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

时间:2019-05-14 11: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

第一篇: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

广西大学

学生爱心协会

暑期社会实践——爱心广西行

“杨青春正能量

筑美丽六林梦”

关爱百色田林县八渡乡六林村留守儿童

社会调查报告

/ 10

一、调查背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选举产生的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了“中国梦”的这一伟大理想。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

二、调查目的: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大浪潮下,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从而出现留守儿童缺乏监护、家庭教育缺失、儿童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我们将对此展开一系列的调研走访,从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进一步了解六林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文字、图片、视屏等方式加强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情况,以给予帮助,并探索高校与山区留守儿童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三、调查时间:2013年7月16日——2013年7月21日

四、调查地点: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八渡乡六林村

五、调查内容: 1)六林村基本情况 2)六林村教育发展情况 3)六林村留守儿童情况 4)六林村儿童安全现状

六、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2)走访调查

七、调查对象:

当地领导、老师、小学生以及居民

八、调查结果分析:

(一)六林村基本情况:

六林村全村109户人家,有壮,汉,瑶三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六林村分为四个屯,分别是六林、六

六、那言、那娥屯。

1、六林村经济作物单一,自给自足

/ 10

六林村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同时适当种植一些水稻和甘蔗。六林村山大坡陡, 耕地面积较少而且缺乏水源,水稻收成不好。降雨量的时间分配不均严重威胁着六林村当地农业种植的发展。六林村的耕地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六林村每家可以分到1-2亩田地,由于当地多山地,因此田地地块小,且零星分散,离村屯远, 耕作管理十分不便, 产量低而不稳。当地政府积极推广甘蔗种植,为种植甘蔗的农户提供贷款。但是由于甘蔗种植受天气影响较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是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的。近两年因干旱收成不好,村民损失严重。

2、六林村畜牧业不兴,难大规模养殖

六林村大部分村民都养骡。六林村山地多,且较为陡峭,村民们养骡来帮忙拉货物。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猪,但是每户饲养的猪的只数都较少,一般为1-2头,都是过年时作为年猪(春节是用来祭祀和食用的猪)之用,之后做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腌猪肉。此外这里的很多家庭还会饲养一些鸡鸭等牲畜。

3、六林村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六林村是个较为封闭的偏远小山村,道路建设由于当地政府兴建水电站计划延误。资金的缺乏,导致道路崎岖难行的难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村民们生产的农产品运很难一次性大量运出山外,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主要靠摩托车和小型货车运进来。六林村内各寨屯之间的道路崎岖不平,多有陡坡,宽度狭窄。一面为山壁,偶有石头滑,;一面临渊,威胁出行安全。村民进出乡里很不方便,主要靠步行和骑摩托车,若是下雨天,道路泥泞,根本就无法骑摩托车出入,只能靠步行。特别是通往那娥的道路要经过一条小河,遇到下雨天摩托车根本就无法通过。

4、国家惠农政策

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断深入农村,涉及到千家万户,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不同程度实惠。但有时各种补贴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

据村委介绍:六林村凡60岁以上老人均可申请国家补助,但补贴低,且资金到位滞后。六林村符合申请“低保”的农户很多,但是指标少、流动性比较大,低保指标远远不够,很多有需要的村民未能惠及到。“五保户”一共有3户。

5、医疗条件

在六林看病难仍是六林村现在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村中心只有一个小卫生室,但现在却无医生。乡里只有一个卫生院,医疗条件严重落后,且车程近半

/ 10

小时,一旦有什么突发大病,伤势严重的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到县里虽然医疗条件较好,但近两小时的路程,且路况不好,突发疾病基本不用考虑到县里治疗。

(二)六林村的教育情况

1、基本情况

全村村民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林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制),共有学生136人,含周边村的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户(父母均不在家,一年回家一次),其余多为父母一人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一人在家务农。因大部分学生家里离校较远,因此小学实行寄宿制,寄宿学生近100人,都为周末才回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师多为本村人,师资不足。

村里有一所幼儿园,教师两名,为本村人。与小学一样,家远学生寄宿制。

2、学校教学基础设施

小学学校部分基础设施经多方努力正在完善,学生教学楼、食堂正在建设当中。学校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但十分破旧,篮球场破损厉害,基本不可正常使用,乒乓球台只用一块木板作为分隔线,体育教材基本没有。宿舍为教室改装,条件较差。无电子教学设施。

幼儿园为村民家一楼,仅80多平方米,分为两间,几本无教学设施。

3、家庭教育

由于学生多为寄宿制,家庭教育缺失。在对六林本屯非寄宿家庭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父母多数希望小孩能上大学,但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及忙农活时间有限,对小孩学习关心不到位。由于学校采取在校完成作业制,而没有家庭作业,不能及时了解小孩学习情况。

4、后续教育

中学位于八渡瑶族乡,但村民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总体上不高,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或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继续读下去,或因为不想读下去而外出打工,导致学生升高中率低,至今为止村里只有6名大学生。

(三)、留守儿童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在我们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六林村除本屯30多名学生外,其余包括六

六、那言、那娥屯80多名学生以及周边村学生,因路途遥远,那言距学校约2.5公里,六六距学校约2公里,那娥约5公里,学生多为自己结对徒步上学,近的 4 / 10

行程40分钟,远的两个多小时,且山路崎岖陡峭,危险程度高,考虑学生安全,学生都寄宿学校。

学生寄宿学校,导致与父母接触时间减少,家庭教育严重不足。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对小孩的健康成长起关键性作用。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该村小孩4岁多就送到村上幼儿园托管,且除本屯外,其余屯的多为寄宿,这是一个非常严重问题。

此外,在对本屯非寄宿的35户学生家庭的走访中了解到,家里人对学生辅导学习不足,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或没有人占74.29%,学生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达2小时以上51.52%,且没人监管看电视的达70.58%,而学生主动帮家里做家务的仅占34.29%。由此可见,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好。

2)学生心理健康

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或学生寄宿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在对寄宿学生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为:心理话最想对谁说父母说占82.86%,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占85.71%,但因寄宿学校或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却不能长期在身边,导致学生无倾述对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虽然学校老师经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师资不足而学生较多,导致老师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孩子,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而在对学生“中国梦”的调查中,学生的理想:老师(10个)、医生(8个)、司机(6个)、警察(6个)、当兵(6个)、上大学(4个)、歌星(2个)、铠甲勇士(4个)赚大钱(3个)、帮父母干活(5个)其它(13)不知道(15)。结果显示,能树立正确理想的学生有 52.5%,不能明确理想的占47.5%,情况不容乐观,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重中之重。

(3)学生安全现状

在调查过程以及自身体验中,我调查小组发现威胁学生安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学生上学路程过远,道路崎岖不平,多有陡坡,宽度狭窄。而学生多为结对上学。一山路面为山壁,偶有石头滑,;一面临渊,威胁学生安全。下雨天,道路泥泞,步行极易打滑。特别是通往那娥的道路要经过一条小河,遇到下雨天根本就无法通过。学生滞留途中下河玩水的问题威胁生命安全。

/ 10

2、学校设施过于陈旧,操场地面不平,不利于学生正常活动。学校围墙不完善,操场一面临陡坡,近80度的斜坡有6-7米深,却无围墙阻拦,学生课后在操场玩闹极易发生事故。

3、村里有卫生室,但在前年村里唯一村医调到了县里,目前处于无医生状态,而最近的卫生院在乡里,距离村里有30多分钟车程,路途坎坷颠簸,一旦学生出现紧急状况,不利于及时救治。而且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差,县里虽然有大医院,但考虑2个多小时的路程,情况不容乐观。

九、由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们调研走访六林村村民、学校了解到的当地大致情况及留守儿童现状。从总体上说,六林村的经济水平低,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根据我们对六林村的调研了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首先要促进当地其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地。

(一)发展经济,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修路是当务之急,路通才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六林村只有早一天修通贯通全村主要各大队公路,才能早一天脱贫致富。把引进来,走出去,双向结合,才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各有关单位应能够深入当地,了解情况,积极把六林村民的交通愿景反映,申请投入更多修路经费提供支持,把六林村的交通做好,真正方便村民最基本的出入,同时解决看病远、运输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给六林村发展经济最根本的基础。

(2)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

六林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难以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水资源缺乏这一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一状况,当地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建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来解决六林村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六林村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3)政府积极引导,扩展当地经济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单纯的种植业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刻不容缓。政府要根据六林村的实际情况,立足实际,创新观念,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强农民农业增收的能力。大力发展村畜牧业和养殖业,政府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贫困村的特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或者落实好各种畜牧补贴政策。加大对养殖户的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多渠道争取牧业

/ 10

贷款,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更多的途径。政府要积极为农民争取更多的福利,办农民最需要的事情。实地深入了解调查情况,积极宣传到位国家对农村优惠惠农政策。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发展本村经济这个点上。

(4)加强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当地人民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想实现六林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为当地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六林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民外出打工所得,为了使得六林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价值能更好地实现,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就业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就业帮助这一问题,我们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了解工作。(5)解决医疗问题

在六林村,医疗是个严重的问题。在农村,体力劳动是基础,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就是保证经济发展。农民从事体力劳动,难免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好的医疗条件就是好的安全保障,农民才能放心劳动。解决医疗问题是一个重点,关键还是经济杠杆和政策支持。

政府层面: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变现有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 将农村医疗费用全部纳入预算支范围,加大财政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费用在农村公共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2、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国家应该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

3、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国家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医疗机构的先进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清退无专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严厉打击游医、庸医,从而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生命和健康。

农民自身方面: 1.关注新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政策动向;2.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靠政府,还在于人民的主动性。3.享受应有权利,积极报销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是政府拨款,为农民排忧解难,消除因病致贫等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政策,积极报销医疗费用,使合作医疗实施更完善

(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上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 10 的策略上,应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为先导,以完善学校解决这一问题的功能为保证,同时发挥政府的强有力职能作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弱势的现状。

1、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机制。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重视起对儿童的教育。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即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和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除此之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责任心不是很强,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

2、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在农村,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对留守儿童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因材施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变化构建档案体系。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3、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要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城乡结合,统筹安排。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对农村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加强对是农民工以及留守儿童家庭家长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农民工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

4、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此而引发出留守儿童在成长

/ 10

过程中的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焦点。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当父母离家外出打工时,大部分儿童就处在监管失控状态。由于孩子天性好动,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都特别调皮,虽然很多孩子都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照看着,但毕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年纪大了,孩子们常常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由于农村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监管,于是悲剧常常在他们身上发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三套马车。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互为补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乏力,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因此,加强留守儿童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联系,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又一重要渠道。

十、结语

在短短的6天调研时间里,我们调研组在走访中取得丰富而实际的调研资料。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成果,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情况,了解了当地教育现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了解六林从而能够动员个人、组织、企业、政府和社会上的一切力量,真真正正切实改善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提高当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此次到六林村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的目的在于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和宣传的思想,亲身体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义,积极向广大人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完善自我。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爱传遍广西,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公益事业,一起投身到我们“爱心广西行”队伍中来!了解农村、关注贫困山区,关心农民,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尽我们的能力,在进行义务支教活动的同时探索高校与山区留守儿童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广西大学学生爱心协会

/ 10

2013年9月21日

/ 10

第二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天长市新街小学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我校也把单亲家庭孩子划归为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我校统计留守儿童人数为47人,监护类型为隔代监护较多。

通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和对这些儿童谈话了解,目前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隔代监护,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辅导存在较大困难,有些儿童回去作业有没有,爷爷奶奶都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再加上爷爷奶奶大多存在疼爱过度,使得小孩不怕爷爷奶奶,在教育上存在教育无力的情况,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贪玩、任信、不服从管教。,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基本与一般儿童无异,学习动机也基本良好。在处理学习上的难题上,他们不能向父母询问,因此相当一部分儿童选择问邻家的哥哥姐姐,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学习习惯上的表现还存在欠缺,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多是只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自己更是很少主动去预习、复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照顾孩子,不在孩子身边,感到欠孩子很多,很愧疚,就会在经济上多给与孩子方便,多让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也因此可能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于别人攀比玩具等。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容易形成嫉妒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零用钱的时候要多嘱咐监护人,不能养成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更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写信或电话的方式。

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主要存在着资金不足、设施过少、人员不够等方面的困难。虽然在启动建设时,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够,图书过少、过旧、没有新颖和新意,引不起儿童兴趣,娱乐设施过少,几十个人无法能同时娱乐,活动时间也不能保证,因为人员不够,而且大部分时间要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老师感到很累,也没有补助,老师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也无可奈何。如何让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人员能安心工作,是否有制度作保证,比如可以让老师专职做留守儿童工作,可以算老师工作量或给予经济补助等。

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允许这些子女享受和城里学生一样待遇,不存在借读什么的,更不可以另外收费,但现在这些还依然存在,致使这些子女不得不在家读书做留守儿童,如果有一天这些障碍没有了,也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称呼了。

第三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朱仓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朱仓乡中心小学现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5400余人,辖区内在外务工人口近1000人,在校留守儿童12人,女6人,占在校生学生的3.5%。8个自然村都有分布,给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

为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每年开学时我校都会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村、街、社区对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把调查数据汇总在学校的开学报表上。现结合此次调查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较分散。在这次调查中,我校的12名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外出务工,有的是单亲家庭,家庭条件不富裕唯一的亲人也要外出务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很少的一部分被托付给亲友。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都是父母一起在外务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很少的一部分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亲人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再加上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文化程度低甚至是文盲也就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很多孩子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三、对策与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调配负责人的班主任教师任他们的代理家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积极沟通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家庭贫困的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缓解家庭的压力使父亲或母亲一方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4、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学校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去关心他们,让他们获得家的饿温暖。

5、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6、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7、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得到有效制约,没有发生 “留守儿童”辍学的现象。

四、建议

由于没有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变得吃力,“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又不到位,他们又是恶习重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第四、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1、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2、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4、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

第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之知道追求高物质的生活,却不关心自己子女的生活,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子女未来的成长没有看到正确的方向。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未来5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劳动力结构以“九九”(指老人)、“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三支军(俗称“386199部队”)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

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我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这些人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流动,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而在劳动力输出规模庞大的四川省眉山市,留守儿童中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照顾的,占全体留守儿童的80%,被托付给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8.3%,独自一人生活的占0.7%。留守儿童由于留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产生种种问题,一度被人们称为“时代孤儿”。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留守儿童的规模将呈扩大之势。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将明确提出,进一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国内一些地方也以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如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市就在目前年输出劳动力不到10万人的基础上,计划2010年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40万人,这几乎实现农村人口每户输出一名劳动力。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则关系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推动城镇共同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家表示,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是由于监护质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长,久而久之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目前的留守儿童监护方式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亲监护人劳动负担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欠佳;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隔阂深,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落后;上代监护人(即孩子托付给与父母同一辈的亲戚朋友监护的)与留守儿童情感较疏远,对留守儿童的管束较少;同辈监护人(即孩子由哥哥、姐姐等兄长监护的)压力大,由于家长的缺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成长不健康。

由于以上监护模式中种种问题的存在,很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道德等问题。这些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健康不佳;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管教缺乏,放任自流,最终触犯法律。据广东省调查统计,该省80%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40%是差生。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100%的孩子都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过失行为的占57%,有撒谎行为的占35%,有偷窃行为的占7.4%,有攻击行为的占30.6%。这是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生活中的管教、关爱等因素,留守儿童在成长质量上普遍不比正常儿童健康。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比例。在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就占服刑人员的12%,这比留守儿童占鞍山市儿童的比例(约8%)高4个百分点。相关报道中的留守儿童犯罪情况也相当惊人,2005年,3个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湖北大冶市罗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了53个在校中学生,这个震惊全国的抢劫案中的3名罪犯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江苏3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玩游戏和抽烟,竟然将一名烟店老板残忍捅死。这3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的也有3年。

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科在谈到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时说,如果没有人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李小融认为,“留守儿童”走向犯罪,家庭教育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这样的家庭结构,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种子就会趁机滋生。通过深入调研,游德良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对他们予以关爱已是刻不容缓。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长期陪在身边教育着,随着祖父母生活,但老一辈的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也就没有一种约束力。对事想干就干,不想任何的结果,只要自己开心就行。不听任何的告诫,所以现在的孩子叛逆心理就会比较强。并且随着祖父母生活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为存在着依赖。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和兴趣,因为心理觉得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并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家庭作业完成了就可以,完成作业之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可以尽情的玩耍。尽管照顾留守儿童的人们做出极大地努力,希望让孩子们满意。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希望得到亲情的滋润的,另外孩子们还有极大地物质欲望。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抚养孩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家庭教育的主要需求;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于生活物质的追求欲望是让他们离开孩子的主要原因,他们只考虑到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却不知道教育才是改变孩子最好的办法。不知道在孩子的心中,父母陪在身边才是他们最开心的事,给予他们关怀才是好的。但是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没有什么好的收入,并不能改善物质上的生活,所以才会选择去城市发展;其实社会的发展是监护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当今中国的监护人多数没有科学的教育被监护人的理念,比如:没有把孩子当公民(人)看,随意剥夺被监护人的权益(管理过宽、过严),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进而不能服从教育规律等;主要原因是历史文化造成的观念及应试教育制度。

家庭教育的主要需求:表面看是教育部门全部负起对孩子的责任,监护人最需要;事实上是家庭教育管品德、意志、兴趣爱好等,学校管交往、文化知识等,各部分有其职责和作用范围。

改革基础教育还需要从上面动手。

“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法与经验

专家认为,应对和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力量的参与,人口计生部门应当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健康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人口计生部门有主导这项工作的先天优势。由于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30多年来,人口计生部门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工作方式,逐步走上了管理和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遍及城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在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备政治、组织、群众和信息四大优势。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拓展能力也十分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相继开展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以及成功参与抗击“非典”等行动,都证明这个网络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嫁接、利用,就能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出积极贡献。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为他们构建安全、健康网络,也应当成为计生部门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

在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的基础上,教育、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也应当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要从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其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思考。

专家还建议,中央应当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纳入人口战略研究课题之一;地方应将当地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公共管理项目支持内容之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

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安全、健康体系上,各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作。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体系,分别以学校和村级组织为中心,对留守儿童实施特殊关爱。鉴于留守儿童中部分人生活贫困的特点,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爱心基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扶持。鉴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生产、生活压力大等特点,还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好的心情和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与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关注留守儿童的意义,从而使全社会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1.实施政策支持行动,争取留守儿童工作政策保障。

2.实施社会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抚慰。

3.实施济困扶助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4.实施权益维护行动,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5.实施监护人素质提升行动,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建议: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积极发展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建立由县、乡、村和社区组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建章立制,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例如: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连作业本费都予以免除;对于住校的学生,政府应给予每人每天生活费的补助,以保证农村学龄儿童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至于失学。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调动全社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扎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一是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合实际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问题。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倡导和组织有爱心的代理家长志愿者到留守儿童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可以实施“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爱心书屋,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一是学校要建立健全关农村爱留守儿童(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二是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制度。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是积极倡导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结对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室,通过丰富的课

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家们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四是办好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乡(镇)、关工委、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合作与协作,倾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

5、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下载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留守儿童调研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今年暑期做过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调研的结果很是令人担忧。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以下突出问......

    关于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课程形势 与 政 策课题名称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学号所在班级姓名高 晓 雪起止时间第10周至13周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3年5月关于留守儿童......

    深入调研 关注留守儿童

    ?7月10日,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赴城口实践团正式开始了对城口县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活动。该团一行14人分成2队来到了城口县友谊村,分别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及......

    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随着我县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着增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留守儿童"的......

    2013——2014留守儿童总结

    2013——2014学年度铁炉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学校在县教育局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

    留守儿童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妇联和上级领导下扎实开展了“留守儿童”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