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清算过程中终止清算、恢复经营问题答复(模版)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法函[2004]45号 【发布日期】2004-07-15 【生效日期】2004-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清算过程中终止清算、恢复经营问题答复的函
(商法函[2004]45号)
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你局《关于广州安旺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继续经营有关问题的请示》(穗外经贸资[2004]第28号)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提出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进入清算程序,在清算过程中又向审批机关提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审批机关应在不损害企业债权人、第三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违背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允许清算过程中的企业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申请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企业必须遵循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投资者一致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二、企业权力机构决议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三、清算委员会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并提交清算活动进展情况说明;
四、企业尚未注销工商登记;
五、企业经营期限尚未届满;
六、符合法律法规对法人经营场所的要求;
七、企业财产尚未分配,或者已获分配的股东已经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
八、投资者和企业无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行为。
鉴此,审批机关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下列文件:
一、经全体投资者签字盖章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函;
二、企业权力机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决议;
三、清算委员会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同意函;
四、清算委员会关于清算活动进展情况的说明;
五、企业的章程、合同、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六、已获分配的股东已返还所得财产的证明或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的函;
七、商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审批机关在对上述文件审核无误后,可根据企业提出的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直接做出是否同意的批复。做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批复的,不必撤销此前做出的同意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的批复。同意批复应同时抄报企业主管部门、海关、外汇管理机关、企业登记机关、税务机关等。
特此复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四年七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P5 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清算过程中终止清算、恢复经营问题答复的函
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清算过程中终止清算、恢复经营问题答复的函
商法函[2004]45号
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你局《关于广州安旺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继续经营有关问题的请示》(穗外经贸资[2004]第28号)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提出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进入清算程序,在清算过程中又向审批机关提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审批机关应在不损害企业债权人、第三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违背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允许清算过程中的企业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申请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企业必须遵循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投资者一致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二、企业权力机构决议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三、清算委员会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并提交清算活动进展情况说明;
四、企业尚未注销工商登记;
五、企业经营期限尚未届满;
六、符合法律法规对法人经营场所的要求;
七、企业财产尚未分配,或者已获分配的股东已经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
八、投资者和企业无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行为。
鉴此,审批机关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下列文件:
一、经全体投资者签字盖章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函;
二、企业权力机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决议;
三、清算委员会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同意函;
四、清算委员会关于清算活动进展情况的说明;
五、企业的章程、合同、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六、已获分配的股东已返还所得财产的证明或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的函;
七、商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审批机关在对上述文件审核无误后,可根据企业提出的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直接做出是否同意的批复。做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批复的,不必撤销此前做出的同意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的批复。同意批复应同时抄报企业主管部门、海关、外汇管理机关、企业登记机关、税务机关等。
特此复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四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关于国有企业非正常终止后清算问题的若干意见
关于国有企业非正常终止后清算问题的若干意见
郭立威
【学科分类】商法
【关键词】清算 非正常 终止
【写作年份】2004年
【正文】
国有企业的非正常终止概括起来有三种类型:
1、因缺乏市场竞争力而被上级主管部门或股东通过关、停、歇业、撤销等方式结束了企业的经营,通常人去楼空,企业已无有效资产,员工被分流安置,仅保留几个留守人员,但其债权债务并未完全了结。
2、股东对企业疏于监管,企业已停止经营但不及时办理企业注销手续,最终因不及时年检而被吊销营业执照,但公司没有清算,其对外依然存在债权债务。
3、企业为非公司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上级主管单位因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次变动而发生变化,但变动中未履行相应的工商变更手续,致使企业出现所有者缺位,部分公司因不年检而被吊销执照,但其在吊销后依然对外经营并产生债务。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则金蝉脱壳,将清算和赔偿责任转嫁到股东头上,造成了债权人和股东两方面的损失。
笔者试举一实际案例,2004年9月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兴公司由于其公司车辆交通肇事案件被受害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但集兴公司已在2002年因未年检被吊销执照。其上级主管单位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新华公司,但新华公司已于1998年被吊销工商执照,现有工商资料显示,新华公司的主管部门为市经发局。但工商登记资料同时显示,在1994年该公司成立时的出资人为市投资公司。受害人据此将集兴两级主管单位都追加为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从这起案件可以看出,企业的非正常死亡隐藏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企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或股东将面临不可预计的清算责任或赔偿责任。由于企业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主管部门从行政角度已完成了企业的人员财产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行政处罚角度吊销了营业执照,但唯独缺少了法人终止的法定程序要件:清算和注销。这种缺少法定终止要件的法人的“事实死亡”,实际上已对企业债权人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债权人此时可以寻求司法救济,要求股东或主管单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主管部门、出资人或股东将面临严重的清算责任或赔偿责任。为有效控制法人非正常终止的法律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下属系统企业顺利改制,有必要对企业非正常终止后清算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关于清算的基本概念
清算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依据《公司法》第八章的规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他企业法人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经过合法程序对企业进行了清理,并向有关工商管理部门提交了合法的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清算主体在履行清算责任时,应清理原企业的财产,编制财产清单,提交清算方案。清算主体在清理原企业财产过程中,发现企业财产不能清偿其债务时,除非与债权人能够达成和解,将其债务清偿完毕外,应依据《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债务人破产。
企业性质不同,其承担清算责任的主体也不同。依据我国企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的清算主体一般应确定在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开办单位、投资人、股东等范围内。
二、关于企业终止后清算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46条规定: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第十条明文规定: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法人资格或经营资格终止。其中,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由股东组织清算组清算。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清算工作组织实施问题的通知》规定:公司登记机关(即工商行政机关)不负责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的清算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2000)24号批复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2000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庭务会对企业清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指导意见,该意见认为无论企业歇业、被撤销还是吊销营业执照都应进行清理,如未清理,则在诉讼中清算主体即为诉讼主体;对不尽清算责任的,如有债权人主张权利,则以清算主体和企业(仅限未注销的企业)为共同被告。2000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庭务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清算主体在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首先应尽清算义务,如不尽清算之责则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法律规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注销登记是企业、公司终止的标志,也是正常死亡的唯一途经。
2、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
为存续,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3、清算主体在法院确定的期限内未尽清算责任,或在企业存在歇业、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后合理期限(一般为六个月)内不尽清算责任的,债权人可直接申请法院指定有关单位成员进行清算。
4、清算主体在企业存在歇业、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后合理期限内不尽清算责任,造成企业财产毁损、灭失、贬值等,致使债权人的债权遭受实际损失的,清算主体应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赔偿责任应限定在清算主体未尽清算责任所形成的损失范围内。
三、清算的法定程序
按照现有法律有关规定,企业清算基本经过以下阶段:
1、清算开始
企业应当自清算开始之日起七日内,书面通知登记机关等部门,十五日内,向清算主管机关报送有关清算的书面材料。
2、成立清算组
企业清算应当自清算开始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有国有资产的企业进行
清算的,清算组应当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清算组有关清算的职权行为,由清算组全体成员过半数决定。
3、债权申报及审查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清算组核定债权后,应当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债权人。
4、财产清理
清算开始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将与企业财产有关的一切帐簿、单据、文件、资料移交清算组,协助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对企业财产进行清理后,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并经股东会或者投资人确认。
5、财产分配及清算终结
财产清理完毕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方案并经股东会或者投资人确认。清算财产按法定顺序清偿后的剩余财产,按投资比例或者企业章程的规定分配给投资人。投资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清算结束,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等报经股东会或者投资人确认。
自清算报告被确认之日起十日内,清算 应当将清算报告及表册报清算主管机关备案,并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核准后清算组公告企业终止。
四、风险的规避及防范对策
鉴于目前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不佳,大量存在歇业、关停、撤销、吊销执照等非正常终止的情形,主管部门或股东作为清算主体如不及时清算将承担清算责任和赔偿责任,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和预测的。为解决此问题,依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现提出如下对策:
1、摸清情况,心中有数。以工商登记资料为准,尽快对系统所属国有企业的股权状况做摸底调查,这其中应当包括在工商登记资料上记载为主管部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摸清已歇业、被关停、撤销、吊销企业的有关状况,包括撤销、吊销原因、有无清算、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资产状况、员工安置、债权债务、有无继续经营等,做到心中有数。
2、一户一策,分别处理。要根据终止企业的不同情况,结合整体发展战略,按照轻重缓急排队,制定不同的解决办法。
对于因疏于监管,企业已停业后被吊销执照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尽快组成若干清算组对企业进行清算,对企业债权债务做处理后,办理法人注销手续。对于关、停、歇业、撤销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成若干清算组对企业进行清算,最终完成法人注销手续。
对于非公司制全民所有制企业因主管单位变动未及时变更工商手续,被吊销执照后企业仍然对外经营的产生债权债务的,应当与有关政府部门沟通明确主管部门,尽快办理企业清算和注销手续。
对于已办理企业注销手续的,应当检查是否已办理了企业清算,如没有则应尽快补充完成。
3、做实做足注册资本金
国有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长,靠贷款起家或注资不足甚至注资不实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办理企业清算同时应将企业资本金充实工作同时进行,以防止未来企业债权人对此提出诉讼。
第四篇:2008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法字[2008]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内外资企业的管理趋于一致,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了该《办法》。现将《办法》废止后有关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今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审批机关收到解散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企业解散的批件,并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增加批准企业解散的信息。企业应在批准解散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依法开始清算。
三、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股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四、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五、《办法》废止前,特别清算已经开始的,特别清算程序可继续进行,清算委员会依法作出的清算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商务部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五日
第五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法字〔2008〕31号 【发布日期】2008-05-0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内外资企业的管理趋于一致,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了该《办法》。现将《办法》废止后有关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今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审批机关收到解散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企业解散的批件,并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增加批准企业解散的信息。企业应在批准解散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依法开始清算。
三、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股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请求解散公司的,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四、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五、《办法》废止前,特别清算已经开始的,特别清算程序可继续进行,清算委员会依法作出的清算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