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判决:借名购买宅基地不受法律保护
法院判决:借名购买宅基地不受法律保护
判决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于农村宅基地的取得有明确、严格规定,借用他人名义并不具有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效力,因此,被告丁永申主张以原告丁永启的名义取得讼争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法律依据,对其上诉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原审法院认为,原告依法办理了宅基地选址意见书,并且缴纳了相关费用,该选址意见书系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权证,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原告享有宅基地上盖房,侵犯了原告的合法宅基地使用权,故被告应停止侵权。在庭审中,被告为证实自己的主张提供的张志清的调查笔录,因证人未到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故该证言不能采信;关于被告提供的李某、孙某证人证言,证实房屋是由被告建造,对此,因原告并无异议,该证据为有效证据,予以采信;关于当庭作证的王清民证人证言,其证言效力不及于书证选址意见书,对其证言,不予采信。关于原告要求拆除在其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的请求,拆除房屋不利于使用价值的实现,该房屋应以折价归原告所有为宜,可以房屋评估价值81962.10元为标准折价返还给被告建房款。因原告未提交赔偿损失的证据,不予支持。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原告的主张,理由正当,予以支持。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丁某停止侵权;
二、被告丁某在原告张甲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归原告张甲所有,原告折价返还给被告房款81962.10元,待判决生效后十五日付清;
三、房屋价值评估费4000元,原告负担1000元,被告负担3000元。
被告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争议宅基地,是经与原告协商,以原告的名义申请被告的,宅基地使用费5000元,也是被告出资让原告代缴村委的,虽然选址意见书的名字是原告的,但是,实际上这几年一直由被告管理、使用着,对此,原告本人在录音材料中予以承认。并且,被告向村委缴纳了相关材料费,村民张某、王某已经证实顶名要宅基地、村委分配宅基地抓阄和安装自来水管材料费的事实,及李茂付、孙登全也证实房屋由被告建造的,原审判决对于被告在一审中提交的录音材料应予采信,原告自愿放弃宅基地并由被告顶名申请的事实足以说明本案争议宅基地应由被告享有使用权。村委已经以实际实施的管理行为予以认可。原告赖以提起诉讼的唯一证据选址意见书的性质及合法性一审法院认定错误,本案中,被告持有的选址意见书没有相应的县级人民政府批文,显然属于典型的非法文书,另外,颁发选址意见书的机关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行政职权,选址意见书系非法文书,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成为本案一审证据和定案依据适用。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经所在村委办理了宅基地选址意见书,该选址意见书系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权证之一,在被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改变前,能够证明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事实。被告丁永申未经允许在原告享有使用权的宅基地上盖房,侵犯了原告丁永启的宅基地使用权。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能否认定被告丁永申以原告丁永启的名义申请了讼争宅基地而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从本案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举证情况来看,不能认定原告丁永申借原告丁永启的名义取得讼争宅基地使用权的事实,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于农村宅基地的取得有明确、严格规定,借用他人名义并不具有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效力,因此,被告丁永申主张以原告丁永启的名义取得讼争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法律依据,对其上诉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第二篇:借名购买房屋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一、甲乙双方基于客观真实的情况共同作出以下约定: 1、2012年 月 日,甲方委托乙方以乙方名义为甲方购买北京市 路 号流星花园 号楼 单元 号房屋一套,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
2、甲方已于 年 月 日以乙方名义与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并交纳购房定金 元,该认购协议书的权利义务由甲方享有及承担。
3、由甲方以乙方名义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申请银行按揭贷款及办理购房的所有相关手续,甲乙双方均认可银行首付款及每月的按揭贷款等所有购房相关费用全部由甲方支付,甲方是实际出资人。
二、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严格遵守。
1、乙方代甲方购买的北京市 路 号流星花园 号楼 单元 号房屋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甲方享有该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乙方对受甲方委托购买的房屋无权行使甲方享有的前述权利,亦不得对受甲方委托购买的房屋进行侵占、破坏、转卖、出租、抵押及赠与。
2、购房首付款、按揭还款、抵押费、保险费,所有交款凭据由甲方保管,乙方有义务协助甲方办理交款手续。
3、北京市 路 号流星花园 号楼 单元 号房屋产权证暂办至乙方名下,产权证由甲方保管,甲方有权在任何时间将产权变更至本人名下,或转让、出租及抵押该房屋,乙方应当协助甲方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拒绝。
4、乙方因代理甲方购房的合理交通费、误工费、通讯费等费用由甲方承担。
5、乙方有义务将本协议代理购房事宜通知乙方的所有利害关系人(包括但不限于父母、子女及配偶),保证其利害关系人不得主张北京市 路 号流星花园 号楼 单元 号房屋所有权利。
6、甲方有权随时解除本协议,解除本协议后,乙方有义务协助将受甲方委托购买的房屋更名到甲方指定名下。
7、甲方对该房屋进行的装修及在该房屋内添置的所有家具、家电及物品均归甲方所有。
8、乙方应当恪守诚信,受甲方委托购买的房屋在其名下时不得侵害甲方的利益,如果乙方对受甲方委托购买的房屋进行毁损,乙方应当负责全额赔偿;如乙方恶意侵占、转卖、抵押及赠与该房屋,乙方应当按房屋当时市场价格给予甲方赔偿。
9、乙方不得随意解除本协议,不得拒绝、拖延履行代理购房的协助义务,如随意解除本协议或拒绝、拖延履行代理购房的协助义务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负责全额赔偿。
10、争议的解决方式:
1)双方友好协商。)诉至房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1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成立。
12、本协议自路 号号楼 单元 号房屋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借名购买车位协议
借 名 购 买 车 位 协 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乙方以甲方名义购买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江南路三段南岸花城春天里车位事宜达成一致,订立如下条款,共同遵照执行:
一、基本事实
1、乙方因故不便以自己名义购买
,现委托甲方以甲方名义购买位于
车位一个。
2、甲方接受乙方的委托,以甲方名义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但实际购买车位款75000元及相关费用全部由乙方支付,乙方是实际出资人和该车位的实际所有人。
3、基于以上事实,双方特签订本协议,明确相关权利义务,和具体操作方案,共同遵守。
二、购车位手续
1、甲方愿意配合乙方办理上述相关购车位手续,包括:签订购车协议等相关协议,也包括办理缴纳和支付相关税费手续、申请办理车位产权证过户等手续。
上述手续,视情况由甲方亲自出面办理,或由甲方出具授权委托书给乙方,由乙方具体办理。相关协议的内容所涉及的条件及相关手续办理条件等,由乙方决定。
2、乙方以甲方名义与卖方签订车位买卖协议后,包括但不限于购车位款、契税、个人所得税、中介费等一切与购车位相关的所有费用支出均是由乙方承担。与此车位相关的购车位合同、车位产权证书、车位收据、契税凭据等所有付款凭据和证件均由乙方持有和保管。
3、如因本次购车位与卖方或中介等相关方产生纠纷,由乙方承担相关费用并代为处理,甲方提供相应手续配合,一切后果实际由乙方承担。
三、车位的所有权和使用情况
1、该车位登记在甲方名下,尚未办理产权证书。车位实际所有权归乙方所有。由乙方实际占有使用该车位。即乙方享有该车位的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2、因该车位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物业费、水电费、维护费等,包括将来可能发生的因持有该车位所产生的所有税费,均由乙方实际承担。
3、乙方有权将该车位出租,需要时甲方应当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出租所得收益归乙方所有,但因此产生的税费及出租产生的一切需要由产权人承担的费用,均由乙方实际承担。
四、车位所有权的处分
该车位的实际处分权归乙方,视乙方意愿,甲方配合乙方按以下方式处分该车位:
1、乙方认为可以将该车位转移到乙方或乙方指定的其他人名下时,甲方配合按买卖或赠与等方式将该车位过户给乙方或乙方指定的其他人。
2、如乙方需要出售该车位,由乙方确定买家和相关交易事项,甲方配合办理车位出售的相关手续,售房所得款项归乙方所有。
3、在车位登记在甲方名下期间,可根据乙方需要将该车位抵押给乙方或乙方指定的其他人,用于办理借款、贷款或相关乙方认为需要的事项。
4、因办理本条上述1至3的相关事项,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因处分该房所得收益,也归乙方所有,产生的纠纷,也由乙方负责处理。
五、费用及违约责任
甲方方应当恪守诚信,受乙方委托购买的车位在其名下时不得侵害乙方的利益。如甲方或与甲方有关的原因导致该车位权益受损,导致乙方无法按本协议约定的条款行使对车位的权利,甲方除按权利受损时车位市场价格(双方认定的价格不一致,以评估价为准)给予乙方赔偿外,还应按权利受损时车位市场价格的的20%为标准,支付违约赔偿金给乙方。
六、其他约定
1、甲方应将本协议约定的相关内容告知甲方的相关利害关系人(包括但不限于父母、配偶、子女),确保其相关利害关系人不对该车位主张权利。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至上述车位按乙方意愿通过买卖、赠与、继承等方式转到乙方或其他乙方指定人的名下后,本协议自动失效。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效力相同。
甲方:
乙方:
二〇一
****年**月**日
利害关系人承诺:本人已知悉乙方实际出资以甲方名义购车位一事,并表示认可该房实际归乙方所
第四篇:借名购买两限房协议被判无效 购房款应返还
标题:借名购买两限房协议被判无效购房款应返还 靳双权律师点评两限房借名纠纷之财产返还
房产律师靳双权谈拆迁后获得两限房购房指标的专属性 两限房购买对象具有专属性,借名购买违反国家政策
北京房地产专业律师靳双权(***),专业代理二手房买卖、借名买房、房产继承、确权、腾退房屋、公房纠纷、央产房、军产房等房产纠纷案件。从业十二余年,带领专业房产团队,办理了大量房地产案件,积累了丰富的诉讼经验,现在将这些案件改编为房地产纠纷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及避免不必要纷争,以下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如果雷同,可以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撤销。)
一、原告诉称
王凌诉称:2009年5月,王凌1号的房屋被拆迁,王凌因拆迁获得购买X室房屋的两限房资格。王凌将两限房指标交由其女儿去购买。谁知石夏天的朋友暗中与王凌的女儿达成口头协议,使得石夏天无偿使用王凌的两限房指标购房,当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获得王凌允许。石夏天明知此房为两限房、其不符合购买条件,仍享有的限价商品房并一直占有、使用,其甚至暗中通过非法手段将房产证领取到自己手中。王凌多次与石夏天协商,未果。请求:
1、确认王凌和石夏天之间关于X室房屋的口头转让协议无效;
2、合判令石夏天立即将X室的房屋腾退给王凌;
3、判令石夏天给付王凌房屋占用费十万元。
二、被告辩称
石夏天辩称:不同意王凌的诉讼请求。
一、2013年王凌诉石夏天物权保护纠纷案件中,王凌已经当庭承认该购房指标系其自愿转让,双方的买卖协议是双方意思自治的结果。
二、王凌、石夏天双方就涉案房屋之间存在口头买卖协议,该事实已经经过了X区法院生效判决的确认,王凌的主张与其诉讼请求互相矛盾,也与王凌在之前诉讼中的陈述相违背。
三、王凌与石夏天双方口头协议并不具有合同无效的情形,口头协议有效,双方应该继续履行口头协议的内容。限价商品房本质上也是商品房的一种,只是在价格上、户型上有所限制,其他与商品房无本质差异。相关法律规定并未限制限价商品房禁止交易,只是规定了5年内若需要交易则需要政府回购而已。石夏天支付了全部购房款、税费,办理了装修和入住,石夏天完全是依法依约入住涉案房屋,王凌仅作为名义上产权登记人不仅无权要求石夏天腾房,更无权要求石夏天支付房屋占用费。
三、审理查明
2009年8月28日,王凌与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王凌购买X室房屋。现该房屋的房屋产权证、购房发票、契税发票及其他相关票据原件均在石夏天处。关于购房款的支付情况系石夏天的爱人直接向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刷卡支付。
王凌、石夏天双方均陈述于2009年8月达成口头协议,但是对口头协议的内容双方表述不一,王凌主张系无偿将购房指标及房屋转让给石夏天,石夏天主张双方系房屋买卖关系,石夏天向王凌支付了1万元转让费。
另查,X室的房权证所载明的所有权人为王凌,房屋性质为限价商品住房,登记时间为2012年11月2日。2012年10月11日,上述房屋取得契税专用税收缴款书。
四、法院判决
1、王凌与石夏天之间的口头协议无效;
2、石夏天向王凌返还X室房屋;
3、驳回王凌的其他诉讼请求。
五、房产律师点评
房产专业律师靳双权点评:
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本案争议的焦点系王凌与石夏天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的内容及性质。对此双方均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各自主张。
首先,购房款的支付方式系石夏天的爱人向开发商直接交付;其次,房屋的占有使用及购房票据、产权证书的持有人均为石夏天;结合双方口头协议达成的时间综合考虑,应认定双方系借名买房关系,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内容即石夏天借用王凌名义购买房屋。
限价商品住房是政府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房用地时,提出限制销售价格、住房套型面积和销售对象等要求,由建设单位通过竞争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和定向销售的普通商品住房,其购买对象具有专属性,借名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行为本身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应属无效。
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石夏天应返还王凌房屋。关于返还时间,因双方还存在出资问题尚未解决,故应由法院酌情确定。关于王凌要求石夏天支付房屋使用费,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故无法得到支持。提示:限价商品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国家对该类房屋的交易有特殊的规定和限制,其购买人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其购买资格具有专属性。同时,在房屋的转让方面,政府有明确的政策性规定,建议借名购房人慎重选择。
第五篇:购买绝对化用语宣传的产品索赔 法院判决工商部门不予受理合法
购买绝对化用语宣传的产品索赔 法院判决工商部门不予受理合法
——叶某不服广州市工商局不予受理决定行政诉讼案评析 发布时间:2017-04-11 09:01 来源: 阅读提示
经营者使用绝对化用语对产品进行宣传,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后要求赔偿,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吗?新《广告法》施行后,基层执法部门遇到此类涉及绝对化用语的消费纠纷投诉举报日益增多,法院接到的此类诉讼案件也屡见不鲜。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于2016年6月13日作出的(2016)粤71行终268号终审判决指出,广州市工商局在投诉人叶某无法证实自己合法权益受到实际侵害的情况下,对其投诉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基本案情
2015年3月18日,广东省广州市工商局收到叶某邮寄的投诉举报材料,反映其通过移动客户端在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唯品会)设立的平台上购买了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飞科公司)生产的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唯品会在销售该商品时,宣传网页上使用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违法宣传用语及绝对化用语,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叶某要求被投诉举报人唯品会、飞科公司赔偿其购买商品款570元以及误时、交通、文印、通信等支出9400元,并要求市工商局查处被投诉举报人的违法行为。叶某提交给市工商局的投诉材料中,附有其购买该剃须刀的发票以及剃须刀网络销售广告的网页截图,截图上显示有“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字样。
广州市工商局收到投诉举报后,作出以下处理:一是对叶某上述举报事项进行登记,转广州市工商局专业市场管理分局处理和答复;二是认为叶某提供的材料无法证实其权益受到侵害,决定不予受理叶某要求被投诉举报人赔偿的投诉事项。
2015年3月26日,广州市工商局向叶某作出穗工商举复(2015)44号《关于举报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事项的答复》,其中第二项答复内容为:“关于你要求唯品会和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赔偿损失的投诉,由于你提供的材料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决定不予受理该项投诉事项。”2015年4月6日,广州市工商局将该答复书邮寄送达给叶 某。行政复议
叶某对广州市工商局作出的第二项不予受理的答复不服,向广州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市政府于2015年6月9日作出穗府行复(2015)347号行政复议决定,以叶某提供的材料无法证实自己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为由,维持广州市工商局于2015年3月26日作出的穗工商举复(2015)44号《关于举报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事项的答复》中不予受理申请人投诉事项的决定。叶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市工商局依法具有受理消费者投诉、处理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职权,市政府具有处理对市工商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行政复议的职责。叶某提交给市工商局的投诉材料中,附有其购买该剃须刀的发票以及剃须刀网络销售广告的网页截图,截图上显示有“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广告字样。该广告语属于《广告法》禁止的绝对化用语,具有误导性,对包括叶某在内的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可能产生一定的非理性引导,客观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权利,也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处理。叶某提交给广州市工商局的投诉材料有涉案产品网络销售广告的网页截图,截图上显示有“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广告字样,已经初步证明其权益受到侵害。市工商局未进行调查,直接以叶某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为由,决定不予受理叶某的投诉事项不当。市政府在行政复议中以同样理由维持市工商局不予受理叶某的投诉事项的决定亦不当。叶某的诉讼请求有理,原审法院予以支持。
一审法院因此作出判决:
一、撤销被告广州市工商局于2015年3月26日作出的穗工商举复(2015)44号《关于举报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事项的答复》中的第二项决定。
二、被告广州市工商局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对其2015年3月18日收到的原告叶某投诉唯品会、飞科公司利用“第一品牌”等用语作商品介绍及广告并销售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一事中,原告叶某要求唯品会和飞科公司赔偿损失的请求重新作出处理。
三、撤销被告广州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6月9日作出的穗府行复(2015)347号行政复议决定。二审改判
广州市工商局不服一审判决,向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起上诉,理由主要有:
一、被上诉人叶某提交的投诉材料未能证明被投诉人侵害其消费权益的情况,原审判决认定被上诉人已经证明其权益受到侵害的意见缺乏事实依据。被上诉人提供的投诉材料包括商品销售网页截图及消费发票等,上述材料仅能证明其存在消费行为,未反映消费行为对被上诉人造成的损害结果,不能证明被上诉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如涉案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等)。
二、原审法院撤销上诉人《关于举报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事项的答复》中的第二项决定及要求上诉人对被上诉人的投诉事项重新作出处理,缺乏法律依据。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四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工商部门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履行调解职责,调解中由双方当事人各自举证,对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宣传,并且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遭受损失的情形,消费者才有权请求赔偿。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上诉人作出不予受理被上诉人消费投诉的决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综上,广州市工商局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判令驳回被上诉人一审诉讼请求,判令被上诉人负担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
被上诉人叶某答辩称:同意一审判决,请求法院予以维持。
原审被告广州市人民政府答辩称:同意上诉人上诉理由,请求法院依法改判。
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被上诉人叶某2015年3月18日向上诉人广州市工商局提出的投诉举报包含两项内容,一是要求上诉人查处被投诉举报人的违法行为,二是要求唯品会和飞科公司赔偿损失。对于第一项内容,上诉人已转交其下属广州市工商局专业市场管理分局处理和答复,被上诉人对此没有异议。对于第二项内容,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提供的材料无法证实其权益受到侵害,决定不予受理其要求被投诉举报人赔偿的投诉事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四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的消费者投诉属于民事争议的,实行调解制度。”第十六条规定:“下列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六)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或者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上诉人在投诉时提交的被投诉人唯品会和飞科公司带有“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广告字样的网络截图和购买剃须刀的发票等证据,仅能证明被投诉人的广告宣传具有一定误导性,影响了包括叶某在内的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叶某存在购买涉案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的消费行为,不能证明购买行为导致其人身权或者财产权受到实际损害。被上诉人叶某在二审中亦承认其没有受到实际损害。
因此,上诉人广州市工商局在被上诉人叶某无法证实自己合法权益受到实际侵害的情况下,对被上诉人的投诉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原审被告广州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复议维持决定亦符合法律规定。原审判决撤销上诉人作出的穗工商举复(2015)44号《关于举报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事项的答复》和原审被告作出的穗府行复(2015)347号行政复议不当,判决上诉人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更无实际意义。
2016年6月13日,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对叶某因不服广州市工商局作出不予受理申请人投诉事项的决定提起的行政诉讼作出(2016)粤71行终268号终审判决:上诉人广州市工商局上诉有理,本院予以采纳。原审判决撤销不当,应予纠正。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作出判决:
一、撤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2015)穗天法行初字第302号行政判决,二、驳回被上诉人叶某的诉讼请求。本案一、二审受理费各50元,均由被上诉人叶某负担。□商 综 点 评
在商业宣传中,一些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关注,恣意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夸大虚假宣传,在互联网领域尤为突出。在现实中,这种行为是职业举报人关注的重点——他们每日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查找和筛选各种可能存在违法情形的广告宣传,固定证据后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投诉举报或诉讼等程序,以达到营利目的。
从本文所述案例来看,飞科公司在唯品会的平台上销售飞科FLYCO时尚炫酷智能剃须刀时,宣传网页使用“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字样,被自然人叶某举报。这起案例举报投诉的时间正是新《广告法》施行之前,对飞科公司在网页宣传中使用“中国驰名商标”字样的行为,执法机关会根据相关法律作出处罚。对于使用“第一品牌”“销售冠军”等绝对化用语的行为,无论新旧《广告法》都明文禁止,区别只是罚则有所不同。飞科作为电器行业的知名品牌,因为违法使用绝对化用语,必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实际上,随着消费者日渐成熟,经营者使用绝对化用语宣传除将受到法律严惩外,未必能得到消费者的额外青睐。
从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作出的(2016)粤71行终268号行政判决书中可以看出,叶某因飞科公司使用绝对化用语宣传产品,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赔偿,但工商部门认定叶某“无法证实其人身和财产实际受到侵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叶某不服工商部门的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工商部门不予受理的决定;叶某再次提起行政诉讼。通过两审终审,人民法院最终维持工商部门不予受理的决定,驳回叶某的诉讼请求。
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终审判决认可广州市工商局“以消费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是否实际受到损害,作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是否支持其赔偿诉求的重要标准”的处理决定,对于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如何遏制职业举报人借司法、行政之手中饱私囊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司法、行政机关处理消费争议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履行法定义务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三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有时经营者需要同时承担三类责任,有时只需承担其中一类或两类责任。就本案中飞科公司的行为而言,使用绝对化用语违反了《广告法》等法律规定,当然应承担行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绝对化用语虽然违法,但并不表示消费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此而受到实际损害。没有损害就不能请求赔偿,司法、行政机关也不应支持其赔偿诉求。
因此,笔者认为,消费者要求赔偿的诉求必须理性。在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应该坚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未受到损害却“死磕到底”并不可取:与行政机关磕、与复议机关磕、与两审人民法院磕——不仅个人付出大量精力,还浪费了公共资源。
工商部门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法律赋于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的行政权力。对有证据表明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工商部门可以责令其修理、更换、重作及赔偿,这是行政权力的延伸,经营者拒不履行时可进一步行使行政权力,通过行政处罚督促其履行。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般性争议,消费者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行政机关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机关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可以调解,以中间人身份出现,主持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选择向行政机关投诉解决争议方式时,投诉人与被投诉人是平等主体关系,行政机关不能以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为由滥用行政权力,去满足消费者的不合理诉求,损害经营者的正当权益。法律设置行政调解作为消费维权的方式之一,并未要求每一件投诉争议都要有处理结果,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可以不予受理;受理后双方达不成协议的,争议双方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如诉讼解决争议。
在本案中,对于叶某的投诉举报,广州市工商局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两项有针对性的处理,并及时答复,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广州市工商局对于叶某要求赔偿的投诉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在复议和诉讼程序中认真准备、积极应诉,理由充分,因此最终得到二审法院的支持。□特约点评人:湖北省巴东县工商局 杨成义 相关链接
广告违法不等于广告欺诈
2015年9月1日新《广告法》施行后,对商家广告用语的要求更加严格。新法施行后不久,广州一名消费者梁某认为某品牌手机官网广告使用了顶尖、最佳、最好等修饰语,以广告内容虚假夸大、欺诈消费者为由,将手机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款并索取一倍赔偿。广州两级法院受理后,均认为手机不存在质量问题,驳回梁某的诉讼请求。法官指出,广告违法不等于广告欺诈,并提醒消费者网购要理性。
梁某向法院起诉称,他在相关媒体上看到某品牌手机的广告宣传,登录手机公司官方网站浏览,看到有该手机及相关配件在售,宣传内容为“机体握感坚持亚洲人的最佳手持体验,当今最好的Android定制系统”。他对此信以为真,于2013年1月在该品牌手机公司官方网站上购买一部手机和一张极清高透贴膜,共计花费2329元。一周后梁某收到手机,但发现手机常在非使用状态下自动重启,并有几次所安装程序全部丢失,经网络查询许多消费者碰到类似问题且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梁某认为该手机的广告宣传违法,广告内容虚假夸大,故以手机公司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构成欺诈消费者获取非法利益为由,起诉请求手机公司返还购物款2329元,赔偿一倍购物款并赔偿其他损失5000元。
诉讼期间,该手机公司因上述广告违法,收到工商部门发出的责令改正通知书。
一审法院认定该品牌手机不存在质量问题,驳回梁某的诉讼请求。梁某不服,提起上诉,广州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本案中,不当的广告宣传行为并不等于欺诈。手机公司夸大产品效果确有不当,但其宣传用语表述上的瑕疵尚不足以认定构成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此外,梁某未对手机产品的型号、硬件配置、技术参数等核心内容表示异议。梁某的购买行为是基于其自由意志作出的真实意思表示,工商部门对手机公司的广告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置,与本案分属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影响本案的认定和处理。
法官特意提醒消费者,新《广告法》进一步规范了广告活动,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又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在国家依法严惩违法广告行为的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在消费(特别是网络购物)时尽到基本的合理的注意义务,否则诉请可能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广州市中院商事庭法官何海涛撰文指出,就本案而言,消费者梁某陷入常见的“广告行政违法=广告民事欺诈”的思维误区,有必要予以厘清。手机公司确实存在广告违法行为,但是否构成民事欺诈则是不确定的,要看具体个案中的广告行为是否符合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
何海涛指出,手机公司的广告宣传行为并不符合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梁某的购买行为是基于其自由意志作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梁某诉称手机公司欺诈消费者理由不成立。可见,工商部门对手机公司的广告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置,与本案是否构成民事欺诈,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分属不同法律体系又并行不悖的责任形式,有各自独立的判断标准,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