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系统验收方案
第一章 项目验收方案
1.1 验收目的
验收是项目从实施到售后维护的一个过渡阶段,验收通过之后实施的项目正式实施完成,项目进入系统售后维护阶段。验收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一个里程碑,说明项目建设完成了实施这一过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为使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软件功能描述与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确保项目完成后达到有关要求和标准,正常运行平稳,必须进行项目验收。
1.2 验收对象
XXXX有限公司。
1.3 验收前提条件
(一)从多方的反馈和系统稳定性方面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已经进入正轨,需求的响应也已基本完成,并稳定运行五个月后组织验收;
(二)每个模块需要相关使用科室主要负责人签字;
(三)所有模块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四)各个分期工程全部初验合格;
(五)已通过软件系统测试评审;
(六)各种技术文档和验收资料完备,符合合同的内容;
(七)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
(八)外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九)经过建设方同意;
(十)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1.4 验收方法
项目验收,是项目开发建设中有组织的主动性行为,它是对项目建设高度负责的体现,也是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中的验收工作至关重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做好。为保证项目验收质量,建议采用的验收方法是:
运行项目系统软件,检验其应用软件的实际能力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运行应用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5 验收步骤
(一)编写验收计划
(二)由XX公司在对项目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写验收计划,提交建设方审定。
(三)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实施测试验收工作时,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具体负责验收事宜。
(四)项目验收的实施
严格按照验收方案对项目应用软件、系统文档资料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
(五)提交验收报告
项目验收完毕,对项目系统设计、软件运行情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得出结论性意见,对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
(六)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
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全面细致地审核项目验收小组所提交的验收报告,给出最终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评审报告并存档。1.6 验收程序
(一)初验
1、申请:项目后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供应商根据合同、招标书、计划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后向建设方提出初验申请。
2、方式:建设方组织人员进行初验。
3、供应商提供材料:初验申请书、完工报告、项目总结,以及要求的验收评审资料。
(二)终验
1、申请:初验合格后,承建方根据合同、招标书、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组织实施和完成情况后向建设方提出验收申请。
2、经过审核,材料齐全则由建设方组织验收。
验收工作由专家、建设方和供应商项目组人员一起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后提交验收报告。
3、验收签字
经过验收、评审形成的验收报告和评审报告,建设方签字,通过验收。
1.7 验收依据
验收依据为供应商提供的功能设计(项目过程中依据需求调研结果而提交的各子系统《软件功能描述与操作说明书》,即功能清单,本投标文件提交的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偏离表》也是阶段验收的依据之一)。
具体依据如下:
A、本项目招、投标书的所有文件,尤其是项目需求部分;
B、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双方签字的变更需求,包括《二次开发方案》《软件功能描述与操作说明书》《合同或合同变更情况》;
C、确认的《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D、确认的《合同执行情况报告》,确认收到的终验提交文档资料情况;
1.8 验收需提交的文档
提供以下目录的原厂商资料一套:
按CMMI和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提供整个产品交付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文档
产品验收标准 技术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
安装、维修及操作手册及公开维修密码 合同中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
系统验收后中标方需提供系统源码,并签订保密协议。开发技术文档:
《数据字典、数据结构与流程》并提供电子浏览、查找工具、直接集成在“系统管理子系统”中;
《需求分析说明书》、《详细设计》、《二次开发方案》、《数据结构》、《框架结构图》、《应用系统测试方案》、《系统功能说明》,以及其它招标要求的技术文档。工程技术文档:
《测试记录》、《测试报告》、《数据准备报告》 《用户操作手册》 《系统维护手册》 《接口说明书》 《系统操作说明书》 《试运行方案》 《系统维护情况表》
《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例会记录》、《故障情况记录表》 《阶段验收方案》„„
其他文档:按采购文件要求须提供的其它文档。
源代码:提供的软件产品应包括各种相关的软件系统、各阶段开发文档、运行稳定可靠的本系统安装程序、注释清晰明了的能编译生成目前(实施并客户化后的)正在运行的全套应用程序的源代码等。阶段验收报告的组成:
阶段验收报告
1.9 验收结论
验收结果分为:验收合格、需要复议和验收不合格三种。符合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经费使用合理的,视为验收合格;由于提供材料不详难以判断,或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0%而又难以确定其原因等导致验收结论争议较大的,视为需要复议。
1、项目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验收不合格处理:
(一)未按项目考核指标或合同要求达到所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二)所提供的验收材料不齐全或不真实的;
(三)项目的内容、目标或技术路线等已进行了较大调整,但未曾得到相关单位认可的;
(四)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尚未解决和作出说明,或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五)没有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试运行,或者试运行不合格;
(六)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2、验收结论确认和处理
由建设方根据验收意见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确认。
3、项目验收结论的处理
(一)验收结论为验收合格的,则后可进行项目交接;如有需补充问题,则在补充问题响应完成后进行项目交接。
(二)验收结论为需要复议的,则供应商需在一周内补充有关材料或者进行相关说明。
(三)验收结论为验收不合格的,则供应商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试运行合格的,重新申请验收。
1.10 项目交接
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办理项目交接手续,转入售后维护阶段。
第二篇:系统测试与验收方案
1.系统测试与验收方案
1.1.测试方案
1.1.1.单元测试
1.1.1.1.单元测试说明
在计算机编程中,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针对程序模块(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程序单元是应用的最小可测试部件。在过程化编程中,一个单元就是单个程序、函数、过程等;对于面向对象编程,最小单元就是方法,包括基类(超类)、抽象类、或者派生类(子类)中的方法。
单元测试的目标是隔离程序部件并证明这些单个部件是正确的。一个单元测试提供了代码片断需要满足的严密的书面规约。因此,单元测试带来了一些益处。单元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就能发现问题。
1.1.1.2.单元测试方法与内容
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技术,用控制流覆盖和数据流覆盖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功能测试、单元性能测试和异常处理测试等。
1.1.1.3.单元测试流程
图15-1 单元测试流程图
从配置库获取源码文件,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利用相关测试工具对单元代码进行测试,将测试结论填写到单元测试报告和软件Bug清单中。把软件Bug清单和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提交测试负责人,并进入纳入质量管理。对源码文件进行的测试,视程序存在缺陷的情况,可能要重复进行,直至问题解决。
单元测试的执行者,一般情况下可由程序的编码者进行,特殊情况可由独立于编码者的测试人员进行。
1.1.1.4.单元测试用例
编程组组长组织、指导开发人员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编写所负责代码设计模块的《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单元测试脚本。
1.1.2.代码评审
代码评审也称代码复查,是指通过阅读代码来检查源代码与编码标准的符合性以及代码质量的活动。
评审的内容:
1)编码规范问题:命名不规范、magic number、System.out等; 2)代码结构问题:重复代码、巨大的方法和类、分层不当、紧耦合等; 3)工具、框架使用不当:Spring、Hibernate、AJAX等;
4)实现问题:错误验证、异常处理、事务划分、线程、性能、安全、实现过于复杂、代码可读性不佳、扩展性不好等; 5)测试问题:测试覆盖度不够、可测试性不好等。
评审的优点:
1)提高代码质量:在项目的早期发现缺陷,将损失降至最低
2)评审的过程也是重新梳理思路的过程,双方都加深了对系统的理解
3)促进团队沟通、促进知识共享、共同提高 1.1.3.集成测试
1.1.3.1.集成测试目的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概要设计》及《系统集成与开发详细设计》,对系统的各单元进行组装。把分离的系统单元组装为完整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软件单元部件是否能够集成为一个整体,完成一定的功能,并找出单元测试中没有发现的错误,包括数据定义有没有重合与冲突,接口会不会产生错误,组合以后的模块功能会不会互相影响,组合的系统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1.1.3.2.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和内容
集成测试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技术和渐增式的测试策略,用数据流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之间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等。
1.1.3.3.集成测试流程
集成测试包括集成测试设计、集成测试准备、集成测试实施和测试记录、集成测试问题跟踪和结束测试等阶段。
集成测试设计由测试组组长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发计划编制《集成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应当通过项目经理的审查。
集成测试准备需要系统测试组组长建立独立的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测试硬件环境、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以及测试对象(程序)的安装和初始化工作。
集成测试实施和测试记录是由系统测试组组长组织人员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要求进行测试,并且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集成测试问题跟踪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系统测试组组长根据测试记录提交测试问题报告,并由系统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
测试结束指测试问题报告中的问题解决后,进行回归测试。当测试问题降低到一定程度并通过测试通过准则时,系统测试组组长提交测试总结报告结束测试。
1.1.4.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包括基本业务功能、业务测试、接口测试和可用性测试等方面的功能测试,二是包括:安全性测试、故障恢复测试、数据库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的产品化测试。验收测试主要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测试。
(1)测试目标
组织并执行测试,以降低软件产品中存在的缺陷,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测试工作的目标就是降低BUG率,从各个方面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2)测试流程
在确定具体的测试范围及内容后,进行测试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确定需要设计的测试用例。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将用缺陷管理工具BugBase对测试大纲、测试用例、测试问题等进行管理,并可对问题进行统计。
(3)测试完成标准
实现功能完全符合功能列表。 所有的功能页面均可达。
TD上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不含有A,B,C类问题。 定义的测试项目完成。 产品化测试的约束达成。
(5)缺陷管理追踪工具
在上节描述中提到的TD,可以应用于测试的全过程,也可以用于管理各类评审的缺陷等。TD还提供一些模板,例如测试计划、测试总结、测试大纲、测试问题卡,因此可以通过BugBase实现从测试计划到总结的各测试活动管理。
我们以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为输入编写测试大纲,对应测试大纲中的内容和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大纲和用例执行测试,发现问题后,记录在TD中,测试负责人通过查看缺陷问题列表将问题分配给对应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通过查看问题列表修改问题,TD还提供了各种统计功能,例如根据问题的发现日期、问题等级、问题的分布、问题引入阶段等进行统计,这些统计结果可用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1.1.5.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总体流程与业务系统测试的流程基本相同。验收测试主要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测试。性能测试的内容源于用户对平台系统的性能要求。
1.1.5.1.测试目标
性能测试的目标是在整个系统或一个系统的特定组件上定义、建立和执行性能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标书的性能要求,如不能满足,要进行相应的优化。
1.1.5.2.测试流程
首先对性能测试进行策划,确定性能测试的类别和测试方法。
然后开发性能测试的用例,确定测试环境并准备就绪后执行性能测试,确定测试中的系统或组件的性能,并使用其结果决定性能是否可以被业务所接受。如果在测试中度量的性能特性证明是不能被接受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业务的改进、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进行调优,以提高性能质量,在进行系统调优前,我们同样要进行调优的设计与分析。性能测试与应用和技术架构紧密相关并且两者互相影响。
1.1.5.3.性能测试指标
a)响应时间 响应速度在用户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是客户端还是管理端,当用户登陆,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系统应该及时进行反映,系统应能检测出各种非正常情况,并及时提示用户。
b)可扩展性
在设计上必须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系统新增业务功能或现有业务改变时,应保证业务在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业务变化造成的影响局部化。
c)易用性
所有的业务功能界面风格和操作流程一致,业务表单做到所见即所得,录入能够完全通过键盘完成。
d)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7*24小时内不宕机,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e)可用性
必须避免由于单点故障或系统升级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f)可维护性
系统能够简单方便的修改和升级,包含可度性、可修改性、可测试性等。
g)可管理性和服务支持能力
每个层次、每个构件都提供标准的管理接口。实现统一的、一致的日志功能。每个构件都提供应用架构总体设计规定的必要的标准外部接口。
1.1.6.用户测试
1.1.6.1.测试流程
用户测试流程如下:
1)明确测试内容,其中包括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兼容性、与其他系统集成
2)确定测试范围:确定业务情况类型是是非常重要的。每一种业务情况类型都对应一个实际商业业务。业务情况类型可以被表达成多种状况(例如,简单情况、或需要进行复杂处理的例外情况)。
3)测试小组成员确定:由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我方提供验收测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4)明确问题分类标准
5)系统的功能通过功能测试进行验证。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下表列出了功能测试问题的分类。
1.1.6.2.用户测试设计
设计测试用例:确定每个功能的测试用例,明确系统输入信息和期望的输出结果。针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每一条测试内容,确定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条件(包括生成测试条件需要的测试数据类型)和期望的结果。每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是唯一确定的(例如,赋一个数值)。
设计测试大纲:依据测试范围生成测试大纲。对每一种业务情况类型,生成尽可能多的测试用例来完善测试大纲。为了保证测试大纲包含所有的测试用例,将测试用例的条件映射为测试大纲是非常必要的。测试大纲中测试用例的顺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考虑多种方面的因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按照系统产生的数据,在测试大纲中安排测试用例的顺序,使得一个测试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测试前提。
测试环境准备:为了预防出现问题,如数据损坏或对系统资源的争用,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在进行测试之前,根据测试计划中确定的时机建立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
1.1.6.3.用户测试结果
1)测试结束后,测试小组根据测试数据,制定并向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用户测试报告》。
2)测试报告结果说明软件满足下列要求: 3)在认可的外部设计文档中表述的功能要求 4)在认可的系统描述文档中表述的非功能要求 5)此外,测试报告中还包括对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
1.1.7.测试产出
1)《测试计划》 2)《系统测试方案》 3)《测试用例》 4)《系统测试案例》 5)《系统测试报告》 6)《试运行测试报告》
1.2.验收方案
1.2.1.验收流程
在验收阶段,平台系统将按照用户和我公司都认可的《系统需求分析》,组织验收小组,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收测试。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及系统文档、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等方面组织全面验收。验收测试安排分为系统初验和系统终验。
1.2.2.系统初验
经过系统内部试运行,我公司对内部试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改正后,提出系统初验书面申请。验收标准将按照“需求说明书”和双方认可的有关系统设计文档所提的要求进行。用户在收到我公司验收申请后,尽快组织系统初验。初验前我公司提供全部的工程文档和安装测试报告,并提供初验测试文档,在用户认可后进行初验测试,初验通过后,系统进入正式试运行期。我公司应解决试运行期间所反映出的问题,若系统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试运行期将继续顺延,直到系统完善,但试运行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1.2.3.系统试运行
初验合格后,经用户同意,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周期不超过三个月。在试运行期间,我公司按用户要求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保证用户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系统;我公司对试运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及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将及时做出响应,并提交解决方案,在用户确认后实施。试运行期间如出现重大故障,则试运行期从故障排除之日起重新计算。
1.2.4.系统终验
试运行期结束后,如系统无功能缺陷,能够正常运行,在具备终验条件下进行系统终验,由我公司提出终验书面申请,用户在收到我公司验收申请后,尽快组织系统终验。成立项目全面验收小组,由用户、我公司以及外部专家等组成,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系统终验前,我公司提交终验测试标准和终验测试计划,内容包括:测试对象及应达到的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和测试条件、测试资料和数据,并以图表说明每一测试对象或过程的功能输入输出测试进度。
系统终验标准:
1)系统实用性:项目验收最关键的指标,检查系统是否符合当前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业务流的整体性和数据流的一致性,并前瞻性提供未来业务接口。
2)系统稳定性:硬件环境的稳定性、软件运行异常处理和正常运行情况。3)系统可维护性: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服务器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系统软件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据库备份、应用系统备份,灾难事件处理与解决实施方案等。
4)系统文档:验收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准确、详细,主要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框架设计报告,数据库物理及逻辑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编码规范及技术选型报告,测试报告,系统部署和发布报告,集成方案,软件用户使用手册,系统维护方案和操作文档等。
5)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程序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注释说明或代码文档是否详细全面;接口定义是否符合局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的要求。
6)系统灵活性:系统是否方便客户进行维护;系统是否在先进性的基础上具备未来升级和可扩充性;是否利于系统平台迁移和部署等。
7)系统可操作性:界面是否友好性;是否实现傻瓜化操作和智能化数据检索功能。
8)系统安全性:是否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如软件方面的安全防范(加密措施、相关认证、数据库安全防范),硬件方面(防火墙、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的安全设置。
9)其他验收标准:其他的与本系统相关的验收标准。系统终验流程安排
1)我公司按照项目验收计划完成验收准备工作 2)用户代表运行验收测试用例集,记录运行结果
3)如果发现没有通过的验收测试用例,则我公司立即解决问题 4)用户主持项目验收会
5)我公司向用户报告项目实施结果 6)用户代表向用户报告试运行结果
7)用户评议项目实施和试运行结果,起草和审定项目验收报告。
1.2.5.系统终验相关文档
我公司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中将严格按照国家软件工程有关要求提供的文档来提供,验收的技术文档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概要设计 3)系统详细设计 4)数据库详细设计 5)应用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6)系统测试大纲 7)系统测试报告 8)系统验收报告 9)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10)系统安装维护管理手册
1.2.6.终验报告
验收小组将在终验结束后提交一份由专家签名的验收报告。验收报告附平台系统和整体系统测试结果报告,同时给出以下明确结论之一:
(1)通过验收;
(2)基本通过验收,要求在五个工作日内完善后再次进行验收;(3)未通过验收,要求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改正后再次进行验收; 如再次验收后仍然不能全部通过,用户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验收结束时,我公司将平台系统相关产品说明书、系统安装手册、技术文档、资料及安装、测试、验收报告等文档汇集成册交付用户。
第三篇:11详细系统验收方案验收指标
项目验收方案
1.1 验收目的
验收是项目从实施到售后维护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完成需求调研、软件开发、系统测试、上线部署、试运行等一系列工作后,应进入项目验收环节。验收是项目建设过程的一个里程碑,说明项目建设完成了实施这一过程。验收通过之后,项目进入系统售后维护阶段。
1.2总体验收标准
总体验收标准是北京乙方软件公司结合国家标准、软件行业惯例所提出的对于软件系统质量的要求。
1.2.1标准定义
1)测试用例不通过数的比例< 1.5 %; 2)不存在错误等级为1 的错误; 3)不存在错误等级为2 的错误; 4)错误等级为3 的错误数量≤ 5; 5)所有提交的错误都已得到更正;
1.2.2验收标准的详细说明
总体验收标准,即每一级别的错误量的可接受范围。一般来说,不允许存在1 级和2级错误,而3 级错误的数量则可按本标准确定或由用户方和开发方根据软件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商定。
在软件验收测试中,测试的依据包括软件的开发合同、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等。在进行验收测试后将发现的所有错误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交完整的错误报告,在错误报告中包括每一级别的错误数量和错误清单(所有的错误都需经过用户方和开发方的确认)。用户方认为软件可以验收,但要求开发方对错误报告中的所有错误进行整改,进行回归测试,确认错误报告中的所有错误全部改正方可;如错误的级别和数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外,用户方认为软件不可验收,要求开发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整改软件,再次进行完整的验收测试。
1.2.3软件错误的严重性等级
软件错误的严重等级由重到轻,如下:
1)不能执行正常功能或重要功能, 或者危及人身安全; 2)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 且没有办法解决; 3)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 但存在合理的解决办法; 4)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 但不影响执行正常功能或重要功能; 5)其它错误;
1.2.3错误与严重性等级对应
一级错误的描述:这一级别的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没有实现或错误地实现重要的功能;业务流程存在重大隐患;软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软件自身的原因自动退出系统或出现死机的情况;软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软件自身的原因对系统或数据造成破坏;在现有的软、硬建设环境下不能实现应有的功能;特殊软件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危及系统和人身安全等。
二级错误的描述:这一级别的错误一般包括: 没有实现基本功能,并且不存在替代办法;没有实现重要功能中的部分功能,并且不存在替代办法;业务流程衔接错误;密钥以明文方式存储;没有留痕功能;用户的权限分配不合理;在现有的环境下,不能实现部分功能且没有替代方案;没有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三级错误的描述:这一级的错误是与第2 级别的错误相对应的,而第3 级错误则存在替代方法;对误操作或错误操作没有提示,导致非法数据进入数据库。四级错误的描述:这一级别的错误通常为易用性方面的错误。比如界面不友好、前后风格不一;中英文混杂;查询结果输出不直观等。
五级错误的描述:通常为文档方面的错误,如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维护手册中的描述错误。
1.3 验收前提条件
(一)从多方的反馈和系统稳定性方面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已经进入正轨,需求的响应也已基本完成,试运行达到期后组织验收;
(二)每个模块需要相关使用科室主要负责人签字;
(三)所有模块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四)各种技术文档和验收资料完备,符合合同的内容;
(五)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
(六)外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符合知识产
权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七)经过建设方同意;
(八)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1.4 验收方法
项目验收,是项目开发建设中有组织的主动性行为,它是对项目建设高 度负责的体现,也是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中的验收 工作至关重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做好。为保证项目验收质量,建议采用的验收方法是:
运行项目系统软件,检验其应用软件的实际能力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 运行应用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1.5 验收步骤
(一)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实施测试验收工作时,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具体负责验收事宜。
(二)项目验收的实施
严格按照验收方案对项目应用软件、系统文档资料等进行全面的测试
和验收。
(三)提交验收报告
项目验收完毕,对项目系统设计、软件运行情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得出结论性意见,对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
(四)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
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全面细致地审核项目验收小组所提交的验收报
告,给出最终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评审报告并存档。
1.6 验收需提交的文档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概要设计说明书;
3)数据及数据库设计要求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 5)操作手册; 6)用户手册; 7)项目用户评价过程意见; 8)软件接口规范; 9)源码提交清单;
1.9 验收结论
验收结果分为:验收合格、需要复议和验收不合格三种。符合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经费使用合理的,视为验收合格;由于提供材料不详难以判断,或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0%而又难以确定其原因等导致验收结论争议较大的,视为需要复议。
1、项目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验收不合格处理:
(一)未按项目考核指标或合同要求达到所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二)所提供的验收材料不齐全或不真实的;
(三)项目的内容、目标或技术路线等已进行了较大调整,但未曾得到相关
单位认可的;
(四)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尚未解决和作出说明,或项目实施过程及
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五)没有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试运行,或者试运行不合格;
(六)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2、项目验收结论的处理
(一)验收结论为验收合格的,则后可进行项目交接;如有需补充问题,则
在补充问题响应完成后进行项目交接。
(二)验收结论为需要复议的,则供应商需在一周内补充有关材料或者进行
相关说明。
(三)验收结论为验收不合格的,则供应商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试运行合 格的,重新申请验收。
1.7 项目交接
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办理项目交接手续,转入售后维护阶段。
第四篇:关于系统验收流程及验收文档方案
关于系统验收流程及验收文档方案
系统验收是软件产品正式投入生产环节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软件产品完成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之后的一个再确认过程,也称为交付验收。验收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能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要完成系统验收需完成的流程以及要收集的相关文档如下:
一、所需流程
1、成立系统验收小组并确认小组成员名单。
2、确认验收时间和地点。
3、完成验收测试。
4、召开系统验收专项会议,会议通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二、涉及的文档资料(电子文档、书面文档各一份)
1、项目开发计划书
2、需求规格说明书
3、系统设计说明书
4、测试验收报告
5、软件开发全部源代码(光盘)
6、用户使用手册
7、系统维护手册
三、验收依据
1、GB/T25000.51-2010《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2、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签订的合同及其相关的附件和补充条款
3、项目涉及的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或规范
第五篇:系统验收标准
呼叫中心系统验收标准
1.验收项目
1.1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的软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的准则是要满足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性能指标 1.2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项目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 1.3 安全性测试
软件是否有留痕功能即是否保存有用户的操作日志; 1.4易用性测试
软件的用户界面是否友好;
软件中的提示信息是否清楚、易理解;
软件中各个模块的界面风格是否一致;
软件中的查询结果的输出方式是否比较直观、合理。2.验收标准
1.能够达到需求预期的效果,导出数据准确,与功能说明书一致 2.业务工单系统填写项明确,分类正确,有效链接到其他办公系统,3.保留CSR操作日志以便后期的系统问题分析使用
4.软件界面要求风格一致,操作合理,提示清晰、易理解,与功能说明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