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0:0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二期

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开始在中国流行,国人还乐于自创节日,由此中国的节日更是越来越多,可是“老百姓感觉节日味儿越来越淡”的报道却不时见诸媒体,似乎节日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强过节的体验。人民网强国论坛“态度”栏目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就“中国人节日观”的现状、变化、成因及对与节日有关的政策建议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上同步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周期为2013年3月6日至21日。调查结果如下:

一、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对传统节日文化有很好的认知,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作用表示肯定

1.国人对传统节日喜爱程度较高,其中春节和中秋节最受欢迎

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23.9%;9.5%的居民表示喜欢清明节。

2.随着年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逐渐上升;30岁以下人群过七夕节的比例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过节比例均在上升;过七夕节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较高;其他传统节日的过节比例随着年龄变化差异不大。

具体来看,51-60岁居民对清明节更重视,21-30岁居民对七夕节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

3.南方地区更看重清明节

调查数据显示,南方(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更看重清明节,近90%的居民过清明节。

4.北方地区更看重腊八节

调查数据显示,北方(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更看重腊八节,六成以上居民过腊八节。

5.八成以上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了解

本次调查发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全国六个地区总体来看,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程度高达80.1%;分地区看,西北地区了解程度最高,为84%;东北地区了解程度最低,仅67.5%,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其它地区了解程度均在80%以上。

6.居民对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认知情况较差,对元宵节、端午节的认知情况较好

在对传统节日习俗认知情况调查中,居民对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传统习俗的正确认知率仅在60%左右;对元宵节、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正确认知率均在95%以上。

7.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媒体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途径中,“家里人告诉的”占76.8%,“从书本上了解的”占40.4%,“电视、广播”占29.7%。

8.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功能表示肯定

九成以上居民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保护。尽管八成以上居民不认同“传统节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认为“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占比较高(72.3%),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应与西方节日文化互相借鉴共融的比例为61.3%。

二、与家人团聚、探亲访友是庆祝传统节日的主要方式,但有下降趋势;外出旅游度假逐渐成为新的过节方式

1.与家人一起团圆聚餐、探亲访友是目前中国人庆祝传统节日的主要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在传统节日期间,89.8%的被访者与家人团聚;62.8%探亲访友,另有1/3左右“宅”在家里、外出旅游或参加传统节庆活动。

2.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聚,而探亲访友和参加节庆活动的比例逐渐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圆的比例逐渐增加,探亲访友、参加节庆活动比例逐渐下降;“宅”在家里休息和外出旅行的比例无明显变化。

3.与10年前相比,传统节日期间陪伴家人更多和更少的人,比例相当,均占三成左右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看重亲情。调查数据显示,21-30岁的居民传统节日时陪伴家人“变少了”的比例最高;60岁以上的居民陪伴家人“变多了”的比例最高。

4.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走亲访友“变少了”的比例较高

20岁以下居民走亲访友的变化最为显著,表示“变少了”的比例高达66.0%。

5.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参加节庆活动的变化不显著

40岁以下居民表示参加节庆活动“变多了”的比例较高;40岁以上居民表示参加节庆活动“变少了”比例较高。

6.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宅”在家里独自休息“变少了”的比例较大

31-40岁居民表示“宅”在家里“变少了”的比例最高,60岁以上居民表示“宅”在家里“变多了”。

7.与10年前相比,在传统节日过节方式中,外出旅游度假“变多了”的比例较大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与10年前相比,各个年龄段居民均表示外出旅游度假“变多了”,20岁以下居民外出旅行“变多了”的比例最高。

8.节假日选择外出旅行的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调查中,71.4%的居民表示希望全家都能出去旅游。

(2)节假日时间长,适宜外出旅行。

(3)政府着眼经济发展,节假日期间推出优惠政策(如免收高速费用),人们更愿意出去旅游,从而拉动内需。

三、国人普遍认为传统节日的味道变淡了,时代的更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1.七成以上居民认为传统节日味道变淡了

调查数据显示,30岁以下居民认为传统节日味道变淡了的比例最高,高达80%以上。

2.传统节日味道变淡的原因

(1)时代的更新: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不再对月饼、粽子等有兴趣;温饱解决了,昔日“穿新衣、戴新帽”的期盼降低了。

(2)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不感兴趣。

(3)节日的娱乐功能日益增强,娱乐活动多了,人们对放风筝、看花灯等民俗活动兴趣下降了。

(4)主旨的扭曲:过节成了商家赚钱的机会,商业化倾向严重。

(5)信息传播日益发达,平时沟通交流的方式多了,过节时家庭团圆的渴望降低了。

四、西方节日中母亲节、父亲节备受国人青睐,年轻人群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较高 1.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和情人节是国人比较青睐的西方节日,母亲节位居首位 针对过西方节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过母亲节的比例高达60.4%;其次是父亲节,比例也在50%以上;四成以上的居民过圣诞节和情人节。

2.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除了“自创”节日(如“光棍节”)男性的过节比例高出女性之外,西方节日的调查中,女性的过节比例均高出男性。

3.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热衷程度更高

调查显示,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西方节日的热衷程度逐渐下降。

4.国人对西方节日文化了解甚少

调查显示,在过西方节日的人群中,仅12.2%的居民了解大部分的西方节日文化,六成以上居民了解少数几个西方节日的文化,24.7%的居民表示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完全不了解。

5.国人过西方节日的原因

在对国人过西方节日的原因调查中,43.9%的人表示生活压力大,希望找机会让自己休息;41.2%的人表示西方节日中的一些节日很有意义,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还有30.5%的人表示西方节日或者“自创”节日新鲜有趣。

五、中国人过传统节日的幸福感较高,传统节日受欢迎程度远高于西方节日

说明:

(1)本节采用“赋值法”计算节日幸福感,“非常快乐”100分、“比较快乐”80分、“一般”60分、“不太快乐”30分、“非常不快乐”0分。

(2)幸福感>80分:非常幸福;70-80分:比较幸福;60-70分:一般;

(3)50-60分:不太幸福; 幸福感<50分:非常不幸福

1.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时比较幸福,整体幸福感为71.1分,男性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略高于女性

2.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明显增加

3.西方节日过节整体幸福感为61.2分,女性过西方节日时幸福感高于男性

4.年轻人过西方节日时幸福感较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居民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逐渐下降,20岁以下居民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最高,比西方节日整体幸福感高出11.6分。

5.九成以上居民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喜爱程度调查中,91.3%的国人表示更喜欢传统节日,仅1.3%的居民表示更喜欢西方节日,还有7.4%的居民表示无所谓。

调查发现,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远远高于西方节日,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幸福感比过西方节日时的幸福感高出9.9分。

6.要提高传统节日过节幸福感,关键是“单位保障员工放假权利,不变相加班加点”;其次,“娱乐场所推出优惠政策”、“丰富节假日期间娱乐活动”也颇受期待 六、九成以上居民认为有必要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1.传统节日商业化倾向不受欢迎

调查数据显示,44.3%的被访者认为商家以节日的名义开展促销活动“不合理,纯属商业炒作”。

2.六成以上居民对中国传统节日被其他国家抢注为文化遗产表示“愤怒”

调查中,针对中国传统节日被其他国家抢注为文化遗产,63.0%的居民表示愤怒,22.0%的居民表示平静,还有14.2%的居民表示没感觉。

3.九成以上居民表示有必要提高传统节日关注度,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4.要保护传统节日,“加强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手段;其次,“政府给予立法保护”、“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也十分必要

针对“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高传统节日关注度”的调查中,62.6%的居民认为应当从小抓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适当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四成以上居民表示政府应该立法保护并赋予节日新元素、新闻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年轻人积极参与、精心组织传统节庆活动、通过“载体”突出传统节日特色也是保护传统节日的重要途径。七、九成以上居民认为政府调整节日制度时应听取民意

1.九成以上居民认为“政府对节日制度进行调整时,应听取民意”

2.七成以上居民表示在对节日制度进行调整之前,应借助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民意调研,使之更符合社会客观情况,让民众更加满意

3.2013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春节长假延长至10天”的建议,七成以上居民对此表示支持

八、小结

本次调查发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度较高,且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程度和过节幸福感远高于西方节日。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愿意在传统节日时陪伴家人;外出旅行度假在年轻人群中成为新的时尚。而年轻人相比于其他年龄人群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但对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关于政府对各类节假日制度的调整,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应借助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民意调研,使之更符合社会客观情况,让民众更加满意。

九、调查说明 1.调查目的

(1)了解公众对传统节日和舶来节日的认知现状、态度、变化情况

(2)分析内在原因,探索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

(3)对节假日制度提出建议 2.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周期:2013年3月6日——3月21日

执行机构:人民网、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3.样本结构

第二篇: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择偶要求高,而且不会主动调整,以致错失择偶最佳时期 女性择偶要求的高低,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杠杆 男性 女性 全体 很高 4.14.54.3 比较高 27.935.632.5 一般 58.157.958.0 比较低 7.01.63.8 很低 2.90.41.4 题目――您认为自己的择偶标准 择偶要求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主要杠杆,尤其调整好女性的择偶要求,将有利于婚介服务的开展 题目――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异性,您会降低要求吗? 择偶要求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主要杠杆,尤其调整好女性的择偶要求,将有利于婚介服务的开展 择偶要求高,而且不会主动调整,以致错失择偶最佳时期 女性择偶要求的高低,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杠杆 题目――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异性,您会降低要求吗? 择偶要求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主要杠杆,尤其调整好女性的择偶要求,将有利于婚介服务的开展 男 女 A B C D E A B C D E 择偶要求高,而且不会主动调整,以致错失择偶最佳时期 女性择偶要求的高低,是婚恋市场供求均衡的主要杠杆 调查发现,女性身边婚姻不幸福的朋友越多,越容易导致择偶障碍 调查发现,养家责任与财政大全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分化 性格不合依旧是亲密关系的主要杀手,性格的匹配是择偶成功的重要保障 多数人开始选择婚恋服务机构,安全问题依然是互联网择偶的最大担忧题目――您认为自己现在单身的主要原因是 身边朋友幸福与否,对男女是否单身产生影响,尤其对女性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分享如下: 调查发现,女性身边婚姻不幸福的朋友越多,越容易导致择偶障碍 调查发现,养家责任与财政大全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分化 性格不合依旧是亲密关系的主要杀手,性格的匹配是择偶成功的重要保障 多数人开始选择婚恋服务机构,安全问题依然是互联网择偶的最大担忧 大多数认为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养家责任 在认为应该丈夫养家的女性中,72%的人认为妻子应该掌握家庭财政大权题目――您认为谁该承担养家的责任 题目――您认为谁该掌握家庭的财政大权 男性 女性 全体 丈夫 30.422.125.5 妻子 0.60.80.7 夫妻双方共同责任 69.076.673.5 长辈 0 0.40.2 男性 女性 全体 丈夫 19.610.214.1 妻子 48.860.255.6 长辈 1.21.21.2 AA制 30.428.329.1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分享如下: 双方性格不合 男性 女性 全体 您认为恋人之间吵架、闹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37.8% 33.2% 35.1% 您会为什么原因与恋人分手 45.9% 36.4% 40.3% 调查发现,女性

身边婚姻不幸福的朋友越多,越容易导致择偶障碍 调查发现,养家责任与财政大全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分化 性格不合依旧是亲密关系的主要杀手,性格的匹配是择偶成功的重要保障 多数人开始选择婚恋服务机构,安全问题依然是互联网择偶的最大担忧此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分享如下: 比率 能见多少人无所谓,关键是最终能否成功 42.0是否成功看缘分,关键是服务过程中能见多少人 23.1见多少人和是否成功看运气了,关键要看服务的性价比 27.7坚决不选择婚恋服务机构 7.3在选择婚恋服务机构时,您最关注的是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分享如下: 调查发现,女性身边婚姻不幸福的朋友越多,越容易导致择偶障碍 调查发现,养家责任与财政大全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分化 性格不合依旧是亲密关系的主要杀手,性格的匹配是择偶成功的重要保障 多数人开始选择婚恋服务机构,安全问题依然是互联网择偶的最大担忧当前中国网民数达到

3.38亿,在利用婚恋网站交友时,最担心的是 比率 花费很长的时间筛选交友对象 7.0 个人信息泄露 15.5 难以真正了解交友对象 34.5 上当受骗 29.9 缺少真实感 13.1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分享如下: 调查发现,女性身边婚姻不幸福的朋友越多,越容易导致择偶障碍 调查发现,养家责任与财政大全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分化 性格不合依旧是亲密关系的主要杀手,性格的匹配是择偶成功的重要保障 多数人开始选择婚恋服务机构,安全问题依然是互联网择偶的最大担忧婚恋市场的大环境简介 第一部分 2009调研背景简介 第二部分 2009调研结果简介 第三部分 2009婚恋热点话题分析 第四部分 ?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两代人择偶的骑墙之举 父母在子女择偶过程中,既扮演裁判角色,有扮演助手角色 男性 女性 全体 解决个人问题,您会更倾向于寻求父母的帮助 12.8% 13.9% 13.4% 如果父母对对方不满意,您会遵从父母意见 21.8% 27% 24.8% 决定结婚时,除了考虑感情因素外,还会着重考虑父母意见 20.2 % 18.9 % 19.4 %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两代人择偶的骑墙之举 父母在子女择偶过程中,既扮演裁判角色,有扮演助手角色 题目――您周围的父母有代子女征婚的吗? 男性 女性 全体 有 27.1 26.6 26.8 可能有,但没听说 52.1 51.7 51.9 没有 20.7 21.7 21.3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

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两代人择偶的骑墙之举 父母在子女择偶过程中,既扮演裁判角色,有扮演助手角色 男性 女性 全体 坚决制止,太丢人了 8.5 9.0 8.8 坚决制止,结婚是我自己的事 39.4 37.5 38.2 默许父母的做法 33.0 35.2 34.3 支持 4.8 6.4 5.7 陪同父母同去 14.4 12.0 13.0 题目――如果父母代您征婚,您会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隐婚族悄然流行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听说过隐婚” 隐私保护与就业是隐婚的主要原因 约有1/3的人可能会主动提出隐婚 接近半数的女性反对隐婚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听说过隐婚” 隐私保护与就业是隐婚的主要原因 约有1/3的人可能会主动提出隐婚 接近半数的女性反对隐婚 男性 女性 全体 没有 54.8 44.7 48.8 听说过 41.1 51.2 47.1 身边朋友就是隐婚族 4.2 4.1 4.1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隐婚族悄然流行 男性 女性 全体 为了应酬客户便利 17.37.011.2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21.427.525.0 怕被同事冷落 3.02.02.4 结婚是个人隐私,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35.132.033.3 便于与异性保持暧昧关系 13.723.419.4 留有艳遇可能性 8.36.17.0 怕被领导歧视 1.22.01.7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听说过隐婚” 隐私保护与就业是隐婚的主要原因 约有1/3的人可能会主动提出隐婚 接近半数的女性反对隐婚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隐婚族悄然流行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听说过隐婚” 隐私保护与就业是隐婚的主要原因 约有1/3的人可能会主动提出隐婚 接近半数的女性反对隐婚 男性 女性 全体 肯定不会 73.868.970.9看情况,可能会 26.230.328.6肯定会 0 0.80.5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隐婚族悄然流行 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听说过隐婚” 隐私保护与就业是隐婚的主要原因 约有1/3的人可能会主动提出隐婚 接近半数的女性反对隐婚 男性 女性 全体 坚决反对 27.444.7

37.6 勉强接受 7.14.95.8 如果确实有必要,会考虑 65.550.456.6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隐婚族悄然流行 奉子成婚获得有史以来的最大宽容,但是普遍认为会给未来的婚姻刹那生负面影响。男性 女性 双喜临门的好事 41.725.8有伤风化 7.18.2因为孩子结婚,可能为今后埋下不幸福的隐患 51.266.0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性格婚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准婚人士接受 24岁以下 25-29 30-34 35-39 40岁以上 接受 59.2 57.9 69.1 57.1 74.6 不接受 8.2 10.5 7.4 8.2 6.8 无所谓 32.7 31.6 23.5 34.7 18.6 此次调查也涉及了父母代征婚等典型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调查结果 父母代征婚 隐婚 奉子成婚 性格婚检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 客服邮箱:service@baihe.com 客服专线:010-58208288(8:00 至 20:00)? 北京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8号楼29层(100022)* * * * * *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2009年11月 婚恋市场的大环境简介 第一部分 2009调研背景简介 第二部分 2009调研结果简介 第三部分 2009婚恋热点话题分析 第四部分 ? 注:粗结(离)婚率计算方法:结婚(离婚)对数除以当期人口平均数 从结婚率、离婚率以及适婚人口的增加来看,婚恋市场环境愈加乐观 综合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预计: 2009年办理结婚登记1170万对,2009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2万对,2008年的适婚人口为1.8亿2008年办理结婚登记1098.3万对,粗结婚率8.3‟ 2008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26.9万对,粗离婚率为1.71‟婚恋市场的大环境简介 第一部分 2009调研背景简介 第二部分 2009调研结果简介 第三部分 2009婚恋热点话题分析 第四部分 ? 2009婚恋调查 择偶途径依旧选择多元化,但有集中趋势 普遍恋爱能力欠缺 男女单身主要原因 恋爱依旧以结婚为目的 婚前同居不再是问

题 性格不合是头号杀手 男性最佳结婚年龄25-34岁之间,女性最佳结婚年龄在25-29岁 „ „ 单身现状 择偶观 恋爱观 婚姻观 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择偶标准比较高 多数人本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择偶 父母代征婚得到单身人士理解 父母在择偶中的作用 奉子成婚被接受 “性格婚检”成为时尚 此次调查主要考察单身人群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和态度 性别 百分比 男性 41.3% 女性 58.7%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学历分布 婚姻状况 性别比率符合分析要求,总体呈男少女多的状态 此次在数据空中抽样5000人,实际有效数据为4623人,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 年龄 百分比 24岁以下 23.5% 25-29岁 31.9% 30-34岁 16.3% 35-39岁 11.6% 40岁以上 15.6% 缺失 1.1% 25-34岁为48.2%,约占单身调查人数的一半 25-29岁为59.8%,约占单身调查人数的6成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学历分布 婚姻状况 此次在数据空中抽样5000人,实际有效数据为4623人,人

第三篇:大学生节日观

社会调研——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保护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保护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因此我们通过网络以及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重视程度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共获得本校同学以及网友的有效问卷95份。经过我们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约92.6%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文化值得我们的重视,以及约90.5%的同学觉得比较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仅有约9.5%的同学持不喜欢或不确定的态度。其次,大约87.3%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几乎每年都庆祝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并能够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然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你庆祝哪个多一点”的问题中,却有近32%的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并有45.3%的同学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正在遭受西方节日的冲击,相反仅有29.5%的同学明确表示没有受其影响。可见,西方节日确实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了强劲的冲击。最令人意外的是,在问卷的第17题有关中西方节日混排中,除了春节、中秋节这两个经典节日排在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之前外,端午节则被大部分人放在了这一系列的“洋节”之后。结合2005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令我们所有国人感到耻辱的行为,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日的意识迫在眉睫。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然而,它缘何不能得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充分认可呢?经过对问卷的仔细分析,我们觉得一方面因个别的传统节日内涵比较古老,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他们总是喜欢一些新奇的东西和更具轻松、娱乐性的事物,因此,当具有以上特点的西方节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进入中国时,它们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受到了他们的追崇。相反,传统节日无形中却受到了冷落。既然我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逐渐遭到冷遇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我想“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府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有选择性的把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监督,可以给年青一代营造一个认识、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让他们懂得我们还有这样一些古老而富有意义的节日存在。我们还可以利用传媒,把一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对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举行一些大型的庆祝性质的活动。通过向其注入新时代的血液,使其更具有活力,更具激情,以便于被年青一代接受,最终达到发扬光大的目的。

2、当代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律、当代大学生是新生的一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意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历史使命。然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不得不令人堪忧。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缺少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的动力。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有多少人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潮流,有多少人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通宵达旦,不能自拔,又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文化传统表现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无非就是寻求刺激与激情,其本质就是为得到短暂而毫无意义的畅快,拿着年轻这个无价的资本去恣意的挥霍,不懂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当代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盲目的去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尽量多的接近并用心去体会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去发现它的独特的魅力,从而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3、作为学校应进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大学生的角度来说,校园无非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为求学而来到这里,接着我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渐渐的学会如何去与人交往,渐渐的形成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的行为和意识都受到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所以,我认为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就校方来说,第一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传统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氛围,比如在画报栏里张贴或抄写一些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历史由来,主要习俗特点及其现代的传播与现实意义,使同学们在校园里不知不觉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校园传媒在特定的时间里对某一节日进行宣传和讲解来增进同学们对节日的认识。当然,如果在学校内部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过习俗,传统知识竞答等)将会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第三,作为校方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工作的自主权,增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一来可表明校方对此工作的重视,二来可进一步给学生传递一个积极信号——传统文化是不能丢弃的。如果以上三点能够在校园内得到深入的贯彻,那么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能够使在校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得到大幅的提高。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令他人欣羡财富。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而民族传统文化则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在文化继承方面我们不可能摒弃所有的西方文化,所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是对待西方文化最好的方式。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扬着,不要一味的随波族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四篇:节日观-素材

 

关于节日观素材

(1)18位意见领袖的节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的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节”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此外,中国人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驻德大使、媒体评论员、在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业牧师、登山迷、海外华人学者、现代艺术家等。(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第六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术家之一。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向日葵》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在国内上映,票房惨淡。对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的,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元旦、五

一、国庆。圣诞更像是年轻朋友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大年初

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们聚一聚。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他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人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张杨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中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人的焦点。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是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节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版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一起去了“幸福花园”,后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己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又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本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么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因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国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礼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没有!”她说如果要取消一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多假多形式化啊!不觉得无聊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节日,棉棉想了半天,认真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也是“陪陪爸爸妈妈”。至于自己过得最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个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滚音乐节。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不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采访/韩峰)

王达三:“我们的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

各大论坛上以一篇《就所谓圣诞问题告国人书》而引来板砖无数的王达三,就是人大哲学博士王甬。所谓达三者,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此儒家三达德也。王甬说,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我欲为此三者,故名。”学者之气扑面而来。

王甬坚持用“耶诞”来称呼“圣诞”,他说:“圣,是基督教徒的圣,不是我们的,所以不是‘圣诞节’,而是‘耶诞节’。”他称“圣经”为“耶经”或“新约”、“旧约”,语气自然决断。

女儿的幼儿园里有耶诞节的联欢活动,他很不满园里这样的安排,于是没有让女儿参加,还特意给幼儿园方面递交了一份意见书,但是石沉大海,他挺无奈。“为什么要过人家的节日呢?我们有我们的圣人孔子,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我们有我们的牛郎织女,情人节也不应该是2月的瓦伦丁纪念日吧。”他说起以前七夕还和爱人互送礼物,害羞地笑笑。

作为一个儒家学派的捍卫者,他对于其他宗教也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在过去,一个庙里中

“多一个耶教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他说,“儒家思想是一种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精神和思想,不是另一种文化十几二十年就冲得垮的。”这样说着,他还是流露出忧心忡忡的警觉,“这是一种全民无意识,全民无意识啊。”在风俗习惯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知识分子要大声疾呼啊。”他说,并做出身先士卒状。

即将到来的春节,王甬准备以最中国的方式来度过:挤火车,回老家,给父母磕头,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去给祖先上坟。他的家乡在并不太遥远的山东,那里也是孔子的家乡。(采访/于亚男)

金宜久:“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在麦当劳刚刚过了来到中国的第15个生日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宜久教授站出来说:“一味支持麦当劳,这个民族就要完蛋!”还没生日快乐完的麦当劳,就这样作为舶来文化的代表被推上了审判台。

提到这句引起很大轰动的推论,金宜久教授呵呵一笑:“这句话可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身边一位老教师的话,只不过我比他名气大一点点,所以我提出来了,得到的重视和反响也就更多一点。”他的温和,和许多70岁上下的老教授并没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金宜久感觉节日的样子很模糊。土节?洋节?都是不过的节。即使是将要到来的春节,在金教授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国外研究和学习的时候赶上圣诞,他也只是应邀去朋友家里吃个便饭。在金宜久的观念里,所谓节日,总是要和家人一起过的,远离家乡上海这么多年,在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惟有说到小时候的春节,他才略略兴奋起来,说起年幼时一家人穿着长袍在年三十去亲戚家里辞岁,还有中秋节家人做月饼,放什么样的馅,说起来仿佛近在眼前。“其实我们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好的,它有它自己的文化在里面,可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得珍惜啊。”一声长叹。

金教授用“文化渗透”来代替“文化侵略”,他宽宏大量地理解了年轻人对洋节的好奇心理。作为一个不大过节的人,他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样的节日在时下最受欢迎,他只是希望不该被遗忘的没有被遗忘。在他的论文《伊斯兰文化与西方》中提到:“人类社会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采访/于亚男)

蔡佳禾:“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

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各50名:其中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学生由南京大学招收,美国学生(含少数其他国际学生)由霍普金斯大学招收。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受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育和训练。

“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主管学术副主任蔡佳禾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环境里,过节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忙着筹备晚宴的蔡教授自称是一位很开明的新派人士,对于在中国盛行的洋节他很是热心,“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西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已经没有太多宗教的涵义,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机会。真正的宗教信仰者,自然还是有跟大众不一样的过节方式,比如去教堂。” “中美中心”每年秋季入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晚会,蔡教授称举办庆祝活动是为了让西方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融入当地习俗。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也是“中美中心”热烈庆祝的一个节日,中心特地组织了圣诞晚宴、派对、圣诞专场电影等活动,而蔡教授都一一参加了庆祝活动,“因为我也很喜欢看到年轻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样子”。说到不远的春节,蔡教授很肯定地说还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度过: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当然还要放鞭炮。”他笑着补充。(采访/殷贝贝)

包一峰:“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

上海的霖杰时尚总经理包一峰是一位资深Party策划者,他是个“航空士”,飞来飞去,去完美国迈阿密的一个艺术展后,又去参加北京的一个Dior品牌的发布会,刚刚赶回上海不久,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圣诞节小包没刻意设计,是在家里过的,最开始叫了十几位朋友过来喝酒,吃饭,后来又来了10多个人,也就像了一个Party。小包怀念小时候在上海的小弄堂里过的那些“土节日”,“咱们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统继承好了。”他提到香港人在传统节日,比如冬至、清明、端午,会给市民放假,很人性化,内地却没有。

传统节日中,小包最重视春节,因为是尽孝心的时候。大年初一初二,小包会去串亲戚,拜访长辈,初三初四后可能去国外旅游,到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度假。“由于节日惰性,一般中国人要到正月十五才会恢复工作的状态,如果整个春节假期全在家,可能受不了。” 情人节那天是胡兵的生日,小包他们往往给胡兵过生日。这样他们可以多做生意”,小包说了上海的例子,“12月25号那天,希尔顿饭店据说有800人用餐,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很多回国过圣诞了),销售额有100多万,破了纪录。其他五星级的西餐厅据说也全部爆满。大家去那里,估计是觉得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

现在节日奇多,听说还有个秘书节。“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小包说中国 移动每当节日都会在短信收入上大赚一笔,运营商的一个手法是会聘请一些短信写手,写一些比较好玩的短信祝福语,然后让这些祝福语在手机用户之间互相传播,这样,信息费也就滚滚进入了他们的腰包。(采访/吴炜)

陈擎:“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是个大帅哥,经常满世界地演出。双簧管大师 Maurice Bourgue(前巴黎管弦乐团首席)、Hansjorg Schellenberger(柏林爱乐乐团首席)、Anthony Camden(前伦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都是他的授业恩师。

和往年一样,陈擎的平安夜又在演出中度过。作为职业演奏家,陈擎一年之中大多数节日都站在舞台上,他说:“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今年春节,我们会回太太的家乡大连。”

陈擎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没有太多时间过节,但都很看重传统的中国节日,西洋节日在他们看来只是大家在一起凑热闹,是个仪式。2005年圣诞,星海音乐厅也在户外搞了个酒会,他说:“音乐厅本身就是个西化的地方。”

陈擎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2005年“五一”,他跟太太去了菲律宾旅行。“过节只是一个借口,能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出去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外留过学的陈擎说:“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有一年,我跟太太在日本过春节,当时唐人街很热闹,日本人对这个外民族的节日也特别感兴趣,中国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国的工艺品、食品卖得特别好。”

“最感人的节日故事,”陈擎不假思索地说,“是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虽然节日这么多,陈擎认为一个都不应该取消,“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是节,只要放假,我都爱过。”(采访/孙琳琳)

十一郎:“重阳节一定要过。”

他喜欢登山,差点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在明白得早,现就职于某慈善教育基金会,从而释放了部分蓬勃的爱心。个人最满意的名头:2003年珠峰攀登队总指挥助理兼队员。能者多劳,他同时还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委员会委员,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

2005年圣诞就是和一大帮熟识的网友在一起,游泳、打桌球,吃饭、打牌、唱歌。

闲不住的他,年三十却一定要回家。他很看重中国节,春节要守家,中秋也要一家团聚,他回忆说:“小时候过元宵、过端午,现在很少了。倒是重阳节一定要过,九月底、十月初是登山的黄金时间,跟一帮登山的朋友找个一两千米的山玩一下。春节前后可能会选择一些周边的地方玩四五天,攀冰或者滑雪。”

热热闹闹地过了这么多节,十一郎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的母亲节。当时他正在登珠峰,出发前一天在珠峰大本营写了一张明信片给妈妈,这个母亲节对他来说特别有意义。

“春节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假期比较长,让人们有时间修整,同时更好地计划下一年。本来过节就是找个借口给大家的生活增添点变化,很多节日故事都是胡说八道,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闹的气氛。过节不能越过越浮躁,要过得踏实、愉快、舒服。”

此外,十一郎说:“圣诞节和元旦完全可以合并,因为离得太近了。”

(2)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 目前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盲目地崇拜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每到西方这些节日,年轻大学生们特别兴奋,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如跳舞聚会等),还有不少人为了追求那份浪漫,通宵达旦,纵情狂欢,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大学生如何过节”的座谈。座谈发现,广大学生对我国重要节日、纪念日仍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认为目前我们对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过于单一化、样本化,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余地,因而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引导大学生过好节日的建议。

一、同学们普遍认为重要节日、纪念日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节日、纪念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与道德教育的宝贵“素材”。

1、庆祝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历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五·四”、“七一”、“八一”、“十一” 等纪念日让当代大学生时刻牢记革命先辈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九·一八”、“一二·九”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则能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要为国仇家难而奋发图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表达了全人类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深层关注;在这些重要节日举行庆祝活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效果。

2、在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举行庆祝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民族传统节日则利于大学生学习民俗民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3、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主题举办形形色色的纪念,庆祝活动(例如:演讲、征文、书画大赛)、可以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增长才干。大学生自行组织纪念活动有利于培养组织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洋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增多,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的同时,西方的民俗文化也随之扑面而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它们轻松,浪漫,形式多样,加上商家的大力宣传,使得“洋节”显得隆重而符合“时代”气息。

1、大学生认为“洋节”蕴含了浓浓的人情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于“洋节”,学校目前一般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对于洋节,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为青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比较强,而且思想活跃,对外来的新事物是比较愿意接受的,所以洋节在大学生当中是比较盛行的。洋节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了解外族风情,了解世界各族文化的窗口,所以学校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规定。

2、大学生认为“洋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遭遇自己的准确定位。过洋节现象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褪。根植于民众心中的心理仍是传统的中国特色,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传统节日对于传统的心态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仍是最为重要的。应当赋予传统节日以当代特色,加强教育和宣传。

3、大学生认为“洋节”的商业价值是推动人们热衷于庆祝某些西方节日的关键因素,值得思量。洋节的流行,究其原因,商家的大力推崇是关键。节日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精明的商家一手导演了“外来和尚会念经”此幕剧,气氛的烘托的确熏得游人醉。大学生也认为西方的某些节日的确人情味较浓,让人们有参与的冲动,且过洋节没有道德负担,易于操作。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团体,对新鲜事物适应能力强,且在大众心理的带动下,盲目不可避免。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过个有意义的节日

重要节日、纪念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其中蕴含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指导大学生过好节日、纪念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最终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构建,故而一直受到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关注。

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在组织重要节日、纪念日庆典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纪念活动大多由校方包办,学生自由发挥余地小;

2、大部分活动局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融合,因而气氛不热烈;

3、形式比较单一,群众参与意识不强,教育深度不够;

 添加评论

第五篇:中国人饮奶调查报告

中国人饮奶调查报告

世界牛奶日特别策划:

伊利联合十三大权威媒体发布中国人首份健康饮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中国人的人均饮奶量有多少?如何喝奶才是健康的?你知道喝奶当中的误区吗?„„

今年6月1日是第七届“世界牛奶日”,由伊利集团发起,广州日报、中华工商时报、新京报、新闻晚报、华西都市报、新安晚报、华商晨报、长沙晚报、三秦都市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新浪、搜狐等十三家媒体联合发布,北京数字100市场咨询公司调查,共同推出了《2006年中国人健康饮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此报告针对国内25个大中小城市11000人,采取电话访问、定点访问、入户访问的调查后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专业的乳制品消费报告,也是对中国人健康饮奶状况的一次大摸底。

《报告》的面世,对于整个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极具参考价值;同时,对帮助中国消费者健康饮奶极具实用价值。

以下《报告》中精选的部分问题及专家建议。【调查内容及问题分析】

1:过去三个月内,您的家庭中是否食用过乳制品 A,食用过B,未食用

结果:过去三个月内食用乳制品者占被访者家庭成员数的88.2%,乳制品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普遍性的日常消费。

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和对健康、营养等各方面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乳制品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普遍性的日常消费。其中,北部城市与东中部城市乳制品的食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线,华南、西南城市乳制品食用率相对较高,西北城市西安乳品食用率也较高。

三、四线城市乳制品食用率较低,尤其是四线城市。2,家庭中哪些人员是乳制品的消费者

A,儿童(0-10岁)B,青少年(11-30岁)C,中年(31-50岁)D,老年(51岁以上)E,女性

结果:青少年市场与中老年市场发展不均衡。

分析: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乳制品的食用率最高,但中年以上群体乳制品食用率明显降低。乳制品在中老年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女性食用乳制品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伊利营养专家建议:牛奶富含优质蛋白、钙等营养素,是老少兼宜的食品,目前国人平均饮奶量还相对较低,每日膳食中钙的摄入尚未达到中国居民的钙参考摄入量,饮奶是很好的补钙方式。饮奶对青少年,可以强壮骨骼,有利于增加身高;对中老年人,尤其中老年妇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3,您是否知道功能奶、花色奶?您消费功能奶、花色奶的频率为:

A,不知道;B,知道,每天饮用两次以上C,知道,每天一次D,知道,每周1-3次E,不定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结果:虽然有较多的消费者饮用功能奶,但饮用频率并不高。花色奶消费频率较低。分析:功能奶虽然饮用人群较大,但饮用频率不会很高,消费者更习惯间歇性的饮用功能奶;花色奶的饮用频率最低,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每周饮用1-3次。

伊利营养专家建议:功能奶是针对消费者的特定功能需求而开发的(如高钙奶、高钙低脂奶和脱脂奶),花色奶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而开发的(如酸奶、草莓、花生、核桃口味的乳饮料),这些产品丰富了牛奶品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要,都很有营养,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

4,(对不喝牛奶的人)请问您不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是: A,无习惯/无兴趣B,不喜欢牛奶的味道C,只给孩子喝 D,胃不舒服E,价格贵F,喝酸奶G,含有脂肪,怕长胖 H,以前喝腻了I,恶心/吐,J,喝豆奶K,身体好不喝牛奶 L,喝奶粉M,腹泻N,容易上火/发痘痘O,腹胀

结果:牛奶的消费障碍与年龄有关。

分析:身体不适是不饮用牛奶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年龄方面来说,青年消费者不饮用牛奶更多是因为不喜欢味道,而中老年人不饮用牛奶的重要原因是肠胃不舒服,恶心,腹泻。伊利营养专家建议:在饮奶后的不适反应其实是由“乳糖不耐受”造成的。目前,全世界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亚洲人尤为严重,中老年人饮用牛奶后的肠胃不舒服、腹泻都和乳糖不耐有关,商家应该开发低乳糖奶,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此外,针对青少年也开发更多口味的花色奶,让青少年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产品。

5,您以前最常饮用的奶制品为:

A,普通纯牛奶B,高钙低脂奶C,早餐奶D,花色奶E,低脂牛奶F,脱脂牛奶G,加维生素的牛奶H,特浓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结果:早餐奶与普通纯牛奶的忠诚消费者比例最高。分析:早餐奶的饮用率呈增长势头,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可看出消费者逐渐养成了早晨饮奶的健康习惯。功能奶消费者的转换比例较高,忠实消费者比较难以把握。

伊利营养专家建议:早餐奶补充有谷物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养成早晨饮用早餐奶,非常有利于一天的营养均衡与健康。6,过去一年您认为家中消费的牛奶种类是增加了还是减少? A,增加B,减少

结果:消费牛奶的种类数量在增加。

分析:全国有30%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家庭在过去的一年中选择饮用的牛奶种类增加了,在一、二级城市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华北与西北地区有更多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家庭消费牛奶的种类增加了,有近15%的华南消费者认为自己家庭饮用的牛奶种类减少了。7,您食用牛奶的主要目的是:

A,充饥解渴B,减压保健C,全面功能D,美容提神

结果:不同人食用牛奶的目的略有不同。

分析: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全面功能性消费者更多;随着年龄的增大,消费者对牛奶功能性的要求逐渐增强。收入与学历越高,对美容提神功能的需求越高,对全面功能的需求越低。伊利营养专家建议:牛奶营养全面,尤其体现在优质蛋白和钙方面,也含有促进睡眠的一些天然成分,纯牛奶对缓减压力、促进睡眠有帮助。此外,牛奶又是多种功能因子的很好的载体,可以通过给牛奶中强化某些功能因子,开发多种功能奶,以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8,以下哪些因素会对您选择购买牛奶产生影响 A,天然营养B,奶源好C,不含防腐剂

D,绿色食品E,卫生安全F,品牌信誉G,品牌知名度高 H,口感好I,浓度(稀稠程度)适当J,生产日期K,存储方便 L,价格便宜M,各种促销活动

结论:品牌信誉与质量是消费者购买牛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伊利营养专家建议:知名品牌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原料供应、产品制造、成品贮存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全程管控,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现在无菌加工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一些产品的保质期大大延长,消费者对这些技术还不够了解,需要增加科普知识,让消费者了解新技术,相信新技术,享受技术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9,以下哪些说法你认为是正确的 A,牛奶的口感越香浓越好B,酸酸乳是酸奶的一种C,喝全脂牛奶会上火D,牛奶会减少人体内铁的含量E,牛奶不煮沸无法杀菌F,不宜空腹饮用牛奶G,牛奶煮沸时的奶皮越厚,牛奶的营养价值越好

结论:80%以上的消费者在对牛奶的认知中存在种种误区,如认为牛奶的口感越香浓越好,或误以为酸酸乳等乳饮料是酸奶的一种等。其实除了“不宜空腹引用牛奶外”,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认知。

分析:牛奶虽已成为日常消费品,但对消费者的日常知识普及却做的不够。牛奶品味繁多,很多消费者因为缺少对健康饮奶的深入认识,非常容易被市场观点所左右。

【调查结论综述】

《报告》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所带来的健康、营养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两大因素导致中国消费者牛奶消费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一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健康饮奶知识相对匮乏。由于缺乏专业的营养建议和指导,一方面,有一些消费者饮用牛奶的过程中没有达到最佳的营养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因为缺少对健康饮奶的深入认识,非常容易被市场观点所左右,轻易做出放弃饮奶的选择,这不利于国民体质的提高。例如,很多消费者不了解酸酸乳等乳饮料与酸奶的区别,或误以为牛奶的口感是越香浓越好。又如,由于自身体质原因,很多人在饮奶后有不适反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由于“乳糖不耐受”造成的。“伊利营养舒化奶”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饮奶后不消化的难题,而且让喜欢喝牛奶的消费者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吸收牛奶中的营养,这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

二是某些地区的消费者还没有形成饮用牛奶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有些消费者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影响,乳制品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北部城市与东中部城市乳制品的食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线,而华南、西南城市乳制品食用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消费者,由于消费能力的限制,乳制品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奢侈品,如大城市消费者将牛奶作为健康饮品,中小城市消费者将其作为营养品,三、四线城市乳制品食用率较低,尤其是四线城市。

【伊利启动“健康饮奶大讲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对于伊利来说,推动该报告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针对消费者健康饮奶知识相对匮乏的问题,我们将联合权威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伊利健康饮奶大讲堂’,权威的营养专家将深入社区,对消费者进行健康饮奶知识的普及。”伊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先生表示。

此前,伊利集团于4月份启动了“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大型奥运推广活动,该活动计划在2007年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60个城镇、近2千个社区,路演场次高达2300场。而“伊利牛奶大讲堂”作为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6月1日正式启动,深入到各大中城市和广阔的城镇,向更多人普及健康饮奶的知识。【体育明星健康寄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刘翔:

健康饮奶,为自己的健康加油!每天喝牛奶,让你的梦想飞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郭晶晶:

我们的身体也是个储蓄罐、小银行,每天喝一点牛奶,为健康做些储蓄,青春就会不老,健康就会常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兵乓球队:

虽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有机会喝牛奶,但我们希望大家都多喝一点牛奶,像我们一样去拿冠军

运动是在释放快乐,休息时喝杯奶是种放松,我们很享受这种宁静的快乐;一动一静,我们拥有了健康,希望更多的朋友拥有这种平静的幸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羽毛球队:

如果你觉得身体还不够强壮,那就从现在开始,多喝牛奶、科学饮奶。大朋友们,小朋友们,现在开始行动吧!

每天喝些牛奶,补充些能量,在我们的训练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每天多喝点牛奶,让我们有更多拼搏进取的能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花样游泳队:

每天3杯奶,这个习惯我们已经保持了好久,并且将一直保持下去。让我们一起努力,健康的更强健,快乐的更快乐。

美丽与年龄无关,与身体有关;呵护自己,首先得让自己更加健康;多喝牛奶,每个人都可以神采飞扬起来。

下载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节日观调查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国人业余活动的调查报告

    中国人业余活动的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为了掌握当今国人的业余活动状况,增强休闲娱乐意识,提高朋友、同事、家人之间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我们向你作一些调查,本调查......

    中国人的山水观 读后感

    《中国人的山水观》随感 中国有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老祖宗对山水的热爱,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赋中那层出不穷的山水田园诗里最能看出。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

    民族民间节日习俗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 ——副标题(三号,楷体) 姓 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 业 任 课 教 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的家庭观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过大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这个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年味儿一年比一年淡„„我们的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

    从战争诗中窥探古代中国人战争观

    古代中国人战争观初探 摘要战争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而在诗歌极为繁盛的古代中国,战争题材的诗歌也成了反应人们战争观的一面镜子。本文结合具体诗歌,从纵向(不同历......

    关于中国人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

    关于中国人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工商管理0703班何 晔平2010年09月12调查主题:中国营养保健机构项目实施的调查报告暨市场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09月 调查对象:餐饮机构,学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