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
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国知发管字[2003]50号),设立示范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示范园区企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促进专利技术创业和专利质押贷款贴息,对示范园区内的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
第三条
专项资金纳入北京市财政预算,由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监管。
第四条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是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严格管理、科学评估、合理安排、择优资助的使用原则。第二章
支持范围、条件和方式
第六条
专利战略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示范园区企业建设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竞争情报研究、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健全和完善企业专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资助额度根据项目情况核定,分为8万、10万、15万三个等级。
第七条
专利创业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示范园区中小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资助额度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核定,分为8万、10万、15万三个等级。
第八条
专利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补贴示范园区中小企业以发明专利质押方式向银行贷款所需的贷款利息,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面向示范园区中小企业开展发明专利质押贷款业务。
贴息额度一般不高于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50%,每个企业每年贴息不超过20万元。
第九条 申报单位条件:
1、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
2、企业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拥有一定数量的授权发明专利;
其中申报建设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竞争情报研究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应在10件以上,且拥有一定比例的发明专利申请;
申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专利管理体系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应在20件以上,且拥有一定比例的发明专利申请;
3、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健全、制度完善,配有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每年有相应的资金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
4、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第十条
申报项目条件:
(一)项目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实施内容明确,预期目标具体,经费预算合理,便于过程管理与考核;
(二)项目必须由申报单位匹配相应资金,且配套资金占总预算的比例不低于50%;
(三)项目需于申报次年12月31日前执行且完成;
(四)申报专利战略资金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施项目所需的相关经验、组织与管理协调能力;
2.项目实施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3.项目承担单位的专利数据以及相关软件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来源正当合法,有能力承担项目涉及的各项工作;
4.项目承担单位具备从事项目相关工作且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实施项目的技术力量雄厚;
5.项目承担单位具备较好的项目相关经验,具备5个以上同类项目的成功案例;
6.项目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申报专利创业专项资金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应包含一定数量有效授权发明专利;
2、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成熟、具备较好产业化基础,已经开始商用化生产,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
3、项目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规模化生产后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4、项目可以带动社会就业,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六)申报专利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用于质押的专利需权属清晰,法律状态明确;
2.申报项目已获得银行贷款。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受理
第十一条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每年公布当年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明确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和具体要求。
第十二条
园区企业申请专项资金,应按照每年公布的申报指南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并保证申请材料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申报专项资金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仅限于专利战略资金和专利创业资金);
(三)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四)项目承担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证书;
(六)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工作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七)专利处于申请阶段的,提交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已获得授权的,提交专利权登记簿副本;
(八)银行贷款协议书(仅限于专利质押贷款贴息);
(九)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如行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质量认证、环保证明等)。
第(一)、(二)项材料提交原件,其他材料均需提交原件及复印件,且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原件审核后退回。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程序:
(一)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每年7月份受理下一年度的项目申请,企业根据本办法提交项目申报书以及其他材料;
(二)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具体包括:申报材料形式审查、申报主体资格审查、申报项目内容审查等;
(三)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项目进行评审;
(四)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资助项目名单,并对外公示两周时间;
(五)通过公示无异议的项目,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选择并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与申报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协议书》。
第十五条
资金拨付:
(一)专利战略专项资金,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分期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
(二)专利创业专项资金,一次性拨付到项目申报单位。
(三)专利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一次性划入项目申报单位在银行设立的贴息资金专管帐户,由银行予以暂时冻结。
申报单位按照与贷款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如期足额清偿贷款本息的、申报单位享有对专项贴息资金及其孳息的所有权;
申报单位不能如期足额清偿贷款本息,若与贷款银行约定有宽限期,并在宽限期内清偿贷款本息的,申报单位享有专项贴息资金的所有权,贷款银行享有专项贴息资金孳息的所有权;
申报单位未能还本付息的,专项贴息资金充抵贷款利息,贷款银行享有专项贴息资金孳息的所有权。
划拨专项资金后,若贷款利率调整的,贴息额度不作调整。
申报单位提前还本付息的,以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为基数参照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资助。
第十六条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一)项目资金的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资助协议的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二)根据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提出项目执行情况意见;
(三)项目实施期满后,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项目验收报告;
(四)组织项目验收,并委托社会专业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专项资金;对于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二十一条
根据项目验收报告书,以及审计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对项目验收情况提出验收结论。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促进示范园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和积极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工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国知发管字【2003】50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包括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专利创业专项资金、实施专利战略专项资金,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第三条 专项资金坚持严格管理、科学评估、合理安排、择优资助的使用原则,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工作体系以及完善的工作机制,全方位促进示范园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
第四条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示范园区内的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第五条 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申请国外专利资助办法》。第六条 专利创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用于构建示范园区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和社会服务体系;
(二)用于促进示范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技术向企业转移;
(三)用于促进示范园区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技术向企业转移;
(四)资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和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专利产业化项目;资助额度根据项目技术水平、实施规模等情况核定,原则上每项资助不超过50万元。第七条 专利产业化项目申请资助程序:
(一)申请单位提交《专利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并附以下材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证书复印件;
(3)有效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专利三性检索报告;(5)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6)专利实施可行性分析报告;(7)实施专利项目的财务预算;
(8)如实施他人专利的,应提供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实施许可合同副本。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均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二)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三)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公布资助名单。
(四)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与受资助企业签署相关协议。
(五)申请单位开具正式发票领取资助资金。第八条 实施专利战略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用于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包括开展示范园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专利创新检索机制、建立技术标准专利评价体系、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评价体系等等;
(二)帮助示范园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
(三)开展知识产权理念传播活动,在示范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交流与培训活动,全面提升示范园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四)资助示范园区具有一定专利战略研究基础的企业,开展行业领域内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资助额度根据项目情况核定,原则上每项资助不超过10万元。第九条 企业专利战略研究申请资助程序:
(一)申请单位提交《企业专利战略研究申报书》,并附以下材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证书复印件;(3)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实施方案;(4)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财务预算。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均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二)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三)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公布资助名单。
(四)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与受资助企业签署相关协议。
(五)申请单位开具正式发票领取资助资金。第十条 申请专项资金资助的单位须提供真实的资料和凭证,并确保专款专用,在项目实施期内每半年汇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情况,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情况的,将追回资助资金,并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当年资助资金不足时,采取择优资助和先后顺序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资助。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必须公开、公正,接受社会监督。负责专项资金的工作人员,在申请资助项目公告之前负有保密的责任。
第十三条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负责将每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上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为专项资金的监督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联合共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情况说明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评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经过专项研究和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专家和地方的意见,形成本征求意见稿。修订的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一、《办法》修订的背景、目标与思路
(一)修订背景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7个,保税区31个,出口加工区63个等,以技术开发、经济合作等为特色的园区竞相发展。在上述各类园区基础上,我局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2012年,《管理办法》发布施行,园区试点示范工作逐步规范化和体系化。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共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80家,其中,示范园区24家,试点园区56家,包括:高新区48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广州开发区等享受多重园区政策的园区),经开区25家,创意产业园区1家,工业设计园区1家,保税区1家,其他园区4家。
但现行的《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评定、轻管理、重程序、轻实体”的问题,试点示范园区的层级关系不清、管理要求不细,造成一些管理措施和业务要求于“法”无据的局面,比如:仅要求示范园区报送工作总结和计划,对试点园区没有要求;对于示范园区如何复核缺少细化规定等。此外,随着园区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深入,保税区、创意设计等一些新的园区进入试点队伍,但试点示范园区的考核指标较为单一,对这些新类型的园区难以适用,亟需结合园区的类型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与管理考核。
(二)修订目标与思路
修订目标。针对目前园区试点示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已有经验和地方实践,通过修订管理办法,做好园区试点示范工作的顶层设计,提高管理办法的规范性、协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管理优化促工作升级,推动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修订思路。建立园区分层分类的工作格局,按照园区类型,明确试点园区与示范园区建设任务;加大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的保障力度,建立国家局与省局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优化完善考核指标,聚焦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突出运用导向和园区特点;严格园区申报、验收、复核等程序,强化管理约束,建立退出机制,促进试点示范园区工作形成品牌。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按照修订目标与思路,《管理办法》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6章35条,条款增加了14条。章节编排上,将第二至四章试点园区评定、示范园区评定、试点示范园区管理,修改为试点园区评定,试点园区管理、示范园区评定和示范园区管理等四章,尽量克服“重评定、轻管理”的问题;附件内容上,删除原附件1和2关于试点示范园区方案和规划的要求,将对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凝练后写入新办法第十条,保留考核指标作为附件。
总体而言,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分类管理、严格程序和优化指标三个方面。下面逐一对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分类管理
一是第四条将园区分为技术开发类、贸易合作类和创意设计类,并对每类包含的细分园区类型做了列举。之所以分成技术开发、贸易合作和创意设计这三类园区,一方面是从现有试点示范园区归类出发,并综合考虑国家相关部门推动建设的各类园区,这三类园区基本能够涵盖现有和今后可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的园区;另一方面是从知识产权工作嵌入园区发展的不同着力点出发,这三类园区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内涵上具有较大的区分度。三类园区中,高新区、经开区等技术开发类园区是我国园区的主力军,也占了现有试点示范园区的大多数,新增贸易合作和创意设计类园区契合了知识产权深度融入经贸往来和创意产业的新方向。围绕三类园区,第五条、第十三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特色试点任务,体现了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
二是对试点园区和示范园区进行分层,从建设任务、管理措施、政策支持等不同方面体现两者明确的层级关系。总则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向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分为试点、示范两个层级”,作为具体条款的依据。第十三条与第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试点园区、示范园区的主要任务,试点园区更多是打基础、建体系的任务,示范园区主要是聚焦产业、深化改革,着力保护和运用等关键环节,且第二十四条规定示范园区的首要任务是“巩固试点期间所取得各项成果”,体现了试点与示范的工作延续和升级。第十六条规定了省局和国家局对试点园区的扶持措施,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国家局和省局对示范园区的扶持措施,指出“在试点园区享受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明确增加了专利奖、专利导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方面的支持。
(二)严格程序
一是试点园区的申报程序。按照第八至十一条的规定,申报条件更严格,由原来的“建设环境良好、工作条件具备”,改为环境良好、基础扎实、条件具备三方面要求,并设定了量化指标,对试点工作方案也提出了明确导向和具体要求。申报程序更优化,近两年试点园区申报评定工作中,已逐步规范了方案报送和正式申报的行文,做实了试点工作方案论证工作。在吸纳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为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发挥省级知识产权局对试点园区的管理主体责任,提高方案论证工作的效率和可操作性,将试点工作方案论证环节改由省局完成。同时,为便于集中评比,试点园区集中评定改为一年一次,申报受理时间安排在上半年。
二是试点园区的验收程序。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试点园区验收工作均委托省级知识产权局承担。为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程序上,第十七条进一步明确委托省知识产权局进行考核验收,使试点验收权限的授权更有文件依据,并细化了验收时间和报送验收材料的要求。第十八条对不予通过验收的情形进行细化,增加了“试点期间未按要求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的工作两次以上的”情形,有利于国家局的工作部署发挥指挥棒的作用。第十九条对于未通过考核验收的试点园区开展新一周期试点工作,也作出细化规定,明确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方案时限,避免再次申报评定的程序,改为备案制。
三是示范园区的申报程序。参见第二十至二十二条的规定,将原《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四个方面的申报条件整合为“试点成效显著、条件保障到位、建设环境良好”等三个方面,相关表述和指标体现出与试点园区的衔接与提升。申报和推荐程序有所优化,将原《管理办法》规定的省局测评改为园区自评、省局把关,并明确要求进行申报资格审查和申报材料审核,强化省局的推荐责任;将《管理办法》规定的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改为向省知识产权局提出申报,使行文关系更顺畅。
四是示范园区的复核程序。原《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仅规定三年复核一次,对于复核的具体形式和要求,以及未通过复核的后果缺少规定。第二十八和二十九条参照试点验收的规定,按照示范园区工作规划的目标、工作部署等完成情况和考核指标进行复核;不同的是示范园区复核改为依申请启动,给予园区选择权,可以不提出验收申请。此外,第三十条针对未通过复核的示范园区,明确给予1年的整改期。
五是日常管理相关的程序。《管理办法》增加了较多日常管理要求的程序性规定,一方面是工作方案或规划的报送,如第十二条对试点批复后,三个月内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并备案的规定;第十九条、二十三条对新一周期试点和新批示范园区,规定6个月内报送试点工作方案或示范工作规划。另一方面是工作计划、信息统计等报送,如第十五、二十六条,分别对试点园区和示范园区报送时间、逾期未报的后果等做出规定。
(三)优化指标
整体上,按照园区分类和试点任务,将指标分为基础工作指标和特色工作指标,其中,基础工作指标75分,特色工作指标25分。原考核指标分为100分基础指标、20分特色指标和10分加分指标,类型结构相对复杂,部分指标数据获取困难,修订后整合为100分的指标,原加分指标中的中国专利奖纳入基础指标,原特色指标考察的创新举措与突出成效,纳入新的特色工作指标,缩减为10分的分值。
1.基础指标。保留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等5个一级指标,共分22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的总分分别为15、15、18、12、15分,分值比重有所调整,体现了突出运用的导向。知识产权管理部分,对有关指标进行整合,根据工作实际,对工作体系和经费有关的专职人数、经费比例作了小幅下调。知识产权创造部分,将原“向国外申请专利的企业比例”、“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比例”等难以获取的指标删除,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级经开区最新考核要求,增加PCT专利申请的指标,并根据最新工作进展,将考察企业培育情况的指标改为贯标和优势示范企业情况。知识产权运用部分,增加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运营等最新工作内容,删除“专利产品销售额”等难以获取的指标,由于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情况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改为专家审核打分的指标。知识产权保护部分,删除行业保护的内容,将其作为特色工作中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发挥的职能。知识产权服务部分,删除难以统计的从业人员密度指标,结合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工作,增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指标。上述22个指标中,发明专利、PCT申请、专利导航、专利奖等相关的6个指标对于贸易合作类和创意设计类园区缺乏适用性,不予考核,对总分进行折算处理。
2.特色指标。针对技术开发类、贸易合作类和创意设计类等三类园区的工作特点,分别设计了3个特色工作的指标,共15分。技术开发类园区包括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专利协同运用机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内容;贸易合作类园区包括涉外风险预警与纠纷应对、商标品牌战略、国际合作等内容;创意设计类园区包括外观设计、商标品牌、版权保护等内容。
第四篇: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议书(最终版)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区 环保生态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被积累。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这些都预示着中国正在进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新时期。
人们的生产生活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威胁。北京地区的环境质量恶化已初显端倪,有时甚至影响相邻地区、相邻国家的环境质量。人们正逐步的为改善环境质量而努力。
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经历过能源危机之后,已经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概念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区是贯彻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回应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求,规划建设的,以推广、应用环保、节能、资源再利用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为目的的示范性高科技园区,旨在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为北京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根据国家“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结合园区发展需要,拟利用日本政府环境特别贷款,在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循环的环保生态系统。
二、项目概况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西北部,属于中关村发展区的海淀园组团之一,北邻规划中的中关村中医药园,南临温泉镇中心区,西临高里掌村、辛庄村,东临北京百亭公园,处于北京西山(显龙山)的环抱之中。
中关村环抱科技示范园总规划用地359.40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61.91万平方米,括:
综合管理服务区:7.25万平方米 商务区: 6.68万平方米 生活休闲区:11.53万平方米 展示交易中心:9.34万平方米 科普教育中心:4.48万平方米 研发基地:5.34万平方米
孵化中试产业基地:93.88万平方米 仪器仪表园:23.18万平方米 供应设施用地:0.17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用地:0.06万平方米
是一个以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技术为目的的集生产、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示范性高科技园区。
本工程拟以环保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生态系统,应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环保科技,将园区建设成一个低能耗、少排出的生态型绿色园区。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活动的绿色化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环境景观建设
3、环保科技展示中心
项目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垃圾消纳及其再利用,水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成为科技应用的主要范畴。
三、项目建设思想
1、将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建设成为绿色园区。园区的建设和生产、生活活动全部被规范在环保的大前提下。
即使是最小面积的建设活动也需要达到LEED(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标准体系要求。
2、将园区环境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景观环境,结合区内现有的鱼塘洼地建设生态湿地系统,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平共生探索方向。
3、结合园区周边地区,综合利用能源,建设垃圾处理及再利用、污水处理及再利用、雨水收集及利用,地热太阳能等以及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系统。
4、结合园区展示中心建立环保科技教育展示基地。
四、建设绿色园区
建设绿色园区是环保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前提和根本性要求。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绿色”标准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于2000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愤激认证标准体系(LEED)。中国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采用LEED作为2008年绿色奥运场馆的建设标准。
我们要求环保科技示范园区内的建设活动均应达到LEED的SILVER CLASS以上的标准等级。因此从园区的规划建设阶段就开始贯彻绿色建筑标准。(1)规划的可持续性
选择在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地址 对地形的处理减少填方,以节约耕地
利用现况地形建立雨洪收集系统,在区内建设人工湖,有效地蓄积雨水,可渗透的湖底让雨水渗透回土地,使该地区的地下水得到补充。
规划大型管沟,宽4.5米,高2.8米,将所有给排水、中水、冷暖气管道、电力、电缆和光缆敷设在沟内,以便于维修。(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严格控制区内建设活动的节能标准:我国目前只有针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LEED要求建筑物能耗必须符合美国ASHARE推荐的能耗标准,比美国常规的规范还要节能20%。 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内建筑物的能耗: a.尽量利用自然采光
b.利用构造手段改善保温、隔热和通风条件:
——双重承重内墙:在墙体内预设通风管道,在房间内开设通风口,尽量利用自然风对流,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带空气层的外墙构造技术:采用干挂面砖技术装饰外墙,在面层与保温层之间形成空气层,提高保温隔热效果; ——在屋顶设置空气隔热层,利用空气对流改善屋面的热功性质;
——采用LOW-e玻璃或带LOE-e薄膜夹层的门窗以减少能耗。 开发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再利用。
(3)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采用节水洁具;
大型湿地景观系统蓄积雨水; 中水的利用
(4)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使用地方性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当中造成的能源损耗; 使用可再生成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可以使用竹子、麦秸、稻草等绿色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进行建设或者装修; 尽可能少地使用木材,或者使用以可持续管理方式生长的木材。(5)室内环境质量:
园区内严格禁烟,仅设置极个别的具有独立净化通风设施的吸烟室;
园区内以及楼宇内部安装CO2 和有毒气体监测装置;
采用可置换的通风方式,夏季从房间低处送入新风,冬天从房间高处送入新风。
五、优美的湿地景观是全区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
1、湿地水体是利用现况鱼塘开掘而成的人工湖,湖底是可渗漏的,局部用天然石材铺砌时也在石材之间留有间隙,保证地表水渗入地下的同时为水生植物、动物提供生长空间。该地区的地下水位
2、湿地植物采用多样化配置,形成合理的生物种群,粗放管理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净化了水质。
3、区内其他部位的绿化也采用多样化配置,采用滴灌技术以节约用水。
4、5、六、建设具有展示、教育作用的展示中心,与娱乐性相结合,寓教于乐,让人们切身体会到环保科技的应用。
1、建设50*25米标准游泳池,冬季用作温水泳池,夏季作为溜冰区内的硬质地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设,包括机动车道和停车场。人工湖补水和绿地浇灌均利用中水。
场,其能源采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地热以及沼气和其他可再生的能源。
2、建设热带植物园,占地5000平方米;
世界上总共有近30万种植物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北京地处温带,大量有用和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植物]在北京地区无法越冬,热带植物园的建立,可以保存大量身处北京的人们较少机会接触的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种植资源,对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普及植物学知识,陶冶游览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操。
建设原则
热带植物园的设置应符合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技术要求,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
保持其气温,地温,水温的能源来源于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地热以及沼气和其他可再生的能源。
园内主要建筑应包括配套温室,变配电室,结构考虑全钢-玻璃,温室区包括热带雨林景观,沙漠植物景观,花园景观,特殊植物景观等。
3、建设5000平方米的科技展示中心,用于展示环保科技。
第五篇:中关村成立研究院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中关村成立研究院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更新时间:2013-3-28 9:51:01 点击率:423 来源:统力知识产权
3月23日,中关村华信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学术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开幕。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学者共同发起设立的民间组织。研究院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等担任荣誉顾问并发表致辞。
江平说,我国知识产权中的发明专利登记数量飞速增加,人均专利拥有量已经赶超美国。然而,我国尚缺乏有影响力的发明专利。中关村拥有天然的地利优势,在此建立研究院对于保护中国知识产权创新与应用将会具有重要意义。
张勤认为,知识产权本身的概念、内涵如何界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但是毫无争议的是,知识产权保护是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其中不仅包括如何依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更涉及如何依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向经济效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