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对策(报发改委调研)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对策
自2009年1月开始,我市生猪出场价格和猪肉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以后,猪肉需求急剧减少,自4月5日起,猪粮比开始跌入6.5:1的蓝色预警区域,5月份开始生猪养殖陷入亏损。为了解我市生猪养殖的最新情况,我局先后在4月份和6月份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猪出场价格跌至两年来最低点,养殖户出现亏损 2009年5月份,金华市区生猪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成本为1013.3元/头,较 2009年2月为1108.3元,减少95元/头;生猪净利润,2009年5月为-62.29元/头,较2009年2月174.68元/头,净利润减少236.97元/头,利润减少率为135.7%。据此,作出如下判断:
(一)生猪养殖利润出现暴跌,养殖户已出现亏损。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每头生猪养殖成本降低95元,减低幅度为8.6%,但5月份由于生猪出场价跌至9.51元/公斤,为两年来最低点,规模养殖户的利润由原来4月份的45.72元/头变为亏损62.29元/头,利润下降135.7%,利润下降的幅度远大于成本降低的幅度。
(二)猪粮比已跌入蓝色预警区域,并有可能在黄色预警区域附近持续震荡。自2009年4月5日开始,猪粮比价跌入6.45:1后,一直处于持续下跌通道中,始终处于蓝色预警区域,并极有可能跌入黄色预警区域,形势比较严峻。
(三)生猪出场价的跌幅大于猪肉零售价的跌幅,生猪出场价下跌部分增加的利润被中间商瓜分。5月份生猪出场价格跌幅为25.9%,猪肉零售价格跌幅为13.4%,生猪出场价格下跌没有完全通过零售市场传导出去,所增流通利润被中间商瓜分。
二、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主要原因
“两增加、两减少、一过剩、一误导”是引起生猪供求关系失衡,价格持续过度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生猪货源充足,调入量增加。金华市虽是农业大市,但主要产业集中在奶牛、花卉、苗木、水果等行业,在生猪养殖方面,优势并不明显,金华市区消费的猪肉大部分依赖于从外面调运进来。从价格因素看,2009年以来,我市的生猪出场收购价格和猪肉销售价格均高于本省杭州、衢州、嘉兴等地,与宁波市大体相当,也高于邻省的江西、安徽等省份,因此,衢州等相邻地市、河南、江西等相邻省份的外地猪,大量进入我市,直接冲击我市生猪及猪肉市场。金华猪肉市场上河南猪的比重较大。
(二)各种资金入市,出栏数增加。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2008年1月份,生猪出场价格最高时达到了950元/50公斤。当时的高肉价、高利润和国家对生猪补贴等利好政策因素的刺激,不仅使原先的猪场养猪规模扩大了,也促使许多房地产商、个私企业主等行业外资金大量涉足养猪业,一哄而上的养猪产业,导致各地生猪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猪的生长期在4-5个月左右,到2009年上半年,这批养殖户的又一轮生猪开始出栏。加上进入阳春三月后,生猪胃口好、长得快,散养户也迎来生猪出栏的高峰期,引起生猪出栏数大量增加,严重的供求失衡,导致了价格的过度下跌。
(三)消费淡季来临,需求量减少。春节前是猪肉的消费旺季,而每年春节后的3-10月都是猪肉消费的淡季,加上春节前市民购买了大量猪肉制作了腌腊制品,对新鲜猪肉的消费需求不多,市民餐桌消 费习惯开始转向鸡鸭、海鲜、春笋等时令蔬菜,进入夏季后,喜食清淡的习惯更引起对猪肉消费需求量锐减,这也是导致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机影响,需求量减少。2009年是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年,目前金融危机并未见底。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市不少企业开工不足,用工人数骤减,带来的影响一是在金华外来人口少了,吃猪肉的人少了,猪肉需求量减少了;二是部分居民收入减少,压缩开支,吃猪肉的顿数少了、斤数少了。另外,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端市场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餐饮业猪肉消费有一定减少,从而影响了猪肉市场的需求量。
(五)能繁母猪增加,产能过剩。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领导介绍,2008年各地能繁母猪增加较多,产能明显过剩。据国家监测,2008年5月份开始,20个主产省能繁母猪存栏数连续11个月同比增幅超过18%。全国生猪存栏调控目标为4.1亿头,能繁母猪4000万头,3月底止,全国生猪存栏达到4.49亿头,能繁母猪4942万头,比正常水平分别高出9.5%和20.5%。金华市生猪存栏数调控目标是130万头,能繁母猪13万头,2008年12月底,金华市生猪存栏达到147.7万头,能繁母猪16.53万头,比正常水平高出13.61%和27.15%。生猪产能的明显过剩,必将带来生猪供应的明显过剩,猪肉价格深幅下跌是必然之果。
(六)流感疫情蔓延,“猪流感”误导。4月份在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5月份在全球蔓延,我国许多省份也相继发现病例。由于该流感病毒,最初被命名为“猪流感”,并与前几年“禽流感”相提并论,使社会公众误认为该病毒就是存在于猪身上的,让人感到 猪肉不安全了不能吃了,使广大市民对猪肉产生了恐慌,抵制猪肉消费,引起5月中旬猪肉需求量急剧减少,价格骤跌。
三、下步生猪出场价格走势及生猪养殖走向的判断预测 生猪出场价格走势的判断预测:6至7月份生猪出场价格可能会见底,在政府启动响应机制实施价格干预后,猪价可能出现全线上扬,然后冲高回落,8至9月份继续在低价位震荡徘徊,9月底10月初开始价格逐渐上升。理由:一是从08年3月份开始,生猪出场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的通道,从每50公斤900元一路回落,5月26日跌至最低点460元/公斤,经过一年多、特别是今年二月份以来的市场盘整,供求平衡将重新建立;二是今年5月份省物价局等六个厅局出台了《浙江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实施细则(暂行)》,政府的调控职能将开始发挥作用;三是5月份引起猪肉需求急剧减少的“猪流感”因为被正名为“甲型H1N1流感”,市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开始上升,截止6月9日,生猪出场价格已出现了难得的连续三周上涨的情况;四是按照4至5个月的生猪养殖周期测算,生猪产能过剩的格局在9月份将得到缓解,生猪高存栏的积滞将被消化。
生猪养殖走向的判断预测: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过度下跌,养猪净利润空间持续被挤,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进一步受挫。特别是5月份生猪价格在深幅下跌的背景下,生猪饲养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却有所上涨,养殖户出现两头被挤的情况,养猪亏本引起了养殖户要不要继续养猪、要养多少猪等恐慌,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加强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为避免亏损,几个月前一些散养户和养殖场已经减少了养殖数量,少数散养户因亏损甚至停止了养殖生猪,目前金华市生猪存栏数为136.6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数为15.72万头,季环比分别减少7.49%和4.90%。供应量的减少将引起价格有所回升,并可能在6至7 月份触底后,到9月底10初出现反弹。按照生猪养殖3年赚2年亏、5年一波段的波动规律,今年底到明年初可能迎来生猪养殖的又一轮高峰。部分规模养殖户的反映,在前几个月的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他们遭受了不少损失,部分散养户亏损严重。但现在大部分养殖户对下步生猪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不出现大的疫情等突发事件,生猪养殖将开始走出亏损局面。
四、对策建议
(一)细化调控预案,调整补贴政策。5月份省物价局等六个厅局联合下发了《浙江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对预警目标、调控目标、响应机制、配套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调控预案的规定,进一步细化预案,进一步细化措施,进一步细化目标,认认真真地履行好生猪调控的具体职责。在补贴政策上,要对补贴时机和补贴对象进行调整,补贴时机重点放在生猪低价时,补贴对象重点放在大规模良种猪上。在猪肉高价时,主要通过“市场之手”进行调节,政府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不应过多地投入财政补贴,而在猪价低迷,生猪存栏数、能繁母猪数低于调控目标时,政府则应加大将补贴等扶持力度,确保生能产能的稳定。
(二)强化事前预防,确保供求平衡。“猪贵伤市”、“猪贱伤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是一把双刃剑。猪肉低价从消费者角度短期看是件好事,但从养殖户角度看并不是好事,而且长期以后对消费者也不见得是好事。生猪的低价格很快会打击养殖积极性,供应量的骤减,随之而来的猪肉少、猪肉贵,出现新一轮猪肉暴涨。因此,要引导养殖户正确对待今年价格持续走低、深幅下跌等情况,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分析价格走势,提高防跌抗涨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信 息引导和调控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将很可能引发新的生产波动。要切切实实地落实生猪养殖补贴、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在必要情况下,要会同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加大补贴力度及疫病防治专项资金投入,严防宰杀母猪的情况在大范围出现,确保生猪存栏数、能繁母猪数达到一个合理的调控目标,确保猪肉市场的供求平衡。
(三)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规模养殖。一是要促进养猪行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当前生猪深幅下跌,行业亏损、优胜劣汰的“倒逼”机制,引导养殖户多养“两头乌”等瘦肉型土猪,引导养殖户淘汰落后的能繁母猪,改善生猪品种;引导养殖户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进步,争取转“危”为“机”。调查中发现,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因为品种好,其生猪出场价每百斤要贵50元左右,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其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产品还供不应求。二是要增加对养殖户的资金信贷、政策支撑、技术服务工作力度,形成以农户的散养、小型养殖场为基础,大、中型养殖场为主导的生猪生产结构。三是要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路子。美国的生猪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猪的养殖业、屠宰加工业相继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和纵向整合的方式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我们要借鉴吸收世界先进养殖经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化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监测监控。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多渠道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供求信息,尽可能为养殖户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而又急需资金的生猪养殖户,要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对因遭受疫情等突发事 件导致拖欠贷款、资金紧张的养殖户,可通过贷款展期和适当追加贷款投入解决燃眉之急,对抵押物较少的养殖户,可考虑活猪抵押贷款。要引导养猪户根据猪粮比价,算好养猪的盈亏账,进而调整生产规模。物价等部门必须全时段监测、全方位监控,既不被社会上不实的假象和流言所迷惑,又要增强捕捉价格变化的敏锐性、及时性,充分掌握价格变动的第一手资料,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五)加强疫病防控,确保生猪健康。一个“三聚氰胺”毁掉了一个奶业巨头,一场疫病也可以让一家苦心经营多年的大规模养殖场毁于一旦。“平安就是效益”,广大生猪养殖户,最怕的是生猪染上疫病。近年来,口蹄疫、蓝耳病等疾病不时暴发,对养殖户来说是毁灭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做好生猪、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并可摸索适当增加生猪保险险种,通过保险机制,防范和化解疫病等突发事件的风险。目前金华市区的生猪保险费是每头9元(政府和养殖户各承担4.5元),能繁母猪的保险费用是每头12元(政府补贴8元,养殖户自己承担4元),从目前掌握情况看,除少数规模养殖户外,缺乏风险意识,绝大多数生猪没有参加保险。因此,要引导养殖户主动地、自愿地参加生猪和母猪的保险,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确保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能足额按时到位。另一方面,畜牧兽医局、农业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疫病的监测和防治,从种猪、仔猪、饲料、药品、宰杀等环节,全过程跟踪,全过程掌控,严防疫病及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发生。
(六)建立合作机制,瞄准无缝衔接。鼓励发展生猪订单生产,政府对采取订单方式采购的加工企业实行必要的扶持政策;鼓励主销区和主产区签订长期、稳定的生猪购销协议;鼓励主销区在主产区建立养殖基地;鼓励养殖户(场)和肉制品加工企业之间建立产销合作 机制;鼓励养殖户(场)和屠宰加工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
(七)运用储备制度,平抑大幅涨落。在猪粮比价及持续时间等都符合启动响应机制的情况下,要通过猪肉政府储备、贴息商业储备等形式,调整供求关系,充分发挥猪肉储备“蓄水池”的作用,保证生产者的基本利润。在市场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过快时,及时将储备肉投放市场,调整供求关系,平抑价格大起大落。在价格高企时,政府还可以在市场开设猪肉直销平价店铺,减少中节环节,引导猪肉低价。
(八)摸索期货模式,破解风险难题。2008年开始,大连商品交易所逐步实施了生猪期货交易方案。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生猪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使养殖户回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可以从种猪培育、猪仔繁育、饲养加工、出栏销售等各个环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调整。我们要积极借鉴吸收生猪期货交易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生猪期货养殖模式,规避和破解生猪生产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
二00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二篇:广安市生猪价格调研报告
广安市生猪价格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并及时反映畜牧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期我们针对全市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情况抽取了市内3个生猪养殖基地、3个农贸市场和5个大中型养鸡场进行了专题抽样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价格上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上涨,5、6、7月份涨幅愈加明显。据畜牧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猪后腿肉5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2元/公斤、22.5元/公斤、23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38%、2.27%、2.22%;6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3.6/公斤、24.2/公斤、26.5/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61%、2.53%、9.50%;7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7.2 /公斤、28.5/公斤、29.5/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64 %、4.78 %、10.45 %,创今年以来的新高。
二、涨价原因剖析
受猪市供不应求、饲养成本抬高、融资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生猪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但略有波动、生猪价格呈上涨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市场供不应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投入养殖的农民减少;同时,2010年生猪养殖户普遍赔钱,严重挫伤了养猪积极性,使散养农户下降,严重地方散户养殖减少达30%,直接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和
出栏量颇受影响,以广安区为例,7月底该区共有存栏生猪89.81万头,同比变动-8.2%;1—7月,该区出栏生猪75.87万头,同比变动-4.85%,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从陕西、贵州、重庆等地调入生猪的情况,供给不足使得猪肉市场的价格自然上涨。加之,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以股市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人们的财产性收入水平和购买欲大大提升,城乡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造成了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猪肉价格自然走高。
二是饲养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的上涨带动了生猪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9.29%左右,其中,育肥猪配合饲料5、6、7月份价格分别为3.02元/公斤、3.08元/公斤、3.1元/公斤,环比上涨1.12%、1.98%、0.64 %;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5、6、7月份价格分别为2.24元/公斤、2.26元/公斤、2.3元/公斤,环比上涨8.11%、0.9%、1.7%,使得每头猪增加成本80 元左右。此外,仔猪价格、劳动力、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拿人工工资和防疫用药成本为例,养殖场工人工资由去年的1.2万元/年增加到今年的1.6万元/年,防疫用药成本使每头猪成本增加近20元。
三是融资成本的增加提高了猪肉价格。今年以来,为应对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严峻宏观形势,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
18.50%上升到21%、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5.00%上升到17.50%,这使得银行信贷规模大幅缩减,养殖业主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息相对于银行贷款要高,以小额贷款为例(利率一般为央行基准利率的0.9-4倍,一般为2倍以上),按今年调整后的1年期年息5.56%计算,1个养殖业主贷款100万元贷款融资成本支出要比在银行贷款平均增加5.56万元,占融资额的5.56%,养殖户融资成本的提高使生猪价格不断激增。
四是替代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了生猪价格的持续走高。业内人士认为,活鸡和鸡蛋作为猪肉替代品的作用明显,但由于气候与疫情的影响,鸡只正常出栏受到限制,市场鸡源不足,市内5个大中型养鸡场今年2季度活鸡的存栏量、出栏量和平均价格分别为11.04万只、3.9426万只、12.53元/公斤,同比变动-2%、13%、0% ,环比变动-0.6%、1.1%、1.2%;同时,这5个鸡场2季度鸡蛋产出仅为15.08万公斤,同比变动-0.7%,环比变动-5.23%,市场蛋量紧缩促使鸡蛋价格稳中见涨,替代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
预计整个三季度,全市生猪及其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养殖仍将获得较好收益;同时,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结束和中秋、国庆的到来,畜禽产品市场价格还将可能出现小幅上涨。
三、稳定价格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维持秩序。协助和督促生猪规模饲养企
业加强对生猪的饲养和管理,切实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管理,强化检疫检验,杜绝病死猪肉、注水肉上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个别屠商借机哄抬物价行为,确保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是政策扶持,转变模式。加大对商品猪重点养殖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饲养母猪的养殖场和专业户可采取政府贴息、降低贷款门槛等多种优惠政策帮扶,通过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惠民作用,加快促进畜牧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培训技术,提升素质。强化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切实增强生猪疫病防控知识并提升防治技能,通过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农民增收本领。
四是灵通调度,均衡供需。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通过发布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正确引导农民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市场形势并调整相应的对策。完善地方生猪市场有效供给分级储备制度,满足畜禽产品集散、交易、质检、仓储等需求,加快调配和整合猪源的速度,缓解生猪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同时,建议尽快制定对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策;并尽快启动生猪活体储备平抑市场。
五是追踪需求,积极放贷。督促银行业机构通过调研摸
底准确掌握生猪生产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信贷需求,重点扶持养殖企业、养殖业专业大户、“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等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降低生猪生产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多方努力将生猪生产信贷引入一个良性循环、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六是发展替代,平抑价格。短期来讲,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组织生猪货源,避免出现市场异常波动,维持生猪产销稳定发展。长期来说,在贷款规模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积极支持企业扩大鸡、鸭、鱼、牛、羊等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增加猪肉消费替代品的市场供应量,缓解生猪供需矛盾,平抑生猪市场价格。(广安区政府办 彭晓雨)
第三篇:关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价格不宜再涨的报告(报省发改委
关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价格不宜再涨的报告(报省发改委)
很长时期以来,我省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和工业用电价格标准不一,商业电价是非普工业、大工业电价的1.9倍、1.8倍。一个大型商场用电达数千万度,每年比同样规模的工业企业要多交数百万元,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对此问题,企业反映十分强烈。2006年7月份电价改革,我省实行峰、平、谷分段电价,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要求,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不可避免地要在峰段和平段,不可能实行三班倒,躲开峰段和平段而到谷段(晚上)用电营业,因此导致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用电价比原来不合理电价更高了。以沧州华北商厦(中型企业)为例,2006年7月份开始实行峰谷分段计算电费,至2007年3月共支出电费2626086.63元,较调整前同期上升10.2%。
目前商贸流通服务业经营十分困难,已成微利行业(好的企业利润1%左右),电费在商贸流通服务业费用中约占百分之30左右的比重,40%的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因高额电费而亏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扩大内需,繁荣市场经济,减轻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的负担已经迫不及待。希望发改委协调,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我省商贸流通行业用电,实行合理用电价格,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2007年一月四日给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商业用电价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商业用电与其他行业用电比价关系不尽合理”,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商业用电价格政策的初步意见”:“今后一段时间,我委拟采取以下措施疏导商业电价较高的矛盾:(1)对当前工商用电比价突出不合理的地区,按照保护合理比价关系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2)今后调整电价时,注意合理安排工商用电比价,如采取工业
用电价格适当多提,偏高的商业电价区别情况少提或不提,商业用电降价不利于节约;(3)要求商业电价较高的地区暂缓对商业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办法。”据此,我们对商贸流通行业用电提出以下意见:
一、我省商贸流通服务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办法;
二、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价格不宜再涨;
三、对用电容量达315千伏安的商贸流通服务企业比照大工业用电收费。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日
附表一:
石家庄北国商城电费开支情况
附表二:
沧州华北商厦电费情况表
2006年7月开始实行峰谷电价至2007年3月电费共计2626086.63元,比未实行峰谷电价的同期电费2383164.53元增长242922.1元,增长率为10.2%。
说明:
商业电价不合理由来已久,省商会、各企业多次向省政府、政府部门反映,要求工商企业同网同价,可结果是2005年6月份物价局出台了峰、平、谷段电价收费价格,商业长期不合理的电费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还提高了10%点多,商业电价已经到了企业不可承受的地步,我省52个规模较大的商贸流通企业的领导2007年3月28日联名上书省长,呼吁暂缓实行峰谷分时段电价办法,要求实行工商同网同价或实行平段电费价格。
为了反映企业诉求,省商业联合会通过调研后,于2007年4月20日向省政府、省发改委分别报送了《关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价格不合理的报告》,呼吁我省执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2007年1月4日对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商业用电价格有关问题的复函》中的意见,对商贸流通服务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办法,提出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实行平段电价或工商同网同价的要求,并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用电价格不宜再涨。
52个企业的报告引起了省长们的高度重视,付双建副省长4月1日批示:“请江水厅长阅。商业企业电价问题,我已多次听到反映,可否请安排专人
进行调研,提出解决办法来。”省商务厅通过调研写出报告报省政府后,付双建副省长5月8日批示:“报志方常务副省长阅示,商业电价问题由来已久,没有能够有效解决,有其复杂原因,随着我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确需加以解决,建议请省发改委牵头,商务厅、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参加,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解决意见报省政府同意后执行。”付志方常务副省长5月9号批示:“请按双建同志批示认真研究。”
根据二位省长的重要批示,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商务厅、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省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5月24日上午组织北人集团、河北物流产业集团,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河北保龙仓、石家庄市天元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新燕春集团等9个企业在燕春饭店会议室征求了对电价不合理的意见和要求,由于几个部门认识不一致,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向省政府报告,所以各部门分别向省政府打了报告。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的报告同意按峰平谷段的平段电价,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的报告同意按实行峰谷时段电价前的电价。
8月23日、11月21日常务副省长付志方、副省长付双建分2次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电价进行协调,确定了29家大型商贸流通零售企业电价执行平段电价,省物价局12月25日下发了冀价管字[2007]102号文件《河北省物价局关于对部分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暂缓执行峰谷电价的通知》明确了29家企业按一般工业及其它类现行平段目录电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