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产业政策有关要求的通知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产业政
策有关要求的通知
闽质监食〔2011〕391号
各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
今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目录》,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同时废止。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129号令)有关规定,现就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中贯彻执行《目录》提出以下要求:
一、不得受理《目录》中淘汰类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取证及换证申请。
二、对于《目录》中限制类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属于《目录》发布后投资建设的,不得受理其取证申请;属于《目录》发布前投资建设的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06〕632号)规定需要由省级产业政策管理主管部门出具符合产业政策证明文件的取证及换证申请,企业申请时应当提交省级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否则,不予受理其申请。
三、企业办理省级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的程序、要求详见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转发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闽质监监〔2007〕188号)。
附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涉及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桥梁隧道等
工程质量安全督查的紧急通知
2011年08月10日 09:13 稿件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闽建电[2011]25号
各市、县、区建设局(建委)、房管局、公用局、园林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孙书记、苏省长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以及近日全国、全省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和既有市政桥梁、隧道工程等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省厅决定8月10日-16日组织督查组赴各地开展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的内容、重点
内容: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和既有市政桥梁隧道工程、在建大型公共建筑。
重点:(一)保障性安居工程。
1、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落实和开工、完成投资及建设进度等情况。
2、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以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为重点,检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国家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同时,检查建设单位履行工程项目管理职责的情况,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到岗履职情况;施工、监理企业对其承接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控及定期自查自纠情况。
3、7月份省厅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专项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在建市政桥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国家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特别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质量安全情况;建设单位履行工程项目管理职责的情况;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到岗履职情况;施工、监理企业对其承接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控及定期自查自纠情况。
(三)既有市政桥梁隧道。
1、现场察看桥梁的桥面系、主体结构,隧道的洞口、洞身和排水系统等主要部位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检验检测,以及是否规范设置限载、限高标志等使用安全相关情况。
2、各地开展安全大排查进展情况,重点检查各地对既有市政桥梁隧道的摸底情况,桥梁、隧道管理单位是否按照CJJ99-2003和闽建城〔2008〕82号文件要求设立管养队伍、机构;管养是否到位;技术档案是否完整;是否建立健全了养护维修、检测评估、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是否着手建设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四)在建大型公共建筑的勘察设计质量,重点是执行国家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特别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质量安全情况。同时,检查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及市场管理情况。
二、督查方式
以随机抽取项目现场察看为重点,同时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抽查项目数量如下:
1、保障性安居工程:每个设区市不少于3个项目,其中市本级不少于1个、县(市、区)不少于2个;
2、在建市政桥梁工程:每个设区市不少于1个项目;
3、既有市政桥梁隧道:每个设区市不少于5个项目,其中市本级不少于3个、县(市、区)不少于2个;
4、大型公共建筑:每个设区市1-2个项目。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各地要认清当前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这个行业保底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吸取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教训,紧急动员,立即行动,全面开展自查、排查,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各地主管部门要将省厅近期部署督查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时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2、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大检查的紧急通知》(闽建电〔2011〕22号)、《关于开展全省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督查工作的通知》(闽建设〔2011〕17号)和《关于开展全省既有桥梁隧道安全大排查的紧急通知》(闽建电〔2011〕21号)的要求,认真准备,组织相应人员主动配合督查工作。(1)分别总结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和既有市政桥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勘察设计质量与市场管理等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7月份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形成三份独立的书面汇报材料。(2)全面提供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清单(含结构质式、层数、面积、造价、保障房类型和形象进度等)和建立既有市政桥梁隧道一桥(隧)一档情况。(3)受检的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到场参加检查,并按各自工作内容准备相应的勘察报告(含原始记录)、全套设计图纸(含结构计算书)、设计变更文件、审查合格书(含意见报告书)和现场内业资料,以及水准仪、经纬仪、卷尺和塞尺等检查工具。
3、做好督查整改反馈。落实督查工作责任制,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督查人员要详细查阅资料、图纸,仔细检查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生产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当场反馈,由当地主管部门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立即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项目,该停工整改的必须立即停工整改;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主体,实行约谈、通报、立案查处等措施。各地主管部门在督查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报告省厅。
督查结束后召开反馈会,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详细反馈督查情况,指出督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参加反馈会的人员为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受检项目参建各方的负责人,同时邀请设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
4、加强宣传报道。本次督查邀请省内主流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既正面宣传各地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曝光。
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轻车简从,接待从简。为方便工作,请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确定一名联系人,将其有关信息(单位、姓名、职务、手机),于8月8日上午下班前报省厅工程处(联系人:韩小刚,电话:0591-87614202,手机:***,传真:0591-87614739)。
附件:督查组成员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转发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
产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厦门除外)经贸委(商贸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
现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商办运函〔2011〕848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吸取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自动扶梯事故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商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督查、指导企业建章立制,强化安全工作措施,治理薄弱环节;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福建省经贸委《关于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闽经贸商业〔2008〕248号)提出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治理重点:一是检查经营场所电器设备、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彻查经营、存放易燃易爆和危险物品及其他易引发事故的设施,尤其要对电梯扶梯进行全面排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立即停用奥的斯品牌513MPE电梯,联系厂家和保养单位对该型号电梯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二是要密切关注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商贸展会等人员密集场所,严防踩踏和火灾等恶性事故发生。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福建省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若干规定》(闽经贸商业[2007]630号)的要求,将安全应急预案向公安机关备案。禁止组织有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的各种促销活动。三是认真排查屠宰加工企业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要迅速整改,该停用的要坚决停用,防患于未然。
请各设区市经贸委(商贸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将本设区市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情况于2011年8月25日前书面报我委商贸处,以便汇总报商务部。(商贸处联系人:蔡雅景,电话:0591-87513506;传真:0591-87801017;电子邮箱:syc87801017@126.com)。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一日 年08月10日 09:09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闽经贸函商贸〔2011〕617号
第二篇:关于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流程及相关要求的通知
关于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流程及相关要求的通知
各设区市质监局,省审查中心: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以下简称《审查通则》)已分别于今年的6月1日、8月23日开始施行。《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对拟设立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已经设立的食品生产企业规定了不同的生产许可流程,对原食品生产许可使用的部分记录格式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为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已取得营业执照但经营范围未函盖食品生产加工的申请人)的食品生产许可流程及许可办理
(一)生产许可流程
申请人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受理→现场核查→作出许可决定→向申请人发放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申请人提交生产许可检验申请→生产许可检验→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见附件1。
(二)生产许可办理
1.申请
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按照《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在相
关材料上加盖公章(拟设立企业尚无公章的,企业负责人应当签字),按附件2要求进行装订。同时,提供申请书的电子版。
出厂检验工作委托具备食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的,应提交与检验机构签订的委托检验协议(委托时间不少于3年,检验项目应涵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和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复印件。
2.受理
受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其中,管理制度应满足审查通则、审查细则及《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通用规范(试行)》要求。在收到申请材料的5个工作日(省局受理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发出补正告知书(附件3);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出具申请受理决定书(附件4)。
3.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工作应当在受理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且企业所在地的县级质监局应派人参加。
现场核查结束,审查组应形成审查报告;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的,还应填写《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附件5)和生产地点确认单(附件6)。同时,告知申请人审查情况、审查结论及整改要求。
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需整改的”,申请人应在现场核查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
基本符合项的整改,并向所在地的县级质监局报告。县级质监局应在接到报告的2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确认,并将填写了“改进审查结论”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报受理部门下属的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以下简称审查中心)。
4.审查资料整理上报
现场核查结束的3个工作日内,审查组应将审查报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等审查资料报审查中心。
审查中心在收齐生产许可申请材料、现场核查文书、经县级局确认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等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资料的审核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生产许可相关资料报负责审批的质监局。
5.生产许可决定
负责食品生产许可审批的质监局,应在收到相关生产许可资料的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
(1)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但申请人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依法准予生产,向申请人发放《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附件7)、食品生产许可证书。
(2)现场核查结论为“不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但申请人预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不予食品生产许可,向申请人发放《不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附件8)。
6.生产许可检验
生产许可检验申请(附件9),由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工商登记后向生产许可申请受理部门提交。受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安排人员(由县级质监局工作人员或审查员负责,具体由受理部门决定)进行许可检验抽样。申请人在现场核查前已调试生产出合格产品且已提交生产许可检验申请的,经受理部门同意,现场核查组可在现场核查的同时进行抽样。申请人应在抽样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样品(包括备样)送相关检验机构进行生产许可检验。
检验机构应当在收到样品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收到样品的12个工作日内向审查中心及申请人递送检验报告。
申请人申请复检的,由复检机构对备份样品进行复检。
7.许可检验结果处理
(1)全部食品品种许可检验合格的,设区市质监局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载明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食品品种明细栏填写许可检验合格的食品品种)。
(2)许可检验结论为部分食品品种不合格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不予载明该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范围。
(3)许可检验结论为全部食品品种不合格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注销食品生产许可。
二、已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延续换证、扩项、生产条件变更)的食品生产许可流程及许可办理
(一)食品生产许可流程
仍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质检总局第79号令)规定的流程施行:申请人提交许可申请→受理→现场核查→生产许可检验→许可批准部门作出许可决定并向申请人发出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见附件10。
(二)生产许可办理
1.申请
申请材料的要求与新设立企业相同,但属于延续换证的,还应提供原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属于扩项、生产场所变更的,还应提供变更申请表(附件11)、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申请材料按附件2要求进行装订。
2.受理、现场核查、生产许可检验
有关要求与新设立企业相同,但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的,核查组应现场进行生产许可检验抽样。样品由申请人在抽样后的3个工作日内送相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审查资料整理上报
现场核查结束的3个工作日内,审查组应将审查报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等审查资料报审查中心。
审查中心在收齐生产许可申请材料、现场核查文书、经县级局确认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生产许可检验报告(仅针对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的申请人)等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资料的审核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生产许可相关资料报负责审批的质监局。
4.生产许可决定
负责食品生产许可审批的质监局,应在收到相关生产许可资料的5个工作日内做出生产许可决定:
(1)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但申请人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且全部食品品种生产许可检验合格的,依法准予生产,发放《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
(2)现场核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但申请人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且有部分食品品种生产许可检验合格的,发放生产许可检验合格食品品种的《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
(3)现场核查结论为“不符合规定条件”,或“基本符合需整改”但申请人预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或全部食品品种生产许可检验不合格的,依法不予食品生产许可。
三、许可时限
食品生产许可批准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各地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以上时间不包括现场核查、发证检验及企业对基本符合项整改的时间)做出许可决定,其中,受理、现场核查、许可检验等各环节的办理时限要求依据本文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他要求
(一)受理部门受理时应审查营业执照或预先核准通知书中的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使用反映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用语,不应以店、铺、商行、贸易公司等名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二)审查细则允许出厂检验对外委托的产品,申请人方可将出厂检验工作委托检验机构承担。受委托承担出厂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与申请人间的距离不宜超过20公里。检验机构每月10日前应将上月所承担的委托出厂检验工作情况按附件13形式报委托人所在地的县级质监局。
(三)申请人应在现场核查结束后的2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人对审查工作的反馈》(附件12)寄到申请受理部门。
(四)食品生产许可每一环节的办理情况要在《食品行政许可流程登记表》(附件14)中进行记录。
(五)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未修订前,仍按目前已颁布的细则执行。
(六)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职责分工另文下发。
(七)省局原已下发文件有关食品生产许可要求与本文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八)本文自2011年元月1日起施行。2011年元月1日前已收件并已开出补正告知书和已受理的按原有相关规定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许可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许可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闽质监食〔2011〕666号)
发布日期:2012-02-03来源: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浏览次数:350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经研究,现就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发布单位】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文号】 闽质监食〔2011〕666号
【发布日期】 2011-12-31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
各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经研究,现就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食品生产许可变更
(一)职责分工
变更中的受理、现场核查、许可检验、审核、审批、证书和副本的打印、送达等工作的职责分工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的分工执行。
(二)办理要求
1.企业名称变更
(1)申请资料: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资料:一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二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三是名称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法人代表身份证的)复印件;四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变更证明。
(2)审查形式:书面审查。
(3)审批流程:企业申请→受理→审查并签署意见(设区市局负责受理的申请)→省审查中心审核→省局审批、打印证书→设区市局打印副页。
2.生产地址名称变更
(1)申请资料: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资料:一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需县级局盖章确认);二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三是有关部门出具的地址名称变更证明(不含仅在原地址前增加行政区划名称)。
(2)审查形式:书面审查。
(3)审批流程:企业申请→受理→审查并签署意见(地市负责受理的申请)→省审查中心审核→省局审批、打印证书→设区市局打印副页。
3.生产条件变更(包括生产场所搬迁、改造,增加新的生产车间,设备布局、生产工艺流程改变)
按照省局《关于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流程及相关要求的通知》(闽质监食[2010]736号)规定执行。
4.产品变更
增加产品,且执行标准发生变更,但单元及生产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生产条件改变的按前款执行)的,按以下要求执行:
(1)申请资料: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资料:一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二是《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三是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局图;四是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本;五是增加产品的执行标准。
(2)审查形式:一是书面审查;二是对新增产品进行生产许可检验。
(3)审批流程:企业申请→受理→许可检验→审查并签署意见(地市负责受理的申请)→省审查中心审核→省局审批→设区市局打印副页。
5.检验方式变更
(1)自行检验变更为委托检验
申请资料:申请人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与承检机构签订的委托检验协议、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复印件。
审查形式:书面审查。
审批流程:企业申请→受理→审查并签署意见(地市负责受理的申请)→省审查中心审核→省局审批、打印证书→设区市局打印副页。
(2)委托检验变更为自行检验
申请资料:申请人应当提交《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检测仪器设备表、出厂检验有关管理制度、出厂检验人员的检验资格证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审查形式:书面审查、现场核查。
审批流程:企业申请→受理→对申请人的检验能力及其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审查并签署意见(地市负责受理的申请)→省审查中心审核→省局审批、打印证书→设区市局打印副页。
二、将关键岗位人员的持证情况纳入生产许可审查项目
2011年以来,设区市及县级质监局根据省局《关于食品生产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的通知》(闽质监食〔2011〕218号)要求,加强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食品添加剂配料员(以下简称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目前,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已基本通过考核并取得了《培训考试证书》(以下简称证书)。
鉴于关键岗位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已告一段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129号令)关于申请人应当“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79号令)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规定,省局决定,2012年元月1日起,在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工作中,加强关键岗位人员能力的审核。
(一)2012年元月1日起,申请人提交的生产许可申请资料须包括本单位产品质量管理员和食品添加剂配料员(无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除外)的证书复印件。仅证书复印件无法提交,其他条件符合受理要求的,先予以受理,但要书面通知企业现场核查时一并提交证书复印件,并由审查组带回、装订存档。
2012年4月1日起,凡没有提交证书复印件的,不予受理。
(二)对于2012年元月1日以后提交生产许可申请的,审查组现场核查审核《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的1.4.2、1.4.3条规时,要分别核验产品质量管理员和食品添加剂配料员证书持有情况。相关人员未取得证书的,相应条款按照“不符合”进行判定。
(三)为确保生产许可及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对于关键岗位人员申请考核取证的,各县级质监局要及时组织。
三、检验机构发现接收的样品存在问题(如抽样错误、样品损坏、封条破损)无法检验的,应在抽样单中注明具体问题并盖章后转至受理部门处理;发现企业执行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存在问题无法检验的,应及时向受理部门反馈,并根据受理部门意见进行处理。
四、经审核,现场核查、许可检验不合格的结论符合规定,申请人名称、生产场所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名称等申请人的基本信息无误的,上报省局办理不予许可手续。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29号)、《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质检总局2010年第88号公告)等有关规定,严格许可程序、规范许可行为、提高许可质量,经组织专家论证,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作出如下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发布单位】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2011-09-08 【生效日期】
【效 力】
【备 注】
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质量认证中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29号)、《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质检总局2010年第88号公告)等有关规定,严格许可程序、规范许可行为、提高许可质量,经组织专家论证,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作出如下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者资质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总局第129号令)和总局对广东省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申请者资质问题的复函》(总局质检办食函[2010]835号)有关规定,以非企业组织形式的名称提交的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不属于《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调整的范围,个体工商户不是企业组织形式,因此对于个体工商户提出的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不予受理。
二、食品原料是否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范围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原料半成品生产许可有关问题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11]225号)明确答复,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食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等规定的食品,但不包括食用农产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食品生产许可应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及相关的生产许可规章、规范性文件。利用新原料从事食品加工,首先应符合新资源食品相关管理规定。
关于食品归类问题,原则上按其生产工艺及原料属性对照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食品归类进行划分,如果对照细则无法界定食品类别,可以归入其他食品进行管理,现场审查参照审查通则、产品标准及企业实际工艺执行。
另有一些产品虽然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或可供人直接使用,但该产品在我国没有相应食用习惯,此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应首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经安全评价证明其使用安全性或者证明其可以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再依据批复内容视情按程序予以办理。
三、新资源食品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新资源食品办理许可证有关问题的意见》(国质检食监函[2010]461号)的有关规定,企业生产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应当申请食品生产许可,但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申请新资源食品生产许可时,应提交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的工艺、质量标准、使用范围等相关资料,以及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交生产新资源食品执行的标准等相关材料。企业生产新资源食品执行备案的企业标准时,标准中应包含产品的特征性指标,并且应作为企业的出厂检验项目予以控制。
2、企业产品进行许可检验时,原则上应选择通过计量认证并具有食品发证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针对目前具备新资源食品特征性指标检验资质的发证检验机构较少,如果企业选择的发证检验机构没有新资源食品特征性指标资质,可仅此指标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报告由发证检验机构合并出具。
3、企业申请新资源食品时,产品的工艺、原料、性质等应与卫生部门公告完全一致,不一致的须经卫生部门重新确认后予以办理。
4、卫生行政部门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撤回已批准的食品生产许可。
5、新资源食品中属食用农产品的,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管理。
四、阿胶及阿胶制品是否纳入发证范围的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用阿胶食品生产许可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阿胶不能纳入发证范围。阿胶制品(以阿胶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料生产加工的产品)可以纳入发证范围,但应关注其产品名称是否能够反映产品真实属性,不能有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或与纯阿胶概念混淆的信息。
五、工业用果蔬汁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原料半成品生产许可有关问题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11]225号)的答复,工业用果蔬汁应纳入许可范围。
但由于此类产品是作为食品工业原料进行销售的,多数情况下为大包装形式,其产品包装多为25升的耐高温塑料桶,该桶的灌装口是一种非对称型设计,对灌装大包装工业用果蔬汁而言,目前国内尚未有全自动灌装机灌装该包装桶。考虑到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包装产品,灌装设备可根据实际工艺进行审查,但企业应从人员、灌装环境、设备消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产品不能受到污染。
六、关于胶囊等产品是否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问题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胶囊等产品暂不纳入市场准入范围请示的回复》(质检食监函[2007]155号)第二条规定,胶囊、口服液、片剂、冲剂等其名称、形态、食用方法极易使消费者造成保健品或药品误导的产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食品,该类产品暂不纳入市场准入发证范围。
七、关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能否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问题
国家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只能在保健食品中使用,不能加入到普通食品中,卫生部已经批复作为新资源食品或转为普通食品进行管理的除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具体物品名单参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就此问题,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对配制酒产品要重点关注。
八、食品生产许可涉及企业标准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产品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标准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不仅影响生产许可工作质量,也不能保证发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食品生产许可过程中应对企业标准涉及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严格审查,具体情况及要求如下:
1、在食品生产许可受理环节,市局工作人员应对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审查,重点关注:产品名称是否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是否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GB7718规定,是否将产品的特征性指标作为出厂检验项目予以控制,标准中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指标是否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冲突等。如发现企业标准中存在以上或其他问题,应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补正意见,按照补正程序进行补正。如有问题难以把握,及时报省局许可办。
2、在食品生产许可现场审查环节发现:一是企业标准中的产品名称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则依据《审查记录表》中1.9采购验证制度条款内容,判该企业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GB7718规定,二是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无产品的特征性指标或不能对食品质量有效控制、标准中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指标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冲突等其他问题,按照“1.5.2条款予以判定,判该企业明示的企业标准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结论为不符合。
如有问题难以把握,审查员及时反馈审查组织部门,待审查组织部门请示许可办后另行处理。
3、许可检验过程中发现企业标准存在严重问题,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进行判定,其他问题报许可办答复后处理。
4、许可审批环节发现企业标准存在问题的,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最终处理方案。
5、在食品生产许可过程中,因标准的更新使得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和相应产品细则规定的出厂项目不一致,应根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从严执行。当产品审查细则规定出厂检验项目多于产品标准规定出厂项目时,应依照细则结合产品标准执行;当产品标准规定出厂项目多于产品审查细则规定出厂检验项目时,应按照产品标准执行。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
九、关于企业委托检验问题
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规定食品应具备产品细则规定的必备出厂检验设备,因产品标准更新,标准中检验项目多于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和*号、型式检验项目企业无检验项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签订合法有效的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出厂检验项目的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应明确检验机构依照标准检验并对企业批次负责,合同或协议应覆盖一个行政许可周期(三年),*号、型式检验项目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可以分续签。
十、食品生产许可产品抽样原则及证书副页中品种明细打印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有关问题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11]825号)的规定,综合新通则实施以来现场审查过程产品抽样及证书明细打印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参考广东、浙江等省的具体做法,食品发证产品检验抽样原则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食品品种明细打印要求如下:
产品检验抽样原则:采用标准与细则相结合的抽样原则,即正常情况下每个产品标准抽取一个样品,当细则中对于执行同一标准的产品另有抽样要求时,应同时满足细则要求,如:企业生产熟啤酒、生啤酒、鲜啤酒、特种啤酒4个产品,均执行《啤酒》(GB 4927-2008),但啤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根据企业申请取证的产品品种,每类随机抽取1种产品进行发证检验,所以如果企业申请以上4个产品,均应进行生产许可抽样检验。
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食品品种明细打印准则:企业申请产品的执行标准名称+标准号(年代号不打印),多个产品的用分号间隔,如小麦粉(GB1355);面包用小麦粉(SB/T10136)。
十一、在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结论判定中增加“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项
目前食品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工作主要依据审查通则中“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中的37个条款进行审查,由于记录表中所列内容的局限性,可能存在现场审查发现有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没有对应条款进行判定,为了保证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应参照工业产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在结论判定中增加“其他情况说明”项,在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结论判定中增加“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项,具体格式参见附件。
十二、企业检验能力有关问题
1、化验员数量要求:企业的化验员数量要和该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匹配,规模较小企业至少要有两名化验员。
2、化验员资质要求:《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规定:生产许可申请人应具有专(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因此,食品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应按规定配备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现场核查时核查人员应根据企业申请材料,首先落实化验员资质及身份,然后选择申请产品出厂检验项目中两个较为复杂的指标进行操作考核,至少选择两名检验员,同时对两个指标进行操作考核,核查人员应全过程跟踪,并详实记录相关情况。记录内容应包括:检验人员姓名,资格证书颁发机关、编号,操作情况(包括样品处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检验结果与原出厂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等,同时将检验的原始记录作为核查材料上报。对不能正确、熟练操作,记录不正确不完整的,视情况对相应条款做出判定结论。
4、企业化验室缺少相应的辅助设施、试剂
针对此类问题,现场审查时除关注细则规定的必备检验设备外,还应关注企业产品实际执行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所需设备、药品、试剂是否齐全,对企业化验室符合情况的判定应以企业能够实际开展出厂指标检验为依据。
十三、企业工艺布局合理性审查问题
飞行检查过程中发现此类问题出现较为普遍,反映出审查员的实际专业能力存在欠缺,审查部应针对产品特点,收集企业工艺布局案例进行分析、汇总,选择典型问题作为审查员培训内容,使他们形成交叉污染的统一概念,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十四、生产设备和申报产品生产能力相适应的问题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设备必须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但在飞行检查中发现,企业虽然有相应的生产设备,但设备不能和申报的品种、产能相适应。如速冻产品,细则要求企业应具备速冻设备,如没有速冻设备,只有低温库,要对低温库的速冻能力是否符合速冻要求进行检测,达到速冻的标准要求。现场审查时对于通过低温库实现速冻工艺的企业,应查看低温库的实际速冻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企业产能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测定正常产能条件下,产品是否能够实现30分钟内中心温度从-1℃降到-5℃,审查员上报材料中,要有对低温库实际速冻能力的测试记录,并以此作为判定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达到要求的依据。
十五、全省审查员审查尺度把握问题
为解决控制审查尺度参差不齐的问题,审查部在审查员管理方面,应在熟知审查员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挑选骨干审查员,作为审查的中坚力量,优先使用,优先培养,待审查要求逐渐明确、把握尺度逐渐统一后,通过他们传递到整个审查员队伍。
在审查员安排方面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模式,针对不同产品,有计划的选择专业能力过硬、责任心较强的审查组长组成审查组,给予宽裕的审查时间,结合同类产品不同规模的企业实际情况详细研究、制定审查方法及要求,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审查方案,再由该审查组成员分别作为组长,将统一的要求传达下去,形成传帮带模式,辐射到整个审查员队伍中,实现审查尺度的逐步统一。
十六、加强行政许可各环节监督,提高行政许可工作质量
各市局在受理环节要严格把关,材料不符合要求,不符合法定形式,一律不予受理。
省审查部对市局受理的材料在安排计划前,对材料中产品是否属于发证范围、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标准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预审,发现问题及时报省局许可办,许可办对审查部反映的问题分析研究做出决定,由审查部退回市局或做其他方式处理。市局的行政许可工作质量将作为省局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审查工作的监督,省局将定期组织对待发证食品企业生产许可实施抽查复审,对抽查复审中发现的问题,省局将根据出现问题的环节落实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十七、规范观察员工作行为
观察员在生产许可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实地核查观察员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履行观察员的职责和义务,不干预审查组实地核查工作,不参与审查组审查结论的评价;对审查结论有异议或发现审查员违规行为,应当专题报告市局和省局许可办;如实填写实地核查观察记录,将观察报告及时上传山东金质网上审批系统。
十八、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省质监局在本通知下发前发布的有关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审查报告格式.doc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第五篇:关于做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1〕20号),现就做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工作通知如下:
一、《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前已经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制定或指定公布前,可以继续生产已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和卫生部公告的单一品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质监部门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上述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
二、2011年12月31日前,《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前已经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可以继续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标准执行。
三、生产使用食品用香精应当按照《食用香精》(QB/T1505)、《咸味食品香精》(QB/T2640)和《乳化香精》(GB10355)标准执行。
卫生部监督局:010-68792408(传真)
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010-82260312(传真)卫生部 质检总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