房产权关系多样化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内政办发[2009]13号)文件提出廉租住房可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后,一些盟市、旗县在这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最近调研的情况看,推行这项政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产权问题。允许各地在基本政策框架内创新。通过租售并举,可以调动低收入家庭的积极性,满足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拥有自己的不动产的愿望,还可以解决房租、水暖电等费用收缴难等后期管理问题,同时能够较快回笼资金投入廉租住房再建设,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当然廉租住房出售要坚持“先租后售、住户自愿”的原则。

2、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规划、空间选址和规模建设等问题,严禁盲目施工,低质量建设,重复建设和粗糙设计;二是严格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审批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施工竣工后,管理部门要继续严格对开发商和出售部门的管理,防止违规操作和暗箱操作;三是严格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查制度,实行 “购买者个人申请——所属单位收入证明——银行存款证明——个人财产公开——出售部门审核——购买者永久登记——住房流转登记”一体化制度,最大限度防止经济适用住房出售环节错位现象。

(七)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化建设

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退出制度。健全社区、街道和住房保障部门三级审核公示制度,建立规范化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审查制度,形成科学有序、信息共享、高效透明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廉租住房管理信息系统,联合搭建多部门、多级次,可供各方实时查询的公开、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包括住房保障政策、廉租房房源、廉租户等多种信息,为我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基础性数据,也为廉租住房保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廉租住房保障资源分配的公开、公正、公平,提供一个“阳光”平台。

(八)研究解决住房后续管理问题

一是随着实物配租比例的提高,特别是一些集中新建的廉租房小区的陆续入住,如何管理好廉租房小区是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从区内外已有的经验看,廉租住房的后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完善退出机制;要充分考虑廉租保障对象的就业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把廉租住房建在就业充分和方便的地段,这样有助于廉租保障家庭的尽快脱贫;新建廉租住房小区的社区管理要及时跟进。二是在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和后出售环节,有效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如何有效防止投机性行为,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九)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目前,我区住房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城镇户口的困难户家庭,即满足低保条件同时人均住房保障面积低于某一标准的家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持续执行,进城务工的农牧民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较大的住房弱势群体,他们的住房保障,也相应也形成了新的住房需求。建议在推进我区住房保障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廉租对象覆盖范围,统筹考虑城镇中既买不起房又非低保户的“夹心层”和大量进城务工的农牧民的住房保障问题,以及城乡结合部居民和近郊农民的住房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1、《关注中国经济失衡》,陈炳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10月1日;

2、《中国经济思想史》,赵晓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4日;

3、《超越增长与分配》,郑龟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4、http://www.xiexiebang.com/102553.cb/,中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研究,李艾,2009.12.27;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2012年县住建局认真落实上级布置我们的任务,想方设法保障资金到位,现已完成全年保障房建设任务的56%,接着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完满地完成今年的全年任务。

一、保障性住房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一)今年续建2011年了未完成的廉租住房项目共计:300套,1500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14786.28平方米,285套。其中:149套已建设完成,并安排入住,136套正在建设当中,已下拨工程款1326.958万元。

(二)独龙江乡教师周转房总共建盖31套,其中新建10套,建筑面积555.02平方米,正在装修当中;改造21套,建筑面积970平方米,已完工。

(三)今年将计划实施公共租赁租房120套、7200平方米,目前施工图设计已完成,该项目将在县公安局、农业局背后等地建盖,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于今年7月份以前全面开工建设。

二、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我县保障性住房项目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并制定目标责任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签订目标责任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我局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全县保障性安居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通过深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情况

根据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保障性住房工作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保障性住房办公室设置住宅与房地产业股,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各项工作。我局及时建立了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入住标准,严格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在分配过程中完全实行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

据统计,我县无房户有300余户,我局今年主要安排入住了60户,即:明珠小区廉租住房新建36套和原县委职工宿舍楼改建24套。另外,丙中洛中学廉租住房20套、捧打乡廉租住房32套、丙中洛乡廉租住房16套、茨开完小廉租住房20套、丙中洛完小廉租住房32套、普拉底卫生院廉租住房9套、**县一中廉租住房20套,部分已安排入住。

四、保障性住房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情况

我局坚持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融入住房保障建设管理全过程,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加强制度防控。为加强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我局认真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保障性住房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二是坚持阳光操作。按照保障性住房申请规定,对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住房的条件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申请住房户初审、复审,客观、准确地对居民家庭住房困难情况进行审核,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和虚假购房申请行为;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做到保障性住房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科学合理统筹财政收入,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四是加强租赁补贴发放管理。为了加快我县廉租住房保障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发放工作,我局认真制定了《**县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发放工作的实施方案》,执行专款专用制度,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结算,确保将租赁补贴发放到符合低收入家庭的人群中。

总之,我局自开展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加强工作开展的力度,结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快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下载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大渡口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障性住房建设类型

    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知识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介绍

    临安市住房保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着“民生安市”战略,以破解人民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保障民生、服务中心”工作要求,着力健全和完善多元化城镇居......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专题

    互助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汇报材料(2011年5月16日)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1年7月21日 | 浏览4443 次] 字体:[大 中 小] 互助县住房改革与保障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

    保障性住房[最终定稿]

    标准预测试卷七 (保障性住房)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

    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

    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安广厦 ――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综述 (中国经济导报网转载) 保障房建设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数据显......

    保障性住房

    西安市保障房申请条件放宽 25岁以上单身可申请发布时间: 2011-10-12 08:14:45来源:西安晚报【收藏】【打印】【关闭】昨日记者从西安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通报会上......

    保障性住房

    每年3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