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2017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省重大科技计划围绕省政府关于推进“十二个产业”的战略部署,针对事关自主创新能力,事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事关民生的社会公益性研究,解决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重点在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低碳制造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项目。
一、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组织完成项目研发和筹措研发费用的能力。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四、资助方式
资助方式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两种方式。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承担单位,实行前补助资助方式,即立项时拨付相应补助经费;对于企业承担单位,实行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资助方式,即指项目立项后,承担单位先行投入经费组织研发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按规定程序通过年度考核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资助经费。资助经费分年度拨付。后补助项目待项目通过年度考核(验收)后再拨付上一年度专项经费,第一年按当年立项金额的30%拨付启动经费。
五、支持方向
(一)热带高效农业
1、重点任务:夏秋季设施渡淡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1.1:夏秋季耐湿热渡淡蔬菜品种筛选培育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主要夏秋季渡淡蔬菜种类,构建蔬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重点开展耐湿热、优质叶菜品种筛选;筛选培育耐热、抗早衰苦瓜、丝瓜等瓜类品种;挖掘与筛选耐湿热、优质高产豇豆及其它豆类地方品种。
研究内容:围绕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高效利用等影响果实品质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研发基于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安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筛选、施用剂量、适宜施用时期以及化学疏花疏果、树杆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技术,研发针对重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特点的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及安全高效化学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及树体营养需求规律的土壤调理改良、化肥有机替代以及水肥一体化等肥料高效利用等技术,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4项以上,集成提升果实品质综合技术1套以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由每亩3~4kg减少20%以上(0.6~0.8kg/亩),化肥实用量由每亩40~50kg减少20%以上(8~10kg/亩),化学农药使用量由每亩3~4kg减少20%以上(0.6~0.8kg/亩),商品果率比现有提高20%以上,建立试验示范点3个以上,示范面积300亩以上,培训技术人员及果农2000人次以上。
2.2: 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重点研发黄龙病菌早期快速检测和检疫新技术、柑橘健康无毒种苗生产关键技术、传毒介体柑橘木虱绿色防控技术、橘园病株原位灭除、柑橘品质调控与橘园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并进行集成示范。
效应定点监测网络;提出稻菜轮作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评价体系1套;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培训人员1000人次以上。
3.2: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及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基于养分平衡理论的畜禽粪便—农田的养分循环利用过程,建立禽养殖规模与农田容纳量之间的平衡与匹配关系,畜禽养殖数量和农田纳畜量定量化数学模型;定义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便能力和提供畜禽饲料能力的家畜标准单位;建立畜禽养殖区及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并进行减排效应评估。
考核指标:研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相应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5项以上,建立畜禽养殖数量和农田纳畜量定量化数学模型1套以上,并开展示范验证;定义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便能力和提供畜禽饲料能力的家畜标准单位,精确地“以地定畜”,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点6个以上,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
3.3: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海水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废水处理设施,通过微生物、大型藻类、贝类、滤食性鱼类的协同作用,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生态链式处理技术研究,探索符合海南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实际条件,研发适宜集约化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以及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使养殖废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最终达到无害化排放。
考核指标: 1.掌握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结构模式以及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建立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废水处理示范基地3个以上;2.筛选和培养有益微生物5种以上,筛选功能性贝类3种以上,筛选大型功能海藻7种以上;3.研究不同模式的生物协同处理方法4个以上;4.专利申请6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3项以上。
4、重点任务:海南油茶优质高产关键技术及加工产品研发(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4.1:海南油茶优良品种(系)筛选与可持续优质高产稳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适宜于海南气候的油茶优良品种(系)的筛选工作,并研究海南油茶连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树体管理技术、低产林高接换冠关键技术;规范化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传粉媒介和种苗生产标准研究,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
5、重点任务:无人机载特高频雷达海洋观测系统研制及应用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5.1:旋翼无人机海洋观测平台研制
研究内容:结合海洋观测需求,研发性能优越、灵活机动的旋翼无人机海洋观测平台,包括机械平台、动力系统、作业及飞行控制系统、载荷系统和数据存储与记录系统等。载荷系统可搭载多种海洋观测设备,包括单载特高频雷达(起飞重量35kg)、多任务一体化综合观测(起飞重量100kg/200kg)两个方向的研制,实现对特定海域的低速、低空观测。
考核指标:起飞重量不小于35kg/100kg/200kg,任务载荷不小于15kg/30kg,最高/平均巡航速度90/65km/h以上,留空时间1小时以上,抗风6级以上,工作温度0-55℃,水平精度优于1米,定高精度优于0.5米,支持GPS/GLONASS/BDS定位、气压和加速度传感器,支持自动起降、自动悬停和自动增稳,具有跟随飞行功能可随船使用。
5.2:机载流场观测用特高频雷达研制
研究内容:结合无人机搭载能力,研发适应无人机平台和海洋环境的机载流场观测用特高频雷达,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处理器、电源、天线、数据处理程序、界面交互程序等,特高频雷达设计目标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稳定性好、传输数据快、衰减小、精度高等特点,实现小型化、高流速测量。
011 研究,研制适合于低纬度带动态监测的低成本地球观测卫星的技术验证卫星系统,对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并为后续部署和发射低纬度观测卫星星座进行技术准备。考核指标:研发一套包含海南省域的低纬度区域动态监测卫星技术指标体系和对应的传感器样机,构建一套模块化微纳卫星平台和货架式器件技术标准,研制一套技术验证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并择机开展卫星搭载实验,在2个以上领域开展应用验证。
8、重点任务: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研究与智慧服务应用(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研发内容:面向中小企业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需求,针对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不连续、碎片化等现状,开展中小企业管理服务大数据的动态获取技术、多源大数据融合技术、大数据并行处理与挖掘技术、关联分析技术等共性支撑技术研究;研究面向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创新等服务需求的服务定制与融合技术和个性化服务推荐技术,研制支持百万级用户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支撑平台;研究面向中小型企业管理需求的线上线下智慧服务机制,并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管理需求的智慧服务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大数据知识工程,建设功能齐备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和市场发展等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研究和形成利
探索建立保护睾丸与卵巢功能、维持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键策略。为改善卵子、精子及受精卵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为相关生殖疾病的分子诊断提供候选标记物。
考核指标:发现人类早期发育调控的关键因子,揭示其分子机制;阐明配子及胚胎保存、复苏的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研究建立配子、胚胎保存、复苏的相关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建立2项以上新技术。
9.3:生殖与遗传健康相关的生物样本资源库和数据信息库的建设和遗传诊断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制订生殖与遗传生物样本资源与数据信息保存与共享的标准规范,收集、整理和整合严重生殖疾病、妊娠期母胎疾病、不良妊娠结局、先天遗传性疾病及围产期干细胞生物样本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的生殖遗传资源库;开发重大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症等)遗传学诊断、产前诊断、无创产前筛查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整理和整合多维度大规模生殖健康数据,建立省级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产学研医”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整理、整合、储存生殖遗传资源1万份以上,生殖健康数据2万人以上,研发6种以上重大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症等)或生殖相关疾病分子诊断技术和诊断标准物质等共性技术;探索建立依托独立专业机构探索建立第三方运营模式,面向科研、转化与临床开展应用示范。
用于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光学、汽车和建筑等领域的新型特种玻璃产品。研究高透过低衰减微缺陷光电倍增管玻璃熔炼与成型技术,开发满足光电倍增管等光电设备性能和加工要求的玻璃基础成分;研究玻璃的高温特性,开发适合光电倍增管玻璃生产的熔化、成形、退火、包装及后处理强化工艺参数及工艺制度;开发光电玻璃生产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建设新型减反增透玻璃生产示范线,并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建设光电特种玻璃生产示范线,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能够取代进口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括熔化、成形、退火、包装及后处理强化系列工艺制度,专有生产操作技术软件,质量控制、性能检验测试方法及产品标准在内的光电特种玻璃成套生产关键技术体系。
12、重点任务: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研发内容:研发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优化技术,通过信号采集、判别,按内置控制策略协调整车系统,保证整车在较好的动力性、较高经济性与可靠性下正常稳定的工作。整合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转换器、功率分配单元从电路及结构上进行有机整合,优化综合性
第二篇:2018年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2018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省重大科技计划围绕省政府关于推进“十二个重点产业”的战略部署,针对事关自主创新能力,事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事关民生的社会公益性研究,解决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重点在热带高效农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项目。
一、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组织完成项目研发和筹措研发费用的能力。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企业单位当年承担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不得超过2项(含2项)。
(八)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之前不得承担本项目;省重大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本不得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
(九)企业单位获得立项的,自筹经费不低于财政补助经费。
(十)参与当年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参与当年的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二、申报形式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每个项目下设不超过3个课题,每个课题承担单位不超过2家。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指南任务要求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三、资助方式
资助方式分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两种方式。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承担单位,实行前补助资助方式,即项 目立项后按资助经费计划分拨付;对于企业承担单位,实行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资助方式,即项目立项后,承担单位先行投入经费组织研发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按规定程序通过验收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后补助项目立项当年按项目资助经费计划金额的30%拨付启动经费,将项目资助经费计划金额的70%经费列入项目验收预算,根据对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的结果再拨付相应资助专项经费。
四、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期:2--3年
五、支持方向
(一)热带高效农业
1、热带花卉(三角梅、文心兰)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
1.1:三角梅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收集国内外三角梅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改进有性杂交、倍性育种、诱变育种技术,提高杂交亲和力和育种效率,开展三角梅分子育种研究;开展规模化三角梅新品种培育和示范。
考核指标:(1)收集新型种质资源100份以上,建成三角梅种质资源圃15-20亩,资源保有量达250份以上;(2)构建三角梅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图文数据库;(3)建立2-3种 三角梅育种技术体系,开发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NP分子标记20万个以上,并进行三角梅种质资源群体遗传结构与亲缘分析;(4)创制三角梅各类新种质100份以上;(5)获植物新品种权、审(认)定、国际植物新品种权威机构登录等10-15个;(6)产业推广应用新品种5-8个。
1.2:三角梅盆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筛选三角梅优良盆栽品种(品系),开展规范化种苗培育,多花嫁接,盆栽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制三角梅生产操作手册,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建立生产、应用、推广、示范基地。
考核指标:(1)筛选盆栽的优良品种5-7个,制定规范化种苗繁育技术体系1-2套,生产三角梅优质种苗80-100万株;(2)提出盆花周年供花、花期调控及多花嫁接技术各一套,示范相关产品不少于5000盆;(3)建立三角梅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300-400亩;(4)制作生产操作手册2-3册,制定企业产品标准2-3个,申请专利2-3个;(5)开展相关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1.3:文心兰多性状品质改良及高效优质生产技术应用
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海南文心兰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气候和种质资源特点,结合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开展文心兰优良品种选育,以及配套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包括无毒种苗蘩育、花期调控、提高优质品率、周年供花、采后保鲜技术等,提高文心兰产品品质。
考核指标:(1)建立以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开发分子标记,筛选新品种为技术手段的文心兰分子育种体系;(2)建立文心兰良种优质脱毒苗蘩育基地5亩,繁育文心兰无毒种苗 60万株/年;(3)制定文心兰优质种苗生产技术1套,花期调控、采后保鲜技术各1套,建立300平米的采后处理中心;(4)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亩,技术推广面积500亩;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5)申请新品种注册和专利3-5个。
2、胡椒提质增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2.1: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胡椒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以节本增效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胡椒脱叶促花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开展胡椒机械脱粒脱皮技术、胡椒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脱胶菌技术、固态发酵菌技术、清洁节能干燥技术和水循环利用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海南进行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1)制定提质增效生产技术3-4套,制定标准技术规程2-3项,申请专利2-3项;(2)建成绿色高效试验100亩的示范基地1-2个,实现示范区亩产增加10%以上;(3)胡椒综合利用率70%以上,建成加工2000吨/年的胡椒脱皮生产线1条,水循环利用率提高60%以上,胡椒附加值提高20%以上;(4)增加就业人数50人次以上,培训农户1500人次以上。
2.2: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以胡椒高值化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展胡椒风味保存制粉技术、胡椒蒸汽杀菌技术和胡椒鲜果全果生香处理技术集成应用,开发胡椒碎、胡椒调味粉、胡椒鲜果调味酱、调味汁、胡椒喷剂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幅度提高胡椒加工附加值;建设示范生产线,进行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
考核指标:(1)研发胡椒精深加工加工技术2-3项/套,制定技术规程/产品标准2-3项,申请专利2-3项,开发产品3-5项;(2)建成加工产能5000吨/年的生产线1条,年平均量产胡椒产品3000吨以上,胡椒附加值提高50%以上;(3)新增就业岗位50人,培训工人200人次。
3、光裸方格星虫(沙虫)规模化增养殖关键技术集成 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800万元)
研究内容:收集、贮备本地野生优质光裸方格星虫作为亲本,优化亲体培育技术;创新光裸方格星虫池塘繁育及室内水池繁育技术;开展光裸方格星虫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研究;开展光裸方格星虫滩涂人工增养殖研究;开展光裸方格 星虫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与推广;制定光裸方格星虫池塘苗种生态繁育技术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企业标准。
考核指标:(1)收集、贮备本地野生体长10cm-20cm优质光裸方格星虫亲本30000条;(2)开展光裸方格星虫池塘规模化生态苗种繁育及室内水池繁育技术,建立光裸方格星虫500立方水体的室内育苗设施,实现年生产体长1.0-1.5cm苗种达1500万条;(3)池塘生态健康养殖平均单产达370kg/亩;(4)示范推广池塘生态健康养殖和滩涂增养殖面积1600亩,平均单产120kg/亩;(5)制定光裸方格星虫苗种池塘生态繁育技术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企业标准各1项;(6)培训人员400人次。
4、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开发及在热带瓜菜病毒病防控中的应用(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研究内容:以天然产物和天然产品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等绿色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展制备工艺、剂型加工、应用技术等研究;针对海南热带瓜菜病毒病及媒介昆虫等危害,以高效低毒植物免疫诱抗剂为核心,优化控虫治病技术,研究热带作物病毒病全程免疫防控集成技术,开展田间示范试验,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实现热带瓜菜抗病、丰产及提质增效。
考核指标:(1)完成天然产物、天然产品衍生物2个以上新药中试生产工艺和制剂加工技术;(2)建立1-2条中试 生产线,设计产能50-100公斤/批次;(3)开发2个新产品,并进入登记程序;(4)建立热带瓜菜病毒病绿色免疫防控技术及配套技术规程3项,综合防效达到60-80%,使热带瓜菜增产10%,常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20%;(5)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个,每个试验示范基地5-10亩,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1000人次;(6)申请发明专利6件。
5、海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
研究内容:建设设施农业开放实验室,为新型栽培品种、耕作制度及主要病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实验提供场地;搭建农业科技信息云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多样的数据收集服务;建设农产品检测公共实验室,为入园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打造“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农业科普、教学实验基地。
考核指标:(1)搭建2-3个设施农业开放实验室,搭建1套成熟的农业科技信息云服务平台,为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数据信息采集服务200次以上;(2)搭建2-3个农产品检测公共实验室,为入园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200次以上;(3)吸引10-15家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入驻平台,孵化8-10家农业科技创新企业;(4)吸引3-5家农业科研机构入驻平台,提供农业科普、教学实验、培训600人次。
(二)高新技术
6、船载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海上应用示 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研究内容:(1)基于我国“天通一号”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支持“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载双模高速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船载低速卫星移动通信终端;(2)研究实现依托“天通一号”民用信关站建立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数据业务传输网络;(3)研究在全南海海域开展基于船载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完成支持卫星移动通信、北斗定位和短报文功能的双模高速船载终端研制,卫星移动通信工作频率: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数据速率:≥300kbps,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天线:增益≥10dBi、天线大小≤350mm*300mm(直径*高);(2)完成支持卫星移动通信、北斗定位功能的低速船载终端研制,卫星移动通信工作频率:S频段;天线增益≥0dBi(±60度范围内),终端天线大小≤210mm*180mm(直径*高);(3)完成海洋业务应用平台1套,平台支持南海全海域的应急救援、船舶实时动态管理、海上互联网业务等应用示范;(4)示范应用船载双模高速终端不少于10套、船载低速终端不少于10套;(5)船载终端防护等级指标≥IP67(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6)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
7、近海特种雷达综合监控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资助 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研究内容:(1)基于X波段雷达无线电定位和反演技术、多源数据采集和融合技术、多光谱探测技术等,研发和优化海上极小目标探测和跟踪算法、浪高探测算法、溢油探测算法并验证,并通过与光电设备联动实现对目标的精准识别;(2)研发和集成长视距,全天候,长寿命,模块化岸基和船载安装光电设备;(3)通过遥感技术、交换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及大数据应用等,完成近海特种雷达综合监控系统的组网建设;(4)基于互联网构建在不同用户端对应业务的海洋信息化系统平台。
考核指标:(1)三级海况下,系统对近海各类目标(包括极小目标)实现全自动探测和分类,能探测和发现影响航行安全的渔网浮球;(2)复用雷达收发单元,实现电子海图、目标探测、浪高测量、溢油探测等多功能合一并通过测试验证;(3)完成覆盖环海南岛近海(大中型渔船监控距离不小于20海里,小型渔船监控距离不小于12海里)的雷达综合监控系统组网建设,实现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省级汇聚、市级汇聚、站点等四级组网,具备提供数据服务能力,实现北斗系统、GPS、AIS、光电观察设备等信息融合并通过海上测试,形成我省近海信息完整态势图,全网处理和跟踪目标数量能力超过60万个;(4)实现海南省近海特种雷达综合监控系统在至少4个海洋管理部门的实际应用;(5)实现年生产100套 以上的近海雷达综合监控站的产业化能力。
8、面向新型人居环境的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8.1:人居环境优化及智能综合监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1)自主研制或集成基于全热换热膜、超滤膜等多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新型易集成、高敏感的半导体器件类型硅基传感技术、北斗卫星定位及通讯技术、包括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内的多项人工智能(AI)等核心科技,智造关键设备并同时打造实时、整体、快速、安全的环境感知技术以及监测控制平台;(2)解决室内新风快速除湿、除盐及除菌,入户饮水高效净化、垃圾分类净化等关键舒适指标提升;同时解决大型社区内人、车、物进出的高效秩序治理、智能安防管理的关键安全指标提升,实现智能、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整体优化,打造全新人居环境科技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楼宇整体装配式新风高效除湿净化系统一套、大型社区自来水集中净化系统一套、大型社区垃圾分离分类系统一套、居家室内环境在线监测及遥控系统一套、社区智能安防系统一套;(2)自主研发水质关键指标在线监测系统1套,无时延,全高清,全覆盖,全交换,视频点播视联化系统一套(支持1000个用户在同时并发访问),半导体气体及水质传感器10种以 上;环境探测器10种以上,其中:水质传感对微生物、重金属、化学需氧量等检测精度优于饮用水国家标准;气体单支传感器功耗低于50 mW;(3)形成1项以上行业标准、8项以上著作权、10项以上专利。
8.2:智能居家健康医疗研究
研究内容:(1)研究“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联动的无创伤疾病早期筛查和健康医疗服务系统;(2)研发微功耗、无侵扰和自动检测的生命体征传感器技术;(3)研发居家健康医疗设备、生理参数网关、健康疾病服务平台及应用;(4)构建“家庭-健康小屋-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打造家庭健康自我管理、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医院疾病诊疗融合、医疗健康数据共享的美好健康新社区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健康医疗系统1套,研发2种家庭健康终端设备,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对室内主要环境和健康数据预警功能;(3)实现大型社区示范运用,其中:家庭终端整体设备1千套以上、社区医疗服务点2个以上、社区外签约合作医疗机构10家以上及服务1万人次以上;(4)形成1项以上行业标准、申请30项以上的软件著作权或专利。
9、热带森林资源与环境智能化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应 用(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9.1:热带森林健康与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1)开展基于多传感器、遥感、物联网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时监测方法研究;(2)进行对影响森林健康的环境胁迫因子实时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监测研究;(3)热带多雨潮湿环境下的森林自然灾害监测物联网节点设计与灾害快速感知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4)基于多源感知信息融合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精准监测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5)基于无人机的高分遥感成像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实现、高分遥感图像内容分析及森林信息抽取技术研究与森林3D可视化系统实现。
考核指标:(1)完成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项要素及综合服务功能的监测物联网节点设计和实现;(2)设立对天然成熟林、天然次生林、海防林、红树林、人工经济林典型热带森林类型的环境胁迫因子和实时监测的示范样地各不低于4公顷;(3)完成基于不同热带森林类型实时监测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在示范样地的应用示范;(4)建成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森林灾害物联网监测与预警系统并在示范样地应用示范;(5)实现不同 13 森林类型样地的遥感3D可视化呈现和系统实现,并在示范样地应用示范;(6)申请不少于2项国家专利。
9.2 面向热带森林资源与环境智能化监测的传感器及关键设备的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1)基于无人机的热带森林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采集硬件平台;(2)森林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智能传感器;(3)基于多源感知信息融合的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传感器;(4)基于传感器的森林综合监测物联网系统。
考核指标:(1)低空无人机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达到30厘米,支持微波雷达成像;(2)灾害监测传感器对火灾及风灾的检测准确率大于95%;(3)生态环境监测传感器支持对风、温、光、湿、降水、PM2.5、负氧离子等7种典型森林生态因子进行全天候连续监测;(4)森林综合监测物联网系统容量支持百万量级传感器接入;(5)在海南天然成熟林、天然次生林、海防林、红树林、人工经济林5类典型林区分别开展应用示范;(6)申报不少于8项的国家发明专利。
10、多平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智能识别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
研究内容:(1)开展基于云计算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多平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云端整合技术;(2)对中文方言对语音识别准确率的影响研究,通过建立大数据优化库进行二次校正的研究;(3)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翻译 技术,构建多语言翻译云平台,通过语料积累和机器学习提高翻译准确度的技术研究;(4)以视频和图像识别算法为基础,研究图像切分、文字智能分析和识别的方法,实现图像即时翻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
考核指标:(1)完成通过云服务实现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多平台智能云搭建,实现语言识别数量40种以上;(2)建立语音大数据优化库,以普通话为标准,兼顾方言普通话的识别,实现对语音识别内容的二次校正,提高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方言普通话识别率,识别率达到90%以上;(3)完成多语言翻译云平台搭建,实现中文与英、日、韩等国际主流语言的流畅翻译,翻译语种40种以上;(4)建立应用级的图像识别翻译系统,实现多语言的图像翻译,准确率90%以上;(5)建立技术应用示范点20个以上;(6)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
11、海南游客行为智能分析平台及精准服务挖掘预测务(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
研究内容:(1)研究游客行为特征算法,根据游客的旅游行程、关注内容、社交圈、消费行为等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游客偏好、旅游类型、热门路线、潜在需求等多维度特征;(2)研发游客智能分析平台,建立旅游文章语料库、语义词库,基于旅游大数据平台和深度学习机,实时分析游客的时域和空域数据,提取游客特征;(3)为旅游行业 提供包括出行方式、热门路线、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等数据分析服务,建设海南特色旅游知识图谱,将海南省旅游资源、旅游知识、常用问题等与游客偏好和旅游路线关联,根据个体游客需求,提供精准的旅游咨询、服务;(4)搭建深度学习云计算资源池,支撑游客智能分析平台的人工智能训练建模和实时推理,实现旅游人群多维度异构数据的特征行为分析。
考核指标:(1)通过采集的旅游行为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对游客行为特征建立算法模型,实现游客偏好、旅游类型、热门路线、潜在需求、消费等级5个维度特征提取,完成海南游客画像;(2)根据智能算法建立游客行为智能分析平台,每天实时分析1T以上的采集数据;(3)提供海南游客特征分析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游客偏好的变化趋势,建立海南特色旅游知识图谱,制定分类标准,提供智能咨询服务;(4)搭建10台深度学习服务器,支持40000GPU处理能力,实现计算资源灵活高效的分配;(5)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
(三)社会发展
12、基于互联网的海南省急危重症救治与放射影像学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12.1海南省急危重症救治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模型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1)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急危重症救治的监控、数据分析、超早期发现等关键技术;(2)研究基于互联网的院前急救智能指挥、调度、救援等关键技术;(3)研究适合省情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化服务系统的模型。
考核指标:(1)建立早期预警评分(NEWS)系统、心脏骤停风险指标(CART)、急救医疗小组标准(METC),申请专利3项以上;(2)构建同心圆、网格化、救护车车载终端处理、AED地图等系统;(3)建立空中救援、远程转运、分级诊疗、移动ICU、院内急救医疗小组(MET)、快速反应系统(RRSs)、快速反应小组(RRT)等的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模型,并进行实际应用。
12.2放射影像云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1)研发海南省放射影像中心基地建设及接入单位的放射影像共享云平台,研究影像数据及报告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实现区域医疗机构之间放射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2)研究放射影像的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及新技术应用示范;(3)研究云技术搭建平台架构,研制放射影像及报告数据共享与质量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1)构建3个以上海南省放射影像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包括影像报告数据共享接入标准、影像检查身份唯一性标准及影像报告质量标准等;(2)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研究脑血管病等3种以上特定病种的结构化报告系统,通过影像可视化诊断技术实现基于医学影像平台的知识化 管理;(3)实现海南省放射影像共享云平台的建设,接入5家以上医疗机构示范单位,实现接入单位之间的影像及诊断数据的互联互通、远程疑难病例会诊、结果共享和互认。
13、热带海岛高性能海工材料及装配式结构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13.1高抗蚀水泥基海工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1)针对南海高温、高湿、高盐份等特殊气候条件,研究海洋工程用低热高抗蚀水泥基材料的组成设计与制备的相关技术;(2)开发低热高抗蚀水泥基海工材料专用改性剂及其应用关键技术;(3)研制海洋浪溅区、潮差区的海水腐蚀试验,开展模拟实验研究;(4)针对离岸岛礁工程建设中,常规建筑材料与淡水匮乏等问题,开发海水拌养砂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5)研制开发适用于海洋环境快速施工、修补要求的新型水泥基材料及其施工技术,推进工程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低热高抗蚀水泥基海工材料氯离子扩散系数<0.5×10m /s,与海工硅酸盐水泥(GB31289-2014)(<1.5×10—122—122m /s)相比降低67%,7天水化热≤230kJ/kg、28天抗压强度≥52.5MPa;(2)制备海水拌养砂高性能混凝土,海洋地材(砂)利用率>60%,混凝土强度≥C50;(3)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快速施工、修补要求的新型水泥基材料,1小时抗压强度≥40MPa;(4)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 上,申请专利3项以上,进行新型海工材料工程示范应用1项以上。
13.2 热带海岛装配式轻钢结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1)研究海岛吹填软基处理及长期变形控制新技术;(2)研究热带海岛轻钢结构抗高烈度地震和抗强台风实用技术;(3)研究装配式轻钢结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及绿色施工技术;(4)研究热带海岛轻钢结构的全寿命设计方法及检测监测评价技术;(5)研发轻钢结构被动房和可再生能源房屋的建造技术。
考核指标:(1)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实用新型专利不少于10项;(2)建成热带海岛装配式轻钢房屋产业基地;(3)在海南岛建成示范性轻钢工程至少5项(其中在地震设防烈度8度区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2项);(4)编制地方行业标准1项。
14、深海载人潜水器信息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研究内容:(1)复杂系统数据融合与处理;母船声学环境改造技术;(2)复杂舱室与重大设备的安装路径和工艺;(3)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其船载设备预防性维保软件研发。
考核指标:(1)建立潜水器数据处理中心、驾驶台作业视频指挥系统和状态显示系统,将船舶设备、科考设备以及载人潜水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体系融合到一个平台,并 实现岸基的实施监控,系统运行可靠,软件运行稳定;(2)声学通信及定位系统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3)A形架布放回收系统安全工作负荷不小于36吨,具备在四级海况下安全布放回收的要求;(4)设备、设施的改造与安装满足中国船级社或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要求;(5)深海载人潜水器信息指挥系统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和作业。
15、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热带海岛气候下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研究内容:(1)研究热带海岛气候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2)研究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实现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大于70%和节能减排;(3)高温、高湿环境下分布式能源系统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4)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案智能设计研究;(5)基于多能互补的工业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负荷柔性响应控制技术研究;(6)智慧能源网控制系统研究。
考核指标:(1)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大于80%;(2)燃气轮机/内燃机排向大气的温度不高于100℃;(3)建设一项天然气、太阳能和冰/水蓄能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4)构建一套智慧能源网控制系统(含手机端监控系统);(5)完成3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
16、胆木、火山岩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
16.1胆木产业化开发与利用
研究内容:(1)胆木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胆木药材有效成分不同年限与季节的动态变化研究;(3)胆木药用部位和替代资源的系统比较研究;(4)胆木抗炎、镇痛、抑菌作用的药效学实验研究;(5)胆木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研发;(6)胆木提取工艺、制剂制备及质量研究;(7)胆木对幼龄动物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考核指标:(1)建立胆木标准化种植基地500亩,制定《胆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1个;(2)确定胆木药用资源合理采收期(年限、季节);(3)制定胆木药材、产品质量提升的企业标准各1个;(4)开发胆木妇科洗液1个,制定地方标准1个;(5)完成胆木提取物的3种药效学研究(抗炎、镇痛、抑菌),为胆木提取的临床应用扩展提供技术支撑;(6)完成胆木儿童用药内容更加完善的说明书1份,获得CFDA受理号1个;(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个以上。
16.2、火山岩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1)利用海口火山岩特殊的生境,开展不同石斛品种的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海口火山岩生境的石斛优良品种,并研究石斛优质高产的栽培和管理技术;(2)对不同生长期的石斛进行有效成分的跟踪分析,研究其有效成分 的累积规律,确定其最佳采收期;(3)通过高通量生物活性筛选模型,对石斛的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肿瘤、抗菌、抗氧化、a-糖苷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等活性的系统筛选,挖掘其生理活性,确定其活性部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石斛有效成分的分析;(4)根据石斛的生物活性,同时结合其传统药效,开展石斛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的研发。
考核指标:(1)筛选出1-2种适宜火山岩生境的石斛品种;(2)在海口火山岩生境建立石斛示范基地500亩以上,总结一套推广火山岩生境的石斛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3)研制一套快速检测石斛有效成分的方法,确定火山岩生境石斛的最佳采收期;(4)确认石斛2种以上生物活性,确定活性部位提取提取工艺1套,发现活性化合物5个以上;(5)研发6个以上石斛相关的功能性产品;(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以上。
第三篇:2015农业农村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
2015农业农村科技重大专项
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为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现提出2015农业农村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农村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是宁波市科技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由相互关联的若干课题组成。
一、指南方向
(一)主导农业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
围绕水产、粮食、蔬菜、畜禽、林木、果品、中药材等我市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农产品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新品种选育、种养殖成套技术及设施、病害防治、加工与储运等产业链中的相关关键环节,开展重大成套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相关产业科技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成一批示范基地。
(二)农村与农业信息化
以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普适化、可视化为目标,研究适合村镇特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服务支撑平台
技术,研究村镇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便民服务等多源、多种类的数据规范与融合技术,研发低成本、可移植、支撑网格化的社区服务支撑平台,其示范点省内领先。
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为目标,面向主要水果、设施蔬菜、集约化养殖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围绕生产、加工、包装、储藏、流通等供应链全程开展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集成示范。
(三)海洋资源开发
围绕海洋环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浅海滩涂综合开发,开展共性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相关科技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成一批示范基地,为实施海洋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四)农业农村“五水共治”
围绕农业农村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中的相关环节,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和成熟实用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示范点应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示范性,为“五水共治”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施周期 一般为3—5年。
三、组织与管理
(一)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大项目的组织凝练工作,根据本指南方向,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和学科优势提出重大专项需求和牵头、参与单位、首席专家、课题负责人及项目总体
目标、经费概算等。
(二)专项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分解落实项目目标任务、课题专项经费。加强项目课题组间的衔接和协调,定期组织工作交流、现场考察和检查互评,每年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和总结,注重发挥各课题组组长的作用。
(三)鼓励项目及课题组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市外先进技术、优势资源和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同时建立机制,对离岗超过一年或科研工作不力的项目组成员要作出调整。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形式,重大专项以项目整体形式申报,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申报总协调,项目下设若干课题,各课题可有不同单位承担,课题负责人可由外单位人员承担。
(二)申报主体
1、申报单位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企业注册2年以上,有比较健全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在国内同行相关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创新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研发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研究开发,在3-5年内具有明确的应用或产业化前景,能够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2、农村“五水共治”、农村信息化项目,原则上由具有公共事务与中介推广服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承担。其注册资金、前期承担科技项目不作要求。
(三)项目负责人的条件
在本市有固定工作单位,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主持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五、其他
(一)申报企业需有较强的研发经费投入保障能力,其中承诺的自筹部分经费应高于市本级申请经费的3倍。
归口部门有配套经费承诺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已经列为基层政府重点工作,有一定前期基础的民生工程项目优先支持。
(二)专项应注重经济与环境效益,与市外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专利、论文、申报奖项等第一完成单位应为宁波市企事业单位。
宁波市科技局农社处盛德清 电话:89187179
第四篇:重大公益及民生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2:重大公益及民生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以下农业公益类2015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填报申报书时务必在申报书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后,加括号并注明申报项目类别为农业公益类,否则不予受理。
以上领域归口处室为农村处,农村处联系人:
游晓峰,028-86717372 一、四川特色农作物及畜禽种质资源发掘、农田水利(含节水农业)、植物保护、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新型肥料、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耕地污染生态修复、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及装备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说明:(1)项目须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转化应用和市场前景好。(2)申报单位须是在我省注册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项目执行期二至三年。
重点研发类: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研发项目
县域优势特色农业、畜牧、水产、林业、草业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等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说明:(1)项目须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设计。(2)申报单位须是在我省注册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项目执行期二至三年,申报专项经费不超过1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须按1:1以上比例配套项目经费。(4)成都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可推荐5个,其余市(州)可推荐2—4项(不含扩权强县),扩权强县可推荐1项。
91(5)大专院校、省属科研院所可推荐5—10项。
以下人口健康、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公共安全领域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
以上领域所属处室为社发处,社发处联系人:
梁 刚,028-86673709
二、人口健康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及重症肝病的防治研究。
具有显著提高抗病毒疗效或根治慢性乙肝作用的新靶点与新技术研究;可早期预警乙型肝炎重症化以及预测重症肝炎临床转归的综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重症肝炎治疗新技术研究;兼具临床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肝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组合筛选研究;肝癌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个体化肝癌诊疗体系研究;开展基于病毒和宿主的耐药机理研究,筛选新的药物靶点。
有关说明:申请单位为具备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大型医疗机构或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慢性病综合防治研究 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规范化管理体系示范研究;糖尿病危重性较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慢阻肺诊断、评估和终末期干预的集成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由综合性医疗、科研机构牵头,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申报,并建立示范点。
(三)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治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的构建及模式推广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治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国际标准化AP生物库和临床数据库的建立研究;早期预警SAP生物标志物研究;高危SAP患者诊治综合示范基地建立研究。
有关说明:由综合性医疗、科研机构牵头,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申报,并建立示范点。
(四)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诊疗技术研究
出血性脑卒中前瞻性临床资源数据库构建研究;诊断及治疗规范研究;重症丘脑、脑干出血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研究;急救体系和综合诊治单元构建研究;医护一体临床护理策略研究。
有关说明:由综合性医疗、科研机构牵头,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申报,并建立示范点。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及个体化治疗应用研究 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研究;特异生物标志物筛选及临床检测试剂研究;临床治疗及药物筛选新靶点研究。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头颈部肿瘤防治新技术研究
头颈部肿瘤发病特征、预后模式和预防策略研究;头颈部肿瘤生物样本库建立研究;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标准和临床路径研究。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泌尿系统疾病综合防治研究
我省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与泌尿系结石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诊治现状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泌尿系结石临床数据库研究;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和泌尿系结石微创外科治疗新方法研究。
有关说明:无
(八)残疾人康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开展残疾人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的综合康复评估及康复干预模式研究;针对残疾人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残疾人康复关键卫生技术、安全指标和康复质量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与研究;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残疾人医疗康复-社区康复-职业康复-家庭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模式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残疾人康复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立以及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和网络协同系统研究;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联合基层残疾人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实施。
(九)四川省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负荷监控及伤病防控的应用研究
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体系的研究;训练过程中心理负荷监控的研究;训练负荷与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运动损伤特色治疗的研究;运动损伤后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
有关说明:无。
(十)四川省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症救治关键技术及方案研究
立足5.12地震医疗救治等已有研究工作基础,开展四川省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症救治资源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灾害重症患者筛查评估、转运、救治等关键技术及方案研究;灾后重症患者身心康复技术及方案研究;重症救治资源快速拓展与优化方法研究。
有关说明:无
(十一)川派名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研究
开展川籍知名中医药专家的理论、临床和技术特色研究,编写川派中医药系列丛书。
有关说明:无
(十二)不同人群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人群,建立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及有效的心理预测机制;开展有效的、系统的心理干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中,探索合理的应对方式及常用有效技术。
有关说明:无
三、生态保护
(一)川西北沙化草地适生品种推广应用与鼠害防治
针对川西北草地沙化和鼠害问题,重点支持开展适生牧草品种优化组合及其快速建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适生药食两用植物(蕨麻、藏茴香)、药用经济作物(珠芽蓼、重冠紫菀、蒲公英、椭圆叶花锚、湿生扁蕾和坚杆火绒草等)的快繁技术及沙化草地驯化推广应用,和沙化草地主要害鼠爆发时空分布与监测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开展试点 95 示范。
实现目标:建立沙化治理示范区,鼠害防治示范区。
(二)重要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针对四川典型重要生态功能区县,支持开展县区尺度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以3-4个区/县为例,研究中小尺度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指标和体系,制定符合四川省多种典型生态类型区县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及其配套管理机制。
实现目标:建立中小尺度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指标和体系。
(三)老少边穷地区科技示范点建设
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特色中药开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旅游建设等技术集成,开展生态产业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工作,推进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发展。
实现目标:建立科技示范点。
(四)生态循环经济综合示范点建设
支持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范,开展土壤改良与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等关键技术及成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和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
实现目标:建立示范点。
有关说明:生态保护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方向
(三)项目限老少边穷地区单位牵头申报。
四、环境治理
(一)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开发
支持开展四川盆地大气污染雾霾特征与气象成因研究、污染数值预报技术应用、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研究等,开发大气污染监测平台,96 支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标准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研究大气污染治理标准化工作模式,对外发布大气污染信息。
实现目标: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平台、预警系统、大气污染综合信息平台。
(二)医药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支持开展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液及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研究及应用示范,研究焚烧无害化、余热利用、资源化等处理技术,开展生物医药园区有机无机废水监测控制系统及监控警报平台开发,建立可溯源废水、废气收集和排放系统,园区废水达标排放。
实现目标:建立示范点,废水达标排放。
(三)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开展宁静城市环境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城市噪声污染预测评价防治体系研究,建立宁静城市生活小区试验示范区。
实现目标:建立示范点。
(四)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小流域周边点面源污染防治、污染水域原位生态恢复、外来入侵生物快速杀灭及清除、入侵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分散式农村污水移动处理设备和入侵物种快速杀灭、打捞、粉碎一体化装置的设计;以入侵植物为材料的生物燃料和有机肥料产品开发。
实现目标:建立示范点。
(五)二氧化碳矿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开展利用工业固废天然矿物矿化固定CO2,同时联产有用化学品关键技术研究,实现CO2减排。
实现目标:形成CO2矿化利用的工艺技术。
(六)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
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低碳农业、城镇低碳建筑、大气污染控制等低碳经济产业技术、材料、产品、设备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
实现目标:开展试点示范。
(七)水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
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环境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及工业水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
实现目标:开展试点示范。
有关说明:环境治理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方向
(六)、方向
(七)项目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
五、公共安全
(一)新一代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的研究与示范
研究集成警务应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技术;研究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应用SOA治理及协同技术;研究面向多终端的碎片化应用技术。
实现目标:建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警务综合服务云平台。
(二)公安“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开发适合我省公安系统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实现目标:形成全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共享技术规范,构建公安“大数据”云平台。
(三)狭小地区灭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公共设施(包括公共交通工具、过渡安置房、大型综合体建
筑群、公路长隧道、特长隧道和异型隧道以及高寒地区)的火灾荷载、火灾起因和火灾特点;研究火灾危险特性、温度场、烟气运动规律、烟气控制措施;研究灭火救援机制及应急疏散方案。
实现目标: 建立消防技术规范。
(四)防暴处突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警犬在防暴处突任务中的应用及训练方法、考核标准、使用模式、战术配合、应急预案;研究DNA、理化、信息技术与警犬在防暴处突重大融合应用研究。
实现目标: 形成警犬技术的训练方法、考核标准、使用模式、战术配合、应急预案等机制。
(五)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临界雨量阈值的技术方法;研究月内降水及其诱发地质灾害月延伸预报技术;研究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
实现目标:建立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系统。
(六)地下工程快速建造研究及应用
研究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包括地下围护结构、地下大空间主体、地下管廊、地下管道等)构件预制化、拼装式施工及标准化批量预制;研究地下自然光引进、地下自然通风等地下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地下水循环利用技术、地下空间废水处理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实现目标:建立地下空间标准化技术规范。
(七)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技术应用
研究铁路地震监测及紧急处理系统,开展环境振动干扰、电磁兼容性和雷电干扰、天然地震响应对比等研究,防止或减轻地震灾害可
能引发高速铁路的重大安全事故。
实现目标:建立铁路地震监测及紧急处理成套技术。有关说明:公共安全项目产学研联合申报。
第五篇: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一、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
广东省科技计划框架按照以领域为主,是多领域、多类别、多层次的矩阵结构形式。
1、主要领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农业、社会发展等三大领域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2、主要类别:自然科学基金、工业攻关、农业攻关、社会发展攻关、成果推广、国际合作、软科学研究项目、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科研条件建设、区域创新示范等。
3、项目层次:重大专项、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引导项目。
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简介
1、工业攻关计划
其宗旨是通过攻关解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增强我省的科学技术实力,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技术等。
2、农业科技攻关计划
旨在围绕解决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科技研究、开发和试验,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水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社会发展攻关计划
主要围绕全省社会发展中的人口、医药卫生、数字医学、清洁生产、资源、环境、清洁能源及节能、文化、体育、社会安全、减灾防灾、海洋及环保产业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应用研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4、火炬计划
旨在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一项指导性开发研究计划。火炬计划以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成果及其他科研成果为依托,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产业为目标。
火炬计划项目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等。
5、星火计划
旨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的指导性科技开发计划。目的是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引向农村,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形成和发展。
6、成果推广计划
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国家和省重点科技计划,旨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及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对部分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7、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旨在加强我省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充分利用境外的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等优势以提高我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合作积极开拓我方的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
8、软科学研究计划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 “广东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围绕我省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等重大工作,在科技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组织研究,为我省科技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9、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该计划是教育部、广东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落实省部合作协议精神和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的部署,立足广东产业发展需求,引导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科研机构集成优势科技资
源投入产业发展,加速先进实用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和新路子,10、广东省重点新产品计划
省重点新产品计划与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同时进行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是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是国家、省为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强对新产品开发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而制订的专项科技计划,是国家、省的重大科技计划之一。重点新产品计划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国家培植新的税源;密切政策与企业的联系,扩展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
11、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略,参照国家创新基金)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基础条件和运行机制良好,资信度高,技术力量雄厚,财务制度健全,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经济依托。省外单位申报的,须与广东省内的单位联合申报,且成果转化地和实施地应在广东省内,参与联合申报的广东单位的主管部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
2、省级科技计划的申报方式采取网上申报的形式,各申请单位必须通过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站(http://pro.gdstc.gov.cn)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等申请资料。
3、各申报单位要按照申报指南的内容要求进行申报,提交申报资料时必须认真选择所申报的“专题名称”与“专题编号”。
4、鼓励多单位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共同申报。
5、在研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项的主持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主持人本只能申报1项新项目。
6、申报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的,要求作查新工作;引导项目资助主要采取引导方式,申请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7、各计划类别的申报要求具体请参看分类申报指南。
四、申报联系方式
主管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1、科技计划项目受理部门:广东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省科技信息大楼1楼
邮政编码:510033
相关网址:http://
广东省投资招商网址:http://
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网址:http://
广州科技网网址:http://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