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强台风“桑美”灾后的思考 - 苍南水利
超强台风“桑美”留给我们的警示
董大治
(浙江省苍南县防汛办 325800)
一、汛情特点
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于8月10日下午17时25分在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登陆,其汛情特点是:
1.风力大、气压低、持续时间长。登陆时风力17级,苍南霞关站实测最大风速68米/秒,中心气压915百帕,登陆时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二项指标均为建国以来最强,持续12级以上大风在苍南境内肆虐7个多小时。
2.雨量大、雨强高、强降雨集中。10日12—21时10小时内,过程平均雨量385毫米,最大昌禅站达606毫米,鹤顶山站最大一小时雨强266毫米,雨强达三百年一遇标准。
3.洪(潮)水位高、洪峰流量大。各河网水位均超警戒水位,有的超保证水位;各水库水位均超汛控水位,绝大多数溢洪道过水。桥墩水库水位从44.95米上涨到58.53米,超过正常溢洪道1.56米,是水库蓄水18年以来的最高水位;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2450立方米/秒,接近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横阳支江最高水位9.06米,比2005年5号台风“海棠”时的8.71米还高出0.35米。沿海潮位达6.05米,超警戒潮水位0.45米。
二、灾情简介
苍南县遭受建国以来未遇的特大狂风暴雨洪水袭击,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全县因灾死亡153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91.24亿元。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100多万群众财产受损,50多万群众受洪水围困。苍南县江南、马站、藻溪三大平原全部受淹,积水最深处超过3米。电力、交通、通讯、供水几乎全面中断,大部分工矿企业停产,商业网点基本停业。超大风力和超强雨量使大量民房倒塌、风暴潮三碰头使海上大量渔船沉没,并由此引发重大人员伤亡。
三、几点警示
在防御超强台风“桑美”中,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做了大量的防御工作,但还是造成惨重的损失。由于台风强度大、破坏性强、民房质量差、抗风能力弱等不可抗拒因素和客观原因,加上我们防御超强台风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回顾超强台风“桑美”造成的灾情,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警示。
1.要制定人员转移法规与相关标准。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防汛工作已由原来的“抗台”转变为“防台”与“避台”。面对频频来袭的自然灾害,人们惹不起躲得起。在台风来临之前,将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是确保“不死人、少伤人”的成功经验。防御台风,最关键、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是转移。但人员转移必须最大程度动员人民群众支持与配合,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实施。政府应对台风的主动措施就是大范围撤离转移,但撤离转移的时间频数与空间尺度存在盲目和模糊,不免会有“劳民伤财”的抱怨与“狼来了”的疲倦。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和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安全转移工作。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相关标准的缺失和法规制度的障碍;在转移监管上,缺乏法治手段和有效措施。这在无形中抵消了政府为防灾减灾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要大力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对台风来临前转移的法律依据、转移标准、转移路径、安臵地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应把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对政府在台风登陆的紧急状态下享有的权力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如制定发布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与处罚的决定、命令权,强制疏散、强制隔离的权力等。
2.要量化台风灾难等级评估。对超强台风进行全面评估,研究风暴潮增水与天文大潮叠加产生的高潮位对海塘及影响区域的危害;超强台风对沿海民房、厂房和港口、电力、通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危害。应该有明确的强风、暴雨、大潮灾难等级评估与应急预案,在安全转移时间、范围、梯次等问题上做到分类定性和分级定量。要明白清晰地告诉老百姓,在怎样的灾害等级下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应该把所有可能的危害情形告诉老百姓,让他们了解台风灾害等级评估内涵。对超强台风认识如何?老百姓可以不知道,但领导和专家必须胸有成竹。政府机关、武警部队、抢险应急小分队、特别是医疗单位应该处于最高戒备状态,要紧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去。沿海地区要按台风灾难等级评估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的防台预案,提高防御超强台风的能力。
3.要建造台风避灾场所。根据台风灾害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台风避灾场所的规划、选点和建设。城镇、乡村要建造(鉴定)一批村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学校、祠堂、教堂等质量较好的公共设施作为公众避灾场所,由县级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要组织制定避灾场所的管理办法,加强避灾场所的安全管理,使遭受台风危胁的人员可以最大范围、最及时地实施就近、迅速、安全、有序转移避灾。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东风,依法制定、科学规划,在沿海每个村庄至少建造一处高质量的台风避灾场所。这些避灾场所可一房双用,平时作为村办公楼、党员活动室或村老人活动中心,台风来临时用来转移避险。有些村居将要修建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和学校等公共建筑,可以出台有关政策,规定这些公共建筑必须承担台风避难所的功能,设计和建造方面要严格把关,配备一定的防灾抗灾物资设备,政府给与补贴。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员安全转移全面落到实处。
4.要加强民房建设规划和质量监管。超强台风“桑美”造成苍南县大量民房倒塌,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其重要原因就是民房缺乏科学规划、没有设计、没有监理、质量偏低、抗风力差。要加强民房建设选址规划,规划和布局应当避开迎风口、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易被洪水淹没的地带。要尽快编制民房质量技术规范,对民房建设结构、质量标准、选材用料等提出抗风要求,确保民房抗风能力。要加强民房建设的质量监管,从规划、设计、施工和选材等各方面实行监管,要加强基层的监督力量,完善有关监督管理制度。要认真总结防御这次超强台风的经验教训,及时做好危房安全鉴定,及时拆除危房和违章建筑。建在风口、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和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低标准民房要坚持予以拆除,按政策给予异地迁移建设。重建、新建屋房要符合质量技术规范要求,把高等级抗风建筑设计方案免费提供给村民,建造过程中给与监理方面的支持,严格组织验收,达到抗灾要求的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助。
5.要落实船只回港避风措施。按照防御超强台风的要求,规划建设好码头、渔港、避风港、海(水)上救助等设施,确保船只与人员安全。防汛、海事、港航、海洋渔业等部门要落实台风警报发布后船只限时回港避风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防止避风港内船只相互碰撞和船只撞击堤岸等危害发生;落实回港避风船上人员上岸避险的规定;研究台风登陆点附近码头、渔港、避风港、海(水)上救助等设施及停泊船只的保安措施。
6.要建立台风灾害预警系统。台风灾害虽然不可抗拒,但是可以预见的,可以发布预警信号,通过转移避免近距离接触。伤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没有转移到安全地方或因转移到不安全的地方所致。加强和重视台风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是做好防台工作的首要条件。对台风的发生、发展、演变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分析、预警、预报,特别是台风移动方向、登陆时间、登陆地点及风力、雨量、水(潮)位等预警、预报是重点和难点。气象预报准确率直接关系到防汛调度和抢险救灾的成败。及时、准确的风情、雨情、水(潮)情预报、测报,为抗台抢险科学决策、正确指挥提供重要依据。台风灾害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经济效益可以统计,但挽救人民生命,其价值是不可衡量的。我们要逐步建立起水文气象信息采集、监测、传输、接收、处理和联网共享的台风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实现从传统防台到科技防台的转变,真正达到“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7.要加强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教育。灾害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知识的缺失。有些人对将要降临的危险浑然不知,有些人对政府实施的紧急转移臵之不理。由于人们防灾避险意识淡薄,每次人员安全转移工作都要苦口婆心去做,对有些不愿离家避险的群众还须强制执行。群众防灾避险意识谈薄、自我救助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着政府为防台抗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大主观原因。加强全民防灾避险意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和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责任制,并组织检查考核,保证防灾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8.要建立抢险救灾突击队。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苍南县有数十万群众被洪水围困,无数灾民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岌岌可危,房塌人亡之险在即。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全县告急,求救电话不断,灾情万分危急,而苍南县当时只有两艘冲锋舟,更缺乏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县领导只能向上级紧急求援。温州市军分区、武警部队都是在台风登陆、发生灾难后从营地赶到苍南的,超强台风正在肆虐,应急分队赶到灾区难度有多大、时间要多久?这段时间恰恰是抢救的最佳时机,很可能就被耽误了!要成功实施抢险救灾,必须建立起一支快速反应的突击队,配上一流的抢险救灾应急器械装备,按照轻便、快速、可靠的要求,早日建立起一支有专用设备、有专用技术、有综合作业能力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必须强调,政府应该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及早把应急分队、医疗分队和冲锋舟、备用发电机组、通讯设备、药品等提前布臵到预计登陆地,以便及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9.要大力倡导防台保险。防台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防台保险虽然不能减少台风造成的具体损失,但可以改变台风灾害损失的负担方式,使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保险公司和社会共同承担,这是抗灾自救的有效途径。超强台风“桑美”给苍南县造成惨重灾情,由于绝大多数居民没有参加保险,惨重的损失就得不到赔偿,这给灾后重建和灾民生活带来困难。我们在抓防灾减灾同时,要倡导防台保险,要利用这次超强台风造成房屋倒塌、渔船沉没、人员伤亡、财产受损等问题,开展防台保险宣传活动。各级政府要改革救灾机制,鼓励和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防台保险。保险机构要扩大险种,深入基层做好群众投保工作,以增强群众抗灾自救能力。
第二篇:桑美台风灾害报告
桑美台风灾害报告
报告人:余加韦、王思会、张中选、吴蕾、王梅、王领领、杨露、杨喜、王国江、王启华
目录
一、灾害概况(王国江、王启华)
二、受灾程度(余加韦、王思会)
三、灾害形成原因(王梅、王领领)
四、防灾减灾建议(张中选、吴蕾)
1、台风来临前的防灾措施
2、台风来临时的防灾措施
3、台风来临后的防灾措施
五、灾害的地理分布(杨露、杨喜)
桑美台风灾害报告
一、灾害概况(王国江、王启华)
1、持续日期:2006年8月5日—2006年8月11日
2、最大强度:超强台风(中国气象局)
3、登陆强度:超强台风(中国气象局)
4、登陆地点: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至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一带
5、主要影响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冲绳
6、经济损失:194.42亿元人民币
7、确认死亡人数:483。
二、受灾程度(余加韦、王思会)
1、台湾
因桑美快速移动,预测带来的风雨威胁时间不长,而且云团紧密且集中在暴风圈内,只有掠过圈内的台湾北端8月10日早上有较大强风阵雨而已。航空方面影响不大,并未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
2、浙江
桑美登陆温州市苍南县,为该县带来重大破坏,18日晚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统计死亡193人,失踪11人。18个县(市、区)的325个镇受灾254.9万人,倒塌房屋3万9千间,经济损失127.37亿元。
苍南县平均雨量超过300毫米,千多间屋倒塌,四成乡镇(大部分为沿海城镇与苍南、泰顺等登陆地区)电话通讯中断,影响地区并出现大面积停电,30万亩稻田淹浸。其中金乡镇河尾洋村一幢钢筋混凝土两层房10日下午5点左右塌下,屋内47名村民41名死亡。
陆路交通方面,56条公路因水淹、塌方、结构损坏和局部路基冲毁而一度中断,集中在温州及丽水地区。
3、上海
受台风与天文大潮结合影响,市防汛资讯中心在8月10日上午10时半历史首次发布本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蓝色预警信号。黄浦江沿线8月11日再出现较高潮位,上游米市渡潮位超过3.5米的警戒线0.17米;由于沿江单位提前关闭挡潮闸门,上海没有发生潮水倒灌。此大潮汛将持续至13日,但期间气候与民生影响甚少。
4、江西
10日10时开始24小时统计,省内有6个县市出现7至8级大风,上饶、鹰潭、抚州三市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金溪、资溪出现大暴雨。同时间雨量以抚州市金溪县何源140.2毫米最大,全省有15个站点6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
8月11日统计全省各水运港口(上饶、南昌、九江等湖滨市县)共停运航班482艘次,回港避风船只4423艘;转移人口3万余人。
南昌进贤县因灾2人死亡1人伤。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抚川市临川区、金溪县、资溪县等5县与南昌市遭受了严重洪灾。临川区11日9至13时雨量达200毫米,南昌县广福镇6小时高达218毫米,为数十年未遇暴雨。抚川市几乎所有陆地被水淹没,周边200万亩中晚稻都被淹,金溪几乎所有水库渠道被冲毁。
8月11日不完全统计,全省抚州、宜春、南昌、上饶等4市18个县(市)16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8万人,倒塌房屋566间,农作物受灾70万亩,绝收57000亩,直接经济总损失3.48亿元。
5、福建
福建省于8月8日下午发布沿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8月10日清晨5时改发橙色信号并在同日上午10时20分发布红色信号;截至8月10日12时,全省海上3万6千多艘船只已回港避风,全省安全转移人员62万人。
据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3日18时统计,省内14个县市、164个乡镇受灾,死亡233人,失踪144人,受灾人口145.52万人,倒塌房屋3.27万间,农作物受灾6.88万公顷,成灾4.423万公顷,直接经济总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7.86亿元。
福鼎市17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人口43.5万,转移15万人口;有1万多间民房被摧毁,另8万多间民房部分受损,全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全市损失31亿元;全市2600多艘渔船沉没600多艘。
6、日本
冲绳县在8月9日早上在热带风暴“宝霞”过后再次发出大浪警报,警报扩展至本岛、久米等大部分冲绳岛屿与鹿儿岛县奄美南部,并预计带来100毫米雨量。当天早上那霸机场有161班国内外航班取消,约22500名旅客受影响,并有旅客滞留,晚上8时8分,在暴风圈内的宫古岛录得阵风24.9米每秒,浪高10米,至8月10日早上9时解除所有警报。
三、灾害形成原因(王梅、王领领)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形成的原因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四、防灾减灾建议(张中选、吴蕾)
1、台风来临前的防灾措施:
(1)备好应急物品,包括: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常用药品、防寒衣物等(2)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3)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要加固。
(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住所。(5)海涂养殖人员、临时工棚人员等要及时转移。(6)出海船舶尽快返港避风,人员上岸。
2、台风过境时的防灾措施:(1)注意家中水电。
(2)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戒。
(3)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4)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5)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
(6)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3、台风过境后的急救措施:
(1)抢救伤员:室内空气流通,保暖;不要给昏迷者喂流食;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2)保持健康:不要过度劳累;多喝干净的水;
(3)注意饮食;清理残骸时戴胶皮手套,穿胶皮靴并使用木棍;注意卫生,用肥皂和净水洗手。
(4)注意安全:当心被冲毁的路面、损坏的建筑、污水、燃气泄漏、碎玻璃、损坏的电线以及湿滑的地面等;小心虫、蛇;不要进入结构严重损坏或发生煤气泄漏的房屋。
五、灾害的地理分布(杨露、杨喜)
台风集中出现在以下8个海区:
1、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每年平均有近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总数的38%,最多的年份1967年达40个,最少的年份1951年为20个;
2、东北太平洋,每年有14个台风生成,占全球总数的17%;
3、北大西洋(包括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每年有9个台风生成;
4、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每年分别有4个和1个台风生成;
5、西南印度洋每年有8个台风生成;
6、东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每年各出现7个台风;
8、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最多的海域,占全球台风总数的一半以上,该海域台风的强度之强也是全球之冠。
南大西洋是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的唯一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