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泉州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山麓下有漳州肖铁璐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两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背山面水,用地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与一体的综合区。该基地具有建设博物馆的优良环境条件。
三、工程规模
泉州市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密度:≤25% 容积率:0.2-0.4 建筑限高:15M 绿地率:≥50% 停车场:按建筑面积12%计
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博物馆区。
五、毕业设计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阅读中外参考文献的能力。
2、一定的建筑策划、概念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方案综合设计能力。
3、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4、设计表达、文本制作、模型制作与工程制图以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实习日记及报告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论述简洁明了语言
通顺行文规范装订整齐计算机打印。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表达准确清晰符合制 图标准和有关规定全套图纸应以计算机绘制为主。
5、应有一定的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 的概念以及综合协调能力。
6、遵守学校及学院、系的教学有关纪律规定。
六、毕业设计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将全面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工作并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分析、综合的实际工作能力。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2500㎡。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国际学术交楼中心、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净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泉州通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泉州革命史展示(展示泉州地下歌名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闽台史展示(展示泉台关系及发展历史)-------------------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
-----600㎡
5、陶瓷史展示----------------------
----------------------------
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南音、南戏)----------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600㎡
11、现代泉州(泉州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泉州(泉州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
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国际学士交流中心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1)学术报告厅:---------------------------1000㎡,500座。学术报告厅和研讨室应具备
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
(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4)资料图书室--------200㎡(5)交流活动室--------135㎡(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
(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岳阳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
(2)教育体验中心。-----1000㎡。
(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洞庭湖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
(2)行政办公区。------400㎡。(3)后勤服务区。-------600㎡,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
规划布局:(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水文、地质、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2)应充分考虑建筑和周边自然资源,特别是和水体的关系,做到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突出建筑的滨水特色。
(3)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4)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9)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放阳关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防和安全防盗等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附件:
第二篇: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安阳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为了弘扬安阳市的历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旧址上新建一座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以及出土文物。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米,该项目用地地处文化公园北侧,南临东明小学,东侧临汽车客运东站。西侧有居住小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用地平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三、工程规模
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博物馆区。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0000㎡(±5%)。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学术交楼区、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历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革命史展示(展示地下革命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殷商文化展示------------------------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600㎡
5、青铜器展示--------------------------------------------------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豫剧)----------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600㎡
11、现代安阳(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安阳(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交流区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1)学术报告厅:---------------------------1000㎡,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3/7页
(4)资料图书室--------200㎡(5)交流活动室--------135㎡(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2)教育体验中心。-----1000㎡。(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安阳的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2)行政办公区。------400㎡。(3)后勤服务区。-------600㎡,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规划布局:(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
(2)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3)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9)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放阳关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防和安全防盗等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第三篇:室内设计设计任务书博物馆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室内设计设计任务书(7)
一.题目:金丝楠木私人博物馆陈列布展概念性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1.加强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设计的基础训练
2.掌握基本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规范要求
3.掌握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空间、各单元的空间布局、室内陈设及空间具体形态
4.熟练掌握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的使用空间,基本设施、物质技术构成和功能分区
5.进一步加强学习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项目概况:(附图)
1.概况:
金丝楠木博物馆工程是北京市南二环中的一个单独90年代3层约1000㎡的旧建筑改造项目,设六大功能区。
a、列展览部分:序厅、金丝楠木家具展厅(具体展示家具见详表)、红酒展示、普洱茶展示、临时展厅。
b、宣传系统部分:多媒体中心、贵宾接待室、c、保管系统部分:库房。
d、接待系统部分:厨房、10人包间
e、安全保卫系统部分:监控室、保卫部用房。
f、行政办公区:董事长办公室1间带休息室及卫生间、副董事长2间带卫生间、秘书室1间、财务室1间、业务室1间、业务主管1间。
该私人博物馆建成后的特色为:重点展示金丝楠木艺术品及家具,同时展示红酒及普洱茶,兼具展示、销售及办公作用的复合型空间。
四.设计要求: 4.1设计依据:
4.1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满足本概念设计纲要的要求,并应符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4.2概念设计方案主题应突出,寓意明确,创意独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及视觉冲击力,能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及布展特色。
4.3概念设计应能恰当运用地域文化符号,突出地域文化的特征,体现金色楠木博物馆应有的时代特色;应能表达陈列思想,烘托主题,营造展览氛围,丰富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段。
五.设计内容及程序: 1.设计构思及意向表述
2.对博物馆进行空间功能分区并分析 3.进行博物馆整体空间交通分析 4.博物馆平面布局 5.博物馆天花布置 6.博物馆立面处理 7.博物馆设施设计
8.挑选任意一件设施进行功能注释并分析
六.设计成果与要求:
图纸要求:
.统一A3图册,比例根据版面和规范要求自行设定
.设计说明字数300字(黑体)左右.博物馆空间功能分区图.构思提案、意向表述
.总平面布局图、顶棚布置图、地面设计
.必要立面图
.必要设施设计及详图(两个以上)
.透视效果图(附室内总透视和各功能区小透视)
七.进度安排:
.共七周,课内30学时
课外30学时
.开题讲座,布置设计题目及要求
3节
第13周.收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
5节
第13周.查看收集资料笔记,组织讨论相关问题
5节
第14周
.市场现场观察调研,制作提交PPT提案
3节
第14周.设计辅导,整理构思,草图一
5节
第15周.设计辅导,组织讨论草图一,开始草图二
3节
第15周
.设计辅导,绘制草图二
5节
第16周.设计辅导,组织讨论草图二,开始草图三
3节
第17周.设计辅导,开始正式图
8节
第18周.设计辅导,画正式图,交图
8节
第19周
八.附图:(详见附图)
九.设计依据:
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国家规范,当地气候、现场、文化背景等条件结合市场,流行趋势和业主个人主观要求、喜好等具体条件,创造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的人文博物馆空间。
十.参考资料:
1.《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建工出版社,张绮曼
2.《室内设计原理》,教材
3.《室内设计师手册》,建工出版社
4.《世界室内装饰史百图》,中国城市出版社,陈同滨
5.《室内设计学》,艺凤堂出版社,王建柱
6.《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建工出版社,潘吾华
7.《室内设计与装修》,《建筑技术及装修》等杂志
8.《博物馆展示及设施设计》,中建工出版社
9.《商业空间设计》,中建工出版社
10.《室内专题设计案例分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1.《人性空间》,建工出版社
1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十一.适用范围:
适用与2014/15学年第一学期艺术设计2011级学生
十二.成绩评定方法:
1.出勤率10%
2.草图一20%、草图二20%、草图三20%
3.正式图成绩30%
第四篇:设计任务书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项目名称
秦汉新城新丝路国际城地下主通道工程 2.项目地址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 3.项目业主
4.项目规模
地下主通道位于地下9.5米,主要为方便道路车辆直接进入地下车库负二层以及串联多个单体建筑的地下车库。
项目分为地下主通道一个,地下主通道与地下车库的链接通道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双向)一个,地下车库入口两个,地下车库出口两个。
地下主通道全长640米,宽14米,地下通道出口B、D,入口A、C,地下车库连接通道F宽度均为7米,地下通道出入口(双向)宽度为8米,出入口及车库连接通道的全长约700米。
综合管廊***km、配套监控中心1座 1.1.2工程建设背景
陕西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管理委员会是副省级党政领导机构。随着新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开发区初期设立的管理机构将不断完善和扩充,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将逐步增加。解决秦汉新城管委会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是大势所趋,是实际需要。本项目建成后,能够为秦汉新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办公条件。
1.1.3项目地理位置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咸新区管委会的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
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新区位于西咸新区核心区域,地理区位优越,文化资源丰富。按照总体功能定位,秦汉新城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1.1.4项目设计过程
1.2编制依据
1.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延安新区综合管廊工程设寸委托书(2014年03月)2.《延安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3.《延安市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延安市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03月
5、《延安市新区北区(一期)市政综合管线专项规划》初步盛果,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2013年04月
6、《延安市新区北区道路工程中央环线路K0+000~K5+905.874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院,2014年04月 1.3基础资料
1.4主要设计规范 1.4.1文件编制规定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给水排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 1.4.2采用的主要标准与规范 1.4.2.1给排水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GB/T50538-2010);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 《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2011); 《09系列给水排水图集(第二册、第三册)》(陕09S2、陕09S3); 1.4.2.2电气和自动控制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S221-2005);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l65-200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 《阻火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19666-2005);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S-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89-201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1.4.2.3建筑、结构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夏热冬冷地区共建筑节能设计设计标准》(GB50016-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5: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04-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4.2.4暖通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工艺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动力专业标准图集室外热力管道安装》(2007年合订本); 《热水管道直埋敷设》(05R410); 1.5设计目的和原则 1.5.1设计目的
1、满足西咸新区城市建设现代化需要,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战略,为促进西咸新区按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打下基础。
2、为配合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生态新区,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内兰池大道以北、秦汉大道以西、兰池二路以南、秦苑四路以东区域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起步区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选择,推动起步区的开发建设的进程,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内一流综合管廊系统。
3、根据西咸新区的发展情况,科学确定建设规模,选择和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
4、为下一步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依据。1.5.2设计原则 1.5.2设计原则
1、根据西咸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依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的专业规划,并结合西咸新区实际现状情况,全面论述西咸新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建设位置和路线,并对工程设计方案、进度计划、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必要的方案论证
2、充分论证综合管廊纳入的管线,合理确定横断面。
3、综合管廊布置原则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是综合管廊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综
合管廊内的线路设计应符合城市各种管线布局的基本要求,并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综合管廊作为不同种类地下管线的载体,在规划布局时,应协调平衡,尽可能收纳较多的管线,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统筹安排,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2)综合管廊的规划不仅要满足服务区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起步区的长远发展,在管廊内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和远期规划管线敷设空间,减少或避免城可道路的重复开挖。
(3)综合管廊的规划压与城币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相协调。应在上述各亏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4)综合管廊的设计应以城市管线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路网规划建设,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掌握所服务片区、小区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结合考虑经济性,进行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
4、本期工程建筑设计在实用的基础上力求新颖、美观,并与城币总体规划的城币景观风格协调。
5、总体方案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投资。
6、设备及仪表的选型直接关系到运行的可靠性,本次设计依据实用、优质和先进的原则,对关键设备或国内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采用进口设备:在质量可靠、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国内设备或合资设备,以降低工程的直接投资和今后的维护费用。
7、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设计中选用节能型设备,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6设计范围和内容 1.6.1设计范围
1.6.2设计内容
进行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国际城基地范围内秦义南路、兰义路、东西十路三条市政路的道路、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管沟、交通、照明和地下主通道的土建、支护、照明、通风等。具体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概算书)、施工图设计等
1、综合管廊土建、配套的出入口、投料口、管线出仓口及通风、消防、排水、配电、照明和监控设施。
2、综合管廊内给水管、中水管、电力电缆支架、通讯管束和出仓管。供热管和回水管预留管位和出仓管、预留主管安装用钢制预埋件。
3、综合管廊配套的监控中心1座,占地面积***,内设变配电站1栋、监控室1栋、门卫1栋,总建筑面积****。
4、综合管廊外道路沿途预留的市政给水管、中水管、供热管、回水管、电力电缆套管和通讯管柬预留支管和阀门井、沿途市政消火栓和路口过路干管。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综合管廊有利于延安新区先行区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管线体系。
综合管廊是市政管线综合的现代化标志、由于所有管线的集中敷设一在沟内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后可以集中高效管理各专业管线,使先行区基础设施管理更具现代化,从而体现先行区高水平、高起点的特点。
2、建设综合管廊扩克了币政道路下可敷设管线的空间,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节省了土地资源。
随着科技的目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政管线建设中将不断地注入新的元素。而市政道路有限的宽厦将不能满足管线布置的需要。以往国内一般的市政道路管线布置基本按照常规的单一横向方式布置,随着管线专业及数量的增多,即使在车行道下布置管线管位,管线布置也越发困难。特别是城市主干道,由于主干道是城区区域发展首要建设的内客,也是区域发展专业主管线必经之路,各种的大型管线将从主干道经过,管位的布置尤为艰难。为解决管位问题,市政管线综合应从单一的横向布置转为寻求竖向立体布置作为补充形式的多形式布置方式。综合管廊从应用方式上可认为是传统横向布置方式的有效补充.是竖向立体布置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构筑综合管廊作为管线的载体,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立体空间放置各种专业的管线、减少车行道下敷设管线数量。
3、建设综合管廊可大大减少币政地下管线维护过程中对城市芡通和币民生活的影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誉措。
由于雨政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城币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币政管线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建成,市政管线的增减、更换和维护也是自身专业发展建设和使用的需要。对于一般的管线直埋方式,如需更新和维护,需要路面的反复开挖,势必大大影响城市交通、市民生活和市容环境,而对于路面结构的反复开挖,势必造成市政建设资金的浪费,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综合管廊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管廊内.消除了通信、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综合管廊构筑一个可供管线方便安装、维护、扩容的地下通道,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
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能够使地下管线得到实时监控,对地下管线能够得到很好的管理,对损坏管线的维修工作可以在综合管廊内部完成,保证市政管线稳定、高效地运转。
4、综合管廊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使道路在5 0年内不会因地下管线维修、扩容而造成的道路重复开挖而造成的“黑色污染”。避免“马路拉链”对街道景观的破坏。综合管廊建设将推荐合理的系统布局、经济美观、顶上覆土绿化的结构形式,以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为城可亍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对改善城市空间、优化功能环境提供有益的帮助,进而改善投资环境。
5、综合管廊增加城市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城市中的各种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仅对维护城币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城市中的各种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仅对维护城币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市政管线设置于综合管廊内,对管线加了一些混凝土保护层。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功劳。
按传统直埋式管道施工,易发生由于不均匀地基沉降而引起的管道错位、撕裂等事故。位于地震带附近的城市,如发生地震:各种市政管线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如将各种管线设置在缘合管廊内,因综合管廓整体刚性度大,有有利于抗震,能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也可以避免因管道直埋而出现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据资料介绍,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所有直埋式市政管线受损严重,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基本恢复。而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完好无损,只是墙面出现裂缝等问题,不影响管线正常运转。
6、综合管廊可提高管线的使用寿命,符合节约社会的要求。
敷设在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不再受地下水、土壤的腐蚀,且完全避免外部因素的破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目前国外一些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使用寿命己达到一百多年,避免了经常换管和检修,从另一个角度节约了资源,符合节约社会的要求。
因此,在**********建设综合管廊是必要的。
1.8主要结论
第二章城市概况和建设任务
2.1区域位置、城市性质、历史沿革、经济发展 2.1.1城市区域位置
2.1.2城市性质和人口
2.1.3城市历史沿革
2.1.4经济发展
2.2自然条件
2.2.1气象
建设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凉湿润,冬季少雨,四季分明。常年气象资料如下:
气温:年平均气温
13.1℃
极端最高气温
41.6℃
极端最低气温
-20.8℃
一月份平均气温
1.8℃
七月份平均气温
26.8℃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488.8mm 日最大降水量
54.8mm 风向:常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 冬季平均风速
1.8m/s
夏季平均风速
2.2m/s 年最大风速
1.9 m/s 基本风压:
380N/㎡ 湿度: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 年平均相对湿度
68% 最大积雪厚度
22cm 最大冻土深度
45cm平均无霜期
212天
太阳总辐射
113.18千卡/cm2 项目建设地无特别恶劣天气,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安排工期,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2.2.2水文
河流主要有清峪河,境内流长约54公里,最大流量790m³/s,最小流量40m³/s。
2.2.3地形地貌
项目建设地地形平坦,除基础工程建设外,无其他较大挖方和填方,适合该项目建设。2.2.4地质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地貌属一级冲积平原,地基土按岩性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特点划分如下:
1、人工填土:土质不均,堆积时间短,不宜作天然持力层;
2、黄土状:属高压缩性土,可塑-软塑,饱和含水最高,承载力低;
3、粉质粘士:是良好的持力层;
4、黄土;
5、古土壤;
6、粉质粘土。2.2.4.1地质构造
2.2.4.2地震
2.2.4.3地层
2.2.4.4地下水
2.2.4.5不良地质作用 2.2.5自然资源
2.3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2.4*****控制性详规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公路,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公路。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在产业布局上,将与西安、咸阳两市核心区错位发展,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新区建设引入“现代田园城市”新理念,将一改“摊大饼”模式,按照“核心区+组团”的模式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将整个西咸新区划分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大组团。涵盖泾阳县泾干镇、永乐镇、高庄镇、崇文乡、太平镇;渭城区底张镇、北杜镇、周陵镇、正阳镇、窑店镇、渭城镇;秦都区双照镇、钓台镇、陈阳寨街道、沣东街道以及兴平市东部地区。
空港新城:规划范围141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区。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飞机维修、国际商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沣东新城:规划范围 16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秦汉新城:规划范围302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区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都市农业等产业。
沣西新城:规划范围143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8.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行政商务、都市农业等产业。
泾河新城:规划范围14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
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食品加工和现代农业等产业。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示意图
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咸新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36万人,其中泾河新城47万,空港新城27万,秦汉新城42万,沣西新城53万,沣东新城67万。西咸新区范围内,共规划了47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大约5万人。新区规划居住地面积6588公倾,其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将占新区住房总面积的30%。
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上,遵照兼顾区域、分类配置、分级均衡的原则,规划了28个体育场馆,沿渭河景观带还将建设若干大型市民体育建身场所,结合社
区建设,配套居民健身设施。同时,新区内医疗设施的布局,也分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三级,共布置综合医院2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处,社区卫生站180处。2.5*****市政综合管线专项规划概况
2.6*****市政设施实施概况
2.7国内综合管廊建设概况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第一条综合管廊设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1992年上海浦东大开发,在张杨路着手建设国内第一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项目投资达3个亿,全长11.125km。现先后建有济南市泉城路综合管廊、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上海松江新城综合管廊、上海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厦门集美新城核心区、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坛西大道、河北石家庄市、昆明市、宁波市、武汉市、合肥市、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成都市、四川省绵阳市、达州市、西安市、青岛市、珠海横琴新区等地均建造有综合管廊,为本项目提供了设计和建设经验。2.7.1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长度19km,于2003年建成,容纳管线10KV电力、通信、给水管、热水管、中水管入沟,断面形式采用双仓断面及部分采用单仑断面。2.7.2上海世博园综合管廊
2.7.3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
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长8.68公里,于2010年建成,容纳管线110kV和IOKV电力通信、给水管、热水管、中水管入沟,断面形式采用双仓断面及部分采用单仓断面。
2.7.4珠海横琴新区综合管廊
横琴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总长33.5公里,纳入综合管廊的的管线包括小于等于DN1200给水管、中水管、通信管、220kV电力电缆、供热管(冷凝水管)、垃圾真空管。
2.7.5石家庄正定新区综合管廊
石家庄正定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总长25公里,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DN600给水管、中水管、通信管、电力电缆、DN1000供热管和回水管。
2.7.6青岛华贯路综合管廊
青岛市高新区华贯路建设综合管廊总长7.80公里,于2014年03月建成,纳入综合管廊的的管线DN400给水管、DN200中水管、通信管、10kv和110kv电力电缆、DN600供热管和回水管。
第三章工程方案论证
3.1综合管廊平面位置论证 3.1.1*****实施道路
3.1.2综合管廊平面位置
3.2综合管廊纳入管线论证
3.3综合管廊横断面选择
3.4综合管廊外顶覆土深度
综合管廊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供热管、给水管等从综合管廊上方穿越的情况,以及绿化种植等要求,控制最小覆土不小于2.0米,局部需要穿线井的地方覆土不小于0.7米控制,结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覆土厚度。3.5主要管道管材选择
本工程给水管和中水管用量较大,绝大部分管道敷设在综合管廊,部分管道需横穿中央环线。
管材选择应从工程规模、管径、工作压力、工程地质、地形、外荷载状况、施工条件、工程工期、敷设位置和节约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钢管(SP)、球墨铸铁管(DIP)、聚乙烯管(PE)都是城市给水工程中输水管线普遍采用的管材,这些管材各自都有具有优势的适用范围,也有各自的缺陷。钢管
使用范围很广,但防腐要求高,防腐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输水工程的寿命;球墨铸铁管中小口径得到广泛使用;PE管水力特性好,小管径经济优势明显,大管径不经济。
1、城市配水管常用管材(1)钢管Steel pipe(SP)钢管是一种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管材,具有长久的应用历史,丰富的使用经验。钢管分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有缝管)两大类。按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圆管和异形管,广泛应用的是圆形钢管。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经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规格用外径×壁厚毫米数表示,分热;Le冷轧(拨)无缝钢管两类;焊接钢管:也叫焊管,是用钢板或钢带经过弯曲成型,然后经焊接制成,按焊缝形式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
城市供水用钢管通常选用Q235(中国普通碳素钢标准号)钢板制作,它的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韧性,管材及管件易加工。当内壁采用水泥砂浆衬里时,其水力计算粗糙系数n值一般取0.013(曼宁公式)。
(2)球墨铸铁管Ductile iron pipe(DIP)铸铁管包括灰口铸铁管(GCIP)和延展性铸铁管(DCIP)。灰铁中,片状石墨对铁基质产生“割裂”作用,使之脆裂。近年多数城市供水企业已经不用灰口铸铁管。球墨铸铁是一种铁、碳、硅的合金,其中碳以球状游离石墨存在,消除对铁基质的“割裂”作用。延性铸铁管(DIP)包括退火球墨铸铁管、铸态球墨铸铁管由于没有退火工序,性能不及经退火的球墨铸铁管,已逐渐退出市场。
第四章工程设计
4.1设计原则
(1)综合管廊的平面线性基本与所在道路的平面线形平行,但综合管廊平面线形的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转折要求。
(2)综合管廊的纵坡应考虑综合管廊内部自流排水的需要,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3‰:其最大纵坡应符合各类管线敷设方便,一般控制为15%,特殊情况除外。
(3)综合管廊的最小埋深应根据路面结构厚度,必要的覆土厚度以及横向埋管的安金空间等因素确定。
(4)综合管廊断面空间应能满足各类管线的敷设空间、维修空间以扩容的需要:断面形式与各类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
(5)综合管廊特殊断面的空间应满足各类管线的出仓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卸料口等孔口以及集水井的断面尺寸的要求。
(6)综合管廊内的缆线一般布置在支架上,支架的宽度与纵向净空能满足缆线敷设及维修需要,支架的跨度应根据计算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确定:大口径的管道一般安装在专墩或支架上。4.2综合管廊平、纵断面设计
4.2.1平面设计
4.2.2纵断面设计
4.3综合管廊横断面设计
4.4综合管廊附属工程设计
4.4.1消防设计
4.4.2投料口
4.4.3逃生孔
4.4.4区段出入口
4.4.5管线出仓口
4.4.6通风口
4.4.7排水系统
4.4.8人行和检修通道
4.4.9标识系统
4.5综合管廊内管线和出仓管线设计
4.5.1给水管设计
4.5.2中水设计
4.5.3供热管和回水管
4.6综合管廊通风设计
4.6.1设计依据
4.6.2设计内容
4.6.3设计原则
4.6.4设计参数
4.6.5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
4.6.6通风系统工艺控制
4.7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4.7.1设计原则
4.7.2工程设计条件
4.7.3设计依据
4.7.4主要结构参数
4.7.5工程材料
4.7.6结构设计计算
4.7.7结构措施
4.7.8地基处理
4.7.9基坑工程
4.8综合管廊电气设计
4.8.1工程概况
4.8.2供电电源
4.8.3供配电系统
4.8.4电力计量及功率因素补偿
4.8.5主要设备选型
4.8.6综合管廊动力及控制
4.8.7综合管廊照明
综合管廊内应设置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
正常照明灯具光源采用三基色直管防水防尘荧光灯,吸顶安装,其防护等级位IP54,并具有防外力冲撞的防护措施。正常照明普通段照度要求不小于10lx,投料。及防火分区门等区域应加强照明,其照度提高到100lx。
每段防火分区内的照明灯具应实现多地控制,防火分区门及投料口处设置按钮盒手动控制,并通过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站实现远程控制。
综合管廊应急照明设置疏散照明,疏散照明包括疏散通道安全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安全照明照麦要求不小于5lx,疏散指示灯照度要求不小于0.5lx。疏散指示灯安装在综合管廊人行通道两侧,安全出口标志灯设置在人员出入口、进料口及各防火门处。疏散通道照明、疏散指示、出口标志应采用专项回路单独供电。疏散照明灯具均附带后蓄电池..应急时闻不小于30min。4.8.8综合管廊动力及照明电缆通道
4.8.9防雷接地
4.8.10节能措施
4.9综合管廊自控设计
4.9.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4.9.2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4.9.3自动控制系统
4.9.4在线检测仪表
4.9.5视频监控系统
4.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9.7网络系统设计
4.10监控中心设计
4.10.1建筑设计
4.10.2结构设计
4.10.3自控设计
4.10.4给排水和采暖设计
第五章主要工程量
5.1综合管廊工艺主要工程量表
5.2给水管线工程量
5.3中水管线工程量
5.4供热管和回水管线工程量
5.5通风工程量
5.6电气工程量
5.7自控系统工程量
5.8车辆配置
第六章消防统计
6.1采用的规范
6.2设计范围
6.3综合管廊消防系统设计
6.4综合管廊监控中心消防系统设计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环境保护
7.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八章建设管理模式、人员编制及建设进度安排
8.1综合管廊建设管廊模式
8.1.1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原则
8.1.2综合管廊建设及管廊现状
8.1.3建设进度安排
第九章工程概算
9.1工程投资
9.2编制依据
9.3其他说明
9.4资金筹措
第十章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10.1结论
10.2存在问题
10.3建议
10.4下阶段需要的主要文件和资料
第五篇:设计任务书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9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10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水吸收二氧化硫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混合气(空气、SO2)处理量:
2400Nm3/h 进塔混合气中含丙酮:
5%(V%)相对湿度:
70%; 温度:
35℃
SO2回收率:
96%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干燥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硫酸钾干燥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以干燥产品计)操作周期
300天/年
进料湿含量
14%(湿基)
出口湿含量
1%(湿基)
2、操作条件
干燥介质
湿空气
离开预热器温度
80℃
气体出口温度
自
选
热源
饱和蒸气,压力自选
物料进口温度
30℃
操作压力
常压
颗粒平均粒径
200μm
3、设备型式
流化床干燥器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硫化床层底面积的确定
(2)干燥器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的确定及结构设计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干燥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年 5.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6.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5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2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处理量能力:2.5×104t/a
2.设计型式: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2)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h连续进行。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38%(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0.2% 塔底产品组成 ≥99.8%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4kpa(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选
塔底加热蒸气压力 0.5Mpa(表压)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浮阀塔(F1型)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蒸发装置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N aOH水溶液
蒸发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4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8%(质量分率,下同)产品组成 25%
2、操作条件
加料方式:
三效并流加料
原料液温度:
第一效沸点温度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ρ1=1014kg/m3,ρ2=1060kg/m3,ρ3=1239kg/m
3加热蒸汽压强:
500kPa(绝压),冷凝器压强为
kPa(绝压)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1500W/(m2·K),K2=1000W/(m2·K),K3=6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液面的高度:
1.5m
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设备型式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加热室和分离室 的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2)加热管与中央环循管的规格、长度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3)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5.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